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女性小说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网络文学研究已成为文学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专门针对网络女性文学的研究还较少,有深入探索的空间。本文以网络生态的实地观察、数据统计、理论和文本分析相结合方式,对网络女性小说进行了多方位研究。
     首先以实地观察的方法介绍了网络女性小说的创作平台和消费机制;在梳理清楚网络女性小说的题材类型后,以数据统计为基础,介绍了目前网络女性小说的典型题材,分析其塑造的平凡型、魅力型、强势型女性形象和偶像型、被看型男性形象,以及这些典型题材和典型人物形象背后的创作与阅读心理。最后,以这些分析为依据,对网络女性小说的制度特质、精神特质和性别意识进行了进一步解读:网络女性小说一方面具有自由的本性,却逐渐被收编在文化产业的链条中;网络女性小说在题材上“务虚”超过了“务实”,这种幻想性是女性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出走”,但小说的情感与精神内核是基于和指向现实的;在性别意识上,女性一方面强调个体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执着地在小说中塑造男性偶像,犹如“失笼的囚徒”,女性性别解放的道路依然漫长。
At presen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 network literature develops rapidly. Network literature study has become a hotspot of literature theory study. However there are seldom studies technically aiming at network feminist novels, so more researches are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the network of ecological field observations, statistics, text reading, and a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deduction, a full range of network female fiction.
     First, introduced the first field observation network creative platform and consumption of the female novel mechanism; Distinguish clearly the theme of the network of female fiction type, based on statistics, describes the typical of the network of female fi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hape of the ordinary type, charismatic, story female image and idol type, see type image, as well as behind the creation of these typical themes and Typical image in Reading Psychology. Finally, these analyzes based on the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of female fiction, ethos and gender awareness further interpretation:network of women fiction on the one hand has the nature of freedom, has gradually been incorporated in the chain cultural industries; network of women in the themes of the story "retreat" more than "pragmatic", this illusion is the women's a "running away" in real life, but the emotional and spiritual core of the novel is realistic. On gender awareness, women, while emphasizing independence, the other hand, persistent shaping male idol in the novel, like a prisoner losing of the cage. Female gender liberation is still a long road.
引文
1白烨.中国文情报告(2008—2009).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6月2日第002版
    2王晓明.六分天下:今天的中国文学.文学评论.2011年第5期
    1程丽仙.女性撑起网络文学半边天.中国文化报.2010年4月30日.第005期
    2周磊.女性群体的写作狂欢——明清江南闺秀创作与当代网络女性创作分析[硕士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06
    3TGI指数=目标用户群体在某网站的市场份额/所有网民在某网站的市场份额*100
    1王浩.论当下网络文学的性别倾向.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9
    1北塔.文学革命与网络无关.精品购物指南.2000年11月
    2张抗抗.网络文学杂感http://www.gmw.cn/01ds/2000-03/01/GB/2000%5E289%5E0%5EDS309.htm
    3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前沿问题的学术清理.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5期
    4左小清.网络文学中的女性写作初探[硕士论文].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6月
    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发展史——汉语网络文学调查纪实.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2统计时间2011-12-12
    1杜启洪.网络文学,谁主沉浮.走向世界.2011年28期.第29页
    1寿静心.女性文学的革命——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第238页
    2湖南商学院文学院“穿越小说”课题组.女大学生“穿越小说”阅读状况调查及分析报告.文学界.2011年08期.第116页
    1寿静心.女性文学的革命——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第198页
    2关心则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晋江原创网.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931329
    3吱吱.庶女攻略.起点女生网http://www.qdmm.com/MMWeb/1626560.aspx
    4关心则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晋江原创网.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931329
    1池莉.所以.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07年第1期.第94页
    2寿静心.女性文学的革命——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第209页
    3王晓坤.关于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主题的探讨.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4月.第11卷第2期.第63页
    1网络文学10年盘点首页>>新闻专题>>陈建功:轻视网络文学将造成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战略失误http://pandian.17k.com/ten/news.do?method=show&newsId=9
    2转引自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博士论文].成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3
    3陈平原,黄子平,钱理群.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
    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三种凡俗模式.中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王本朝.文学制度与文学的现代性.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月.第30卷第6期.第54页
    1起点女生网>俱乐部论坛>书俱乐部>起点评文论书讨论区.http://forum.qdmm.com/ThreadDetail.aspx?threadid=90000024
    2杜启洪.网络文学,谁主沉浮.走向世界.2011年28期.第29页
    3起点女生网>俱乐部论坛>书俱乐部>起点评文论书讨论区.http://forum.qdmm.com/ThreadDetail.aspx?threadid=90000024
    1重生.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3361.htm
    2吴心怡.穿越小说的基本模式与特点.当代阅读.2009年02期.第145页
    1宋建峰.穿越小说:流行元素下的彷徨与呐喊.广东教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6期.2010年12月.第70页
    2宁肯.网络小说盘点论坛》四战之地》[转帖] [第五轮]点评《围城不危》》我们需要“白日梦”,或者不http://bbs.17k.com/pandian/viewthread.php?tid=1722&extra=page%3D1
    3朱玉兰,肖伟胜.无可抗拒第二世界的魅惑——以网络玄幻小说《诛仙》为例.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23卷
    4希行.古代地主婆.起点女生网http://www.qdmm.com/MMWeb/1465841.aspx
    1刘思谦,屈雅君等著.性别研究:理论背景与文化文学阐释.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4.第38页
    1转引自黄海荣.“男性凝视”与色情.文化研究@岭南.2007年7月.第六期
    2同上
    [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5
    [3]欧阳又权.网络文学发展史——汉语网络文学调查纪实[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2
    [4]蓝爱国,何学威网络文学的民间视野[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1
    [5]聂庆璞.网络叙事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M].2004.5
    [6]詹珊.我写故我在——网络写作现象透析[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7]马季.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十年史[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
    [8]马季.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9]周志雄,网络空间的文学风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6
    [10]管宁.传媒时代的文学书写[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12
    [11]郑丹丹.女性主义研究方法解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7
    [12]孙桂荣.消费时代的中国女性主义与文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9
    [13]徐艳蕊.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二十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14]寿静心.女性文学的革命——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
    [15]刘思谦,屈雅君等.性别研究:理论背景与文学文化阐释[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4
    [16]陈洪.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性别审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12
    [17](荷)L-van Zoonen.女性主义媒介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
    [18](美)玛丽·克劳福德,罗达·昂格尔.妇女与性别——一本女性主义心理学著作(第三版)[M],麦格劳-希尔(亚洲)教育出版公司与中华书局.2009
    [19]周磊.女性群体的写作狂欢——明清江南闺秀创作与当代网络女性创作分析[硕士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06
    [20]李支军.中文穿越网络文学的文学性与陌生化[硕士论文].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6
    [21]杨俊.解析“木子美”式网络女性私人写作[硕士论文].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22]徐莹婕.试论中国原创奇幻文学传播与文学网站发展的共生关系[硕士论文].成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7
    [23]常宇.赛博空间里的快感文化[硕士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24]景志萍.论网络文学的通俗化特征[硕士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5]张化夷.新世纪网络小说的消费特质[硕士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6]王黎.女性网络文学作者的创作倾向[硕士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10
    [27]童彩华.社会空间视域中的网络文学女性写作[硕士论文].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0
    [28]刘攀.网络文学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以盛大公司为例[硕士论文].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29]叶剑松.消费语境下的游戏式写作——“起点中文”的媒体策略[硕士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10
    [30]焦雯.女性文学网的文化研究——以晋江原创网为例[硕士论文].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31]赵娟.女性网络小说中的情爱伦理叙事研究[硕士论文].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32]白烨.中国文情报告(2008—-2009)[J].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6月2日第002版
    [33]王晓明.六分天下:今天的中国文学[J].文学评论.2011年第5期
    [34]王浩.论当下网络文学的性别倾向[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9
    [35]唐晴川,李珏君.论网络女性写作的叙事特征——以盛大公司旗下红袖添香网站为例[J].小说评论.2011年第6期
    [36]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前沿问题的学术清理[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