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传媒下的刑事审判公开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今时代,通过网络传播的刑事审判案件日益多见,这些案件通过网络的传播,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些还直接影响到了刑事审判机关的刑事判决结果。
     粗略思考网络传播对刑事审判案件的影响因素,不难发现,至少有以下四点:第一,“依法治国”的确立;第二,法学教育的急速扩张和法制意识的普遍提高;第三,网络的迅猛发展与日益普及;第四,刑事审判公开的原则确立与制度设计。
     网络传媒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大大加速了法学教育以及“普法”活动的开展。广大普通网民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的刑事审判案件,给予高度地关注,并通过自己的“转帖”、“跟帖”等“点击、复制”传播行动,反过来大大促进了刑事审判案件网络传播。
     审判机关“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积极地将刑事审判公开内容上传网络,拓展了刑事审判公开的渠道。但是,郁于现实的种种情况,审判机关在诸多方面,还难以跨越刑事审判网络公开的障碍。“安排旁听”、“排斥旁听”、“糊涂判决”还时常出现。在具备客观条件的条件下,社会期待着审判机关借助网络,在审判公开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刑事审判的网络公开,产生了积极的正面社会效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审判公开的设计初衷。同时,刑事审判在网络的公开中,也带来了难以克服的负面社会效应。在此方面,如何“扬长避短”成为刑事审判网络公开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面对稍显纷乱的网络公开中的刑事审判,本文提出应当厘清刑事审判公开与网络传媒之间的关系,通过积极立法的形式,合理规范网络传媒和普通网民的行为,界定权利,明确义务。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执法机关就可在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严厉打击网络中的不负责任行为。在历史进化至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刑事审判机关应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自信面对刑事审判的网络公开,积极地通过网络查觉被告人的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同时,又不致于为网络舆论所左右。当然,真正有效地实现刑事审判的网络公开,还需网络传媒和每位普通网民大力提高自己的法律和道德素养,还网络一片文明、纯洁的天地。
Nowdays, through the case of criminal trial network spread increasingly , greatly influenced in society, There are also a direct impact on the criminal justice authorities of criminal judgments.
     Rough 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on the impact of criminal trial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at least the following four points: First, the "law" set;Second, the law of education and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rapid expansion of universal; Thir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and increasing popularity; fourth, the principle of openness in criminal trials established and system desig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media and increasing popularity, to greatly speed up the lega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legal". The majority of ordinary Internet users for community happens on some cases, criminal trials give high attention , and through their own "posted" and "threads" and "click, copy propagation," which in turn greatly facilitated the dissemination of criminal trials network.
     Judicial organs "judging" and "time", actively criminal trials open content upload network, has developed the open channel criminal trial. However, due to the reality situation, the judicial organs in many aspects, it is difficult to cross a criminal trial network public obstacles. "The arrangement of audit," "rejection audit", "is often confused judgment". With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on the condition, social expecting judicial organs in the trial by network, achieved a new breakthrough in public.
     The criminal trial network publicly, produced the positive effect of positive society to a certain extent, realize the judgment of the original design of public. At the same time, the criminal trial in the public network, also brought to overcome the negative social effect. In this aspect, how to become a criminal trial frequently-employed ", "network public must face the important topic.
     Facing slightly tumultuous network in the public, this paper presents a criminal trial shall clarify the criminal trial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media, Through active legislation form, reasonable standard network media and ordinary users of behavior, defines rights, obligations. In the circumstances, departmentalism "law enforcement will be in free speech security crackdown on Internet, the irresponsible behavior. I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network er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riminal judicial organs should emancipate the mind, bold innovation, self-confident face criminal trial network publicly, actively through a network of the defendant's act caused by social influence ", and ", and not for the public network. Of course, the real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the public for the criminal trial network, network media and each ordinary Internet users to improve their legal and moral qualities, but also network a civilization, pure heaven.
引文
1 [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2 [美]伯尔曼著:《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48页。
    1、[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2、[英]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李克强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4、[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5、郭卫华著:《网络舆论与法院审判》,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6、沈德咏著:《中国审判监督改革研究:全国法院审判监督改革获奖论文选》,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7、李昌林著:《民众参与刑事审判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张忠斌著:《刑事审判的价值取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刘树德著:《刑事审判前沿问题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宋世杰著:《刑事审判制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11、王天意著:《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2、昝爱宗著:《第四种权力:从舆论监督到新闻法治》,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13、杨嘉嵋著:《我国舆论监督类电视深度报道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
    14、展江著:《新闻舆论监督与全球政治文明:一种公民社会的进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5、许新芝著:《舆论监督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16、林爱珺著:《舆论监督与法律保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7、侯健著:《舆论监督与名誉权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8、王梅芳著:《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王强华著:《监督与新闻纠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吴弘著:《计算机信息网络法律问题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年版。
    21、吴佩江著:《网络法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2、饶传平著:《网络法律制度:前沿与热点专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23、赵兴宏著:《网络法律与伦理问题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4、张千帆著:《西方宪政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
    25、汪建成著:《冲突与平衡——刑事诉讼程序理论的新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正)实务全书》,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版。
    2、卞建林、王肃元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与前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5、谭世贵主编:《司法腐败防治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徐静村主编:《21世纪中国刑事程序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7、熊选国主编:《刑法刑事诉讼法实施中的疑难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叶青主编:《刑事诉讼证据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9、张卫平主编:《司法改革:分析与展开》,清华出版社2003年版。
    10、叶青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徐静村主编:《21世纪中国刑事程序改革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学者建议稿)》,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朱苏力:《法条主义、民意与难办案件》,载《中外法学》2009年1期。
    2、程味秋等:《论审判公开》,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3期。
    3、陈晓虎等:《竟为贪官“鸣冤”“网络推手”试图影响正常办案》,载《半月谈(内部版)》2010年第6期。
    4、高一飞:《评重庆打黑行动中的媒体与司法》,载《法学杂志》2010年第4期。
    5、龙宗智、左卫民:《诉讼机制的社会意义》,载《中外法学》1992年第5期。
    6、季卫东:《程序比较论》,载《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7、汪建成、祁建建:《论诉权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导入》,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
    8、张浩书、朱梅芳:《裁判文书网上公开问题研究》,载《金陵法律评论》2007年第2期。
    程红根等:《“网评法院”:发个帖子就能纠错案》,载《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10月9日第1版。
    唐忠文:《重视网络舆情及时有效应对》,载《人民法院报》2010年9月13日第2版。
    《芜湖法院开审“白宫书记”禁止自备电脑致律师退庭》,载《京华时报》2009年11月20日第21版。
    李润文等:《安徽阜阳白宫书记受贿案:禁止媒体旁听的公开审判》,载《中国青年报》2009年11月20日第7版。
    叶铁桥等:《肖传国因“寻衅滋事罪”一审被判处拘役》,载《中国青年报》2010年10月11日第7版。
    胡夏冰:《理性地看待判决书上网与贺卫方教授商榷》,载《法制日报》2006年1月5日第9版。
    刘畅:《最高法欲追责恶意报道被批将舆论监督视为障碍》,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10650148.html(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2日)。
    韩永:《有关人士称最高法追责媒体显司法公信力下降》,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663200100gy2c.html(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2日)。
    贺卫方:《最高法院越权立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663200100gr3m.html(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2日)。
    张海斌:《别总拿新闻媒体开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32e9c0100g66s.html(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2日)。
    傅勇辉等:《网络舆论对刑事司法的影响及应对实证研究》, 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387903(访问日期:2010年8月4日)。
    《谢晋名誉权案:宋祖德刘信达提交致歉声明》,http://news.163.com/10/0524/20/67FNOURF000146BC.html(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2日)。
    尹振国:《论网络舆论对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的负面影响》, http://www.scio.gov.cn/wlcb/llyj/201003/t578776.htm(访问日期:2010年8月4日)。
    《捏造散布“胡斌替身”谣言者被依法行政拘留》, http://www.chinanews.com.cn/sh/news/2009/08-24/1832521.shtm(l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3日)。
    杨光:《滥用职权罪中“恶劣社会影响”的认定》, http://www.yzlegal.com/shownews.asp?news_id=1797(访问日期:2010年8月4日)。
    郑广宇:《渎职罪之非物质性损失判断》,http://www.spp.gov.cn/site2006/2007-06-14/0005514082.html(访问日期:2010年8月4日)。
    《如何界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http://legal.good-dns.net/legal4/legal4c/58501.html(访问日期:2010年8月4日)。
    季卫东:《舆论监督用之不当会陷入司法政治化》,http://news.163.com/10/0729/07/6COAJKAS00014AEE.htm(l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3日访问)。
    张建伟:《法院不能成为群众感觉的“橡皮图章”》,http://news.sohu.com/20080417/n256352938.shtml(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4日)。
    陈景清,《网络推手:别把自己“推”入雷区》,http://www.cbt.com.cn/a/chanjingxinwen/fazhijingji/2010/0709/10780.html(访问日期:2010年8月4日)。
    《仙游法院多举措做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http://www.xianyou.gov.cn/gov/news/bumen/webinfo/2010/09/28/1285493734470335.htm(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2日)。
    李敏等:《金民安回应网络舆情:法院负面不遮掩不回避》,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10/09/10/016919490.shtml(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2日)。
    梁杰:《大化法院五措并举提高网络舆情应对水平》,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2010-09/01/content_20779050.htm(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2日)。
    刘先超:《竹山法院建立六项制度强化网络舆情处置》,http://www.shiyan.gov.cn/SY/News/2010/08/content_37030.htm(l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2日)。
    陈兴良:《聊天实录:北大法学院副院长谈刘涌为何不该杀?》, http://news.sohu.com/59/88/news212628859.shtml(访问日期:2010年8月3日)。
    张千帆:《我们如何充当看客》,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10/01-25/2089809.shtml(访问日期:2010年8月30日)。
    陈磊:《“临时性强奸”案背的协警、女孩和网络民意》,http://www.infzm.com/content/37410(访问日期:2010年8月3日)。
    陈球:《许霆案原判被撤销》,http://news.sohu.com/20080117/n254711385.shtml(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1日)。
    耿小勇等:《北京电视台摄制者:名利驱动造出"纸包子"新闻》,http://news.eastday.com/s/20070724/u1a2993680.html(访问日期:2010年8月4日)。
    《网络黑社会灰色产业曝光操控舆论左右判决》,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09/12/21/3117372.html(访问日期:2010年8月4日)。
    高一飞:《示证“就可以旁听”为何成了新闻》, http://www.blogchina.com/20070821367368.html(访问日期:2010年8月3日)。
    高一飞:《公开审判:细节决定成败》,http://www.blogchina.com/20070711325032.html(访问日期:2010年8月3日)。
    吴丹红:《司法能见度》,http://laws.fyfz.cn/art/713531.htm(访问日期:2010年8月30日)。
    《河南网“晒”判决最高院首肯》,http://news.sina.com.cn/c/2009-03-17/041015318768s.shtml(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3日)。
    贺卫方:《判决书上网难在何处》,http://heweifang.fyfz.cn/art/40971.htm(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4日)。
    姜明安:《判决书上网制度应该推进,还是应该慎行、缓行?》,http://www.yadian.cc/paper/22436/(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4日)。
    刘卫民:《判决书上网之我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14d3b3010007r4.html(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4日)。
    曲荣昌:《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书已全部上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4562/8663862.html (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3日)。
    贺卫方:《建设透明法院》,http://www.acla.org.cn/pages/2003-8-18/s9212.html(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9日)。
    贺贝贝、么宁:《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起诉书》,http://wq.zfwlxt.com/newLawyerSite/BlogShow.aspx?itemTypeID=147b3043-95bc-4824-9f02-9bf0010d25e7&itemID=cce76daf-e1d5-46aa-ad56-9cef00a457a8&user=10420(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4日)。
    李庄:《李庄自辩书》,http://wq.zfwlxt.com/newLawyerSite/BlogShow.aspx?itemTypeID=147b3043-95bc-4824-9f02-9bf0010d25e7&itemID=19b3b89f-2587-4d4e-803a-9cf500a909f0&user=10420(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4日)。
    高子程:《高子程律师的李庄案辩护词》,http://wq.zfwlxt.com/newLawyerSite/BlogShow.aspx?itemTypeID=147b3043-95bc-4824-9f02-9bf0010d25e7&itemID=0657d083-6181-43a2-90a0-9cf5009a66f1&user=10420(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4日)。
    高子程、陈有西:《李庄律师被控辩护人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第一审辩护词》,http://wq.zfwlxt.com/newLawyerSite/BlogShow.aspx?itemTypeID=147b3043-95bc-4824-9f02-9bf0010d25e7&itemID=45d7a9d7-6ac7-424e-b423-9cf2015bbcd5&user=10420(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4日)。
    高子程:《李庄案一审之庭辩争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857fb0100gps8.html(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4日)。
    付鸣剑、黄炼、刘懿:《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http://wq.zfwlxt.com/newLawyerSite/BlogShow.aspx?itemTypeID=147b3043-95bc-4824-9f02-9bf0010d25e7&itemID=f81933bb-8e46-49dc-a2f1-9cf800f9621f&user=10420(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4日)。
    李庄、高子程:《刑事上诉状》,http://wq.zfwlxt.com/newLawyerSite/BlogShow.aspx?itemTypeID=147b3043-95bc-4824-9f02-9bf0010d25e7&itemID=e876ce3b-336c-4ddb-ad85-9d0300f818cb&user=10420(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4日)。
    张晓晖:《李庄案二审实录(证人龚云飞)》,http://wq.zfwlxt.com/newLawyerSite/BlogShow.aspx?itemTypeID=147b3043-95bc-4824-9f02-9bf0010d25e7&itemID=daa97e4e-4cc1-4f45-afc6-9d140031413d&user=10420(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4日)。
    张晓晖:《李庄案庭审实录(证人龚刚模)》,http://wq.zfwlxt.com/newLawyerSite/BlogShow.aspx?itemTypeID=147b3043-95bc-4824-9f02-9bf0010d25e7&itemID=a47c5023-f594-4d7d-a96f-9d140034a40b&user=10420(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4日)。
    陈有西:《李庄案法律程序之二十八:二审辩护词》, http://wq.zfwlxt.com/newLawyerSite/BlogShow.aspx?itemTypeID=147b3043-95bc-4824-9f02-9bf0010d25e7&itemID=efd47aea-182f-4fad-abdf-9d2901600aed&user=10420(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4日)。
    高子程:《李庄案二审补充辩护词》,http://wq.zfwlxt.com/newLawyerSite/BlogShow.aspx?itemTypeID=147b3043-95bc-4824-9f02-9bf0010d25e7&itemID=41a9215a-f64d-4833-97e2-9d2e00fe2377&user=10420(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4日)。
    蒋林、贺志伟、谢懿:《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http://wq.zfwlxt.com/newLawyerSite/BlogShow.aspx?itemTypeID=147b3043-95bc-4824-9f02-9bf0010d25e7&itemID=be4ad355-b8c5-41b3-9c50-9d29015825ae&user=10420(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4日)。
    何兵、贺卫方、赵秉志、阮齐林、王进喜、易延友等:《“李庄案与刑事辩护制度”学术研讨会纪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bea1a0100g3wu.html(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5日)。
    朱明勇:《重庆打黑第一案辩护词(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857fb0100hauo.html(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4日)。
    朱明勇:《重庆打黑第一案辩护词(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857fb0100haul.html(访问日期:2010年10月14日)。
    樊奇杭:《写给最高人民法院的信》,http://wq.zfwlxt.com/newLawyerSite/BlogShow.aspx?itemTypeID=a6875c22-cc49-4cf3-9ad5-9cee009e5a4c&itemID=1e16bb27-b079-43da-862d-9dc201278f4e&user=116836(访问日期:2010年8月6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