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解决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是知识产权民事纠纷的主要类型,且具有普遍性。解决好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就能很好地化解知识产权民事纠纷,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本文旨在通过对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成因和本质进行分析,发现保护在先权利原则的合理性,从而为完善以保护在先权利原则为主的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司法解决机制提供法理依据。同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在先权利立法比较研究,提出完善我国在先权利立法的一些建议。并且,本文还通过对大量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典型案例的分析,得出保护在先权利是解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最基本原则,其他原则作为补充。最后在此基础上,笔者就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立法解决机制和司法解决机制的完善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一章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成因论。本章主要讨论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产生的原因,以期从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以及法哲学层面揭示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产生的复杂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本章分为四部分,第一节主要论述知识产权冲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从知识产权发展历史的角度,论述知识产权冲突是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知识经济意识的觉醒、知识产权法律文化的兴起等社会历史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二节从分析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构成要件开始,找出本文认可的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概念。第三节主要归纳了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产生的原因。本文用归纳总结的手法,从知识产权权利主体、权利客体、权利内容、法律制度四个方面分析了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下文研究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本质打下基础。
     第二章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本质论。本章从论证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是否是一个伪命题开始,然后通过法理分析和事实论证,找出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本质,并且根据相关标准对于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进行分类,为本文研究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司法解决机制做好铺垫。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主要论述知识产权的本质。笔者先分析了知识产权是个伪命题观点,指出其错误所在,然后归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本质,不仅是利益的冲突,更是价值的冲突。第二节讨论了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社会影响,既有消极的负面影响,也有积极的正面影响。第三节为了本文实证研究的便利,对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进行了合理分类。
     第三章关于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中的在先权利。本章通过对知识产权在先权利概念及构成要件的分析,确立正确的在先权利的概念及范围。同时,借鉴国际条约和外国关于在先权利的立法,指出我国在先权利立法的不足之处。本章分三节,第一节论述知识产权中在先权利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在先权利概念产生的背景、学理上的分歧;第二节论述知识产权在先权利的范围,借鉴国外对于在先权利立法的规定,指出我国在先权利立法的不足,建议完善在先权利范围的立法;第三节论述知识产权在先权利的法律效力,对比国际条约及外国立法关于在先权利法律效力的规定,对照我国的相关规定,指出我国在先权利立法的特点和其它不足之处,为本文保护在先权利原则的提出夯实法律基础。
     第四章关于保护在先权利原则。本章主要讨论我国保护在先权利原则的提出、法理依据,以及与国外保护在先权利原则的立法比较。本章分三节,本章第一节论述保护在先权利原则作为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解决的基本原则的提出,以及其法理依据;第二节介绍国外及国际条约关于保护在先权利的立法,分析其具体值得借鉴之处;第三节分析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中保护在先权利原则规定,对比外国立法,发现不同及不足之处。
     第五章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解决论之司法实践。本章主要论述保护在先权利原则在解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司法实践中的作用,通过分析保护在先权利原则在解决权利冲突典型案件中的司法适用,发现保护在先权利原则在解决权利冲突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从另一方面,也通过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运用保护在先权利原则解决权利冲突的局限性,为下文探讨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解决机制获取素材。本章分三节,第一节以商标权为中心,通过对商标权与在先权利冲突典型案例中的分析,论述保护在先权利原则在商标权与在先权利冲突领域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第二节以专利权为中心,通过对专利权与在先权利冲突典型案例的分析,论述保护在先权利原则在专利权与在先权利冲突领域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第三节以著作权和其他知识产权为中心,通过对著作权及其它知识产权与在先权利冲突典型案例的分析,论述保护在先权利原则在著作权及其它知识产权与在先权利冲突领域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解决论之制度完善。本章在前文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对于在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中适用保护在先权利原则做全面总结,归纳司法实践中保护在先权利原则的作用和不足,提出解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衡平原则和其他补充原则,使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司法解决机制更加完善。同时,在保护在先权利解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立法方面,本文借鉴外国相关保护在先权利立法,建议改进我国在先权利立法,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立法解决机制。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从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纠纷司法解决的角度,全面归纳保护在先权利原则在解决权利冲突纠纷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地位和不足,并提出其他解决权利冲突的原则,作为保护在先权利原则的补充。最后根据国内司法实践经验,提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司法解决机制的建议。第二节从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立法解决的角度,在尊重国际条约规定的前提下,借鉴外国保护在先权利立法的经验,提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立法解决机制的建议。
     纵观全文,前两章主要论述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成因和本质,其后两章主要论述在先权利的国际国内立法比较,以及保护在先权利原则的法理和现实基础。最后两章从司法实践的角度通过实证的方式来论述保护在先权利原则的地位和重要性,以及提出完善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解决机制的立法和司法建议。全文秉承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司法、立法建议的研究进路,希望该研究对于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解决机制有所裨益。
The conflic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 IPR conflict") is the main category of IPR disputes, and is commonly arising. Only the IPR conflict is properly resolved both the legislative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and the public interests are fairly protected. The dissertation is devoted to provide the jurisprudence basis for perfecting the IPR conflict resolution mechanism, by way of analyzing the causes and essence of IPR conflict and find out the rationality of application of prior right protection rule. As well the dissertation makes some suggestion on improving the legislation on IPR prior rights, by way of comparatively analyzing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 of foreign countries. The dissertation makes its effort to conclude that IPR prior right protection rule is the most essential one of those rules of the IPR conflict resolution after doing abundant case study over the IPR conflict cases. The dissertation finally advises on improving the judicial resolution mechanism and legislature resolution mechanism on IPR conflict.
     Chapter One is on the causes of IPR conflict. This chapter mainly aims to find out the complicated causes of IPR conflict with the angles of IPR's history, economy, culture and jurisprudence. The chapter is composed of four parts, Part one states and analyses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IPR conflict's emerging. Part two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PR conflict and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IPR conflict. Part three makes a conclusion on the main causes of IPR conflict.
     Chapter Two is on the essence of IPR conflict. Started with debating on the false or true proposition of IPR conflict, this chapt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essence of IPR conflict from the angles of jurisprudence and practice. As well it categorizes those IPR conflicts with the selected criteria. This chapter has three parts. Part one is on the essence of IPR conflict, which is concluded as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s, as well as the conflict of values. Part two discusses the social impact of IPR conflict, including the positive impact and negative impact. Part three makes categorization of IPR conflicts with the selected criteria.
     Chapter three is on the prior right in IPR conflicts. This chapter finds out the right concept of prior right and its contents through analysing those different concepts on prior right. As well this chapter tells the defects of Chinese legislation on prior right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relevant legislations of foreign countries. This chapter has three parts. Part one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attributes of prior right, and introduces the initial adoption of prior right in China's legislation and theoretically disagreement on the concept. Part two states the contents of prior right of IPR.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relevant legislation of foreign countries, the defects of China's legislation are detected and improvement is accordingly advised. Part three concludes the legislative force of prior right of IPR. Compared with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 of foreign countries, China's legislation on prior right protection has its features and as well its shortcomings.
     Chapter four is on prior right protection rule.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the adoption of IPR prior right protection rule and it jurisprudent resources, and also does comparative study of foreign countries' legislation on the said rule. This chapter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Part one discusses the adoption of the prior right protection rule as the essential rule and its jurisprudent resources. Part two introduces the relevant clauses of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foreign countries' legislation on IPR prior right protection. Part three analyses the Chinese legislation on the prior right protection and finds out its imperfection.
     Chapter five is on the judicial practices of IPR conflict resolution with application of prior right protection rule. This chapter mainly concerns the application of prior right protection rule in IPR conflict cas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ior right protection rule is of importance and practice in those IPR conflict disputes, as well the limitation of applying the prior right protection rule. This chapter has three parts. Part one is the case study on those IPR conflicts against trademark. Part two is the case study on those IPR conflicts against design patent. Part three is the case study on those IPR conflicts against copyright and other IPR.
     Chapter six is on the improvement of judicial and legislature mechanism of the resolution of IPR conflict. On one hand it conclud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prior right protection rule is most effective in the judicial solution of IPR conflicts and due to the shortcoming of the rule, it recommends some supplementary rules on the resolution of IPR conflicts, such as the rule of equity, the rule of fair competition and the rule of rank of rights. On the other hand, it introduces the foreign countries'legislation on the IPR prior right and makes suggestion on perfecting China's legislation on IPR conflict resolution. This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Part 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udicial resolution of IPR conflicts, comprehensively concludes the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prior right protection rule and its defects, and makes suggestion on perfecting the judicial resolution on IPR conflicts. Part tw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islation on resolution of PR conflicts, learning from the foreign countries' legislation and complyi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it proposes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legislation on the resolution of IPR conflicts.
     In general, the first two chapters are on the causes and essence of IPR conflict, and the following two chapters mainly introduce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the legislation of foreign countries on IPR prior rights, last two chapters state the significance of applying prior right protection rule and the suggest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our judicial mechanism and legislature mechanism on IPR conflict resolution. Following the routine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and then from the practice to suggestion on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resolution of IPR conflicts, the dissertation is devoted to benefit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IPR conflict resolution mechanism.
引文
① 郝铁川:《权利冲突:一个不成为问题的问题》,载《法学》2004年第9期,第3页。
    ② 李绍章:《权利冲突是个伪问题—商榷郝铁川先生》,《综合来源》2005年第7期,第13页。
    ③ 刘威:《权利冲突探析——兼与郝铁川先生商榷》,载《法治论丛》2005年第5期,第38页。
    ① 见百度百科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4279034.htm,浏览于2012年10月6日。
    ② 刘友华:《论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机制—以权利冲突为视角》,载冯晓青主编《知识产权冲突专题判决与
    学理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0页。
    ① 摘自《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2年)》,中国法院网http://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3/04/id/950085.shtml,浏览于2013年4月29日。
    ① 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② 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1页。
    ③ 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2页。
    ④ 张玉敏:《论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载《知识产权研究》第13卷,2002年12月版。⑤ 见百度百科《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译本第7页,http://wenku.baidu.com/view/6347b82a0066f5335a8121a1.html,浏览于2012年12月30日。
    ① 见道客巴巴文库《成立世界知识产权公约》译文,http://www.doc88.com/p-238797738085. html,浏览于2012年12月2日。
    ② 郑成思著:《WTO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讲解》,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第193页。
    ③ 郑成思著:《WTO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讲解》,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第63页。
    ④ 谢铭洋:《智慧财产权志概念与法律体系》,载刘春田主编《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第1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43页。
    ① 百度百科词条,见http://baike.baidu.com/view/45333.htm,2012年11月3日浏览。
    ② 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75-77页。
    ③ 陶鑫良主编:《域名与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第127-140页。
    ① 杨志敏著:《知识产权法新解-详析知识产权法的理论与实务》,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9页。
    ② 刘春田:《知识产权的对象》,载《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24页。
    ③ 张玉敏:《论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载《知识产权研究》第13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版,第175页。
    ① 张玉敏:《论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载《知识产权研究》第13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版,第176页。
    ② 张玉敏:《论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载《知识产权研究》第13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版,第179页。
    ③ 杨志敏:《知识产权法新解-详析知识产权法的理论与实务》,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页。
    ① [英]洛克著、叶启芳译:《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9页。
    ② [英]洛克著、叶启芳译:《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9页。
    ① [德]康德著,沈叔平译,林荣远校:《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72页。
    ② [德]康德著,沈叔平译,林荣远校:《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68页。
    ③ 吴汉东著:《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9页。
    ④ [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03页。
    ⑤ [德]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76页。
    ① 吴汉东等著:《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总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1页。
    ① 胡良荣著:《知识产权法新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页。
    ② 张晋蕃主编:《中国法制史》,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页。
    ③ 吴汉东等著:《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53页。
    ① 俞荣根:《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反思》,载李楯编《法律社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8页。
    ② 吴汉东等著:《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页。
    ① 吴汉东等著:《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总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页。
    ① 王克金:《权利冲突论——一个法律实证主义的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2期,第45页。
    ② 刘作翔:《权利冲突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第57页。
    ③ 苏力:《<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3期,第68页。
    ① 冯晓青、杨利华:《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及其解决之探讨》,载《电子知识产权》2001年第8期,第25页。
    ② 周详:《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若干问题研究》,载《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第7期,第18页。
    ③ 刘宁著:《知识产权若干理论热点问题探讨》,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第296页。
    ④ 欧修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与司法衡平》,载冯晓青主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① 谭筱清主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理论与判解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
    ① 冯晓青、杨利华:《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及其解决原则》,载《法学论坛》,2001年第5期,第52页。
    ② 欧修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与司法衡平》,载冯晓青主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4页。
    ③ 谭华林:《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论纲》,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④ 刘宁著:《知识产权权利冲突问题探讨》,载《知识产权若干理论热点问题探讨》,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第300-302页。
    ① 欧修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与司法衡平》,载冯晓青主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页。
    ① 郑成思:《“权利冲突”与外观设计保护》,载《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年7月24日版。
    ② 郝铁川:《权利冲突:一个不成为问题的问题》,载《法学》2004年第9期,第3页。
    ① 张平华:《权利冲突是个伪命题吗?——与郝铁川教授商榷》,载《法学论坛》2006年第1期,第12页。
    ② 刘威:《权利冲突探析——兼与郝铁川先生商榷》,载《法治论丛》2005年第5期,第38页。
    ① 刘友华:《论知识产权的救济机制:以权利冲突为视角》,载冯晓青主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0页。
    ② 欧修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与司法衡平》,载冯晓青主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27-29页。
    ③ 夏勇:《权利哲学的基本问题》,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3期,第5页。
    ① 杨震著:《法价值哲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① 欧修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与司法衡平》,载冯晓青主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30页。
    ① 杨德齐著:《知识产权优先权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第34-37页。
    ① 陈子龙:《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及司法裁量》,载《人民司法》2000年第2期,第14页。
    ② 顾建荣、刘力:《著作权与标识性工业产权冲突及审理对策》,载陈旭编《法官论知识产权》,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55页。
    ① 曹新明:《论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协调原则》,载冯晓青主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83页。
    ② 南振兴、刘春霖著:《知识产权学术前沿问题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7页。
    ② 郑成思著:《WTO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讲解》,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第235页。
    ① 许艳霞:《商标权与在先权冲突若干法律问题研究》,2001年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第2-4页。
    ② 李扬:《商标法中在先权利的知识产权法解释》,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5期,第45页。
    ③ 刘宁著:《知识产权若干理论热点问题探讨》,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第303页。
    ① 韩景峰:《商标法中在先权利的法理分析》,载《知识产权》2012年第10期,第26页。
    ① 韩景峰:《商标法中在先权利的法理分析》,载《知识产权》2012年第10期,第26页。
    ② 李扬:《商标法中在先权利的知识产权法解释》,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5期,第45页。
    ①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75-76页、第108-109页。
    ②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93-194页。
    ③ 黄晖译:《法国知识产权法典(法律部分)》,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34-144页。
    ①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434页。
    ② 曾陈明汝著:《商标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9页。
    ③ 曾陈明汝著:《商标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5页.
    ④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⑤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301页。
    ② 郑成思著:《WTO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讲解》,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第200页。
    ③ 黄晖:《欧洲商标立法史上的里程碑——欧洲共同体<协调成员国商标立法第一号指令>评价》,载郑成思编著《知识产权研究》第9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212页。
    ① 参见商评字(2010)第04817号异议复审裁定书,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0)一中知行初字第2808号行政判决书,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1)高行终字第374号行政判决书。
    ① 宿迟、张广良:《知识产权在先权利及其保护》,载《知识产权审判实务》第2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6-31页。
    ① 转引自李扬:《商标法中在先权利的知识产权法解释》,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5期,第46页。
    ① 李扬:《商标法中在先权利的知识产权法解释》,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5期,第49页。
    ② 韩景峰:《商标法中在先权利的法理分析》,载《知识产权》2012年第10期,第29页。
    ③ 见百度百科《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译本第7页,http://wenku.haidu.com/view/6347b82a0066f5335a8121a1.html.浏览于2012年12月31日。
    ④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204页。
    ①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204页。
    ② 见百度百科《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译本第7页,http://wenku.baidu.com/view/6347b82a0066f5335a8121al.html,浏览于2012年12月31日。
    ③ 郑成思著:《WTO知识产权逐条讲解》,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版,第200-202页。
    ④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297页。
    ① 见中国《商标法》第13条、第15条、第16条规定。
    ②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317页。
    ③ 黄晖著:《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
    ④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319页。
    ① 谢铭洋:《智慧财产权基本问题研究》,台湾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278页。
    ① 见百度百科《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译本第7-10页,http://wenku.baidu.com/view/6347b82a0066f5335a8121al.html,浏览于2012年12月31日。
    ②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81、287页。
    ③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99、214、215页。
    ① 冉瑞雪译:《意大利商标法》,载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二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62、263页。
    ① 孔祥俊著:《WTO知识产权协定及其国内适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53页。
    ② 冯晓青著:《知识产权权利重叠、权利冲突及其解决》,载于《北大知识产权评论》(1)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17-119页。
    ③ 陈子龙:《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与司法裁量》,载《人民司法》2000年第2期,第14-15页。
    ④ 南振兴、刘春霖著:《知识产权权利冲突问题研究》,载《知识产权学术前沿问题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64-167页。
    ① 欧修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与司法衡平》,载冯晓青主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54-63页。
    ① 梁慧星著:《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63页。
    ① 见百度百科《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译本第7-10页,http://wenku.baidu.com/view/6347b82a0066f5335a8121a1.html,浏览于2012年12月30日。
    ② 郑成思著:《WTO知识产权逐条讲解》,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版,第200-202页。
    ①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81、287页。
    ②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81、287页。
    ③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81、287页。
    ④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81、287页。
    ①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93-208页。
    ②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93-208页。
    ①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14-215页。
    ②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14-215页。
    ③ 冉瑞雪译:《意大利商标法》,载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54-258页。
    ④ 冉瑞雪译:《意大利商标法》,载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54页。
    ⑤ 冉瑞雪译:《意大利商标法》,载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62页。
    ①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434页。
    ②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441页。
    ③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301页。
    ④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317页。
    ①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319页。
    ① 见《商标法》第9条、第13条、第16条、第28条、第31条规定。
    ② 见我国《商标法》第13条、第15条、第16条规定。
    ① 刘友华:《商标专用权与商号权发生冲突时,应衡量在先使用与商标权人利益,保护在先使用人的合法权益》,载冯晓青主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专题判决与学理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282页。
    ① 吴汉东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7版,第81页。
    ② 吴汉东等著:《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分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77页。
    ③ 吴汉东等著:《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分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642-643页。
    ① 吴汉东等著:《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分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7页。
    ① 《商标法》第八条:“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②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八条:“企业名称应当使用汉字,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名称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自治区地方用的民族文字。”
    ① 参见(1999)沪二中知初字第13号民事判决书。
    ② 参见(2004)沪高民三终字第27号民事判决书。
    ① 郑成思著:《WTO知识产权逐条讲解》,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版,第201页。
    ② 谢冬伟:《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历史与发展》,载《工商行政管理》2003年第11期,第29页。
    ①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9年第一期,第31页。
    ① 欧修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与司法衡平》,载冯晓青主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① 摘自《人民法院案例选.2004年民事专辑(总第48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56页。
    ① 参见(2004)北京一中民初字第9953号民事判决。
    ① 欧修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与司法衡平》,载冯晓青主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① 谭华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论纲》,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第91页。
    ② 李永明、张振杰:《知识产权权利竞合研究》,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第101页。
    ① 杨才然:《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权利冲突协调原则之理论基础》,载《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第11期,第17页。
    ① 沈志先主编:《知识产权审批精要》,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325页。
    ② 杨德齐著:《知识产权优先权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年版,第44页。
    ③ 苏力:《<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3期,第70页。
    ① 林来梵、张卓明:《论权利冲突中的权利位阶—规范法学视角下的透析》,载《浙江大学学报》2003年第11期,第10页。
    ② 林来梵、张卓明:《论权利冲突中的权利位阶—规范法学视角下的透析》,载《浙江大学学报》2003年第11期,第9页。
    ① 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319页。
    1.[英]洛克著,叶启芳译:《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2.[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3.张晋蕃主编:《中国法制史》,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
    4.[美]阿瑟米勒、伯克尔戴维斯著,周林等译:《知识产权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5.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6.郑成思著:《WTO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讲解》,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7.梁慧星著:《民法总论》(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8.黄晖著:《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9.陶鑫良主编:《域名与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
    10.蒋志培著:《入世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刘春茂著:《知识产权原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版。
    12.刘春田著:《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3.刘春田主编:《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4.张玉敏主编:《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5.吴汉东、胡开忠主编:《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6.孔祥俊著:《WTO知识产权协定及其国内适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7.蒋志培著:《入世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8.南振兴、刘春霖著:《知识产权学术前沿问题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年版。
    19.唐广良主编:《知识产权研究》(第13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
    20.[美]罗伯特、彼特等著,齐筠、张清等译:《新技术时代的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曾陈明汝著:《商标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23.汤宗舜主编:《专利法教程》(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4.冯晓青著:《知识产权法哲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5.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6.冯晓青著:《知识产权法前沿问题研究》,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7.吴汉东等著:《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总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8.谭筱清主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理论与判解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9.朱榄叶、刘晓红主编:《知识产权法律冲突与解决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0.金海军著:《知识产权私权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黄晖著:《商标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2.冯晓青、杨利华等著:《知识产权法热点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3.胡开忠编著:《知识产权法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4.杨震著:《法价值哲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5.陶鑫良、袁真富:《知识产权法总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36.吴汉东等著:《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7.冯晓青主编:《知识产权权利正当行使(权利限制)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
    38.王振清主编:《知识产权法理与判决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39.唐安邦主编:《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前沿问题与WTO知识产权协议》,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0.胡良荣著:《知识产权法新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41.吕国强主编:《知识产权案例精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2.刘宁著:《知识产权若干理论热点问题探讨》,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
    43.吴汉东主编:《中国知识产权制度评价与立法建议》,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44.徐辉鸿著:《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5.董炳和、谭筱清等主编:《商标法体系化判解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版。
    46.刘筠筠、熊英著:《知识产权法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47.杨德齐著:《知识产权优先权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48.杨志敏著:《知识产权法新解-详析知识产权法的理论与实务》,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9.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判解研究》第二卷第二期,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50.程永顺主编:《商标确权判例》(第16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51.孔祥俊著:《商标与不正当竞争法原理和判例》,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52.吴汉东等著:《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3.蒋万来著:《知识产权与民法关系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54.奚晓明主编:《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2009》,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5.冯晓青主编:《知识产权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6.冯晓青主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版。
    57.沈志先主编:《知识产权审判精要》,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58.冯晓青主编:《知识产权权利正当行使(权利限制)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版。
    59.刘明江著:《商标权效力及其限制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
    60.王景川、胡开忠主编:《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1.冯晓青主编:《知识产权法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综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版。
    62.奚晓明主编:《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2010》,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3.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学》(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4.曹世华著:《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利益平衡与争议解决机制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5.于金葵著:《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
    66.奚晓明主编:《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案例指导》(第四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67.程永顺主编:《知识产权疑难问题专家论证(2010-2011)》,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
    68.朱淑娣主编:《中美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保护制度比较》,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
    1.许艳霞:《商标权与在先权冲突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硕士论文。
    2.钱矛锐:《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3.单铭君:《商标权与在先权的权利冲突》,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4.欧修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与司法衡平》,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5.杨素文:《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研究》,四川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6.谭华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论纲》,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7.梁国兴:《知识产权权利冲突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8.潘晓宁:《商标权限制制度比较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9.阮思宇:《论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以正当性分析为探索路径》,吉林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10.何伦康:《商标在先使用权法律保护研究》,中南政法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1.任刚:《在先使用及商标权的确立——美国商标法律制度与判例(四)》,载于《中国商标》1999年第2期。
    2.杨玉熹:《商号与商标:权利冲突与解决》,载于《现代法学》1999年第4期。
    3.李永明、张振杰:《知识产权权利竞合研究》,载于《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
    4.冯晓青、杨利华:《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及其解决原则》,载于《法学论坛》2001年第5期
    5.张玉敏:《商标在先使用的保护》,载于《中华商标》2002年第2期。
    6.刘作翔:《权利冲突:一个应该重视的法律现象》,载于《法学》2002年第3期。
    7.余晖:《商标法中的在先权利》,载于《人民司法》2003年第6期。
    8.郝铁川:《权利冲突: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载于《法学》2004年第3期。
    9.蒋万来:《我国知识产权冲突的成因及解决》,载于《浙江学刊》2004年第2期。
    10.赵凤梅、胡远明:《商标法在先权利保护理论探讨》,载于《山东大学学报》2004年第6卷第3期。
    11.刘红:《基于衡平理念探悉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载于《中华商标》2004年第7期。
    12.郑成思:《私权、知识产权与物权的权利限制》,载于《法学》2004年第9期。
    13.陈铁水:《商标在先权利的法律保护》,载于《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第9期。
    14.周中琦:《注册商标之间的冲突及其解决》,载于《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第4期。
    15.刘敏:《试论多重著作权》,载于《社会科学家》2005年第5期。
    16.杨才然:《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权利冲突协调原则之理论基础》,载于《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第11期。
    17.杨红军、李惠:《论商标先用权及我国相关制度之完善》,载于《特区经济》2006年第6期。
    18.冯晓青:《商标法第三次修改若干问题》,载于《中华商标》2007年第4期。
    19.谢冬伟:《商标在先使用人的合法利益应予保护》,载于《中华商标》2007年第8期。
    20.陈向军:《论商标的在先使用》,载于《理论界》2007年第12期。
    21.杜颖:《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保护论纲——兼评商标法第三次修订》,载于《法学家》2009年第3期。
    22.刘春田:《民法原则与商标立法》,载于《知识产权》2010年第1期。
    23.孙海龙、姚建军:《贴牌加工中的商标问题研究》,载于《知识产权》2010年第5期。
    24.齐爱民、何培育:《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法律适用》,载于《知识产权》2011年第2期。
    25.祝建军:《在先使用商标不侵权抗辩是否成立的思考》,载于《知识产权》2011年第3期。
    26.张玉敏:《论使用在商标构建中的作用》,载于《知识产权》2011年第9期。
    27.王莲峰:《论我国商标法使用条款之完善》,载于《知识产权》2012年第4期。
    28.李树建:《论商标侵权行为中的混淆标准》,载于《知识产权》2012年第5期。
    29.罗晓霞:《商标权的双重属性及其对商标法律制度变迁的影响》,载于《知识产权》2012年第5期。
    30.韩景峰:《商标法中在先权的法理分析》,载于《知识产权》2012年第10期。
    1. W.R.Cornish, Intellectual Property:Paten, Copyright, Trade Marks and Allied Rights, Sweet & Maxwell,1996.
    2. Tina Hart&Linda Fazzani,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2nd Edition, Macmillan Press Ltd.,1997.
    3. C.D.G.Pickering, Trade Mark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Hart Publishing, Oxford,1998.
    4. A.R. Miller and M.H. Davis,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Palgrave Publisher Ltd,2000.
    5. F.W. Mostert, Famous and Well-Known Marks, INTA,2004.
    6. Dinwoodie Janis, Trademarks and Unfair Competition Law and Policy,2nd Edition, Aspen Publishers,2007.
    7. Catherine Colston & Kirsty Middleton, Moder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2nd Edition, 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2003.
    8. William Cornish, 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5th Edition, London: Sweet&Maxwell 2006.
    9. Kinney&Lange,P. A.,IntellectualPropertyLawforBusinessLawyers,2008-2009 Edition, THOMSON WEST2009.
    1. Kyla Harriel, Prior User Rights in A First-to-Invent Patent System:Why Not? The Journal of Law and Technology,1996,543.
    2. Ann L. Monotti, Balancing the Rights of the Patentee and Prior User of An Invention:the Australian Experience, E.I.P.R.1997,19(7),351-359.
    3. Pierre Jean Hubert, A Careful Balancing of Competing Interests, Santa Clara Computer and High Technology Law Journal, Feb 1998,189.
    4. David Tatham, The opposition Procedure in the Community Trade Mark System, E.I.P.R.1998,20(1),22-23.
    5. Aimee Boss,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atent System Improvement Act:Is It Really An Improvement? John Marshall Law Review, Spring 1999.
    6. Gordon D.Harris, Trends in UK Patent Litigation:the Age of Reason? E.I.P.R.1999,21 (5),254-263.
    7. Robert C. Haldiman, Prior User Rights For Business Method Patents, Saint Louis University Public Law Review,2001.
    8. Tariq A. Baloch, Confused About Dilution? E.I.P.R.2001,23(9),427-433.
    9. Robert C.Haldiman,/Prior User Rights for Business Method Patents, Saint Louis University Public Law Review,2001,245.
    10. David H. Hllander Jr., The First Inventor Defense:A Limited Prior User Right Finds Its Way into US Patent Law, AIPLA Quarterly Journal, Winter 2002.
    11. Asim Singh, France:Internet-Domain Name-Prior Use, E.I.P.R.2003 25(4)N53.
    12. Ed, Trade Name May Constitute An Existing Prior Right Under TRIPs, EU Focus 2004,156,2-4.
    13. Robecca C. E. Mcfadyen, The "First-to-File "Patent System:Why Adoption Is Not An Option? Richmond Journal of Law and Technology, Fall 2007,3..
    14. Kazuo Shibata, Some Problems with the Current Practices Concerning the Priority System, E.I.P.R.2010,32(10)520-529.
    15. Dr. Bartosz Sujeckil, Concept of "Bad Faith "in the Domain Name Registration of An EU Top Level Domain, E.I.P.R.2012 34(11)803-807.
    16. Bird & Bird, Domain Name:Registration and Prior Rights, Practical Law Companies 2012,23(8),8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