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川谘议局述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立宪派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随着西学东渐的扩大,新式学堂纷纷建立,出国留学日益增多,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的新的知识分子群体出现。日俄战争中日胜俄败加速了中国的资产阶级立宪运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动武装起义,广大人民的抗捐抗税斗争此起彼伏。清政府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统治,颁布上谕:“预备仿行立宪”在中央建立资政院以作将来议会之基础,在建立资政院之前,在各省建立代议机关---谘议局。四川谘议局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在四川总督主持下,建立了四川谘议局筹办处,制定筹办处章程,规定选举资格和条件,筹措选举经费,组织选民资格调查,进行初选和复选。
     四川谘议局成立后,积极地参政和议政。提出和议决了大量的议案,涉及财政税收、实业、法律、教育、盐务等等,并设法监督其实施。由于总督依靠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利用钦定章程的模棱两可作有利于行政官厅的解释,最主要的是督府掌握行政大权,对己不利的议案不予公布施行,或施行不力。但是四川谘议局充分利用《局章》赋予的权力,与四川地方行政官厅作不懈的斗争。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四川地方民众的利益。四川谘议局存在期间还积极地参与国会请愿运动,在国会和平请愿失败后,倒向革命,领导保路运动,为保路武装起义作了重要铺垫,从而加速了四川辛亥独立的步伐,为四川地方民主政治乃至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early 20th century ,national capitalism gained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 the emergence of the bourgiois congstitutional faction laid the econemic foundation . with the expansion of Western Learning , new schools have been established ,a growing number abroad ,with bourgeois democratic ideology of the intellectuals of the new emerging groups . In Russo-jepanese War , Sino-jepanese defeating Russia wins the bourgeoisie led to the constitutional movement in china .“Xin Chou Treaty”signed , the imperialist carve up china set off the craze and the bougeois revolution has been mobilizing to send an armed uprising ,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of the struggle against summoning here to donate . The Qing government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faltering rule , promulgated decree :“preparatory constitutional suit ,”construct providing policy council to establish the basis for the future parliament , before the establish representative body consultution kuk---Sichuan Advisory Council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such a background .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Governer of Sichuan ,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sultative council for organizing in Sichuan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ganizations and conditions for the election ,the election expenses incurred in finacing , organizing the survey of voters eligible to conduct rimaries and check .
     Sichuan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sultation kukactive in politics and government . Raised and resolved a lot of motion , invoving finace , taxation , industral , legal , education , sait , etc . and to try to oversee its implementation . Make full use of“Bureau”,the powers conferred by the district administrition Guanting Sichuan unremiting struggle . Schuan ,in large measure to safeguard the intrests of local people .The existence of Sichuan during the consultative councilis also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National Assembly a petition campaign , the leadership of paul campaigns , petitions and civilization in peace after the failure of conflict between pedestrians , the side of revolution , and accelerated the pace of independent Hinhai Sichuan , China’s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even local politics laid a solid foundition .
引文
①王世铮,《政治学概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40页。
    ②闫键,《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访谈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3-4页。
    ③[美]埃尔金[美]索尔坦编,周叶谦译,《新宪政论:为美好的社会设计政治制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第1页。
    
    ①徐茂明,《江南士绅和江南社会(1368—1911年)》.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50页。
    ②李世众,《晚清士绅与地方政治---以温州为中心的考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3页。
    ③转引自: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250页。
    ①转引自: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第254-255页。
    
    ①隗灜涛主编,《四川近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31页。
    ②隗灜涛主编,《四川近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45-246页。
    ③隗灜涛主编,《四川近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56页。
    ②罗福惠,《辛亥时期的精英文化研究》.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8页。
    ①转引自: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1840-1949)》.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50页。
    ②《时报》,1904年9月6日。
    ①《大公报》,光绪30年5月5日。
    ②《时敏报》,光绪30年10月6日。
    ③中华书局编辑部编.《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上),中华书局1994年,第534页。
    ④《中外日报》,1905年8月3日。
    ①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667页。
    ②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684页。
    ③林家有主编.《辛亥革命运动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320页。
    ④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15。
    ⑤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15。
    
    ①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15。
    ②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30。
    ③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17。
    ①隗瀛涛主编,《四川近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37页。
    ②四川省叙永县志编撰委员会编,《叙永县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年,第476页。
    ③《东方杂志》,第六年第三期:宪政篇,第101-102页。
    ④隗瀛涛主编,《四川近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39页。
    ⑤川省各复选区具体名额分配见附录1。
    ①《东方杂志》,第六年第三期:宪政篇,第102-103页。
    ②隗灜涛主编,《四川近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37页。
    ③《民国江津县志》(民国十三年刻本)卷九.谘议局.《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45)(影印本).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778页。
    ①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671-672页。
    ②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31。
    ③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673页。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45页。
    ①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政务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0年,第39页。
    ②资料来源:根据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政务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0年,第39页;隗瀛涛主编,《四川近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40页制成。
    ③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17。
    ④《申报》,1909年8月15日,第三张第二版。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45页。
    ②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17。
    ③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17。
    ④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17。
    
    ①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17。
    ②转引自:隗瀛涛主编,《四川近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38页。
    ③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42。
    ①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42。
    ②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42。
    ③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42。
    ④当时浙江谘议局会所共耗费工料银68925两,参见:沈小敏,《处常与求变:清末民初的浙江谘议局和省议会》.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第20页。
    ⑤《四川官报》,第35册:己酉十二月上旬,奏议。
    ⑥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42。
    ①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43。
    ②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43。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51页。
    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编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793页。
    ①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页。
    ②隗瀛涛主编,《四川近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41页。
    ③每个选举人只能选一位候选人。
    ④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8—9页。
    ①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2页。
    ①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676页。
    ②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676—677页。
    ①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677-678页。
    ②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678-681页。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53页。
    ①《四川谘议局第一次议事录》,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0页。
    ②《四川谘议局第一次议事录》,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1页。
    ①《四川谘议局第一次议事录》,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2页。
    ②《四川谘议局第一次议事录》,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1页。
    ③《四川谘议局第一次议事录》,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2页。
    ④《四川谘议局第一次议事录》,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68页。
    ⑤《四川谘议局第一次议事录》,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69页。
    ⑥《四川谘议局第一次议事录》,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70页。
    ①《四川谘议局第一次议事录》,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71-72页。
    ②隗瀛涛主编,《四川近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45页。
    ③鲁子健,《清代四川财政史料》(上).北京: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第581-582页。
    ④《四川谘议局第一次议事录》,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6-17页。
    ①《四川谘议局第一次议事录》,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7页。
    ②《四川谘议局第一次议事录》,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9页。
    ③《四川谘议局宣统二年九月常年会议案纪略》,《蜀报》,第六期:“本省纪事”庚戌年十月朔日,第3页。
    ①《四川谘议局宣统二年九月常年会议案纪略》,《蜀报》第六期:“本省纪事”,庚戌年十月朔日,第3页。
    ②《四川谘议局第二届年会议案》,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54页。
    ①《四川谘议局第二届年会议案》,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58-161页。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55页。
    ③《论国民不可放弃应有之责任》,《广益丛报》第九年第九期:“粹论”,宣统三年四月二十日。
    
    ①隗灜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49页。
    ②蒲殿俊,《流年之慨》,《广益丛报》第九年第五期:“粹论”,宣统三年三月初十日。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6页。
    ①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681页。
    ②《四川省谘议局第一次议事录》,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8页。
    ③《督部堂取消议事规则札》,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45页。
    ④《督部堂取消议事规则札》,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45页。
    ⑤《本局为前件呈宪政编查馆电文》,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45页。
    ①《督部堂转宪政编查馆前件复电札》,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45-146页。
    ②《议员无参观之权力》,《蜀报》第六期:“本省纪事”,庚戌年十月朔日。
    ③蒲殿俊,《流年之慨》,《广益丛报》第九年第五期:“粹论”,宣统三年三月初十日。
    ④《议员无参观之权力》,《蜀报》第六期:“本省纪事”,庚戌年十月朔日。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55页。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56页。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55页。
    
    ①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年,第79-80页。
    ②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年,第80页。
    ①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四川省志·大事纪述》(上册).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第226页。
    ②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577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35页。
    ④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年,第105-106页。
    ⑤鲁子健,《清代四川财政史料》(上).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第459页。
    ①隗瀛涛主编,《四川近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35页。
    ②戴执礼编,《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汇纂》(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94年,第448页。
    ③戴执礼编,《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汇纂》(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94年,第448页。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58页。
    ①隗瀛涛主编,《四川近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97页。
    ②鲁子健,《清代四川财政史料》(上).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1984年,第493页。
    ③《愚斋存稿》第17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3-4页。
    ④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四川省志·大事纪述》(上册).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第224页。
    ⑤隗瀛涛,《四川保路运动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09页。
    ①彭兰村,《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36页。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59--160页。
    ③四川谘议局,《呈请电奏取消川汉铁路收归国有一案文》,《蜀报》第12期,1911年5月20日。
    ①戴执礼编,《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汇纂》(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94年,第561页。
    ①隗瀛涛,《四川保路运动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15页。
    ②隗瀛涛,《四川保路运动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16页。
    ③《民国崇庆县志》(民国十五年铅印本)事纪三(十八).《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14)(影印本).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262页。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61页。
    ①隗瀛涛,《四川保路运动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19页。
    ②陈旭麓顾廷龙汪熙等主编,《辛亥革命前后》(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8页。
    
    ①隗瀛涛主编,《四川近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627-628页。
    ②隗瀛涛主编,《四川近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628页。
    ③列宁,《两种乌托邦》,《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430页。
    ④隗瀛涛,《四川保路运动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78页。
    ①隗瀛涛,《四川保路运动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80页。
    ②玉昆,《蓉城家书》,《辛亥革命史丛刊》(第1辑).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09页。
    ③隗灜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56页。
    ④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四川省志·政务志》(上).北京:方志出版社2000年,第41页。
    ⑤《民国涪陵县续修涪州志》(民国十七年铅印本),《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47)(影印本).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189页。
    ⑥《民国涪陵县续修涪州志》(民国十七年铅印本),《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47)(影印本).北京:巴蜀书社1992年,第140页。
    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66页。
    ①隗瀛涛主编,《四川近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706页。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68页。
    ①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61页。
    ②向楚,《重庆蜀军政府成立亲历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87页。
    ③李明新,《立宪派与士兵运动和哥老武装》,《四川保路风云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59页。
    ④向楚,《重庆蜀军政府成立亲历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87页。
    
    ①戴执礼编,《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汇纂》(下).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94年,第1869-1871页。
    ②隗瀛涛主编,《四川近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711页。
    ①周开庆,《民国川事纪要》.台北:台湾四川文献研究社1974年,第16页。
    ①高旺,《晚清中国的政治转型:以清末宪政改革为中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77页。
    ②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667页。
    ①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676页。
    ②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677-678页。
    ③转引自高旺,《晚清中国的政治转型:以清末宪政改革为中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75页。
    ④耿云志:论谘议局的性质与作用,《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2期,第263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1页。
    ②《重申预备立宪上谕》,转引自韦庆远、高放、刘文源等,《清末宪政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92页。
    ③转引自韦庆远、高放刘文源著,《清末宪政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92页。
    ④《宪政编查馆复议谘议局权限折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1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16页。
    ⑤亦劻等:《遵旨议复考察宪政大臣于式枚奏陈谘议局权限折》,转引自韦庆远、高放、刘文源著,《清末宪政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88页。
    ⑥资料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46—151页;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术论》.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第298-303页四川谘议局议员表制成。
    ①资料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46—151页;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术论》.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第298-303页四川谘议局议员表制成;129名议员中有4名年龄不详。
    ①张朋园著,《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第73页。
    ②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页。
    ①四川大学图书馆藏:《四川谘议局筹办处报告书》(无出版单位和年月),第25-26页。
    ①耿云志,论谘议局的性质与作用,《近代史研究》1982第2期,第247页。
    ①夏新华胡旭晟,《近代中国宪政历程:史料荟萃》.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5页。
    ②高旺,《晚清中国的政治转型:以清末宪政改革为中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79页。
    ①郭汉民,《晚清社会思潮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3-14页。
    ①戴执礼编,《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汇纂》(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第3页。
    [1]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15。
    [2]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17。
    [3]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30。
    [4]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31。
    [5]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42。
    [6]清代四川巴县档案,全宗号6、目录号7、卷号43。
    [7]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8]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编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1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1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
    [11]四川大学图书馆藏:《四川谘议局筹办处报告书》(无出版单位和年月)。
    [12]《愚斋存稿》(第17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
    [13]陈旭麓顾廷龙汪熙等主编,《辛亥革命前后》(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1]《时报》
    [2]《大公报》。
    [3]《时敏报》
    [4]《中外日报》
    [5]《东方杂志》
    [6]《四川官报》
    [7]《蜀报》
    [8]《申报》
    [9]《广益丛报》
    [1]四川省叙永县志编撰委员会编,《叙永县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年。
    [2]《民国江津县志》(民国十三年刻本),《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45)(影印本).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
    [3]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政务志》(上).北京:方志出版社2000年。
    [4]《民国崇庆县志》(民国十五年铅印本),《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14)(影印本).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
    [5]《民国涪陵县续修涪州志》(民国十七年铅印本),《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47)(影印本).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
    [6]四川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人物志》(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7]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四川省志·大事纪述》(上册).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1]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2]戴执礼编,《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汇纂》(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94年。
    [3]戴执礼编,《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汇纂》(中).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94年。
    [4]戴执礼编,《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汇纂》(下).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94年。
    [5]鲁子健,《清代四川财政史料》(上).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
    [6]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7]《辛亥革命史丛刊》编辑组编,《辛亥革命史丛刊》(第1辑).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8]夏新华胡旭晟编,《近代中国宪政历程:史料荟萃》.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10]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四川保路风云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1]王世铮,《政治学概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
    [2]闫键,《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访谈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3] [美]埃尔金[美]索尔坦编周叶谦译,《新宪政论:为美好的社会设计政治制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4]徐茂明,《江南士绅和江南社会(1368—1911年)》.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5]李世众,《晚清士绅与地方政治---以温州为中心的考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6]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7]隗灜涛主编,《四川近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
    [8]罗福惠,《辛亥时期的精英文化研究》.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9]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1840-1949)》.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中华书局编辑部编,《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上).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11]林家有主编,《辛亥革命运动史》.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
    [12]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年。
    [13]隗瀛涛,《四川保路运动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14]《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
    [15]高旺,《晚清中国的政治转型:以清末宪政改革为中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16]耿云志,论谘议局的性质与作用,《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2期。
    [17]韦庆远高放刘文源等,《清末宪政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18]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
    [19]郭汉民,《晚清社会思潮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20]沈晓敏,《处常与求变:清末民初的浙江谘议局和省议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21]周开庆,《民国川事纪要》.台北:台湾四川文献研究社1974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