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杭州诸问题综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是对董其昌与杭州相关问题的系统梳理和综合考察。董其昌一生都与杭州保持着联系,他在杭州的交游活动对其书画艺术和思想理论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主要根据所及明清文献资料的记载,参考数十种书画著录以及相关书画作品,而涉及到董其昌的早年书学、“南北宗”论、禅悦悟道、交游活动以及书画鉴藏等各方面内容。杭州灵隐寺所藏董其昌书《金刚经》系一不为广知的作品,为研究其早年书学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杭州朋友和各方藏家所形成的鉴藏圈,特别是冯梦祯藏《江山雪霁图》和高濂藏郭忠恕摹《辋川图》,对董其昌的王维观念起着决定性作用,进一步为“南北宗”论奠下基石。他在杭州接触各种书画文物,开阔见识,增厚学养,并受到西湖风光的激发而产生创作灵感。董其昌和高僧莲池的交往在以往研究中较少为人阐述,实则与其禅悦悟道关系颇深。诸如此类,足见董其昌与杭州的甚深因缘,更试为美术史上一些聚讼不休的问题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This essay is a comprehensive historical survey of Dong Qichang(1555-1636) and Hangzhou, a then regional capital in east China. Through his entire life, Dong was connected to Hangzhou. His visits to the town as well as his social activities in town influenced his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Based on available literature from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with a reference to related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works as well as dozens of records of such works, this essay tries to touch issues such as Dong's early calligraphy theory, the theory about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chools, his enlightenment and bliss of Dhyana, his social network, his collection and connoisseurship. Vajra Sutra in the collection of Linyin Temple, Hangzhou, is a piece by Dong yet not well-known. This provides evidence for studies of Dong's early calligraphy theory. From his coterie of collectors and friends in Hangzhou, especially Jiangshan Xueji Tu (Rivers and Mountains after Snow) collected by Feng Mengzhen, and Wangchuan Tu (Wang-ch'uan Villa) traced by Guo Zhongshu and collected by Gao Lian, decisively impacted Dong's view of Wang Wei, which further leads to the cornerstone of his theory of Southern and Northern school. Dong's exposure to various paintings, calligraphy works and other antiquities in Hangzhou nourished his mind while the scenery of West Lake inspired his art practice. Dong's friendship with Lianchi, an eminent monk, is rarely mentioned in previous research, yet is pertinent to his enlightenment and bliss of Dhyana. Constructing a narrative of Dong's attachment to Hangzhou, this essay also tries to develop a new approach to some outstanding disputes in Chinese art history.
引文
1 何惠鉴、何晓嘉《董其昌对历史和艺术的超越》。《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第250页。
    2 谢巍《中国历代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第363至370页。
    5 《明史》卷二百十六:“田一儁,字德万,大田人。隆庆二年会试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进侍讲。万历五年吴中行攻张居正夺情,赵用贤等继之,居正怒,不测一儁偕侍讲赵志皋,修撰沈懋学等疏救,格不入。乃会王锡爵等诣居正陈大义,一儁词尤峻,居正心赚之。未几,志皋等皆逐,一儁先请告归,获免。居正殁,起故官,屡迁礼部左侍郎,掌翰林院,辞疾归,未行,卒。一儁提身严苦,家无赢赀。赠礼部尚书。”《明史》,中华书局,1997年,第5697页。
    6(明) 广平府知府李清馥所撰《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八十四这样描述田一儁的贫困:“历宦廿余载,莫知其贫。迨病笃,诸门人更直侍卧榻,睹所食用率粗粝疏布,夫然后知其萧然寒士也。”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46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794页。
    7(明) 邢侗《来禽馆集》卷三《松江董吉士玄宰以座师田宗伯丧南归,慨然移疾护行,都不问解馆期,壮而赋之》:“射策人传董仲舒,玉堂标格复谁如。环堤御柳青眠几,近苑宫桃绛笑初。乡梦数过黄歇水,生刍先傍马融居。多君古谊兼高尚。硕谢铜龙缓佩鱼。”《来禽馆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161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397页。
    《石渠宝笈续编》第七《董其昌论书一卷》第二幅,款云:“辛卯,余以送馆师田公之丧请告还,时韩馆师曾使朝鲜,有高丽黄笺一番赠余行。”见《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第3册第440页。
    《明史》卷二百八十八:“礼部侍郎田一儁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还,授编修。”《明史》,中华书局,1997年,第7395页。
    8 《秘殿珠林》卷二《明董其昌书金刚经上下二册》,上册款云:“丙寅十月初一日书。”下册款云:“丙寅年十月书此经,朔日起,望日竟。壬申二月应宫詹宗伯之召,道出淮阳,长儿祖和从行,至清和,命之归,侍母龚淑人。念淑人奉三宝虔甚,而余写《金刚经》荐资父母冥福凡二本,其一壬辰春藏于云栖莲池大师禅院之库中,每有追荐,大师出余手书,令僧持诵。其一即此册。相去四十年,目力腕力不甚远,岂般若种子微有赞助耶。以付祖和,永为世守耳。二月朔,思翁识。”《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第1册第51至52页。
    15 《恩御云栖起居总录》:“乾隆十六年,岁次辛未……越七日,圣驾重幸。仍三处上香礼佛。及观董华亭碑额,乃询真迹有无。寺僧遂检《云栖碑记》一册、《金刚经》一卷以进。上大书‘香光法宝、永镇云栖'于经之面页,复识以诗。”
    16 项士元著《云栖志》,浙江图书馆古籍部藏,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项士元(1887—1959年),临海城关人,原名元勋,号慈园,别号石槎。宣统间毕业于杭州府中学堂,浙江提学使复试,名列优等,被授予优贡出身。自幼立志学问,20余岁成《台州经籍志》四十卷,为时所重。
    17 冯大淑,其人不详,据考证应为松江冯恩之孙,董氏友人冯大受之从弟。详见附录《灵隐寺藏董其昌书<金刚经>考》。
    18 有关灵隐寺所藏董其昌书《金刚经》,详见附录《灵隐寺藏董其昌书<金刚经>》考证。
    19 浙江图书馆古籍部藏《云栖志》卷三。作者项士元(1887—1959年),临海城关人,原名元勋,号慈园,别号石槎。宣统间毕业于杭州府中学堂,浙江提学使复试,名列优等,被授予优贡出身。自幼立志学问,二十余岁成《台州经籍志》四十卷,为时所重。
    20(清) 王维翰重订《湖山便览》卷十《南山路》:“崇圣院。在胜果寺东。有明严调御、董其昌、黄辉、李流芳等书佛经十二种石刻。又壁间刻诸公诗。”寺在凤山,凤凰山右绝顶有七级塔名“崇圣塔”,山下有崇圣寺,又称胜果寺。清厉鹗有《崇圣院》诗。王维翰重订《湖山便览》。《西湖文献丛书》,施奠东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83页。
    21 《明史》卷二百七十六:“王道焜,字昭平,钱塘人。以天启元年举于乡,崇顺时为南平知县,迁南雄 同知,会光泽寇发,其父老言非道焜不能平。抚按为请诏,改邵武同知,知光泽县事抚剿兼施,境内底定。庄烈帝破格求贤,尽征天下贤能吏,抚按以道焜名闻,方待命而都城陷。微服南还,及杭州失守,遂投缳死。”王道焜拓本,原藏杭州昭庆寺,刻石不知何所在。《明史》,中华书局,1997年,第7061页。
    22 升泰(?—1892年),字竹珊,卓特氏,蒙古正黄旗人,大学士富俊之孙。颇有政声,曾出任过山西汾州知府,河东道道员,浙江按察使,云南布政使等职。
    23(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评法书》。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867册,台湾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24页。
    又(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二:“余十七岁学书,二十二岁学画。今五十七人矣,有谬称许者。余自较勘,颇不似米颠作欺人语。大都画与文太史较,各有短长,文之精工具体,吾所不如。至于古雅秀润,更进一筹矣。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赵书无弗作意,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第作意者少耳。古人云,右军临池,池水尽黑。假令躭之若是,故当胜余,于赵亦然。米老云,吾书无一点右军俗气,吾画无一点李成、关仝俗气。然世终莫之许也。政恐余所自评,犹类怜儿不觉丑耳。”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71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675页。
    24 《石渠宝笈续编》第三十《董其昌诗帖一卷》,载清初张照跋云:“世人以其萧散纵逸,脱尽碑版窠臼,疑其天资高而人力浅。余曾见其廿三岁时写《普门品》,学《麻姑仙坛记》,便如印印泥然,则其苦心力学为何如也。此道亦有三关,初若印泥,中若印水,终若印空。”见《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第5册,北京出版社,2004年,第1640页。
    25(汉) 许慎著《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001年出版,第316页。
    26 《明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出版,第188页。
    27(清) 夏燮《明通鉴》,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年出版,第88、89页。
    28 《历代名家墨迹选·苏轼书八种》,天津杨柳青画社 2004年出版,第9页。
    29(明) 黄佐《翰林记》,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台北,2005年,第973页。
    30 《明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出版,第198页。
    31 《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皆以善书称其昌后出超越诸家。”又《容台别集》卷一:“唐世官诰皆出善书名公之手……国朝制诰,乃使中书舍人为之写轴。而书法一本沈度、姜立刚,何能传后?”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867册,台湾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27页。
    32 见《中国书画全书》第4册第79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
    33(明) 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71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716页。
    34 《石渠宝笈续编》第三十三册《董其昌临破邪论一册》款云:“余少时学虞书,忽于临写时得其用笔之诀,横斜曲直,无不合者。他书则不尔。已,复去而学《黄庭内景》,绝无虞法矣。”见《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第6册,北京出版社,2004年,第3311页。
    35 据(明) 董其昌《容台别集》记载,虞世南《破邪论》藏在金陵汪氏处。
    36(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跋智永贴》。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867册,台湾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41页。
    37(明) 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71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690至691页。
    38(明) 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二。
    39 同上。又(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评古帖》:“王元美家有虞永兴汝南公主墓志,客亦有谓米临者。元美自题曰‘果尔,则买王得羊,于愿足矣'。”则此帖时藏于王世贞家。此言王逸季,乃王世贞第三子,名士骏,年仅二十九而死。详见民国七年(1918)修《太仓州志》卷十九,第1194页。
    40 《三希堂法帖》第三十册,第三十二开,董其昌跋赵吴兴书:“余年十八学晋人书,得其形模,便目无吴兴。”《容台别集》卷二:“余少时写小楷,刻画世所传《黄庭经》、《东方赞》。”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71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682页。
    41(明) 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71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698页。
    42(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跋自书临<官奴帖>后》:“右军《官奴帖》,事五斗米道上章语也。己卯秋,余试留都见真迹,盖唐冷金笺摹者,为阁笔不书者三年。此帖后归娄江王元美,予于己丑询之王澹生,则已赠新都许少保矣。此帖类禊叙因背临及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61页。
    43(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跋自书》:“余少时为小楷,刻画世所传《黄庭经》、《东方赞》。后见晋唐人真迹,乃知古人用笔之妙,殊非石本所能传。既折衷王子敬、顾恺之,自成一家。因观昔年书《月赋》,漫题。”同书第74至75页。
    44(明) 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71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686至687页。
    45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四十三:“项德纯,名穆,以字行,墨林子,官中秘。书法擅长,与少岳齐名。”同卷:“项元汴,字子京,檇李人。好收金石遗文图绘名迹,凡断帧只行,悉输其门。所与游皆风韵名流翰墨,时望如文寿承、休承、陈淳父、彭孔嘉、丰道生辈,或把臂过从,或遗书问讯,久而弥笃。书法出入智永、赵吴兴,号墨林居士。”董其昌初见项氏收藏事,参考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卷十一《明董香光天籁阁观画记》,以及何传馨《董其昌与米芾的书迹——董其昌法书鉴赏研究之一》。原载《艺术学研究年报》1990年,3月号,第199页。
    46 明代在进士及第后授官之前,还要按照观政进士制度或庶吉士制度,对新科进士从政务能力上加以培训和历练。明初有六科庶吉士,以位置新进之人使之历练职事。后乃专设于翰林院,在新进士中择其文章书法较优者为之,以学士、侍郎等官充教习,以督其课业。庶吉士介于官与非官之间,等于候补的翰林官。详见俞鹿年《历代官制概略》,第641页。
    47 沈一贯(1531~1615),字肩吾,号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隆庆三年进士。万历年间,累官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48 《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五十四。浙江华文图书馆抄本。
    49 《明史》卷二百十六:“世能,字存良,长洲人。凤翔同年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与修世宗、穆宗实录。充经筵日讲官,历侍读祭酒、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馆阁文字,是科为最盛。世能尝使朝鲜,赠遗一无所受。”《明史》,中华书局,1997年,第5701页。
    50 传李唐《文姬归汉图》韩世能题跋。转引自李慧文《董其昌政治交游与艺术活动的关系》。《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第809页。
    51(明) 张丑《清河书画舫》所载董其昌《平复帖》题跋:“右平原真迹……予所题签,在辛卯春,时为庶吉士。韩宗伯方为馆师。故时时得观名迹,品第甲乙。以此为最。惜世无善摹者,余刻《戏鸿堂帖》,不复能收之耳。甲辰嘉平月朔董其昌题。”见《中国书画全书》第4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第137页。
    52(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跋自书》。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867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台北,第433页。
    53(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评古帖》:“黄素《黄庭经》。怀素、黄庭坚、陶谷跋,以为右军换鹅书。米芾跋,以为六朝人书,无虞褚习气。惟赵孟頫以为飘飘有仙气,乃杨许旧迹。而张伯雨题吴兴《过秦论》,直以为学杨义和书。吴兴精鉴,必有所据,非臆语也。按真诰,称杨书祖效郗法,力同二王。述书赋亦云:方圆自我,结构遗名;如舟楫之不系,混宠辱以若惊。其为书家所重若此。顾唐时止存草书六行,今此经行楷数千字。神采奕然,传流有绪,岂非墨池奇遘耶。元时在鲜于枢家。余昔从馆师韩宗伯,借摹数行,兹勒以冠诸帖。杨在右军后,以是神仙之迹,不复系以时代耳。”同书第444页。
    54(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跋自书》。同书第445页。
    55(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跋自书》:“此韩宗伯家藏子敬洛神十三行真迹。予以闰三月十一日登舟,以初八日借临。是日也,友人携酒过余旅舍者甚多。余以琴棋诸品分曹款之,因得闲身仿此帖。既成,具得其肉,所乏神采,亦不足异也。”同书第432页。
    56(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跋自书》。同书第437页。
    57 同书第432页。
    58 《三希堂法帖》二十九册,董其昌《临曹娥碑、洛神赋补并跋》:“余今年定小楷之宗,以此为法书第一,每每落笔辙用其意。”
    59(明) 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三:“余在京师得古画二十余册,中有李伯时《西园雅集图》米元章书序。余刻之鸿堂帖行于世。”又:“米海岳行草书传于世间,与晋人几争道驰矣。顾其平生所自负者为小楷,贵重不肯多写。以故罕见其迹。余游京师,曾得鉴李伯时《西园雅集图》,有米南宫蝇头题后,甚似兰亭笔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71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700页。
    63 《秘殿珠林》卷三《明董其昌书金刚经一册.次等日二》。《秘殿珠丰小石渠宝笈汇编》第1册,北京出版社,2004年,第64页。
    又(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三:“写经必论书法,书法可传,则诵读受持者众。是为在处有佛塔庙也。山谷老人得笔于瘗鹤铭,又参以杨凝式骨力,其欹侧之势,正欲破俗书姿媚。昔人云,右军如凤翥鸾翔,迹似奇而反正,黄书宗旨近之。盖兄事苏而弟蓄米,自负不小此。法华经七卷是其本色合作。余闻之十年,始得快睹,不啻解衣得珠,开花见佛,毫颖发光,入书家三昧。”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71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703页。
    64 这段题跋见于《董其昌书画编年图目》上册第24至25页。亦收入《画禅室随笔》卷一,但文字略有出入,云:“东坡先生书,世谓其学徐浩。以予观之,乃出于王僧虔耳。但坡云:‘用其结体,而中有偃笔,又杂以颜常山法。'故世人不知其所自来。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书家未有学古而不变者也。”
    65 见《董其昌书画编年图目》上册,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40至43页。
    66 同书上册,第162至163页。
    67 同书上册,第210至211页。
    68 见古原宏伸《董其昌の书画》图版编,东京二玄社,1981年。
    69 见《董其昌书画编年图目》中册,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131页。
    70(明) 顾起元《快雪堂集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164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1至4页。
    71 关于冯梦祯是否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万木春已经在《味水轩里的闲居者——万历末年嘉兴的书画世界》第二章中论证精详。冯氏应该没有收藏过此帖,只是借用“快雪时晴”一词的语义而已。
    72 转引自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118页。
    73 在董其昌致冯梦祯的三通信札上,分别有“乙未七月十三日董玄宰”、“丙申二月初十日董玄宰”、“甲辰八月初一日董玄宰”的批注,系冯梦祯的手笔。按明代人尺牍格式,为防止他人在信后添加篡改,一般在结尾都要书“左冲”二字,表示信件到此结束,左边不再书写。这些批注不仅在“左冲”的左边,而且位置形式也不符合尺牍格式,所以不可能是董其昌亲笔。董其昌很少在信札中署名“董玄宰”,而必须对他人自称其名而非其字,他人才可称呼其字。其中冯梦祯注“甲辰八月初一日”的信,董其昌自己书款为“四 月晦日董其昌名正具左冲”,可见董氏此信实书于四月三十一日。八月初一日只是冯氏收到信的日子。
    74 见(明) 陈继儒《陈眉公先生全集》卷三十五,代董其昌撰《绳武何公暨配季孺人墓志铭》。转引自汪世清《董其昌的交游》,第157至158页。
    75(明) 冯梦祯《快雪堂集》卷四十尺牍《董玄宰太史》。《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164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579至580页。称呼董其昌为“太史”,乃是因为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董其昌为田一儁护柩之后,回朝授编修。瀛洲亭在京师翰林院,见韩世能《文姬归汉图》题跋。
    76 根据(明)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五《南京国子监祭酒冯公墓志铭》,冯梦祯为万历五年会元,选翰林院庶吉士。时张居正因父丧夺情,冯氏同年刑部观政进士邹元标弹劾张居正,被杖刑充边。冯氏独送至郊外,执手慷慨。回来后郁愤而病,遂与父亲返家。三年后(即万历七年)回京继续做庶吉士。又三年期满,刚好万历十年壬午,授编修。
    77 胡汝嘉,字懋礼,号秋宇,南京人。嘉靖四十四年乙丑(1565)进士。在翰林以言事忤政府,出为藩参。有《沁南集》存世。见(明)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56页。
    78 吴昆麓,名岭,歙县人。(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卷四。见《中国书画全书》第4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第2页。
    79(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三十《跋王右丞霁雪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164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440至441页。又见汪砢玉《珊瑚网》卷二十五《王右丞江山雪霁图卷》言引自《快雪堂日记》。后有汪砢玉自跋。
    80 周书宗,应作周叔宗,名周祖,字叔宗。号十海、交芦居士。因屡试不第,遂弃科举业隐居。书法初学祝允明,后学米芾、颜真卿、王羲之。《快雪堂集》中经常提到他。他与董其昌也认识,天启元年(1621)董其昌曾题周祖所书《洛神赋册》。详见《董其昌系年》,第189页。
    81 董其昌《初致冯开之书》,图见古原宏申《董其昌の书画》图版编,东京二玄社,1981年,第68至71页。
    82(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五十三《日记》万历二十三年七月十三日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164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744页。
    83(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四十四尺牍《与董玄宰太史》。《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164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632页。
    84 图见古原宏申《董其昌の书画》图版编,第75至77页。
    85(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三十二尺牍《与董玄宰太史》。《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164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453至454页。
    86 汪世清《董其昌的交游》。收录于《卷怀天地自有真——汪世清艺苑查疑补证散考》上册,石头出版,2006年11月,第158页。
    87(明)董其昌《容台文集》卷二《寿节妇董母李孺人五十序》:“在昔乙未之岁,余奉诏为南宫同考官。”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71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314页。明代国子监分设于南北两京,称南监、北监。南京的应天乡试贡院称“南帷”;北京的顺天乡试贡院称“北帷”。同考官为明代乡试、会试中,协同主考或总裁阅卷之官。因在帷中各居一房,又称“房考官”,简称“房官”。试卷由房官先阅,加批荐给主考或总裁。
    88 五代时,马殷据长沙,周行逢据武陵,高季兴据江陵,都在古楚地,亦称三楚。见(宋)周羽翀《三楚新录》。战国楚地疆域广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史记·货殖列传》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见《史记》第3267至3268页,中华书局,2006年。《汉书·高帝纪上》云“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颜师古注引孟康《音义》,以江陵(即南郡)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二说不同。见《汉书》第28页,中华书局,2006年。
    89(明)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第五十一卷,《南京国子监祭酒冯公墓志铭》,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299页。
    90(明)董其昌《画旨》,西泠印社,2008年,第91页。
    91 项德明,字晦甫,号鉴台。他是项元汴第四子,经常与董其昌书画往来。《容台别集》卷四《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卷》:“余二十年见此图于嘉兴项氏。以为文敏一生得意笔,不减伯时《莲社图》,每往来于怀。今年长至日,项晦伯以扁舟访余,携此卷示余。则《莲社》先在案上,互相展视,咄咄叹赏。晦伯曰:‘不可使延津之剑久判雌雄。'遂属余藏之戏鸿堂。”他还藏有米友仁《潇湘白云图》、赵孟頫小楷《汲黯传》。见古原宏伸《董其昌の书画》图版编,东京二玄社,1981年,第92页。
    92(明) 汪砢玉《珊瑚网·名画题跋》卷八《子昂春郊携弹图》题云:“赵吴兴《携弹走马图》,余以丙申岁得之武林,是时又有《支遁洗马图》,亦吴兴笔。”汪砢玉《珊瑚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901至902页。
    93(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三十二尺牍还收录了一封冯氏给董其昌的信,因该就发生在这期间。信的内容是这样:“足下除前还阙,至今缺焉闻问。顷周叔宗书至。云诸相知谋仆出处,而足下与焉。诸相知之谋仆,胜于仆之自谋。然我辈自可胸中度世,宁赖官爵?足下必赏仆此言耳。贵座师葵老一病不起,哲人其萎,不觉伤恸。此公天资超卓,惜其见处未免笼桶耳。”信中提到董其昌回到北京任职,包括董氏在内的相知好友还在为冯氏谋求官职,但冯氏表达了自己隐居不仕的决心。这里所说董其昌的座师葵老,是指黄洪宪。黄洪宪(1541—1600),字懋忠,号葵阳,秀水人。隆庆辛未(1571)进士,官至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其长子黄承玄曾收藏米芾《天马赋》。信里说黄洪宪一病不起,正离其卒年不远。冯、黄二人系同乡,消息应该不会出错。
    94 图见古原宏申《董其昌の书画》图版编,第104至105页。
    95 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三桥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以诸生久次贡,授秀水训导,擢国子助都于南京。文徵明长子,擅书法、篆刻。
    96(清) 顾复《平生壮观》卷一《王献之中秋帖》:“……甲辰六月,观于西湖僧舍。”《石渠宝笈》卷二十一《宋元宝翰一册》董跋云:“……甲辰六月,观于西湖画肪。”《盛京故宫书画录》第三册《元赵孟頫临王大令四帖卷》董跋云:“……甲辰六月观于西湖舟中。”(清) 高士奇《江村消夏录》卷一《宋米南宫书诸体 诗卷》,米芾《蜀素帖》董其昌跋云:“……甲辰五月,新都吴太学携真迹至西湖,遂以诸名迹易之。”同书卷二《宋苏文忠公后赤壁赋卷》董跋云:“……甲辰六月观于西湖上。”见《中国书画全书》第6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第993、1011页。
    97(明) 冯梦祯《快雪堂集》卷六十一《日记》,五月只有几天的日记。万历三十二年五月六日条:“过孤山庄,西楼已成,但少窗耳。快雪堂亦将盖完,但未及两厦。安居有待矣。”六月初九日作《结庐孤山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165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82至83页。
    98 董其昌《三致冯开之书》,信后有冯氏自注“甲辰八月初一日,董玄宰”。图见古原宏申《董其昌の书画》图版编,第104至105页。
    99(明) 冯梦祯《快雪堂集》卷六十一《日记》。整个八月只记了十五日和二十日两天,均与董其昌有关。八月十五日条:“……落成快雪堂……日间得董玄宰书,已寓昭庆寺。以病疟索观《证治准绳类方》。”董八月十五日书必是另一封,信中要求借医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165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83页。
    100(清) 庞元济《虚斋名画录》卷一《宋米敷文楚山秋霁图卷》,董跋云:“万历甲辰八月廿日观……此米侍郎在临安时作,山色空濛濛,当亦西湖之助。吾家所藏《潇湘白云》,差足当之。是日书于雨窗。”见《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第17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93至105页。
    101 图见古原宏申《董其昌の书画》图版编,第72至74页。
    102(明) 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二,十月二十四日条载董其昌《宝鼎斋帖》题云:“……甲辰秋,余得此于西湖,因以名藏书之室。儿子刻余真行各种书稍称合作者为《宝鼎斋帖》,有征余书者,以此塞请,足以简应酬之烦,一似永师作铁门限也。因书宝鼎名斋之意以系之。”
    103(明) 李日华《恬致堂集》卷六,《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65册,北京出版社,1998年,第41页。
    104 朱之蕃,字元介或元升,号兰屿,又号定觉主人。山东茌平人,寓居南京。善书法及山水、花卉。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物出版社,2005年,第259页。
    105 朱肖海,名实,嘉兴人。他擅长临摹旧画,是当时一位有名的书画作伪者。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二,万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条,有关于他的详细介绍。(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则记载了冯权奇和朱肖海伪造的经过:“金陵胡秋宇太史家,旧藏《江干雪意卷》,虽无款识,然非宋画苑及南渡李、刘、马、夏辈所办也。冯开之为祭酒,以贱值得之。董玄宰太史一见惊叹,定以为王右丞得意笔,谓必非五代人所能望见,李营丘以下所不论也。作跋几千言,赞誉不容口,以此著名东南。祭酒身后,其长君以售徽州富人吴心宇,评价八百金。吴喜慰过望,置酒高会者匝月。今真迹仍在冯长君。盖初鬻时,弥得旧绢,倩嘉禾先生号肖海者临摹逼肖,又割董跋装褫于后,以欺之耳。今之赏鉴与收藏两家,大抵如此。”见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旧画款识》条,中华书局,1959年,第659页。
    106 吴瑞生,名家凤。安徽歙县溪南人。其父吴希元,字新宇,为吴廷族兄。巨富,有子五人,皆以凤字。溪南吴氏为新安望族,颇富收藏,与董其昌、冯梦祯等人为友。
    107 严讷,字敏卿,常熟人。明嘉靖中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卒谥文靖。见《明史》卷一九三本传。
    108(清) 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画卷之九》,见《中国书画全书》第6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第916页。据《故宫书画录》记载,董其昌款下钤有“董其昌印”、“大宗伯章”二印。董氏出任南京礼部尚书在天启五年乙丑(1625)正月,所以董氏此跋不会早于此年。
    109 图见《故宫书画图录》第十五册,第63至70页。
    112 《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品之属《遵生八笺提要》。
    113(明) 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五十三《乙未日记》二月初七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164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733页。
    114(明) 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五十三《乙未日记》二月初九条。同书第733页。
    119(清) 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书卷十一》,见《中国书画全书》第6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第317页。
    120(明) 董其昌《容台诗集》卷一《壬子九月八日同范长倩朱君采董遐周西湖泛舟,次遐周韵》。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71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584页。
    121(清)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八,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2006年,第550页。
    122(明) 董斯张《静啸斋存草》卷十二。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38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59页。
    123(明) 董斯张《静啸斋存草》卷七。同书第516页。
    124(明) 董斯张《静啸斋遗文》卷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38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09页。
    125 《康熙松江府志》卷四十四《范允临小传》。
    126(明)《快雪堂日记》卷五十六万历二十二年九月二十日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164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768页。
    127(明)《快雪堂日记》卷五十七万历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条。同书第4页。
    128 陈则梁名陈梁,嘉兴盐官人,字则梁,号涣公,一号仑者,又号梁父,晚年号散木子。
    129(明)姜绍书《无声诗史》卷七。《中国书画全书》第4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第874页。
    130(明)董其昌《画旨》,西泠印社,2008年,第91页。
    131(宋)米芾《画史》,《全宋笔记》第二编第四册,大象出版社,2006年,第266页。
    132 古原宏伸《董其昌の书画》,图版编,东京二玄社,1981年,第72至74页。
    133 见(明)唐志契《绘事微言》卷上,四库全书刻本。《真迹日录》也说藏在王世懋家,但小注云:“按《江干雪意》题咏备载《书画舫》。”《清河书画舫》所载题咏即是严讷《江干雪意图》卷后的沈周、王鏊二跋。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也提到这个问题,至今无人能考证个中道理。
    134(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卷三下:“董玄宰云:‘王右丞画,余从携李项氏见《钓雪图》。'” 《中国书画全书》第4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第178页。
    135(明)汪砢玉《珊瑚网》下册卷一,成都古籍书店,1985年,第747页。
    136 根据古原宏伸的分析,董其昌后来逐渐认识到《雪溪图》并非一张好画。参见古原宏伸Tung Ch'i-ch'ang's Connoisseurship in T'ang and Sung Painting。载于何惠鉴The Century of Tung Ch'i—ch'ang 1555-1636.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Seattle and London.1992年。董其昌在题跋中热烈赞美此画,并强调徽宗御题和玺印的真实性是为了出售此画。1621年董氏再见此画时,题跋语气变得有点不屑:“……纵观永日,各以为奇觏,咄咄称快。独余几类向隅。然幸不落伧父手。”
    137(明)董其昌《画旨》,西泠印社,2008年,第48页。
    138 同书第48页。
    139(宋)米芾《画史》,《全宋笔记》第二编第四册,大象出版社,2006年,第267页。
    140(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73页。
    141(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28页。
    142 同书第136页。
    143 同书第170页。
    144(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江苏教育出版社,南京,2005年,第141页。
    145(明)汪砢玉《珊瑚网》下册卷三,成都古籍书店,1985年,第794页。
    146(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画卷之九》,见《中国书画全书》第6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第916页。
    147 《续藏经》第505页。转引自荒木见悟《近世中国佛教的曙光》。
    148(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三十五,尺牍《答莲池》。
    149 同书卷三十八。
    150 《杭州府志》。(清)龚嘉儁修,李楁纂,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74年,第455页。
    151 《董香光山水册·西湖八景图》款云:“右山水小景八幅,中有为虞长孺临《西溪图》者。”
    152 崇祯十年刘启民摹镌崇圣禅院本(简称“崇圣禅院”本)作“大明万历壬辰岁四月初八日奉,佛弟子云间董其昌斋沐敬书”。罗榘《隆兴寺董书金刚经》考证云:“署名处自识年月,真迹无‘四月'字,仅作壬辰岁八日。此刻‘四月'字,当时摹勒时增入。又墨迹此下尚有奉为先考晦白公已下三行,此均节去。恐人见此刻署款与真迹不同,必有疑非出一本者,故详辨之,且以祛后来之惑。”详见后文书写年代考证。罗榘,清代仁和人。有《西泠八家印选》序一篇,著述颇丰,在西湖有多对楹联。
    153 《云栖志.慈园随笔》:“按原书写作‘毋',可疑。”此处“母”字或仅为偏旁的书写,两点作一撇之法,虽多见于行草书,而真书亦不乏其例。如《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入奉母仪”之“母”字的草书、“年矢每催”之“每”字的真书、“晦魄环照”之“晦”字的真书,等等。无需烦琐征引,可见“母”字书写并无必作两点之定法。清人考据琐碎至此。
    154 《云栖志》、《名山胜概志》卷十五《重建云栖禅院碑记》:“明万历三十二年九月,太子太保九十六翁陆树声题额,史官董其昌撰文并书。”
    155 陈瓛(生卒年未详),初名祖夔,字元瑞,又字季常,号增城。戏曲家陈与郊子,诸生。明末任光禄寺丞。工于书法,博雅好古。曾馆于董其昌家,集刻了董其昌的书法作品《玉烟堂法帖》、《妙法莲花经》、《观复堂帖》等。
    156(清)安岐《墨缘汇观.法书》卷下《明.董其昌楷书弥陀经册》。《墨缘汇观》,岭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第145页
    157 吴郁生(1854—1940),字蔚若,又号钝斋,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居苏州白塔西路。为嘉庆戊辰科状元吴延琛之孙。清代进士,光绪三年(1877)授翰林,曾为内阁学士,兼礼部尚书、四川督学,主考广东,康有为出其门下。戊戍政变,六君子被戮,西太后因康有为出其门而不用钝斋。及至西太后死,乃任邮传部尚书,军机大臣。
    158 黄存吾,其人不详。明代画家,据题跋,当是董其昌当时稍后的画家。
    159 这两段转引自《云栖志》卷三。
    160(明)董其昌《容台文集》卷七《夜台禅师像赞》。
    161(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三,四月二日条。
    162 这两段王元翰的尺牍内容,转引自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卷三,辅仁大学丛书,民国二十九年八月刊行,第84至85页。
    163(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四《禅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37页。
    164 吴用先,字本如,桐城人,万历壬辰(1592)进士,曾任临川知县,与汤显祖为友。万历戊子与董其昌在松江龙华寺同参憨山德清。
    165 瞿汝稷(1548—1610),字元立,号洞观,常熟人,以荫官至太仆寺少卿。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说他:“博学无所不窥,尤邃于内典,一时推为总持。”
    166(明)袁中道《珂雪斋外集》卷十三。
    167 《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云栖》,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37页。
    168(明)袁中道《珂雪斋外集》卷九。
    169 吴应宾(1565—1634),字尚之,号观我,别号三一老人,桐城人。万历丙戌(158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与钱谦益同受法于憨山德清,为幅巾弟子,是一位主张三教合一的学者。
    170 有关李贽的思想,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第七章有专门探讨。
    171(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四云:“李卓吾与余,以戊戌春初,一见于都门外兰若中。略披数语,即许可莫逆。以为眼前诸子,惟君具正知见,某某皆不尔也。余至今愧其意云。”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36页。
    172(明)陈继儒《白石樵真稿》卷首载董其昌《叙》。
    173(明)陶望龄《歇庵集》附陶奭龄《先兄周望先生行略》。
    174(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37页。
    175(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三十三《与屠长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64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471至472页。
    176(明)汤显祖《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七《寄董思白》,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343页。
    177 有关《燕吴八景册》和董其昌早年画风的关系,参考单国霖文章《董其昌<燕吴八景册>及其早期画风探》。见《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178(明)袁中道《珂雪斋集》卷12《西山十记》,第535页。
    179 刘晞仪《董其昌书画鉴藏题跋年表》认为,汪砢玉《珊瑚网·法书题跋》卷六《米南宫草书九帖》记载同段题跋署年为“乙酉”。而“乙酉”乃万历十三年(1585),此时董氏三十一岁,尚未中举,较不可能为人题跋。因疑《真迹日录》、《珊瑚网》、《式古堂书画汇考》、《大观录》等文献记载错误。但是刘说万历三十七年(1609)己酉九月晦,董氏“此时应在江南”不知确据何在。是年十月董其昌起补福建副使,如果以《书画题跋记》所载“己酉”为准,则董氏九月便回到了北京,而不是在江南。另外《石渠宝笈》卷二十八《明董其昌诗词手稿一册》款云:“己酉己后诗词,皆以米南宫行楷书之。”这也可以从侧面证明,此 年董其昌肯定见到并刻意学习了米芾的作品。
    180 见《董其昌系年》第108页。
    181(明)张瀚《松窗梦语》卷七《时序纪》,第136至137页。
    182(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十《西湖二》,第423至424页。
    183(明)张岱《陶庵忆梦》卷七《西湖七月半》。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11页。
    184(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09页。
    185(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气韵非师》。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47页。
    186(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70页。
    187 同书第205页。
    188 清华大学馆藏明万历绣水沈氏刻《宝颜堂秘笈》本(四库存目丛书子部118),丛书集成初编,第22至44页。
    189(清)汪汝谦,《春星堂诗卷》卷一《小传》。汪汝谦,字然名,歙县人。董其昌《容台集》卷四《汪然明绮集引》,即为汪氏诗集而作。
    190(清)汪汝谦,《春星堂诗卷》卷一《不系园记》。光绪丙戌(1886)钱塘汪氏刊于湖南长沙,第一页。
    191(明)董其昌《画旨》卷上,西泠印社出版,2008年,第26页。
    192(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四《题跋》。
    1.《史记》,中华书局,北京,2006年。
    2.《汉书》,中华书局,北京,2006年。
    3.《旧唐书》,中华书局,北京,2000年。
    4.《明史》,中华书局,北京,1997年。
    5.《明太祖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北,1962年。
    6.《乾隆帝起居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吕坚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2002年。
    7.《钦定南巡盛典》。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8.夏燮《明通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4年。
    9.黄佐《翰林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台北,2005年。
    10.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北京,2001年。
    11.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北京,1959年。
    12.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46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台北,2005年。
    13.汪汝谦《春星堂诗卷》。光绪丙戌(1886)钱塘汪氏刊于湖南长沙。湖南图书馆出版微缩卷,长沙,1999年。
    14.冯梦祯《快雪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64至165册,齐鲁书社,济南,1997年。
    15.张岱《陶庵忆梦》。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1年。
    16.邢侗《来禽馆集》。明万历间刻,清康熙十九年(1680)重修。
    17.高濂《遵生八笺》。巴蜀书社,成都,1986。
    18.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屠友祥校注,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19.李日华《恬致堂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64至65册。四库禁毁书丛刊编纂委员会编,王钟翰主编。北京出版社,北京,1998年。
    20.董斯张《静啸斋存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38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2年。
    21.袁宏道著、钱伯城点校《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1年。
    22.袁中道著、钱伯城点校《珂雪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9年。
    23.袁中道《珂雪斋外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2年。
    24.张瀚《松窗梦语》。中华书局,北京,1982年。
    25.张岱《陶庵忆梦》。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1年。
    26.王维翰重订《湖山便览》。《西湖文献丛书》,施奠东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8年。
    27.明人撰《云栖纪事》,曹中孚标点,徐志军审定。《杭州佛教文献丛刊》,赵一新总编,杭州出版社,杭州,2006年。
    28.陈继儒《白石樵真稿》。阿英校点,上海杂志公司发行所,1935年。
    29.陶望龄《歇庵集》。伟文图书出版社,台北,1976年。
    30.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扫叶山房,石印本,民国七年,1918年。
    31.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屠友祥校注,江苏教育出版社,南京,2005年。
    32.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867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台北,2005年。
    33.董其昌撰、董庭辑《容台集》。明万历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34.董其昌撰、董庭辑《容台集》。据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三年董庭刻本影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71册,齐鲁书社,济南,1997年。
    35.董其昌《容台别集》。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17至420册,集部别集类,商务印书馆,北京,2005年。
    36.《汤显祖诗文集》。徐朔方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2年。
    37.陈继儒《岩栖幽事》,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杂家类,第188册,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据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绣水沈氏刻宝颜堂秘笈本影印,台南,1995年。
    38.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5年。
    39.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3年。
    40.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2006年。
    41.张燕昌《金粟笺说》。《金粟寺史料五种》之二《金粟山大藏经及藏经纸》,吴定中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上海,2008年。
    42.《中国书画全书》。卢辅圣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1992年。
    43.《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1997年。
    44.《中国历代美术典籍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天津,1997年。
    45.《法书要录》,唐张彦远撰,明万历十九年(1591)王氏书苑本。
    46.《法书要录》,唐张彦远撰,范祥雍点校,启功、黄苗子参校,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64年。
    47.《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撰,明嘉靖间刻本。
    48.《历代名画记》,秦仲文、黄苗子点校,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63年。
    49.《历代名画记译注》,冈村繁译注,《中国古典文学大系》第五十四卷《文学艺术论集》,平凡社,东京,一九七四年。费慰刚译,《冈村繁全集》,第六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2年。
    50.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2002年。
    51.米芾《画史》。《全宋笔记》第二编第四册,大象出版社,郑州,2006年。
    53.姜绍书《无声诗史》。《中国书画全书》第4册,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1992年。
    54.项穆《书法雅言》。《中国书画全书》第4册,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1992年。
    55.汪砢玉《珊瑚网》。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1年。
    56.青浮山人辑《董华亭书画录》。国家图书馆,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
    57.唐志契《绘事微言》。影印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旧抄本,国立中央图书馆,台北,1974年。
    58.唐志契《绘事微言》。王伯敏校,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85年。
    59.张丑《真迹日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北京,2002年。
    60.《秘殿珠林》。文津阁四库全书.第273至276册,子部艺术类,商务印书馆,北京,2005年。
    61.《秘殿珠林续编》。续修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2年。
    62.《石渠宝笈》。文津阁四库全书,第273至276册,子部艺术类,商务出版社,北京,2005年。
    63.《石渠宝笈续编》。续修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2年。
    64.《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北京,2004年。
    65.吴其贞《书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2006年。
    66.高士奇《江村消夏录》。《中国书画全书》第7册。卢辅圣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1992年
    67.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四库艺术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1年。
    68.《盛京故宫书画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北京,2007年。
    69.庞元济《虚斋名画录》。近代四大书画收藏家著录汇刊,陈麦青汇辑,西泠印社出版社,杭州,2007年。
    70.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学苑出版社,北京,2006年。
    71.吴升《大观录》。国家图书馆古籍文献丛刊,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北京,2001年。
    72.《佩文斋书画谱》。文渊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台北,1986年。
    73.《三希堂法帖》。中国书店出版社,北京,1991年。
    74.张丑《清河书画舫》。四库艺术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1年。
    75.安岐《墨缘汇观》。岭南美术出版社,广州,1994年。
    76.《康熙松江府志》。(清)郭廷弼等修,(清)周建鼎等纂,康熙二年(1663),北京图书馆藏。
    77.《松江府志续志》。(清)博润等修,(清)姚光发等纂,光绪九年(1883)刊本,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台北,1989年。
    78.《华亭县志》。(清)冯鼎高等修,(清)王显曾等纂,乾隆五十六年(1792)刊本,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台北,1983年。
    79.《杭州府志》。(清)龚嘉儁修,李榕纂,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台北,1974年。
    1.《中国古代书画目录》。文物出版社,北京,2001年。
    2.《故宫书画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印行,台北,1995年。
    3.《中国法帖全集》。启功、王靖宪主编,湖北美术出版社,武汉,2002年。
    4.《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5.任道斌《董其昌系年》。文物出版社,1988年。
    6.郑威《董其昌年谱》。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
    7.谢巍《中国历代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8.《董其昌书画编年图目》,齐渊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9.项士元《云栖志》。浙江图书馆古籍部,项士元捐赠本,杭州。
    10.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2008年。
    11.《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物出版社,2005年。
    12.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辅仁大学丛书,民国二十九年(1940)八月刊行。
    13.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中华书局,北京,1982年。
    14.谢国桢《增订晚明史籍考》。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1年。
    15.童书业著、童教英整理《童书业绘画史论集》。中华书局,北京,2008年。
    16.汪世清《卷怀天地自有真——汪世清艺苑查疑补证散考》,石头出版,台北,2006年。
    17.汪庆正《钱币学与碑帖文献学》。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2008年。
    18.祁小春《迈世之风——有关王羲之资料与人物的综合研究》。石头出版,台北,2007年。
    19.郑银淑《项元汴之书画收藏与艺术》。文史哲出版社,台北,1984年。
    20.傅申《书史与书迹》。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1996年。
    21.傅申《海外书迹研究》。紫禁城出版社,北京,1987年。
    22.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1984年。
    23.启功著《启功丛稿》。中华书局,北京,2000年。
    24.容庚《丛帖目》。中华书局香港分局,香港,1980年。
    25.俞鹿年《历代官制概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8年。
    26.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北京,2006年。
    27.江灿腾《晚明佛教改革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2006年。
    28.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年。
    29.赵园《制度·言论·心态——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年。
    30.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上海人民美术社,上海,1992年。
    31.万木春《味水轩里的闲居者——万历末年嘉兴的书画世界》。中国美术出版社,杭州,2008年。
    32.巫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中华书局,北京,2008年。
    33.荒木见悟《近世中国佛教的曙光》。周贤博译,慧明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北,2001年。
    34.卜正民《为权利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35.方闻《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西安,2004年。
    36.高居翰《山外山·晚明绘画(1570—1644)》。王嘉骥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
    37.高居翰《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李佩桦等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
    38.雷德侯著,许亚民译《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杭州,2008年。
    39.白谦慎《傅山的世界——17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三联书店,2006年。
    40.古原宏伸《董其昌の书画》。东京二玄社,1981年。
    41.刘晞仪《董其昌书画鉴藏题跋年表》。载于何惠鉴The Century of Tung Ch'i—ch'ang 1555-1636,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Seattle and London,1992年。
    42.何惠鉴The Century of Tung Ch'i—ch'ang 1555-1636,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Seattle and London,1992年。
    43.启功《董其昌书画代笔人考》。《启功丛稿》。中华书局,北京,2000年。
    44.启功《从<戏鸿堂帖>看董其昌对法书的鉴定》。《启功丛稿》。中华书局,北京,2000年。
    45.汪世清《<画说>究为谁著》。《卷怀天地自有真——汪世清艺苑查疑补证散考》,石头出版,台北,2006年。
    46.汪世清《<江山雪霁>归尘土,鱼目焉能混夜珠》。《卷怀天地自有真——汪世清艺苑查疑补证散考》,石头出版,台北,2006年。
    47.汪世清《董其昌的交游》。《卷怀天地自有真——汪世清艺苑查疑补证散考》,石头出版,台北,2006年。
    48.薛永年《谢朝华而启夕秀——董其昌的书法理论与实践》。《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49.卢辅圣《中国绘画史上的“后现代”——论董其昌的文化学意义》。《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50.任道斌《关于书画著录所传董其昌作品的辨伪》。《新美术》1998年第4期。
    51.任道斌《董其昌与杭州》。《新美术》2006年第1期。
    52.刘小晴《豪华落尽见真淳——董其昌书法艺术初探》。《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53.单国霖《董其昌<燕吴八景册>及其早期画风探》。《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54.王连起《从董其昌的题跋看他的书画鉴定》。《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2期。
    55.方闻《评高居翰<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新美术》2008年第3期。
    56.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方法论》。《新美术》1990年第1期。
    57.高居翰《风格作为观念的明清绘画》。《新美术》1990年第1期。
    58.高居翰《中国山水画的意义和功能》。《新美术》1997年第4期。
    59.何惠鉴、何晓嘉《董其昌对历史和艺术的超越》。《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60.傅申《董其昌书画船》。原载美术史研究集刊第十五期,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印发,台北,2003年。
    61.傅申《董其昌书学之阶段及其在书史上的影响》。《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62.朱惠良《董其昌的小楷》。《故宫文物月刊》第10卷第12期,台北,1993年。
    63.朱惠良《董其昌的临古》。《故宫文物月刊》第11卷第期,台北,1993年。
    64.朱惠良《董其昌楷行草书风之发展》。《故宫文物月刊》第11卷第2期,台北,1993年。
    65.李慧文《董其昌政治交游与艺术活动的关系》。《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 998年。
    66.李慧文Tung Ch'i-ch'ang's Seals on Works in The Century of Tung Ch'i-ch'ang。载于何惠鉴The Century of Tung Ch'i—ch'ang 1555-1636,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Seattle and London,1992年。
    67.古原宏伸Tung Ch'i-ch'ang's Connoisseurship in T'ang and Sung Painting。载于何惠鉴The Century of Tung Ch'i—ch'ang 1555-1636,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Seattle and London,1992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