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扬琴传统流派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我国形成了四个中国扬琴传统流派:广东音乐扬琴流派、江南丝竹扬琴流派、四川扬琴流派和东北扬琴流派。本文试图运用比较研究法对这四个扬琴流派做较为全面的比较研究。
     全文共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广东音乐扬琴流派、江南丝竹扬琴流派、四川扬琴流派和东北扬琴流派在代表人物、演奏技法、代表曲目等方面做比较细致的梳理和分析,归纳出各个扬琴流派的主要风格特点。
     第二部分:比较研究。从流派形成的因素以及各个扬琴流派的演奏技法、乐曲结构、乐曲题材、乐曲处理等体现流派风格特点的方面对广东音乐扬琴流派、江南丝竹扬琴流派、四川扬琴流派和东北扬琴流派进行详细地分析和比较,力求找出其中的异同。
In the 1920s, there were four main traditional dulcimer schools in China. They are dulcimer schools in Guangdong, Jiangnan, Sichuan and Northeast of China. I put the four main Chinese dulcimer schools together in order to try to make a comparison comprehensively.
     This article contains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 outline and analyze representative persons and compositions, ways and skills of performance in the four main Chinese dulcimer schools. then, I summarize the main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se four dulcimer schools.
     The second part: comparative studies. I will make a comparison in ways and skills of performance, the structures of compositions, the choices of subject, and the music settlement so that I can fi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four Chinese dulcimer schools.
引文
铩颷1]转引自项祖华.广东音乐扬琴流派及其风格[J].中国音乐,1990,4:27.
    [2]转引自代茹.四川扬琴源流考[J].音乐探索,200l,1:44.
    铩颷1]见项祖华.世界扬琴三大体系(二)[J].乐器,2002,12:25-27.
    [2]张志远.中国扬琴传统流派比较研究[J].齐鲁艺苑,2004,3:46-50.
    [3]项祖华.江南丝竹扬琴流派及其风格[J].中国音乐,1990,3:19-22.
    [4]项祖华.广东音乐扬琴流派及其风格[J].中国音乐,1990,4:27-29.
    [5]徐平心.四川扬琴流派[J].中国音乐,1992,1:11-13.
    [6]这些曲牌后来演变为四川扬琴独奏曲,也是四川扬琴流派的代表曲目。
    [7]刘寒力.东北扬琴学派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音乐,1998,1:27-30.
    [8]詹皖.试论中国传统扬琴音乐与地域性民间音乐的融合[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3:97-99.
    [9]张志远.广东音乐扬琴技法初探[J].黄钟,1995,2:62-64.
    铩颷1]王丽懿.浅论王沂甫扬琴艺术特色与传承[J].中国音乐,2005,4:136-138.
    [2]邝晴.我国第一部扬琴教材《琴学新编》的历史价值[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4:92-104.
    [3]项祖华.扬琴弹奏技艺[M].香港:香港繁荣出版社,1991.
    [4]刘达章.扬琴演奏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5]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音乐理论系编.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集-扬琴专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
    [6]项祖华.项祖华扬琴作品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7]桂习礼主编,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编.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考级曲目-扬琴[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8]王沂甫著,王丽懿,王成懿整理.扬琴八大技法教程及乐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9]张学生.扬琴必修教程[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4.
    [10]朴东生.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考级系列丛书-扬琴曲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
    铩颷1]这里用“四川琴书”代表说唱音乐,用“四川扬琴”代表扬琴流派,以示区别,以下同。
    铩颷1]哈九增.艺术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50.
    [2]何为.戏曲音乐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443.
    [3]或琵琶。
    [4]或喉管。
    铩颷1]转引自项祖华.广东音乐扬琴流派及其风格[J].中国音乐,1990,4:27.
    [2]根据《三宝佛》之《三汲浪》加花改编而成。
    [3]根据《三宝佛》之《和尚思妻》加花改编而成。
    铩颷1]多为低八度音。
    [2]多为低八度音。
    [3]偶尔也加入高音。
    [4]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音乐理论系编.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集-扬琴专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3.第19小节。
    [5]同上,第2页第11小节。
    [6]林嘉庆.广东音乐漫谈(下)[J].乐器,2003,8:87.
    [7]同上,第2页第2-5小节。
    铩颷1]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音乐理论系编.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集-扬琴专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6.第13-16小节。
    [2]同上,第2页第12-13小节。
    [3]桂习礼主编,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编.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考级曲目-扬琴(1-6级)[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14.第10-18小节。
    铩颷1]又叫辅助颤竹。
    [2]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音乐理论系编.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集-扬琴专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2.第2-5小节。
    [3]刘月宁.扬琴弹奏基础教程[M].北京:1997,7:126.第3-6小节。
    铩颷1]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音乐理论系编.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集-扬琴专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1.第1-4小节。
    [2]同上,第2页,最后两小节。
    [3]同上,第1-2小节。
    铩颷1]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音乐理论系编.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集-扬琴专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3.第1-7小节。
    [2]通常是用气门芯。
    [3]朴东生.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考级系列丛书-扬琴曲集(1-6)[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31.第20-22小节。
    铩颷1]周大风.漫谈江南丝竹[J].中国音乐,1982,4.
    铩颷1]转引自何昌林.艺攀高峰琴誉世界-记著名扬琴艺术家项祖华教授[M].音乐爱好者,1996,6:7.
    [2]同上。
    铩颷1]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音乐理论系编.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集-扬琴专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10.第27-28,38-39小节。
    [2]即《三六》。
    [3]也叫《中花六板》或《花六》。
    铩颷1]后改用二胡。
    铩颷1]中国音乐家协会.扬琴曲集1949-1979[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46-47.第7-22小节。
    铩颷1]王沂甫著:王丽懿,王成懿整理.扬琴八大技法教程及乐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111.第35-43小节。
    铩颷1]谱例16,见王沂甫著:王丽懿,王成懿整理.扬琴八大技法教程及乐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129.第20-25小节。
    铩颷1]谱例17,见王沂甫著:王丽懿,王成懿整理.扬琴八大技法教程及乐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120.第11-18小节。
    铩颷1]伍国栋.中国民间音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11.
    [2]同上。
    [3]袁静芳.民族器乐欣赏手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4.
    [4]主要是江南小曲和中原古曲。
    铩颷1]朴东生.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考级系列丛书-扬琴曲集(1-6)[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63.35-47小节。
    铩颷1]朴东生.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考级系列丛书-扬琴曲集(1-6)[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106.[二]第3-10小节。
    [2]同上,第107页第11-14小节。
    铩颷1]镇田.扬琴演奏技法与练习[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97.第1-8小节。
    铩颷1]王沂甫著:王丽懿,王成懿整理.扬琴八大技法教程及乐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18.
    [2]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音乐理论系编.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集-扬琴专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12.第1-10小节。
    铩颷1]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音乐理论系编.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集-扬琴专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20.第23-31小节。
    铩颷1]谱例24。
    [2]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音乐理论系编.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集-扬琴专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第10页第1-8小节,第11页第4-11小节。
    铩颷1]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音乐理论系编.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集-扬琴专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上行第11页第43-48小节,是第三段变体,下行第11页第4-9小节,是第二段旋律。
    [2]同上,上行第11页第60-65小节,是第三段变体,下行第11页第21-26小节,是第二段旋律。
    铩颷1]伍国栋.中国民间音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2]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杨修生.中国民族器乐名曲赏析[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1.
    [4]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5]袁静芳.民族器乐欣赏手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
    [6]李民雄.民族器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7]袁静芳.乐种学[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9.
    [8]乔建中.中国音乐[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9]高厚永.民族器乐概论[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10]李民雄.传统民族器乐曲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1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12]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13]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14]代梓又.四川扬琴史稿[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15]项祖华.扬琴弹奏技艺[M].香港:香港繁荣出版社,1991.
    [16]李玲玲.扬琴演奏基础教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
    [17]李玲玲.扬琴演奏曲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
    [18]张学生.扬琴必修教程[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4.
    [19]刘月宁.扬琴弹奏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20]宿英.儿童扬琴入门[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21]刘达章.扬琴演奏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22]刘月宁.扬琴自学入门图解[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1.
    [23]张镇田.扬琴演奏技法与练习[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24]王沂甫著,王丽懿,王成懿整理.扬琴八大技法教程及乐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25]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音乐理论系.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
    [26]桂习礼主编,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编.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考级曲目·扬琴1-6级[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铩颷27]桂习礼主编,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编.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考级曲目·扬琴7-9级[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
    [28]朴东生.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考级系列丛书-扬琴曲集(1-6)[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
    [29]朴东生.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考级系列丛书-扬琴曲集(7-10)[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
    [30]严华生.传统广东音乐精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1]项祖华.项祖华扬琴作品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2]中国音乐家协会.扬琴曲集1949-1979[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33]阮弘.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在上海的变同异概观[D].上海音乐学院,2006.
    [34]李向颖.中国扬琴源流及其当代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
    [35]陶诚.“广东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36]王珍.扬琴流派再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6.
    [37]项祖华.广东音乐扬琴流派及其风格[J].中国音乐,1990,4:27-29.
    [38]徐平心.四川扬琴流派[J].中国音乐,1992,1:11-13.
    [39]项祖华.江南丝竹扬琴流派及其风格[J].中国音乐,1990,3:19-22.
    [40]钱伟宏.继承传统不断创新-建国以后扬琴演奏技法研究[A].第八届世界扬琴大会组委会.第八届世界扬琴大会论文集[C].北京:第八届世界扬琴大会组委会.2005.10,104-113.
    [41]邝晴.我国第一部扬琴教材《琴学新编》的历史价值[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4:92-104.
    [42]李萍.“德西玛”的变迁与中国扬琴艺术[J].音乐探索,2004,3:25-28.
    [43]张翠兰.《清稗类钞》洋琴史料考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4:45-49,64.
    [44]黄河,刘艮.传统扬琴艺术中的四川扬琴流派[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5,5:56-57.
    [45]邱怀生.从扬琴的传统看未来发展[J].音乐探索,1996,2:25-26.
    [46]解骏.从中国扬琴的特殊表现手法看扬琴的发展轨迹[J].黄钟,2005,1:110-117.
    [47]刘寒力.东北扬琴“吟揉滑颤”技法训练[J].乐府新声,1996,4:54-57.
    [48]刘寒力.东北扬琴的形成与发展[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5,5:58-59.
    铩颷49]于海英.东北扬琴的演奏风格及技巧[J].乐府新声,1999,2:74-78.
    [50]宁淑云.东北扬琴流派艺术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5:167-168.
    [51]刘寒力.东北扬琴学派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音乐,1998,1:27-30.
    [52]李泽昆.东北扬琴学派演奏技巧概述[J].天籁,1997,4:35-37.
    [53]赵艳芳.关于中国扬琴文化内涵的探索[J].中国音乐,1994,1:28-30,38.
    [54]林嘉庆.广东音乐漫谈(上)[J].乐器,2003,7:80-82.
    [55]林嘉庆.广东音乐漫谈(下)[J].乐器,2003,8:85-87.
    [56]王文礼.广东音乐扬琴概述[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5,5:52-55.
    [57]张志远.广东音乐扬琴技法初探[J].黄钟,1995,2:62-64.
    [58]项祖华.国乐瑰宝璀璨夺目-纪念吕文成诞辰105周年[J].中国音乐,2004,1:97,127.
    [59]陈栋.话说扬琴音色[J].艺术探索,2005,5:50-53.
    [60]戚梅.建国以来扬琴演奏技法及创作的发展[J].枣庄学院学报,2005,3:101-105.
    [61]陈威.论广东音乐的乐器发展和乐队编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1-2:8-16.
    [62]陈凤兰.论王沂甫先生扬琴曲的艺术特色和创新演奏技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119-121.
    [63]邱怀生.论扬琴的民族音色[J].乐器,2003,7:12-13.
    [64]王丽懿.浅论王沂甫扬琴艺术特色与传承[J].中国音乐,2005,4:136-138.
    [65]郑小云.浅谈扬琴流派[J].黄梅戏艺术,2005,3:24-25
    [66]詹皖.试论中国传统扬琴音乐与地域性民间音乐的融合[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3:97-99.
    [67]谭炎健.试析广东音乐中的精品-《连环扣》[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3:40-41.
    [68]代茹.四川扬琴源流考[J].音乐探索,2001,1:44-47.
    [69]王文礼.谈扬琴协奏曲《莲花山素描》的音乐风格及特点[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3:25-27.
    [70]詹皖.扬琴传统乐曲的流派和欣赏[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118-120.
    铩颷71]宋建栋.扬琴的颤竹与滑竹技法[J].乐器,1995,2:39.
    [72]李红梅.扬琴名曲《苏武牧羊》的欣赏与学习[J].乐器,2004,2:26-27.
    [73]张翠兰.扬琴演奏中的音色[J].艺苑(音乐版),1995,4:43-45.
    [74]何昌林.艺攀高峰琴誉世界-记著名扬琴艺术家项祖华教授[J].音乐爱好者,1996,4:6-8.
    [75]冯光钰.粤乐艺术与吕文成和“广东乐派”-纪念粤乐大师吕文成先生诞辰105周年[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1:14-18.
    [76]张志远.中国扬琴传统流派比较研究[J].齐鲁艺苑,2004,3:46-50.
    [77]王丽伟.中国扬琴传统流派的地位与特征[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1,3:10-17.
    [78]邹华.中国扬琴传统流派分析[J].音乐探索,2003,3:78-80.
    [79]丰元凯.中国扬琴改革的发展和现状[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5,5:50-51,55.
    [80]余其伟.中国扬琴在粤乐中的应用[J].岭南文史,1997,3:48-49.
    [81]黄日进.广东音乐的意境及其表现手法[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2:5-9.
    [82]黄日进.论广东音东的曲名、意境和韵味[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1:27-30.
    [83]梁锐祥.论乐器在广东音乐发展史中的地位与作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3:25-31.
    [84]何平.谈吕文成对广东音东发展的厉史性贡献[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4:14-15.
    [85]詹皖.论江南丝竹音乐的艺术特色[J].艺术百家,2004,5:143-145.
    [86]阮弘.江南丝竹音乐的发展与展望[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112-116.
    [87]桂习礼.中国扬琴之再造[A].第八届世界扬琴大会组委会.第八届世界扬琴大会论文集[C].北京:第八届世界扬琴大会组委会.2005.10,4-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