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石狮艺术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汉代陵墓装饰雕刻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大型石狮子是其中的代表作。狮子是汉代造型艺术的一大主题。汉代的石狮遗存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中的重要篇章,而这些数量较多的狮子遗存也因其共同性和造型样式上的相似点,值得我们去深刻挖掘,为汉代文物保护和艺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主要对整个汉代的石狮艺术进行研究,通过解读石狮的造型特征和价值演变,以增进对汉代主体文化和深沉雄大之美的体会。
     本文主要立足点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依据的是文献考据和实物考证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论证。根本上说就是运用刘凤君先生《美术考古学导论》中提出的历史研究法和艺术研究法,对汉代的狮子艺术从造型到价值的演变做出接近于历史的解读,以及阐明这种艺术是如何对后世产生影响的。
     全文主要分为五章,以及前言和结语。前言部分主要梳理学术界对汉代狮子艺术的研究现状、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了简短的总结,并指出研究难点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通过对汉代石狮的遗存进行梳理,对风格类型进行分类,阐述了华美典雅型、威武雄壮型和小型装饰类的特征,对汉代狮子艺术的造型风格进行整合。
     第二章主要是对汉代石狮艺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汉代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剖析,分析狮子艺术产生的时代动因。同时,重点探讨西域外来文化对汉代狮子造型艺术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对汉代狮子艺术的造型基础进行追根溯源。分析包括古代翼兽在内的狮子的定型基础和天禄、辟邪、麒麟这些具备狮子造型特征的神兽,进一步分析汉代石狮艺术的造型基础。
     第四章首先探析了汉代狮子在我国传统吉祥装饰物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出狮子从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的吉祥物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石狮艺术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演变进行重点分析,特别指出其在我国崇神文化和传统造型风格的演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五章分别从审美境界和墓葬制度两方面说明汉代狮子艺术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Han dynasty mausoleum decoration carving art in Chinese art histor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The major is one of the masterpieces large stone beast.The stone lion is the Han dynasty a major theme of the plastic arts. The stone lions in Han cultural relics and ancient of China have an important chapter in cultural history. These quantity lions remains also have their commonalities and on modeling similarities worth us to make a deep study of Han dynasty.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t of the Han dynasty to provide material.In this paper the lions of the entire culture of the Han dynasty, through interpreting the lions and the value of the evolution of from features to enhance the whole of Han culture and the beauty of the deep experience.
     This paper is stand at a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foothold, it i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method of combining research to demonstrate, Fundamentally using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 and art research method that proposed in the "Introduction to archaeology art of Mr. Liu Fengjun,arts and cultural of the Han dynasty from the shape of a lion to make close to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and illustrate how this arts reflect the mainstream cultur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as well as the preface and conclusion remark. The preface makes an overview of the relevant academic research on stone lions of the Han period; also make an introduction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The conclusion remark makes a summary of the section includes the academic culture of the Han lion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of this study is briefly summarized and indicates the difficulties and deficiencie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Han dynasty through to sort out the remains of the stone lions, style type classification elegant describes gorgeous magnificent type and other types of features. In order to integrate the modeling style of Han dynasty Lion arts.
     In the second chapter, with analyze the causes of art of the Han dynasty of stone lions. For socio-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impact,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rt lion. Meanwhile,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foreign culture on the lion modeling art.
     The third chapt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traced back of Han dynasty lion art. The analysis included ancient wing beast, such as "Tian Lu", "Bi xie" and Kirin to ward off evil spirits, styling basis on the mode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divine animals. Further analysis the Han dynasty modeling of stone lions.
     The fourth chapter first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uspicious Han lions o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the decorations introduced into China reflect a lion from the mascot of China after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culture from. On this basi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stone lion art based on value and evolution in our country, especially points out its worship god culture and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style the 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The fifth chapter separately from the aesthetic realm and the burial system analysis the influence in Han dynasty and the whole society.Clarifying how the stone lions in arts reflect the later culture.
引文
①李仲元:《中国狮子造型源流初探》,《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第1期。
    ②周筱馨:《文化融合中的选择与繁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③郭太松:《浅谈古代狮子造型艺术》,《中原文物》,1992年第4期。
    ④刘凤君:《东汉南朝陵墓前石兽造型初探》,《文物与考古》,1986年3月。
    ⑤周历:《历代狮子的装饰艺术》,《苏南科技开发》,2004年12月。
    ⑥刘道凡:《我国传统雕刻狮子造型初探》,《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79年第2期。
    ①杨古城:《中国狮文化的演进>,《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3月第1期。
    ②刘风君:《美术考古学导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2版,第88页。
    ①《鲁迅书信集》下卷《致李桦》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编译:《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1999年卷10,第113页。
    ①刘兴珍、李永林:《中华艺术通史—秦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81页:王子云著《中国雕塑艺术史》岳麓书社,2005年版。
    ②马自树:《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文物集萃》,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第280页。
    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民丰县民雅遗址95MN1号墓地M8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第1期,第4-40页。
    ①顾森:《中国传统雕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56页。
    ②刘凤君:《考古中的雕塑艺术》,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第141页。
    ①张恒翔:《陵墓石兽:狮子天禄(麒麟)辟邪——东汉、南朝陵墓雕塑欣赏》,《中国美术教育》,2006年第2期,第76页。
    ①林通雁:《西汉张骞墓大型石翼兽探考》,《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第45页。
    ①刘兴珍、李永林:《中华艺术通史—秦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81页: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岳麓书社,2005年,第97页。
    ①耿继斌:《高颐阙》,《文物》,1981.年第10期,第89页。
    ②耿继斌:《高颐阙》,《文物》,1981.年第10期,第90页。
    ③刘兴珍、李永林:《中华艺术通史—秦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81页。
    ①陶鸣宽、曹恒钧:《芦山县的东汉石刻》,《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10月。
    ②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69页;陈少丰:《中国雕塑史》,1998年版,第90页。
    ③沈琍:《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研究》,2005年5月,第55页。
    ④蒋英炬、吴文祺:《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117页。
    ①蒋英炬、吴文祺:《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15页。
    ②王玉池:《东汉陵墓建筑雕刻》,《美术史论丛刊-第1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美术史论》丛刊编辑部,1981年第158页。
    ①马自树:《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文物集萃》,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第280页
    ②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民丰县民雅遗址95MN1号墓地M8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第1期,第4-40页。
    ①杨爱玲:《河南叶县发现的东汉石兽——兼谈汉晋的陵墓华表》,《中原文物》,1981年第2期,第13页。
    ②周到、吕品:《略谈河南发现的汉代石雕》,《中原文物》,1981年第2期,第35页。
    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民丰县民雅遗址95MN1号墓地M8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第1期,第4-40页。
    ①黄辉:《中国古代人物服式与画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②黄辉:《中国古代人物服式与画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56页。
    ①邹文:《中国艺术全鉴——中国雕塑经典》,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5月,第223页。
    ②邹文:《中国艺术全鉴——中国雕塑经典》,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5月,第223页。
    ①刘凤君:《美术考古学导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页。
    ①王建纬:《渠县出土东汉石辟邪钱树座及相关问题》,《四川文物》,1994年第5期,第28页。
    ②《鲁迅书信集》下卷《致李桦》
    ①鹤坪、傅晓鸣:《中华拴马桩艺术》,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
    ①《史记·大宛列传》。
    ②《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③韩兆琦、赵国华:《秦汉史十五讲》,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10年6月,第203页。
    ④《汉书·西域传》。
    ⑤韩兆琦、赵国华:《秦汉史十五讲》,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10年6月,第203页。
    ①《史记·大宛列传》。
    ②韩兆琦、赵国华:《秦汉史十五讲》,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10年6月,第204页。
    ③韩兆琦、赵国华:《秦汉史十五讲》,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10年6月,第204页。
    ①韩兆琦、赵国华:《秦汉史十五讲》,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10年6月,第204页。
    ②《史记·大宛列传》。
    ③《后汉书·西域列传》。
    ④韩兆琦、赵国华:《秦汉史十五讲》,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10年6月,第203-205页。
    ①邹文:《中国艺术全鉴——中国雕塑经典》,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5月,第220页。
    ①滕固著沈宁编:《霍去病墓上石迹及汉代雕刻之试察》,《挹芬室文存》,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43页。
    ②《洛阳伽蓝记》“城北闻义里”条:“时跋提国送师子儿两头与乾陀罗王,云等见之,观其意气凶猛,中国所画,莫参其仪。”
    ①刘凤君:《考古中的雕塑艺术》,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第137页。
    ①《周南·麟之趾》:《毛诗正羲》卷一,《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中华书局,1980年,第283页。
    ②(清)焦循:《孟子正羲》卷六《公孙丑上》,中华书局,1987年,第218页。
    ③王文锦译解:《礼记译解·礼运》,中华书局,2001年,第302页。
    ④张宗祥校录:《三辅黄图》,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卷五,47页;《西京杂记》卷三有相同记载。
    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第202页。
    ②李零:《论中国的有翼神兽》,《中国学术》,第五辑(2001年1月),商务印书馆,第62页;《再论中国的有翼神兽》,《入山与出塞》,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136页。
    ①林移刚:《浅析中国民俗中的龙、狮关系》,《华夏文化》,2003年第2期,第45页。
    ②李发林:《汉画考释和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225页。
    ①【日】曾布川宽:《六朝帝陵》,南京出版社2004年版,第168页。
    ②【日】曾布川宽:《六朝帝陵》,南京出版社2004年版,第108页。
    ③【日】曾布川宽:《六朝帝陵》,南京出版社2004年版,第70页。
    ④【日】曾布川宽:《六朝帝陵》,南京出版社2004年版,第70、71页。
    ①林移刚:《浅析中国民俗中的龙、狮关系》,《华夏文化》,2003年第2期,第45页。
    ①杨恩寰、梅宝树:《艺术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48页。
    ①王玉池:《东汉陵墓建筑雕刻》,《美术史论丛刊第1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美术史论》丛刊编辑部,1981年,第157页。
    ①刘兴珍、李永林:《中华艺术通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77-178页。
    ②王玉池:《东汉陵墓建筑雕刻》,《美术史论丛刊第1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美术史论》丛刊编辑部,1981年,第157页。
    ①王玉池:《东汉陵墓建筑雕刻》,《美术史论丛刊第1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美术史论》丛刊编辑部,1981年,第164页。
    ①王鲁豫:《中国雕塑史册——汉晋南北朝墓前石雕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第50页。
    ①周均平:《秦汉审美文化宏观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第187页。
    ②李浴:《中国美术史纲》(上卷),辽宁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第361-362页。
    ③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7页。
    ④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①周均平:《秦汉审美文化宏观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第187页。
    ②顾森:《中国传统雕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56页。
    ①邹文:《中国艺术全鉴——中国雕塑经典》,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5月,第223页。
    ①刘兴珍、李永林:《中华艺术通史·秦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74-175页。
    ②沈刑:《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研究》,2005年5月,第71页。
    1、(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点校本,中华书局,1962年版。
    2、《二十五史·后汉书·西域传》,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版。
    3、(宋)范晔撰、(唐)李贤注:《后汉书》,点校本,中华书局,1965年版。
    4、(清)陈立:《白虎通疏證》,中华书局,1994年版。
    5、(唐)许嵩撰:《建康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版。
    6、(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8、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赵化成:《秦汉考古》,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
    9、李发林:《战国秦汉考古》,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
    10、李发林:《汉画考释和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11、朱国荣:《中国雕塑史话》,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12月。
    12、李芝岗:《中华石狮雕刻艺术》,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13、王仲舒:《汉代考古学概论》,中华书局,1984年版。
    14、刘凤君:《美术考古学导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刘凤君:《考古中的雕塑艺术》,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版。
    16、刘凤君:《考古学与雕塑艺术史研究》,山东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17、周均平:《秦汉审美文化宏观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8、季崇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9、徐自强、吴梦麟:《中国的石刻与石窟》,商务印书馆,1996年12月。
    20、张广立编绘:《中国古代石刻纹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7月。
    21、李浴:《中国美术史纲(上卷)》,辽宁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
    22、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3、金维诺编:《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篇[1]原始社会至战国雕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24、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25、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岳麓书社,2005年版。
    26、陈少丰:《中国雕塑史》,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27、梁思成:《中国雕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8、孙振华:《中国雕塑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29、刘兴珍、李永林编:《中华艺术通史——秦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0、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31、黄辉:《中国古代人物服饰与画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32、李零:《中国方术考》,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33、杨恩寰、梅宝树著:《艺术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4、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5、李零:《入山与出塞》,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36、王抗生著:《瑞兽纹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版。
    37、顾森著:《中国传统雕塑》,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
    38、王大有著:《龙凤文化源流》,工艺美术出版社,1988年1月。
    39、滕固著、沈宁编:《挹芬室文存》,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0、张国华:《中国秦汉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1、马自树编:《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文物集萃》,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42、长广敏雄:《中国美术(雕塑篇)》,讲谈社,1972年版。
    43、潘绍棠:《世界雕塑全集》(上册),河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
    44、[日]曾布川宽:《六朝帝陵》,南京出版社,2004年版。
    45、姚迁、古兵编:《南朝陵墓石刻》,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46、王蒨:《汉唐动物雕刻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47、朱偰:《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48、姚迁、古兵:《南朝陵墓石刻》,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49、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0、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51、李如森:《汉代丧葬礼俗》,沈阳出版社,2003年版。
    52、宗白华:《宗白华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3、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54、王鲁豫:《中国雕塑史册·第三卷:汉晋南北朝墓前石雕艺术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55、《中国雕塑》筹备组编:《中国雕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56、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集刊》,文物出版社,1980年、1981年版。
    57、朱希祖、滕固:《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1935年版。
    58、蒋英炬、吴文祺:《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59、陈益宗:《东方图像榜·麒麟狮子》,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60、黄晓芬:《汉墓的考古学研究》,岳麓书社,2003年版。
    61、陈聿东:《佛教文化百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62、邵宏:《美术史的观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63、刘宗超:《汉代造型艺术及其精神》,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4、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编译:《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1999年版。
    65、〔英]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66、〔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天津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1、耿继斌:《高颐阙》,《文物》,1981年第10期。
    2、何正璜:《石刻双狮与犀牛》,《文物》,1961年第12期。
    3、陶明宽等《芦山县的东汉石刻》,《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10期。
    4、罗宗真《六朝陵墓埋葬制度综述》,见《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
    5、山东省博物馆:《山东安丘画像石墓发掘简报》,《文物》,1964年4期。
    6、李零著:《入山与出塞》,《文物》,2000年第2期。
    7、《新疆阿拉沟竖穴木椁墓发掘简报》,《文物》,1981年1月。
    8、阎文儒:《关中汉唐陵墓石刻题材和风格》,《考古与文物》,1986年第3期。
    9、曹丹:《芦山县汉樊敏阙清理复原》,《文物》,1963年第11期。
    10、刘凤君:《东汉南朝陵墓前石兽造型初探》,《文物与考古》,1986年3月。
    11、刘凤君:《隋唐时期的狮子造型艺术》,《百科知识》,1987年6月。
    12、张恒翔:《陵墓石兽:狮子、天禄、辟邪——东汉、南朝陵墓雕塑欣赏》,《中国美术教育》,2006年2月。
    13、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民丰县民雅遗址95MN1号墓地M8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第1期。
    14、齐凤山《中国石狮的历代演变》中国档案报,2003年第5期。
    15、林通雁:《西汉张骞墓大型石翼兽探考》,《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
    16、周历:《历代狮子的装饰艺术》,《苏南科技开发》,2004年12月。
    17、贺志军:《龙门石窟的狮子雕刻艺术》,《敦煌学辑刊》,1999年第2期。
    18、沈琍:《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博士论文,2005年5月。
    19、郭太松:《浅谈古代狮子造型艺术》,《中原文物》,1992年第4期。
    20、胡秀琴:《浅谈中国吉祥纹样——狮子的装饰艺术》,《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3月第1期。
    21、张思凯:《狮子与中国传统艺术》,《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9月第22卷第5期。
    22、汪海清:《狮子与中国工艺美术》,《浙江工艺美术》,2003年第1期。
    23、周筱馨:《文化融合中的选择与繁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24、刘道凡:《我国传统雕刻狮子造型初探》,《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79年第2期。
    25、徐华铛:《中国传统狮子艺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6月。
    26、梁燕、许佳:《中国历代雕塑中的狮子造型与审美理想》,《淮阴工学院学报》,2007年12月第6期。
    27、李卫东、张静:《中国神兽艺术——狮子》,《美术大观》,2009年第8期。
    28、杨古城:《中国狮文化的演进》,《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3月第1期。
    29、杨古城:《中国狮子的造型》,《东南文化》,2000年第2期。
    30、李仲元:《中国狮子造型源流初探》,《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第1期。
    31、徐华铛:《中国石狮艺术的先河——矫健质朴的东汉石狮》,《古建园林技术》,1996年第3期。
    32、尤广熙:《中国石狮造型初探——佛教雕塑中的石狮形象》,《石材》,1998年第4期。
    33、刘锡城:《中国石狮子象征》,《岱宗学刊》,2000年第1期。
    34、廖少华:《中华古狮造型琐谈》,《民族艺术》,1997年第1期。
    35、张茂林、王美娟、孙红梅:《中华狮崇拜与舞狮运动》,《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8月第4期。
    36、林移刚:《中国崇狮习俗初探》,湘潭大学,2004年5月。
    37、张永攀:《狮子入华浅谈》,《华夏文化》,2001年第1期。
    38、秦春晓、稽立琴:《试探“狮子”的文化价值在建筑装饰中的演进》,《创作评谭》,2006年第6期。
    39、杨玉荣:《狮的文化解读》,《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