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房地一致原则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长期以来,对于土地及地表建筑物在法律上的关系我国一直采用严格房地一致原则,即“房随地走”、“地随房走”的模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物权法》再次确认房地一致原则,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房地分离的现象。本文将运用比较法学、历史法学的研究方法,从世界各主要大陆法国家对房屋与土地采用的一元主义与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房地一致原则的比较法入手,对房地一致原则在我国的经济基础及发展方向等问题加以分析,对实务中出现的某种分离现象提出立法上的建议。
     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论外,主要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房地一致原则概念发展及其确立的过程,剖析各主要大陆法国家的房地一致原则与罗马法绝对所有权制度的关系,并从比较法的角度揭示房地一致原则在我国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就该制度设立的目的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角度作简要探讨。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房地一致原则的几种观点,分别是主从物说,捆绑说及整体说,并对整体说在保护交易第三人权益,维护交易秩序方面的功能进行分析,从而说明整体说理论最适合我国现有国情。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房地一致原则作为效力性规范对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的约束性。该部分着重阐述当事人意思自治不得违背房地一致原则的强制性规范,两者冲突时应当将意思自治置于房地一致的强制性规范效力之下,才能真正树立法律本身的权威。
     第四部分主要从现代经济发展来看我国房地一致原则的例外。我国法律确立房地一致原则,但房地一致的例外却早已存在于实务之中。此部分主要从划拨土地所有权上建筑物抵押的实现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地下车库的归属进行讨论,并对实践中出现的房地分离现象分别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第五部分主要分析学者们对房地一致原则不同的观点,结合房地一致原则在我国的运用现状,分析传统房地一致原则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立法上的建议。笔者认为要不断完善房地一致原则,就应当从立法目的入手,将传统房地一致原则侧重保护国有土地所有权上升为保护国有土地所有权与土地现有利用权人权利并重,充分引入意思自治,并且强调房地一致原则应在一定限度内容忍房地分离现象的存在。
As for the disposition of rights on estate, there is an overriding principle having been followed that conforming subject of rights on building and that of land, which is also known as "land transferred accompanies the building transferred, "and "building transferred accompanies the land"model.As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on the one hand, laws like "Property Law"affirmed this principle;on the other hand,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situation in practice there have already been some exceptions of the principle.Thus this dissertation begins with the comparison of the principle in China with that of other main civil law countries, discussing the social background in China, with which as the basis, to analyze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principle.What is more, economic foundation was also analyzed, and fin ally offered some legislative proposals to better principle.
     The dissertation contains five parts excluding the preface and the conclusion:
     The first part is to explain the concept of the principle and illustrate development,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principle and the absolute ownership of Roman law in major civil law countries. And the author proceeds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principle of conforming subject of rights of building and that of land.Furthermor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propose of this principle in the aspects of economics, political science, and legal respectively.
     The second part refers to several sub-views about the principle, which are known as 'building adhere to land', 'building bundled with land' and 'building and land as an integration'. The last one is proven to be the most suitable for China's current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third-party in transaction, thus itmaintain good order while trade.
     The third part refers to the principle of conforming subject of right on building and that of land, as a compulsory norms, is binding for civil subjects who emphasized on individual autonomy.Which means it should be superior to the individual autonomy if there stands conflicts between the two.All could help to establish the authoritative image of law itself.
     The fourth part refers to the exceptions of the principle of conforming subject of right on building and that of land. Laws (like 'property law') confirmed the principle, but the exceptions have already existed in practice. And the author illustrates the exception which occurs during the realization of mortgage about buildings on allocated land, and the ownership of underground garage.
     The fifth Part presents the different point of views of scholars on this principle, associated with the situations which the principle applies to, also points out the disadvantage of it. Thus, the author here tried to offer some legislative proposals to improve the principle. Since the traditional principle focused on the protecting ownership of land, and now it maybe converted into protecting the use right as well, to fully introduce individual autonomy, and the most important is, facing the possibility of exceptions existing.
引文
1[美]波斯纳,蒋兆康译,林毅夫校《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版,第40页。
    2 孙宪忠:《论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1版,第322页。
    3 温文丰:《现代社会与土地所有权理论之发展》,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版,第17页。
    4 高富平:《中国物权法:制度设计与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9页。
    5 王家福、黄明川:《土地法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第77页。
    6 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6页。
    7 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6页。
    8 王利明:《物权法的价值》,载《国联民商法网刊》中国民商事法律网。
    9[意]彼德罗·彭梵得著,黄风译:《罗马法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5页。
    10[意]彼德罗·彭梵德,黄风译《罗马法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版,196页。
    11 最初的德国民法典虽然也规定了地上权,但这种地上权仅是对建筑物使用、物所有权的归属,根据第94条第1款,建筑物的所有权仍归土地所有权人。正是根据这一角度来看德国民法典采用的是“一元主义”模式。
    12 参见殷生根、王燕译:《瑞士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6-187页。
    13 王利明:《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版,第245页。
    14 孟勤国:《物权二元结构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02页。
    15 刘成伟:《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研究》,清华出版社,《中美物权法现状》,2006版。
    16 唐晓晴:《澳门分层所有权制度略论》,载《物权法报告》,蔡耀忠主编,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17 唐晓晴:《澳门分层所有权制度略论》,载《物权法报告》,蔡耀忠主编,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18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22日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汇报物权法草案的修改情况并对物权法 所作名词解释。
    19 刘成伟:《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研究》,清华出版社,2006版,《中美物权法现状》。
    20 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版,第102页。
    21 参见尹田《论一物一权原则及其与“双重所有权”理论的冲突》摘自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2 齐爱民:《土地法、动产法到信息法的历史社会变迁》,载《河北法学》,2005年第2期,第8-9页。
    23[意]彼德罗·彭梵德,黄凤译:《罗马法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66页。
    24 最初的德国民法典虽然也规定了地上权,但这种地卜权仅是对建筑物使用、物所有权的归属,根据第94 条第1款,建筑物的所有权仍归土地所有权人。正是根据这一角度来看德国民法典采用的是“一元主义”
    25 参见尹田《论一物一权原则及其与“双重所有权”理论的冲突》摘自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6 崔建远:《物权:生长与成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第140页。
    27 孙宪忠:《当代不动产法要义》,载孙宪忠著《论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27页。
    28 尹田:《法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8版,第76页。
    29 米良译《越南民法典》,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版,第59页。
    30 参见台湾地区“民法典”第66条。
    31 参见费安玲、丁玫译《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2页。
    32 1994年通过,1995年1月1日实施。
    33 胡志刚:《不动产物权新论》,学林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227页。
    34 胡志刚:《不动产物权新论》,学林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228页。
    35 胡志刚:《不动产物权新论》,学林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228页。
    36 摘自 允公《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房权与地权的法律关系》载《法律博客网站》。
    37 孙宪忠:《当代不动产法要义》,载孙宪忠著《论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56页。
    38 建设部1990年12月31日发布。
    39 建设部1997年10月27日发布,2001年8月15日修改。
    40 参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6条。
    41 1990年5月19日施行。
    42 建设部1997年6月1日施行。
    43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2年3月8日发布实施。
    44 查士丁尼著,张企泰译《法学总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89页。
    45[意]彼德罗·彭梵德,黄风译:《罗马法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66页。
    46 刘成伟:《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研究》,清华出版社,《中美物权法现状》2006版。
    47 王利明:《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版,第345页。
    48 张里安:《所有权制度功能与所有权立法》,海峡两岸经贸研讨会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49 漆多俊:《论经济法调整方法》,载《法律科学》,1991年第5期。
    50 拉伦茨.沃尔夫(Larenz/Wolf)《民法总论》8版,慕尼黑1997版,1-2页。
    51 转引自刘成伟《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研究》,清华出版社,《中美物权法现状》2006版。
    52 刘成伟:《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研究》,清华出版社,《中美物权法现状》2006版。
    53 刘成伟:《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研究》,清华出版社,《中美物权法现状》2006版。
    54 胡志刚:《不动产物权新论》,学林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230页。
    55 王利明:《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版,第371页。
    56 于建庄:《房地一体时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探讨》,载《法规天地》,2004年总24期。
    57 吕来明:《走向市场的土地-地产法新论》,贵州出版社,1995版,第79页。
    58 郭杰:《土地资源保护与民事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版,第152-154页。
    59 王利明:《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版,第371页。
    60 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第486页。
    61 见徐海燕《捍卫‘车位主权':详解物权法第74条》,载《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7年11月上半月,总第357期。
    62 王利明:《论物权法中车库的归属及相关法律问题》,载《现代法学》,2006年09月第5期。
    63 王利明:《民商研究》第四缉,法律出版社,2001版,第249页。
    64 王利明:《民商研究》第四缉,法律出版社,2001版,第259页。
    65[德]鲍尔,施蒂尔纳,张双根译《德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版第52页
    66 金凤:《略论住宅小区车库的权属》,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0期。
    67 徐海燕《捍卫‘车位主权':详解物权法第74条》,载《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7年11月上半月,总第357期。
    68 金凤:《略论住宅小区车库的权属》,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0期。
    69 王利明:《民法总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4页。
    70 宫邦友:《房屋与土地权利主体不一致时,房地产抵押合同的效力及相关权利人的利益保护》,载《法律适用》,2004年第2期。
    71 郭洁:《土地资源保护与民事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版,第128页。
    72 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8页。
    73 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3页。
    74 王利明:《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其说明》,法制出版社,2001版,第358页。
    75 梁慧星:《中国物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版,第488页。
    76 孟勤国:《中国物权法建议稿》,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5期,第85-90页。
    77 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13页。
    78 温文丰:《现代社会与土地所有权理论之发展》,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版,第128页。
    79[日]铃木禄祢等《不动产法》,有斐阁,1973年版,第197页。
    80 温世扬、廖焕国:《论物权法的当代发展》,载《中国物权法的理论探索》孟勤国,黄莹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1 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18页。
    82 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18页。
    83 江平:《论公民私有财产保护》,中国物权法理论研讨会(2004年南宁)的发言,未经本人审阅。
    84 王利明在中国物权法理论研讨会(2004年南宁)的发言,未经本人审阅。
    1.王利明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版第249-259页
    2.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0版第37页
    3.[意]彼德罗·彭梵德:《罗马法教科书》,黄凤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版第230-235页
    4.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89页
    5.孙宪忠:《变动中的物权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版第322页
    6.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版第34页
    7.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第23-29页
    8.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版第45-55页
    9.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版第486-487页
    10.陈华彬:《外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版,第51-62页
    11.陈华彬:《理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法律出版社,1995版第89-105页
    12.佘国华:《抵押权法专论》,科学经济出版社,2000版第31-33页
    13.郭杰:《土地资源保护与民事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版第127-128页
    14.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56-58页
    15.王泽鉴:《民法物权》,台湾大学出版社,1992版第12-17页
    16.孙宪忠:《中国物权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版第256页
    17.徐武生:《担保法理论与实践》,工商出版社,1999版第40-44页
    18.温文丰:《现代社会土地所有权理论之发展》,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第17页
    19.蔡耀忠:《物权法报告》,中信出版社,2004版第76-85页
    20.郑玉波:《民商法问题研究》,台湾出版社,1985版第11-12页
    21.胡志刚:《不动产物权新论》,学林出版社,2006版第230-236页
    22.吕来明:《走向市场的土地-地产法新论》,贵州出版社,1995版第140-151页
    23.孟勤国:《物权二元结构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02页
    24.费安玲、丁玫译《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2页
    25.尹田:《法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8版第76页
    26.米良译:《越南民法典》,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版第59页
    27.王家福、黄明川《土地法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
    1.胡吕银:《论物权法双重结构》,载《法学评论》2007.6总第146期
    2.邹清平:《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探析》,2007.4总第144期
    3.林苇:《物权法之担保物权编评析》,《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7.4总120期
    4.连艳:《物权法相关问题探讨》,载《北京房地产》2007年第6期
    5.周学峰:《土地与建筑物的关系和中国物权法的选择》,载《中美物权法现状》江平主编2003年10月
    6.林平:《房地一体原则冲突及我国立法的选择》,厦门大学民商法学2006硕士论文
    7.宫邦友:《房屋与土地权利主体不一致时,房地产抵押合同的效力及相关权利人的利益保护》,载《法律适用》2004年第5期
    8.于建庄:《房地一体时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探讨》,载《法规天地》2002年总第24期
    9.漆多俊:《论经济法调整方法》,《法律科学》1991年第5期
    10.徐海燕:《捍卫‘车位主权':详解物权法第74条》,载《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7年11月上半月,总第357期。
    11.金凤:《略论住宅小区车库的权属》,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0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