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执业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规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律师作为受托人,有义务代表委托人的利益行事。当律师履行代理义务的能力受到或可能受到不当影响时,便容易产生律师与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作为受托人的律师极易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损害委托人利益。利益冲突不仅可能给委托人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律师执业诚信的丧失,甚至危及律师业的生存和司法制度的有效运作,因而它成为了法律服务市场关注的重点。本文主张律师应对委托人承担完整的忠诚义务,主要分析律师执业环境中有哪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律师提供独立的职业判断,进而从管理的角度阐述律师执业利益冲突的规制,分析各种规制方式所具有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探讨我国利益冲突问题的现状和对策。
     全文除前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利益冲突的一般分析。本章首先从律师的角色和义务分析着手,正是在这一分析中利益冲突问题的讨论才得以展开。接着界定利益冲突的概念,并分析其主要特征。
     第二章:利益冲突的形态与原因。根据引发利益冲突的关系背景的不同类型,本章将利益冲突划分为三种形态,分别是:基于律师利益而产生的单一委托关系中的利益冲突,基于律师关联代理而产生的多重委托关系中的利益冲突,其他因素介入引起的涉他复合关系中的利益冲突。
     第三章:利益冲突的规制。本章将利益冲突的规制分为内部制衡和外部控制两类。内部制衡机制包括委托人的监督与豁免、律师执业机构的内部自律等方式,外部控制包括法律禁止、行业自治、司法救济等方式,各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采取混合机制可以有效规制利益冲突。
     第四章:我国律师执业利益冲突问题的现状与对策。本章首先从整体上勾画我国利益冲突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接着分析我国利益冲突控制机制的弊端并提出相关的克服之策。
The role of lawyer means lawyer has duty to act in behalf of client. When the lawyer’s representation of the client is adversely affected or may be adversely affected,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 may easily appear, and as a trustee, the lawyer may make use of his advantage position to damage the client.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 not only may make great damage to client, but also will break faith of the lawyer in legal practice, even endanger the existence of lawyer's profession and the valid operation of the judiciary. Therefore,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 become a focus in the law service market. This article asserts that the lawyer should take on integrative loyalty to client in the practice of law, mainly analyses what factors and how they threaten the lawyer to offer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judgment and self-giving loyalty in legal practice, then discusses how to control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 in the view of manage, includ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very control mechanism, points out that we should mix different control mechanisms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conflicts, after that, the writer will study the actuality of conflicts of interest in our country and the measures.
     Besides preface and conclusion,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Chapter 1: General Analysis of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is chapter begins from the analysis of lawyer's role and duty, this analysis is the base of the discussion of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n the writer defines the meaning of conflicts of interest, and analyzes its main characters.
     Chapter 2: Conformation and Reason of Conflicts of Interes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relation that arose conflicts, this chapter divides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 into three kinds of conformation, they are: Conflicts of interest in single clientage based on the lawyer's interest, conflicts of interest in multiple clientage based on the related interest between clients, conflicts of interest taking place form outside interference.
     Chapter 3: Control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is chapter divides the control mechanisms into two types. The internal control includes supervise and waiver of client and self-discipline of law firm, the external regulation involves law prohibition, autonomy of industry and the judicatory remedy. Every control mechanism ha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so we should mix different control mechanisms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conflicts.
     Chapter 4: Actuality of Conflicts of Interest in Lawyers’Practice in China and the Measures. This chapter firstly describes the actuality and developmental trend of conflicts of interest in our country. Then analyzes the limitation of regulation system and offers some measures.
引文
① 法律服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供应,少数情形下可能会实行配给制,如在刑事诉讼中为犯罪嫌疑人指定辩护律师。之所以免费地提供这些服务,不仅是因为它们符合公众利益,还因为受惠者拥有应当拥有这些服务的权利。[美]肯尼斯·基普尼斯.职责与公义——美国的司法制度与律师职业道德[M].徐文俊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162.
    ① CORELLO, SARA A. In-house Counsel’s Right to Sue for Retaliatory Discharge[J].Columbia Law Review, 1992,(92):389–425.
    ② [美]米尔伊安·R·达玛什卡.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比较视野中的法律程序[M].郑戈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13.
    ③ 律师虽然是向委托人服务,但并不成为委托人的附庸。律师执业的独立性要求律师不能轻信委托人陈述的每一件事情,不能盲目地听从他们的意见,以防止受骗或执业能力受损。这种独立性不仅仅是为保证代理的有效性,保持职业形象,同时也揭示了这样一个观念,即“尽管律师提供的服务和技能可以有偿,但他们的人格和政治信念则不然……。”[美]罗伯特?戈登.律师独立论——律师独立于当事人[M].周潞嘉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15.
    ④ 律师是在法律规则的框架内来提供法律服务,其在维护委托人利益的同时,不能以牺牲司法制度的公正性为代价,如律师不得贿赂法官,不得假造证据等。换而言之,在维护委托人利益时,律师应加以必要的克制,力求不违反公正。这种必要的克制同时也造成了执业中律师维护委托人利益与维护司法正义之间的冲突。
    ① [美]肯尼斯·基普尼斯.职责与公义——美国的司法制度与律师职业道德[M].徐文俊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61.
    ② 同上,第 87 页.
    ③ 律师保密的范围存在很多争议,但一般认为以下情形,律师可以公开相关信息:(1)委托人授权同意披露;(2)律师的自我保护,即律师在代理过程中可能无辜地被牵涉到委托人的犯罪行为时,律师可以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公开委托人的相关信息;(3)防止未来伤害,当律师认为保密可能会导致无法及时阻止发生人身伤亡等严重犯罪及可能导致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时,律师可以不受保密义务的约束。王少锋,主编.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第 1 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745.
    ① 许世芬,主编.香港律师执业行为规范[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74.
    ② [美]爱德华·W·克利里.麦克考密克证据法手册[M].圣保罗:西方出版公司,1972.175.转引自朱霆平.律师执业中的利益冲突问题研究[EB/OL].http://www.china-lawyering.com/index.asp,2006–07–12.
    ③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哲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Ⅰ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483.
    ① 法律以人的行为为对象和法律以人的利益为对象的判断指明的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实质上是统一的。李琦.作为法律行为的判决——判决的法理分析之一[J].法律科学,1999,(1):47–53.尽管法律以人的利益为对象,但并非所有的人的利益都进入法的调整范围。什么样的利益可以或者应当作为法律的调整对象,首先取决于利益本身的重要性。法律通常只选择和确认利益体系中基本的和重要的并且与社会生活具有关联性的利益作为调整对象。另外,社会文明和法律的完备程度也影响着法律的调整范围。
    ① 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 Restatement of the Law Governing Lawyers[Z]. https://www.lexisnexis.com/ap/auth, 2006-08-30.我国学者陈宜、张晓维也采用这个界定,见王少锋,主编.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第 1 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745.
    ② 朱霆平.律师执业中的利益冲突问题研究[EB/OL].http://www.china-lawyering.com/index.asp,2006–07–12.
    ③ 法律赋予律师很多普通人所不拥有的执业权利,其目的是为保证律师更好地为公众利益服务。正如,救护车司机享有红灯下不停车的权利,是为救助病人。律师应确保其因代理义务而享有的特权只用于促进委托人利益。
    ④ SHAPIRO, SUSAN P. Tangled Loyalties: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Legal Practice[M].Michigan: Michigan University Press,2002.3.
    ① 孙笑侠等.法律人之治——法律职业的中国思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305.
    ② 关于这些冲突情形及详细的规则条文,可参见[美]美国律师协会.美国律师协会职业行为示范规则(2004)[Z].王进喜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31–37.
    ① 陈宜,李本森,主编.律师职业行为规则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3.
    ② 王进喜.美国律师职业行为规则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104.
    ③ 同上,第 93 页。
    ④ [美]美国律师协会.美国律师协会职业行为示范规则(2004)[Z].王进喜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33.
    ⑤ 通常,为了保证委托人知悉有关交易的信息和自身的处境,律师需要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① GILLERS, STEPHEN. Regulation of Lawyers: Problems of Law and Ethics[M].Beijing: Citic Publishing House, 2003.240.
    ① 就目前有关律师执业利益冲突的资料文献来看,我国大多数学者都把这一形态的冲突称为“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或“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实践中也盛行这种做法,如《上海市律师协会律师执业利益冲突认定和处理规则(试行)》规定,“本规则所称之利益冲突包括两种情形:一类为律师事务所及其律师与当事人之间的冲突……另一类为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对此,有研究者表示过不同的看法,认为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不是律师执业利益冲突课题的研究对象。参见刘波宁.试论律师执业利益冲突原则[EB/OL].http://www.acla.org.cn/pages/2006-2-22/p43441.html,2006-02-22.
    ① GILLERS, STEPHEN. Regulation of Lawyers:Problems of Law and Ethics[M].Beijing: Citic Publishing House, 2003.302.
    ② 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 Restatement of the Law Governing Lawyers[Z].https://www.lexisnexis.com/ap/auth,2006-08-30.
    ① [美]肯尼斯·基普尼斯.职责与公义——美国的司法制度与律师职业道德[M].徐文俊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80.
    ② GILLERS, STEPHEN. Regulation of Lawyers:Problems of Law and Ethics[M].Beijing: Citic Publishing House, 2003.348.
    ① 事先豁免存在不同的称谓,有事先同意(advance consents),事先或预先弃权(advance or prospective waivers)。一般而言,事先豁免并不反对律师代理与委托人利益不一致的其他委托人,但其界限必须是不相关的法律事务,并不得涉及到委托人与律师所分享的秘密信息。事先豁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很少见。美国一些大型的律师事务所会采用事先豁免作为一种策略以减少因利益冲突而引起的业务损失,更有律师事务所正尝试在委托合同中写进事先豁免的标准条款。SHAOIRO, SUSAN P. Bushwhacking the Ethical High Road: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the Practice of Law and Real Life[J].Law and Social inquiry, 2003, (28):88–263.然而,在美国本土实践中,事先豁免的做法也颇受争议。如有法庭就认为对未来不利代理的豁免不足以警示委托人将来可能的不利处境。也有学者主张对冲突的事先豁免需要接受特殊的详细审查,特别是不针对特定问题的整体豁免。委托人对所有可能冲突的无限制豁免通常是无效的,除非委托人对可能的问题拥有一定的知识并且有机会对此得到一个独立的法律建议。GILLERS, STEPHEN. Regulation of Lawyers: Problems of Law and Ethics[M].Beijing: Citic Publishing House, 2003.321.
    ① 事实上,任何领域中的意思自治均不得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法律主体的意思自由实质上是法律限制之内的自由。因此,在最终的意义上,依当事人的意思其实是依立法者的意志。这正体现了法律对行为进而对社会生活的调整。李琦.论法律效力——关于法律上的力的一般原理[J].中外法学,1998,(4):50–58.
    ② CRYSTAL, NATHAN M. An Introduction to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M].Beijing: Citic Publishing House, 2003.88.
    ③ 齐树洁,主编.民事司法改革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49.
    ① 王进喜.律师的流动:管理策略与理由[J].中国司法,2004,(6):44–47.
    ② 美国《职业行为示范规则》规则 5.1(a)规定: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以及其他在律师事务所中拥有相对管理权限的律师,应当尽合理努力,以确保该律师事务所有着保证所内所有律师遵守《职业行为示范规则》的有效措施。
    ③ 经济学家认为:“使契约伙伴作出可靠承诺的另一种方式是建立声誉。这种声誉是他们的销售所必需的。并且他们机会主义地行事,很容易丧失这种声誉。……现代技术已经使重复契约和信息扩散更加容易,所以机会主义主体的声誉将更加岌岌可危。”[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43.
    ④ 当事务所只能代理一方当事人时,律师与律师之间可能都主张对方应该拒绝其潜在委托人,这时冲突就产生了。如果由争议的律师自己来解决冲突的话,还会再产生新的冲突,即律师既是争执者又是裁判员。针对这种情况,很多事务所倾向于由中立的第三方来解决冲突,设立诸如道德委员会或业务委员会等机构来负责此项工作。
    ① 英国学者 Harry McVead 在总结“中国墙”制度的措施与程序时,把“危险领域的系统识别”作为要素之一。MCVEAD, HARRY.Financial Conglomerates and the Chinese Wall[M].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3.128.转引自陈洁.券商自律机制——“中国墙”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厦门:厦门大学,2006.24.本文此处引用、借鉴了这一术语。
    ② 潜在的委托人,像委托人一样,在同律师就契约关系的建立进行磋商的过程中,可能会向律师披露有关信息。而这些信息的潜在应用价值,则会产生潜在的利益冲突问题。律师同样不能为自己或他人利益而使用这些信息。王进喜.律师对尚未建立代理关系的委托人负有什么责任[N].法律服务时报,2003–04–02(A6).
    ① 在前文利益冲突形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前委托人,律师的忠诚义务要求其不能代理与前委托事项有实质联系的法律事务。而对于现行委托人,律师则不得从事直接不利于其委托人利益的代理活动,不管两个代理事项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因此,如果律师尽可能快的终止委托关系,以减少当前委托人人数,是可以削减律师事务所受利益冲突规则的影响。
    ② 孙笑侠.法律的现象与观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65.
    ① GILLERS, STEPHEN. Regulation of Lawyers: Problems of Law and Ethics[M].Beijing: Citic Publishing House, 2003.230.
    ② 李本森.律师执业中的利益冲突立法及完善[J].中国律师,2001,(4):4–6.
    ① 基于避免利益冲突的考虑,欧盟很多成员国都规定律师不得同时从事某些其他的职业。如不得从事任何形式的商业活动。从事领取固定工资的第二职业,也是与律师身份不相符。[法]色何勒—皮埃尔· 拉格特.西欧国家的律师制度[M].陈庚生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91–98.
    ② [美]理查德·A·波斯纳.道德和法律理论的疑问[M].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216.
    ① [美]肯尼斯·基普尼斯.职责与公义——美国的司法制度与律师职业道德[M].徐文俊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174.我国学者张志铭认为,由律师业的独特使命所产生出来的自治自律要求,可以看作是法治社会中的一种设计或“交易”,即律师业被赋予自治自律的特权,而社会大众则因此而获益。张志铭.法理学思考的印迹[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321.
    ②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54.
    ① [美]美国律师协会《职业行为示范规则》规则 1.7(a)就规定了如果律师代理某委托人将涉及同时性利益冲突,则律师不得代理该委托人。(b)则规定了尽管存在利益冲突,律师仍然能够代理委托人的例外情况:(1)律师合理地认为他能够为每个受到影响的委托人提供称职的代理;(2)该代理并不为法律禁止;(3)该代理并不针对律师在同一诉讼或其他程序中所代理的另一委托人的诉讼请求;(4)每个受到影响的委托人都作出了经书面确认的明智同意。
    ② 曹玉乾.律师执业利益冲突原则的探讨[J].社会科学论坛,2006,(5):76–79.
    ③ 假定是一种法律机制,法院通常将其适用于推断性回避问题上。一旦提出动议的当事人证明律师事务所的某个律师存在利益冲突问题,并且说明了推断性回避适用的条件,则就应当假定该律师事务所的所有律师都继发性地丧失了代理资格。[美]罗伯特 W.希尔曼.论律师的流动管理[M].王进喜,唐俊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100.
    ④ 为了避免因为某个律师受到约束而引起推断性回避,一些律师事务所使用了“中国墙”的屏蔽做法。确立这种策略的理念是,如果被取消资格的律师受到了屏蔽,即不能参与案件的讨论,不能获得该案件的信息,不能分享该案件产生的利润,则不需要取消整个律师事务所代理资格。[美]罗伯特 W.希尔曼.论律师的流动管理[M].王进喜,唐俊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99.但屏蔽这种措施目前在实践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尤其是它的执行效果更是倍受质疑。
    ① 例如,我国律师执业行为规范中,仅规定一种冲突推断回避情形。《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 9 条第 15 项规定:同一案件中,律师事务所不得委派本所律师为双方当事人或有利益冲突的当事人代理、辩护,但本县(市)内只有一家律师事务所,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的除外。这一规定体现的推断适用是自动进行、不可反驳的。即使是在法律市场较为发达的美国,其冲突推断回避规则的适用也是附带条件的。美国律师协会《职业行为示范规则》规则 1.10(a)规定,如果某律师代理某委托人的执业行为受到规则 1.7 或者规则 1.9 的禁止,则与其在同一律师事务所共事的任何一个律师,都不得在明知的情况下代理该委托人,除非该禁止是建立在被禁止律师的个人利益基础上,并且不会给律师事务所其他律师的代理带来严重限制的风险。
    ② 美国律师协会《职业行为示范规则》有多个条文对律师的信息披露义务提出了技术性要求。如规则 1.18(a)规定,律师不得同委托人进行商业交易,除非:(1)交易对于委托人而言是公平合理的,并且是以委托人能够合理理解的书面形式向其全面公开和传达;(2)要以书面形式告知委托人最好就交易寻求独立法律顾问的建议;(3)委托人就交易的重大条款和律师在交易中的作用,以签字的书面形式作出了明智同意。我国《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第 79 条亦对律师的披露义务作了明确规定。
    ③ 这一规则在美国被称为“烫手的山芋”规则,即律师不能为获得对另一个更为有利可图的委托人的代理,而像抛弃烫手的山芋那样抛弃委托人。
    ④ [法]色何勒—皮埃尔· 拉格特.西欧国家的律师制度[M].陈庚生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159.我国《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第 65 条规定:律师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履行协议约定的职责,不得无故拒绝辩护或代理。
    ⑤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规范与国家法律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很多行业规范也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一定的法律效力,如通过事先的备案与批准,国家法律直接采纳行业自治规范的某些内容。
    ① [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张秀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40.
    ② 对规则不完备的另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行政管理。行政管理的灵活性,使得其在克服规则不足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暂且不论行政管理是否具有律师执业领域的相关法律知识,以便良好地监管律师执业利益冲突,更为重要的是行政管理的主动性亦容易对律师行业自治造成损害。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行政管理的制度成本远高于其收效,所以很多国家并没有采用这种控制机制。
    ① 于呐洋.全国律师已达 15 万余人[N].法制日报,2006–07–11(1).
    ② 李鸿光.俩律师 10 个月吃掉两万五——委托人起诉,律师所被判吐钱[N].法制日报,2006–01–06(7).
    ③ 杨敏.深圳:当事人找律师帮忙竟被骗财骗色[EB/OL].http://www.china-lawyering.com/main/list.asp?unid=642, 2006–10–11.
    ① 美国学者詹姆斯·E·莫利泰尔诺在谈到利益冲突为什么变得重要的几个原因时曾说过:“当今,公司的合并、收购、分立与 20 年前相比,以一种更快的频率发生着。当公司委托人或竞争对手相互收购或资产重组时,潜在的利益冲突就发生了。”MOLITERNO, JAMES E.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M].Beijing: Citic Publishing House, 2003.91.
    ① SHAPIRO, SUSAN P. Bushwhacking the Ethical High Road: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the Practice of Law and Real Life[J].Law and Social inquiry,2003,(28):88–263.
    ① 当然,惩戒机构有权自动进行调查和提起惩戒程序。但是它们长期缺乏资源,有时对某些复杂的利益冲突情形也缺乏热情。
    ② 这种差距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组织性委托人与个人之间拥有不同的资源。另外,由于组织性委托人常常处于非常有力的交易地位,他们能够迫使律师做出令人满意的表现。当组织性委托人不满意时,他们可以掏钱换律师,要求减少律师费,或者提起诉讼,并不多大需要依靠司法行政机关或律师协会的帮助。
    ① 例如,组织性委托人合并或分立,新的当事人加入,新的证据出现,利益转化以及共同当事人利益分歧等案件转折点出现,都有可能促使利益冲突的出现。
    ① 这一条款的规定主要是为了防范律师因多重角色引起的代理义务与公共职责相冲突。这种类型的利益冲突在实践中并不少见。由于自身的特殊专业背景和与权力部门工作人员相熟的缘故,兼职律师容易服务或吸引特定的委托人,这些委托人的利益往往与权力机构所代表的公共利益相对立。
    ② 如日本《律师法》第 29 条、第 30 条规定:律师不得兼任有报酬的公职,不经所属律师会的准许,不得经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业务,或充当经营此类业务人的雇员,或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业务人员,董事或雇员。[日]日本律师联合会,主编.日本律师联合会关系法规集[Z].郑林根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9.韩国《律师法》规定,律师未经他所属的律师协会的许可,不得在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工作,不能成为其中的雇员或董事。杨春福.韩国律师的义务及其惩戒[J].法学杂志,2003,(1):67–68.
    ① 如 2001 年 6 月 16 日北京市律师协会五届八次理事会通过了《北京市律师业避免利益冲突的规则(试行)》,2001 年 12 月 30 日上海市律师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律师协会律师执业利益冲突认定和处理规则(试行)》,2002 年 8 月 1 日重庆市律师协会一届理事会四次会议通过了《重庆市律师协会律师执业利益冲突认定处理规范(试行)》,2005 年 8 月 22 日河南省律师协会第五届四次理事会通过了《律师执业避免利益冲突规则(试行)》等。
    ① 在 1993 年 12 月国务院批准试行的《司法部关于深化律师工作改革的方案》中,规定了“从我国的国情和律师工作的实际出发,建立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与律师协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后,逐步向司法机关宏观管理下的律师协会行业管理体制过渡”。自此,业内对这种管理体制通称为“两结合”管理体制。
    ② 充分的自治能力,是指不需要外部支持就可以独立地完成对自治事项的治理。高度的社团自治需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充分的自治能力;二是自治内容不具有负的外部性;三是自治范围由法律规定。第一决定了社团不会就自治事项求助于国家权力,第二决定了国家不应当介入社团自治,第三使社团自治获得国家认可。苏西刚.社团自治及其法律界限的基本原理[A].罗豪才.行政法论丛(8)[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92.
    ① 北京地区在这方面的改革步伐似乎更快一点,早在 1994 年初,北京市司法局就已经实施了两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措施:一是将律师的业务指导、培训、进修、考核以及律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检查、年检注册等管理事项交由律师协会负责;另一项是律师协会的领导将全部由律师代表选举执业律师担任。
    ① GILLERS, STEPHEN. Regulation of Lawyers :Problems of Law and Ethics[M].Beijing: Citic Publishing House, 2003.229.
    ① 曾报春,任崇正.律师执业中的利益冲突规则再探[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2003 年中国律师论坛(管理发展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96.
    [1] 陈宜,李本森,主编.律师职业行为规则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本森.中国律师业发展问题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 齐树洁,主编.民事司法改革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4] 孙笑侠等.法律人之治——法律职业的中国思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5] 王进喜.美国律师职业行为规则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6] 王少锋,主编.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第 1 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7] 吴伯庆.律师执业实务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8] 许世芬,主编.香港律师执业行为规范[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9] 张志铭.法理学思考的印迹[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0]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1]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2] [法]色何勒—皮埃尔·拉格特.西欧国家的律师制度[M].陈庚生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13] [美]米尔伊安·R·达玛什卡.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比较视野中的法律程序[M].郑戈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4] [美]罗伯特 W.希尔曼.论律师的流动管理[M].王进喜,唐俊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15] [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张秀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6] [美]肯尼斯·基普尼斯.职责与公义——美国的司法制度与律师职业道德[M].徐文俊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17] [美]罗伯特?戈登.律师独立论——律师独立于当事人[M].周潞嘉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
    [18] CRYSTAL, NATHAN M. An Introduction to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M].Beijing: Citic Publishing House, 2003.
    [19] GILLERS, STEPHEN. Regulation of Lawyers :Problems of Law and Ethics[M].Beijing: Citic Publishing House, 2003.
    [20] MOLITERNO, JAMES E.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M].Beijing: Citic Publishing House,2003.
    [21] SHAPIRO, SUSAN P. Tangled Loyalties: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Legal Practice[M].Michigan: Michigan University Press,2002.
    [22] WOLFRAM, CHARLES W. Modern Legal Ethics [M].MN: West Group,1986.
    [1] 陈洁.券商自律机制——“中国墙”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厦门:厦门大学,2006.
    [2] 曹玉乾.律师执业利益冲突原则的探讨[J].社会科学论坛,2006,(5).
    [3] 李本森.律师执业中的利益冲突立法及完善[J].中国律师,2001,(4).
    [4] 李琦.作为法律行为的判决——判决的法理分析之一[J].法律科学,1999,(1).
    [5] 李琦.论法律效力——关于法律上的力的一般原理[J].中外法学,1998,(4).
    [6] 刘波宁.试论律师执业利益冲突此基础上[EB/OL]. http://www.acla.org.cn/pages/2006-2-22/p43441.html,2006–02–22.
    [7] 吕继东.关于律师执业利益冲突的法律思考[J].律师世界,2003,(9).
    [8] 孔晓兰.试论我国律师业的发展状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9] 苏西刚.社团自治及其法律界限的基本原理[A].罗豪才.行政法论丛(8)[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0] 王进喜.律师的流动:管理策略与理由[J].中国司法,2004,(6).
    [11] 杨春福.韩国律师的义务及其惩戒[J].法学杂志,2003,(1).
    [12] 曾报春,任崇正.律师执业中的利益冲突规则再探[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2003 年中国律师论坛(管理发展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3] 赵庆飞.试论律师执业利益冲突解决规则[J].理论观察,2006,(4).
    [14] 周旺生.论法律利益[J].法律科学,2004,(2).
    [15] 朱霆平.律师执业中的利益冲突问题研究[EB/OL]. http://www.china-lawyering.com/index.asp,2006-07-12.
    [16] CORELLO,SARA A. In-house Counsel’s Right to Sue for Retaliatory Discharge[J]. Columbia Law Review,1992,(92).
    [17] SHAPIRO,SUSAN P. Bushwhacking the Ethical High Road: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the Practice of Law and Real Life[J].Law and Social inquiry,2003,(28).
    [1]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哲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Ⅰ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Z].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16820,2006–12–28.
    [2] 《上海市律师协会律师执业利益冲突认定和处理规则(试行)》[Z]. http://www.china-lawyering.com/main/list.asp?unid=215,2006–12–28.
    [3]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Z].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82564,2006–12–15.
    [4] 《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Z]. http://www.acla.org.cn/pages/2004-3-31/s20512.html,2006–12–15.
    [5] 《司法部关于深化律师工作改革的方案》[Z]. 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03/22678/22689/2006/3/wa98584496141360025896-0.htm,2006–12–15.
    [6] 李鸿光.俩律师 10 个月吃掉两万五——委托人起诉,律师所被判吐钱[N].法制日报,2006–01–06(7).
    [7] 于呐洋.全国律师已达 15 万余人[N].法制日报,2006–07–11(1).
    [8] 王进喜.律师对尚未建立代理关系的委托人负有什么责任[N].法律服务时报,2003–04–02(A6).
    [9] 杨敏.深圳:当事人找律师帮忙竟被骗财骗色[EB/OL]. http://www.china-lawyering.com/main/list.asp?unid=42,2006–10–11.
    [10] [美]美国律师协会.美国律师协会职业行为示范规则(2004)[Z].王进喜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11] [日]日本律师联合会,主编.日本律师联合会关系法规集[Z].郑林根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
    [12] 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Restatement of the Law Governing Lawyers[Z]. https://www.lexisnexis.com/ap/auth,2006–08–3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