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大学场域的话语权构成中,师生话语权是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现实中的师生话语权却不尽人意,在学校场域中师生话语权时时遭到限制甚至剥夺。
     笔者以一个局外者的身份去观察大学校园发生的一切,去倾听学生对学校的一些言论。在对自己所见所闻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分析导致这些现象或言论出现的原因。大学师生在学校权力场域中其实是处于话语权缺失的状态。这种缺失导致师生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采取一些过激的方法和手段,体现为对场域中高位群体话语权的消极对抗和“自我放逐”。
     同时,笔者又以一个教师(局内者)的身份走入课堂教学中,探寻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同角色分担如何导致了各自所代表的利益群体和话语群体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最终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话语权之间的交锋其实受到课堂外师生在学校场域中话语权缺失的影响。接着从大学精神、学校管理制度的本质、教师和学生三个角度来分析造成师生话语权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的策略思考:用宽容、自由和公平这三个原则来分析师生话语权归来的条件、过程和结果。
Right to speak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the most basic and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at the university field. But the reality isn’t as we wish, right to speak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school field has often been limited or even denied.
     As an outsider, the author observe everything happen in the university campus, and hear some comments made by students in the school. On the basis of reflection and analysis of all that I saw and heard, I analyze the causes of such phenomena or speec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in the "speechless" state in the Field of power, that is missing the right to speak. This deletion mak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ten take some radical ways and means when facing problems, displaying negative resistance and "self-imposed exile" to the high level group’s right to speak.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enter into the classroom as a teacher, who is a player, to explore how the different roles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undertaking in the classroom has led to the conflict and contradiction between groups which represent the interests of their respective groups. We found ultimately that confrontations 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are affected by that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 Then we analyze the causes of speechles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ree angles: from the university’s spirit, the nature of school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Last, we propose solutions to the strategic thinking: analyzing the conditions, the process and the results for the returning of the right to speak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with these three principles of tolerance, freedom and fairness.
引文
①课桌文化、墙壁文化和厕所文化是指学生们在课桌、墙壁和厕所中留下的大量的涂鸦,这些涂鸦的背后也反映了目前大学校园之中存在与校园主流文化相对的“非主流文化”。其中每一种“文化”也有许多不同的分类,如课桌文化可以分为题诗赋词类;公式、原理和概念类、乌七八糟的图案和低级下流的文字类等等。课桌不仅是学习的工具,同时也变成了学生们揩墨水的“硬纸”、算试题的“草稿”,甚至是无所不包的垃圾箱及传情达意的“月老”。
    
    ①[前苏联]巴赫金.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A].巴赫金全集第2卷[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43.
    ②[法]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54.
    ③[法]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67.
    ④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63.
    ⑤胡学常.文学话语与权力话语汉斌与两汉政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31.
    ⑥彭钢.从话语霸权到多元表达——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发展轨迹的现实考察[J].教育科学研究,2002,(12).
    ⑦陈世联.从教师话语权到儿童多元表达——基于多元文化观的探讨[J].学前教育研究,2004,(Z1).
    ⑧[美]阿普尔.意识形态与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4.
    ⑨[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33.
    ①欧阳林舟.“教学话语权”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2).
    ②徐辉,谢艺泉.话语霸权与平等交流——对新型师生观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4,(3).
    ③张增田,靳玉乐.论对话教学的课堂实践形式[J].中国教育学刊,2004,(8).
    ④邢思珍,李森.课堂教学话语权力的反思与重建[J].教育科学研究,2004,(12).
    ⑤李霞.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反思[J].中国教师,2005,(1).
    ⑥周健敏,赵风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社会的教师话语权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14).
    ⑦朱俊梅.论情感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8,(3).
    ⑧樊华强.教师话语霸权的消解与学生思想自由权的构建[J].教育导刊,2008,(5).
    ⑨罗秋明.师生“言说贫困”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6).
    ⑩饶国慧,罗瑞麟.教师课堂话语霸权——我国师生平等交流的“绊脚石”[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S1).
    
    ①邵迎春.浅析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话语权[J].现代教育科学,2008,(2).
    ②王彦明.课堂沉默的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7).
    ③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3.
    ④王孝红.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防御[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52).
    ⑤肖福莲.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J].江苏高教,2006,(5).
    ⑥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94.
    
    ①[法]布迪厄.实践与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6.
    ②[法]布迪厄.实践与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7.
    ③[法]布迪厄.实践与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2.
    ④冯茁.论教育场域中的对话-—基于教师视角的哲学解释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43.
    ①叶飞.“场域”压迫与教师的职业倦怠[J].思想·理论·教育,2006,(3).
    ②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63.
    ③王治河.福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59.
    ④胡学常.文学话语与权力话语汉斌与两汉政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31.
    ①布迪厄把资本划分为三种类型: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集中研究了资本之间的区分及相互作用,同时认为资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②[意大利]葛兰西.狱中杂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16.
    ③在教育部的政策法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称为大学的,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主要培养本科及本科以上专门人才;2.在文科(含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法、财经、教育(含体育)、理科、工科、农林、医药等八个学科门类中,以三个以上不同学科为主要学科;(三)具有较强的教学、科学研究力量和较高的教学、科学研究水平。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26/info1426.htm.
    ①学生对自己话语权利缺失的言论[EB/O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581092.html.2006-3-8.
    ②笔者所调查的学校的课程分类有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院系选修课和校选修课。
    ③在一位教师一学期课程安排的计划表中,笔者看到这位教师在一学期要上专业课、公共必修课、院系选修课和校选修课,其中既有研究生的课程又有本科生的课程,而研究生的课程与本科生的课程安排又分别属于本科生教学办公室和研究生教学办公室的人员来安排。
    ①教学督导团(组)是担负学校各种教学活动的调查研究、检查、监督、指导和咨询等任务的专门机构。笔者所调查的大学的督导组织由校教学督导团和院督导团二级共同组成。
    ①笔者有一位老师就很鲜明地表明他的观点,他认为学生一学期只要听他三分之一的课就可以了,其余的时间可以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听喜欢听的课。而钱学森先生在回顾他的求学经历中也曾提到他作为一个航空系的学生听过化学、物理、数学等专业的课程。在旨在培养高级人才的大学,学生的自由求知和多方面发展将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②之所以称之为盲时,是指在这段时间,教学任务完成了,师生之间失去了目的性,不知道该做什么。
    ③[法]布迪厄.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53.
    
    ①大学校园兴起职业代课族[EB/OL].http://www.cycnet.com/cms/2006/2006youth/xw/qnsm/200712/t20071213_621952.htm: 2007-12-13.
    ②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79.
    ①《考场歌》:燕园学子,人中龙凤;身经百战,从从容容。笔走龙蛇,文思泉涌;寥寥数题,笑谈之中。遵守考纪,严肃校风;因小失大,徒然无功。临场赋诗,肺腑相送:瓜田李下,请君自重!春华秋实,来自劳动;有限人生,无上光荣!
    ②北大《考场歌》是做无用功[EB/OL].http://www.022net.com/2009/5-24/471358342632351.html.2009-05-24.
    ③北大《考场歌》是做无用功[EB/OL].http://www.022net.com/2009/5-24/471358342632351.html.2009-05-24.
    ④胡之骐.公共领域中的师生教育话语探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83.
    ①胡之骐.公共领域中的师生教育话语探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83.
    ②大学里流行着这样一个顺口溜:考前背笔记,考试抄笔记,考完扔笔记。笔者在监考的过程中更为真切地见证了这一情况。在期末考试来临之际,校园里都是背书声,这时候背的不再是英语,而是快要考试的各门课程。在考试之前,考场上的桌面上及墙壁上等凡是能够写上字的、又能被学生看到的地方都写满了将要考试的内容。在考试结束时,考场里丢下了许多复习资料,有手抄版的,有复印版的,也有缩印版的。而笔者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更是发现学生的回答千篇一律,一个班级甚或几个班级的学生所写出的答案几乎一模一样。甚至那些应当考出学生水平的主观试题也出现了人云亦云现象,一个班级所有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自己的主观分析,这确实值得人思考。
    ③在一次监考完公共教育学的考试之后,我听到一个刚考完的学生问任课教师:“老师,这样的考试究竟有什么意义啊?大家都写一样的答案,用一样的思路。这到底能考出我们什么水平呢?”同时,笔者在参与批改试卷的过程中也听到其他老师议论到: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有些上课很少来的学生,考出的卷面成绩竟然比每次都来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还高。这种单一的考试制度到底要考学生什么能力呢?是短时记忆能力,还是什么?
    ④大学食堂报告[EB/OL].http://www.baidu.com/s?wd=%B4%F3%D1%A7%CA%B3%CC%C3%B5%F7%B2%E9:2009-12-10.
    ①大学食堂报告[EB/OL].http://1dxx.eduol.cn/archives/2008/577169.html.2008-5-7.
    ②在一次打饭的过程中,由于食堂方面出了一些问题导致米饭没有供应上来,同时,食堂也没有就此作出什么解释,当学生纷纷排队准备打饭时,却被告知没有米饭了,只有早上剩下的馒头和包子等等。学生与食堂工作人员产生了言语上的冲突,有的同学则是把盛装饭菜的盘子狠狠地放在食堂打饭的等待台上以发泄自己的不满。
    ①王德勋,韩同友.试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几个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108.
    ①在对厕所文化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其主题大都与性有关系,这不难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与性观念。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
    
    ①郑少君.高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与构建对策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67-68.
    ②高校师生关系渐行渐远?[N].中国青年报,2007年12月14日第三版.
    ③邓伟秀.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从教师的角度谈[J].现代教育科学,2007,(1):41.
    ④冯俊.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83.
    ①郑彩莲.素质教育与高校师生关系新模式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5):63-65
    ①辛志成.试论研究性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46-47.
    ①在听一位专家做报告的时候,到了最后的提问环节,现场没有人举手提问,这位专家笑着说在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②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选择座位中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如异性亲密朋友坐在一起,同一个寝室的或是平时关系非常好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坐在一起,这些同学坐在一起有的是增加彼此之间的好感,增进友情,而有的同学则是为了聊天或者吃零食。笔者在自己的课堂上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异性朋友坐在一起互相打情骂俏,一些同学上课吃着瓜子等现象。
    ③[法]布迪厄.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53-54.
    ④[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27.
    ①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一门公共课程选修学生的专业多达七八个。
    ②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就看到了这样一个案例:原本一直在第三节课点名的教师突然在第一节课点名,有一位女生没有到。教师问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女生去哪儿了?结果一位同学回答她去外面换鞋去了(估计是前几天买了一双新鞋,回来后发现有问题或不是很合适,于是去鞋店更换了)。等到教师快点完名时,这位女生才急匆匆地赶来。
    ③笔者课间在教师休息室里经常看到有学生进来向某一位教师请假,而理由就是学院要开会、辅导员有事等等,其实从这种请假中我们就能发现到在目前高校中行政权力高于教学的不合理的现象。
    
    ①邓红梅.高校学生评教中存在的误区与危害[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48.
    ②汤晶.“学生评教”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案[J].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5):87-89.
    ③李文芹.高校学生评教的意义[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106.
    
    ①[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27.
    ②孙峰.大学教育的追求:知识与道德的整合[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1.
    ①我国很多大学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由于没有很好地定位自己,而是采取了很多盲从的措施,如建设新校区、卖掉老校区,还有通过高校合并的方式发展所谓的“学科全面”的综合性大学等方式,唯独忽视了大学自身的精神追求和大学教育的本质目的。
    ②张少雄.西方大众高等教育的困境与我们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6,(6):20.
    ③沈会玲.刍论大学精神之失落及其重塑[J].理论导刊,2006,(12):38.
    ①之前在我国大学进行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过程中,许多大学成立了几十年竟然没有自己的特色,然后央求评估专家指点一二,这难道不是一个灰色的“笑话”吗?
    ②喻小琴.冲突管理:一种学校管理工作方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7):20-21.
    ①所谓的“职能直线式”是引自我国目前政府管理模式,指的是在一个政府中心,多个部门,各个部门对政府的单线指向关系。
    ②孙绵涛.教育管理哲学——现代教育管理观引论[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21.
    ③硬件是指教室的布置、打扫和安排,教学用具的准备和维修等;软件是指课程的安排,突发教学事件的处理等等。
    
    ①谭莹.不应忽视高校“学生评教”制度中的教师因素[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7,(3):22.
    ②蔡连玉.学生评教:一种被过度阐释的制度[J].江苏高教,2009,(1):79.
    ①在笔者与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很多大学生将旷课、谈恋爱、通宵上网等誉为大学生活不得不做的几个大事,甚至说没做过这几件事,大学几年生活就算白过了。
    ①学生违纪处分条例[EB/OL].http://www.ahnu.edu.cn/homepage/info_read.php?id=3953&cata_0&cata_1=学生工作处&cata_2=政策规章&info_table=info:2007-05-09.
    ①[法]布迪厄.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84.
    ②卢旭.“文化反哺”的挑战及教育的回应[J].教育导刊,2008,(3):21.
    ③在笔者实习期间,所观察的高校就制定了严格遵行上下课时间的制度,目的是从形式上统一教学秩序。据有些教师透露,这是为了保障学生听课时间,防止某些教师随意下课。
    ①笔者曾经认为高校的课堂纪律应该是很好的,高校教师应该没有必要像中小学教师那样还要管理班级纪律。但是现实的观察和教学却让笔者改变了观点,高校课堂纪律也要教师来维持,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校课堂更需要教师来管理。
    ①在笔者调查的过程中,就听到学生之间有这样的议论:某个寝室老是丢手机、相机甚至电脑,有一天抓住了小偷,结果发现是隔壁寝室的同学,他趁着大家都去上课的空子,向老师告病假去医院,其实是回寝室然后通过阳台翻到隔壁寝室去偷东西。
    ①王蓓颖.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大学[J].教师教育研究,2006,(5):65.
    ②[美]亨德里克.房龙.宽容[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13.
    ③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3.
    ①[德]卡·马克思.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C]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①[法]布迪厄.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56
    ②[法]布迪厄.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58.
    ③[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310.
    
    ①韩园园.大学生话语权在大学学生管理中的透析[J].中国教育科学研究,2006,(2):80-81.
    ②田正平,李江源.教育公平新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39.
    
    ①高倩.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7):355.
    ②王蓓颖.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大学[J]教师教育研究,2006,(5):65.
    [1] [美]巴赫金.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A].巴赫金全集第2卷[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2] [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 [法]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4] [法]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迪厄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5] [法]布迪厄.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陈荟.“迷失”的教育话语[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 (5).
    [7]程少东.论转型时期的教育话语[J].教育评论, 2000, (3).
    [8]丁敏.课堂中师生缘何发生冲突[J].现代教育论丛, 2006, (4).
    [9]樊华强.教师话语霸权的消解与学生思想自由权的构建[J].教育导刊, 2008, (5).
    [10]冯建军.以主体间性重构教育过程[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7).
    [11] [法]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12] [法]福柯.知识考古学[M].北京:三联书店, 1995.
    [13]胡福贞.论教师的个人话语权[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2, (3).
    [14]贾非.考试制度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5.
    [15]蒋茵.遗忘与追寻:关于教师话语权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 2003, (14).
    [16]李松林.课堂场域中的权力运作[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1).
    [17]厉以贤主编.西方教育社会学文选[C].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2.
    [18]鲁洁主编.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19]陆江兵.技术·理性·制度与社会发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0]罗秋明.师生“言说贫困”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6).
    [21] [美]迈克尔. W.阿普尔.意识形态与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2] [美]麦克. FD.扬主编,谢维和等译.知识与控制——教育社会学新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3]缪爱明.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新课改理念下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J].新语文学习, 2006, (3).
    [24]彭钢.从话语霸权到多元表达——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发展轨迹的现实考察[J].教育科学研究, 2002, (12).
    [25]彭文秀.课堂教学话语权异化的实证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8, (9).
    [26]彭文秀.“引”与“放”:新课改中课堂教学话语权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 2005, (13).
    [27]生兆欣.试析我国比较教育话语场域的形构——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5).
    [28]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9]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0]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31]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32]吴康宁.教师:一种悖论性的社会角色——兼答郭兴举同志的“商榷”[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3, (4).
    [33]吴康宁主编.课程社会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34]吴康宁主编.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5]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36]吴永军.课程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7]邢思珍,李森.课堂教学话语权力的反思与重建[J].教育科学研究, 2004, (12).
    [38]徐国民.话语、权力与社会价值[J].求索, 2008, (7).
    [39]徐辉,谢艺泉.话语霸权与平等交流——对新型师生观的思考[J].教育科学, 2004, (3).
    [40]许欣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41] [美]亚当·弗格森,孙飞宇等译.道德哲学原理[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
    [42]约翰.罗尔斯,何怀宏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43]约翰.罗尔斯,万俊人译.政治自由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0.
    [44]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45]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46]郑新蓉.教师的阶层身份、社会功能与专业化——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教师的研究[J].教育学报. 2005, (6).
    [47]周廷勇,周作宇.关于大学师生交往状况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 2005, (3).
    [48]周晓虹主编.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