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的善后措施及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有清一代,回民起义频仍,在中国西北的广袤大地上展现了其深远的时空延展性。回民起义之所以前仆后继式的发生,既有其共同的背景,又有各自复杂的因素。历次回民起义平定后,为彻底消除回民抗清的势力及隐患,清廷不断地采取根绝后患的善后措施,来强化对西北地区的政治监控。其善后措施主要包括:对起义回民的处置与发落、限制新教的政策及对涉乱地区回民的迁徙、安插等等,这些善后措施不仅造成了清代西北回民人口分布的结构性变动,而且直接影响到当代西北穆斯林人文、社会环境的变迁与特色发展,对于日后西北回民社会的经济发展、宗教势力的消长变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次回民起义后清廷所采取的善后措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地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回民政治地位的兴衰浮沉;第二,西北回民社会组织化与中央王权的互动;第三,兴学语境下中央王权意识形态的扩张。
During Qing Dynasty(1644-1912),Chinese Muslims uprisings broke out frequently on the northwest land of China, which caused social and economic unrest of northwest China. Reasons for so many uprisings were complicated. After each uprising, the Qing government took strict policies and measure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northwest China. These policies and measures included the settlement of Chinese Muslims who took part in the uprisings and policies to restrict New Teaching and so on, which not only changed Chinese Muslim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but also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Muslim society and Islamism in northwest China. The Qing government's policies and measures after Chinese Muslims uprisings varied with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ircumstance,which could be demonstrated in speciality through the following aspects:firstly, the political status of Chinese Muslims in Qing Dynasty;secondly, the systematism of muslim society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central government;thirdly, the expansion of central government's ideology in the context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Confucianism.
引文
1 民族问题研究会编,《回回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82版,页21。
    2 这里包括有“张格尔之乱”和“阿古柏之乱”两个今天看来不属于回族史范围的内容。参见陈垣《回回教入中国史略》,载李兴华、冯今源编《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1911—1949)》,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页14。
    1 白寿彝编,《回民起义》,全4册,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四种,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年;2000年再版,中国史学会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2 马塞北主编,《清实录穆斯林资料辑录》,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3 荆德新编,《云南回民起义史料》,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出版。
    1 邵宏谟、韩敏合编,《陕西回民起义资料》,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1 关里爷撰,杨万宝、马学凯、张承志译,《热什哈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
    1 马颖生,《〈云南杜文秀建国十八年始末〉重要“史实”质疑》,《回族研究》1991(2),页57。
    1 田汝康,《有关杜文秀对外关系的几个问题》,《历史研究》1963(4)。
    1 参见杨永福、张克非,《国内五十年来的回民起义研究述评》,《云南社会科学》2001(5)。
    1 张霞光,《试论清代同治年间甘肃回民起义的策略问题》,《回族研究》1993(3),页16。
    2 霍维洮,《清代西北回民反清斗争中的抚局》,《回族研究》,1998(1),页33。
    3 杨永福,《论晚清政府的“剿”“抚”策略与滇、甘回民军的应对》,《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页193。
    4 何玉畴、王迎喜,《评金积堡回民起义和马化龙》,《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
    5 马通、马海滨,《论马化龙的受抚与被害》,《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1)。
    6 马寿千,《清朝同治年间的回民起义——兼论对马化龙的评价》,《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0(4)。
    1 《明孝宗实录》卷212,弘治十七年五月甲寅,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版。
    2 《明武宗实录》卷48,正德四年三月乙巳,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版。
    1 张中复,《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社会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的省思》,台北联经出版社,2001年版,页58。
    2 《明太宗实录》卷70,永乐八年五月丁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版。
    3 《明武宗实录》卷145,正德十二年正月壬寅,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版。
    4 杨建新,《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民族出版社,2003年,页593。
    5 《明武宗实录》卷145,正德十二年二月戊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版。
    6 张伟仁主编,《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现存清代内阁大库原藏明清档案》,册4,页A4-24(2-1).A4-24(2-2),户部.转引自陈殷宜,《清朝政府的伊斯兰教政策之研究》,台北哈姆雷特文化行销有限公司,2003年版,页59。
    7 马寿千,《明代后期的回民起义与回民农民英雄马守应》,《马寿千回民史志论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页78。
    8 谈迁,《国榷》,卷95。转引自马寿千,《明代后期的回民起义与回民农民英雄马守应》,《马寿千回民史志论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页80。
    1 张中复,《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社会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的省思》,台北联经出版社,页56。
    1 《回民人物志·清代》附卷之八《碑传题跋酬赠》,兵部尚书阿哈尼堪为议复处置李明义题本的贴黄,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 《回民人物志·清代》附卷之八《碑传题跋酬赠》,署甘肃总兵张勇为恢复甘州塘报,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 《回民人物志·清代》附卷之八《碑传题跋酬赠》,巡按陕甘监察御史王世功为招抚河州回民揭帕,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 《回民人物志·清代》附卷之八《碑传题跋酬赠》,兵部尚书阿哈尼堪等为议复处置回民妻孥题本的贴黄,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 《回民人物志·清代》附卷之八《碑传题跋酬赠》,户部尚书巴哈纳等为蠲免甘州等处粮饷事题本的贴黄,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6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明清史料》丙编,第8本,页757,顺治七年八月二十五日,陕甘巡按张中元揭帖。转引自张中复,《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社会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的省思》,台北联经出版社,页65。
    7 余振贵,《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页168。
    1 高占福,《从教派斗争到反清起义——苏四十三事件简论》,《西北穆斯林社会问题研究》,甘肃民族出版社,1991年,页154。
    2 《清实录》卷290,乾隆十二年五月壬寅,中华书局,1986年版。
    3 《清实录》卷290,乾隆十二年五月壬寅,中华书局,1986年版。
    4 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卷18,《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5 龚景瀚,《循化志》卷8,回变,载张羽新主编,《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1 龚景瀚,《循化志》卷8,回变,载张羽新主编,《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2 龚景瀚,《循化志》卷8,回变,载张羽新主编,《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3 龚景瀚,《循化志》卷8,回变,载张羽新主编,《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4 《钦定兰州纪略》卷6,乾隆四十六年五月丁丑,《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 (清)龚景瀚,《循化志》卷8,回变,载张羽新主编,《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2 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页72、页162.
    1 宋蜀华、王良志,《关于撒拉族历史来源的问题》,载中央民族学报研究部编《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第6辑: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编辑组《撒拉族简史》;芈一之著,《撒拉族史》,第290-296页,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任美锷,《循化的撒拉回回》,《地理教育》1936年1眷5期:顾颉刚,《撒回回》载《西北通讯》第一卷十期;芈一之著,《关于撒拉族源问题》,载《青海省民族学会学术论文选集》第一辑1978年。
    2 马海云著、李丽琴马成俊译,《番回还是回番?汉回还是回民?——18世纪甘肃的撒拉族群界定与清朝行政变革》,《青海民族研究》,2009(2),页3。
    3 《循化志》卷1,建置沿革,《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一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 Jonathan N. Lipman, 《Familiar Strangers——A Histore of Muslims in Northwest China》,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97,page 104-105.
    2 《钦定兰州纪略》卷首,天章,《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3 《剿灭逆番档》上册,页117,乾隆四十六年四月初七,寄信上谕。转引自陈殷宜,《清朝政府的伊斯兰教政策之研究》,台北哈姆雷特文化行销有限公司,2003年,页176。
    1 《钦定兰州纪略》卷首,天章,《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 《钦定兰州纪略》卷首,天章,《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3 马海云著、李丽琴马成俊译,《番回还是回番?汉回还是回民?——18世纪甘肃的撒拉族群界定与清朝行政变革》,《青海民族研究》,2009(2),页9。
    4 《钦定兰州纪略》卷1,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乙巳,《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5 《清实录》卷1128,乾隆四十六年四月庚戌,中华书局,1986年版。
    6 《清实录》卷1128,乾隆四十六年四月丁巳,中华书局,1986年版。
    7 《清实录》卷1130,乾隆四十六年五月乙卯,中华书局,1986年版。
    1 《清实录》卷1130,乾隆四十六年五月乙卯,中华书局,1986年版。
    2 《清实录》卷1146,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庚,中华书局,1986年版。
    3 马海云著、李丽琴马成俊译,《番回还是回番?汉回还是回民?——18世纪甘肃的撒拉族群界定与清朝行政变革》,《青海民族研究》,2009(2),页11。
    1 《清实录》卷1130,卷1131,中华书局,1986年版。
    1 《钦定兰州纪略》卷13,乾隆四十六年八月乙巳,《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 《钦定兰州纪略》卷8,乾隆四十六年闰五月戊申,《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3 吴万善,《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页33。
    4 《钦定兰州纪略》卷8,回变,《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5 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卷18,《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6 《钦定兰州纪略》卷16,乾隆四十六年八月戊子,《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7 《剿灭逆番档》,上册,乾隆四十六年五月十八日上谕,页327。转引自陈殷宜,《清朝政府的伊斯兰教政策之研究》,台北哈姆雷特文化行销有限公司,2003年,页182。
    8 《钦定兰州纪略》卷7,乾隆四十六年五月乙,《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 《钦定兰州纪略》卷8,乾隆四十六年闰五月戊申,《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 《钦定兰州纪略》卷8,乾隆四十六年闰五月戊申,《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3 《钦定兰州纪略》卷6,乾隆四十六年五月乙卯,《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4 陈殷宜,《清朝政府的伊斯兰教政策之研究》,台北哈姆雷特文化行销有限公司,2003年,页180。
    5 《钦定兰州纪略》卷8,乾隆四十六年闰五月戊申,《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 龚景瀚,《循化志》卷8,回变,载张羽新主编,《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2 《钦定兰州纪略》卷16,乾隆四十六年八月戊子,《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3 《清实录》卷112,雍正九年十一月戊子,中华书局,1986年版。
    4 《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49辑,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民国75年5月,页272。转引自陈殷宜,《清朝政府的伊斯兰教政策之研究》,台北哈姆雷特文化行销有限公司,2003年,页181。
    5 《钦定兰州纪略》卷16,乾隆四十六年八月戊子,《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6 《钦定兰州纪略》卷16,乾隆四十六年八月戊子,《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 《钦定兰州纪略》卷16,乾隆四十六年八月戊子,《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 《清实录》卷1158,乾隆四十七年六月戊辰,中华书局,1986年版。
    1 杨怀中,《论18世纪哲赫林耶穆斯林的起义》,《回族史论稿》,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页347。
    2 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卷19,《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3 魏源,《国朝甘肃再征叛回记》,载白寿彝编《回民起义》第三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4 《清实录》卷1202,乾隆四十九年闰三月癸亥,中华书局,1986年版。
    5 《平回纪略》,载白寿彝编《回民起义》第三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 《剿灭逆番档》,上册,乾隆四十九年六月二十日,寄信上谕,页358。转引自陈殷宜,《清朝政府的伊斯兰教政策之研究》,台北哈姆雷特文化行销有限公司,2003年,页171。
    2 杨怀中标点,《石峰堡纪略》卷2,乾隆四十九年五月丁巳,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 杨怀中标点,《石峰堡纪略》卷2,乾隆四十九年五月庚申,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 杨怀中标点,《石峰堡纪略》卷3,乾隆四十九年五月戊辰;卷4,乾隆四十九年五月辛未,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 杨怀中标点,《石峰堡纪略》卷18,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壬戌,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 杨怀中标点,《石峰堡纪略》卷14,乾隆四十九年七月甲子,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7 《起居注册》,乾隆四十九年五月初三日,奉谕旨。
    1 《起居注册》,乾隆四十九年八月十八日,奉谕旨;《钦定石峰堡纪略》卷14;《钦定石峰堡纪略》卷11。
    2 《清实录》卷1211,乾隆四十九年七月癸未,中华书局,1986年版。
    1 杨怀中标点,《石峰堡纪略》卷19,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乙卯,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 杨怀中标点,《石峰堡纪略》卷20,乾隆五十年四月初十日乙丑,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 杨怀中标点,《石峰堡纪略》卷20,乾隆五十年二月初六日丙戌,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 杨怀中标点,《石峰堡纪略》卷20,乾隆五十年正月十三日癸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 《清实录》卷1333,乾隆五十四年六月甲申,中华书局,1986年版。
    6 《清实录》卷1333,乾隆五十四年六月甲申,中华书局,1986年版。
    1 《清实录》卷1343,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辛亥,中华书局,1986年版。
    2 (清)龚景瀚,《循化志》卷8,回变,载张羽新主编,《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3 张中复,《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社会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的省思》,台北联经出版社,页194。
    1 安汉,《西北垦殖论》,(民国)《西北开发史料丛编》第一辑,页144。
    2 《续修陕西通志稿》卷31,《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一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3 《户县志·风俗》,民国22年刊本。
    4 《中国人口·宁夏分册》,中国财经出版社,1988年版,页47-48。
    1 严如煜,《三省山内边防论三·安流民》;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卷82。
    2 《石泉县志校注·道光石泉县志》,《户口志》,陕西省石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7年版,页92。
    3 (美)何炳棣,《1368-1935中国人口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页152。
    4 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页421-422。
    5 方希圣,《西征续录》下卷,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页12。
    1 数据来源:《户部则例》卷5,页2-22;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选辑》,(北京,1955)页356。转引自王树槐著,《咸同云南回民起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23),1980年10月再版,页80-81。
    1 数据来源: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页391-413。
    2 谢俊美,《人地相宜民族和谐——关于近代西北回民起义原因的历史思考》,《历史教学》,2008(14),页6。
    1 韩敏、邵宏谟,《关于清代同治年间陕甘回民起义时期的主要社会矛盾问题——再论陕甘回民起义的性质》,《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页5。
    2 《清实录》咸丰四年二月,中华书局,1986年版。
    3 韩敏、邵宏谟,《关于清代同治年间陕甘回民起义时期的主要社会矛盾问题——再论陕甘回民起义的性质》,《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页6。
    4 《续修陕西通志稿》卷201,《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5 《续修陕西通志稿》卷26,《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陈崇凯,《从陕西回民起义的复杂原因看其性质与特点》,《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页37。
    1 《王文勤公奏稿》卷5,民国23年铅印本。
    2 吴永涛,《陕西回民起义原因及其失败的历史教训》,《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页123。
    3 傅宏烈,《请免庆属钱粮第一疏》,《甘肃通志》卷17,《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一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4 《甘肃通志》卷17,《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一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5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99年版。
    6 参见杨怀忠,《十八世纪的甘肃冒赈案》,《回族史论稿》,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页371-439。
    1 钱实甫,《清季重要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77年版,页116-188。
    2 《兰州风土记》,《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六,《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一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3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99年版。
    4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99年版。
    5 陶保廉,《辛卯侍行记》,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
    6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99年版。
    7 奕诉,《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卷14,《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8 (清)刘东野,《壬戌华州回变记》,《近代史资料》,总13号,页69。
    9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99年版。
    1 (清)刘东野,《壬戌华州回变记》,《近代史资料》,总13号,页69。
    2 参见韩敏,《陕西回民起义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页215-217。
    3 (清)李启讷,《忧愤疾书》,《华阴县续志·艺文志》,民国21年刊本。
    4 东阿居士,《秦难见闻记》,载邵宏谟、韩敏合编,《陕西回民起义资料》,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 奕诉,《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卷1,《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 (清)李启讷,《忧愤疾书》,《华阴县续志·艺文志》,民国21年刊本。
    2 《续修陕西省通志稿》卷173,《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3 奕訢,《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卷12,《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4 余澍畴, 《秦陇回务纪略》,卷2,载白寿彝编《回民起义》第三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 左宗棠,《获东西两山首要各逆片》(同治十年正月二十五日),《左宗棠全集·奏稿》,第五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页14-15。
    2 左宗棠,《获东西两山首要各逆片》(同治十年正月二十五日),《左宗棠全集·奏稿》,第五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页14-15。
    3 王定安著 朱纯点校,《湘军记》卷18,平回下篇。
    1 左宗棠,《讯明逆犯正法并逆眷依律拟议折》(同治十二年四月十一日),《左宗棠全集·奏稿》,第五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页445-447。
    2 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卷24,《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3 左宗棠,《收复河州安插回众办理善后事宜折》(同治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左宗棠全集·奏稿》,第五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页282。
    4 左宗棠,《收复河州安插回众办理善后事宜折》(同治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左宗棠全集·奏稿》,第五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页281。
    5 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卷23,《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6 左宗棠,《收复河州安插回众办理善后事宜折》(同治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左宗棠全集·奏稿》,第五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页282。
    1 左宗棠,《安插就抚回众请增设平凉通判都司折》(同治十年正月二十五日),《左宗棠全集·奏稿》,第五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页17-18。
    2 左宗棠,《甘北逆目就擒现无成起逆贼扰掠片》(同治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左宗棠全集·奏稿》,第五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页289。
    3 罗正钧,《左宗棠年谱》卷6,岳麓书社,1982年版,页235。
    4 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卷23,《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5 左宗棠,《安插肃州老弱回民片》(同治十二年十月初七日),《左宗棠全集·奏稿》,第五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页521-522。
    6 M·苏三洛《东干人反对清朝的斗争与他们向吉尔吉斯和哈萨克斯坦的迁徙》,转引自韩敏《陕西回民起义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页209。
    7 俄罗斯对外政策档案馆1877年主要档案资料1-9,第6期,第68页,转引自韩敏《陕西回民起义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页209。
    1 圣皮得堡中央国家档案馆1284集,第223案自第201卷,第61页,转引自韩敏《陕西回民起义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页209。
    2 李万林,《伊犁河畔的陕西回族人》,《伊斯兰文化研究》,2002(1)。
    3 《河南开封善义堂清真寺祥符县告示牌》,载《中国回族金石录》,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页381。
    4 赵伟聘,《长治回民古今谈》,《宁夏社会科学》,1990(1)。
    5 刘戊忠,《回民在山西》,《宁夏社会科学》,1989(6)。
    6 马彦虎,《成都回民概况》,《宁夏社会科学》,1991(2)。
    7 马长寿,《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页422、页459。
    8 刘国祥马文义,《草原钢城的包头回民》,《宁夏社会科学》,1990(5)期。丹昌国主编,《呼和浩特回民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页68-72。
    9 《军机处月折包》,第2735箱,4包。
    10 《月折包》,光绪七年十一月十八日。
    11 吴万善,《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页168—174。
    1 左宗棠,《安插就抚回众请增设平凉通判都司折》(同治十年正月二十五日),《左宗棠全集·奏稿》,第五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页17-18。
    2 张中复,《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社会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的省思》,台北联经出版社,页203。
    3 吴万善,《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页174。
    4 《续修陕西省通志稿》卷178,《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5 马光启《陕西回教概况》,载马长寿《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页213。
    6 张天路、宋传升、马正亮,《中国穆斯林人口》,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页13-14。
    7 王树民,《游陇日记之四》(河州日记临夏之城关1938年7月17日;和政县概况1938年7月27日至28日),甘肃文史资料选辑(28),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
    1 南文渊,《伊斯兰教与西北穆斯林社会生活》,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页108。
    2 左宗棠,《安插就抚回众请增设平凉通判都司折》(同治十年正月二十五日),《左宗棠全集·奏稿》,第五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页17-18。
    3 左宗棠,《安插就抚回众请增设平凉通判都司折》(同治十年正月二十五日),《左宗棠全集·奏稿》,第五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页18。
    1 据明嘉靖《河州志·田赋》、清康熙《河州志·田赋》推算。转引自武沐、王希隆,《论清代河州的再度兴起》,《回族研究》,2001(2),页37。
    2 转引自李兴华,《河州伊斯兰教研究》,《回族研究》,2006(1),页110。
    3 武沐、王希隆,《论清代河州的再度兴起》,《回族研究》,2001(2),页37。
    4 张中复,《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社会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的省思》,台北联经出版社,页140。
    1 左宗棠,《复陈拟办事宜并办理营务城防各员请奖摺》(同治十二年十二月初十日),《左宗棠全集》第五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页545。
    2 谭钟麟,《复陈甘省兵饷情形不能提银解部摺》,《谭文勤公奏稿》,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卷12,页13、14。转引自张中复,《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社会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的省思》,台北联经出版社,页139-140。
    3 《钦定兰州纪略》卷首,天章,《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 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卷25,《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 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卷25,《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3 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卷25,《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4 马通,《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页244。
    5 光绪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德宗殊批,见《军机处月摺包》,光绪二十三年五月十六日,头品顶戴陕甘总督陶模、太子少保尚书衔总统甘军甘肃总督董福祥奏。转引自陈殷宜,《清朝政府的伊斯兰教政策之研究》,台北哈姆雷特文化行销有限公司,2003年,页334。
    6 《宫中档光绪朝奏折》第13辑,页308,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日,甘肃新疆巡抚饶应祺奏。 转引自转引自陈殷宜,《清朝政府的伊斯兰教政策之研究》,台北哈姆雷特文化行销有限公司,2003年,页334—335。
    1 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卷23,《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 王树枬, 《代陶制军复邓景亭军门》,载白寿彝编《回民起义》第四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 赵鋐龢,《平番河州公牍》,卷2。
    2 霍维洮胡铁球,《近代西北少数民族社会变迁》,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页326-327。
    1 《清实录》卷80,雍正七年四月辛巳,中华书局,1986年版。
    2 转引自佟洵《伊斯兰教与北京清真寺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页227。
    3 《冈志》,北京出版社1991年,页28。引自佟洵《伊斯兰教与北京清真寺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页229-230。
    4 立于北京牛街礼拜寺内的康熙圣旨碑,转引自佟洵《伊斯兰教与北京清真寺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页228。
    1 陈世倌,《奏请严禁回教摺》),《宫中档雍正朝奏折》,台北:故宫博物院,民67,第三辑,页177-178。转引自张中复《清代西北回民起义》,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1年版,页43。
    2 《雍正朱批谕旨》,台北:文源书局,民54,第二册,页924。转引自张中复《清代西北回民起义》,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1年版,页43。
    3 《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十二辑,页694。转引自余振贵《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页172。
    4 《清实录》卷80,雍正七年四月辛巳,中华书局,1986年版。
    5 《清实录》卷94,雍正八年五月甲戌,中华书局,1986年版。
    1 《清实录》卷377,乾隆十五年十一月己巳,中华书局,1986年版。
    2 《清实录》卷676,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庚子,中华书局,1986年版。
    3 《清实录》卷456,中华书局,1986年版。
    4 转引自杨桂萍《马德新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页69。
    5 《清实录》卷928,乾隆三十八年三月甲辰,中华书局,1986年版。
    6 《清实录》卷1158,乾隆四十七年六月戊辰,中华书局,1986年版。
    1 顾炎武,《日知录·吐蕃回纥》,转引自王永亮,《西北回族社会发展机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页77-78。另见金吉堂,《中国回教史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页77。
    2 杭世俊,《道古堂集》,转引自金吉堂,《中国回教史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页79。
    3 (清)徐珂,《清稗类抄·宗教类》,转引自吴建伟主编《回回旧事类记》,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页384-385,页387。
    4 (清)梅文鼎,《古今历法通考》,转引自吴建伟主编《回回旧事类记》,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页379。
    5 陈垣,《回回教入中国史略》,李兴华等人主编《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上,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页14。
    6 白寿彝,《中国伊斯兰之发展》,李兴华等人主编《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上,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页57。
    1 张晋藩,《中国法律史》,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页408-409。
    2 田涛、郑秦点校, 《大清律例》卷40,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窃盗》例872,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徒流迁徙地方》例187,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徒流迁徙地方》例199,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徒流迁徙地方》例201,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7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徒流迁徙地方》例204,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8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犯罪存留养亲》例80,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徙犯人又犯罪》例102,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白昼抢夺》例844,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盗贼窝主》例993,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盗贼窝主》例996,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起除刺字》例1015,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斗殴》例172,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7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徙流人逃》例1515,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 《清实录》卷665,乾隆二十七年六月庚申,中华书局,1986年版。
    2 《清实录》卷676,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庚子,中华书局,1986年版。
    3 《刑案汇览》卷16,刑律、贼盗。
    4 李丕祺,《试析乾隆朝关涉回族的特别法令》,《回族研究》,1999(2),页16。
    5 左宗棠,《收复河州安插回众办理善后事宜折》(同治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左宗棠全集·奏稿》,第五册,岳簏书社,1996年版,页281。
    1 左宗棠,《收复河州安插回众办理善后事宜折》(同治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左宗棠全集·奏稿》,第五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页282。
    2 《那文毅公奏议》,卷77,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3 《清实录》卷1070,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丁亥,中华书局,1986年版。
    4 《清实录》卷1338,乾隆五十四年九月癸巳,中华书局,1986年版。
    5 《清实录》卷1321,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已卯,中华书局,1986年版。
    6 《清实录》卷1323,乾隆五十四年二月甲寅,中华书局,1986年版。
    1 《钦定兰州纪略》卷16,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戊子,《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 丁明俊,《回族迁居泾源120周年纪》,《宁夏社会科学》,1994(4)。
    3 《清实录》卷1146,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壬午,中华书局,1986年版。
    4 《清实录》卷1217,乾隆四十九年十月戊申,中华书局,1986年版。
    1 武沐陈云峰,《清代河州穆斯林乡约制度考述》,《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页119。
    2 (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 秦惠彬主编,《中国伊斯兰教基础知识》,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页110。
    1 《建修胡太师祖佳城记》,转引自王怀德、马希平,《经堂教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页122。
    2 杨文炯,《互动调适与重构》,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页295。
    1 霍维洮,《西北回族社会的组织化历史运动》,《宁夏社会科学》,1996(5),页86。
    2 (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页210。
    3 陆学艺主编,《社会学》,知识出版社,1991年,页112。
    1 张中复,《论研究中国伊斯兰门宦制度的民族学内涵与意义》,《回族研究》,1999(1),页46-47。
    2 杨增新,《训令各属查禁外人充当回缠阿洪文》,《补过斋文牍》册5(辛集),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国54年,页2741。转引自陈殷宜,《清朝政府的伊斯兰教政策之研究》,台北哈姆雷特文化行销有限公司,2003年,页160。
    1 张中复,《论研究中国伊斯兰门宦制度的民族学内涵与意义》,《回族研究》,1999(1),页47。
    2 《清实录》卷290,乾隆十二年五月壬寅,中华书局,1986年版。
    3 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卷18,《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4 (清)龚景瀚编,《循化志》,卷八,回变,载张羽新主编,《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5 杨怀中标点,《钦定石峰堡纪略》卷4,乾隆四十九年五月十八日壬午,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 参见马通,《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 霍维洮,《清代西北回族社会组织发展提纲》,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页8。
    1 《清实录》卷123,同治三年十二月己巳,中华书局,1986年版。
    1 王铭铭,《逝去的繁荣》,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页405。
    2 杨文炯,《互动调适与重构》,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页225。
    1 葛兆光,《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卷,页403。
    2 葛兆光,《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卷,页415。
    3 林慧祥,《文化人类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页42。
    1 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页376。
    2 杨怀中标点,《石峰堡纪略》卷20,乾隆五十年正月十三日癸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 《清实录》卷1319,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丁巳,中华书局,1986年版。
    4 《清实录》卷1343,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辛亥,中华书局,1986年版。
    5 《月摺档》,同治四年六月初四日,伊犁参赞大臣联捷奏。转引自陈殷宜,《清朝政府的伊斯兰教政策之研究》,台北哈姆雷特文化行销有限公司,2003年,页341。
    6 奕訢,《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卷286,《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 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卷24,《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 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卷24,《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 《河南开封善义堂清真寺祥符县告示牌》,载《中国回族金石录》,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页381。
    2 王铭铭,《逝去的繁荣》,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 转引自马成俊,《1781年教争:地方社会与国家权力》,《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5),页77。
    4 转引自马成俊,《1781年教争:地方社会与国家权力》,《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5),页77。
    5 转引自马成俊,《1781年教争:地方社会与国家权力》,《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5),页77。
    6 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卷23,《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 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卷24,《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 米万济,《教款微论》自序,1934年北平清真书报社印本。
    3 Clifford Geertz,"After the Revolution:The Fate of Nationalism in the New State",chap.9 in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New York:Basic Books,Inc.1973).转引自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页21。
    1 白寿彝,《中国伊斯兰之发展》,李兴华等人主编《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上,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页57。
    2 李兴华、秦惠彬、冯今源、沙秋真,《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页98、99。
    3 杨文炯,《互动调适与重构》,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页600。
    4 杨文炯,《互动调适与重构》,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页600。
    1. Jonathan N. Lipman, Familiar Strangers——A Histore of Muslims in Northwest Chin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97.
    2. Haiyun Ma, New Teachings and New Territories:Religion、Regulations and Regions in Qing Gansu,1700-1800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the Faculty of the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 of Georgetown University).
    1.白寿彝, 《回民起义》(共四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2.马塞北主编, 《清实录穆斯林资料辑录》,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荆德新编, 《云南回民起义史料》,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
    4.邵宏谟、韩敏合编, 《陕西回民起义资料》,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关里爷撰,杨万宝、马学凯、张承志译,《热什哈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
    6.杨怀中标点, 《钦定石峰堡纪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7.邱树森, 《中国回民史》下册,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8. 《明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版。
    9.张中复, 《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社会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的省思》,台北联经出版社,2001年版。
    10.杨建新, 《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11.陈殷宜,《清朝政府的伊斯兰教政策之研究》,台北哈姆雷特文化行销有限公司,2003年版。
    12.马寿千, 《马寿千回民史志论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3.《回民人物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4.余振贵, 《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5.马通, 《中国西北伊斯兰教基本特征》,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6.《清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版。
    17.慕寿祺, 《甘宁青史略》,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8.龚景瀚,《循化志》,载张羽新主编,《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19.《钦定兰州纪略》,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0.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1.吴万善,《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2.杨怀中, 《回族史论稿》,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3.王树槐,《咸同云南回民起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23),1980年10月再版。
    24.林永匡、王熹,《清代西北民族贸易史》,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25.张集馨, 《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99年版。
    26.奕诉,《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7.冯增烈等主编,《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
    28.《续修陕西通志稿》,《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兰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9.刘东野, 《壬戌华州回变记》, 《近代史资料》,总13号。
    30.韩敏, 《陕西回民起义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1.李启讷, 《忧愤疾书》, 《华阴县续志·艺文志》,民国21年刊本。
    32.《左宗棠全集》,岳麓书社,1996年版。
    33.南文渊,《伊斯兰教与西北穆斯林社会生活》,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4.《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
    35.马通, 《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6.霍维洮、胡铁球, 《近代西北少数民族社会变迁》,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7.吴建伟主编, 《回回旧事类记》,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8.李兴华等人主编,《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9.田涛、郑秦点校, 《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0.(美)杜赞奇, 《文化、权力与国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1.秦惠彬主编,《中国伊斯兰教基础知识》,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42.杨文炯,《互动调适与重构》,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43.王铭铭,《逝去的繁荣》,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4.马平,《简明中国伊斯兰教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5.丁焕章、刘钦斌,《中国西北回民起义斗争史》,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46.王希隆主编,《西北少数民族史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1.韩敏、邵宏谟,《论清代陕甘回民起义的性质》,《人文杂志》,1980(3)。
    2.邵宏谟、韩敏,《同治初年陕西回民起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3)。
    3.马寿千,《清朝同治年间的回民起义——兼论对马化龙的评价》,《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0(4)。
    4.杨怀中,《论十八世纪哲赫忍耶穆斯林的起义》,《宁夏大学学报》,1981(1)。
    5.马寿千,《清朝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自卫抗清斗争述略》,《西北史地》,1986(1)。
    6.丁焕章,《关于甘肃回民起义的缘由和属性探讨》,《甘肃民族研究》,1988(2)。
    7.李松茂,《清咸同年间回民起义评论》,《青海社会科学》,1988(3)。
    8.林吉,《清代陕甘回民起义研究概述》,《民族研究》,1988(5)。
    9.霍维洮,《同治年间甘肃回族反清运动性质再认识》,《近代史研究》,1990(4)。
    10.吴万善、罗万寿,《论田五、张文庆起义》,《宁夏社会科学》,1990(5)。
    11.李豫龙,《晚清河州回民起义特点及其主要领导人马占鳌》,《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0(2)。
    12.马志荣,《左宗棠镇压陕甘回族起义方略及善后措施述评》,《回族研究》,1991(4)。
    13.吴万善,《关于白彦虎反清起义的评述》,《甘肃民族研究》,1991(1-2)。
    14.何玉畴、王迎喜,《评金积堡回民起义和马化龙》,《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
    15.冯均平,《白彦虎与中国东干族》,《甘肃民族研究》,1992(4)。
    16.张霞光,《试论清代同治年间甘肃回民起义的策略问题》,《回族研究》,1993(3)。
    17.王宗维,《清代西北回民起义和中亚东甘人》,《西北民族研究》,1993(2)。
    18.马寿千,《陕西回民起义档案资料三件》,《回族研究》,1993(2)。
    19.马寿千,《陕甘回民起义档案资料七件》,《回族研究》,1993(3)。
    20.霍维洮,《西北回族自治斗争的起源》,《宁夏社会科学》,1994(6)。
    21.霍维洮,《同治年间甘肃回族反清运动性质的再认识》,《近代史研究》,1996(4)。
    22.侯春燕,《同治回民起义后西北地区人口迁移及影响》,《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23.马志荣,《白彦虎退往新疆原因初探》,《回族研究》,1997(4)。
    24.霍维洮,《近代西北回族反清运动中的政权问题》,《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25.霍维洮,《清代西北回民反清斗争中的抚局》,《回族研究》,1998(1)。
    26.东·华尔丹,《马占鳌及其军事谋略》,《回族研究》,1999(4)。
    27.马志荣,《同治年间甘肃回族起义性质新探》,《甘肃高师学报》,2000(3)。
    28.武沐、王希隆,《论清代河州的再度兴起》,《回族研究》,2001(2)。
    29.郑传斌,《清代西北回民起义中的人地关系》,《文史哲》,2003(6)。
    30.杨永福,《再论晚清云南、甘肃回民起义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31.杨永福,《晚清云南、甘肃回民起义领导层及其对起义影响之比较》,《宁夏大学学报》,2003(3)。
    32.杨永福,《论晚清政府的“剿”“抚”策略与滇、甘回民军的应对》,《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33.许宪隆,《“圣战”与“受抚”的困惑——反清首领马占鳌的评价问题》,《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34.吴晓军,《生态与社会失衡:近代甘肃回民起义探析》,《青海社会科学》,2006(5)。
    35.武沐、陈云峰,《清代河州穆斯林乡约制度考述》,《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36.武沐、于彩贤,《明清之际河州基层社会变革对穆斯林社会的影响》,《世界宗教研究》,2007(2)。
    37.任念文,《清末西北回民起义爆发的人口因素》,《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38.谢俊美,《人地相宜民族和谐——关于近代西北回民起义原因的历史思考》,《历史教学》,2008(14)。
    39.马海云著,李丽琴、马成俊译校,《番回还是回番?汉回还是回民?——18世纪甘肃的撒拉儿族群界定与清朝行政变革》,《青海民族研究》,2009(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