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生命课堂的构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学政治生命课堂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生命、社会生命、道德生命、时代生命等等。二是让政治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整体发展。
     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构建生命课堂,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不仅满足学生认知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使学生的技能、情感得到发展,使课堂教学能成为促进师生生命成长和完善的动态生长过程。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课例分析以及结合个人实践体会、经验总结,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构建中学政治生命课堂进行探讨。中学政治生命课堂的构建方法主要有;1.鼓励学生质疑,纠正学生的社会性偏差,展现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2.引导学生感悟教学内容的人文意蕴。3.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实现知行统一。4.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生命课堂的构建是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高,身心愉悦,思想活跃,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促进师生生命的发展!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为当前及今后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The politics life classroom in middle school including two means. One is to bring up students' politics life, social life, moral life, time life, etc, in teaching; Another is to activate the politics course and to promot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dividual life.
     To construct life classroom in middle school's politics teaching, 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conduct a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strategy and regard each student as a living person instead of a learning machine. Life classroom aims at making teaching practice into a dynamic process which will foster the life growing and individual improvement of both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by satisfying the students' need of cognitive education, paying due attention to thei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cultivating their technical talent and emotional quality.
     Through a document study, case analyses as well as personal experience,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 classroom in middle school's politics teaching from both a theoretical and a practical perspective. It holds that such a life classroom can be constructed in the following four ways: 1.encourage students to question the authority, correct their error in judgment, display a natural, dynamic process of teaching; 2. lead students to interpret and appreciate the humanistic im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3. guide students into an emotional experience or a moral context in class so that they can achieve a consistency in what they think and what they do; 4. carry out a progressive assessment to enhance students' personal perfection. Embodied with the advanced concept of classroom reform,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 classroom has been proven by classroom practice to be a beneficial new approach which greatly boosts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stimulates their creative thinking and promotes the life development of both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To sum up, this paper is hoped to be of some help and make its minor contribution to the general study and practice of today's middle school politics teaching.
引文
[1]程红艳;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8期
    [2]陈旭远、孟丽波;生命化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样态[J],《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
    [3]李霞;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69-70页
    [4]张曙光;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0页
    [5]高清海;人的双重生命观;种生命与类生命[J],《江海学刊》2001年第1期。
    [6]张曙光;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97页
    [7]钱巨波;生命教育论纲[J],《江苏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8]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
    [9]程红艳;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8期
    [10]王鉴;课堂研究引论[J],《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11]郑金洲主编;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2]王鉴;课堂重构;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期
    [13]钟启泉、崔允济、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78页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5]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J],《社会》2003年第3期
    [16]王北生、赵云红;从焦虑视角探寻与解读生命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2期
    [17]程红艳;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8期
    [18]肖川;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J],《辽宁教育》2006年第3期
    [19]叶澜;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0]刘铁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I]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2]张天宝;鼓励创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J],课程教材教法,2004(2);24-30
    [23]池田大作、奥锐里欧贝恰;《21世纪的警钟》[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第152
    [24]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25]余文森;试析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征与弊端[J],《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26]叶澜;“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载郝克明;《面向二十一世纪我的教育观》,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27]徐贵权主编;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28]裴娣娜等;发展性教学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24—25页
    [29]徐洁;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2期。
    [30]高艳华;《社会性偏差与政治课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年第4期
    [31]毕世响;孟母为什么一个劲地搬家—生活精神是什么[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11期
    [32]马丁·布伯.我与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1]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吴增强;《生命教育的历史追寻及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第9期
    [3]雷静、谢光勇;《近十年来我国生命教育的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5年第5期
    [4]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年第7期
    [5]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6]程红艳;《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8期
    [7]郑金洲主编《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王鉴;《课堂重构;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期
    [9]夏晋祥;《论“生命课堂”的本质及其特征》[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6月
    [10]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3]肖川;《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J],辽宁教育,2006年第3期
    [14]叶澜;《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5]刘铁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冯建军;《教育即生命》[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第1期
    [17]俞贵邦;《略论以人为本教育的使命》,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第2期
    [18]刘强主编;《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9]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0]刘志军;《生命的律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余文森;《试析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征与弊端》[J],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22]邝丽湛、王卫平等箸;《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3]侯志军;《论教育的生命关怀》[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
    [2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25]张涛、张红《生命化课堂教学重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8期
    [26]余文森、吴刚平等主编;《解读教与学的意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孔宪金;《政治课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J],江西教育,2006年第7期
    [28]刘岚主编;《给政治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9]徐贵权主编;《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0]高艳华;《社会性偏差与政治课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年第4期
    [31]李星云;《动态生成——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2005年7期。
    [32]涂金云;《让我们的政治课堂回归生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年第11期
    [33]郑金洲;《重构课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3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5]钟国才、谢树平;《摭议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化教学》[J],教育的现代化,2005年12期
    [36]裴娣娜等;《发展性教学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7]邝丽湛、何亮主编;《思想政治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