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正当性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代中国正处于伟大的社会变革转型期,这种社会的变革与转型过程就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各个领域都会面对一些难题和困境,其中,如何加强人性化的行政执法以及如何提高执法水平、执法质量和效率等问题都是行政执法部门在变革和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的需求来看,行政执法的正当性问题都会成为政府执法部门在转型过程中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无论是从执法实践还是从理论研究现状来看,关于行政执法正当性的理论研究都已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探讨行政执法正当性的目的在于力求体现行政执法和伦理规范在主体和内容上的结合,从伦理的视角对行政执法进行理论研究,这样的尝试并非抛弃或否认法治的路径,更不是用伦理来取代对行政执法的法律规范,而是试图用伦理的优势来弥补法律路径潜在的不足和解决法律路径的缺陷,以伦理的特殊功能来超越法律方面的不足、限制和困境,为完善我国行政执法的正当性探求新路径,以提高行政执法的人性化和实效性,督促政府执法部门及其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切实履行好职责,从而为合法合情合理的人性化执法体系的构建提供伦理支撑。
     行政执法主要是指行政机关运用法律对国家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全部活动,常又以行政机关的立法、执法、司法三种形式表现出来。然而,现代行政管理的对象不但面广量大,而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并且专业性、技术性极强,而法律法规是一般的、静态的规则,抽象性、概括性极强,这就决定了法律法规对行政管理的社会关系不可能概括完备,做出具体细致的规定,而只能对部分问题仅设立原则性的规定,这就是司法上存在的不足,这种不足和困境可以通过伦理的路径加以弥补和扩充,这就是伦理道德用之于行政执法上的功能。
     行政执法的正当性主要以平等、公正、良心、勇气等伦理思想为基础,其正当性问题主要体现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执法目的、执法程序、执法行为、行政执法自由裁量等方面,笔者试图为行政执法部门及行政执法组织在执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伦理规范、行为判断与评价等问题提供伦理上的一些反思。
     讨论行政执法的正当性,必须深刻把握中国传统伦理与法的互动机理,分析执法工作人员的个体素养与执法行为的关系,推动中国伦理和法的精神价值的现代转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伦理精神与法治文化之间的内在契合互动机制。
     追求行政执法的正当性的目的不单是在于建立一个如何纯洁的伦理规范机制,追求行政执法的正当性目的在于行政执法活动体现深刻的伦理精神,追求行政执法的正当性,具有弘扬执法美德,推行合情合理的行政,规范权力运行、实现公权力向善、向公,尊重行政相对人、实现公共利益,提升道德修养、塑造行政执法人格等伦理价值。
Contemporary China is in a great phase of social changes, which is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In the social changes, the government will face som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various fields. How to strengthen the humanized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and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enforcement are the severe ones. Thus, according to both theory and practical demands, the legitimacy of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comes to the emphasis for the ALE developments in the phase of transition. In terms of the situation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bout the legitimacy of ALE has been an urgent and realistic issue. The purpose to explore its legitimacy lies in reflecting the combination of ALE and ethics, both in subject and content. The ethical perspective o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doesn't mean abandoning or deny the function or rule of law, let alone using ethics to take the place of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activities. It aims to use the advantages of the ethical path to compensate for the potential lack of law and resolve defects so as to go beyond the legal gaps, constraints and difficulties, to improve China's legitimate law enforcement, to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effectiveness and human-based enforcement, to urge the government law enforcement departments and law enforcement personnel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ir duties, so as to build a sensible humane law enforcement to provide ethics support for building a sensible, legal and human law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mainly refers to use the law to manage and organize state affairs, which takes the form of executive legislation, law enforcement, judicial. However, the modern administration takes charge of a wide range of dynamic and changing objects which requires professional, highly technical skills while legal regulations in general are static, abstract and general rules. This determines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of social relations can not be complete and specific. So, for some problems, only some fundamental rules can be set, which is the judicial deficiencies that can be remedied through ethical path, which is the ethical function of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Mainly based on equality, justice, conscience, courage, etc, its legitimacy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qualification of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law enforcement purposes, law enforcement procedures, law enforcement, and right of discretion and so on. The writer tries to reflect on the law enforcement developments and organizations' values, ethics, behavior, and evaluation from the ethical perspective.
     Discussion of the legitimacy of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must be profoundly arou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s and the law, grasp the relations between psychology and action of law enforcement staffs, promote the modern transition of China's ethics and law, and building the inner mechanism of modern ethical spirit and legal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pursuit of the legitimacy of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is not to establish a ethically pure management mechanism. It should imply profound ethical spirit. The pursuit of the legitimacy of th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enriches a series of ethical values lik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asonable administration, regulating the exercise of power, making the power to achieve good for the public, respect for the Private Party in Administration, realizing the public interest; enhancing morality, and shaping the personality of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引文
①李文良著:西方国家行政伦理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6页
    ②李文良著:西方国家行政伦理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0页
    ①姜明安主编: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6-7页
    ②转引姜明安主编: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6-7页
    ③转引姜明安主编: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7页
    ①转引姜明安主编: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7页
    ②转引姜明安主编: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7页
    ①姜明安主编: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9-10页
    ①转引自曾祥华:行政立法的正当性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9-30页
    ①李文良著:西方国家行政伦理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第74-75页
    ②李文良著:西方国家行政伦理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第75页
    ①吕锡琛、陈明:老庄是否具有仁道观[J],道德与文明,2009年第4期,第50-53页
    ①贲国栋著:行政执法的伦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51页
    ①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译:.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92页
    ②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8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第94页
    ③黄显中:公正德性论——亚里士多德公正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23页
    ①黄显中:公正德性论——亚里士多德公正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67页
    ②黄显中:公正德性论——亚里士多德公正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67页
    ③黄显中:公正德性论——亚里士多德公正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91页
    ①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第169页
    ②黄显中:公正德性论——亚里士多德公正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95页
    ③黄显中:公正德性论——亚里士多德公正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99页
    ①万俊人主编:罗尔斯读本[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第29页
    ②万俊人主编:罗尔斯读本[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第29页
    ③李文良著:西方国家行政伦理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第94页
    ①姜明安主编:行政程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2页
    ②贲国栋著:行政执法的伦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99页
    ③李文良著:西方国家行政伦理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第115页
    ①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417页
    ②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417页
    ③何怀宏:良心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页
    ①何怀宏:良心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页
    ②何怀宏:良心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7页
    ③转引李文良著:西方国家行政伦理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第119页
    ①李文良著:西方国家行政伦理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第116页
    ②李文良著:西方国家行政伦理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第110页
    ①李文良著:西方国家行政伦理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第119页
    ①李文良著:西方国家行政伦理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第119页
    ②李文良著:西方国家行政伦理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第123页
    ①郭渐强:行政执法的伦理维度[J],求索,2004年8月,第67-69页
    ①钓鱼执法,英美叫执法圈套(entrapment),这是英美法系的专门概念,它和正当防卫等一样,都是当事人无罪免责的理由。从法理上分析,当事人原本没有违法意图,在执法人员的引诱之下,才从事了违法活动,国家当然不应该惩罚这种行为。这种行为如果运用不当将致人犯罪,诱发严重社会问题。钓鱼执法是政德摧毁道德的必然表现。而2010年9月8号发生在我国上海的钓鱼执法事件就是典型的趋利执法行为,上海闵行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自称,两年时间黑车罚没款“达到了5000多万元”、“超额完成市总队和区建管局下达的预定指标任务”
    ①蔻学军:当前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学习论坛,2010年第10期,第63-64页
    ②蔻学军:当前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学习论坛,2010年第10期,第63-64页
    ③陈选权等:对执法体制问题的思考[C].我国目前法律实施的问题和对策,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7,第61-62页
    ①所谓公共利益就是指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在于它是由人民授权而建立的组织。这种公共服务组织,在理念上,不应该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而应该把全体人民当成自己的服务对象,任何追求本单位、本部门利益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是人民所部允许的。因此,政府应该是“公益人”而不应该是“自利人”。追求公共利益是政府一切行为的价值取向。虽然,在存在不同阶级,不同阶层和不同团体的社会里,由于不同阶级、阶层、团体的利益与公共利益是相互冲突的,并且,这些不同阶级、阶层、团体的利益与公共利益也可能发生冲突,这样,政府在如何对待社会公共利益问题上也存在着哪个阶级、阶层、团体的利益优先代表的问题,但这不能因此否定政府部门行为以公共利益作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这一事实。
    ①李龙、杜晓成:论人性化执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第62-67页
    ②张军、朱菲菲:论人性化执法的合理定位[J],广西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第81-84页
    ③李龙、杜晓成:论人性化执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第62-67页
    ①李龙、杜晓成:论人性化执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第62-67页
    ②李龙、杜晓成:论人性化执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第62-67页
    ③转引高飞乐: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J],理论参考之刊首语,2008年5月
    ①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思想。如孟子就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老子也认为执政者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从而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但也有提出视君主为牧羊人,百姓为羊群的“仁政”学说。以民为贵的思想蕴含有“以民为天”的精神,故不为标榜自己为天子的封建统治者所喜欢。而“仁政“学说虽然将民视为重点,然而依然无法从根本上体现君与民的关系,带有封建统治者为江山永固而考虑的思想。
    ②张吉初,丁刚全:以人为本解读与行政执法改革[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第63-66页
    ①张军、朱菲菲:论人性化执法的合理定位[J],广西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第81-84页
    ①张军、朱菲菲:论人性化执法的合理定位[J],广西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第81-84页
    ①姜明安主编: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223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80页
    ②王运红:人性化执法三思[J],河北法学,2005年第1期,第2-3页
    ①傅光明:论行政执法主体资格问题[J],河北财税,2001年第3期,第5-7页
    ①姜明安主编: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0-51页
    ①相对集中行使行政职权是近几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中出现的一种新情况。相对集中行使行政执法权,是指按照法定程序,由有权机关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全部或部分行政执法权,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有关行政机关不再行使相应职权的一种法律制度。
    ①姜明安主编: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0页
    ①姜明安主编: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0-51页
    ②姜明安主编: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1页
    ①姜明安主编: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4-55页
    ①田秀云,白臣:当代社会责任伦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页
    ②方红庆:契约论、国家与未来[J],河海大学学报,2009年12月,第24-27
    ③所谓权力让渡,主要是指个体、团体、甚至国家,为了某种需求或生存,将本身所拥有的权利部分或全部让渡给相关的个体、团体或国家,以换取相应的权利需求。从权力让渡的类型上看,权利让渡可分为自愿让渡、不自愿让渡、有目的让渡与无意识让渡等类型。
    ①[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54页
    ②邹永贤:国家学说史(上)[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0页
    ③姜明安主编: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9页
    ①李文良著:西方国家行政伦理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2页
    ①姜明安主编:行政程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页
    ②关于行政执法中内部程序的性质问题,在行政法学界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内部程序是一种纯粹的行政程序,我国行政法治实践也将内部程序视为行政程序而不是视为法律程序。笔者认为内部程序同样也应该是一种正当的法律程序,这和张淑芳教授的观点是一致的。张淑芳教授在她的《论行政执法中内部程序的地位》一文中就认为:内部程序同样是正当程序的组成部分,由于正当程序即便在行政中也具有宪政的性质,因此,在她看来,内部程序同样应当是正当程序的组成部分,同样应当具有法律属性,因为它牵涉到行政相对人对自由权的行使问题,庞德在《法律史解释》中批评了普塔赫,“理性不是自由的原则”,从而理性的法律不是保护自由的错误论点,庞德指出:“我们的目光应放在自由而不是对自由的限制上。我们不能仅为了实现理性而设定限制,如果一个限制的存在代表着自由意志的存在,并把自由 当作一种理念来实施,并需要通过限制来加以实现,那么,这种限制是允许的,除此之外不应存在任何限制。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在历史中逐渐展现的自由理念,而不应试图以理性为基础建立一个自然法体系。”因此,张教授认为,在我国行政法中将内部行政程序作为法律程序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一问题不解决,内部程序就会游离于法律之外,进而很容易形成一种对行政行为进行无限干预的专制制度。
    ①张淑芳:论行政执法中内部程序的地位[J],吉林大学学报,2008年1月,第38-44页
    ①郑泰安、黄泽勇:用程序控制行政执法[J],成都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第30-32页
    ②姜明安主编: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195页
    ①姜明安主编: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195页
    ②邹立君:“重实体,轻程序”命题的语境分析—兼论程序正义问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4期,第40-46页
    ③姜明安主编: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195页
    ①郗李静:行政执法程序改革的探讨[J],中国药品监管,2004年第3期,第40-41页
    ②郗李静:行政执法程序改革的探讨[J],中国药品监管,2004年第3期,第40-41页
    ③苏建俊:论行政执法程序[J],政治与法律,1996年第5期,第47-51页
    ①胡敏:论行政执法的程序意义[J],消费导刊,2009年2月,第148-149页
    ①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1年,第125页
    ①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2/3848373.html
    ②姜明安:行政程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页
    ①姜明安:行政程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页
    ②姜明安:行政程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1页
    ③姜明安:行政程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5页
    ④姜明安:行政程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3页
    ⑤郑泰安、黄泽勇:用程序控制行政执法[J],成都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第30-32页
    ①转引姜明安:行政程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页
    ①姜明安:行政程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12页
    ②[英]安东尼著,陈茅等译:重审自由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26页
    ①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83页
    ②邹尚忠:程序价值论[J],兰州学刊,2006年第2期,第193-196页
    ③邹尚忠:程序价值论[J],兰州学刊,2006年第2期,第193-196页
    ①宋显忠:程序正义及其局限性[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3期,第123-133页
    ②李龙、杜小成:论人性化执法[K],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第62-67页
    ③张军、朱菲菲:论人性化执法的合理定位[J],广西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第81-84页
    ①转引自季卫东:政治秩序的建构,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第52页
    ②[美]科恩著,聂崇信、朱秀贤译:论民主[M],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10页
    ③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197页
    ④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197页
    ①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198页
    ②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199页
    ③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德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第154页
    ①姜明安:行政程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页
    ②胡敏:论行政执法的程序正义[J],消费导刊,2009年2月,第148-149页
    ①宋显忠:程序正义及其局限性[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3期,第123-133
    ②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8页
    ①王玮玮:正视与反思: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失范与规制[J],法制与社会,2006年8月,第21-22页
    ②卢智增:行政责任:规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伦理路径[J],2009年第3期,第68-72页
    ① Edward L.Rubin, "discretion and its discontents",1997, Chicago—Kent Law Review 1300
    ② De Smith,Woolf "Discretionary Justice:a Preliminary Inquiry",1969,P4
    ③ H.W.R.Wade,Administrative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p.35
    ①威廉·韦德著,楚建译:行政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第112页
    ② 哈特穆特·毛雷尔著:行政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③《牛津法律大辞典》第261-262页,光明日报社,1988第1版
    ④王珉灿著:行政法概要[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3,第95页
    ⑤王名扬著:美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第545页
    ①龙兴海:确立行政伦理的依据[J],道德与文明,2004年第5期,第29-32页
    ②李春成:制度、裁量权与德性——关于行政伦理建设的一点思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第112-115页
    ③吕耀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伦理审视[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1期,第25-28页
    ①陈丽芳:行政自由裁量权欲德治[J],中共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2期,第72-76页
    ①王学栋: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价值定位[J],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6期,第36-38页
    ②[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第402页
    ③管建云: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及其控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3月,第113-117页
    ①[法]罗伯斯庇尔著,赵函舆译,革命法制和审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第28页
    ②[美]伯纳德·施瓦茨著:行政法[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6,第193页
    ①袁曙宏著:行政处罚法的创设、实施和救济[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4,第45页
    ②张宏生:西方法律思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第45页
    ③卢智增:行政责任:规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伦理路径[J],2009年第3期,第68-72页
    ①王学栋:行政伦理视野中的行政自由裁量权[J],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6期,第41-47页
    ②张舒航: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政伦理视角分析[J],法制与经济,2008年10月,第47-48页
    ①王学栋:行政伦理视野中的行政自由裁量权[J],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6期,第41-47页
    ②卢智增:行政责任:规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伦理路径[J],2009年第3期,第68-72页
    ③[美]施瓦茨:行政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5,第193页
    ①龚长宇:义利选择与社会运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第1页
    ②张康之:公共领域拒绝权利[J],江海学刊,2001年第4期,第21-23页
    ①张康之:公共领域拒绝权利[J],江海学刊,2001年第4期,第21-23页
    ②孔健娣:行政自由裁量权正当行使的道德支持[J],行政论坛,2005年第4期,第44-46页
    ③平衡论是北京大学罗豪才教授等学者于1993年在其论文《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论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权利义务平衡》一文中提出的。之后,赞同该理论的学者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证,并且平衡论的观点解释我国现实社会中的行政法律关系,一定程度丰富了平衡论的理论内涵。平衡论的基本含义是在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中权利义务在总体上是平衡的。它既表现为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权利的平衡,也表现为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义务的平衡;既表现为行政机关自身权利义务 的平衡,也表现为相对一方自身权利义务的平衡。平衡论又称之为“兼顾论”,即兼顾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一致。因此,平衡论既不是“折中论”也不是“调和论”。
    ①魏明雄、唐竞: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基本道德特征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266页-273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225页
    ①Keneth Culp Davis,Discretionary Justice, A Preliminary Inquiry,Louisiana University press,1969,p 198
    ②王学栋: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价值定位[J],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6期,第36-38页
    ③[奥]凯尔森著、张书友译:纯粹法理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第140页
    ①张宏生:西方法律思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第45页
    ②吕耀怀:行政自由权的伦理审视[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6卷第1期,第25-28页
    ③余凌云著:行政自由裁量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第43页
    ①王学栋:行政伦理视野中的行政自由裁量权[J],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第41-47页
    ②吕耀怀:行政自由权的伦理审视[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6卷第1期,第25-28页
    ①肖金明、冯伟主编:行政执法过程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第210页
    ②所谓柔性执法,是指行政主体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运用非强制手段依法实施的行政行为,主要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调解、行政奖励等一系列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新型行政行为的总称。柔性执法是一种“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适度的减少了执法的强制力、扩大教育量、缩小对立面,强调执法者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平等地位。柔性执法的理念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和谐的理念。因此,在执法方式上主要是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奖励等方式。柔性执法的实质就是在执法者与行政相对人在平等地位的基础上通过服务、教育、感化等,进而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柔性执法既是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也符合行政执法科学的发展。
    ③吕耀怀、张延炜: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道德边界[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66-68页
    ①肖金明、冯伟主编:行政执法过程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第211页
    ②吕耀怀、张延炜: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道德边界Ⅲ,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66-68页
    ③姜明安:行政程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3页
    ①吕耀怀、张延炜: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道德边界[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66-68页
    ②李春成:制度、裁量权与德性—关于行政伦理建设的一点思考[J],伦理学研究,2001年第3期,第112-115页
    ①吕耀怀:行政自由权的伦理审视[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25-28页
    ①贲国栋:行政执法的伦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序言第6页
    ①贲国栋:行政执法的伦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序言第4页
    [1]《马克思思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63
    [2]《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9
    [4]《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
    《老子》、《庄子》、《论语》、《礼记》、《孟子》、《曾国藩家训》、《左传》、《资治通鉴》、《左传》、《贞观政要》
    [1]李建华:《行政伦理导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建华:《执政与善政——执政党伦理问题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李建华:《道德秩序》,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3]李建华、左高山主编:《行政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万俊人主编:《现代公共管理伦理导论》,人民出版社,2011
    [5]万俊人:《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万俊人:《寻求普世伦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万俊人:《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湖北大学人民出版社,2005
    [8]姜明安主编:《行政程序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姜明安主编:《行政执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1]郭大为:《费希特伦理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2]龙兴海:《道德观察》,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13]张松业、杨家安、龙兴海:《国家公务员道德概论》,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
    [14]吕锡琛:《道德经纬》,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15]吕锡琛:《道家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16]吕耀怀:《道德单元》,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17]左高山:《政治暴力批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8]曾钊新:《道德认知》,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19]曾钊新:《伦理十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20]陈根法.《德性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1]何怀宏:《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2]何显明:《信用政府的逻辑》,学林出版社,2007
    [23]胡肖华:《走向责任政府——行政责任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
    [24]胡建淼:《领导人行政责任问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5]黄克剑:《东方文化——两难中的选择》,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
    [26]蒋劲松:《责任政府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7]李春成:《行政人的德性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8]李仁武:《制度伦理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
    [29]李军鹏:《责任政府与政府问责制》,人民出版社,2009
    [30]李兰芬:《当代中国德治研究.》北,人民出版社,2008
    [31]刘柏志主编:《行政伦理学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2]刘祖云:《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伦理审视》,人民出版社,2005
    [33]刘祖云:《行政伦理伦理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34]刘雪丰:《行政责任的伦理透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5]倪愫襄:《制度伦理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
    [36]彭国甫、颜佳华等:《行政文化学》,湖南地图出版社,1992
    [37]彭国甫、颜佳华等:《中国行政管理新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8]彭和平、竹立家等:《国外行政理论精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39]钱东平:《政府德性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40]沈士光:《公共行政伦理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1]宋惠昌等:《政治哲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42]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43]孙彩红:《中国责任政府建构与国际比较》,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44]唐代兴:《公正伦理与制度道德》,人民出版社,2003
    [45]田秀云、白臣:《当代社会责任伦理》,人民出版社,2008
    [46]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47]周亚越:《行政问责制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
    [48]王成栋:《政府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49]王锋:《行政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0]王伟,鄯爱红:《行政伦理学》,人民出版社,2005
    [51]王文科:《公共行政的伦理精神》,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52]王美文.:《当代中国政府公务员责任体系及其实现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
    [53]吴灿新:《中国伦理精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54]谢军:《责任论》,上海世纪出版社,2007
    [55]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56]颜佳华:《行政哲学研究》,大学出版社,2009
    [57]杨淑萍:《行政分权视野下地方责任政府的构建》,人民出版社,2008
    [58]杨楹,卢坤:《政治:一个伦理课话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59]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60]詹世友:《公义与公器——正义论视域中的公共伦理学》,人民出版社,2006
    [61]张明仓:《实践意志论》,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62]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3]张康之:《行政伦理的观念与视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4]张富:《公共行政的价值向度》,中央编译局,2007
    [65]张贤明:《论政治责任:民主政治的一个视角》,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
    [1][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2][法]萨特著、陈宣良译:存在与虚无,上海:三联书店,1987
    [3][法]萨特著、周熙良译: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4][德]康德著、韩水法译:实践理性批判,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德]施路赫特著、李康译:信念与责任——马克斯·韦伯论伦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德]康德著、苗力田译: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7][德]马克斯·韦伯著、冯克利译:学术与政治,上海:三联书店,2005
    [8][英]格克著、叶启芳,翟菊农译:政府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9][英]休谟著、关文运译:人性论(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0][英]威廉·韦德著、徐炳等译:行政法,北京:中国人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11][美]丹尼斯·朗著、陆震纶、郑明哲译:权力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2][美]盖伊·彼得斯著、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3][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著、张成福译: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北京:中围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4][美]约翰·马丁·费舍、马克·拉维扎著、杨韶刚译:责任与控制——一种道德责任理论,华夏出版社,2002
    [15][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著、张成福、刘霞译:公共行政的精神,北京: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6][美]罗纳德.H.科斯等著、李风圣译:契约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7][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著,丁煌译: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8][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9][美]诺顿·E·朗著:权力和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学评论,1949
    [20][美]奈斯比特著、梅艳译: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1][美]阿尔蒙德著、曹沛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2][美]古德诺著、王元译:政治与行政,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23][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4][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译:尼各马科伦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6][德]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27][德]包尔生著:何怀宏、廖申白译:伦理学体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8][德]康德著、韩水法译:实践理性批判,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9][德]施路赫特著、李康译:信念与责任——马克斯·韦伯论伦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0][德]康德著、苗力田译: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1][德]马克斯·韦伯著、冯克利译:学术与政治,上海:三联书店,2005
    [32][英]格克著、叶启芳、翟菊农译:政府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33][英]休谟著、关文运译:人性论(上、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4][英]威廉·韦德著、徐炳等译:行政法,北京:中国人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35][英]霍布斯著、黎思复、黎廷强译: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6][英]休谟著、曾晓平译:道德原则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7][英]阿克顿著、范亚峰译:自由与权力,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8][英]齐格蒙特·鲍曼著、张成岗译:后现代伦理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39][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40][法]萨特著、陈宣良译:存在与虚无,上海:三联书店,1987
    [41][法]萨特著、周熙良译: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42][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3][美]科恩著、聂崇信,朱秀贤译:论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44][美]麦金太尔著、德性之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45][美]莱茵霍尔德·尼布尔著、蒋庆等译: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46][美]特里·L·库珀著、张秀琴等译: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7][美]丹尼斯·朗著、陆震纶,郑明哲译:权力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8][美]盖伊·彼得斯著: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9][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著、张成福译: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北京:中围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0][美]约翰·马丁·费舍、马克·拉维扎著、杨韶刚译:责任与控制——一种道德责任理论,华夏出版社,2002
    [51][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著、张成福,刘霞译:公共行政的精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2][美]罗纳德.H.科斯等著、李风圣译:契约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53][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著、丁煌译: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4][美]B.盖伊·彼得斯著、聂露,李姿姿译:官僚政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5][美]马国泉著、行政伦理:美国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Robert D.Behn.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paradigm and the search for democratic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1(2),199 8,142-146.
    [2]Joy Marie Moncrieffe.Reconceptualizing political account-ability[J]. Internatio 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98, Vol.19, No.4.389.
    [3]Bernard Rosen. Holding Government Bureacracies Accountable, Westport, C onnecticut London:Praeger Pulishers,1998.
    [4]Adam Przeworski. Democracy, Accountability, and Representation, Cambrid ge University Press,1999.
    [5]P. Robinson.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Cri 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2003, No.14.
    [6]James A.Stever, the end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problem of the profession in the Post-progressive Era, New York:Transnational Publishers,1988
    [7]Charles E.Gillbert, the Framework of 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y, Jounal of Politics,1959.
    [8]Robert Golembiewski, Men, Management, and molity:Toward a New Orga nizational Ethics, New Brunswick, New Jersy:transaction Publishers,1965.
    [9]P.Devlin, Weapons of the Weak, New Haven:Yele University
    [10].Robert N.Roberts and Marion T. Doss. From Watergate to Whitewater, the Public Integrity War.London: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Inc.1997.39
    [11].Robert N.Roberts. White House Ethics.Washington DC:Office of the Chair man Administrative Confer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1988.84
    [12].Drew Elizabeth. The Corruption of American Politics, What Went Wrong a nd Why.Secaucus:Carol Publishing Group.1999.47.
    [1]吕锡琛:责任行政及其实现机制探讨,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4第1期
    [2]万俊人:制度伦理与当代伦理学范式的转移,浙江学刊,2002年第4期
    [3]李帅军:法、美、日三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及其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2月
    [4]王景斌、朱翠兰:论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及相对人权利救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5]张鸣:论教育行政管理的有限职能观,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7月
    [6]穆岚:试论教育行政督导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准则,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7]黄道香:论我国法理型教育行政权威的建立,江苏高教,2005年,1月
    [8]戴木才:论德性养成教育,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9]王学军:我国实行政府问责制面临的困境及出路,中州学刊,2005年第2期
    [10]宋涛:行政问责概念及内涵辨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1]廖申白.论公民伦理——兼谈梁启超的“公德”、“私德”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2]周国文:公民伦理的理论辨析与诠释——兼论公民伦理在当代中国的可能,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3]吴敬琏: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可问责的服务型政府,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第25期
    [14]郑永兰、刘祖云.:论公共行政的积极责任与消极责任,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15]周仲秋:论行政问责制.社会科学家,2004年第3期
    [16]刘祖云:论公共行政责任存在的逻辑前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7]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4期
    [18]黄健荣、梁荣:问责新政:多维理论之考察,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
    [19]蓝志勇:公共利益意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核心,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6期
    [20]田凯:论权力及权力控制,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0期
    [21]张富:论公共行政权力的属性、异化及其超越,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22]沈晓阳:西方伦理学中的责任根据理论探析.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3期
    [23]王海龙、岳志勇:权力政治与责任伦理—马克思·韦伯论政治和道德的关系研究,2003年第1期
    [24]李喜英: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伦理基础——约纳斯责任伦理学的现代效应,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25]曹海军:试论政府善治视域下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建构,行政与法,2008年第6期
    [26]杨淑萍:论行政人员的伦理自主性建构,哲学动态,2008年第7期
    [27]陈思坤:责任伦理:现代公共社会的价值诉求,南昌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28]郭金鸿:道德责任判断的三重依据,伦理学研究,2009年第1期
    [29]黄建荣、王勇:论我国地方政府问责制之构建:问题与对策,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30]刘笑敢:道家式责任感简说,中国道教,2007年第5期
    [31]彭忠益、洪霞:德性:行政管理的重要资源,中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32]徐邦友:责任伦理:政府问责制的道德基础,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3期
    [33]李德峰、周伟科:论行政执法的精神追寻—兼论我国行政执法理念的创新,行政与法,2008年11月
    [34]陈宝湘:“阳光执法”——民主化对行政执法行为的必然要求,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7月
    [35]蒋伟亮:检察机关刑事执法与行政执法的衔接机制研究,江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11月
    [36]刘畅:论行政执法方式创新的法治路径——以钓鱼执法方式为视角,理论与现代,20011年7月
    [37]唐土红、彭定光:权力的德性及道德使命,理论与改革,2005年第6期
    [38]刘厚金: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多维困境及其路径选择,学术论坛,2005年第11期
    [39]高湘泽:道德责任意识建设:现实语境中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突出任务,道德与文明,2006年第3期
    [40]丁先存、夏淑梅: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几点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3期
    [41]宋涛:西方现代行政问责体系及对中国行政问责建设的启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42]甘绍平:忧那思等人的新伦理究竟新在哪里,哲学研究,2000年第12期
    [43]张成福: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44]王伟:行政伦理论纲,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1期
    [45]金太军、张劲松:政府的自利性及其控制,江海学刊,2002年第2期
    [46]李景鹏:政府的责任和责任政府,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47]张康之:论公共管理职业活动中的德性,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48]毛羽:凸显“责任”的西方应用伦理学——西方责任伦理述评,哲学动态.,2003年第9期
    [49]韩志明:当前行政问责制研究述评,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50]李晶:困境与出路: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思考,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51]周玉琴、宋鑫华:论公民社会的培育与权力监督,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7年第2期
    [52]冯春芳:德性培育:越行政伦理建设制度主义路径,江南大学学报,2007第4期
    [53]程东峰:角色论——责任伦理的逻辑起点,皖西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54]陈建斌:责任政府建设中的行政人格冲突及自我调适,深圳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55]徐珂:我国推行行政问责制的主要措施,中国行政管理,2008第5期
    [56]田秀云:儒家名分论中的合理内涵与现代角色伦理建设,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6期
    [57]高晓红:伦理“普遍物”与政府公共性,求索,2007年第12期
    [58]陈国权、陈杰论:责任政府的回应性,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59]张芳山:关于行政问责法制化的几点思考,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第1期
    [60]贺小林、龚亮:困境与重构:行政问责制的完善路径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2008年第3期
    [1]吴春江:行政问责制的伦理审思[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6
    [2]唐静明:我国基层政府行政问责困境及其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09
    [3]方秋明:汉斯·约纳斯责任伦理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4
    [4]田侠:行政问责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共中央党校,200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