文化冲突及其精神反映:“五四”女作家自我意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民国后,中国由传统帝制国家转变为现代民主国家,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身处时代巨变中的无数个体——尤其是知识女性——而言,其对于世界与自我的认识与体验,无不经历了深刻的内在挑战、冲突与蜕变。由于观念的变革总不免先于社会整体的变迁与发展,这种观念与环境的不相容,对于素来强调柔顺的中国女性而言,必然会在亲情、爱情方面倍增感情上的痛苦与矛盾,在家庭与社会中同时承受巨大的内心压力,并以不同方式——包括文学创作——将自我精神的遭遇一一地呈现出来。于是,穿过与时代共通的启蒙主题,我们可以在她们文学文本中所能发现的,其实是她们不免于落寞、悲苦的生命经验,和内在于自我意识中的种种矛盾与困惑。从某种意义上,这种矛盾与困惑,完全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由传统走向现代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阵痛,是中西文化冲突在个体精神世界里的反映。本文虽着重以石评梅为个案,但仍力图在同时兼顾深度与广度的基础上,提供“五四”女作家自我意识相对完整的图景,并深入探讨其中的文化意义。自然,在今天这样文化多元主义的时代里,当中国传统文化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时,本文也努力对上述文化冲突的双方,持相对平等、公允的态度,而不陷入一味以中国传统为非、以西方现代文化为准则的偏执中,从而试图有助于人们重新审视遭遇挑战、重寻新生的中国文化传统。
After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transforms by the traditional monarchy country into the modern democratic country,the social appearance has the earth-shaking change. Countless individuals in the era great change -- knowledge female --And the speech,it has gone through deep inherent challenge,conflict and changed in quality all without exception to world and self-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Because the change of the idea is always prior to society's whol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unavoidably, the idea and the environment incompatible, as to emphasize gentle and agreeable chinese woman and speech usually, agony and contradiction that will inevitablely double on the emotion in kindred, love, bear the enormous heart pressure in the family and in the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and by different way --including literary creation——come out self-spiritual bitter experience one by one. Then, crossing the theme of enlighten with era applicable to all, we can find in their literature text, is their life experience of lonely, grief unavoidably, and all sorts of contradictions and puzzled in ego consciousness that inherent.
     In a sense, the contradiction and puzzled can well regard as the Chinese culture that from the tradition towards the modern process must experience the pain, it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flict in the individual inner world.Although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take Shi Pingmei as a case, but still tried hard on the basis of giving consideration to depth and broadness at the same time, offered the relatively intact view of authoress' ego consciousness of "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 and probed into the cultural meaning among them thoroughly.
     Naturally, in today such culture pluralism time, whe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btains more and more respects, this article also diligently to the above cultural conflict both sides, holds relatively equal, fair and just manner, and does not fall into constantly criterion that takes the Chinese tradition as“no”, take the Western modern culture as“yse”. Thus attempts to be helpful carefully examines the experience of challenge to the people, seeks the newborn Chinese culture tradition again.
引文
①[美]麦克尔·赫兹菲尔德:《什么是人类常识:社会和文化领域中的人类学理论实践》,刘珩、石毅、李昌银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第98页。
    ①贺麟:《何谓“儒者”》,见在辜鸿铭、章太炎等:《伟大的传统:儒学二十讲》,第173-174页。
    ①[美]威廉·W·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第十版),瞿铁鹏、张钰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第130-131页。
    ②参见[美]威廉·W·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第十版),“与文化的任何方面一样,一个社会与另一个社会的自我概念有相当大的差异”,第132页。
    ①[美]S.E.Taylor L.A.Peplau D.O.Sears:《社会心理学》(第十版),谢晓菲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08-109页。
    ②王翠艳:《女子高等教育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为中心》,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
    ③郭延礼、武润婷编:《中国文学精神:近代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
    ④李今:《个人主义与五四新文学》,北方文艺出版社,1992年。
    ⑤龙泉明、张小东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历史比较分析》,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年。
    ⑥陈宪年:《创作个性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
    ①陈军:《“五四”新女性自我意识张扬与萎缩的心路历程》,《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②曹志明:《五四新文学与日本近代文学中的自我意识》,《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③罗璐、项婕:《从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看五四女作家的女性意识》,《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008年第10期。
    ④成娟:《庐隐小说的女性意识与个性主义》,《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⑤蔷薇社编辑:《石评梅纪念刊》,世界日报社出版,1928。
    ⑥阳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阳泉市文史资料第二辑——石评梅专辑》,内发,1985年。
    ⑦平定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平定文史资料第十辑——石评梅专辑》,内发,1994年。
    ⑧石评梅著、扬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
    ⑨石评梅著、扬扬编:《石评梅作品集:诗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
    ⑩石评梅著、扬扬编:《石评梅作品集:小说》,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
    11石评梅:《石评梅文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
    12张军:《中国现代四大才女散文全集·石评梅全集》,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6。该书所称“中国现代四大才女”分别指庐隐、石评梅、萧红、张爱玲。
    13庐隐:《曼丽·象牙戒指》,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14柯兴:《风流才女?石评梅传》,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年。
    15都钟秀:《石评梅传:春风青冢》,太原市: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
    16张衍云:《春花秋叶:中国五四女作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17常彬:《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①白薇:《对苦难的精神超越——现代作家笔下女性世界的女性主义解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②刘勇、邹红:《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③张秀华:《The Life of Shi Pingmei:Some Love Stories Have Tragic Endings》(《风流才女石评梅》),《Women of China》(《中国妇女》2007年第8期。
    ④温左琴:《传奇与真实—论石评梅的精神追求与文学创作》,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⑤卢建平:《生命花篮盛满“春的微语”》,;浙江大学,2007年。
    ⑥农迎春:《在云宵中翱翔歌吟》,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⑦朱娟:《论二十年代女作家创作中的自传性:从庐隐、苏雪林、石评梅谈起》,扬州大学,2004年。
    ①李大钊:《现代的女权运动》,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5页。
    ①苏轼:《菩萨蛮》,苏轼著、吕观仁注:《苏轼词注》,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第130页。
    ②茅盾:《茅盾全集·第十四卷·中国散文四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第146页。
    ③王绯:《空前之迹——1851—1930:中国妇女思想与文学发展史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414页。
    ①陆文采、张杰《中国现代女作家论——女性美的探索者》,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4页。
    ②高拜石:《古春风楼琐记第三集》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第7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571页。
    ④肖凤:《庐隐传》,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25页。
    ⑤庐隐著、肖凤编:《庐隐选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216页。
    ①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6页。
    ②吴福辉:《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三卷1928——1937》,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44页。
    ③冯沅君:《隔绝》,《沅君三十前选集》,北京:女子书店,1933年,第15页。
    ④冯沅君:《隔绝》,《沅君三十前选集》,第17页。
    ⑤冯沅君:《隔绝》,《沅君三十前选集》,第35页。
    ⑥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吴福辉:《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三卷1928——1937》,第348页。
    ①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9页。
    ②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6页。
    ③费正清编,杨品泉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上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537页。
    ①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4页。
    ②[俄]瓦叶·哈利泽夫:《文学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2页。
    ③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著、金隐铭编《鲁迅自述》,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33页。
    ④参见胡适著、欧阳哲生主编:《胡适告戒人生》,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
    ⑤单正平:《晚清民族主义与文学转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77页。
    ⑥[俄]瓦叶·哈利泽夫:《文学学导论》,第63页。
    ①转引自蔡尚思:《中国礼教思想史》,香港: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25页
    ②杨扬:《略论“五四”时期女作家的创作》,《中国文学研究》1992年01期,第103页。
    ①水田宗子:《女性的自我与表现》,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第38页。
    ①沈洁:《遗忘的,被遗忘的》,《读书》(网刊)2008年第9期
    ②卢梅坡:《雪梅》,易行编:《国学启蒙四书》,北京:线装书局,2006年,第78页。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阳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阳泉市文史资料第二辑——石评梅专辑》,内部,1985年,第10页。
    ①月如:《评梅的死》,《平定文史资料第十辑·石评梅专辑(下)》,第103页。
    ①邓拙园:《评梅女士<这是谁的罪>》,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第13页。
    ②石评梅著:《与止水先生论拙作<这是谁的罪>的剧本——藉以答邓拙园先生》,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第17页。
    ③石评梅著:《与止水先生论拙作<这是谁的罪>的剧本——藉以答邓拙园先生》,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第17页。
    ④石评梅著:《<妇女周刊>发刊词》,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79页
    ⑤刘宁元编:《中国女性史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77页。
    ①石评梅著:《致全国姊妹的第二封信——请各地女同胞选举代表参加国民会议》,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193页。
    ②石评梅著:《致全国姊妹的第二封信——请各地女同胞选举代表参加国民会议》,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193页。
    ③石评梅著:《心之波》,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135页。
    ④鲁迅:《摩罗诗力说》,《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73页。
    ⑤石评梅著:《忏悔》,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第169页。
    ①汪震:《评梅的女子教育》,《平定文史资料第十辑·石评梅专辑(下)》,第87页,第297页。
    ②参见罗苏文:《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48页。
    ③汪震:《评梅的女子教育》,《平定文史资料第十辑·石评梅专辑(下)》,第87页。
    ④朱光潜著、张隆溪译:《悲剧心理学——各种悲剧快感理论的批判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35页。
    ①石评梅著:《寄海宾故人》,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58页。
    ②石评梅著:《红粉骷髅》,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第137页。
    ③石评梅著:《再读<兰生弟的日记>》,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230页。
    ④石评梅著:《微醉之后》,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第65页。
    ⑤石评梅著:《葡萄架下的回信》,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127页。
    ⑥参见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28页。
    ①石评梅著:《涛语》,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80页。
    ②盛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第123页。
    ③杨扬:《序》,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13页。
    ①石评梅著:《素心》,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39页。
    ②杨扬:《序》,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12页。
    ①石评梅著:《涛语》,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81页。
    ②陆晶清:《哭你唤你都不应》,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平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平定文史资料·第10辑·石评梅专辑·下》,内发,1994年,第50-51页。
    ①张芝庭:《忆少年石评梅》,《阳泉市文史资料第二辑——石评梅专辑》,内发,第118页。
    ②石评梅著:《战壕》,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120页。
    ③庐隐:《石评梅略传》,《平定文史资料第十辑·石评梅专辑(下)》,内发,第43页。
    ④张芝庭:《忆少年石评梅》,《阳泉市文史资料第二辑——石评梅专辑》,第113页
    ①石评梅著:《深夜絮语》,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135页。
    ②石评梅著:《致袁君珊之箋七》,《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第113页。
    ③石评梅著:《蕙娟的一封信》,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173页。
    ④石评梅著:《花神殿的一夜》,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176页。
    ①罗伯特·保罗·沃尔夫:《哲学概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07页。
    ②李健吾:《评梅先生及其文艺》,《平定文史资料第十辑·石评梅专辑(下)》,第18页。
    ③石评梅著:《致全国姊妹的第二封信——请各地女同胞选举代表参加国民会议》,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194页。
    ④杨扬:《探求光明的心声——略论石评梅的散文》,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5页。
    ⑤石评梅著:《蕙娟的一封信》,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172页。
    ①石评梅著:《象牙戒指》,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第42页。
    ②参见李健吾:《评梅先生及其文艺》,《平定文史资料第十辑·石评梅专辑(下)》,第18页。
    ③石评梅著:《梦呓》,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140页。
    ④杨扬:《探求光明的心声——略论石评梅的散文》,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18页。
    ⑤王绯:《空前之迹——1851—1930:中国妇女思想与文学发展史论》,第531页。
    ⑥转引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66页。
    ①石评梅著:《涛语》,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68页。
    ②参见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69页。
    ③石评梅著:《缄情寄向黄泉》,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86页。
    ④李泽厚:《美学四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90页。
    ⑤石评梅著:《痛哭和珍》,石评梅:《石评梅文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第290页。
    ①石评梅著:《给袁君珊的信》,石评梅著、卫建民编:《魂归陶然亭——石评梅》,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122页。
    ②刘思谦:《“娜拉”言说》,第78页。
    ③都钟秀:《石评梅传——春风青冢》,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84页。
    ④都钟秀:《石评梅传——春风青冢》,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85页。
    ⑤安娜·德·凯尔瓦杜埃著、吴裕容等译:《女人问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208页。
    ①石评梅著:《为发表<骸骨的凄声>附志》,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196页。
    ②石评梅著:《董二嫂》,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218页。
    ③西蒙?波娃著,桑竹影、南珊译:《第二性——女人》,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505页。
    ①鲁迅:《我之节烈观》,张秀枫编:《鲁迅杂文精编》,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页。
    ②张岚:《本土视阈下的百年中国女性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4页。
    ①苏雪林:《苏雪林自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11页。
    ②石评梅著:《寄山中的玉微》,石评梅著、杨扬编:《石评梅作品集·散文》,第47页。
    ③茅盾:《茅盾文艺思想研究资料之二——茅盾现代作家论》,第100页。
    ①参见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02页。
    ②李银河:《性别问题》,青岛:青岛出版社,2007年,第255页。
    ③李清照:《夏日绝句》,孙敬东编著,《古诗词注释评析》,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08页。
    ④茅盾:《茅盾文艺思想研究资料之二——茅盾现代作家论》,郑州:郑州大学中文系,1979年,第153页。
    ⑤茅盾:《茅盾文艺思想研究资料之二——茅盾现代作家论》,第153页。
    ①冰心:《超人》,《冰心文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第81页。
    ②冰心:《超人》,《冰心文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第83页。
    ③冰心:《超人》,冰心文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第83页。
    ④苏雪林:《绿天》,《苏雪林》,北京:群众出版社,1999年,第8页。
    ①林徽因:《太太的客厅》,《林徽因美文》,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1页。
    ②参见鲁迅:《娜位去后怎样》,张秀枫编:《鲁迅杂文精编》,第20页。
    ③田时雨编:《一个真实的林徽因》(第2版),上海: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117页。
    ①茅盾:《茅盾文艺思想研究资料之二——茅盾现代作家论》,第100页。
    ①[西班牙]奥特迦:《历史是一个体系》,纽约Norton,1961年,第217页。
    ②叶孝信主编:《中国民法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第220页
    ①司马迁:《史记》,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49页。
    [1]白薇:《对苦难的精神超越——现代作家笔下女性世界的女性主义解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2]冰心:《冰心选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
    [3]波果斯洛夫斯基:《普通心理学》,魏庆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
    [4]常彬:《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5]陈漱渝:《许广平的一生》,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
    [6]陈宪年:《创作个性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
    [7]成复旺:《中国古代的人学与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2年。
    [8]都钟秀:《石评梅传:春风青冢[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
    [9]方维保:《苏雪林传》,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弗罗姆著、欧阳谦译:《健全的社会》,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
    [11]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12]弗洛伊德:《文明的隐私》,朱江编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5年。
    [13]郭延礼、武润婷:《中国文学精神:近代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
    [14]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79年。
    [15]黑格尔:《精神哲学?哲学全书?第3部分》,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16]洪子诚:《作家的姿态与自我意识》,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1991年。
    [17]黄楠森:《人学原理》,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18]柯兴:《风流才女石评梅传》,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年。
    [19]蓝棣之:《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20]乐铄:《中国现代女性创作及其社会性别》,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
    [21]李今:《个人主义与五四新文学》,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2年。
    [22]李清照:《李清照集》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23]李万庆:《运悲性坚:蔡文姬》,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2年。
    [24]李银河:《性别问题》,青岛:青岛出版社,2007年。
    [25]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26]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
    [27]林徽因:《林徽因经典作品选》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年。
    [28]刘宁元:《中国女性史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29]刘勇、邹红:《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0]龙泉明、张小东:《中国现代文学历史比较分析》,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年。
    [31]庐隐:《庐隐选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
    [32]庐隐:《象牙戒指》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
    [33]罗伯特?保罗?沃尔夫:《哲学概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4]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的地表——现代女性文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5]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36]尼古拉耶夫:《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学》,李辉凡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年。
    [37]欧阳谦:《20世纪西方人学思想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38]平定县文史资料委员会:《平定文史资料第十辑——石评梅专辑》,内发,1994年。
    [39]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40]邱泽奇:《社会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1]荣斌:《旷世才女:李清照》,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42]山川丽著、高大伦、范勇译:《中国女性史》,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年。
    [43]山西省史志研究院:《高君宇传》,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44]邵伯周:《人道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年。
    [45]申永荷:《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普通心理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年。
    [46]盛英、乔以刚:《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1995年。
    [47]叔本华;《叔本华文集》,钟鸣译.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6年。
    [48]水田宗子:《女性的自我与表现》,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
    [49]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
    [50]田泥:《走出塔的女人: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文学的性别分裂》,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51]瓦?叶?哈利泽夫:《文学学导论》,周启超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52]王翠艳:《女子高等教育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
    [53]王绯:《空前之迹——1851-1930:中国妇女思想与文学发展论》,上海:商务印书馆,2004年。
    [54]王鸣剑:《无希望的爱恋是温柔的——中国现代作家婚恋生活对其创作的影响》,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3年。
    [55]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
    [56]王延梯:《中国古代女作家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
    [57]威廉?冯特:《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讲》,叶浩生、贾林祥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58]西蒙娜?德?波娃:《第二性》,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
    [59]西蒙娜?德?波娃:《女人是什么》,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
    [60]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61]肖风:《冰心传》,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年。
    [62]肖凤:《庐隐传》,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
    [63]许广平:《许广平文集(三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
    [64]严蓉仙:《冯沅君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65]阎纯德:《中国现代女作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
    [66]扬扬:《石评梅作品集》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
    [67]右远俊郎著、张龙妹译:《青春论》,北京:工人出版社,1990年。
    [68]张德厚;《文学美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
    [69]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70]张清平:《林徽因传》,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
    [71]张衍云:《春花秋叶:中国五四女作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72]张志扬:《偶在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年。
    [7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阳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阳泉市文史资料第二辑——石评梅专辑》,内发,1985年。
    [74]周海波、孙婧:《寻找失去的天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75]周啸天:《先秦八代诗赋鉴赏》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76]C?W?莫里斯:《开放的自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77]Pierre Babin:《弗洛伊德:科学时代的解梦师》,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78]R?G?柯林伍德著、赵志义、朱宁嘉译:《精神镜像,或,知识地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曹志明:《五四新文学与日本近代文学中的自我意识》,《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
    [2]陈军:《五四新女性自我意识张扬与萎缩的心路历程》,《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3]陈明秀:《“五四”女作家笔下知识女性的情智冲突》,《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第1期。
    [4]陈漱渝:《她在悲剧中体验人生》,《纵横》2007年第6期。
    [5]晨雨:《风流才女石评梅的千古之恋》,《湖北档案》2003年第6期。
    [6]成娟:《庐隐小说的女性意识与个性主义》,《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7]范国英:《“五四”女作家对两性关系的审视》,《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8]高静、兰玲玲:《才华横溢、孤苦悲情——石评梅其人其文》,《职大学报》2008年第2期。
    [9]李筱翎:《在女性自我追寻的路上——探析“五四”女作家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9期。
    [10]刘朝华:《庐隐、石评梅情感经历与恋情散文初探》,《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第10期。
    [11]刘建伟:《丁玲现代小说中女性自我意识的嬗变》,兰州大学,2008年。
    [12]刘瑜:《纯粹女性的目光与女性独白——石评梅创作简论》,《贵阳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13]卢建平:《生命花篮盛满“春的微语”——论石评梅诗歌的现代主义特质》,浙江大学,2007年。
    [14]罗璐、项婕:《从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看五四女作家的女性意识》,《安徽文学》2008年第10期。
    [15]罗雪松:《五四女作家笔下女性人格现象的文化诠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6]马美爱:《“五四”女作家笔下“贤妻良母”的新内涵》,《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7]马美爱:《惊涛骇浪里的自救之舟——论庐隐和石评梅笔下女性的恋爱观》,《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18]马美爱:《论“五四”女作家的反家庭叙述——以庐隐、石评梅、白薇为个案》,《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19]马美爱:《论“五四”女作家的家庭守望——以冰心、陈衡哲为例》,《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9期。
    [20]马美爱:《叛逆“父亲的女儿”型:对古典恋爱模式的超越——“五四”女作家探寻的女性解放模式之一》,《语文学刊》2007年第13期。
    [21]明立花:《人?女人?个人——试论五四女作家的三种女性价值取向》,吉林大学,2003年。
    [22]农迎春:《独特的艺术追求——评石评梅的创作》,《河池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
    [23]农迎春:《在云宵中翱翔歌吟——从石评梅的创作看她的思想情致和艺术追求》,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4]平原:《母性言说的缺席——“五四”时期女作家作品中母性形象的再思考》,《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25]乔燕萍:《论“五四”女作家对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反判》,《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26]眭海霞:《狭缝间的两扇门——对“五四”女作家情爱小说的另一种透视》,《名作欣赏》2006年第12期。
    [27]汪黎:《关于石评梅研究的述评》,《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2007年第6期。
    [28]王丹:《庐隐、石评梅散文创作比较》,《枣庄学院学报》2006第4期。
    [29]王菲:《浅析石评梅作品的现代精神》,《科教文汇》2006年第期4期。
    [30]王晓红:《心曲为理想奏鸣——试论石评梅散文的精神内核》,《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4期。
    [31]王晓隽:《悲情中萌生的女权主义者——从石评梅小说中寻找石评梅》,《岱宗学刊》2003年第12期。
    [32]王晓燕:《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试比较石评梅与三毛的错位人生》,《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5期。
    [33]温左琴:《“悲艳”的追念与自悼——石评梅<墓畔哀歌>的另一种解读》,《名作欣赏》2008年第18期。
    [34]温左琴:《“时代”与“自我”之间的悲悯——石评梅文学创作价值再探》,《闽江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35]温左琴:《传奇与真实:论石评梅的精神追求与文学创作》,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6]肖百容:《死亡:自我的出场——“五四”新诗死亡意识分析》,《湖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7期。
    [37]谢坚:《自我的游离——五四女作家创作中的“游”的悲剧意识》,《戏剧文学》2009年第1期。
    [38]伊舟:《提倡女权的风流才女石评梅》,《决策与信息》2001年第3期。
    [39]张善美、张春梅:《谈“五四”女作家对母亲角色的审视》,《科技信息》2007(3)
    [40]张艳红:《叶灵凤小说中的自我意识》,河南大学,2006年。
    [41]赵丽瑾:《五四女作家小说的道德倾》,西北师范大学大学,2005年。
    [42]朱娟.论二十年代女作家创作中的自传性——从庐隐、苏雪林、石评梅谈起[J].扬州大学,2004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