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处在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之中,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之相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后经历了恢复重建、探索发展、成熟完善和新时期新发展等阶段,锻造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不同特征的大学生。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伴随着“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批判反思的历史进程成长成熟起来,这一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与大学生充满“积极人生”的生存状态相适应;改革开放加速发展时期的大学生在其思想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改革开放的社会激荡和转型,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深地打上了大学生处于“转型人生”生存状态的时代印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大学生置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着大学生充满“建设人生”生存状态的具体实际;而当前大学生正在其思想成长过程中经历着网络时代、信息社会所带来的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其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与当代大学生“网络人生”生存状态相匹配的时代特色。
     依据上述不同时期大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特征,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为例,改革开放以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同样经历了恢复重建到完善发展的演变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高校恢复开设了马列主义理论课程,坚持对大学生进行正规化、系统化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探索和改革不断深化,由四门课程(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国际共运史)过渡到了五门课程(增加了思想品德课)。这些课程更加全面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高校“两课”课程设置的基本格局。1998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高校“两课”的教学方案,即“98”方案。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进一步加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于2005年制订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新方案(即“05”方案),“05”方案从2006级大学生开始实施。至此,三十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形成了较为完备和科学的结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回顾和梳理三十多年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面临着正在解决、尚未解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压力。概括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少有五个方面的重大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的构建问题。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为了积极锻造和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我们在探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的培养方式方法上取得了重要进步和长足发展,但是对于大学生中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问题也需要认真研究解决。二是关于大学生人生观的构建问题。一方面多数大学生都拥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也有少数大学生由于个人主义强烈和过于注重个人利益,以致在大学生中间出现了个人主义思潮的蔓延和人生观的偏差等问题。三是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问题。多数大学生都拥有国家利益至上、社会责任感强和个人乐于奉献等优秀主流的价值观,但是也有少数大学生把实用主义和物质利益至上思想等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四是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引导问题。大学生在对自由式婚恋观积极认同的同时,也有大学生陷入了“闪婚”、“闪离”式婚恋观的误区。五是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引导问题。既有秉持“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等积极就业观的大学生存在,也有“蚁族”和“蜗居”式生存等身处“就业难”状况中的大学生存在。三十多年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在积极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取得了大量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成绩,当然这项工作的探索创新是无止境的。
     纵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十多年来的发展过程,我们解决了很多重要的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发挥英雄模范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培育有渗透力和影响力的大学校园文化、培养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高校学生社团、设立有吸引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挖掘丰富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完善贫困大学生的多元资助体系和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体系等。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经验也给我们带来了重要启示,主要包括: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坚持政治育人、构建完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范、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性设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推进教育内容的创新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提高实效性和感染力等。这些基本经验和重要启示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也构成了一个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体系,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huge change of society and has been in the new pattern of global economy and politics since Reform and Open up. Meanwhil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has undergone four steps: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maturity and perfection,new exploration in new times, and developed so many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generations. In the early days of Reform and Open u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se college students, who have experienced the onset and the criticism of Culture Revolution, is adapt to the full status of "Active Life" in this period. In the time of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 up,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se college students, who have undergone the dramatic oscill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has been imprinted with the living status of "Transformative Life". In the period of building an overall well-off societ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se college students, who have been staying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n overall well-off society, has pressed close to the actual living status of "Constructing Life ".However,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have experienced the huge revolution of life style for the effects of network era and information society, as resul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se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matched with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Network Life" for the new colleg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different periods, it is quite clear that the curriculum provi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ince Reform and Open up has experienced historical periods of restoration and development which is based on the reform of political courses in Chinese colleges. After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11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the courses of Marxism and Leninism have been reorganized in Chinese colleg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gone back to the orthonormal education of Marxism and orthonormal Marxism education has been deployed in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 up, the courses of Marxism are under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exploring and reforming that is from four courses(Philosophy,Political Economy, History of CPC and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to five courses(adding Moral Education),which are more suitable to the new terrain of economy and society. On this basis, there are Curriculum Provision of college "Two Courses" gradually. Faced with the opportunities and the challenges of building an overall well-off societ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promulgated a teaching plan of college "Two Courses" in June1998,which emphasizes patriotism,collectivism and socialism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reinforces the reform of college "Two Courses". After that, the system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built up and carried out since2006. During the past30years,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a more complete and scientific structure and played important rul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ooking back to the experi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ast30years, it is apparent that we still face many problems and stres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Briefly, there are at least five problems which attract our attentions. Firstly,the construction of Marxist worldview in college students which is the basic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lthough, we have made a great progress in the model of cultivating Marxist worldview in college students,we have also faced the problem of belief crisis which need to be resolved seriously. Secondly, the construction of outlook on life in college students.On the one hand, most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active outlook on life;on the other hand,as result of individualism,a few of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outlook problems.Thirdly,the construction of values in college students. Most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mainline values,such as national interest first,improved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be glad to dedicate.However, a small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regard pragmatism and material interest as their values. Fourthly,guidance of attitudes towards love and marriage.Many college students actively approve of free love and marriage, however, a few of them fall into the mistakes of "Quick Marriage" and "Quick Divorce". Lastly, the guidance of employment view of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active to obtain employment, such as "Self Choosing Occupation" and "Self Starting a Business", as well as have difficult of employment. In a wor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ast30years are facing these problems and trying to resolve them.
     In the past30yea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have resolved many problems and gained wider experience which include:playing the rule of hero,providing effective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ltivating influential college culture, developing cohesive and fightable club for college students,setting the attractive "Red Website"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holding various social activit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improving the system of subsidizing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and exploring the scientific system of mental healthy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re are also so much enlightenment for us in the past30yea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ch as:establishing the guidance of Marxism,holding the importance of political education,constructing full standar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oing well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e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practice, resolving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dvancing the innovati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Those enlightenment, which are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ince Reform and Open up, reflect the basic la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m a inherent system of logic and provide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ement and practical basis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ently.
引文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
    ① 周原冰:《实事求是原则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载《上海高教研究》,1983年第3期。
    ② 刘献君:《试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观念的变革》,载《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
    ① 邹先松:《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方法探略》,载《江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
    ② 王文襄:《浅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黑龙江高教研究》,1988年第1期。
    ③ 黎佑甫:《应当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革新》,载《高等教育学报》,1988年第4期。
    ④ 王锡忠:《高校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刻不容缓》,载《上海高教研究》,1990年第1期。
    ⑤ 周希贤:《浅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主体的能动作用》,载《探索》,1992年第5期。
    ① 吴日恩:《认清市场经济双重效应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载《广西高教研究》,1994年第1期。
    ② 英烈:《爱国主义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第7期。
    ③ 王艳:《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载《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④ 张明志《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载《探索》,2003年第3期。
    ⑤ 廖深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考》,载《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第10期。
    ① 李太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载《社科纵横》,2011年第8期。
    ② 杨业华:《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系》,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第1期。
    ③ 张艳红:《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载《东北师大学报》,2013年第2期。
    ④ 郑永廷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与发展》,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1期。
    ① 吴琼:《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历程及其启示》,载《北京教育》,2010年第1期。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5页。
    ① 姚润皋:《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的基本特点》,载《学海》,2011年第2期。
    ② 教育部社科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49、150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2-163页。
    ① 教育部社科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1页。
    ① [法]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151页。
    ① 未来主义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种对社会发展和未来前景进行研究和预测的社会思潮。未来主义的四个理论来源是未来学、科技决定论、趋同论和生态学。(谢俊贵:《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的特点与贡献》,载《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1期。)
    ② 杨德广:《西方思潮与当代中国大学生》,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页。
    ① 徐九庆:《中国教育怎么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6页。
    ① 宋强等:《中国还是能说不》,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381页。
    ② 宋植友,刘承华:《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学热”的反思》,载《安徽史学》,2002年第2期。
    ① “地球1小时”也称“关灯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7年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晚上20:30-21:30期间熄灯1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② 王守刚:《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思潮的回顾与前瞻》,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② 张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① 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0页。
    ① 教育部社科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7页。
    ① 王书道:《社会转型与人的生存处境的变迁》,载《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① [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王冠华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1页。
    ① 肖呈生:《论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大学管理与经营》,载《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第6期。
    ①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载《人民日报》,1981年3月22日。
    ① 《我们是怎样提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的》,载《人民日报》,1980年4月17日。
    ① 《2005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载《中国教育报》,2005年6月6日第1版。
    ② 《2004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述评之二》,载《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4日第1版。
    ③ 《2006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载《中国教育报》,2006年6月6日第1版。
    ① 《2008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载《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29日第1版。
    ① 参见拙文:《大学生极端心理的心理画像和心理预防》,载《宜宾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
    ① 《汉语大词典》第四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8年版,第1142、1409页。
    ① 杨岩:《临床心理学应对个人极端暴力事件的防范与作用模式》,载《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第4期。
    ① 黄建榕:《大学生极端心理的分析和防范》,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年第11期。
    ② 李玫瑾:《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① 史辉:《大学生自杀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研究》,载《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第3期。
    ① 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下)》,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3页。
    ① 教育部社科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9、80页。
    ②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58页。
    ③ 教育部社科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2页。
    ④ 教育部社科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4、95页。
    ① 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下)》,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4页。
    ②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58-1161页。
    ①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10、1211页。
    ② 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下)》,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4页。
    ③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39页。
    ① 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下)》,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6页。
    ② 教育部社科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9页。
    ③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页。
    ①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54、655页。
    ②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2、153页。
    ③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即“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54、2057页。)
    ①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59、860页。
    ②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③ 教育部社科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2、183页。
    ① 崔利莹:《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与启示--以30年来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发展为线》,载《中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① 郑永廷:《学习十七大精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发展》,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2期。
    ①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38-540页。
    ① “八荣八耻”,即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16-317页。)
    ① 参见拙文:《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载《学术论坛》,2010年第3期。
    ① 郑永廷,胡梅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与发展--改革开放3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新成果》,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1期。
    ① 张澍军:《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重要问题》,载《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第2期。
    ① 《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人民日报》,2007年1月15日。
    ① 陈立旭:《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变化》,载《江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① 王结发:《信仰多元化与社会共同理想》,载《长白学刊》,2009年第4期。
    ② 曹桂乾:《腐败与东欧共产党的衰败》,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第2期。
    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0页。
    ④ 吴怀友:《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154、155页。
    ① 苏颂兴:《从传统自我向他人价值导向的转变--当代中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演变》,载《当代大学生研究》,1998年第4期。
    ① 冯双:《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大学生人生观转变的轨迹》,载《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年第4期。
    ② 任建涛:《善恶的彼岸--大学生道德的时代状况》,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版,第134页。
    ① 杜庆君,王惠萍:《九十年代大学生人生观发展特点综述》,载《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② 胡树详,景新华:《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及其教育对策》,载《大学生研究》,1998年第4期。
    ① 雷渡桥:《混沌初开--来自当代大学生心灵的报告》,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
    ① 范国星:《浅谈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载《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② 邓全意,孟东方:《“不安的太阳”》,载《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① 王泽盛:《关于拨乱反正的时限问题》,载《党史信息报》,1998年1月14日。
    ② 赵英:《20年来大学生价值观变化轨迹探析》,载《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③ 潘晓:《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载《中国大学生》,1980年第5期。
    ① 赵英:《20年来大学生价值观变化轨迹探析》,载《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② 王美萍:《社会演变背景下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性别差异研究》,载《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第1期。
    ① 刘成斌:《改革开放30年与大学生观念演变》,载《中国大学生研究》,2008年第6期。
    ① 曹殊:《自主择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载《江苏高教》,2002年第1期。
    ① 《2003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载《中国教育报》,2003年6月9日第1版。
    ② “尼特族”是NEET在台湾的译音,NEET的全称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最早使用于英国,之后渐渐的使用在其他国家。它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在英国,尼特族指的是16-34岁年轻族群;在日本,则指的是15-34岁年轻族群;在中国,具体主要指的是在23-30岁之间,具有谋生能力,主动或被动放弃了谋生意欲,在不“断奶”的状态下生存,主要是依靠父母或亲戚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据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
    ③ 杜海涛,崔鹏:《他们为啥在啃老》,载《人民日报》,2011年3月24日第18版。
    ①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7页。
    ① 思想政治工作司:《激流勇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与展望》,载《中国高等教育》,1998年第10期。
    ① 教育部社科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9、50页。
    ② 姚焕:《1978-1987:中国大学生思维轨迹初探》,载《高等教育研究》,1988年第4期。
    ①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4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8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1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7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7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2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6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页。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7.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8.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1.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1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
    13.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1980年4月29日。
    14. 《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87年5月29日。
    15. 《国家教委会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1987年10月20日。
    1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1999年9月29日。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2003年12月26日。
    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10月15日。
    19.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年7月23日。
    20. 《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2007年3月27日。
    21.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08年9月23日。
    1.本书编写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精选》,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2.顾海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何一成:《融合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历程和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4.荆惠民:《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大事记》,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李田贵,申文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构建与应用》,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6.刘林元,姚润皋:《三个代表思想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刘林元,姚润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论》,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刘林元,姚润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尚庆飞:《国外毛泽东学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1.唐正东:《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2.许启贤:《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姚润皋,刘林元:《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姚顺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从创立到第二国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5.袁久红:《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张一兵:《走进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7.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8.张传平:《市场逻辑与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9.张蔚萍:《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
    20.郑永廷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1.[美]阿列克斯·英格尔斯著,殷陆君编译:《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2.[法]爱弥尔·涂尔干著,陈光金等译:《道德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3.[美]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4.[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25.[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著,张绍宗译:《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曹都国:《文化取向:跨世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角》,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
    2.崔利莹:《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与启示--以30年来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发展为线》,载《中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3.崔晓亮:《改革开放三十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思考》,载《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4.董塔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载《广西高教研究》,1996年第3期。
    5.李鸿义:《漫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兼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性、渗透性和咨询性模式》,载《学校思想教育》,1993年第5期。
    6.李仁彬:《建国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载《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1期。
    7.李太文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载《社科纵横》,2011年第8期。
    8.黎佑甫:《应当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革新》,载《高等教育学报》,1988年第4期。
    9.廖深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考》,载《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第10期。
    10.刘明:《改革开放三十年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载《探 索》,2008年第3期。
    11.刘献君:《试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观念的变革》,载《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
    12.马福运:《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载《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第8期。
    13.欧黎明:《试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与新的时代要求》,载《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2期。
    14.石云霞:《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基本经验(上下)》,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年第8、9期。
    15.王冬梅:《美国高校兼职教师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载《高教探索》,2007年第2期。
    16.王生卫:《经济全球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与挑战》,载《山西高等学校学报》,2002年第9期。
    17.王文襄:《浅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黑龙江高教研究》,1988年第1期。
    18.王锡忠:《高校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刻不容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反思》,载《上海高教研究》,1990年第1期。
    19.王艳:《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载《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20.吴琼:《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历程及其启示》,载《北京教育》,2010年第1期。
    21.吴日恩:《认清市场经济双重效应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载《广西高教研究》,1994年第1期。
    22.邬薇:《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主要领导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载《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期。
    23.杨业华等:《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系》,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第1期。
    24.英烈:《爱国主义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第7期。
    25.赵安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载《军队政工学研究》,2002年第6期。
    26.张皓:《改革开放30年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嬗变及启示》,载《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27.张明志:《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载 《探索》,2003年第3期。
    28.张艳红:《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载《东北师大学报》,2013年第2期。
    29.张耀灿:《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发展》,载《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
    30.郑永廷,胡梅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与发展--改革开放3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新成果》,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1期。
    31.周希贤:《浅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主体的能动作用》,载《探索》,1992年第5期。
    32.周原冰:《实事求是原则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载《上海高教研究》,1983年第3期。
    33.邹先松:《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方法探略》,载《江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
    34. Editedby JoCairns, Denis Lawton and Roy Gardner:Values, Cultureand Edueation. Kogan, Page Limited,2001
    35. Nicholas Emle, How Can We Decide Whether Moral Edueationworks? JournalofMoral Edueation, NO.1,199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