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党的人口生育政策变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关系中,由于“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因而人口发展总是受到客观的人口规律制约,在人口发展中,生育则是起首要作用的因素,为此一个国家的生育政策和主张对人口乃至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极其重大
     本文以传统的生育文化为出发点,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口再生产理论并借鉴西方人口理论,对党指引下的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变化发展过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研究表明,新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即自然生育、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几个不同时期。其中计划生育阶段最具特点。新中国建立伊始,由于受到传统生育文化和战争时期人口观念的影响,我国实施的是“自然生育”的人口生育政策,虽然当时马寅初等人提出了“节制生育”的主张,但并未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因此,正确的主张并末被接受,相反遭到了严厉的批判。60年代初期随着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的到来,“节制生育”政策开始实施。“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人口又处于盲目发展的状态。到了70年代初,急剧膨胀的人口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为了缓解人口压力,党中央、国务院于20世纪70年代早中期开始实施“晚、稀、少”的人口生育政策,这标志着我国生育政策开始步入有计划的轨道。为了给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80年代初期,我国实施了以控制人口数量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短短10年时问,到90年代初就将生育率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新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经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并在各省、市计划生育条例、法规的基础上,形成了全国统一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确保了计划生育有法可依,逐渐形成了现行的人口生育政策。人口生育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规模,遏制了人口增长迅猛的势头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加剧、出生性别比偏高、劳动力就业波动过大、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等,为了实现我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适时适度地对我国现行生育政策进行调整。在容量、效率、公平、平衡的基本原则指导下,逐步放宽现行生育政策,以期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人口环境。
     纵观我国生育政策变迁的基本轨迹,可以总结出几个特点:第一,党的人口生育政策变迁体现了我党把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与中国人口发展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体现了我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探索和认识人口规律的过程。第二,党的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允分体现了我党站在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自上而下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特征,经历了一个由强制性变迁到诱致性变迁的转换过程。第二,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具有典型的差异性特征。
The population problem is a complicated social problem, as people are always living in a certain social relation."Owing to every kind of special historical production method has its special historical population law", our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s always restricted by the objective population law; and the fertility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national family planning policy will make great effort on our population and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fertility culture,1make a research on the change process of our population policy development by use of the Marxism population reproduction theory. History suggests that the population policy has experienced three major periods in new China, that is, laissez-faire growth, birth control and family planning, and the family planning stage i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traditional birth culture and the wartime population opinion, China implemented the "laissez-faire growth" population policy, although at that time Ma Yinchu has put forward the "birth control" idea, it didn't arise any importance from our Party and Country. The right opinion didn't get accepted, on the contrary, it was criticized severely. In1960s, with the second population birth peak arrival, birth control policy has started to implement. The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broke out, the normal order of society was destroyed, the population has come back to the blind state. In the early70's,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population has become a serious obstacle to ou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population,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stated to formulate 'late and few childbirth" policy which has carried out in1970s, this marked our birth policy step in a planned period. For the sake of economic recovery and prosperity, we carry on the birth control policy which aims to control the population number in early1980s. After ten years, in1990s, the birth rate falls to replacement level. Based on every provincial city's family planning regulation, our birth policy has developed gradually to the unified national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law by constant adjustment and improvement since the new century. These make sure that our birth policy has law to follow, and become to the current population birth policy. As the implement of the policy, we control the size and growth momentum of population effectively.
     With the progress of era, our population birth policy got great achieve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was also revealed many problems, such as rapidly aging of population, high sex ratios, fluctuating employment problems, intensifie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opulation and the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so 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population, we must make the necessary and moderate adjustment to our recent family planning policy. In the principle of capacity, efficiency, fairness and balance, we should gradually relax the current family planning policy, and hope that we can create a more relaxed environment for the futur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cross the basic route of our birth policy as a whole, we can summarize several characteristics:First, these changes of our population fertility policy reflect the process which our party combines the Marx's population theory with China population's physical development, they also show us the process that our party adheres to the truth, modifies the error, keeps to explore and realize the population rule. Second, these changes of our population fertility polic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 that our party aims to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s long-term interest, mobilizes the masses in a great extent from the strategic height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ird, our population fertility policy is typical diversity.
引文
①张世文译:《社会与生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3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2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年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第1045页。
    ①邓辛未:《中共计划生育的分析》,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6页。
    ②邓铮主编:《人口学辞典》,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2页。
    ③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
    ①邓辛未《中共计划生育的分析》,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8-9页。
    ①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
    ①侯文若:《中国人口政策评估》,《人口研究》,1988年第6期,第50-51页。
    ②冯立天:《中国人口政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入口研究》,2000年第4期,第89-90页。
    ③张纯元:《中国人口发展评论:回顾与展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④张克武:《新中国建立后的人口理论与政策概观》,《甘肃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第40页。
    ①邓宏碧:《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研究》,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
    ②续西发:《中国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概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③张天路.:《8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人口的新态势》,《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第72-73页。
    ①王红曼:《少数民族入口政策及其实践》,《人口学刊》1999年第4期,第81-82页。
    ①冯立天,马赢通,冷眸:《50年来中国生育政策演变之历史轨迹》,《人口与经济》1999年第2期,第3页。
    ①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①[英]霭理士:《性心理学》,潘光旦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6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2页。
    ①宋兆麟:《中国生育信仰》,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186页。
    ②王晓丽:《中国民间的生育信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页。
    ①北京市社会学会人口与劳动研究组编:《社会学与人口问题》,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②《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635页。
    ①心水:《养儿子和恋爱》,《生活周刊》第三卷第43期1928年版,第557页。
    ②《论语·颜渊十二》。
    ①《孝经·圣治》。
    ①伍连德:《人口与物产》,《生活周刊》第2卷第7期,1929年版。
    ②瑟庐:《产儿限制与中国》,《妇女杂志》第8卷第6号,1922年版。
    ③伍连德:《人口与物产》,《生活周刊》第2卷第7期,1926年版。
    ①鲁迅:《随感录二十五年》,《新青年》,第5卷第3号,1918年版。
    ②陈望道:《结婚的机器——曾畜之道德》,《陈望道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页。
    ① 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②《清史稿·食货志一》。
    ③《洪吉亮·治平篇))。
    ④《洪吉亮·生计篇》。
    ⑤《汪七锋·乙丙日记》。
    ①《严侯官文集·保种条义》。
    ②《饮冰室合集·禁早婚议》。
    ①《晋书·武帝纪》。
    ②《宋书·周郎伟》。
    ③《明史·礼志》。
    ④《汉书·高帝纪》。
    ⑤《后汉书·章帝纪》。
    ⑥《汉书·召信臣传》。
    ⑦《汉书·黄霸传》。
    ①《后汉书.惠帝纪》。
    ②《晋书·武帝纪》。
    ③《周书·周朗传》。
    ④《唐太诏令集》。
    ⑤《新唐书·太宗纪》。
    ⑥《唐会要》。
    ⑦《宋史·食货志》。
    ⑧《宋史·太祖纪》。
    ①萧爽:《永宪录》卷一
    ②《南史·梁本纪》。
    ③《新唐书·本纪第二太宗》。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0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2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0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61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62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62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9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3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8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74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3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1917页。
    ①[英]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子箕,南宇,惟贤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页。
    ②[英]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子箕,南宇,惟贤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6页。
    ①[英]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子箕,南宇,惟贤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6页。
    ②[英]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子箕,南宇,惟贤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8页。
    ①李竞能:《人口理论新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年版,第466页。
    ①[英]坎南:《初级政治经济学》,伦敦1888年版,第21页。
    ②[法]A.索维:《人口通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53页。
    ③[法]A.索维:《人口通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55—56页。
    ①李竞能:《现代西方人口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18页。
    ①泰特尔巴穆,温特尔主编:《西方知识传统里的人口与资源》,《人口与发展评论》1988年第14卷附刊。
    ②陈耀邦:《可持续发展战略读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①李仲生:《人口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4页。
    ①[英]罗宾·温克等:《牛津欧洲史》第1卷,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第9页。
    ②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0-41页。
    ①柳随年,吴群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6页。
    ②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页。
    ③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949-1991),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1页。
    ①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949-1991),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2-84页。
    ②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949-1991),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2-84页。
    ①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8页。
    ①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页。
    ②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1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2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2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1页。
    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583页。
    ①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949-1991),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2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3页。
    ③《毛主席接见全国学联委员会时的讲话》,1957年2月14日。
    ④《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515-1516页。
    ①《毛泽东在南京部队、江苏安徽两省党员干部会议上讲话》,1957年3月2日。
    ②《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71页。
    ①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79页。
    ②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4页。
    ①会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的谈话,1970年12月18日。
    ②彭主云主编:《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第133页。
    ③毛泽东在计委《关于一九七五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上的批示,1975年1月25日。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0页。
    ①北京大学人口研究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8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64页。
    ①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第96页。
    ①孙沐寒:《中国计划生育史》,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第66页。
    ②瞿振武:《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的回顾与再评价》,《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1期,第18页。
    ①周恩来:《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基本任务》,《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第133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颖超文集》,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3-104页。
    ②《千秋大业》(画册),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
    ③《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1页。
    ①彭佩云:《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第135页。
    ②瞿振武:《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的回顾与再评价》,《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1期,第19页。
    ③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68页。
    ④彭佩云:《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第136页。
    ①《人民日报》,1956年10月5日。
    ②吴景超:《中国人口新论》,《新青年》1957年第3期。
    ①费孝通:《人口问题研究搞些什么》,《新建设》1957年第4期。
    ②孙文本:《八亿人口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文汇报》1957年5月11日。
    ③陈达:《节育、晚婚与新中国人口问题》,《新建设》1957年第5期。
    ④陈长蘅:《谈谈过渡时期的中国人口问题》,《文汇报》1957年5月4日。
    ⑤《人民日报》1954年9月18日。
    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史》,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年版,第33-34页。
    ⑦钟惠澜:《必须有计划地节制生育》,《人民日报》1957年3月17日。
    ①全慰天:《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与中国人口问题》,《大公报》1957年3月22日。
    ②胡经甫:《不同意放宽人工流产的限制》,《人民日服》1957年5月26日。
    ③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75-76页。
    ①马寅初:《计算人口的数学》,《新青年》1920年第4期。
    ①马寅初:《经济学概论》(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122页。
    ②马寅初:《新人口论》,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2-3页。
    ③马寅初:《新人口论》,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4-5页。
    ④《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87页。
    ⑤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史》,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年版,第25页。
    ①马寅初:《新人口论》,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67页。
    ②马寅初:《新人口论》,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2-3页。
    ③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6)》,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年版,第92页。
    ①马寅初:《新人口论》,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6页。
    ②马寅初:《新人口论》,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3-4页。
    ③马寅初:《新人口论》,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12-13页。
    ④马寅初:《新人口论》,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18页。
    ①马寅初:《新人口论》,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13页。
    ②马寅初:《新人口论》,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13-14页。
    ③马寅初:《新人口论》,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16-17页。
    ④马寅初:《新人口论》,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18-19页。
    ①马寅初:《新人口论》,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19-20页。
    ②马寅初:《新人口论》,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20页。
    ③马寅初:《新人口论》,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20-21页。
    ①《人民日报》,1957年10月14日。
    ①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6》,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年版,第92页。
    ②蒋正华:《中国人口动态评估的方法与结果》,《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③李成瑞:《“大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人口研究》,1998年第1期。
    ①中国统计出版:《中国统计年鉴1986》,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年版,第92页。
    ①周恩来在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和解放军政治工作会议联合举行的报告会上的报告》,1963年2月26日。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中发[62]698号。1962年12月18日。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七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98页。
    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七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99页。
    ①《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城市工作会议纪要的指示》,中发[63]699号。1963年10月22日。
    ①孙沐寒:《中国计划生育史》,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第65页。
    ②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页。
    ①彭佩云:《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第58-59页。
    ①彭佩云:《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第8页。
    ②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6)),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年版,第92页。
    ①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99页。
    ②汤兆云:《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评价》,《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第134页。
    ①汤兆云:《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评价》,《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第135页。
    ①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08页。
    ①P.R.&A.H.埃利奇:《人口,资源,环境》,1970年纽约版,第4页。
    ①D.米都斯:《增长的极限》,四川人民出版1984年版,第34页。
    ①[英]卡尔·桑德斯:《人口问题:人类进化的研究》,伦敦1922年版,第476页。
    ②汤兆云:《从节制生育到计划生育》,《共产党人》2007年第13期,第49页。
    ①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②田雪原,陈玉光:《经济发展和理想适度人口》,《人口与经济》1981年第3期,第6-7页。
    ③胡保生,王浣尘等《关于我国总人口目标的确定》,《人口与经济》1981年第5期,第10-11页。
    ④宋健,孙以萍:《从食品资源看我国现代后所能养育的最高人口数》,《人口与经济》1981年第2期,第20页。
    ①廖田平,温应凯《两种生产理论和我国人口问题》,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8页。
    ②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出版社1983年版,第56页。
    ①杨魁孚等主编:《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大事要览》,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版,第42页。
    ②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57页。
    ③杨魁孚等主编:《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大事要览》,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版,第43-45页。
    ①彭佩云主编:《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77年3月,133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七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50页。
    ③彭佩云主编:《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77年3月,133页
    ④《国务院转发卫生部军管会、商业部、燃料化学工业部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71]国发文51号,1971年7月8日。
    ①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页。
    ②姚新武,尹华编:《中国常用人口数据集》,.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4年版,第44页。
    ③汤兆云:《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3第3期,第1页。
    ①光明日报编者按:《光明日报》1979年8月5日。
    ②《党中央批准北京大学党委的决定为马寅初先生彻底平反恢复名誉》,《人民日报》1979年9月15日。
    ③宋健:《从现代科学看人口问题》,《光明日报》1980年10月3日。
    ①许涤新:《有关人口理论的几个问题》,《人口研究》1979年第1期,第1-3页。
    ②刘铮,邬沧萍,林育德:《对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五点建议》,《人口研究》1980年第3期,第1-4页。
    ①曹景椿:《论中国式的计划生育道路》,《人口学刊》1990年第4期,第8-11页。
    ②曲格平,李金昌:《当代中国人口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协调对策》,《中国环境报》1991年4月4日。
    ③魏金生:《现代人口学》,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339页。
    ①李竞能编著:《人口理论新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524-525页。
    ②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34页。
    ①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34页..
    ②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35页。
    ③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35页。
    ①孙沐寒:《中国计划生育史》,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第96页。
    ①人民日报社论:《必须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人民日报》1979年1月27日。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164页。
    ②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出版社1983年版,第56页。
    ①《中国人口年鉴198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8-29页
    ②《党中央号召党团员带头只生一个孩子》,《人民日报》1980年9月26日。
    ①冯立天:《80年代中国生育率的变动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中国人口科学》1992年第1期,第3页。
    ②同上
    ③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45页。
    ④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摘要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①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0页。
    ①李建新:《转型期中国人口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47-248页。
    ①李建新:《转型期中国人口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50页。
    ①李建新:《转型期中国人口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51页。
    ①《人民日报》社论:《坚持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人民日报》1990年7月5日。
    ①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52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0页。
    ①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40页。
    ①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38页;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全国数据篇》,中国人口出版社1990年版,第1-4页。
    ①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全国数据篇》,中国人口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②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24页。
    ①彭佩云:《十年探索与体会——彭佩云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版,第94-98页。
    ②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35页。
    ①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19-20页。
    ①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19-20页。
    ②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192-193页。
    ③全国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公报。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版,第40页。
    ②王丰,郭志刚,茅倬彦:《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负增长惯性初探》,《人口研究》2008年第5期,第30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版,第94—96页。
    ①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80页。
    ②查瑞传,曾毅,郭志刚主编;《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61-263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版,第44页。
    ①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159页。
    ①中国新闻网,2012年4月14日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版,第96页;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
    ③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80页;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版,第94页。
    ①田雪原等:《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83页。
    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第36页计算而得。
    ③田雪原等:《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85-386页。
    ①新华网,2012年4月18日。
    ②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30页。
    ①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30页。
    ②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53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年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版,第94-96页;新华网,2012.4.19
    ②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05页。
    ①United Nations,World Popnlation Prospect:The 2004 Revisions,New Youk,2005第22-24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年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第94页。
    ①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21页。
    ②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年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第94页。
    ①《中国人口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②《中国人口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十二五”发展十二题》,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版,第213—214页。
    ②张维庆:《深入学习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积极做好国家计生委更名工作》,《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年第4期,第3-4页。
    ②姜颖,王淑芬:《全面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推动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人口学刊》2001年第3期第23页。
    ①杨发祥:《低生育社会的来临——中国生育革命与政策抉择》,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05页。
    ①邬沧萍:《稳定低生育水平:一个惠及子孙万代的重要战略决策》,《市场与人口分析》增刊,第1页。
    ②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34-235页。
    ①《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版,第94页。
    ①《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版,第93页。
    ②《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版,第94页。
    ③邬沧萍:《稳定低生育水平:一个惠及子孙万代的重要战略决策》,《市场与人口分析》增刊,第3页。
    ①《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版,第96页。
    ②《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版,第96页。
    ①《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版,第94-96页。
    ①彭佩云:《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6年版,第188页。
    ②曾毅,顾宝昌,郭志刚等:《低生育水平下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9页。
    ③曾毅,顾宝昌,离志刚等:《低生育水平下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0-114页。
    ①《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版,第94页。
    ①《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版第98页。
    ②邬沧萍,孙鹃娟:《稳定低生育水平决策的回顾与前瞻》,《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第10页。
    ①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1979年3月23日,《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12页。
    ②彭佩云:《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的论述》,《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第42页。
    ③陈云:《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文汇报》1981年5月25日。
    ④彭佩云:《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关于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纪要》,《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第473页。
    ①《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版,第94-96页。
    ①马爱华:《关于计划生育问题的几点思考》,《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第55页。
    ①杨发祥:《低生育社会的来临——中国生育革命与政策抉择》,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19页。
    ②张玉芹:《计划生育法制》,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年版,第39页。
    ①徐天琪:《人口政策概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42页。
    ②杨发祥:《低生育社会的来临——中国生育革命与政策抉择》,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16页。
    ③张玉芹:《计划生育法制》,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年版,第37页。
    ④张玉芹:《计划生育法制》,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年版,第37-38页。
    ①彭佩云:《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第477页。
    ①杨魁孚,陈剑:《中国人口问题论稿》,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第87页。
    ②杨魁孚,陈剑:《中国人口问题论稿》,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第117页。
    ③陈明立:《人口与计划生育立法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7-158页。
    ④杨魁孚,陈剑:《中国人口问题论稿》,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第117页。
    ①邓科:《计划生育跨入法治时代》,《南方周末》,2002年8月29日。
    ②张纯元:《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法律保障——学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初步体会》,《人口与计划生育》,2002年第3期,第22-23页。
    ③杨发祥:《低生育社会的来临——中国生育革命与政策抉择》,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21页。
    ①杨发样:《低生育社会的来临—中国生育革命与政策抉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31—132页。
    ②《孙中山全集》第九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86-188页。
    ③《斯大林全集》第十一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286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第96页。
    ②田雪原:《中国民族人口》,中国人口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①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189—199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第96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第103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第97页。
    ①(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8—312页。
    ②朱玉、李亚杰:《我国大多数地区和家庭实行的是多元化生育政策》,《人民日披》,2004年7月16日.
    ①张天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及其转变》,《人口与经济》,1989年第5期,第38—-39页.。
    ②罗淳:《论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政策》,《民族研究》,1997年第2期,第77—-80页。
    ③王红曼:《少数民族人口政策及实践》,《人口学刊》,1999年第4期,第83页.
    ④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191—192页。
    ①李德全:《节育是一件艰巨复杂的工程》,《人民日报》,1957年3月8日。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583页。
    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597页。
    ①《周恩来经济文献》,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45页。
    ②马正亮:《论新时期党的民族人口政策与民族关系》,《中国少数民族人口》,1996年第1期,第9页。
    ③李德全:《节育是一件艰巨复杂的工程》,《人民日报》,1957年3月8日。
    ①《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人民日报》,1957年1月20日。
    ②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194页。
    ③张天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及其转变》,《人口与经济》,1989年第5期,第37页.。
    ①彭佩云:《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1362—1383页。
    ②张天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及其转变》,《人口与经济》,1989年第5期,第39页.。
    ③毛泽东:《在南京部队、江苏安徽两省党员干部大会上的讲话》(1957年3月20日)。
    ①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193页。
    ②彭佩云:《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第1123页。
    ①彭佩云:《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第1280—1281、1384、1362、1377—1378、1383页。
    ①国家计生委政法司:《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工作文件汇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年版,第104页。
    ②彭佩云:《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第486—487页。
    ③国家计生委政法司:《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工作文件汇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年版,第99页。
    ①《当代中国》丛书编委会:《当代中国的计划生育事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第76页。
    ②原新:《维吾尔族人口》,中国人口出版社1995年版,第36页。
    ③续西发:《中国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概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页。
    ①古清中:《朝鲜族人口》,中国人口出版社1995年版,第75—79页。
    ②彭佩云:《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第1385页。
    ③续西发:《中国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概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9—180页。
    ④ http//www.datatang.com/data/38343
    ⑤彭佩云:《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第1373页。
    ⑥续西发:《中国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概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2—173页。
    ①彭佩云:《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第1361页。
    ②续西发:《中国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概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0页。
    ③彭佩云:《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第1348页。
    ④续西发:《中国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概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4页。
    ⑤彭佩云:《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第1352页。
    ⑥续西发:《中国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概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8页。
    ①张笑宇:《中国人口经济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①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38页。
    ①徐晨光:《统领——科学发展观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5页。
    ①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47页。
    ②刘伟.李绍荣:《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升》,《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第6页。
    ③《专家谈2011年和“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走势特点》,《人民日报》2011-08-09.。
    ①马瀛通:《人口控制辨析论》,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页。
    ②《中国新生儿缺陷发生率增70%,先天心脏病占多数》,《京华时报》2011-09-22。
    ③郭振清:《经济改革与人口质量立法》,《经济改革》1994年第1期,第20页。
    ①杨发祥:《低生育社会的来临——中国生育革命与政策抉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76页。
    ②江泽民:《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人民日报》,2002年3月11日。
    ③肖自力、周双超:《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年版,第8-9页。
    ①聂月爱:《提高人口素质,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观》,《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1期,第8页。
    ②胡锦涛:《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民日报》2003年3月10日。
    ①宋旭光:《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数量论》,《中国人口科学》1998年第5期,第30页。
    ②周亚莉:《中国最优人口数量与估算方法》,《统计与信息论坛》1998年第3期,第10页。
    ①杨发祥:《低生育社会的来临——中国生育革命与政策抉择》,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70页。
    ②彭希哲:《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生产的社会最优化》,《南方人口》1995年第4期,第36页。
    ③杨发祥:《低生育社会的来临——中国生育革命与政策抉择》,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71页。
    ①王桂新,陈冠春:《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人口学刊》2010年第3期,第80页。
    ②李竞能:《当代西方人口学说》,山西人民出版1992年版,第65-68页。
    ①桂世勋:《实现我国生育水平的适度回升需要“三管齐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9年第4期第83页。注:“三次微调”:第一次是在绝大部分地区规定了农村居民生育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的,可以有计划再生育第二个孩子;第二次是大部分地区规定了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有计划生育两个孩子;第三次是少数地区规定了女方为农村居民的夫妻、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或夫妻一方为农业户口且有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以有计划生育两个孩子.
    ②兰希:《二胎政策,放不放行?》,《决策》2010年第5期,第32页。
    ①邬沧萍:《科学认识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求是》2007年第4期,第33-35页。
    ②翟振武:《人口流动是挑战,人口控制要坚持》,《人民日报》2008年8月29日。
    ③张维庆:《统筹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思考》,《学习时报》2006年4月26日。
    ④程恩富:《人口政策大争鸣:一胎化还是放开二胎》,《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3月23日。
    ①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87页。
    ②兰希:《二胎政策,放不放行?》,《决策》2010年第5期,第31页。
    ③胡鞍钢:《稳健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稳定未来人口规模》,《经济参考报》2009年11月26日。
    ④蔡昉:《放升生二胎,需要慢慢来》,《扬子晚报》2008年3月12日
    ⑤林毅夫:《发展战略:人口与人口政策》,《21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84-89页。
    ①兰希:《二胎政策,放不放行?》,《决策》2010年第5期,第30页。
    ①纪宝成:《放开二胎刻不容缓》,《南方周末》,2009年4月9日。
    ②穆光宗:《人口政策大争鸣:一胎化还是放开二胎》,《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6月9日。
    ③易富贤:《大国空巢》,香港大风出版社2007年版,第80页。
    ④邹至庄:《中国的人口问题解决了吗》,《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6月9日
    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十二五”发展十二题》,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年版,第222-226页。
    ②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
    ③国务院全国1%抽象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局:《2005年1%人口抽象调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
    ④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
    ①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05中国人口》,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50页。
    ①杨菊华:《关于我国生育政策与生育水平的几点思考》,《人口学》2011年第5期,第46页。
    ①张维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口研究》2003年第4期,第2-3页。
    ①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68-369页。
    ②原新:《要警惕长期低生育水平的后果》,《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第4期,第3841页。
    ①桂世勋:《关于调整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的思考》,《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第166页。
    ②原新:《要警惕长期低生育水平的后果》,《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第4期,第40页。
    ①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局:《2005中国人口》,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21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第99页。
    ③董延芳、刘传江:《低生育时代的中国生育政策调整》,《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16页。
    ④李振福:《低生育率带来的城市问题》,《城市与减灾》2003年第1期,第37-40页。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第94页。
    ①唐灿:《家庭规模小型化带来轻老重幼的困境》,中国妇女报2006年8月26日。
    ②蓝盾:《城市边缘的民工第二代》http//news.com/system/2008年3月11日。
    ③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局:《2005中国人口》,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55页。
    ④乌鲁木齐在线:《第六次人口普查:老龄化加快人口性别比偏高》,2011年6月7日。
    ①曾毅:《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有利于解决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第55-57页。
    ①王涤:《关于调整中国生育政策需要解决的几个基本认识问题》,《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第101页。
    ①梁中堂:《“一胎化”产生的时代背景研究》,《二十一世纪》2009年第2期,第37-38页。
    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年和2010年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22和1.18。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极低的生育率,可能与社会实际的总和生育率存在很大的差别。根据联合国、美国及国内大量学者的研究,结合考察2000年—2010年人口变动情况,总和生育率平均为1.7左右比较符合实际人口变化状况,故我国现实的总和生育率为1.6-1.8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③易富贤:《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口政策调整》,《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第6期,第75-95页。
    ①乔晓春:《关于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的思考》,《人口研究》,1999年第2期,第4页。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国人口报》2007年1月24日。
    ②陈友华:《关于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的若干认识问题》,《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年第1期,第38页。
    ①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70页。
    ②顾宝昌、李建新:《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论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217页。
    ③郭振清:《经济改革与人口质量立法》,《经济改革》,1994年第1期,第83页。
    ①[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6页。
    ①杨发样:《低生育社会的来临 中国生育革命与政策抉择》,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版,第177页。
    ②[美]格拉斯·C·斯诺:《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诲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6—227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列宁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3]《斯大林全集》第1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4]《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毛泽东文集》第6、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朋),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8]《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
    [9]《周恩来经济文献》,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10]《刘少奇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颖超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2]陈望道:《结婚的机器——曾畜之道德》,《陈望道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3]《邓小平文选》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4]《邓小平文选》(1975—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5]《江泽民文选》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6]北京大学人口研究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1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18]《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七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19]《建国以来重要文选选编》第13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20]《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1]《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2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年
    [26]《中国共产党重大事件记实》第1-4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7]马寅初:《经济学概论》(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28]马寅初:《新人口论》,中国人口出版社2002年6月版。
    [29]彭佩云:《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
    [30]孙沐寒:《中国计划生育史稿》,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长春)1987年版。
    [31]孙沐寒:《中国计划生育纪事》,红旗出版社1987年版。
    [32]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3]张维庆:《中国计划生育概论》,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年版。
    [34]邓铮主编:《人口学辞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5]张玉芹:《计划生育法制》,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年版。
    [36]杨魁孚,陈剑:《中国人口问题论稿》,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
    [37]陈明立:《人口与计划生育立法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8]张笑宇:《中国人口经济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9]马瀛通:《人口控制辨析论》,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40]肖自力、周双超:《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年版。
    [41]林毅夫:《发展战略:人口与人口政策》,《21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42]易富贤:《大国空巢》,香港大风出版社2007年版。
    [43]田平,温应凯《两种生产理论和我国人口问题》,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4]姚新武,尹华编:《中国常用人口数据集》,.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4年版。
    [45]魏金生:《现代人口学》,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
    [46]邓辛卡:《中共计划生育的分析》,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47]宋兆麟:《中国生育信仰》,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48]王晓丽:《中国民间的生育信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49]李仲生:《人口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0]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51]田雪原等:《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52]杨子慧:《计划生育在中国》,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3]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54]张纯元:《中国人口发展评论:回顾与展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5]李新建:《中国人口控制中的政府行为》,中国人口出版社2000年版。
    [56]李建新:《中国人口结构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57]李建新:《转型期中国人口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8]张维庆主编:《改革开放与中国人口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59]彭佩云:《十年探索与体会——彭佩云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版。
    [60]谭双泉:《谭双泉文论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1]翟振武、李建新主编:《中国人口:太多还是太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62]李竞能:《人口理论新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年版。
    [63]李竞能:《现代西方人口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5]谭献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论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6]梁中堂:《论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太原:山西人口出版社1986年版。
    [67]蔡昉、汪正鸣、王美艳:《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与效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8]文选德著:《<道德经>诠释》,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9]邓楠:《可持续发展:生存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70]李竞能:《从不同地区统计指标序数的变动看人口增长对人均国民收入的影响》,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71]谭献民、肖光荣:《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2]徐晨光:《执政党执政安全研究》,红旗出版社2003年版。
    [73]彭大成:《湖湘文化与毛泽东》,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
    [74]田雪原:《大国之难——当代中国的人口问题》,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
    [75]徐晨光:《统领——科学发展观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6]国家计生政策研究室:《迈向2020年的中国》.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年版。
    [77]文选德:《<论语>诠释》,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8]潘金洪:《独生子女家庭风险研究》,香港:科学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79]张维庆主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读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年版。
    [80]张维庆主编:《“三个代表”与中国人口政策及实践》,中国人口出版2001年版。
    [81]杨菊华等:《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82]邓宏碧:《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研究》,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
    [83]续西发:《中国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概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4]周平:《民族政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5]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6]P.R.&A.H.埃利奇:《人口,资源,环境》,1970年纽约版。
    [87]D.米都斯:《增长的极限》,四川人民出版1984年版,第34页。
    [88][英]卡尔·桑德斯:《人口问题:人类进化的研究》,伦敦.1922年版。
    [89][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0][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1][美]M.薄兹、[英]P.施尔曼原著张世文译:《社会与生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2][法]A.索维:《人口通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93]中国统计出版:《中国统计年鉴1986》,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年版。
    [9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出版社1983年版。
    [9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
    [96]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全国数据篇》,中国人口出版社1990年版。
    [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版。
    [98]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
    [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年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
    [100]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版。
    [10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
    [10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出版社1983年版。
    [103]《中国人口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
    [104]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史》,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年版。
    [1]冯立天:《中国人口政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人口研究》2000年第4期。
    [2]张纯元:《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演变历程》,《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年第1期。
    [3]汤兆云:《中国现行人口政策的形成与稳定》,《中共党史资科》2008年第2期。
    [4]刘家强:《21世纪中国人口问题透析》,《人口研究》2002年第6期。
    [5]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未来人口发展与生育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未来人口发展与生育政策研究》,《人口研究》,2000年第3期。
    [6]张翼:《人口出生性比失衡将引发十大问题》,《红旗文稿》2005年第2期。
    [7]王胜今,于潇:《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人口学刊》2007年第5期。
    [8]谭双泉:《略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云梦学刊》2001年第22卷第3期。
    [9]桂世勋:《中国现行人口政策是否需要调整》,《社会观察》2005年第5期。
    [10]乔晓春、任强:《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第3期。
    [11]蒋正华:《新时期人口政策思考》,《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第6期。
    [12]郭志刚、张二力、顾宝昌、王丰:《从政策生育率看中国生育政策的多样性》,《人口研究》2003年第5期。
    [13]王金营:《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效果评估》,《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第五期。
    [14]谭献民:《毛泽东对传统“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2期。
    [15]李小平:《人口老龄化并非危机》,《科学决策》2007年第2期。
    [16]程恩富:《先控后减的“新人口策论”———与六个不同观点商榷》,《人口研究》2010年第6期。
    [17]石人炳:《生育控制政策对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第5期。
    [18]易富贤《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口政策调整》,《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6月。
    [19]周长洪:《关于计划生育政策微调的思考》,《人口与经济》2005年第2期。
    [20]陆立军:《评马尔萨斯<人口论>》,《西北人口》1980年第2期。
    [21]蔡防:《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人口研究》2004年第2期。
    [22]穆光宗:《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人口研究》2004年第1期。
    [23]李建新:《也论中国人口的百年战略—兼答李小平先生》,《人口研究》2006年第12期。
    [24]段华明:《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是重大清醒—兼评是否“放开生育二胎”的争论》,《南方人口》2010年第2期。
    [25]王涤:《关于调整中国生育政策需要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26]郭志刚等:《从政策生育率看中国生育政策的多样性》.《人口研究》2003年第5期。
    [27]谭献民:《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特点和基本经验》,《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年第2期。
    [28]梁中堂:《山西省翼城县“晚婚晚育加间隔”生育政策实施效果的人口学分析》,《中国人口科学》1997年第5期。
    [29]汤兆云:《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生育政策因素》,《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9年 第3期。
    [30]乔晓春:《性别偏好、性别选择与出生性别比》,《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1期。
    [31]顾宝昌、徐毅:《中国婴儿出生性别比综论》,《中国人口科学》1994年第3期。
    [32]穆光宗:《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反思和抉择》,《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第6期。
    [33]李建新:《不同生育政策选择与中国未来人口》,《人口研究》1997年第1期。
    [34]蒋正华、张羚广:《人口与持续发展》,《人口与经》1995年第4期。
    [35]林富德、陆杰华:《十二亿人口的人口学意义》,《市场与入口分析》1995年第2期。
    [36]顾宝昌:《论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在我国生育率下降中的作用》,《中国人口科学》1987年第2期。
    [37]邬沧萍:《衡量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客观规律》,《人口研究》1980,第1期。
    [38]陈友华:《建言生育政策调整》,《中国改革》2011年第7期。
    [39]包蕾萍《中国计划生育政策50年评估及未来方向》,《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40]曾毅:《论二孩晚育政策软着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41]桂世勋、王秀银、李兰永、穆光宗:《对成年独生子女意外伤亡家庭问题的深层思考》,《人口研究》2004年第1期。
    [42]周长洪、潘金洪:《中国政策生育水平与实际生育水平的测算》,《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第4期。
    [43]汤兆云:《生育政策与经济水平对出生性别比偏高影响分析》,《人口与经济》2011年第1期。
    [44]汤兆云:《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为何成效甚》,《人口研究》2006年第1期。
    [45]陈岱云胡令安:《世纪初中国人口的生育观念———基于对山东省一项问卷调查的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46]徐安琦:《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青年研究》2004年第12期。
    [47]郝琳娜:《对生育权是公民权还是私权问题的一点思考》,《人口与计划生育》2008年第1期。
    [48]石人炳、张维:《城乡一体化与我国“二元”生育政策改革》,《人口与经济》2011 年第6期。
    [49]汤兆云马琳:《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有所为,有所不为》,《人口研究》2011年第4期。
    [50]陈卫、翟振武:《1990年代中国出生性别比:究竟有多高》,《人口研究》2007年第5期。
    [51]风笑天等:《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第5期。
    [52]王国强:《关于完善我国人口政策的思考》,《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第1期。
    [53]周长洪:《关于计划生育政策微调的思考》,《人口与经济》2005年第2期。
    [54]曾毅:《以晚育为杠杆平稳向二孩政策过渡》,《人口与经济》2005年第2期。
    [55]陈卫:《发展—计划生育—生育率”的动态关系:中国省级数据再考察》,《人口研究》2005年第1期。
    [56]陆杰华、傅崇辉:《关于我国人口安全问题的理论思考》,《人口研究》2004年第3期。
    [57]原新:《欧盟人口转变与中国之比较》,《人口学刊》2001年第2期。
    [58]蒋耒文:《欧洲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及其思考》,《人口研究》2002年第5期。
    [59]宋健:《中国的人口,安全吗?》,《人口研究》2005年第2期。
    [60]蒋正华:《中国人口动态评估的方法与结果》,《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61]汤兆云:《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62]梁中堂、梅岭:《我国人口政策的历史和发展》,《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9期。
    [63]郭志仪:《毛泽东的人口思想与我国五六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反思》,《西北人口》2003年第4期。
    [64]田雪原,陈玉光:《经济发展和理想适度人口》,《人口与经济》1981年第3期。
    [65]刘铮,邬沧萍,林育德:《对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五点建议》,《人口研究》1980年第3期。
    [66]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规模、差异与评价》,《理论月刊》2006年第4期。
    [67]陈友华:《中国生育率的地区差异及其政策选择》,《人口与经济》2003年第4期。
    [68]丁仁船、吴瑞君:《独生子女比例、婚姻意愿变动对未来政策生育率的影响》,《南方人口》2007年第3期。
    [69]杨垣国:《历史地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及其演变》,《江西社会科学》2009 年第1期。
    [70]翟振武:《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的回顾与再评价》,《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1期。
    [71]张翼:《我国人口不会到16亿》,《科学决策》2005年第10期。
    [72]梁秋生、李哲夫:《中国人口出生控制成效的比较分析》,《人口研究》2003年第1期。
    [73]张天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及其转变》,《人口与经济》,1989年第5期.
    [74]杨菊华:《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发达国家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研究述评及对中国的启示》,《学海》2008年第1期。
    [75]王金营:《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动考证和未来人口发展的策略选择》,《人口学刊》2009年第3期。
    [76]曾毅:《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有利于决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
    [77]张善余、曾明星:《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变动与人口迁移形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民族研究》2005年第1期。
    [78]周平、胡纪平:《少数民族地区生育政策的执行现状、长期影响及对策研究一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79]侯文若:《中国人口政策评估》,《人口研究》1988年第6期。
    [80]张克武:《新中国建立后的人口理论与政策概观》,《甘肃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
    [81]张天路.:《8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人口的新态势》,《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
    [82]王红曼:《少数民族人口政策及其实践》,《人口学刊》1999年第4期。
    [83]罗淳:《论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政策》,《民族研究》,1997年第2期。
    [84]马正亮:《论新时期党的民族人口政策与民族关系》,《中国少数民族人口》,1996年第1期。
    [85]刘伟.李绍荣:《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升》,《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86]宋旭光:《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数量论》,《中国人口科学》1998年第5期。
    [87]周亚莉:《中国最优人口数量与估算方法》,《统计与信息论坛》1998年第3期。
    [88]邬沧萍:《科学认识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求是》2007年第4期。
    [89]梁中堂:《“一胎化”产生的时代背景研究》,《二十一世纪》2009年第2期。
    [90]易富贤:《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口政策调整》,《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第6期。
    [91]乔晓春:《关于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的思考》,《人口研究》,1999年第2期。
    [92]陈友华:《关于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的若干认识问题》,《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年第1期。
    [93]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人民网2012年4月28日。
    [94]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2年4月29日。
    [95]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21世纪入口与发展(白皮书)》.《人民日报》2000年12月20日。
    [1]吕晓黎:《马克思主义人口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实践》,山东大学2005年。
    [2]季洪辉:《毛泽东与新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及实施》,山东大学2005年。
    [3]许静:《中国生育政策调整的战略选择》,河北大学2007年。
    [4]赵娜:《我国少数民族生育政策分析》,吉林大学2011年。
    [5]高磊:《中国少数民族生育政策研究—一个法理学的视角》,吉林大学2011年。
    [6]唐应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评估——以浙江省为例》,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曹永:《我国人口政策的伦理维度探析》,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李爽:《中国生育政策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吉林大学2009年。
    [9]廖佳:《人口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四川省为例》,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张维:《城乡一体化趋势下我国“二元”生育政策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1]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浙江大学2003年。
    [2]钱明亮:《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分析》,浙江大学2010年。
    [3]赵爆程:《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的出生性别比变化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ni ted Nations: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1998 Revision, New York, 1999 [21]K. Takeushi and S. Yumoto:Consider the Earth, Maruzen Planet coltd. 1997U.
    [2]United Nations:Long—range World Population Projections:Based on the 1998 Revision, New York,2000.
    [3]D.T.Yang, D. Chen. Transformations in China's population policies and demographic structure. Pacific economic review,2004,9(3)
    [4]Hongbin Li, Junsen Zhang and Yi Zhu. The effect of the one-child Policy on fertility in China: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in-differences. Department of Economics,2005.
    [5]llongbin Li, Lena Edlund, Junjian Yi, and Junsen Zhang. Sex ratios and crime: evidence from China. Discussant:Phil Brown,2007.
    [6]Hull, Terence II., Wen Xingyan. Rising sex rations at birth in China:evidence from the 1990 population censu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China's 1990 population census,1992.
    [7]Junsen Zhang. Do population control policies induce more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Twins, birth weight and China's'One-Child'policy.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8,76(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