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权腐败的网络治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公权腐败作为公共权力的异化具有普遍性与差异性、周期性与连续性、隐蔽性与复杂性特点。近年来,公权腐败领域不断拓展,公权腐败手段多样,腐败程度不断加深。究其原因就在于:社会转型与制度变迁构成了公权腐败的社会基础,比较利益与经济变革是公权腐败产生的经济基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公权腐败提供了可能,剥削思想构成了公权腐败的心理基础。
     从公权腐败的治理角度看,改革开放之后,党和政府不断完善治理腐败的法律体系及权力运行监督网络,培育治理腐败的廉政文化,积极推进腐败治理的制度建设。但是,腐败行为依然严峻,腐败治理体系存在漏洞,从而制约着公权腐败的治理成效,与人民群众的期待有些差距。上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治理公权腐败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治理公权腐败的新手段,政府也适应了这种治理方式的转变,建立了一批反腐败网站,推动网络实名举报,建立腐败案件线索及民众意见网络采集制,出台网络反腐败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民间组织也建立了反腐倡廉网站,使得网络日渐成为政府和社会治理公权腐败的重要载体。
     围绕公权腐败的网络治理问题,本文首先对公权腐败进行阐释,从微观、中观以及宏观三个层面对腐败概念进行分析,指出公权腐败的普遍性与差异性、周期性与连续性以及隐蔽性与复杂性等特定。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权腐败出现的种种问题,如腐败范围不断蔓延、腐败程度不断加深、腐败领域不断拓展、腐败手段多样等,原因就在于社会的转型与制度的变迁、比较利益的存在以及剥削思想的影响。这种腐败行为与各类突发性事件密切联系起来。一方面,公权腐败引发政府统治危机,进而造成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危机,从而加剧群体性事件的升级;公权腐败也会削弱突发性事件的控制力、处置力,增强突发性事件的对抗性,导致突发性事件不断升级。另一方面,突发性事件的产生同样也会引发挪用盗用、贪污贿赂、渎职失职等行为。为此,本文提出互联网络的公权腐败治理,指出公权腐败网络治理的内涵、本质、形式、特征及其优点,发现现有的官方网络反腐深度不够,而民间网络反腐群龙无首。本文紧接着从网民是治理公权腐败的重要主体角度出发探讨了公权腐败网络治理载体、治理机制以及治理机制的完善与发展等问题。作为一种新的反腐败方式,网络治理是政府和公民社会利用互联网络这一平台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政府在网络反腐败中始终起着主体性地位。网络治理公权腐败具有及时性、全面性、平等性、抗干扰性等特征。
     要想确保成功地进行网络反腐,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反腐败制度,建立起网络治理腐败的物理平台,包括政府部门的专门性检举网站、检举中心和民间组织成立的公共论坛等,存在信息反馈不足、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设计一种机制与技术,能够将现有的民间反腐败网站和政府反腐败网站整合为一个全国联动的综合性反腐败网络平台,同时在建立“反腐败知识港”基础上,建立一个大众化的专业性网络反腐败培训平台。从而增强社会反腐败力量,有利于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扩大公民参与,密切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推动政府转变观念,有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基于此,我们从网络治理视角出发努力,运用网络治理理论并结合公共安全以及社会预警等相关理论成果分析社会转型时期公权腐败的网络治理问题。把握公权腐败产生的社会原因,分析公权腐败形成机理,寻求网络治理公权腐败的能否可能、如何可能以及怎样可能问题,以便深化公权腐败的治理形式,促进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公权腐败问题的治理与解决,同时发挥网络在防治腐败中的预警功能,增进公共安全。
     另外,本文在把握网络治理公权腐败基本情况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公权腐败网络治理的特性、功能以及效果,明确政府、社会等各个主体在网络治理公权腐败情境下的责任与目标、方法和手段等,处理好公民社会与国家政府间、网民反腐与政府反腐间的关系,努力把握社会转型时期网络反腐中存在的主要理论难题及其原因,积极探索网络反腐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创新网络反腐的方式与途径,开展公权腐败问题的研究,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从网络治理理论出发,以往的治理公权腐败研究忽视了网络治理理论在惩治公权腐败中的重要作用,忽视了社会群体尤其是网民在治理公权腐败中的积极功能,忽视了政府在网络治理公权腐败情境下的新问题与新任务,进而忽视了治理公权腐败的手段与方式创新。为此,以网络治理理论为龙头试图将这些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网络治理理论为切入点,积极拓展公权腐败的网络治理研究,掌握网络反腐的一般规律,充分整合社会反腐资源,实现整个社会的廉洁,减少社会不安全隐患,促进社会和谐。这就构成了本文的一个特色与创新之处。
Corruption of public power,as an alienation of public power,has the character ofuniversal,variability,periodic and continuous,subtle and complex. In recent years,public power is spreading,the level of corruption is deepening,corruption,the means ofpublic power are becoming various and the fields of public power corruption areexpanding. The reason is that: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are the socialfoundation of corruption of public power,at the same time,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economic changes provide the economic base for corruption, the development ofeconomic and social society offers the possibility of corruption,and the thought ofexploitation forms the psychological of corrup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overnance of corruption,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have continuously improved the legal system andcorruption of power monitoring network,fostered the incorruption and promote thesystem co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against corruption actively. However, judicialcorruption remains serious,community is difficult to effectively monitor,incorruptionculture is difficult to truly create,and corruption governance system is imperfection. Tosome extent,these restricted the effects of public corruption governance. To this end,90years after the last century,network governance of public corruption has become a newtool in governance corruption in China. The government has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in theInternet era,a number of anti-corruption web site were established,real network name toreport corruption cases were promoted,collecting clues and public opinion networksystem were established,anti-corruption laws networks were introduced. At the sametime,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have also established anti-corruption web site,making thenetwork becoming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governing corruption.
     the issue of network governance of public power corruption,the paper researchesfrom six chapters:Conception is a tool to analysis,the clarity of the conception helps us to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problem accurately,helps us carry out research. Therefore, fromthe angles of micro,mesa and macro,the first chapter interprets the concept of publicpower corruption,pointing out that the corruption has the nature of universality anddiversity,continuity and cyclical,invisibility and complexity,based on what theconception of public power corruption was divided.
     The second chapter is devoted to the appearances of the intensified corruption after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such as corruption is spreading and growing deeper,public power service has been steadily broadened, the means of corruption are becomingdiversely, which result from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theexistenc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he thought of exploitation. In a word,corruption of public power generation is the result of wide-spread individualism and theexpansion of public power.
     On the other hand, the dissertation analyzes the mutually reinforcing relationshipsbetween public power corruption and unexpected events. On the one hand,corruptioncauses a crisis of the government’s rule,promotes the political legitimacy crisis,and thusexacerbates the escalation of mass incidents; what’s more,public power corruption willweaken the government’s controlling and disposal capacity of emergencies and enhancethe adversarial nature of emergencies,leading to escalating emergencies. On the otherhand,the emergencies will also lead to the behaviors of embezzlement,bribery,dereliction of duty and other acts of malfeasance.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government,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makes efforts to improve the law system ofgoverning corruption and the power supervising system, strengthens institutionalbuilding,fosters incorruption culture,which gained a certain effects. However,manyproblems still exist: citizens are unwilling to participating,corruption punishing system and the legislation is inadequate,which affect the control effect of corruption. Therefore,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managing corruption,governance means and methodsmust be innovated.
     It points out internet governance’s meaning,nature,form,features and advantages,it also observes in the depth of the existing anti-corruption official network not enoughand the private network of corruption is rudderless. Therefore,this article follows the viewof the internet users are the main body of controlling public corruption,and then discussesthe internet governance’s carrier,the mechanisms of governance,and the mechanisms’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As a new anti-corruption approach,network governance is that government andcivil society using the Internet as a platform to manage the state and social affairs. Thegovernment always plays subjectivity in the network anti-corruption position,it guidesthe non-governmental anti-corruption agencies to meet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necessary to punish corruption.
     In addition,based 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internet governance,the article furtherdiscusses the features, functions and effects of network governance, realizes thegovernment and society's responsibility,objective and means in the context of networkcorruption of public power,handl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ivil society and nationalgovernments, users anti-corruption and government anti-corruption well, makes effortsto grasp the mail theories difficulties and reasons,explores the nature of internetanti-corruption actively, and thus innovates the ways and means of network corruption,carries out research of corruption of public power,so as 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To this end,the network governance theory attempts to combine these aspectsorganically,takes network governance theory as the starting point,and actively promotesthe region of public corruption in the network governance study and learning the general rules of anti-corruption network,fully integrated society anti-corruption resources,so asto achieve the integrity of the whole community, reduce the risks of social insecurity,and promote social harmony. This constitut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novations of thisarticle.
引文
1吴晗:《论贪污》,云南日报,1947年11月14日。转引自过勇《经济转轨、制度与腐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第4页。
    1叶笃初、卢先福:《党的建设辞典》,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2李惠子:《网民改变中国政治版图》,新华网,2009年2月28日。
    1Klitgaard,Robert E.,1988,Controlling Corrup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eley。
    1参见胡鞍钢:《腐败造成了多少经济损失》,中国改革,2002年第5期。
    2Rose-Ackerman,Susan,1978,Corruption:A Study in Political Economy. Academic Press;丹尼尔·考夫曼:《治理与反腐败》,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增长的质量,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第123页。
    3何增科:《国外反腐败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借鉴意义》,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第2期。
    4Vito Tanzi《腐败、经济增长与财政》,2002。Fishback,Price,et al.,2004,“Politics,Relief, and Reform:The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s Social Welfare System during the New Deal”,NBER Working Paper No.11080.
    5Dobel,Patrick J,1978,“The Corruption of a State”,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72,No.3
    6Klitgaard,Robert E.,1988,Controlling Corrup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eley。
    7薛志强:《论腐败产生的根源与对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8转引自过勇:《经济转轨、制度与腐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第26页。
    1Corporate Crime Reporter,2004,Public Corrup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National Press Club,Washington,D. C.
    2Fishback,Price,et.,2004,“Politics, Relief,and Reform:The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s Social WelfareSystem during the New Deal”,NBER Working Paper No.1。
    3何增科:《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第2期。
    4王沪宁:《中国抑制腐败的体制选择》,政治学研究,1995年第1期。
    5王传利:《论中国执政党动员型反腐败模式及其动因》,科学社会主义,2001年第1期。
    1孟文琪:《增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思考》,江汉论坛,2008年第1期。
    2刘启君,徐晓林:《拓展腐败治理思路,实现反腐战略转型》,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6期。
    3杨春洗:《腐败治理论衡》,北京:群众出版社,1999,第26页。
    4金太军:《行政腐败:解读与治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第40页。
    5金太军:《行政腐败:解读与治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第41页。
    6谢顺利,乔海曙:《金融腐败呈三大新特点内外监督体制尚不完善》,http://business.sohu.com/20070104/n247422167.shtml。
    1廖洪:健全我国审计法制体系的思考,《中国审计》,2003年第23期。
    2吴敬琏:《治理腐败关键在减少行政审批》,http://news.xinhuanet.com/lianzheng/2007-03/15/content_5850721.htm。
    3李嘉凤:《国际及主要国家反腐败机构与措施简介》,国际资料信息,2004年第8期。
    4参见吴丕:《腐败排行榜与中国反腐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5参见吴丕:《腐败排行榜与中国反腐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1参见陈亚南:《浅谈毛泽东的反腐败思想》,新疆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
    2参见李秀峰:《我国行政学界腐败研究的现状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第3期。
    1参见李秀峰:《我国行政学界腐败研究的现状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第3期。
    1Dobel, J. Patrick,1978."Corruption of a State",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72:958–973。
    2Shleifer, A. and Vishny, R.W.,1993. Corrup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8(3):599-617。
    3《第17届国际刑法学大会》《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腐败及相关犯罪》决议文件,参见冯霞:《定义腐败有全球标准》,扬子晚报,2004年9月20日。
    5【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54页。
    6Pranab,Bardhan,1997,“Corruption and Development: A Review of Issue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35,No.3。
    1转引自王沪宁:《腐败与反腐败——当代国外腐败问题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3田心铭:《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腐败与反腐败》,《求是》(内参),2006年第5期。
    4田心铭:《反腐败与权力观》,《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1期。
    5当然,按照性恶论观点,腐败则表现为人的罪恶本性的暴露过程。
    6王沪宁:《腐败与反腐败——当代国外腐败问题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第18页。
    7转引自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1【美】苏珊·罗斯·艾克曼:《腐败与政府》,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第218—219页。
    2Rose-Ackerman,Susan,1999,Corruption and Government:Causes,Consequences andReform。
    3汪太理:《中外反腐败史鉴》,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12页。
    4联合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http://www.yclzw.gov.cn/ztjy/article.asp?art=296。
    5刘纪新:《腐败概念与拉美国家的腐败界定》http://ilas.cass.cn/u/liujixin/{CCD5A280-FE0B-4AE4-9826-075650DF0663}.pdf
    1马宝成:《试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转引自刘家琛:《中国反腐倡廉通览》,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第6页。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第115页。
    2马克思:《致弗·阿·左尔格》,转引自杨春洗:《腐败治理论衡》,北京:群众出版社,1999,第8页。
    3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第234页。
    4楚文凯:《腐败概念的泛化与界定》,见http://news.xinhuanet.com/lianzheng/2005-10/08/content_3593525.htm。
    1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第443页。
    1【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54页。
    1Langseth,Petter,Rick Stapenhurst and Jeremy Pope,1997,“The Role of a National Integrity in FightingCorruption”,EDI Working Papers400/142
    1王传利《1990年-1999年中国社会的腐败频度分析》,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1期。
    1王传利:《1990年至1999年中国社会的腐败频度分析》,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1期。
    2杨春洗《腐败治理论衡》,北京:群众出版社,1999,第6页。
    3【美】宫婷:《九十年代中国腐败的形式和特征:带有连续性的变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1期。
    4李雪勤:《反腐败斗争几个问题的思考》,求是,1998年第13期。
    5李雪勤:《反腐败斗争几个问题的思考》,求是,1998年第13期。
    2刘长江:《论腐败的隐蔽性》,理论月刊,2003年第4期。
    3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7年6月8日。
    4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7年6月8日。
    5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7年6月8日。
    1金太军:《行政腐败:解读与治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第47页。
    2何忠洲:《中国反腐形势严峻:官员腐败趋隐蔽与复杂化》,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6月15日。
    3佳扬,陈东升:《权钱交易花样翻新,调查:以干股名义进行腐败》,法制日报,2007年10月13日。
    4转引自王传利:《1990年至1999年中国社会的腐败频度分析》,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1期。
    5肖功秦:《后全能主义时代的来临:世纪之交中国各阶层政治态势与前景展望》,当代中国研究,1999年第1期。
    1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1997-2009)和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2郭强华:《廉政审计》,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第21页。
    3据历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及相关资料统计得出。参见何增科:《中国转型期的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研究:一种制度分析》,经济体制比较,2003年第1期。
    4王寿林:《权力制约和监督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第521页。
    1毛京东,肖雪:《2008年腐败案件分布》,法制晚报,2009年2月22日。
    2邹薇:《惩治腐败单纯强调法治惩戒不一定奏效》,新华网,2007年4月2日。
    3曹雪:《偶然事件曝光贪官,窝案约占三成网络反腐显威力》,检察日报,2009年2月22日。
    1甘冰:《聚焦教育部门腐败高发点:招生录取与新生入学》,中国青年报,2005年7月9日。
    2刘复之:《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1989)》,人民日报,1989年4月9日。
    3董建明:《五年来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华网,2008年3月10日。
    1董建明:《五年来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华网,2008年3月10日,http://www.china.com.cn/2008lianghui/2008-03/10/content_12149577.htm。
    2董建明:《五年来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华网,2008年3月10日。
    3参见林喆:《08腐败的八大特征》,瞭望东方周刊,2009年1月15日。
    4钟铜:《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被免职,涉嫌4亿元贪污案》,深圳特区报,2008年10月29日。
    5过勇:《经济转轨、制度与腐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66页。
    1曹建明:《全国人大第十一届二次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http://www.gov.cn/test/2009-03/17/content_1261384.htm。
    1【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自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2乔治·本森《关于腐败的理论》,载王沪宁主编《腐败与反腐败当代国外腐败问题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0页。
    1转引自【美】乔治·本森《关于腐败的理论》,载王沪宁主编《腐败与反腐败当代国外腐败问题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6页。
    2James E·Rauch and Peter B·Evans:Bureaucratic Structure and Bureaucratic Performance in Lee DevelopedCountri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Diego 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eley,manuscript,1997。
    3迈克尔·约翰斯顿:《论作为一种反腐败战略的社会发展》,《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5年第6期。
    4参见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年,第77页。
    5参见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第25页。
    6韩庆祥:《社会层级结构理论——面向中国问题的政治哲学》,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7王传利《1990年至1999年中国社会的腐败频度分析》,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1期。
    1《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编辑部编:《腐败寻根:中国会成为寻租社会吗》,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5页。
    2《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编辑部编:《腐败寻根:中国会成为寻租社会吗》,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29页。
    3Dobel,Patrick J.,1978,“The Corruption of a State”,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72, No.3.
    4转引自【美】亨廷顿:《第三波——二十一纪末的民主化浪潮》,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7页。
    5苏珊·罗斯·艾克曼:《腐败与政府》,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第38-42页。
    6裴敏欣:《分权化是否会增加腐败》,《中国国情分析研究报告》,2002年第47期。
    7James E·Rauch and Peter B·Evans:《Bureaucratic Structure and Bureaucratic Performance in Lee DevelopedCountri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Diego 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eley,manuscript,1997。
    1参见吴卫东:《公共权力腐败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2陈武明:《路在何方――关于当前的反腐败和反自由化斗争》,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
    3汪丁丁:《关于腐败的经济学分析》,《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6期。
    4过勇:《经济转轨、制度与腐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51页。
    5Brown,Craig M. and Barbara D. Warner,1992,“Immigrants,Urban Politics,and Policing in1900”,AmericanSociological Review,Vol.57,No.3。
    6【美】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第64页。
    1【美】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第65页。
    2【美】罗伯特·K·默顿,《论理论社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第150页。
    3【美】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第66页。
    1凸凹:《单位腐败不该成为反腐死角》,http://www.sina.com.cn。
    2曹雪:《偶然事件曝光大贪官,网络反腐2008年成为新气象》,http://club.pchome.net/topic_1_15_3395529.html。
    1蔡永飞:《腐败为什么会成为危机的导火索》,杂文月刊,2004年第12期。
    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江省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暂行规定》,http://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1683/32/678bb23f5582b40172f96c144bb0ccda_0.html。
    1刘红伟:《七台河1127事故遇难140人,仍有11人下落不明》,人民网,2005年11月29日。
    2李毅中:《查处事故后腐败现象力度会越来越大》,http://www.gscn.com.cn,2007年4月25日。
    1李毅中:《查处事故后腐败现象力度会越来越大》,http://www.gscn.com.cn,2007年4月25日。
    1任红杰:《社会稳定问题前沿探索》,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第106页。
    2安洋:《山西临汾关闭引发民众争议化工厂》, http://www.sina.com.cn,2008年3月5日。
    1许黎珊:《2007年突围战:医疗卫生大事件》,市场报,2007年12月19日。
    1廖海青:《如何面对“群体性事件”》,http://www.nfcmag.com/articles/1424。
    1孙红永:《社会转型期突发性危机事件的主要诱因及社会心理应对》,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6期。
    1张晓薇:《新闻出版总署通报“封口费”事件处理情况》,中国网,2008年11月28日,http://www.china.com.cn/law/txt/2008-11/28/content_16867783.htm。
    2滕朝阳:《腐败分子不会放过腐败的任何机会》,http://news.sina.com.cn/o/2008-06-23/020914057090s.shtml。
    1孙旭培,王勇:《不同理念导致不同实践—非典报道与禽流感报道的比较研究》,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2734215.1/。
    1张绍民:《2003:SARS来袭让我们更坚强》,三峡晚报,2007年8月1日。
    2昝爱宗:2003年最不能忘怀的刻骨铭心的民间真实声音,http://fenglin.info/gen_ex/1/Focus/tashanzhishi/146845.html,2004年01月08日。
    3黄玉浩,《山东新泰多名欲进京上访者被强送精神病院》,人民网,2008年12月8日。
    1【加】里克·斯塔彭赫斯特、【美】萨尔·J·庞德:《反腐败——国家廉政建设的模式》,杨之刚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26页。
    2王壹霖:《中央纪委、监察部稳步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人民日报,2008年1月9日。
    3中共中央办公厅:《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新华网,2005年01月16日。
    1中共中央办公厅:《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新华网,2005年01月16日。
    1贾春旺:《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08年3月10日)》,http://www.spp.gov.cn/site2006/2008-06-05/0001818747.html。
    2余晖:《为何3/4的网友选择遇到腐败也不举报》,http://news.xhby.net/system/2009/02/01/010430742.shtml,2009年2月1日。
    1王守光:《网络监督:预防腐败的有效监督形式》,理论前沿,2005年第3期。
    1徐盈雁:《高检院“12309”一天呼入电话1774个》,检察日报,2009年06月23日。
    1李松:《民间反腐的突破和缺憾》,瞭望新闻周刊,2009年6月22日。
    2鄢烈山:《既非天使亦非魔鬼:网络舆论与网络暴力之我见》,青年记者,2007年第14期。
    1谢云挺:《浙江东阳处理审计局公款支付娱乐消费一事》,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2月17日。
    2李松:《民间反腐的突破和缺憾》,瞭望新闻周刊,2009年6月22日。
    3马先权:《反腐利剑已高悬,网络反腐向前进》,中国共产党网,2009年6月2日。
    1高斌,周新伟:《专家谈天价烟事件:对“网络反腐”寄予理性的期待》,检察日报,2008年12月23日。
    1王忠奎:《网络反腐》,http://baike.baidu.com/view/1344528.htm。
    1刘正东:《人肉搜索引擎》百度百科知识,http://baike.baidu.com/view/860941.html。
    1许斌:《由耗资百万装修三个厕所所想到的》,东方早报,2009年7月1日。
    1文新社:《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间还缺链接》,新京报,2008年12月24日。
    1永苗:《“反腐败”改革当有民众参与》,《南方日报》,2008年12月10日。
    1赵阳:《线索70%来自群众举报,最高检:保护反腐败“同盟军”》,法制网,2008年6月2日。
    1例如,福建龙岩电视台记者疑因举报医院院长被砍断腿骨,中国青年报,2011年11月8日。
    2杨雄:《网络时代行为与社会管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1陈莹雪:《从“华南虎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电影评介,2008年第12期。
    2新华网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被调查者因为怕打击报复而不敢举报。参见余晖:《为何四分之三网友选择遇到腐败也不举报》,人民网,2009年2月1日。
    1李松:《民间反腐,法律刀尖上的“舞蹈”》,瞭望新闻周刊,2009年6月24日。
    2杨维汉:《检察机关2008年底将实现检察信息化网络全国覆盖》,新华网,2006年11月25日。
    3袁锋:《官民互动助推网络反腐“蝴蝶效应”》,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8月11日。
    4叶鹏飞:《中共逐步试验吸纳网络反腐》,联合早报,2009年02月04日。
    1左峤:《中央和地方网上信访、举报和投诉方式》,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ianzheng/2009-06/24/content_11587034.htm。
    1参见严辉文:《“网络反腐”最应倒逼现实反腐》,红网,2009年10月18日。
    2左峤:《中央和地方网上信访、举报和投诉方式》,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ianzheng/2009-06/24/content_11587034.htm。
    1汪东亚:《调查:69.7%公众担心网络反腐困于只受理不处理》,中国青年报,2008年9月2日。
    [1] Brown,Craig M. and Barbara D. Warner,1992,“Immigrants,Urban Politics,and Policing in1900”,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Vol.57,No.3.
    [2] Callow,Alexander B.,1966, The Tweed R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 Chandler, Alfred,1977,The Visible Hand,Harvard UniversityPress,Cambridge.
    [3] Corporate Crime Reporter,2004, Public Corrup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National Press Club, Washington,D. C.
    [4] Dobel,Patrick J.,1978,“The Corruption of a State”,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Review,Vol.72, No.3.
    [5] Fishback,Price,et al.,2004,“Politics, Relief, and Reform:The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s Social Welfare System during the New Deal”,NBERWorking Paper No.11080.
    [6] Glaeser,Edward, Saks,Raven E,2004,“Corrup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NBER Working Paper No.10821.
    [7] Glaeser,Edward, and Claudia Goldin,2004,“Corruption and Reform:AnIntroduction”, NBER Working Paper No.10775.
    [8] James E·Rauch and Peter B·Evans. Bureaucratic Structure and BureaucraticPerformance in Lee Developed Countr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Diego an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eley,manuscript,1997.
    [9] Klitgaard,Robert E.,1988,Controlling Corrup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eley.
    [10] Langseth,Petter,Rick Stapenhurst and Jeremy Pope,1997,“The Role of aNational Integrity in Fighting Corruption”,EDI Working Papers400/142.
    [11] Menes, Rebecca,2004,“Corruption in Cities:Graft and Politics in AmericanCities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NBER Working Paper9900.
    [12] Pranab,Bardhan,1997,“Corruption and Development:A Review of Issue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35,No.3.
    [13]Rose-Ackerman,Susan,1975,“The Economics of Corruption”,Journal ofPublic Economics. Vol.4.
    [14] Rose-Ackerman,Susan,1978,Corruption:A Study in Political Economy.Academic Press.
    [15] Rose-Ackerman,Susan,1999,Corruption and Government:Causes,Consequences and Reform.
    [16]【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自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17]安洋.山西临汾关闭引发民众争议化工厂. http://www.sina.com.cn,2008年3月5日.
    [18]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9]蔡永飞:腐败为什么会成为危机的导火索,杂文月刊,2004年第12期.
    [20]曹雪.偶然事件曝光贪官,窝案约占三成网络反腐显威力.检察日报,2009年2月22日
    [21]曹雪.偶然事件曝光大贪官,网络反腐2008年成为新气象.检察日报,2009年2月22日.
    [22]曹建明.全国人大第十一届二次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http://www.gov.cn/test/2009-03/17/content_1261384.htm.
    [23]陈武明.路在何方――关于当前的反腐败和反自由化斗争.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陈亚南.浅谈毛泽东的反腐败思想.新疆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
    [25]陈莹雪.从“华南虎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电影评介,2008年第12期.
    [26]楚文凯.腐败概念的泛化与界定. http://news.xinhuanet.com/lianzheng/2005-10/08/content_3593525.htm.
    [27]董建明.五年来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华网,2008年3月10日,http://www.china.com.cn/2008lianghui/2008-03/10/content_12149577.htm.
    [28]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9]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第25页.
    [30]高斌,周新伟.专家谈天价烟事件:对“网络反腐”寄予理性的期待.检察日报,2008年12月23日.
    [31]【美】宫婷.九十年代中国腐败的形式和特征:带有连续性的变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1期.
    [32]郭强华.廉政审计.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第21页.
    [33]过勇.经济转轨、制度与腐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66页.
    [34]韩庆祥.社会层级结构理论——面向中国问题的政治哲学.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35]何立波,任晶.建国后大规模反腐败第一仗.上海法治报,2009年5月8日B5版.
    [36]何增科.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第2期.
    [37]何增科.中国转型期的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研究:一种制度分析.经济体制比较,2003年第1期.
    [38]何忠洲.中国反腐形势严峻:官员腐败趋隐蔽与复杂化.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6月15日.
    [39]【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40]【美】亨廷顿.第三波——二十一纪末的民主化浪潮.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7页.
    [41]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第65页.
    [42]华明: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史上二十个第一,反腐败导刊2001年第7期.
    [43]胡鞍钢.腐败造成了多少经济损失.中国改革,2002年第5期.
    [44]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45]胡松等.论群众监督与廉政建设.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11页.
    [46]黄玉浩,山东新泰多名欲进京上访者被强送精神病院.人民网2008年12月8日.
    [47]贾春旺.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7年第2期.
    [48]贾春旺.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08年3月10日).http://www.spp.gov.cn/site2006/2008-06-05/0001818747.html.
    [49]佳扬,陈东升.权钱交易花样翻新,调查:以干股名义进行腐败.法制日报,2007年10月13日.
    [50]金太军.行政腐败:解读与治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51]金太军.行政腐败解读与治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第9页.
    [52]肖功秦.后全能主义时代的来临:世纪之交中国各阶层政治态势与前景展望.当代中国研究,1999年第1期.
    [53]【加】里克·斯塔彭赫斯特、【美】萨尔·J·庞德.反腐败——国家廉政建设的模式.杨之刚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54]李惠子.网络改变中国政治版图.http://www.21cn.com/weekly/gcj/2009/03/03/5941605.shtml.
    [55]李嘉凤.国际及主要国家反腐败机构与措施简介.国际资料信息,2004年第8期.
    [56]李松.民间反腐的突破和缺憾.瞭望新闻周刊,2009年6月22日.转引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6/22/content_11581508.htm.
    [57]李松.民间反腐,法律刀尖上的“舞蹈”.瞭望新闻周刊,2009年6月24日.
    [58]李雪勤.反腐败斗争几个问题的思考.求是,1998年第13期.
    [59]李秀峰.我国行政学界腐败研究的现状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第3期.
    [60]李毅中.查处事故后腐败现象力度会越来越大. http://www.gscn.com.cn,2007年4月25日.
    [61]李贵德. QQ网络举报工作值得推广. news.chenzhou.gov.cn,2009年4月17日.
    [62]廖海青.如何面对“群体性事件”. http://www.nfcmag.com/articles/1424.
    [63]联合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http://www.yclzw.gov.cn/ztjy/article.asp?art=296.
    [64]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年,第77页.
    [65]林喆.08腐败的八大特征.瞭望东方周刊,2009年1月15日.
    [66]刘复之.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1989).人民日报,1989年4月9日.
    [67]刘纪新.腐败概念与拉美国家的腐败界定http//ilas.cass.cn/u/liujixin/{CCD5A280-FE0B-4AE4-9826-075650DF0663}.
    [68]【美】罗伯特·K·默顿,论理论社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第150页.
    [69]冯霞.定义腐败有全球标准.扬子晚报,2004年9月20日.
    [70]廖洪:健全我国审计法制体系的思考,中国审计.2003年第23期.
    [71]刘长江.论腐败的隐蔽性.理论月刊,2003年第4期.
    [72]刘启君,徐晓林.拓展腐败治理思路,实现反腐战略转型.2008年第6期.
    [73]马先权.反腐利剑已高悬,网络反腐向前进.中国共产党网,2009年6月2日.
    [74]马宝成.试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75]马克思.致弗·阿·左尔格.转引自杨春洗.腐败治理论衡.北京:群众出版社,1999.
    [76]迈克尔·约翰斯顿.论作为一种反腐败战略的社会发展.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5年第6期.
    [77]毛京东,肖雪.2008年腐败案件分布.法制晚报,2009年2月22日.
    [78]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79]孟文琪.增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思考.江汉论坛,2008年第1期.
    [80]裴敏欣.分权化是否会增加腐败.中国国情分析研究报告.2002年第47期.
    [81]【美】乔治·本森关于腐败的理论.载王沪宁主编腐败与反腐败当代国外腐败问题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0页.
    [82]任红杰.社会稳定问题前沿探索.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83]【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84]史斌.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历史回顾(六).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年7月.
    [85]【美】苏珊·罗斯·艾克曼.腐败与政府.王汇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86]苏珊·罗斯·艾克曼.腐败与政府.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第38-42页.
    [87]孙红永.社会转型期突发性危机事件的主要诱因及社会心理应对.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6期
    [88]孙旭培,王勇.不同理念导致不同实践—非典报道与禽流感报道的比较研究.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2734215.1/.
    [89]滕朝阳.腐败分子不会放过腐败的任何机会. http://news.sina.com.cn/o/2008-06-23/020914057090s.shtml.
    [90]田心铭.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腐败与反腐败.求是(内参),2006年第5期.
    [91]田心铭.反腐败与权力观..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1期.
    [92]凸凹.单位腐败不该成为反腐死角. http://www.sina.com.cn.
    [93]王传利.论中国执政党动员型反腐败模式及其动因.科学社会主义,2001年第1期.
    [94]王传利.1990年至1999年中国社会的腐败频度分析.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1期.
    [95]王沪宁.中国抑制腐败的体制选择.政治学研究,1995年第1期.
    [96]王沪宁.当前腐败的特点和趋向:政策选择.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
    [97]王寿林.权力制约和监督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第521页.
    [98]王守光.网络监督:预防腐败的有效监督形式.理论前沿,2005年第3期.
    [99]汪丁丁.关于腐败的经济学分析.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6期.
    [100]汪太理.中外反腐败史鉴.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
    [101]汪东亚.调查:69.7%公众担心网络反腐困于只受理不处理.中国青年报,2008年9月2日.
    [102]王忠奎.网络反腐. http://baike.baidu.com/view/1344528.htm.
    [103]文新社..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间还缺链接.新京报,2008年12月24日.
    [104]吴卫东.公共权力腐败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05]吴晗.论贪污.云南日报,1947年11月14日.转引自过勇经济转轨、制度与腐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06]吴敬琏.治理腐败关键在减少行政审批.http://news.xinhuanet.com/lianzheng/2007-03/15/content_5850721.htm.
    [107]吴丕.腐败排行榜与中国反腐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108]谢顺利,乔海曙.金融腐败呈三大新特点内外监督体制尚不完善.http://business.sohu.com/20070104/n247422167.shtml.
    [109]谢云挺.浙江东阳处理审计局公款支付娱乐消费一事.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2月17日.
    [110]新华社.中央纪委、监察部稳步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http://www.gov.cn/jrzg/2008-01/08/content_852806.htm.
    [111]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封口费”事件处理情况通报.中国记者网,2009年4月20日
    [112]许黎珊.2007年突围战:医疗卫生大事件.市场报,2007年12月19日.
    [113]徐盈雁.高检院“12309”一天呼入电话1774个.检察日报,2009年6月23日.
    [11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转引自刘家琛.中国反腐倡廉通览.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
    [115]鄢烈山.既非天使亦非魔鬼:网络舆论与网络暴力之我见.青年记者,2007年第14期.
    [116]杨春洗.腐败治理论衡.北京:群众出版社,1999.
    [117]杨柳.中国4千外逃贪官携走500亿美元,成反腐瓶颈.东方网,2009年9月16日,http://www.dzwww.net/special/ts/xwj/200909/t20090916_5069174.htm.
    [118]杨雄.网络时代行为与社会管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119]杨维汉.检察机关2008年底将实现检察信息化网络全国覆盖.新华网,2006年11月25日.
    [120]叶鹏飞.中共逐步试验吸纳网络反腐.联合早报,2009年02月04日.
    [121]余晖.为何3/4的网友选择遇到腐败也不举报.http://news.xhby.net/system/2009/02/01/010430742.shtml,2009年2月1日.
    [122]余晖.为何四分之三网友选择遇到腐败也不举报.人民网,2009年2月1日.
    [123]袁锋.官民互动助推网络反腐“蝴蝶效应”.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8月11日.
    [124]永苗.“反腐败”改革当有民众参与.南方日报.2008年12月10日.
    [125]张绍民.2003:SARS来袭让我们更坚强.三峡晚报,2007年8月1日.
    [126]昝爱宗.2003年最不能忘怀的刻骨铭心的民间真实声音. http://fenglin.info/gen_ex/1/Focus/tashanzhishi/146845.html,2004年01月08日.
    [127]张亮.权力监督与腐败预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第83页.
    [128]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7年6月8日.
    [129]中共中央办公厅.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新华网,2005年01月16日.
    [130]中央人民政府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7-08/30/content_732593.htm.
    [131]钟铜.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被免职,涉嫌4亿元贪污案.深圳特区报,2008年10月29日.
    [132]赵阳.线索70%来自群众举报,最高检:保护反腐败“同盟军”.法制网,2008年6月2日.
    [133]邹薇.惩治腐败单纯强调法治惩戒不一定奏效.新华网,2007年4月2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