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还是“科学”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人类追求自由解放为历史背景,采用文本研究和史论结合的方法,在吸取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马克思一生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的考察,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归结为“人类解放的哲学”。着重阐释了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人类解放思想建立在这两大理论基础之上,实现了在人的解放学说上的哲学变革,并认为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是科学观和价值观的统一,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从而使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同时也论述了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三重维度即现实维度、历史维度和个体维度所具有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也就是说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和超越了历史上人的解放学说,并以实践论思维方式彻底地颠覆了先验理性主义本体论的思维方式,批判了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对人的解放的乌托邦化、抽象化、非现实化的理解。本文还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理论在当代西方社会所遇到的各种新情况与新问题作了较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批判性分析和回应了一些西方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挑战和攻击,指出了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不是“现代乌托邦”,而是继续探索人类解放和未来社会发展的科学思想和路标。同时本文还结合了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设想和落后国家的“跨越式”发展的实践,即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以及对外开放等理论的分析和解读,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理论的科学性和当代性。
The liberation of Person is human's natural character of natural pursue with freedom similar, which have been investigating and desire .
     for the eternal subject of realizationg in the mankind's history through bitterly.Befire 5th centry , Socrates from Greece philosopher put forward“understanding you by yourself”of freedom theme and had developped the road of freedom and liberation for the people。with following literature renew sport, enlighten sport and France big revolution all made people real to step on“liberation by yourself”of ideal advertise for of target distance.This text is along the mankind pursue liberation of history tradition, thinking a marx‘s whole life of theories activity and practice activity, it makes Marxist philosophy of substantial essence for“mankind liberation of philosophy,specially explain Marxist at mankind liberation philosophy carry out changing from fantasy into science in thought .In our eyes, however people’s liberation of philosophy's just is in line with the essence of time spirit of Marxist thought of essence.This text think that the thought of liberation before marx‘s thought can’t realize Utopia, the source of most is that they find a person sessence and liberation question turning into comprehension abstract turn, the Utopia turn and not reality turn, they don't know a society fulfillment activity of real meaning, kept off a person origin really existence activity-labor practice.They from absolute the truth, abstract reasonableness, the abyss of time justice and fine wishes set out, estimate future society of foreground, and not touching capitalist system of under the premise, desire society improvement, not lay on society political revolution, from root meaning top say, their society liberation ideal belongs to“idea appearance”of liberation.But mankind thought of liberationthe of markx can surmount a historical person of liberation theory, come out Utopia imagination of mire, the most importment depend on the foundation practice only owner righteousness, and with the mode of thinking, which make practice theory indeeply and overturn tradition concerning“world why is possibility”、“freedom why is possibility”of the mode of thinking of the metaphysics ontology and abstract of the reasonableness of“character liberation why possibility" reformed into philosophy which revolution ground change is the mankind of concerning“mankind liberation why is possibility”. it is set out from the global view of science, with accuracy solved the person's essence, person and world of relation problem, argument proletariat mankind liberation of history mission, proletariat first liberat oneself, and then finishing liberate whole mankind. The markx made a lot of working into society and alienation the capitalism labor of judgment analysis and find out“labor”which this key make opens mankind the of the riddle of liberation. meanwhile, marks mainly find out to realizing the revolution of philosophy, economics change, and establish in foundation only the thing history view and surplus value theory, so mankind liberation thought is built on this two greatest theorieses sill .and make mankind liberation thought come to realization unify of science view and value, and at practice of foundation top realization match regulation and match purpose unify.
     the three heavy dimension of marx's mankind liberation theories a namely history dimension, reality dimension and individual dimension, constitute the mankind a liberation thought of basic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rkx. so this mankind liberation thought socialism became from fantasy science, and make Marxist philosophy, political the economics, science socialism come to a to perfectly unify with be an art whole body ,which the mankind liberation thought is put forward through philosophy, and process political economics argument ,finally return at the purpose of science socialism. meanwhile,We have to also see that socialism mankind liberation be changed into from fantasy of the theories the theories of science, and which don't mean a marks who theories of socialism mankind a liberation to become a kind of the absolute truth and be science and acquired an end property.In concretely of the understanding the result, the marx and engles deny existence of the absolute truth and find it to be opend and developed , it is an unify of the absolute truth and opposite truth.Fantasying socialism is called absolute the truth and finally be criticized by the marx and engles .in the same time markx and engles object ideas which the markx theoryn is turned to dogmatism and formula.on the Above-mentioned ,in a sense meaning,it is clear tha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mankind society which mankind constantly try to fight for the history of freedom and libreration ,and the theory which constantly constitute、 disintegrate and repeat to build in reality action of mankind history.
     Since the marx's science socialism theories make a birth, which is also in more than 150 years sport process in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ism,and experience is crossed innumerable difficulties and dispution,this has success of joy and failure of among them teach.Especially occurrence at Soviets disintegration and Eastern Europe upheaval in last century 90's , when the voice of Marxist history and Marxist thought was lead to be end. What they have blame Marxist is "modern Utopia", and some person said that marx's mankind liberation theories had been "great recount", and enounce Marxist dated etc.Know to all, the communism's mankind liberation is a lofty ideal and which markx pursue in whole life ,and it is representative the mankind's justice and conscience, it appear of communism of ideal with opposition noodles of capitalist system, also saying nowadays in the world, where have already exploit with enslave, where have rescue to reach agreement to put of strength.only capitalism existence a day, Marxist have existence the reason for a day, Marxist philosophy be mankind liberation of philosophy, "what be like a pair of"Bodhidharma gram benefit Si" of sword and forever is hanged in the sky of capitalist system.Especially economy of globalization continuously extension rich country and poor country, the margin of rich man and poor people, in the world still existence harshly exploit with inequality,which let everybody get freedom and liberation with overall development of Marxist who can not be dated.Certainly, in here it concerns whether Marxist of problem is still to need in 21 centuries .it is also to say at high technology and economy the integral whole turn ages, marx's person's liberation thought have to face new challenge, such as person of liberation condition problem, road problem, means problem etc., liberation of person face these new problem which all doubtless want people go to answer reach agreement definitely.Marxist surely have no for answer reach agreement mankind definitely of havings the problem provide a ready-made medicine square and formula, we shouldn't hope markx who was born in more than 150 year agos to provide ready-made answer for contemporary person of liberation, This is because marx 's mankind liberation theories inevitable is wanted to develop a society along with the mankind history of development but development, along with market economy and science technique of development but development, and it also have to be withstand practice in the meantime of examination, but everything stop of standpoint, come to a deadlock of standpoint, have no conduct and actions of the standpoint all lose ground.as according to the markx understanding ideas of the dialectics only,any theories all have history of progress and history of limit, the key lie in us how to treat and make use of it.
     Marxist is mankind liberation theories of a kind of judgment、introspect、revolutionary、scientific、and open, not to be subjective imagination of fantasy socialism .Specially at the markx's old age when he strongly to illustrated problems how underdeveloped country leap over capitalism and get into socialism. Markx is carrying on to the underdeveloped country thorough research of foundation up, and put forward east society underdeveloped country can with impassability step "the card fu ding canyon"of capitalism and go directly transition and cross over of socialism theories.But this ories are substantially the logic of the history thought of his world with continued.in the certain meaning, the markx's crossing over theories" practiced is to be provided theories weapon for the socialism revolution of underdeveloped country.However in the socialism revolu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ulfillment, Russia but do not carry through markx's leaping over theories even they went across the reverse side of marx's leaping over theories especially after liening pass away, Stalin unilaterally exaggerative the earlier period of socialism theories of marx's , it is absolute turn that marx discuss to the west economy, cultural flourishing capitalism nation of analysis , consider as marx's theory to be only one of contents and Neglected old age of marx's leaping over theories of basic content.this kind of theoretically of error cause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dopt in the fulfillment various of mistake raise, Stalin after of Soviets leadership also have no exactitude comprehension Marxist thought substantial, and it is to be end cause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nation of disintegration.maozedong as the representative's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erson inheritted markx's leaping over theories and lead the people to obtain China new democratism revolution victory, however in the construction the socialism of the process, because of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mode, and china also went to investigate process same also experience from fantasy science of turns and twists .Because maozedong made judgment error of socialism construction and neglected China with an economy the culture fall behind, produce acculturation, commercialize degree all very low of reality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ry to get into communism with"great leap forward" running and finally result in at economy construction of severity error, and it get up dogma ground socialism and capitalism abstract opposition and think people more poor, more ability revolution and finally take sheap of formation" poor transition"of the socialism of mistake standpoint.Deng Xiaoping have great foresight for the future and stand on the history development of front follow, open a way by"liberation thought", with"practical and realistic" is standard, at summary international communism sport and China socialism practic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novella foundation of both side experience up, and inheritted markx's mode of thinking of practice theory with the philosophy mode of thinking of creation answering how the underdeveloped country set up and make stronger and development socialism of a series basic problem, make China came out cloud-castle construction of mistake area of socialism.Deng Xiaoping point out China now to be placed in "socialism entry-level stage" in the meantime, and he think the socialism of style of writing with mark to compare, belong to the socialism of"not enough space" , also saying the socialism of the entry-level stage have to develop strongly the market economy of the socialism and realize the leaping over of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This is because of market economy that made major contribution for under the history condition of world formation stage behavior type civilization of development, the market economy is necessarily from road which is to be lead to mankind liberation .it not only can grow the person's corpus, ability working character and create nature, and return ability realization leaping over of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 but also establish reality of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underdeveloped country realization mankind of lib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Deng Xiaoping still investigated the liberation of the person and leap over development of new path-outward open, make China openned close already a long time of entrance to a country, practice outward open, to learn from capitalism nation, and absorb and use the whole in the world forerunner civilization result. it Can say, Deng Xiaoping's stage theories of the socialism entry-level is Marxist new development in China , which it is relieve person and society 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science fixed position, also to socialism mankind liberation have milestone meaning of contribute.This is to say from 19 centuries 70's marx's leaping over ideas,through Russia October revolution development road and China new democratism revolution and the socialism of the entry-level stage, which constitute the history of "cross over development theories" new period of investigate and innovation.Reality the socialism appear of"leap over" development way, in certain meaning, it is in a line with markx's leaping theories of previous consultation, thus it is under the history condition that take deep and logical certificate marx's leaping over thought and methodology meaning, it make marx's"leaping over theories" got the fulfillment abundant and development in the socialism of china.it can also say, under a new history condition, China just constantly carry out and testify the nature of the science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marx's mankind liberation at the foundation top of socialism practice.
引文
[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5期。
    [2]《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6页。
    [3]《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7期。
    [4] 杨 适:《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1页。
    [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5期。
    [6] 杨魁森:《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页。
    [7] 1932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前苏联被翻译并公开发表,引起了轩然大波。马尔库塞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特别强调了马克思早期思想的深刻性和重要性,甚至认为早期的马克思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是真正的马克思,而晚期的马克思是主张革命的马克思,是异化了的马克思。参见:《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秦水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63.本文认为,马克思早期思想是马克思全部理论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非常重要价值的,它是马克思思想形成自己科学世界观的开端,它为我们提供一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钥匙,而事实上,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已表明:他的早期思想和晚年思想是统一的,他是紧紧围绕着“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主题而开展工作的,可以说,马克思思想是多样性的统一,而根本不存在早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断裂之说。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人类解放的哲学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本质的。
    [8] 陈学明、马拥军:《走近马克思——苏东剧变后西方四大思想家的思想轨迹》,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第 565页。
    [9][美]马尔库塞:《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 1998年版,笫595页。
    [10]张窿溪:《乌托邦:观念与实践》,载《读书》1998年第12期。
    [11]吴江:《社会主义前途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第5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19、451 页。
    [2]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43 页。
    [3]黑格尔:《历史哲学》三联书店,1958 年版, 第 55 页。
    [4]Frank E.Manuel and Fritzie P. Manuel , Utopion Thought in the Western World' Cambrl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l979 年,第 81l 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35 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第 304 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1 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59-460 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第 459-460 页。
    [10]马克思:《博士论文》,人民出版社 1973 年版,第 95 页。
    [11]《高清海哲学文存》第 1 卷,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89 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8 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16 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第 40 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第 120 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120-121 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121 页。
    [18]马克思:《博士论文》,人民出版社 1973 年版,第 65 页。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95 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57 年版,第 103 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130 页。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134 页。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23 页。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35 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51 页。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61 页。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43 页。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55 页。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63 页。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66 页。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67 页。
    [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70 页。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72 页。
    [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72-473 页。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67 页。
    [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60 页。
    [37] 转引自彼、费多谢耶夫:《卡尔、马克思》,三联书店 1980 年版,第 12-13 页。
    [3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4 页。
    [3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575、576、588 页。
    [4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第 552 页。
    [41]《马克思恩格思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99 页。
    [4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57 年版,第 279 页。
    [43]杨魁森:《当代哲学与社会发展》,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75 页。
    [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7 卷,人民出版社 1974 年版,第 442-443 页。
    [45]《新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75 页。
    [4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200 页。
    [47]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74 页。
    [4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537 页。
    [4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0 卷,人民出版社 1971 版,第 308 页。
    [5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250 页。
    [51]《马克思恩格思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2 页。
    [5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93、96、127 页。
    [5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122 页。
    [5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24 页。
    [5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121-120 页。
    [56]《列宁全集》:第 19 卷,人民出版社 1959 年版,第 5 页。
    [5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第 140 页。
    [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第 140 页。
    [5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第 3-5 页。
    [6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0 页。
    [6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7 页。
    [6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第 83 页。
    [6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第 295 页。
    [6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第 460 页。
    [6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05-306 页。
    [6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41-142 页。
    [1]杨适:《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48 页。
    [2]王锐生、黎德化:《读懂马克思》,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5 页。
    [3]郝敬之:《整体马克思》,东方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22-223 页。
    [4]郝敬之;《整体马克思》,东方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24 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2 卷,人民出版社 1965 年版,第 372-373 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57 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41 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24 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7 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第 20 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第 43 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第 4 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第 43 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9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0 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81 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93 页。
    [18]肖前、李秀林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49 页。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126 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124 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 第 123 页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96 页。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44 页。
    [24]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 ,第 50 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2 卷,人民出版社 1974 年版,第 541 页。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第 24 页。
    [27]《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57 年版,第 118-119 页。
    [28] 巴加图利亚:《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1 年版, 第64 页。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3 页。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3 页。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3 页。
    [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01-102 页。
    [33]《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46 卷 (上),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104 页。
    [34]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73 页。
    [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34 页。
    [3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06 页。
    [3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87 页。
    [38]《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25 页。
    [3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人民出版社 1974 年版,第 926 页。
    [40]张一兵:《马克思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64 页。
    [41]《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218-219 页。
    [42]《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222 页。
    [43]《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47 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532 页。
    [44]《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19 卷,人民出版社 1963 年版,第 23 页。
    [45]《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218 页。
    [46]《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81 页 。
    [4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94 页。
    [4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4页。
    [4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页。
    [50]《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46 卷 (上),1979 年版,第 104 页。
    [5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39 页。
    [5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版第 67 页。
    [5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7-68 页。
    [54]《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20 卷,人民出版社 1971 年版,第 218 页。
    [55]《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2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649 页。
    [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81 页。
    [57]《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270 页。
    [5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 页。
    [5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7-78 页。
    [6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24 页。
    [6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0 页。
    [62]《马克思思格斯全集》 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43 页。
    [6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7-68 页。
    [6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第 516 页。
    [65]《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43 页。
    [6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1 页。
    [6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89 页。
    [68]《马克思思格斯全集》 第 2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534 页。
    [69]《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20 卷,人民出版社 1971 年版,第 307 页。
    [70]《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123 页。
    [71]《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2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649 页。
    [7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94 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40 页。
    [2][美]迈斯纳:《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乌托邦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5 页。
    [3][美]迈斯纳:《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乌托邦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10 页。
    [4][美]迈斯纳:《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乌托邦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23 页。
    [5][波]科拉柯夫斯基:《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第 3 卷,牛津大学出版社 1978 年版,第 525-526 页。
    [6][美]赫伯特·马尔库塞:《乌托邦的终结》,载《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辑》上卷 ,商务印书馆 1998 年版 ,第 595 页。
    [7]张隆溪:《乌托邦:观念与实践》,载《读书》1998 年第 12 期。
    [8]《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300 页。
    [9][美] 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9 页。
    [10][美] 弗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远东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63 页。
    [11]《列宁全集》第 34 卷 ,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441 页。
    [12][英] 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473 页。 [13[英]波普尔:《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第 2 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6 页。
    [14][美]R.海尔布罗纳等:《现代化理论研究》,华夏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85 页
    [15][美]迈斯纳:《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乌托邦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5 页。
    [16][英]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 第 58 页。
    [17][美]蒂利希:《政治期望》,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125-128、228 页。
    [18] [匈]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重庆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79 页。
    [19]《列宁全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300 页。
    [20]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18 页。
    [21][美]马尔库塞:《批判哲学研究》,波士顿 1972 年版,第 12 页。
    [22][美]弗洛姆:《占有或生存》,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9 年版,第 184 页。
    [23][美]弗洛姆:《占有或生存》,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9 年版,第 89 页。
    [24]转引自郭吟:《清醒的痛苦》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阿多诺的困厄》http://www. ldxz. com/ [25[加]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版,第249 页。
    [26][匈]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重庆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78-79 页。
    [27][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重庆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9 页。
    [28][美]马尔库塞等著:《工业社会和新左派》,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84 页。
    [29][美]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1 页。
    [30][美]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6 页。
    [31][美]马尔库塞等著:《工业社会和新左派》,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147 页。
    [32]贺来:《现实生活世界——乌托邦精神的真实根基》,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6 页。
    [33][英]K 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1936 年英译本,第 235~236 页。
    [34]《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97 页。
    [35]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29 页。
    [36][波]亚当·沙夫:《需要一种新的左派》,载德国《马克思主义杂志》1977 年第2 期,中译文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7 年第 4 期。
    [37][波]亚当·沙夫:《马克思主义在今天的意义》,载德国《马克思主义革新杂志》1996 年第 3 期,中译文载《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年版。
    [38] [美]詹姆逊:《马克思主义与理论的历史性》,载《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三联书店 1997 年版,第 32 页。
    [39]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14页。
    [40][美]霍尔:《美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权利法案》,载国外理论动态 2000 年第 1期,第 9 页。
    [41]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的关注并非始于今日,早在 19 世纪以来的第二国际时期,面对伯恩斯坦等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德国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梅林(1846-1919)就曾著有《保卫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中,批评各种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和歪曲。20 世纪 60 年代,法国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的代表阿尔都塞为了反对各种歪曲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总结历史经验和发展马充思主义,著有《保卫马克思》一书。在本世纪初,针对形形色色的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和歪曲,为探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当代性,著名中国学者杨耕先生也著有《为马克思辩护》一书。
    [42][法]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24 页。
    [43][法]萨特:《辩证理性批判》(上),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9 页。
    [44]《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16 页。
    [45]《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20 卷,人民出版社 1971 年版,第 125 页。
    [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47 页。
    [4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 第 131 页。
    [4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4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页。
    [5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2页。
    [5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4页。
    [52][匈]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重庆出版社 1989 年版,笫 79 页。
    [53][英]波普尔:《客观知识》,牛津大学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34 页。
    [54]杨耕:《为马克思辩护》,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01 页。
    [5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68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l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30 页。
    [2] 冯景源:《人类境遇与历史时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第 7 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第 33 页。
    [4]《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19 卷 ,人民出版社 1963 年版 ,第 130 页。
    [5]《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19 卷 ,人民出版社 1963 年版, 第 435 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 卷 ,人民出版社 1963 年版 ,第 437-438 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 卷 ,人民出版社 1963 年版 ,第 326 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 卷 ,人民出版社 1963 年版 ,第 431 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2 卷, 人民出版社 1965 年版 ,第 50 页。
    [10]《毛泽东著作选读》(上), 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362 页。
    [11]《毛泽东文集》第 8 卷 ,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第 1—6 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第 304 页。
    [13]《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252 页。
    [14]《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252--253 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532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第78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 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 第 368 页。
    [18]《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46 卷 (上), 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 ,第 104 页。
    [19]《邓小平文选》第 2 卷 ,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236 页。
    [20]《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148--149 页。
    [21]《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203 页。
    [22]《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373 页。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 第 79 页。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 第 110 页。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77 页。
    [26] 冯景源:《人类境遇与历史时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第 368 页。
    [27] 冯景源:《人类境遇与历史时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69 页。
    [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07 页。
    [31]《邓小平文选》第 2 卷 ,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29 页。
    [32]《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64 页。
    [33]《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78 页。
    [34]《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02-103 页。
    [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36]《列宁全集》第23卷 ,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32页。
    [3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3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3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5-116页。
    [4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页。
    [41]《邓小平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1] 冯景源:《人类境遇与历史时空 》,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1 页。
    [2]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 1 卷,商务印书馆 1959 年版,第 57 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9 卷 ,人民出版社 1974 年版,第 406 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3 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87 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37-338 页。
    [7]《毛泽东选集》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 1952 年版,第 294 页。
    [8] [美]莱斯特·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结束语”部分;Immanuel Wallerstein:Sociol Science and, the Cornrnunist lnterlude,or Interpretation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9] 陈学明:《人类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载《新华文摘》 2003 年第 11 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4 卷 ,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2、3、16、19、20、22、23、27、32、42、46(上、下)、47 卷,人民出版社,1956、1957、1960、1963、1972、1974、1979、1980 年版。
    3、梅林:《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1965 年版。
    4、《列宁全集》第 19、23、34、35 卷,人民出版社,1959、1963、1985 年版。
    5、《毛泽东选集》1-4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6.《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6 年第一版。
    7.《毛泽东文集》第 8 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8、《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9、《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
    10、《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 年版。
    11、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60 年版。
    12、黑格尔:《历史哲学》, 三联书店, 1958 年版。
    13、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下卷),商务印书馆, 1984 年版。
    14、[德]卡西尔:《人论》,甘阳译,西苑出版社,2003 年版。
    15、[德]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 1 卷,商务印书馆,1976 年版。
    16、[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重庆出版社,1988 年版。
    17、[美]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王成兵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年版。
    18、[美]托马斯·内格尔:《人的问题》 万以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年版。
    19、[美]多尔迈:《主体性的黄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
    20、[俄]弗兰克著:《实在与人: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学》,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21、[俄]尼·别尔嘉耶夫:《自由的哲学》,董友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
    22、[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2O02 年版。
    23、[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新华出版社,1997 年版。
    24、[美]莫里斯·迈斯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与乌托邦主义》,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25、[英]麦基:《思想家》,北京三联书店,1987 年版。
    26、[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北京),1987 年版。
    27、[美]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
    28、[德]卡尔·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重庆出版社,1989 年版。
    29、[英]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华夏出版社,1987 年版。
    30、[英]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年版。
    31、[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2 年版。
    32、[意]翁贝托·梅洛蒂:《马克思与第三世界》,商务印书馆 1981 年版。
    33、[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商务印书馆,1979 年版。
    34、[德]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北京三联书店,1958 年版。
    35、[法]佩鲁:《新发展观》,华夏出版社,1987 年版。
    36、[德]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7、[美]魏斐德:《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38、[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76 年版。
    39、[法]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40、[美]宾克莱:《理想的冲突》,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
    41、[德]马克斯·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
    42、[美]埃里希·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北京三联书店,1989 年版。
    43、[英]安东尼·苦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北京三联书店,1998 年版。
    44、[美]弗洛姆:《逃避自由》,工人出版社,1987 年版。
    45、[法]萨特:《辩证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65 年版。
    46、[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北京三联书店,1985 年版。
    47、[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北京三联书店 1984 年版。
    48、[德]尼采:《偶像的黄昏》,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 年版。
    49.[美]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张国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50、[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3 年版
    51、[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 顾良译,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
    52.[匈]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衣俊卿译,重庆出版社,1990 年版。
    53.[美]埃利希·弗洛姆:《马克思论人》,陈世夫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54、[美]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北京三联书店,1997 年版。
    55、[美]弗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
    56、《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文学家艺术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 言论选辑》,商务印书馆,1971 年版。
    57、[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年版。
    58、[美]布热津斯基:《大失败——20 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
    59、[俄]普列汉诺夫:《俄国社会思想史》第 1 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60、[美]莱斯特·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版。
    61、[英]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年版。
    62,[美]亨延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 年版。
    63、[英]莫尔:《乌托邦》,戴镏龄译,商务印书馆,1997 年版。
    64、[俄]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张百春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年版。
    65、高清海:《高清海哲学文存》1—6 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
    66、肖前、李秀林、汪永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67、黄楠森、施德福、宋一秀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中、下),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年版。
    68、黄楠森:《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69、陶德麟主编:《当代哲学前沿问题专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70、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4 年版。
    71、张世英:《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7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73、梁漱溟:《人心与人生》,学林出版社,2000 年版。
    74、朱德生:《形上之思》,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75、《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论集》,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1982 年版。
    76、余源培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
    77、贺麟:《文化与人生》,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年版。
    78、张奎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
    79、孙伯葵、张一兵主编:《走近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80、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
    81、冯景源:《人类境遇与历史时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82、黄克剑:《人韵——一种对马克思的读解》,东方出版社,1996 年版。
    83、夏甄陶:《人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00 年版。
    84、刘启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学林出版社,1994 年版。
    85、吴江:《社会主义前途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86、高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年版。
    87、陈先达:《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
    88、王锐生、黎德化:《读懂马克恩》,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89、徐崇温主编:《20-21 世纪:社会主义的回顾与瞻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年版。
    90、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91、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三联书店,1998 年版。
    92、俞可平等:《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年版。
    93、周辅成:《论人和人的解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94、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95、吴晓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发展》,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96、杨耕:《为马克思辩护》,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
    97、杨耕:《“危机”中的重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
    98、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9、陈学明、马拥军:《走近马克思——苏东剧变后西方四大思想家的思 想轨迹》,东方出版社,2002 年版。
    100、欧阳谦:《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解放》,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年版。
    101、赵家样、丰子义:《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历史考察和当代意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102、赵汀阳:《论可能生活》,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1995 年版。
    103、李文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104、杨适:《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
    105、衣俊卿:《历史与乌托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 年版。
    106、邓晓芒:《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
    107、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108、衣俊卿:《20 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深层解读》,中央编 译出版社,2003 年版。
    109、任平:《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110、欧阳康:《哲学研究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111、张汝伦:《历史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112、高清海:《人就是“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113、高清海:《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114、孙正聿:《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115、孙正聿:《思想中的时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116、孙利天:《论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
    117、孙利天:《死亡意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
    118、贺 来:《现实生活世界——乌托邦精神的真实根基》,吉林教育出版 社 1998 年版。
    119、贺 来:《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阐释》,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120、杨魁森:《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121、杨魁森:《哲学与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122、杨魁森:《当代哲学与社会发展》,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年版。
    123、艾福成:《马克思社会哲学的当代阐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年 版。
    124、刘福森:《西方文明的危机与发展伦理学——发展的合理性研究》,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
    125、姚大志:《现代之后——20 世纪晚期西方哲学》,东方出版社, 2000年版。
    126、张云飞:《跨越“峡谷”——马克思晚年思想与当代社会发展理论》,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127、陈桂生:《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现当代》,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8 年版。
    128、韩庆祥,亢安毅:《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
    129、俞吾金等主编:《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130、刘怀玉、张锐、王友洛:《走出历史哲学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发展 观的当代沉思》,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131、卢风:《启蒙之后》,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132、周志山:《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当代意义》,齐鲁书社,2004 年 版。
    133、刘晨晔:《休闲:解读马克思思想的一项尝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 ,2006 年版。
    134、曹玉文:《西方人看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 年版。
    135、姚才刚:《终极价值与多元价值的融通》,巴蜀书社,2003 年版。
    136、张西平:《历史哲学的重建——卢卡奇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年版。
    137、王哓林:《证伪之维:重读波普尔》,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138、余金成:《社会主义的东方实践—解读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现代形 态》,上海三联书店,2005 年版。
    139、庄国雄、马拥军、孙承叔:《历史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140、陈立新:《历史意义的生存论澄明—马克思历史观哲学境域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141、严建强、王渊明:《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辩的到分析的与批判的》,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
    142、李青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理论》,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143、旷三平主编:《唯物史观前沿问题研究——现代哲学视域下的一种理论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
    144、李兴耕等:《共产党宣言与当代》,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年版。
    145、徐民华等:《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146、韦定广:《[世界历史]语境中的人类解放主题》, 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147、林剑:《人的自由的哲学思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
    148、魏小平:《追寻马克思——时代境遇下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逻辑的分 析和探讨》,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149、杨兆山:《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时代价值——科技革命视野中人的解放问题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150、《关于人的学说的哲学探讨》,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
    151、丰子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与探求》,北京出版社,1999 年版。
    152、韩 震:《生成的存在——关于人和社会的哲学思考》,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6 年版。
    153、孟宪忠、高文新、秦光涛、邴正:《思考世界的十个头脑》,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 年版。
    154、胡海波:《正义的追寻——人类发展的理想境界》,东北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7 年版。
    155、陈小鸿:《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156、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
    157、张曙光:《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8、韩庆祥,邹诗鹏:《人学:人的问题的当代阐释》,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159、郝敬之:《整体马克思》,东方出版社,2002 年版。
    160、洪镣德:《人的解放:21 世纪马克思学说新探》,扬智文化事业股份 有限公司,2000 年版。
    161、阮青:《中国个性解放之路——20 世纪中国个性解放思潮研究》,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162、胡培兆:《马克思与资本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
    163、邹诗鹏:《实践——生存论》,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
    164、严春友:《人:西方思想家的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年 版。
    165、尹树广:《晚年马克思历史观的变革》,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年 版。
    166、程彪:《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马克思哲学实现的哲学 主题转换》,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
    167、王治河:《扑朔迷离的游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年版。
    168、邓如辛:《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年 版。
    169、郭大俊:《唯物史观的当代形态——邓小平社会历史观研究》人民出 版社,2004 年版。
    170、陶渝苏、徐圻:《人的解读与重塑—马克思学说与东西方文化》,重庆出版社,2002 年版。
    1,高清海:《从马克思走向未来,开创未来》,载《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 5 期。
    2、高清海:《主体呼唤的历史根据和时代内涵》,载《中国社会科学 1994年第 4 期。
    3、黄楠森:《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北京日报,2003 年 12 月 15 日(理论周刊版)。
    4、黄楠森:《再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问题》,载《北京大学学 报》(哲社版),1994 年第 4 期。
    5、靳辉明:《千年伟人马克思》,载《科学社会主义》,2000 年第 1 期。
    6、俞吾金:《论马克思对西方哲学传统的扬弃——兼论马克思的实践、自由概念与康德的关系》,载《中国社会科学》,2001 年第 3 期。
    7、张奎良:《作为“历史之谜”的异化及其评价尺度》,载《中国社会科 学》,2003 年第 4 期。
    8、俞吾金:《在实践中丰富马克思关于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载《学 术界》,2001 年第 5 期
    9、孙正聿:《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人的解放的旨趣、历程和尺度—— 关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考》,载《学术月刊》2002 年第 1期。
    10、孙正聿:《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载《学术月刊》, 2002 年第 9 期。
    11、张一兵:《马克思:共产主义与人类主体的现实解放》,载《社会主义 研究》,1995 年第 4 期。
    12、孙利天:《哲学是人类自由和解放的理想》,载《学术月刊》,1997 年第 3 期。
    13、杨魁森:《商品意识和人文精神》,载《中国社会科学》,1994 年第 6期。
    14、王南湜:《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三重意蕴》,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 5 期。
    15,陈学明:《人类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载《新华文摘》,2003 年第 11期。
    16、丰子义:《如何理解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载《新华文摘》,2003 年第 2 期。
    17、何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性问题》,载《新华文摘》,2003 年第5 期。
    18、韩庆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载《科学社会主义》, 2004年第 1 期。
    19、韩庆祥:《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载《北京大学学报》,1999 年第 6 期。
    20、辛敬良、王德峰:《市场经济是通向人类解放的必由之路》,《复旦大学学报》,1995 年第 2 期。
    21、陆剑杰:《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思考》,载《中国社会科学》, 1993 年第 5 期。
    22、林剑、皮家胜:《市场经济——人的生成与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载《求索》,1996 年第 1 期。
    23、徐崇温:《“当代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要由科学到乌托邦”评论》,载《科学社会主义》,2006 年第 2 期。
    24、刘宽亮:《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过程性意义》,载《哲学动态》,2003年第 7 期 。
    25、郁建兴:《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马克思政治思想初论》,载《中国社会科学》,2002 年第 2 期。
    26、刘德厚:《对马克思人类解放历史进程学说的再认识》,载《武汉大学学报》,1998 年第 6 期。
    27、朱鹏:《人的感性解放与精神发展》,载《哲学研究》,2004 年第 4 期。
    28、胡建:《马克思“人类解放”的价值意蕴与中国当代价值精神的定向》,载《哲学研究》,2002 年第 5 期。
    29、杨楹:《论马克思解放理论的伦理旨趣》,载《哲学研究》,2005 年第8 期。
    30、边立新:《市场经济的人性确证——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 年第 2 期。
    31、陈桂生:《全面地历史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载《教育研究》,1984 年第 8 期。
    32、杨玉昌:《反思个体主义与人类解放:探索新时代的价值目标》,载《山东社会科学》,2002 年第 4 期。
    33、辛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自由观的核心》,载《社会科学战线》,2003 年第 1 期。
    34、章海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性的发展》,载《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 年第 1 期 。
    35、张文喜:《人的全面发展:在主客体关系视野内》,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 年第 2 期。
    36、张雪永:《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载《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年第 2 期。
    37、韩庆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人的全面发展》,载《教学与研究》, 2002 年第 6 期。
    38、韩庆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塑造》,载《中国社会科学》,1995 年第 3 期。
    39、何关银:《试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多维度基础及其意义》,载《探索》, 2003 年第 6 期。
    40、马德普:《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载《社会主义研究》 1997 年第 6 期。
    41、王逢贤:《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载《教育研究》,1981 年第 7 期。
    42、王锐生:《商品生产与道德进步》,载《哲学研究》,1998 年第 4 期。
    43、雍涛:《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载《深圳大学学报》,2003 年第 4 期。
    44、张翼星:《20 年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载《哲学动态》,1999年第 8 期。
    45、张炳勇:《重提人的解放》,载《新疆社科论坛》,2004 年第 6 期。
    46、刘永佶:《社会主义是现代人类解放和自由发展的主旋律》,载《河北 社会科学论坛》,1996 年第 1 期。
    47、章启群:《人类解放与艺术拯救——马尔库塞审美哲学述评》,载《安徽师大学报》,1994 年第 1 期。
    48、吴焕新:《劳动创造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马克思思想史的一个 考察》,载《探索》,2003 年第 6 期。
    49、朱丽:《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个性解放:社会和谐进步的标志》,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 年第 2 期。
    50、瞿磊:《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与建构和谐社会——基于市民社会批判的考察》,载《求实》,2005 年第 5 期。
    51、隋月英:《论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历史形成》,载《广西社会科学》,2003 年第 10 期。
    52、谢云:《商品经济·社会主义·人的解放与发展》,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 年第 2 期。
    53、张伟胜:《劳动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载《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 年第 4 期。
    54、路红梅:《论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解放》,载《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 年第 6 期。
    55、金远近:《社会发展与人类解放》,载《前沿》,1996 年第 7、8 期。
    56、徐绍刚:《个性的解放与人的解放——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个性解放的思想》,载《新视野》,2005 年第 3 期。
    57、李兵:《马克思哲学:人类解放的逻辑》,载《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 4 期。
    58、王志林:《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理论及其现代意义》,载《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 年第 4 期。
    59、胡敏中:《论人本主义》,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 4 期。
    60、吴倬、赵丽:《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价值目标》,载《清华大学学报》 (哲社版),2005 年第 4 期。
    61、马捷莎:《社会主义: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载《高校理论战线》,2004 年第 7 期。
    62、张其学:《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当代性》,载《教学与研究》,2004 年 第 3 期。
    63、徐俊忠:《马克思〈博士论文〉自由思想探微》,载《中山大学学报》,1989 年 第 3 期。
    64、赵卫:《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当代——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个人全面发展问题浅议》,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0 年第 4 期。
    65、程荣辉:《社会主义至今仍然是一种空想吗》,载《云南社会科学》,1991 年第 2 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