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罪主体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受贿罪是目前职务犯罪当中发生率较高的犯罪之一。对于受贿罪的认定,不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受贿罪主体的认定都是分歧比较大的问题。从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中可以得出,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这也是理论界的通说),其中,有四类人员,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虽然明确了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但是司法实践中对受贿罪主体的界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进而使得受贿罪具体范围的界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刑法修正案(七)》新增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这一罪名,并且将其作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这样设置的妥当性以及该罪的主体界定问题等,被广泛质疑。其实,关于受贿罪主体的讨论一直在学者研究的视野内,因为我们既需要严厉打击贿赂犯罪,也需要鸣响罪刑法定的警钟,因此,我们需要好好理解这一问题。
     本文分三个章节对我国刑法中的受贿罪主体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章节主要论述有关受贿罪主体的立法,对我国受贿罪主体的立法演变过程、其它国家或地区的立法例、国际条约中的有关规定等依次进行梳理,将受贿罪主体的扩张趋势体现出来。
     第二章节侧重对受贿罪主体进行详细地解析,并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这四类人员的理解与界定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三章节将专门就《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进行初步探讨。《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明确规定在贿赂犯罪的主体中纳入与在职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密切关系的人,包括近亲属及其他人,这意味着把非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影响力交易性质的行为犯罪化,这是我国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需要,也是逐步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接轨的必然要求,但是其主体的具体界定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
引文
1陈正云、文盛堂主编:《贪污贿赂犯罪认定与侦查实务》,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70页。
    1刘生荣、但伟著:《腐败七罪刑法精要》,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2刘生荣、但伟著:《腐败七罪刑法精要》,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1龙飞:《受贿罪主体研究—以“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为中心》,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9-9-30,第5页。
    2龙飞:《受贿罪主体研究—以“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为中心》,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9-9-30,第5页。
    3陈正云、文盛堂主编:《贪污贿赂犯罪认定与侦查实务》,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61页。
    
    1刘生荣、但伟著:《腐败七罪刑法精要》,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16页。
    2吕天奇著:《贿赂罪的理论与实践》,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74页。
    3顾晓钧:《论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武汉大学硕士论文2005-05-01,第10页。
    1吴培渊:《受贿罪主体问题研究》,硕士论文2009-04-01,第9页。
    2韩耀元、王文利:《如何理解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国检察2009-12-01,第18页。
    3白海涛:《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研究》,硕士论文2010-04-26,第3页。
    1徐久生、庄敬华译:《德国刑法典》(2002年修订),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167页。
    2张明楷译:《日本刑法典》(2006年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页。
    3刘明祥、王昭武译:《日本刑法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49页。
    4赵秉志、黎全阳、颜茂昆:《亚洲国家和地区受贿罪立法的比较研究》,京师刑事法治网2011-1-27。
    5储槐植:《美国刑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8页。
    6刘仁文等译:《美国模范刑法典及其评注》,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80—186页。
    2刘仁文等译:《美国模范刑法典及其评注》,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81页。
    3宣炳昭:《香港刑法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47页。
    4宣炳昭:《香港刑法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48-249页。
    5宣炳昭:《香港刑法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49页。
    1赵秉志、王志祥、郭理蓉编:《<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暨相关重要文献资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1赵秉志、王志祥、郭理蓉编:《<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暨相关重要文献资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2戴嵩杰:《受贿罪主体研究》,硕士论文2009-03-01,第8页。
    1张穹主编:《修订刑法条文实用概说》,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版,第111页。
    2刘家琛主编:《新刑法条文释义》,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1660页。
    3赵秉志主编:《新刑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80页。
    4孙国祥著:《贪污贿赂犯罪疑难问题学理与判解》,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52页。
    5董邦俊著:《贪污罪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205页。
    
    1董邦俊著:《贪污罪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206页。
    2赵秉志、肖中华:《贪污罪中“从事公务”的含义(中)》,《检察日报》2002-3-29。
    3孙国祥著:《贪污贿赂犯罪疑难问题学理与判解》,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53页。
    4董邦俊著:《贪污罪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209页。
    5陈正云、文盛堂主编:《贪污贿赂犯罪认定与侦查实务》,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1孙国祥著:《贪污贿赂犯罪疑难问题学理与判解》,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53页。
    2董邦俊著:《贪污罪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208页。
    3陈正云、文盛堂主编:《贪污贿赂犯罪认定与侦查实务》,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4董邦俊著:《贪污罪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212页。
    5董邦俊著:《贪污罪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212页。
    
    1杨兴国:《贪污贿赂罪法律和司法解释应用问题解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30页。
    2侯国云、白岫云著:《新刑法疑难问题解析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184页。
    3赵秉志主编:《新刑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80页。
    4张穹主编:《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精释》,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第33-34页。
    1董邦俊著:《贪污罪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167页。
    2董邦俊著:《贪污罪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167页。
    1蒋科:《贪污犯罪若干问题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04-01,第10页。
    2孙国祥:《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几个问题》,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8年春季号。
    
    1董邦俊著:《贪污罪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177页。
    2孟庆华著:《贪污罪的定罪与量刑案例评析》,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3年版,第95页。
    3刘生荣、但伟著:《腐败七罪刑法精要》,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143页。
    
    1董邦俊著:《贪污罪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180页。
    2董邦俊著:《贪污罪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180页。
    3杨兴国:《贪污贿赂罪法律和司法解释应用问题解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41-42页。
    1许海波:《贪污贿赂犯罪若干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1页。
    2陈正云、文盛堂主编:《贪污贿赂犯罪认定与侦查实务》,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1董邦俊著:《贪污罪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183页。
    1孙国祥著:《贪污贿赂犯罪疑难问题学理与判解》,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334页。
    1龙飞:《受贿罪主体研究——以”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为中心》,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9-9-30,第8页。
    1李翔:《论影响力受贿犯罪的司法认定—兼评〈刑法〉第388条之一》,《刑法论丛》2009年第4卷,第328页。
    1王田海:《论受贿罪的补充完善》,《人民检察》2009年第16期,第48页。
    2李翔:《论影响力受贿犯罪的司法认定—兼评〈刑法〉第388条之一》,《刑法论丛》2009年第4卷,第331页。
    3李翔:《论影响力受贿犯罪的司法认定—兼评〈刑法〉第388条之一》,《刑法论丛》2009年第4卷,第331页。
    4周志国:《张某等四人贪污案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0-03-19,第25页。
    1高长彬:《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05-10,第6页。
    1梅传强、胡江:《〈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之解读》,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10月第11卷第5期,第34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6年1月1日施行)第80、85、86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82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83条。
    1参见王学辉:《行政法学》,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150页。
    2梅传强、胡江:《〈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之解读》,《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10月第11卷第5期,第35页。
    3梅传强、胡江:《〈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之解读》,《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10月第11卷第5期,第34页。
    4刘生荣、但伟著:《腐败七罪刑法精要》,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143页。
    [1]高铭暄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法律出版社1981年版。
    [2]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讲义》,群众出版社1982年版。
    [3]吕天奇著:《贿赂罪的理论与实践》,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4]储槐植:《美国刑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刘仁文等译:《美国模范刑法典及其评注》,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6]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热点疑难问题探讨》(下册),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2002年版。
    [7]张穹主编:《修订刑法条文实用概说》,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版。
    [8]王作富主编:《刑事实体法学》,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9]赵秉志主编:《新刑法典释义与应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0]张穹主编:《修订刑法条文实用解说》,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版。
    [11]刘家琛主编:《新刑法新问题新罪名通释》,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
    [12]赵秉志主编:《新刑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高铭暄,赵秉志编:《新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总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郭立新、杨迎泽:《刑法分则适用疑难问题解》,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15]何秉松主编:《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惩治》,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16]杨兴国:《贪污贿赂罪法律和司法解释应用问题解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17]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下册),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18]赵秉志主编:《疑难刑事问题司法对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9]刘生荣,张相军,许道敏著:《贪污贿赂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赵建平著:《贪污贿赂犯罪界限与定罪量刑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21]赵秉志、肖中华、左坚卫:《刑法问题对谈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2]张明楷著:《法益初论》,出版社2000年版。
    [23]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24]王俊平,李山河著:《受贿罪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25]敬大力主编:《刑法修订要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6]高铭喧、马克昌主编:《刑法热点疑难问题探讨》(下册),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2002年版。
    [27]于志刚主编:《多发十种职务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28]童伟华著:《受贿罪的构造》,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9]许海波著:《贪污贿赂罪若干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30]储槐植著:《美国刑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1]孟庆华著:《受贿罪研究新动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32]刘仁文等译:《美国模范刑法典及其评注》,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3]丁慕英等主编:《刑法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4]西田典之著:《日本刑法各论》(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5]吕天奇著:《贿赂犯罪的理论与实践》,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36]孟庆华、高秀东:《贪污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37]张兆松,李志雄,张晓民著:《渎职犯罪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
    [1]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如何正确认定‘受委派从事公务’》,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2月10日。
    [2]孙国祥:《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几个问题》,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8年春季号。
    [3]宗边:《原广东省社科院研究生部主任被判刑》,载《人民法院报》2002年4月10日。
    [4]吴平:《刑法中‘人民团体’辨析》,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1期。
    [5]沈建坤、程亭亭:《国企改制后非‘委派’人员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上海铁路中院裁定蒋建平公司、企业人员受贿案》,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1月4日。
    [6]韩耀武、张伟忠:《刑法中因‘委派’而生的‘准国家工作人员’的理解与司法认定》,载《人民法院报》2002年9月9日。
    [7]刘宪权:《对受贿犯罪修正的几点意见》,载《法学》2008年第12期。
    [8]薛进展、谢杰:《刑法修正案增设影响力交易罪规制间接贿赂》,载《检察日报》2008年9月8日。
    [9]赵秉志:《详解<刑法修正案(七)>反腐新罪名》,载《法制日报》2009年4月3日。
    [1]黄海龙著:《当前我国刑法中受贿罪若干问题的研究》,载《全国刑法硕士论文荟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孙国祥著:《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几个问题》,载《刑法问题与争鸣》(第1辑),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3]关福金著:《刑法中国家工作人员概念的理解》,载《刑事法判解》(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魏昌东著:《“家庭型”共同受贿犯罪类型化分析》,载《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
    [1]吴鸣红:《受贿罪的有关立法比较》[EB/OL].2002-07-17,http://www.suzhoucl.jcy.gov.cn/lilunyushiji/200810/c20081013_81712.html,2009-11-24。
    [2]朗胜:“贪官‘身边人’将由司法机关据具体情况界定,”载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9/02-28/1582687.shtm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