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失灵及其矫正中的政府责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现代社会的志愿服务除了传统的慈善和扶弱济贫功能外,还在提高公民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公民参与、治理社会、推动社会文明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效发挥着矫正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功能。但从世界各国志愿实践看,如同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一样,志愿组织也非现代社会治理的“完美工具”,同样存在着“志愿失灵”的现象,这就需要政府发挥自身优势,在矫正志愿失灵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志愿失灵是志愿组织在提供志愿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所产生的功能缺陷和效率困境。萨拉蒙认为,“志愿失灵”包括慈善组织能力的不充分、慈善的特殊性、慈善的父权性和慈善的业余性。萨拉蒙的“志愿失灵”理论是基于对西方社会福利国家的实践考察。然而,基于与西方社会不同的国情背景和志愿组织不同的成熟程度,我国的“志愿失灵”发生的机理和表象呈现着一定的“中国特色”。在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发展模式下,中国式“志愿失灵”诸多表现与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
     国内各地区基于历史条件、社会背景和资源禀赋等各方面的差异,在志愿服务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和模式探索,呈现有一定的地区“特色”。但总体而言,在各地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都是不容小觑的。与其它地区相比,北京志愿服务工作在申奥以前并没有呈现出太明显的领先优势,但在奥运会这个巨大发展契机的推动下,北京志愿服务发展速度和规模令世人瞩目,它已成为中国志愿服务的重要示范标志。以北京市为例开展志愿失灵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利于促进对北京市志愿服务事业瓶颈问题的重视和关注,而且在全国也有着一定的普遍借鉴意义。经过对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的考察可知,现阶段北京志愿服务模式是以“自上而下”运作为主体,以“自下而上”运作为有效补充,政府在其中的主导推动作用非常突出。
     北京志愿失灵突出表现在志愿服务资金不足、人力资源缺乏、运作不规范和“官方色彩”浓重等几个方面。从深层原因分析,志愿失灵的种种表现与政府行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中国特有的社会环境下,政府志愿服务相关制度供给不足和不规范的政府管理模式,是形成“中国式”志愿失灵的关键原因。
     考察志愿服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可知,政府和志愿组织结成了实质上的“伙伴关系”,志愿组织在确保民间独立性质的基础上,形成了“民办、官协”的发展模式。“民办”是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事业自身优势的前提,但同时需要政府通过支持和监管等方式从中协助,以确保志愿服务事业良性发展的正确方向。政府是社会志愿服务事业的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同时也是志愿服务的资助者、服务购买者,通过对其的政策规划、资助和服务购买,政府能实现对志愿服务的有效监管和督导,并充分发挥政府自身优势矫正志愿失灵。
     要真正发挥政府优势,实现矫正志愿失灵的功效,必须结合中国实践,首先重新恰当定位政府和志愿组织的关系,明确政府在其中的责任,为实践中政府在志愿服务中的具体作为提供明确而清晰的指引方向。合作制衡关系是中国政府和志愿组织未来关系定位的发展方向。合作制衡即是分工基础上的合作,在合作的同时,彼此牵制、互相监督和约束。无论是合作还是制衡,在政府和志愿组织关系模式的设计中有一基本的前提,即双方地位的独立平等。这是合作制衡关系区别于传统的控制从属关系的核心特征。
     在合作制衡关系模式下,政府需要重新定位在矫正志愿失灵中的职能,明晰其该作为和不该作为的职责界限。在实践中政府需要强化制度供给职能、扶持职能、环境营造职能、监管职能,对之前缺位的职能予以有效弥补,同时,放弃之前对志愿组织过多过细的具体事务和运作的干预,摈弃越位的领导控制职能,以最终实现其应尽职能的圆满归位。政府履行矫正志愿失灵责任的政策路径主要有增强和完善志愿服务相关制度供给、加强志愿服务相关政府机构建设、加大对志愿服务鼓励、扶持和引导的力度和构建完善的志愿服务监管体系等方面。
Voluntary service in modern societ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not only in traditional charity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but also in improving civil competence, cultivat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omoting citizen participation, strengthening social governance and promoting the social civilization. It has run effectively the function of the correction in market failure and government failure. However,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voluntary organization is also not a "perfect tool" of ensuring good governance in modern society. There is also "voluntary failure" phenomenon existed as market failure and government failure. Thus the important role of government is to take its own advantages and then correct the voluntary failure.
     Voluntary failure can be defined as function defect and efficiency dilemma of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in providing voluntary service and meeting the social needs. Salamon proposed that voluntary failure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inadequate capacity of charitable organization, the charity's particularity, the patriarchal nature and the amateur nature. The theory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study of western society's practice. However, based on different social circumstances, the mechanism and the appearance of voluntary failure in china has showed certain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 lot of performance of "Chinese voluntary failure"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government.
     The various domestic regions have different progressive history of voluntary service. Those present a certain area "characteristic". But overall, during voluntary service's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role of government should not be minimized. Compared with other regions, the voluntary service work in Beijing has not shown too obvious leading advantages before the Olympic bid. Olympic Games became the great opportunities of development of volunteer service in Beijing. Because of remarkable developing speed and scale, volunteer service of Beijing has become China's important symbol of voluntary service. Case study of Beijing voluntary failure not only can promote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of bottleneck problem in Beijing voluntary service, but also has the universal significance around nationwide. Currently the modes of voluntary service in Beijing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the combination of "dominant up-down execution" and "attached down-up execution". The government has proved its leading role of 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voluntary service in Beijing.
     The salient difficulty involved with volunteer failure in Beijing has included as insufficient funds, lack of human resources, operational irregularities and administrative tendency. Analysis from the deep reason, all the above factors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with government performance. Therefore the key factors to voluntary failure in China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lack of perfect institutional law system and standardized administrative modes of government.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the government and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has joined a virtual "partnership". Upon the guarantee of their independence, volunteer organizations have shaped two models: "civilian-run model" and "official-assist model". It means that volunteer organizations can take full advantage of folk character,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needs government's assistance to support and supervise. Government's assistance can ensure the development of volunteer services toward the right direction. To correct voluntary failure, government should not only play the role of the planners and policy makers of social volunteer service, but also the role of the bankroller and service buyers of volunteer service. We should properly re-ori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It can indentify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 in voluntary service and guide government's action in practice.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voluntary groups should be emphasized on the cooperative balance. The cooperative balance can be defined as both the cooperation upon the diffusion and the mutual restraint within the cooperation. Whether cooperation or balances, there is a basic premise that the separate and equal status of both parties. This is the core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control subordinate relationship.
     To shap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operation and balance relationship, government needs to redefine its function in correcting voluntary failure and then clarify boundary of responsibility and action. In practice,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function of institution supply, suppor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supervision. Meanwhile, government should not put too much intervention on volunteer organizations as before, instead, adjust its leading advantage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making the government return its original position. Policy methods of correcting voluntary failure may contain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improving the legal system related to voluntary servic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government agencies, enhancing the encouragement, promotion and instruction efforts on voluntary service, and finally constructing perfect the supervised system perfectly.
引文
①我国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3000万名[OL].中国共青团网.www.gqt.org.cn,2009年12月7日访问.
    ②傅琰.中国《社区志愿者逾2600万人.人民日报海外版[N].2009-11-17(4).
    ①田军.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2.
    ②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义务工作的基本概念[J].义务工作,1995(5).
    ①参见台湾地区《志愿服务法》第3条。
    ②于海.志愿运动、志愿行为和志愿组织[J].学术月刊,1998(11):58.
    ③参见《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第9条。
    ④参见《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第3条。
    ⑤穆青.如何理解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9):10.
    ①蓝媛慧.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拓展—以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为例[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1):28.
    ②北京志愿者协会.北京志愿模式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9:3.
    ①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6135/6139/20010918/563834.html,2002年3月访问。
    ②丁元竹.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2.
    ③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比较研究[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2.
    ①穆青.如何理解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9):9.
    ②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M].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1698.
    ③转引自叶雯..志愿活动中的政府治道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
    ④丁元竹..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2.
    ①曾春红.志愿者的法律地位初探[OL].http://www.chinaweblaw.com/html/c27/2005-09/28824.html,2005-12-12访问.
    ②参见《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第2条、第3条。
    ①[美]莱斯特·M·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4.
    ②李亚平、于海.第三域的兴起[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106-108.
    ③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67.
    ①田军.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7.
    ②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
    ③北京志愿者协会.北京志愿模式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9:6.
    ④徐中振.志愿服务与社区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1998:33.
    ①参见《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第3条。
    ②参见《杭州市志愿服务条例》第3条。
    ③参见《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第3条。
    ④参见《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第4条。
    ①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86.
    ①[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254.
    ②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修订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2007:54.
    ③[美]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7.
    ①胡代光、周安军.当代国外学者论市场经济[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7.
    ②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①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64.
    ②[美]莱斯特.M.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M].田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40.
    ①蔡磊.非营利组织基本法律制度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28-29.
    ②田凯.西方非营利组织理论评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3(6):60-61.
    ①[美]莱斯特.M.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M].田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47.
    ①[美]莱斯特.M.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M].田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49.
    ②[美]莱斯特.M.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M].田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50.
    ③[美]莱斯特.M.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M].田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50.
    ①[美]莱斯特.M.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M].田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43.
    ②[美]莱斯特.M.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M].田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51.
    ①田凯.西方非营利组织理论评述.中国行政管理[J],2003(6):62-63.
    ①参见田凯.西方非营利组织理论评述.中国行政管理,2003(6):63
    ①谭建光、周宏峰.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中国志愿服务的“广东经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8-10.
    ①丁元竹、魏娜、谭建光.北京奥运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4.
    ②丁元竹、魏娜、谭建光.北京奥运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7.
    ①北京志愿者协会.北京志愿者手册(2008版)[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29.
    ②丁元竹、魏娜、谭建光.北京奥运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10.
    ③丁元竹、魏娜、谭建光.北京奥运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11
    ①北京志愿者协会.北京志愿者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36.
    ①北京志愿者协会.北京志愿者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36.
    ②北京志愿者协会.北京志愿者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36.
    ①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社会工作建设办公室.北京社会建设2009年鉴[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195.
    ②北京社会建设2009年鉴[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196.
    ③2008年团市委事业部、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北京志愿者协会工作总结[R].
    ①2008年团市委事业部、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北京志愿者协会工作总结[R].
    ②北京志愿者协会.北京志愿者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36.
    ①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总结报告.参见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等编.奥运先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②北京志愿者协会.北京志愿者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26
    ①经验.价值.影响——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成果转化研究报告[R].
    ①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总结报告.参见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等编.奥运先锋[M].人民出版社,2009:3.
    ②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总结报告.参见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等编.奥运先锋[M].人民出版社,2009:3.
    ①支持性组织:对政府购买的公益服务项目进行绩效评估、业务指导、资金审计等;“枢纽型”社会组织:如市妇联等组织,负责日常管理、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参与政策法规制定等。
    ②北京出资亿元购买扶贫救助等十大类公益服务[N].北京日报.2010-07-13.
    ①谭建光,朱莉玲.中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3):22-24.
    ①北京社区志愿活动兴起,公益组织可网上注册[N].京华时报.2010-07-19.
    ①北京志愿者协会.北京志愿模式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9:169.
    ②北京共青团网站,http://www.bjyouth.gov.cn/zsdw/36146.shtml,2010-01-30访问。
    ①我国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3000万.中国文明网,www.wenming.cn,2010-03-30访问。
    ②“后奥运时代”,北京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综述.志愿北京网站.http://www.bv2008.cn,2010-08-10访问。
    ①[美]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关系——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47.
    ②北京志愿者协会.北京志愿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55.
    ③张晓红.张海涛.后奥运时期北京志愿者组织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9):174.
    ①北京惠泽人咨询服务中心是一家关注公民社会领域中的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性草根民间组织。
    ①宋宗合.政府认可民间组织社会作用,首次向其采购服务[N].公益时报,2005-03-23.
    ②李松.北京社会组织生态[J].瞭望.2010-912.
    ③靳东升.非营利组织税务管理的中澳比较及思考[J].涉外税务.2008(7):34.
    ④许捷.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分析与建议[J].税务研究.2007(6):25-26.
    ①中国慈善捐赠古GDP比例为0.01%:越做越小?[N].南方周末,2010-11-5.
    ②中国慈善捐赠古GDP比例为O.01%:越做越小?[N].南方周末,2010-11-5.
    ①柳剑诏.北京接收慈善捐赠总额列全国第二[N].北京青年报,2010-11-03.
    ②柳剑诏.北京接收慈善捐赠总额列全国第二[N].北京青年报,2010-11-03.
    ③柳剑诏.北京接收慈善捐赠总额列全国第二[N].北京青年报,2010-11-03.
    ④转引自邓雯妍.应急管理中志愿失灵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①北京志愿者协会.北京志愿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63.
    ②北京市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bjsstb.gov.cn,2010-10-29访问。
    ③北京志愿者协会.北京志愿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69
    ①丁元竹.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OL].http://www.people.com.cn/BIG5/40531/40557/41317/41320/3025786.html,2004-12-25
    ①董强.娜拉.翟雁.北京奥运志愿者工作成果转化研究社会公众调研报告(2009)[R]:12.
    ②董强.娜拉.翟雁.北京奥运志愿者工作成果转化研究社会公众调研报告(2009)[R]:12.
    ①北京惠泽人咨询服务中心2008年报。
    ②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网站http://www.maple,org.cn/.2010-5-23访问。
    ③北京志愿者协会.公益和谐:青年组织开展社会公益事业的状况及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52.
    ①该中心是北京志愿者联合会的团体会员。
    ①奥运会对北京志愿者组织发展影响的调查数据分析报告[R]:16.
    ①张宁.网友发帖称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利用职权之便“诈捐”[N].新京报.2010-04-20.
    ①根据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团体会员登记资料(2010年)整理。
    ①谭建光.朱莉玲.志愿服务(组织)发展而临的十大问题[OL].广东志愿服务研究网.2010-05-12访问。
    ①莫玉川.志愿服务精神与志愿服务立法[OL].南方法经网,http://www.rmzxb.com.cn/jctj/t20061212_110564.htm,2010-10-20访问。②参见杭州市志愿服务条例,第3条。③参见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第3条。④参见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第6条。⑤参见黑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第7条。⑥参见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第6条。
    ①参见宁夏回族自治区志愿服务条例,第21条。
    ②参见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第13条。
    ③参见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第25条。
    ④参见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第30条。
    ⑤参见杭州市志愿服务条例,第25条。
    ⑥志愿服务迎来全国性立法[OL].人民政协网.http://www.rmzxb.com.cn/jctj/t20061212_110564.htm,2010-10-24访问。
    ①杜会娇.“爱眼协会”状告卫生部:是诽谤还是另有隐情[N].公益时报.2006年-11-07.
    ①杜会娇.“爱眼协会”状告卫生部:是诽谤还是另有隐情[N].公益时报.2006年-11-07.
    ①参见《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27条、第28条、第31条。
    ①联手做公益捐赠者为伺与公益组织反目[N].中国青年报.2009-02-15.
    ①参见《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第6条。
    ②参见《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第4条。
    ③参见《广东省志愿服务条例》第5条。
    ④参见《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第4条。
    ⑤参见《广东省志愿服务条例》第5条。
    ①参见《北京市社区志愿服务促进办法(试行)》第7条。
    ①江汛消.与世界通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务[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46.
    ②转引自:陈东.浅论美国志愿服务经验及其借鉴价值[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5):3.
    ①李明波.志愿服务在美国:自觉与自愿的社会责任[N].广州日报.2008-08-23.
    ②陈东.浅论美国志愿服务经验及其借鉴价值[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5):3.
    ③江汛清.与世界通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务[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220.
    ④高嵘.美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历史考察及其借鉴价值[J].中国青年研究.2010(4):110.
    ①徐彤武.联邦政府与美国志愿服务的兴盛[J].美国研究.2009(3):28.
    ②徐彤武.联邦政府与美国志愿服务的兴盛[J].美国研究.2009(3):28.
    ③[美]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M].田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56.
    ①江汛清.与世界通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务[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221.
    ①陈述.志愿服务遍及美国各个角落[N].中国社会报.2004-06-23.
    ②祝文淇.“服务美国法”非常时期出台[N].法制日报.2009-04-03.
    ③杜静.王丰丰.美国志愿者人数去年大幅增加[OL].新华网.2010-06-16访问。
    ①徐彤武.联邦政府与美国志愿服务的兴盛[J].美国研究.2009(3):27.
    ②转引自[美]莱斯特.M.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M].田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90-91.③莫玉川.中国志愿服务立法的新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90.
    ①高嵘.美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历史考察及其借鉴价值[J].中国青年研究.2010(4):110.
    ②徐富海.志愿者服务在美国社会中的作用[J].中国减灾.2004(10):53.
    ③莫玉川.中国志愿服务立法的新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93.
    ④迈克尔·杰伊·弗里德曼.帮助他人:政府鼓励志愿服务[0L].美国大使馆网站,http://chinese.uscmbassy-china.org.cn/yolunteerisml.html,2010-12-20访问。
    ①徐彤武.联邦政府与美国志愿服务的兴盛[J].美国研究.2009(3):38.
    ②李明波.志愿服务在美国:自觉与自愿的社会责任[N].广州日报.2008-08-23.
    ③徐富海.志愿者服务在美国社会中的作用[J].中国减灾.2004(10):52.
    ④徐彤武.联邦政府与美国志愿服务的兴盛[J].美国研究.2009(3):27.
    ①迈克尔·杰伊·弗里德曼.帮助他人:政府鼓励志愿服务[OL].美国大使馆网站,http://chinese.uscmbassy-china.org.cn/yolunteerisml.html,2010-12-20访问。
    ②陈东.浅论美国志愿服务经验及其借鉴价值[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5):5.
    ③高嵘.美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历史考察及其借鉴价值[J].中国青年研究.2010(4):111.
    ①[美]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M].田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73-74.
    ②转引自徐彤武.联邦政府与美国志愿服务的兴盛[J].美国研究.2009(3):36-37.③转引自:干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98.
    ④陈述.志愿服务遍及美国各个角落[N].中国社会报.2004-06-23.
    ①转引自徐彤武.联邦政府与美国志愿服务的兴盛[J].美国研究.2009(3):28-31.
    ②施真强.志愿精神与湖北的和谐社会建设——从美国志愿服务得到的一些启示[J].学习月刊.2009(6):17.
    ③转引自徐彤武.联邦政府与美国志愿服务的兴盛[J].美国研究.2009(3):41.
    ④转引自徐彤武.联邦政府与美国志愿服务的兴盛[J].美国研究.2009(3):30-41.
    ①王振海.黄文冰.严惜怡等.寻求有效社会治理——国内外社会组织发展范式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03.
    ②王振海.黄文冰.严惜怡等.寻求有效社会治理——国内外社会组织发展范式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04.③根据香港社会福利署义务工作统筹课统计数字整理.香港社会福利署义务工作统筹课网站http://www.volunteering-hk.org/sc/aboutvs/vs_intro/vs-stat,2010-11-08日访问。
    ①香港义工贡献的时间八年间增长超过一倍——“香港义务工作研究”调查结果公布.2010-05-05.义务工作发展局网站新闻稿.http://www.avs.org.hk/press_release/cht/,
    ②香港义工贡献的时间八年间增长超过一倍——“香港义务工作研究”调查结果公布.2010-05-05.义务工作发展局网站新闻稿.http://www.avs.org.hk/press_release/cht/,
    ③江汛清.与世界通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务.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262.
    ④义务工作发展局服务年报2009-2010暨四十周年特辑[OL].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网站http://www.avs.org.hk/main/cht/,2010-12-25访问。
    ①根据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网站相关资料整理.http://www.avs.org.hk/intro/cht/,2010-12-25访问。
    ②江汛清.与世界通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务[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263.
    ③根据香港福利署义务工作统筹课网站相关资料整理.http://www.volunteering-hk.org,2010-12-25访问。
    ①根据义务工作发展局服务年报2009-2010暨四十周年特辑整理.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网站http://www.avs.org.hk/main/cht/,2010-12-25访问。
    ①马宏.新加坡、香港、深圳民间组织发展比较研究[OL].中国社会组织网.http://www.chinanpo.gov.cn/web/showBulltetin.do?id=24785&dictionid=1835,2010-11-20访问。
    ②刘伟秋.解读香港:百万义工用真诚的心诠释真善美[N].深圳特区报.2007-08-07.
    ③修订标准成本津贴模式:服务的标准成本由职员薪酬按认可职位的中点薪金计算。非政府机构在雇佣职工方面可灵活处理,但不得超出标准成本;模拟成本津贴模式:津贴会按各福利机构的认可开支提供,每年并按通胀调整;整笔拨款模式:接受一笔拨款资助,在此模式下,服务单位的剩余款项不会被扣除;单位成本资助计划:为向福利机构购买服务,社会福利署署长与非政府机构负责人以签订合约的方式定出一个固定的单位成本。
    ①根据香港社会福利署网站资料整理.http://www.swd.gov.hk/sc/index/site_ngo/page_subventions/sub_modesofsub/id_subv ention/,2010-12-30访问。
    ②根据义务工作发展局服务年报2009-2010暨四十周年特辑整理.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网站http://www.avs.org.hk/main/cht/,2010-12-30访问。
    ③参考香港税务局网站.http://www.ird.gov.hk/chs/welcome.htm,2011-1-2访问。
    ①根据香港福利署义务工作统筹课网站相关资料整理.http://www.volunteering-hk.org,2010-12-26访问。
    ②马宏.新加坡、香港、深圳民间组织发展比较研究[OL].中国社会组织网.
    http://www.chinanpo.gov.cn/web/showBulltetin,do?id=24785&dictionid=1835,2010-11-20访问。
    ①根据香港福利署义务工作统筹课网站相关资料整理.http://www.volunteering-hk.otg,2010-12-26访问。
    ②根据香港社会福利署年报2007-08,2008-09资料整理.http://www.swd.gov.hk/sc/index/,2010-12-26访问。
    ③李迎生,方舒.现代社工、义工事业兴盛的条件和机制研究——基于西方及港台的经验[J].河北学刊.2010(4).
    ①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国外及港台地区社会工作发展报告.中国社会出版社[M].2010:275.
    ②香港义工贡献的时间八年间增长超过一倍——“香港义务工作研究”调查结果公布.2010-05-05.义务工作发展局网站新闻稿.http://www.avs.org.hk/press_release/cht/,
    ③香港义工贡献的时间八年间增长超过一倍——“香港义务工作研究”调查结果公布.2010-05-05.义务工作发展局网站新闻稿.http://www.avs.org.hk/press_release/cht/,
    ①黄河.志愿服务行为的法律规制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6:25.
    ②参见台湾《志愿服务法》第16条。
    ③王名.英国NGO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OL].中国公益人网.http://www.zhongguogongyi.com/www/text/index.php?id=7687,2010-12-29访问。
    ①王浦劬,[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国与全球经验分析[M].北京:北匕京大学出版社,2010:203-205.
    ②江泽全.英国志愿服务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9):22.
    ③黄河.志愿服务行为的法律规制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7.
    ①李明惠.我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3.
    ②张艳.构建和谐社会战略背景下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0.
    ③志愿立法.59.
    ④曹波.志愿者权益保护现状分析及主要问题[D].复口.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①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国外及港台地区社会工作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39.
    ②马宏.新加坡、香港、深圳民间组织发展比较研究[0L].中国社会组织网.http://www.chinanpo.gov.cn/web/showBulltetin.do?id=24785&dictionid=1835,2010-12-29访问。
    ①王名.英国NGO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OL].中国公益人网.http://www.zhongguogongyi.com/www/text/index.php?id=7687,2010-12-29访问。
    ②王名.英国NGGO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OL].中国公益人网.http://www.zhongguogongyi.com/www/text/index.php?id=7687,2010-12-29访问。
    ①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国外及港台地区社会工作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0.
    ②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国外及港台地区社会工作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53.
    ③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国外及港台地区社会工作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23.
    ①王振海.黄文冰.严惜怡.寻求有效社会治理——国内外社会组织发展范式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41.
    [1][澳]柯文·布朗(王小章,范晓光译).福利的措辞:不确定性、选择和志愿结社[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美]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美]萨拉蒙(田凯译).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4][美]萨拉蒙,沃加斯·索可洛斯基(陈一梅等译).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国际指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美]萨拉蒙(贾西津,魏玉等译).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6][美]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7][英]亚当·斯密(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8]北京志愿者协会.志愿组织建设与管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9]北京志愿者协会.北京志愿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10]北京志愿者协会.北京志愿者手册(2008版)[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11]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等.奥运先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北京社会工作协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志愿精神与和谐社会[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13]曾华源,曾腾光.志愿服务概论[M].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
    [14]陈武雄.志愿服务理念与实务[M].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4.
    [15]陈曦.大学生志愿服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16]曹宇明.探索海淀区志愿服务工作模式[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17]蔡磊.非营利组织基本法律制度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18]曹卫洲.国外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概况[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19]丁元竹,魏娜,谭建光.北京奥运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20]丁元竹,江汛清,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1]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22]丁元竹.命系百姓:中国社会保护网的再造[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23]冯英.外国的志愿者[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24]郭新保、张晓红.志愿基层:首都大学毕业生基层志愿服务团服务纪实.[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24]侯玉兰,唐忠新.社区志愿服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25]胡代光、周安军.当代国外学者论市场经济[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6]江汛清.与世界同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务[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7]陆士桢,张晓红,郭新保.北京志愿服务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28]梁绿琦.余逸群.志愿社区: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29]李自根.志愿服务二十年[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7.
    [30]李亚平,于海.第三域的兴起:西方志愿工作及志愿组织理论文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31]莫于川.中国志愿服务立法的新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32]穆青.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3]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国外及港台地区社会工作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34]钱永祥.构建和谐社会的探索: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实践与研究[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5.
    [35]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36]上海青年志愿者行动研究/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与和谐社会[M].上海: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9.
    [37]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志愿服务与义工建设[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38]沈杰.志愿行动:中国社会的探索与践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9]谭建光,周宏峰.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中国志愿服务的“广东经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40]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研究文库[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41]谭建光.志愿中国:亲历与思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2]谭建光,李森,朱莉玲.与志愿者同行:中国广东志愿服务调查纪实[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43]谭建光,凌冲.中国深圳义务工作发展报告[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44]谭建光.中国广东志愿服务发展报告[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45]田军.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46]工浦劬,[美]萨拉蒙等.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国与全球经验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7]王粤.公益和谐:青年组织开展社会公益事业的状况及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48]王粤.走近志愿服务[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49]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50]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1]王振海.黄文冰.严惜怡等.寻求有效社会治理——国内外社会组织发展范式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2]徐中振.志愿服务与社区发展:上海城市社区志愿者活动研究报告[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53]朱健刚.行动的力量:民间志愿组织实践逻辑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54]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5]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6]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社会工作建设办公室.北京社会建设2009年鉴.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1]柏贞尧、王培.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遗产转化探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2).
    [2]柏晶,周定财.我国非政府组织志愿失灵问题浅析[J].科学与管理,2010(3).
    [3]毕婷.萨拉蒙志愿失灵理论之探析[J].中国商界,2008(10)
    [4]陈学明.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
    [5]陈东.浅论美国志愿服务经验及其借鉴价值[J].广东青年十部学院学报,2006(5).
    [6]程至强.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再到“志愿失灵”[J].知识经济,2009(17).
    [7]邓小九.志愿者文化与人文北京建设[J].数据,2009(4).
    [8]邓明.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法律问题刍议[J].北京社会科学,2007(1).
    [9]丁元竹.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J].志愿服务论坛,2003(1).
    [10]顾敏燕.汶川大地震中的“志愿失灵” [J].社会福利,2009(2).
    [11]郭泽保.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管理与开发[J].华东经济管理,2009(4).
    [12]高嵘.美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历史考察及其借鉴价值[J].中国青年研究,2010(4).
    [13]韩芸.中国志愿服务研究[J].陕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4).
    [14]何珍文、王群.试论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活动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影响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
    [15]胡德平.志愿失灵:组织理论视角的分析与治理[J].理论与现代化,2007(2).
    [16]江泽全.英国志愿服务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9).
    [17]靳东升.非营利组织税务管理的中澳比较及思考[J].涉外税务,2008(7).
    [18]晋入勤.志愿失灵:现象、制度成因与法律对策[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1).
    [19]孔令刚.我国非政府组织“志愿失灵”的原因分析[J].传承,2009(2).
    [20]李睿兴.浅析志愿者培训中的参与式方法[J].天府新论,2008(12).
    [21]李向.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场校对接”组织管理模式探讨[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3).
    [22]李敏,奚琳.我国NPO中志愿人员的激励初探[J].南方论刊,2007(1).
    [23]李迎生,方舒.现代社工、义工事业兴盛的条件和机制研究——基于西方及港台的经验[J].河北学刊,2010(4).
    [24]李静雯.非政府组织志愿失灵的产权分析[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4).
    [25]罗军飞,龚芳.论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者组织失灵——基于灾难管理的视角[J].科技创业月刊,2009(1).
    [26]蓝媛慧.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拓展—以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为例[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1).
    [27]穆青.如何理解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9).
    [28]任金秋,刘伟.我国非政府组织志愿失灵问题探讨[J].内蒙古大学学报, 2008(2).
    [29][美]萨拉蒙(谭静编译).非营利部门的崛起[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3).
    [30]孙安雷.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动机及其激励机制研究[J].财经界,2007(12).
    [31]施真强.志愿精神与湖北的和谐社会建设——从美国志愿服务得到的一些启示[J].学习月刊,2009(6).
    [32]石光.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志愿失灵与卫生改革[J].中国卫生经济,2002(7).
    [33]宋若思.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J].经济师,2003(6).
    [34]谭建光.周宏峰.中国志愿者:从青年到全民[J].中国青年研究,2009(1).
    [35]唐杰.北京公众参与志愿服务动机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8(3).
    [36]田凯.西方非营利组织理论述评[J].中国行政管理,2003(6).
    [37]谭建光,朱莉玲.中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3).
    [38]吴鹏.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管理机制完善途径探索[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9(2).
    [39]王建军.论政府与民间组织关系的重构[J].中国行政管理,2007(6).
    [40]王世靓.论志愿失灵及其治理之道[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41]王立果.“第三部门缺失”与“志愿失灵”:浅析转型时期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双重困境[J].科教文汇,2008(10).
    [42]熊妮.志愿失灵:非营利组织何以走出困境[J].资治文摘,2009(2).
    [43]熊代春.浅析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志愿失灵[J].经营管理者,2009(20).
    [44]徐彤武.联邦政府与美国志愿服务的兴盛[J].美国研究,2009(3).
    [45]徐柳.我国志愿者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学术研究,2008(5).
    [46]徐富海.志愿者服务在美国社会中的作用[J].中国减灾,2004(10).
    [47]许捷.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分析与建议[J].税务研究,2007(6).
    [48]邢正军等.志愿者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参与途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1).
    [49]叶松竹梅.发达国家志愿者服务的立法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5).
    [50]岳伟国.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及其激励机制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08(2).
    [51]杨怒,续建宜.美国志愿者运动述评[J].国际论坛,2002(4).
    [52]虞维华.从“志愿失灵”到危机:萨拉蒙非营利组织研究疏议[J].行政论坛,2007(3).
    [53]于海.志愿运动、志愿行为和志愿组织[J].学术月刊,1998(11).
    [54]俞肖云.志愿失灵与公益不足[J].中国统计,2005(6).
    [55]张朱博、柏贞尧、腾飞.从团队建设看北京奥运志愿者的有效管理[J].青年探索,2007(2).
    [56]詹少青、胡介埙.西方政府—非营利组织关系理论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9).
    [57]曾维和.学习型组织理论对第三部门志愿者管理的启示[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6).
    [58]张晓红.张海涛.后奥运时期北京志愿者组织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9).
    [1]陈述.志愿服务遍及美国各个角落[N].中国社会报.2004-06-23.
    [2]杜会娇.“爱眼协会”状告卫生部:是诽谤还是另有隐情[N].公益时报.2006-11-7.
    [3]傅琰.中国社区志愿者逾2600万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11-17.
    [4]侯莎莎.北京出资亿元购买扶贫救助等十大类公益服务[N].北京日报.2010-07-13.
    [5]刘伟秋.解读香港:百万义工用真诚的心诠释真善美[N].深圳特区报.2007-08-07.
    [6]李松.北京社会组织生态[N].瞭望.2010-09-12.
    [7]李明波.志愿服务在美国:自觉与自愿的社会责任[N].广州日报.2008-08-23.
    [8]柳剑诏.北京接收慈善捐赠总额列全国第二[N].北京青年报,2010-11-3.
    [9]秦晖.慈善不足导致志愿失灵[N].中国社会报,2004-09-18.
    [10]宋宗合.政府认可民间组织社会作用:首次向其采购服务[N].公益时报,2005-03-23.
    [11]吴旖旎,李慧博.北京社区志愿活动兴起,公益组织可网上注册[N].京华时报,2010-07-19.
    [12]张宁.网友发帖称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利用职权之便”诈捐”[N].新京报,2010-04-20.
    [13]祝文淇.“服务美国法”非常时期出台[N].法制日报,2009-04-03.
    [14]联手做公益捐赠者为何与公益组织反目[N].中国青年报.2009-02-15.
    [15]中国慈善捐赠占GDP比例为0.01%:越做越小?[N].南方周末,2010-11-05.
    [1]毕婷.社区志愿组织失灵及对策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硕士论文,2009.
    [2]陈圣喆.我国志愿者组织和政府合作关系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7.
    [3]曹波.志愿者权益保护现状分析及主要问题[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曾杰.志愿活动过程中的权利救济问题初探[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
    [5]崔玉开.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硕士论,2007.
    [6]董兆松.志愿服务组织与政府体系互动关系探讨—合作主义视角[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7]段小改.有关我国志愿服务政府政策的探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9.
    [8]邓雯妍.应急管理中志愿失灵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D].广州:暨南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方武祥.政府指导模式下志愿服务问题研究—以广州志愿服务为例[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9.
    [10]付美.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功能研究:以浙江W学院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
    [11]黄河.志愿服务行为的法律规制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2]韩克新.中国志愿者组织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8.
    [13]李明惠.我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4]皮钧.民族和谐新论:志愿服务在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6.
    [15]刘勇.我国志愿服务的“行政化”问题及克服对策[D].沈阳:东北大学硕士论文,2004.
    [16]潘剑波.国内志愿服务日趋行政化问题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7.
    [17]戚小村.公益伦理略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
    [18]任伟伟.中国志愿服务组织与政府关系探讨[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硕士论文,2007.
    [19]谭玉龙.我国志愿精神培育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8.
    [20]文毅.我国志愿服务立法的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硕士论文,2008.
    [21]许颖.青年志愿者活动中的政府责任—从“普陀城市先锋”看上海青年志愿者管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22]徐柳.志愿者组织发展机制研究[D].中山:中山大学博士论文,2008.
    [23]谢菲.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研究[D].中山: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8.
    [24]辛榕.我国志愿服务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09.
    [25]叶雯.志愿活动中的政府治道分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6.
    [26]张艳.构建和谐社会战略背景下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7]张梅泳.香港志愿服务及其对中国大陆之启示[D].中山: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9.
    [28]张萍.论“后奥运”城市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以青岛市志愿服务工作为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9.
    [29]张文杰.政府与志愿者组织合作研究[D].中山: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8.
    [30]郑瑞涛.行为志愿与制度约束:以一个草根环保志愿组织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6.
    [1]Gidron, Benjamin, Kramer,Ralph, Salamon,L.M.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1992
    [2]Kramer,Lorentzen,Melief and Pasquinelli.Privatization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 [M]. New York:M. E. Sharpe, Inc.1993.
    [3]Wuthnow,Robert. Between State and Markets: the Voluntary Sector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M].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
    [4]Weisbrod, Burton. Toward a Theory of the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Three—Sector Economy. In E.Phelps. eds.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M]. New York:Russel Sage.1974.
    [5]Hansmann,Henry. The Role of Nonprofit Enterprise.Yale Law Journal[J].1980,(89)
    [6]Salamon, L.M. Rethinking Public Management:Third-Party Government and the Changing Forms of Government Action. Public Policy[J].1981,29(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