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连犯及其处罚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牵连犯是罪数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罪数形态,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牵连犯的历史沿革、概念、基本特征、牵连关系及其与其他罪数形态的比较等基本问题。其次介绍了世界各国和地区对牵连犯在立法、司法和理论上的发展状况。接下来本文重点研究了我国牵连犯的处罚问题,虽然我国刑法总则对牵连犯并无明确规定,但在刑法分则和司法解释中,却对牵连犯规定了不同的处罚原则,而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各法院对于牵连犯的处理也并不统一。所以,我国司法实践对牵连犯的处理目前是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而在理论界关于牵连犯的处罚,又存在着从一重处断说、从一重重处断说、数罪并罚说、折衷说、废除说等。最后,本文在犯罪构成的罪数判断标准的基础之上对牵连犯进行分析,认为牵连犯的犯罪行为符合一个犯罪构成的,构成一罪,从一重处;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构成数罪,进行数罪并罚。
Implicated offense is a very important one of the theory of the forms of offense numbers, and it is also a rather complicated problem.
     This article firstly analyses several basic issues of implicated offense, including history, concept, character, implicated relationship and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implicated offense and other similar offenses.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ditions of implicated offense in other countries and areas. After that,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explores the punishment of implicated offense. In our country, there is no specific regulation about implicated offense in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riminal law, but in some sub-principles an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different rules of punishment are represented. And in the case of implicated offenses which are not regulated in the law, the treatments of the court are different from one to another. So, the judicial practice in our country is quite confounded. And in the theory of the punishment of implicated offense, some scholars hold the principle of”choice of the most serious offense and the most severe punishment”; some scholars hold the principle of combined punishment for plural crimes; some scholars consider that the theory of implicated offense should be abolished, etc.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stitute of the crime, which is the standard of judging the number of the crimes, this article considers if the crime accords with one constitute, it is one crime and fellows the principle of”choice of the most serious offense and the most severe punishment”; if the crime accords with several constitutes, they are plural crimes and fellow the principle of combined punishment for plural crimes .
引文
1 姜伟著:《犯罪形态通论》,法律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440 页。
    2 高铭暄著:《刑法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226 页。
    3 张明楷译:《日本刑法典》,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4 页。
    4 赵秉志主编:《外国刑法原理》(大陆法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45 页。
    5 游伟主编:《刑法理论与司法问题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22 页。
    
    6 吴振兴著:《罪数形态论》,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72 页。
    7 顾肖荣著:《刑法中的一罪与数罪问题》,学林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88 页。
    8 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600 页。
    9 李晓明主编:《中国刑法基本原理》,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402 页。
    10 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34 页。
    11 张明楷著:《刑法学》,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331 页。
    
    12 刘守芬、黄丁全主编:《刑事法律问题专题研究》,群众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79-283 页。
    13 余辉胜硕士学位论文:《论牵连犯》,西南政法大学,何泽宏副教授指导,2004 年 4 月,第 11-17 页。
    14 杨文国硕士学位论文:《牵连犯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吴雪松教授指导,2004 年 5 月,第 5-8 页。
    
    15 行江:《牵连关系新论》,载于《政法论丛》2005 年第 1 期。
    16 吴振兴著:《罪数形态论》,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77 页。
    17 高铭暄主编:《刑法学》,法律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281 页。
    18 吴振兴著:《罪数形态论》,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83 页。
    
    19 李恩慈著:《犯罪形态与刑罚适用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15 页。
    20 李晓明主编:《中国刑法基本原理》,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93 页。
    21 姜伟著:《犯罪形态通论》,法律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405 页。
    
    22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45 页。
    23 李晓明主编:《中国刑法基本原理》,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95 页。
     24 姜伟著:《犯罪形态通论》,法律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291 页。
     25 李恩慈著:《犯罪形态与刑罚适用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56 页。
    
    26 庄劲著:《犯罪竞合——罪数分析的结构与体系》,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3 页。
    27 徐久生、庄敬华译:《德国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59 页。
    28 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51 页。
    29 柯耀程著:《变动中的刑法思想》,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56 页。
    30 [德] 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托马斯·魏根特著,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年版,第 860 页。
    31 《日本修正刑法草案理由书》第 142 页,《准备草案理由书》第 153 页;转引自刘宪权:《我国刑法理论上的牵连犯问题研究》,载于《政法论坛》,2001 年第 1 期。
    
    32 马克昌:《我国台湾地区刑法修正述评》,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 年第 5 期。
    33 谢望原:《中国刑法学研究去向何处》,载于《检察日报》2007 年 7 月 31 日。
    
    34 储槐植著:《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52 页。
    35 [苏]别利亚耶夫著:《苏维埃刑法总论》,群众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258 页。
     36 [苏]波昂特科夫斯基著:《审判——检察机关实践中的刑法总则问题》,法律出版社 1957 年版,第 169页。
    38 全文详见“北大法宝——中国法院裁判文书数据库”之《余伟娟伪造公司、企业印章,李雯偷越国境案》:http://vip.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Db=fnl&Gid=117447038
    39 全文详见“北大法宝——中国法院裁判文书数据库”之《刘海礁敲诈勒索案》:http://vip.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Db=fnl&Gid=117468326
     40 全文详见“北大法宝——中国法院裁判文书数据库”之《谈金顺等诈骗、虚报注册资本案》:http://vip.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Db=fnl&Gid=117493184
    41 林准主编:《中国刑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91 页。
    42 高铭暄著:《刑法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226-236 页。
    43 牛克乾:《法外牵连犯处断原则的困惑及解决》,载于《法律适用》2002 年第 9 期。
    44 覃祖文:《牵连犯牵连关系和处断原则的理论思辩》,载于《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 年第 3 期。
    45 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上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410-412 页。
    46 申巍:《浅谈牵连犯的处罚原则》,载于《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年第 6 期。
    47 郝守才:《论牵连犯的价值取向》,载于《中州学刊》2002 年第 5 期。
    48 张义烈:《试论牵连犯的处罚原则》,载于《上饶师专学报》1997 年第 4 期。
    49 屈耀伦:《论我国刑法理论上的牵连犯》,载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 年第 4 期。
    
    50 赵秉志主编:《刑法争议问题研究》(上卷),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487 页。
    51 姜伟著:《犯罪形态通论》,法律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31 页。
    52 张明楷著:《犯罪论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442-444 页。
    
    53 余辉胜:《罪数判断新论》,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 年第 6 期。
    54 [日]大塚仁著:《刑法概说》(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413 页。
     55 赵秉志主编:《当代刑法理论探索(第二卷)——犯罪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598 页。
     56 庄劲:《从一重断还是数罪并罚——从牵连关系的限定看牵连犯的处断原则》,载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 年第 1 期。
    
    57 高铭暄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法律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106 页。
    58 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上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10 月版,第 409-412 页。
    1、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2、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 2 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3、李晓明主编:《中国刑法基本原理》,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
    4、赵秉志主编:《当代刑法理论探索(第二卷)——犯罪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5、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6、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 2000 年版。
    7、吴振兴主编:《犯罪形态研究精要》,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
    8、陈兴良、周光权著:《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9、陈兴良著:《当代中国刑法新境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10、李恩慈著:《犯罪形态与刑罚适用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11、刘树德著:《牵连犯辨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2、吴振兴著:《罪数刑态论》,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6 年版。
    13、庄劲著:《犯罪竞合——罪数分析的结构与体系》,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
    14、姜伟著:《犯罪形态通论》,法律出版社 1994 年版。
    15、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上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
    16、李希慧、刘宪权主编:《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5 年度)第一卷:刑罚制度研究(下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7、童德华著:《外国刑法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8、张明楷主编:《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19、高铭暄、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 5 卷)》,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20、马克昌著:《比较刑法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21、何勤华主编,牧野英一著,陈承泽译:《日本刑法通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22、何勤华、殷啸虎主编,陈瑾昆著:《刑法总则讲义》,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年版。
    23、大谷实著,黎宏译:《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24、赵秉志主编:《中国内地与澳门刑法之比较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0 年版。
    25、邱兴隆、杨凯主编:《刑法总则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5 年版。
    26、陈晓明、何承斌、童伟华著:《理论刑法学专论》,科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27、张军、姜伟、郎胜、陈兴良著:《刑法纵横谈(总则部分)》,法律出版社2003 年版。
    28、刘宪权主编:《刑法学研究》(第 1 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29、张明楷著:《犯罪论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版。
    30、储槐植著:《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31、于志刚主编:《刑法问题与争鸣》(第八辑),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3 年版。
    32、刘宪权主编:《中国刑法理论前沿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33、薛瑞麟主编:《法大刑法学研究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34、马松建、史卫忠主编:《刑法理论与司法认定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 年版。
    35、高铭暄著:《刑法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4 年版。
    36、张明楷译:《日本刑法典》,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
    37、赵秉志主编:《外国刑法原理》(大陆法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38、游伟主编:《刑法理论与司法问题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年版。
    39、柯耀程著:《变动中的刑法思想》,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40、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41、张明楷著:《刑法学》,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
    42、刘守芬、黄丁全编:《刑事法律问题专题研究》,群众出版社 1998 年版。
    43、陈兴良著:《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44、赵秉志主编《刑法新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45、顾肖荣:《刑法中的一罪与数罪问题》,学林出版社 1986 年版,。
    46、何鹏著:《外国刑事法选论》,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9 年版。
    47、黄风译注:《最新意大利刑法典》,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
    48、陈兴良著:《刑法适用总论》(下卷),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49、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 年版。
    50、徐久生、庄敬华译:《德国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年版。
    51、[苏]别利亚耶夫著:《苏维埃刑法总论》,群众出版社 1987 年版。
    52、[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著,罗结珍译:《法国刑法总论精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53、[苏]波昂特科夫斯基著:《审判——检察机关实践中的刑法总则问题》,法律出版社 1957 年版。
    54、[意]杜里奥·帕多瓦尼著,陈忠林译评:《意大利刑法学原理》(注评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55、[日]大谷实著,黎宏译:《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56、[德] 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托马斯·魏根特著,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 年版。
    57、[日] 大塚仁著:《刑法概说》(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58、[日]小野清一郎著:《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59、[意]杜里奥·帕多瓦尼著,陈忠林译:《意大利刑法学原理》,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
    1、吕华红硕士学位论文:《牵连犯基本理论研究》,郑州大学,钊作俊副教授指导,2002 年 5 月。
    2、余辉胜硕士学位论文:《论牵连犯》,西南政法大学,何泽宏副教授指导,2004年 4 月。
    3、尚勇硕士学位论文:《牵连犯研究》,河南大学,郝守才教授指导,2004 年 4月。
    4、杨文国硕士学位论文:《牵连犯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吴雪松教授指导,2004 年 5 月。
    5、张眉硕士学位论文:《牵连犯相关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马登民教授指导,2004 年 5 月。
    6、黄燕硕士学位论文:《论牵连犯》,中国政法大学,何秉松教授指导,2004年 5 月。
    7、田明海博士论文:《罪数原理论》,中国政法大学,何秉松教授指导,2003年 5 月。
    1、郝守才:《论牵连犯的价值取向》,载于《中州学刊》2002 年 9 月第 5 期。
    2、王佩亮:《牵连犯处罚原则浅析》,载于《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 4 期。
    3、初炳东:《论牵连关系》,载于《政法论丛》2002 年 6 月第 3 期。
    4、行江:《牵连关系新论》,载于《政法论丛》2005 年 2 月第 1 期。
    5、屈耀伦:《论我国刑法理论上的牵连犯》,载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 8 月。
    6、杨彩霞:《牵连犯若干问题探析》,载于《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 8 月第 16 卷第 4 期。
    7、刘士心:《牵连犯理论拓展研究》,载于《河北法学》2002 年 5 月第 20 卷第3 期。
    8、王奎、洪辉:《牵连犯的概念和惩罚原则分析》,载于《当代法学》2002 年第 3 期。
    9、何全民、甘娅:《吸收犯与牵连犯探微》,载于《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 1 月第 1 期。
    10、余亚勤:《牵连犯理论面临的挑战》,载于《中外法学》1990 年第 5 期。
    11、吴念胜:《我国刑法中罪数理论的困惑与解读》,载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 年第 3 期。
    12、莫晓宇:《罪数理论的体系性思考》,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 年第 2期。
    13、余辉胜:《罪数判断新论》,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 年第 6 期。
    14、郑厚勇:《浅析牵连犯》,载于《咸宁师专学报》1995 年 2 月第 15 卷第 1期。
    15、郑厚勇:《牵连关系及方法牵连犯和结果牵连犯》,载于《咸宁师专学报》1997 年 5 月第 17 卷第 2 期。
    16、张红艳:《论牵连关系》,载于《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 年第1 期。
    17、张利兆:《牵连犯数罪并罚问题研究》,载于《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 年第 5 期。
    18、黄俊平、曾粤兴:《论刑法中的牵连关系》,载于《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年 6 月第 3 期。
    19、郭毅:《牵连犯处罚原则探析》,载于《法学》1999 年第 8 期。
    20、刘宪权:《我国刑法理论上的牵连犯问题研究》,载于《政法论坛》2001 年第 1 期。
    21、包健、于英君:《试论牵连犯定罪量刑的价值取向》,载于《法学》1998 年第 4 期。
    22、高铭暄,叶良芳:《再论牵连犯》,载于《现代法学》2005 年 3 月第 27 卷第2 期。
    23、莫江平:《非数罪若干形态辨析》,载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 8 卷第 4 期。
    24、张义烈:《试论牵连犯的处罚原则》,载于《上饶师专学报》1997 年 8 月第17 卷第 4 期。
    25、申巍:《浅谈牵连犯的处罚原则》,载于《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 6 月第 2 期。
    26、杨兴培:《论一罪的法律基础和事实基础》,载于《法学》2003 年第 1 期。
    27、胡云腾, 刘树德:《刑法若干条款罪数形态之分析》,载于《现代法学》2005年 9 月第 27 卷第 5 期。
    28、蒋兰香:《浅析刑法对罪数之特殊规定》,载于《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 年第 1 期。
    29、行江:《牵连关系新论》,载于《政法论丛》2005 年第 1 期。
    30、储槐植、孟庆华:《论有牵连关系的两罪也应实行并罚》,载于《中外法学》1990 年第 5 期。
    32、黄荣坚:《犯罪的结合与竞合》,载于《台大法学论丛》第 23 卷第 2 期。
    33、马克昌:《我国台湾地区刑法修正述评》,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 年第 5 期。
    34、牛克乾:《法外牵连犯处断原则的困惑及解决》,载于《法律适用》2002 年第 9 期。
    35、覃祖文:《牵连犯牵连关系和处断原则的理论思辩》,载于《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 年 9 月第 17 卷第 3 期。
    36、庄劲:《从一重断还是数罪并罚——从牵连关系的限定看牵连犯的处断原则》,载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 年第 1 期。
    北大法宝——中国法院裁判文书数据库:http://vip.chinalawinfo.com/index.asp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