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证人的抗辩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保证作为合同之债的一种特别担保,在微观意义上是督促债务履行、保障债权实现、救济债权损失的重要手段,在宏观意义上具有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推动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维护市场交易安全的积极效用。
     保证作为保障债权人利益的重要手段,实践中人们特别注重强调保证人的义务、责任和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保证人权利的伸张及其对债权人的制约,这对原本就处于单务、无偿地为他人行为承担责任之地位的保证人来说更显不公平。这种状况需要调整,使其归于一种衡平状态,而法律就是最有效地调节器。事实上保证人的抗辩权就是被作为不同民事主体利益衡平的一项基本内容而置于立法之中。在民商法权力体系中,为保证人设立了一系列防御性权利,用以制约债权人,以维护保证合同主体间利益的衡平,这种权利的典型表现就是保证人的抗辩权。
     本文从保证的基本价值与保证人抗辩权的价值取向入手,通过对各种保证人抗辩权内容的研究,提出具体行使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结合有典型代表意义国家的立法例与我国的担保立法进行比较,以司法实务为例证,分析我国现行担保立法之不足及如何完善的意见。内容简要如下:
     保证人的抗辩权,是指主合同债权人向保证人提出承担保证责任请求时,保证人根据一定的抗辩事由所享有的反驳债权人请求,拒绝或延缓承担保证责任的一种权利。
     学理上对保证人抗辩权的分类有多种。笔者认为,以抗辩权产生的根据不同为标准,可将保证人抗辩权分为三类:即保证人为一般债务人的抗辩权、为
    
    主债务人的抗辩权和保证人的专有抗辩权。
     相对于债权人而言,保证人仍为债务人。一般债务人应当具有的权利,保
    证人亦应当具有。保证人享有的一般债务人的抗辩权主要包括保证合同无效和
    可撤销抗辩权、保证债务未届清偿期抗辩权、保证债务时效完成及依法可抵消
    抗辩权。
     保证为从债务,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从性质上属于从债务,保证人的保证责
    任,是在债务人届期不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代为履行和承担责任。保证人承
    担了主债务人的义务,就应当享有主债务人的权利。不同情况下保证人行使主
    债务人抗辩权的条件,以及抗辩权行使的效力有所区别,其内容应依赖于实体
    法的具体规定。保证人享有的主债务人的抗辨权包括四类:
     (一)、权利未发生的抗辩权。主要是指主债务合同无效时保证人的抗辩
    权。无效合同本身与合同法律效果相违,与市场交易价值相悼,其债权不受法
    律保护,其债务没有法律拘束力,债权人不能要求债务人履行,同样也无法要
    求保证人代为履行。当债权人向保证人行使保证责任请求时,保证人可以对债
    权人主张主债权未发生的抗辩;从而免除保证责任。需注意的是,主合同无效
    保证合同也无效作为一项原则,也存在例外。我国《担保法》第5条允许当事
    人对保证合同的效力另有约定。
     (二)、权利已消灭的抗辩。主债务若因清偿、抵消、提存、混同、免除
    等原因而归于消灭时,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也消灭,当债权人向保证人请求履行
    时,保证人可以提出权利已消灭的抗辨,从而拒绝履行。
     (三)、权利排除的抗辨权。权利排除的杭辨权在民法上又称拒绝履行的
    抗辩权,主要包括时效完成的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后履行
    抗辩权。
     (四)、为主债务人的其他抗辩权。包括撤销抗辩权和抵消抗辩权。当主
     2
    
    债务人对主合同有撤销权或主债务人与主债权人互享债权互负债务,且债之标
    的适于相互抵消时,若债权人对保证人提出履行请求,保证对债权人可以主债
    务人的撤销权或抵销权引为自己抗辩的事由。
     保证人的专有抗辩权是基于保证人的独立人格和特殊身份,专属于保证人
    的抗辩权。各国立法例对保证人专有抗辩权规定不尽一致,其中最为普遍的规
    定,为一般保证的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先诉抗辩权是指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
    主债权人向保证人请求保证责任时,保证人有权要求主债权人先就主债务人财
    产诉请强制执行,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就主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
    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保证人可以对主债权人拒绝承担保证责任。其实质是
    赋予保证人享有“顺序利益”或“后诉利益”,即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的清
    偿由)倾序之分,债务认为第一)烦序,保证人为第二顺序,债权人应首先向主债
    务人起诉,在主债务人不能清偿时,才可以向保证人起诉,否则保证人有权拒
    绝。
     保证人的专有抗辨权还包括催告抗辩权、保证期间抗辩权、特殊免责抗辩
    权等,在实务中,保证人到底享有那些专有抗辩权,必须有法律明确规定,如
    法律上未规定则保证人不能享有。如催告抗辨权,日本民法典有规定,而我国
    法律未作规定,因此,在我国保证人不能行使该项抗辩权。
     我国担保立法对保证人抗辩权的规定较为详细,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
    处,学术界引起争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保证人在通常情形下还
    是在例外情形下享有先诉抗辩权;(二)、保证与物的担
As a special guaranty of contractual bligation, guarantee is in the microsense an important means to supervise and urge the payment of a debt, to guarantee the realization of creditor' s right, and to relieve the loss of creditor' s right, and in the macrosense has the positive effect to prompt the circulation of funds,, accomodation and commodities, to promote proper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and maintain the security of market transactions.
    Guarantee is a valuable means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reditors. In practice, people place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duty and liability of a guarantor and the protection of creditor' s interests yet neglect to a certain degree the promotion of a guarantor' s rights and their restriction on the creditor, which appears very unfavorable and unfair to the guarantor who unilaterally and voluntarily assumes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others' behavior. That must be readjusted to a state of balance, and law is the most efficient adjuster. In fact, a guarantor' s right of plea is regarded as a basic content to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various civil commercial law institutes a series of defensive rights for guarantors to regulate creditors and maintain the equity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contractual subjects of a guarantee. The typical expression of rights is the guarantor' s right to defense. The theoretical classifications of the guarantor' s right of plea
    
    
    are various.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right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on of whether the right of plea belongs exclusively to guarrantors ,namely, the guarantor' s general right of plea and his exclusive right to defense.The former includes the principal debtor' s right of plea and the general debtor' s right of plea enjoyed by the guarantor.
    Decided by the subordinativeness, and substitutiveness of guaranty liability and the joint globality of the position of the principal debtor, the guarantor assumes the debtor' s lisbility and thus should enjoy the debtor' s rights and the principal debtor' s right to defense, which includes four categories as follows: (a) the right of plea not yet exercised;(b)the right of plea already deprived;(c)the right of plea already excluded such as the right to plea of simultaneous performance, the tight of plea pf terminated prescription, the right of plea of disorder and the right to plea of post performance;(d) the principal debtor' s other rights to defense such as the right of setoff and the right to quash defense.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the conditions for the guarantor to exercise the principal debtor' s right of plea and the performing force of the right of plea vary, and the contents rely on the specific provisions in substantive law.
    For the creditor, the guarantor is still a debtor. The rights enjoyed by the general debtor should be enjoyed by the guarantor as well. The rights consist of the right to invalidate and quash the contract of guaranty, the right to exterminate the guaranteed debts, the right of
    
    plea of unexpired term of payment of the guaranteed debts and the right of plea of termination of prescription of the guaranteed debts.
    The exclusive right of plea of the guarantor is based on his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and pecialcapacity. Legislation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provide unidentical prescriptions of the guarantor' s exclusive right to defense, among which the most popular one is the right of plea for preference claims of the general guarantor. It means that when the principal creditor asks the guarantor toperform the guaranty liability, the general guarantor is entitled to ask him to claim for coercive execution beforehand. Before the disputes on principal contract have been settled and the coercive execution has accomplished the performance of debts,the guarantor may refuse to assume the guaranty liahbility, which the nature is to entitle the guarantor to sequenrial interests or privilege of ord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ight of plea for preference claims not only main tains the guaranror' s interests but
引文
①参阅[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②费安玲:《论保证人抗辩权》,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1期。
    ③乌尔比安在其作品中分析道:“法”来自与“正义”。杰尔苏指出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参阅:D。1,1,1 pr)。
    ④陈本寒主编:《担保法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第63页。
    ⑤参见《法国民法典》第1202条。
    ⑥高圣平:《担保法新问题与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第113页
    ⑦肖厚国、孙鹏:《担保法律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 1998年4月第1版第93—100页
    ⑧高圣平:《担保法新问题与判解》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第281—297页
    ⑨陈本寒主编:《担保法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第89页。
    ⑩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30条
    (11)高圣平:《担保法新问题与判解》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第282—283页
    (12)孙卫国:《票据保证的从属性与独立性》 在《民商法学》2001年第1期
    (13)肖厚国、孙鹏:《担保法律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 1998年4月第1版第94页
    (14)王家福:《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400-401页
    (15)参见孔祥俊主编:《担保法例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第151页
    
    
    (16)参见孔祥俊主编:《担保法例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第152页
    (17)邱鹭风、叶金强、龚鹏程:《合同法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305页
    (18)肖厚国、孙鹏:《担保法律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第95页
    (19)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55条
    (20)邱鹭风、叶金强、龚鹏程:《合同法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170-171页
    (21)参阅梅仲协助:《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第504页
    (22)肖厚国、孙鹏:《担保法律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第95页
    (23)陈本寒主编:《担保法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第84页
    (24)肖厚国、孙鹏:《担保法律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第95页
    (25)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0条
    (26)高圣平:《担保法新问题与判解》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第288页
    (27)参见孔祥俊主编:《担保法例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第143页
    (28)[罗马]查士丁尼著:《法学总论》 张企泰译 商务印书馆1989年12月版第5页
    (29)陈本寒主编:《担保法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第84页
    
    
    (30)费安玲:《论保证人抗辩权》,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1期。
    (31)高圣平:《担保法新问题与判解》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第114页
    (32)参见《日本民法典》第452条
    (33)参见邓曾甲著:《中日担保法律制度比较》法律出版社 1999年6月第1版 第112页中作者摘引[日]高木多喜男等人合著《民法(3)》第95页
    (34)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2条第2款
    (35)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25条第26条
    (36)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23条
    (37)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24条
    (38)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27条
    (39)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28条
    (40)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12条
    (41)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9条
    (42)郑玉波著:《民法债权各论》(下)台湾三民书局1981年第6版第822页
    (43)参见李国光、奚晓明、金剑峰、曹士兵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吉林人民出版社 第161-162页
    
    
    一、著作类
    1、孔祥俊主编:《担保法例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2、肖厚国、孙鹏:《担保法律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 1998年4月第1版
    3、高圣平:《担保法新问题与判解》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1年1月第1版
    4、陈本寒主编:《担保法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5、王家福:《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第1版
    6、邱鹭风、叶金强、龚鹏程:《合同法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6月第1版
    7、梅仲协助:《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年6月第1版
    8、[罗马]查士丁尼著:《法学总论》 张企泰译 商务印书馆 1989年12月版
    9、邓曾甲著:《中日担保法律制度比较》 法律出版社 1999年6月第1版
    10、郑玉波著:《民法债权各论》(下) 台湾三民书局 1981年第6版
    11、李国光、奚晓明、金剑峰、曹士兵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吉林人民出版社
    12、沈明达编著:《法国/德国担保法》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年8月第1版
    13、邓曾甲著:《中日担保法律制度比较》 法律出版社 1999年6月第1版
    14、何志著:《担保法审判实务研究》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2年2月第1版
    15、李国光主编:《合同法解释与适用》 新华出版社 1999年版
    16、全国人大法工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 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9年版
    
    
    17、余能斌、马军驹主编:《现代民法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5年12月第1版
    18、郑冲、贾红梅译:《中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 1999年5月第1版
    19、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年10月第1版
    20、王书江译:《日本民法典》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9年2月第1版
    21、[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2、[罗马]查士丁尼著:《法学总论》 张企泰译 商务印书馆 1989年12月版
    23、李国光、奚晓明、金剑峰、曹士兵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 吉林人民出版社
    二、论文类
    1、费安玲:《论保证人抗辩权》 载《政法论坛》 2000年第1期
    2、邹国华:《保证人抗辩权的司法适用于立法完善》 载《法学》 1998年第4期
    3、孙卫国:《票据保证的从属性与独立性》 载《民商法学》 2001年第1期
    4、王闯:《论双务合同履行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 在《民商法学》 2001年第4期
    5、孔祥俊:《保证期间再探讨》 载《民商法学》 2001年第10期
    6、余延满:《合同撤销权的限制与排除问题研究》 载《民商法学》2001年第3期
    7、曹诗权:《保证人专属抗辩权初探》载《河北法学》 1998年第4期
    8、[日]近江幸治(李凌燕译):《日本金融担保形态的变迁与日本担保法面临的新问题》载《民商法学》 2001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