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模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许多地方的发展实践已经证实,通过实施城镇化战略,可以达到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的战略目标。由于各地区的具体条件有所不同,故而在城市发展的速度、范围、途径和道路等方面也有所不同,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城镇化模式。
     本文以甘肃、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民族学、社会学和城市学等研究方法,建构了城市化模式的分析框架,并选取石河子市、博乐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三地为样本,对其城镇化过程进行了个案分析,考察了它们城镇发展不同的道路和途径,形成了对三地城镇化模式的不同认识。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绪论、第一章和第二章。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相关问题的研究状况,并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目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对城市化及其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多元要素理论”和“区位复合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对城市化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提出从城市化主体、城市化要素和城市化动力三大系统进行考察的研究视角,并将其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化实践相结合,为后续研究搭建了理论的平台。
     第二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模式的个案分析。在第三章里,主要分析了以石河子为代表的“嵌入”式移民城市的模式类型,指出其“即时城”的城市化特点,并分析了此类城市化模式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发的意义。
     第四章是对新疆博乐市城市化模式的考察和分析。通过对城市化要素和指标的分析,指出其边疆口岸城市的发展类型,总结了其“核心——边缘”的城市化特点,并进一步研究了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口岸城市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第五章以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城镇化实践为例,分析了“生态移民”类型的城镇化模式,总结了这一模式的特点和实施条件,并就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示范意义进行了探讨。
     第六章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本文的第三部分。在这一部分里,作者针对研究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从城市化战略、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化的内容和实质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所做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相关问题做了更进一步的理论探讨。
The urbanization in minority areas is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ethnology researching in recent years. It has already been testified that urbanization gives the help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in minority areas. In fact, based on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conditions, the ways of the urbanization in variant areas are different too. So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the styles in the proceeding of urbanization.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the urbanization in the minority areas in Northwest China, especially in Gansu and Xinjiang. Shihezi, Bole and Akesai are chosen to be the examples to do the research on the urbanization styles in different areas.
     There are three parts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first part is consisted of three chapters. In the first section,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scholarly depth on the field an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In chapter 1 and chapter 2, the author give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which is based on the Multiple-factors Equilibrium theory and Humanistic Location theory to do the research on the styles of urbanization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dissertation is the case study. Chapter 3 is a research on the urbanization style of Shihezi in Xinjiang. It is one of the Instant Cities in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feature of this kind of urbanization is "insert".
     Chapter 4 is an analysis of Bole city in Xinjiang. Bole locates at the frontier, it is an important pivot on communication. The style of its urbanization can be generalized as a "Centre-Edge" case.
     The last example of the urbanization in minority areas is Akesai in Gansu. It is a small town of a Kazak nationality society. The way of its urban development is based on the eco-emigration. So the urbanization style in Akesai i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two. Chapter 5 gives an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Chapter 6 is the third part of the dissertation. Besides to give the conclusion in the whole, the author discusses some problems in the urbanization of minority areas. Some of them are the strategy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 scope of cities and towns, and the essence of urbanization.
引文
①费孝通:《小城镇大问题》,《瞭望》,1983(9)。
    ①姜爱林:《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研究》,20页。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年。
    ②转引自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2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①蔡秀玲:《论小城镇建设》,14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②卢海元:《实物换保障: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政策选择》,18页。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①参见马侠:《当代中国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迁移》,《中国人口科学》,1987(3)。
    ②参见辜胜阻:《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③参见李梦白:《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对策》,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
    ④参见辜胜阻、刘传江:《人口流动与农村城镇化战略管理》,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⑤李强:《当前我国城市化和流动人口的几个理论问题》,《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8)。
    ⑥参见王桂新:《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年。
    ⑦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205-22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①张海翔:《论我国民族地区的城市化》,《民族研究》,1998(9)。
    ②蒙世军:《城镇化与民族经济繁荣》,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③周大鸣:《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④傅淑丽、沈群:《边疆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⑤李澜:《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①高永久:《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②高永久:《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及社区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③王雅红:《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发展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④参见李澜:《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⑤参见王雅红:《西北民族地区城市发展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⑥张建英:《论民族地区的小城镇建设》,《青海民族研究》,2002(1)。
    ⑦杨玉经:《西部地区城市化模式问题研究》,《宁夏党校学报》,2002(3)。
    ①王雅红:《西北民族地区城市发展研究》,155-157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②高永久:《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及社区研究》,104-110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③邓正琦:《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现状及对策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4)。
    ④孙建丽:《中国西部城市化基本特征分析-—以新疆为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4)
    ⑤金春子:《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中国民族》,2002(3)。
    ⑥汤夺先:《西北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若干特点论析》,《民族研究》,2006(1)。
    ⑦郑信哲、周竞红:《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城市民族关系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4)。
    ①王琛、周大鸣:《试论城市少数民族的社会交往和族际交流》,《广西民族研究》,2004(2)。
    ②韦东超:《城市化视野下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意识》,《贵州民族研究》,2004(4)。
    ③高永久、朱军:《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的政治学思考》,《新疆大学学报》,2007(6)。
    ① R E. Park, Human Communities:The City and Human Ecology, Free Press, New York,1952.
    ①黄继忠:《区域内经济不平衡增长论》,16页。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
    ①姜爱林:《城市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研究》,194页。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年。
    ②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城市研究室选编:《国外城市科学文选》,1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③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2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
    ④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3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
    ①参见宁越敏:《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地理学报》,1998(5)。
    ①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15-17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
    ②姜爱林:《城市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研究》,115页。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年。
    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日报》,2009年9月18日。
    ②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
    ③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
    ①新疆统计局:《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②甘肃省统计局:《2008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③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
    ④段七零:《世界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株洲高等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05(2)。
    ⑤尚启君:《论城市化模式的决定因素与我国的城市化道路》,《经济经纬》,2007(4)。
    ①周英:《城市化模式选择:理论逻辑与内容》,《生产力研究》,2006(3)。
    ②再城市化:1980年代以来,英、美等发达国家面对城市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而采取措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实现人口增长,出现再城市化现象。
    ①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152-155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
    ①金丽国、侯远志:《西部地区城市化模式》,《城市问题》,2002(2)。
    ①蔡秀玲:《论小城镇建设》,14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①周英:《城市化模式选择:理论逻辑与内容》,《生产力研究》,2006(3)。
    ①盛广耀:《城市化模式及其转变研究》,28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Paul L. Knox:Urbanization:An Introduction of Urban Geography, Prentice Hall, New Jersey,1994, p17.
    ①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第1版,37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②厉声主编:《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第1版,296页、297页。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③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第1版,87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
    ①刘俊、杭栓柱、杨晨华:《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之我见》,《实践》,2004(2)。
    ②黄海、李炎谛:《西部地区城镇化模式选择》,《商场现代化》,2005(12)。
    ③胡俊生:《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模式选择》,《理论与现代化》,2000(12)。
    ①金丽国、侯远志 《西部地区城市化模式》,《城市科学》,2002(2)。
    ①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
    ①参见王雅红:《西北民族地区城市发展研究》,126页-139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②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
    ③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
    ④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年鉴》(2008),97页。北京,中国城市年鉴社,2008年
    ⑤《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日报》,2009年9月18日。
    ①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2002年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内部资料)。
    ①钱云、郝毓灵:《新疆绿洲》,第1版,189页。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①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243页。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
    ②香港、澳门、台湾未列入统计。
    ③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62页。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
    ①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732页。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
    ①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101页。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
    ①石河子市统计局、农八师统计局:《2008年石河子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部资料)。
    ①石河子市统计局、农八师统计局:《2003年石河子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部资料)。
    ①石河子市统计局、农八师统计局:《2003年石河子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部资料)。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
    ②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石河子市统计局、农八师统计局:《2003年石河子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部资料)。
    ①《新疆通志·生产建设兵团志49-88》。
    ②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
    ①陈毕业:《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科技发展规划研究》,190页。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②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
    ①周崇经:《中国人口·新疆分册》,139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
    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志编纂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268、273、274页。乌鲁木齐,新疆 人民出版社,1998年。
    ①刘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迁移与开发研究》,80页。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
    ②厉声主编:《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第1版,296页、297页。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③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第1版,87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
    ①艾青:《年轻的城》,《绿洲诗刊》,2005(7)。
    ① Gunther Barth, Instant Cites:Urbanization and the Rise of San Francisco and Denv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1975, p12.
    ② Gunther Barth, Instant Cites:Urbanization and the Rise of San Francisco and Denv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1975, p22.
    ① Gunther Barth, Instant Cites:Urbanization and the Rise of San Francisco and Denv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1975, p22.
    ①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
    ①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
    ②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
    ①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②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①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②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③博尔塔拉州统计局:《博尔塔拉州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部资料)
    ①陈沧:《战争与广西边境口岸城市的萌芽》,《思茅学院学报》,2002(3)。
    ②J. R. Friedman,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A Case Study of Venezuela, Cambridge MIt Press,1966.
    ①唐海燕:《全球化与中国开放战略》,17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①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12/28/content.
    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
    ①参见徐海燕:《中哈贸易对中俄贸易的启示》,《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①新华网广西频道凭祥市网站。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2007-06/22/content_10373375.htm
    ①叶小文:《向西开放与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网,2004年3月12日。http://www. china.org.cn.
    ②参见宋戈平、孟春舫:《试论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载《人文地理》,1997(3)。
    ①《阿克塞概况》新华网甘肃频道http://www.gs.xinhuanet.com/dfpd/akesai/shouye.htm
    ①《甘肃经济日报》,2004年6月21日。
    ①新华网甘肃频道http://www.gs.xinhuanet.com/dfpd/akesai/shouye.htm
    ②阿克塞县统计局:《2007年阿克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省统计局网站。
    ③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
    ①新华网甘肃频道:《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专访阿克塞县委书记李永军》。http://www.gs.xinhuanet.com/dfpd/akesai/shouye.htm
    ②李含琳、王成勇、魏奋子:《中国西部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化的形成与发展模式探讨》,《民族研究》,2003(5);阿克塞县统计局:《阿克塞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①金丽国、侯远志:《西部地区城市化模式》,《城市问题》,2002(2).
    ①参见金丽国、侯远志:《西部地区城市化模式》,《城市问题》,2002(2).
    ①宁越敏:《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地理学报》,1998(5)。
    ①李含琳、王成勇、魏奋子:《中国西部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化的形成与发展模式探索》,《民族研究》,2003(5)。
    ①王燕祥、张丽君:《西部边境城市发展模式研究》,第1版,16页。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①《2001年世界人口数据统计表》,人口世界网站,http://www.popinfo.gov.cn.
    ②杨重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回顾》,见《科学与现代化文集》第三辑,74页。(中国社会科学院内部资料)
    ①傅崇兰、陈光庭、董黎明:《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第1版,368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②参见傅崇兰、陈光庭、董黎明:《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第1版,374-386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①王如松:《城市生态转型与生态城市建设》,载《中国环境报》,2003,5,30。
    ①李澜:《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第1版,306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①王放:《论中国可持续的城市化道路》,载《人口研究》,1999(5)。
    ①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中国网,2005年2月20日http://www.china.com.cn.
    ②参见高永久主编:《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研究》,第1版,297-313页。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①陈易:《城市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版,33页,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②马明良:《伊斯兰生态文明初探》,载《世界宗教研究》,2003(4)。
    1.《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石河子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2.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城市研究室选编:《国外城市科学文选》。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
    3.陈爱民:《中国城市化:田野研究与省例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陈易:《城市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6.陈兴鹏、王雅红:《中美西北地区城市发展比较研究》,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
    7.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8.陈耀邦:《可持续发展战略读本》,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9.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10.傅崇兰、陈光庭、董黎明:《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1.傅淑丽、沈群:《边疆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2.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13.高永久:《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及社区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14.高永久:《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15.辜胜阻、刘传江:《人口流动与农村城镇化战略管理》,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16.辜胜阻:《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17.顾朝林:《中国的城镇体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18.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19.胡兆量:《中国区域发展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0.黄继忠:《区域内经济不平衡增长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1.姜爱林:《城市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研究》,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4。
    22.金云辉:《新疆经济与社会发展概述》,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
    23.李含琳:《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与对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24.李澜:《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5.李梦白:《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对策》,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
    26.李善同:《西部大开发与区域协调发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7.李树琮:《中国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8.李志刚:《酒泉地区城镇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29.厉声:《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30.林玲:《城市与经济发展》,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31.刘家强:《中国人口城市化——道路、模式与战略选择》,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32.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3.马戎:《民族与社会发展》,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34.马侠:《中国城镇人口迁移》,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4。
    35.蒙世军:《城镇化与民族经济繁荣》,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36.钱云、郝毓灵:《新疆绿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37.盛广耀:《城市化模式及其转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8.宋国诚:《21世纪中国,卷一,西部大开发》,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2002。
    39.唐海燕:《全球化与中国开放战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0.王放:《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1.王桂新:《全球化背景下亚洲城市的战略性选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2.王桂新:《中国人口分区与区域经济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3.王桂新:《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
    44.王梦奎:《中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5.王圣学:《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分析》,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46.王燕祥、张丽君:《西部边境城市发展模式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 版社,2002。
    47.温军:《民族与发展:新的现代化追赶战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8.吴仕民:《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49.向德平:《城市社会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50.谢文惠:《城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51.叶维钧:《中国城市化道路初探》,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
    52.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3.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4.张永贵:《加快城镇化的战略选择》,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55.赵曦:《21世纪中国西部发展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6.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57.[英]巴顿著,上海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译:《城市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58.[美]沃纳·赫希著,刘世庆等译:《城市经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59.[英]皮特·霍尔著,中国科学院地理所译:《世界大城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60.[美]理查德·瑞吉斯特著,王如松、胡聃译:《生态城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61. Philip Morris Hauser; Leo Francis Schnore, The study of urbanization, New York, Wiley,1965.
    62. R. E. Park, Human Communities:The City and Human Ecology, Free Press, New York,1952.
    63. Carl Abbott, Portland:planning, politics, and growth in a twentieth-century city.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83.
    64. Paul L. Knox, Urbanization:An Introduction of Urban Geography, Prentice Hall, New Jersey,1994.
    65. Gunther Barth, Instant Cites:Urbanization and the Rise of San Francisco and Denv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1975.
    1.曹传新,董黎明:《我国小城镇发展演化特征、问题及规划调控类型体系》,《农业经济问题》,2005,(3)。
    2.仇保兴:《我国城镇化的特征、动力与规划》,《城市发展研究》,2003(2)。
    3.董晓峰,何新胜:《西北地区城市化推进的途径研究》,《经济地理》,2004(2)。
    4.段七零:《世界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5.高新才,毛生武:《西北民族省区城镇化战略模式选择与制度创新》,《民族研究》,2002(2)。
    6.高永久,刘庸:《西北民族地区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6)。
    7.高永久、朱军:《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的政治学思考》,《新疆大学学报》,2007(6)。
    8.戈晓宇,杨大平:《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工业化城市化之路》,《经济学动态》,2001(2)。
    9.缑文学,马思放:《西部大开发中小城镇发展问题研究》,《兰州学刊》2005(1)。
    10.顾华详:《西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对策研究》,《青海师专学报》,2004(4)。
    11.官卫华,姚士谋:《西部大开发中城市化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经济地理》,2002(4)。
    12.官卫华,姚士谋:《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城市问题》,2002(3)。
    13.洪银兴:《城市功能意义的城市化及其产业支持》,《经济学家》,2003(2)。
    14.江莹:《中国城市化政策制度的研究》,《理论月刊》,2003(5)。
    15.金春子:《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中国民族》,2002(3)。
    16.金丽国,侯远志:《西部地区城市化模式》,《城市问题》,2002(2)。
    17.李含琳、王成勇、魏奋子:《中国西部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化的形成与发展模式探索》,《民族研究》,2003(5)。
    18.李继红:《西部城市化及其模式选择》,《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
    19.李俊:《美国城市化的经验对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启示》,《学术探索》,2001(3)。
    20.李强:《当前我国城市化和流动人口的几个理论问题》,《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8)。
    21.李瑞林,李正升:《巴西城市化模式的分析及启示》,《城市问题》,2006(4)。
    22.李先进:《对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理论与当代》,2005(11)。
    23.李志刚:《牧民定居与小城镇建设——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案例研究》,《社会》,2004(4)。
    24.刘秉国:《中心村庄发展与西北地区城镇化》,《开发研究》,2004(6)。
    25.刘晖:《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的路径选择》,《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2)。
    26.刘世庆:《西部地区城市化特点与城市化战略》,《开发研究》,2004(3)。
    27.马金书:《论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思路及对策》,《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6)。
    28.马侠:《当代中国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迁移》,《中国人口科学》,1987(3)。
    29.宁越敏:《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地理学报》,1998(5)。
    30.孙建丽:《中国西部城市化基本特征分析——以新疆为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
    31.汤夺先:《西北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若干特点论析》,《民族研究》,2006(1)。
    32.王琛、周大鸣:《试论城市少数民族的社会交往和族际交流》,《广西民族研究》,2004(2)。
    33.王启仿,陈江龙:《西部城市化道路及空间布局思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4)。
    34.王琼:《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新制度经济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03(2)。
    35.王文学,李含琳:《西部民族县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模式与对策——甘肃省阿克塞、肃南、肃北三个民族县的调查报告》,《西北民族研究》,2004(1)。
    36.韦东超:《城市化视野下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意识》,《贵州民族研究》,2004(4)。
    37.翁智刚:《中国当前城市化模型功能暨路径解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0)。
    38.杨冬民:《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探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6)。
    39.杨玉经:《西部地区城市化模式问题研究》,《宁夏党校学报》,2002(3)。
    40.张广裕:《甘肃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开发研究》,2004(6)。
    41.张鸿雁,陈俊峰:《中国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与对策创新》,《社会科学》,2004.(6)
    42.张仁开,王洪海,张洛锋:《我国城市化的主要战略类型与西部城市化的战
    43。略选择》,《宁夏社会科学》,2005(1)。
    44.张文范:《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问题》,《经济地理》,1992(4)。
    45.张臻,王农:《西部城市化策略研究》,《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2)。
    46.赵维良、纪晓岚:《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47.郑信哲、周竞红:《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城市民族关系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4)。
    48.朱玉福:《民族乡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2) 。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