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与情感教育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情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情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教育。同时,情感因其自
    身的特点,又具有诸多的教育功能。本文在分析情感的特征与功能的基础上提出情感教
    育这个命题。情感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话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人们全面认
    识情感教育的特征以及通过思想政治课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情感教育作为
    全面发展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既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的有力手段,又是思想政治课
    教学应达到的培养目标之一。本文的目的是从理论上探讨情感教育,力求比较系统地阐
    述思想政治课与情感教育的关系,表明要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情感教育的观点。具体而
    言有:1、阐明情感的涵义、功能及情感教育的特征,使人们对情感教育有更为清晰的
    理解。2、通过分析思想政治课与情感教育的关系,表明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情感教育
    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
    基础上提出一种教育理念。3、探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情感的多种功能进行情感
    教育的努力方向,并为进行情感教育提出若干建议及要求。
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the concern of the Feeling Education and the Morality Education Course.
    Feeling is one of the peculiar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that human being posses, and its sound development cannot do without schooling. Meantime, the feeling has a good deal of educational functions because of its features. The thesis put forward a topic on feeling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feeling's features and its functions. The feeling education is a synthetic subject. Discussing this subject is conducive to people to not only well understand the feeling education but also realize the indispensability and possibility of carrying out feeling education by way of the morality education course. As a requisite part for educational all-round development, Feeling Education is not only a forceful method to enhance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morality education course, but also one of the goals that the Instructing of the morality education course should achieve.
    The thesis inquires theoretically into the feeling education and makes every effort to systematically expound the relations of the morality education course and the feeling education. Its goal is to make clear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feeling education in the morality education course. In short, the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aspects. The author first sets forth the feeling definition, functions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feeling education, so that people can more clearly understand the feeling education than ever. Second, by analyzing the concern of the morality education course and the feeling educatio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feeling education is indispensable and possible in the course of the morality education course. It is a new schooling idea that conducting the feeling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morality education course. Third, the essay probes into a tendency that the feeling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teaching of the morality education course gives play to the functions of the feeling. Moreov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recommendations and claims for the feeling education.
引文
1、林崇德:《品德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8月第一版。
    2、陈永明等:《当代心理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2月第一版。
    3、章志光:《学生品德形成新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第一版。
    4、古人伏:《德育实效性研究与实践》,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版。
    5、李肃东:《个体道德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第一版。
    6、鲁洁、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7、向玉琴:《愉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
    8、《胡寄南心理学论文选》,学林出版社,1985年5月第一版。
    9、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人的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8(?)年12月第一版。
    10、蓝维:《德育学科教学心理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
    11、徐厚道:《心理与教育导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
    12、卢真金、徐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13、吴松年:《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14、胡炎松:《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15、尚凤祥:《现代教学价值体系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7月第一版。
    16、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17、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展望、策略与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18、鲁洁、朱小蔓:《道德教育论丛》,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19、瞿葆奎:《课程与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3月第一版。
    20、王启康:《理论心理学研究及其发展道路-格心致本》,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21、房宁:《政治学分析教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
    22、顾援:《课堂教学理论与策略》,湖南师大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
    23、俞国良等译:《社会心理学导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9月第一版。
    
    
    24、戚万学:《冲突与整合》,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第一版。
    25、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26、皮亚杰:《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27、杨启亮:《困惑与抉择》,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第一版。
    28、姚云:《述评布卢姆的情感领域》,载《教育理论与实践》,1991年第2期。
    29、王永红:《谈情感教育》,载《教育理论与实践》,1993年第5期。
    30、朱小蔓:《情境教育与人的情感性素质》,载《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期。
    31、吴志宏:《多重智力说略论》,载《教育评论》1997年第2期。
    32、岑国桢:《西方儿童道德发展的“模式论”与“情景论”述评》,载《教育理论与实践》,1991年第2期。
    33、朱国仁:《德育的内在功能和外在功能》,载《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第5期。
    34、卢真金:《“非智力因素”问题之我见》,载《江西教育科研》,1995年第2期。
    35、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概念与特征》,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36、王啸:《道德教育中灌输的实质及其根源》,载《教育评论》,2000年第2期。
    37、杨启亮:《转变教学观念的问题与思考》,载《教育科学》,1995年第2期。
    38、吴康宁:《教育的社会功能新论》,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6年第7期。
    39、袁维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景意识》,载《教育评论》,1994年第4期。
    40、张海钟:《情商概念及其思想的是与非》,载《教育评论》,1997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