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城市职高学生道德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城市职高培养的学生大多数是城市建设中的初中级技术工人,研究当前城市职高学生的道德教育,对提高城市未来工人的素质非常重要。本论文本着把对城市职高学生的道德教育落到实处,为推进城市职高素质教育服务的宗旨,运用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方法论等学科理论,通过问卷调查、谈话和观察等方法和手段,从实践出发,从现象入手,对当前城市职高学生的道德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最后归纳总结出对城市职高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对策,指导实践。因此,从内容和结构上看,本论文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研究城市职高学生的特殊性和道德要求的层次性。主要从了解教育对象入手,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解决本论文最基础最重要的逻辑问题。
     第二部分:分析城市职高学生的道德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对城市职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当今大多数城市职高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有道德问题的学生量较大、面较广,主要表现在对社会道德规范有不同程度的疏离,对“美德”的麻木和不良道德行为较普遍等。
     第三部分:对城市职高学生产生道德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影响城市职高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负影响,有家庭的不正确教育、学校“重技轻德”教育倾向,以及同辈群体和自身心理因素五个方面,其中家庭不正确的教育和学生自身不良的生理因素是产生学生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四部分: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教育对策研究。本论文的教育对策主要从学生的生活圈入手,提出了加强班集体建设和校风校纪整顿,通过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积极作用,形成以学校为主导,联系家庭与社会教育因素的立体式道德教育体系的教育对策。
The stdents from seinor vocational school most are junior or senior technicans of city building.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searching the moral education of the present students of seinor vocational school, to improve the guility of future city technicans. This paper uses ethics, psychology, methodology and pedagogy, etc, by ways such as paper investigation, chatting and observation,and so on. To analyze and probe in to the urban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current normal situation and it's cause, with the aim that fulfilling the morality education and advance the guality education in seinor vocational school, from practice and with phenonemen. At last, hope to draw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morality education for seino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which can be used to guide practice. Therefore the paper is made of four sections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Section Ⅰ: Searching the peculiar trait of student in seinor vocational school and the stratification of their moral needs. Mainly starting with compreherding the educational object, obiding by the principle that different teaching according to differents students, to slove the most primary but important logic problem in the paper.
    Section Ⅱ: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in defect of the students in seinor voctional school. By moral knowledge, moral feeling and moral behavior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students' moral qualities, and find out most of students get better qualities, howerer the students with moral problems are in great number and many fields which displayed by the estrangement to social moral norms in different degree, the
    
    
    
    
    indifference to the "virtue"and the plpularity of the bad moral behaviors.
    Section Ⅲ: To analyze and search the cause of such moral problems. The found is that there are five respects effecting: 1,The influence of dark side in some way, such as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etc.2, The incorrect education in family. 3, The inclination in school in which "skill is heary and morality light".4, The fluence from fellow students or schoolmates. 5, The factors of self-mentality. Above all, the second and fifth one are the main causes of moral problems.
    Section Ⅳ: To find out the contermeasures by view of existing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paper, starting with life circle of students, the major measure should include such respects: to stregthen class building and rectify the discipline in school; to give free rein to family and community education by connecting head of household with society, and so on. Finally to form a stereoscopic system of moral educational policy which is dominated by school and combines the family factors with social ones.
引文
[1] 韩进之、王宪清:《德育心理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页
    [2][3][5][7][16] 唐能赋:《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8、19、201、93页
    [4][6] 李建华:“论道德情感培养的目标指向”,《伦理学》(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第11期
    [8] 刘和武:“试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资料),1999年第7期
    [9] 李明汉:“转型期青少年的价值疏离及其成因”,《青年探索》,2001年第2期
    [10] 苗伟明:“救救‘网虫’——网络虚拟世界对未成年人负面影响的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第2期
    [11] 张潘仕:“漫谈家庭功能失调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青少年犯罪研究》,2000年第3期
    [12] 钱若华:“班级建设——学校德育工程的重要一环”,《教育与现代化》,1995年第2期
    [13] 李承武主编:《现代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 于伟:“终级关怀性教育与现代人‘单向度’性精神危机的拯救”,《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15] 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64-167页
    [17] 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人民日报》,2000年3月11日
    [18] 黄希庭:《人生心理咨询手册》,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47页
    [19] 王素:“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中小学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第1期
    
    
    1、罗国杰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韩进之、王宪清编著《德育心理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沙连香著《社会心理学》人大出版社,1998年版
    5、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6、王正平、郑百伟著:《教育伦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唐能赋著:《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8、罗洪铁著:《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黄蓉生著:《青年学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10、邹学荣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1、承武主编:《现代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冯增俊著:《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3、袁桂林主编:《当代西方道德教育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4、戚万学著:《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5、(美)理查德·哈什等著(傅维利等译)《道德教育模式》学术期刊出版社,1989年版
    16、李金松:《中外职业教育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7、毛礼锐:《中国教育史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8、成中英著:《中国文化的现代与世界化》中国和平出版社,1980年版
    19、斯基斤:“职业中学学生管理工作漫谈”,《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20、师志刚:“试谈中小学德育形式和方法”,《甘肃教育》1999年第6期
    21、陈祥、唐红生:“润物细雨声——泰州市第二职业中学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小学管理》(人大复印资料)1994年第7-8期
    22、于月萍“现阶段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999年第2期
    23、万增奎:“电视媒介不良影响的防护策略”,《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第2期
    
    
    24、杜时忠:“制度比榜样更重要”,《人民教育》2001年第9期
    25、金盛华、宋振韶:“当代青少年同辈交往的影响机制及其引导”,《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26、汪天德、汪颖琦:“家庭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美国学者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青年研究》2000年第4期
    27、钟年、邓宏空:“关于中学职校加强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职业技术教育》(从大复印资料)1999年第4期
    28、贾砚东、晓阳:“试论班级建设与管理”,《天津教育》1998年第1期
    29、黄传晓:“职业中学学生思想心理失衡现象分析及对策”,《临沂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
    30、谢文娟:“职业中学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难题及原因分析”,《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31、汤余健、陈鸣:“改善职业中学学生心理素质的举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6年第1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