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政府责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从公民权利角度讲,农民文化权利应受政府保护;从公共产品角度讲,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应由政府主导;从国家发展角度讲,农村义务教育的贯彻和民俗文化的保护都需要政府扶持,这是对政府在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责任的应然理解。但是,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却存在着巨大的责任缺失,主要表现在对农民文化权利保障不足、对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失衡及财政投入不足、在农村义务教育中出现责任转嫁导致城乡义务教育供给失调、对民俗文化保护不当。本文分别从对农民文化权利的保护、农村公共文化的供给和农村公共文化的发展三个角度对政府责任缺失的原因进行探究,从而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出了几条建议:政府要认识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政府主导下,引入市场机制,建设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政府做到在农村义务教育建设中的责任回归;政府加大对农村民俗文化建设的保护力度。
From the point of citizens rights, the farmers' cultural rights should be protected by the government; from the point of public product, the public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countryside should be lead by the government; from the poi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folk customs and culture should be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is is the government's natural responsibility to promote the public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countryside. However, enormous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inefficiency exists in this process and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farmers' cultural rights are safeguarded insufficiently; the public cultural products in countryside are supplied unevenly and financial investment is insufficient; with regard to the duty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pass the burden to each other, which causes compulsory education supplies in city and countryside to be out of balance; the folk customs and culture are not protected properly.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inefficienc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protection of farmers' cultural rights,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culture products in countrysid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countryside. And the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everal proposals to public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countryside: The government must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public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countryside; it also should introduce the market mechanism under the government leadership to construct the public culture in countryside; the government should achieve responsibility return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countryside; the government should enhance the protection of the folk customs and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countryside.
引文
[1]王鹏、陈俊:《略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8月,第186页。
    [1]吴理财:《农村公共文化日渐式微》,《人民论坛》2006年7月B刊,第33页。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8月1版,第3页。
    [1][英]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9月1版,第128-132页。
    [2][英]洛克著:《政府论两篇》,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2版,第131-138页。
    [3][美]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3月1版,第201-239页。
    [1]曹志来:《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应以政府主导》,《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9月,第57-58页。
    [1]王金炳:《奥尔森及其集体行动理论》,《理论探索》2007年第6期,第32-33页。
    [1]易永清:《从公共物品角度看农村义务教育》,《甘肃农业》2006年第10期(总第243期),第88页。
    [1]黄觉、雅努兹·西摩尼迪斯:《文化权利:一种被忽视的人权》,《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4期,第95页。
    [1]马艳、王海:《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卷第8期,第2418页。
    [1]曹志来:《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应以政府为主导》,《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9月,第59页。
    [1]教育部统计局财政部联合发布:《2006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http://210.72.32.25/was40/gjtjj_detail.jsp?searchword=%BD%CC%D3%FD%BE%AD%B7%D1%CA%FD%BE%DD%ch annelid=6697&record=1,2008年1月7日。
    [1]曹志来:《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应以政府为主导》,《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9月,第59页。
    [1]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http://www.chinaedunet.com,2004年10月13日。
    [1]罗江华:《农村民俗文化的生存危机与保护策略》《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3月,第25-26页。
    [1]中共襄樊市委宣传部课题组:《论农村文化配置的结构性失衡》,《求实》2007年第3期,第77-78页。
    [1]隋军先:《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探讨》,《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49-50页。
    [2]吴静:《论公共服务市场化中政府的定位》,《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12-13页。
    [1]曲正伟:《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责任视角》,《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7月,第32-33页。
    [1]王松妍、顾爱华,《论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2期,第23页。
    [1]孙荣、朱梦佳,《社会公平与政府责任--公共财政投入义务教育的视角》,《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6年第5期,第134页。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2](英)霍布斯:《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英)霍布斯:《论公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4](法)莫内:《自由主义思想文化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5](荷)斯宾诺沙:《伦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6]Leo Strauss and Joseph Cropsey:《History ofPolitical Philosophy》,Chicago,The U2 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7](英)洛克:《政府论两篇》,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8](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9](荷)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0](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11](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12](美)古德诺(Goodnow.F.J):《政治与行政》,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3](美)曼瑟尔·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涨与社会僵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14](美)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5](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6]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
    [17]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85。
    [18](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9](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北京,三联书店,2003。
    [20](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1](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北京,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1997。
    [22](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三联书店,1989。
    [23](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北京,中华书局,1992。
    [24](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北京,三联书店,1998。
    [25](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北京,三联书店,1998。
    [26](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7](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28](美)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北京,三联书店,1998。
    [29]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0](加)斯图亚特·麦克法蒂因:《开放型经济中的文化发展问题》,转引自《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1]陈立旭:《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邓集文:《政府服务的理论基础--社会契约论之维》,《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2]嵇亚林、李娟莉:《公民文化权利与公共文化服务--对构建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分析与思考》,《艺术百家》2006年第7期总第93期。
    [3]张超力:《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理论观察》2005年第4期。
    [4]阎海:《政府责任论》,《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11月。
    [5]吴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思考》,《新西部》2007年第6期。
    [6]王松妍、顾爱华:《论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2期。
    [7]陈静、周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个理论性解释--基于集体行动和交易 成本的分析》,《温州论坛》2006年第5期。
    [8]刘鸿渊、黄雷、朱波强:《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的创新》,《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第5期。
    [9]易永清,《从公共物品角度看农村义务教育》,《甘肃农业》2006年第10期(总第243期)。
    [10]沈福俊:《从公民权利与政府责任看新〈义务教育法〉》,《上海教育》(半月刊)2006年第10期。
    [11]扶蓉:《湖南少数民族民俗旅游深度开发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6月。
    [12]马振超:《维护文化安全: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性课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13]杨丽媪:《民间艺术:艺术第一?市场第一?》,《东北之窗》2007年第22期。
    [14]彭谦、翟东堂、田艳:《关于和谐社会构建中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的思考》,《民族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18卷第4期。
    [15]黄觉、雅努兹·西摩尼迪斯:《文化权利:一种被忽视的人权》,《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第4期。
    [16]翟东堂:《略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11月。
    [17]马艳、王海:《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卷第8期。
    [18]李少惠:《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的困境与发展理路》,《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9]中共襄樊市委宣传部课题组:《论农村文化配置的结构性失衡》,《求实》2007年第3期。
    [20]曹志来:《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应以政府为主导》,《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9期。
    [21]陈昌云:《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有“五难”》,《村镇建设》1998年第4期。
    [22]王冬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问题的思考》,《宏观经济管理》2005年第 4期。
    [23]张馨月:《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中各级政府的责任定位》,《西部财会》2007年第6期。
    [24]王红:《论义务教育投资中政府责任转嫁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4期。
    [25]施李剑:《教育公平与政府责任--试论中国的教育公平问题》,《财经界》(下半月)2007年2月。
    [26]陈大勇:《教育公平视野下的政府责任》,《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11月。
    [27]龙文:《论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归属》,《黑龙江大学学位论文》2004年5月。
    [28]吴理财:《农村公共文化日渐式微》,《人民论坛》2006年第07期/B
    [29]王鹏、陈俊:《略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8月。
    [30]吴静:《论公共服务市场化中政府的定位》,《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31]谢云、王银芹:《对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思考》,《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第1期。
    [32]曲正伟:《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责任视角》,《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7月。
    [33]齐峰、林尚然:《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其路径选择》,《理论学习》2006年第3期。
    [34]蒋晓丽、石磊:《公益与市场:公共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8月第5卷第8期。
    [35]单协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深圳公共文化建设》,《特区经济》2006年5月。
    [36]齐峰、林尚然:《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其路径选择》,《理论学习》2006年第3期。
    [37]孙荣、朱梦佳:《社会公平与政府责任--公共财政投入义务教育的视角》,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6年第5期。
    [38]邹德秀:《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与农村发展》,《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39]韩康:《政府经济和政府理性--公共经济学的缘起与发展》,《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0]钱龙:《从财政学到公共经济学--看财政学历史演变进程》,《前沿》2006年第2期。
    [41]陈龙、于晓彦:《中国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和未来》,《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3期。
    [42]孙琪:《浅析农村公共经济与三农问题的关系》,《北方经贸》2007年第7期。
    [43]王金炳:《奥尔森及其集体行动理论》,《理论探索》2007年第6期。
    [44]王俊:《农村公共品“搭便车”现象与有效供给对策》,《财经界》(下半月刊)2006年第1期。
    [45]《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http://www.fw99.cn/Yanjiang/Hyfy/38710.html,2007年10月20日
    [46]王大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特征与现代政府的文化责任》,《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第3期。
    [47]施亚康:《农村文化发展:“送文化”更要“种文化”》,《光明日报》http://www.ahnw.gov.cn/2006nwkx/html/200606/{15E0BACB-8F3F-4CA0-BD11-86BC3DF4C6EE}.shtml,2006年6月。
    [48]全国农村文化联合调研课题组:《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中国农村研究网》http://tianniuerde.ccmedu.com/bbs38_57283.html,2007年11月。
    [49]蔡丰明:《上海城市民俗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问题》,《民间文化青年论坛》http://www.folkw.com/www/minwulunwen/113301592_5.html,2006年8月。
    [50]教育部 统计局 财政部联合发布2006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http://210.72.32.25/was40/gjtjj_detail.jsp?searchword=%BD%CC%D3%FD%BE%AD%B7%D1%CA%FD%BE%DD&channelid=6697&record=1,2008年1月7日。
    [51]江文涛:《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地区差异》,《财经科学》2006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