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泰副词对比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先把汉语和泰语的否定副词、时间副词和程度副词进行对比研究,然后对泰国学生关于这三类副词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考察。这三类副词的偏误情况主要是:一、语际偏误,即受母语的影响而造成的运用偏误;二、语内偏误,即由于没有掌握好汉语的语义以及对一些意义相近的副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不甚了解,由此而造成的偏误。
     首先进行汉泰否定副词的对比。本人经过研究发现,汉泰否定副词虽然位置相同,但是有些在句中的用法不尽相同。比如现代汉语常用的否定词有“不”和“没”两个,而泰语一般用“[mai]”一个否定副词来表示,而泰语一个“[mai]”既可与“不”相应,又可与“没”相应。因此,学生经常将“不”和“没”互相代替使用,造成“误代偏误”的情况。
     其次是汉泰时间副词的对比。本章讨论的关于时间副词的偏误,有“误加偏误”、“错序偏误”和“误代偏误”。汉泰的时间副词的语法位置有所不同,因此学生使用时间副词的时候会出现“错序偏误”的情况;因汉语中有几对意义相近的时间副词,如“常常”和“往往”、“快”和“快要”、“在”、“正”和“正在”等,因此学生使用时间副词的时候经常出现“误代偏误”的情况。
     最后是汉泰程度副词对比。本章所讨论的偏误,有“错序偏误”、“误加偏误”、“误代偏误”以及“遗漏偏误”。因汉泰程度副词的语法位置完全不同,学生使用汉语程度副词的时候就经常出现“错序偏误”情况;学生还会因泰语自身的程度副词的影响,在使用汉语程度副词的时候出现“误加偏误”、“误代偏误”的情况;而“遗漏偏误”是由于母语用法的影响和对汉语词汇意义理解的偏差。
     通过汉泰否定副词、时间副词和程度副词对比以及对学生各种偏误情况的分析,希望能使泰国汉语教学进一步全面认识汉语和泰语的这些副词的联系和差别,有助于泰国汉语教学,促进汉泰语言、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This dissertation i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Adverb of Negation, Time, and Quantity in Thai and Chinese language.According to our research, mistakes Thai learners of Chinese language make in using them, have two reasons: both of them being connected to the nature of the native language, Interlanguage, and the second language, Intralanguage.There are two different cases, when it comes to the position of the Adverb of Negation, in a sentence: it can be same in Thai and Chinese, or a slightly different. This is a reason why students often misuse them. For example, in Chinese, "bu"and "mei" can be use for denying, but, in Thai, only one word can be used for denying "mai".As a consequence, Thai students often make mistakes when using "bu"and "mei".When it comes to the Adverb of Time, they have different word-order in Thai, where it can be placed before or after verb, while in Chinese only before the verb. This creates a problem in usage, called mis-order. Additionally, some Adverbs of Time, close in meaning, such as, "changchang" and "wangwang"; "kuai"and "kuaiyao";"zai"、 "zheng"and "zhengzai"can also often be misused.Furthermore, Thai and Chinese Adverbs of Time, have a different word-order. The same is with Adverb of Quantity, which caused four types of mistakes: mis-order, mis-adding,misuse and missing.This research,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Adverb of Negation, Time, and Quantity, in Chinese and Thai, as well as analysis of mistakes Thai learners of Chinese make, will be a guideline for the usage of Adverbs of Negation, Adverbs of Time and Adverb of Quantity in Chinese and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s well.
引文
[1] 白荃,‘不’、‘没(有)’教学和研究上的误区——关于‘不’、‘没(有)’的意义和用法的探讨,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3),21。
    [2] 陈亚川 郑懿德著,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助读,语文出版社,2000。
    [3] 陈月明,时间副词“在”与“着_1”,汉语学习,1999(4),10。
    [4] 储泽祥、刘街生,‘细节显现’与‘副+名’,语文建设,1997(6),15。
    [5] 范晓 胡裕树,有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中国语文,1992(4),272。
    [6] 龚千炎,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商务印书馆,2000。
    [7] 龚群虎,汉泰关系词的时间层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8] 郭春贵,时间副词“已经”和“都”的异同,世界汉语教学,1997(2),35。
    [9] 郭风岚,论副词“在”与“正”的语义特征,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2),35。
    [10] 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
    [11] 郭姝慧,试析“稍微”和“有点”,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26。
    [12] 赖先刚,副词的连用问题,汉语学习,1994(2),25。
    [13] 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14] 李大忠,偏误成因的思维心理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2),110。
    [15] 李敏,形容词与否定副词“不”组合的语义、句法制约,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37。
    [16] 李泉,汉语语法考察与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17] 李少华,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分类描写,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4),70。
    [18] 李铁根,‘不’、‘没(有)’的用法及其所受的时间制约,汉语学习,2003(2),1。
    [19] 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0] 李宇明,形容词否定的不平行性,汉语学习,1998(3),1。
    [21]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22] 卢福波,“不”“没”认识上的误区及核心意义,载《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23] 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49。
    [24] 陆俭明,现代汉语副词独用刍议,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2),27。
    [25] 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93。
    [26]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4。
    [27] 吕叔湘,疑问、否定、肯定,中国语文,1985(4),241。
    [28] 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04。
    [29] 马真,普通话里的程度副词‘很、挺、怪、老’,汉语学习,1991(2),8。
    [30] 马真,简明实用汉语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1] 聂建军 尚秀妍,说“刚”和“刚才”,汉语学习,1998(2),50。
    [32] 聂仁发,否定词‘不’、‘没有’的语文特征及期时间意义,汉语学习,2001(1),21。
    [33] 彭小川 李守纪 王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商务印书馆,2004。
    [34] 邵敬敏,汉语语言学评论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5] 沈开木,‘不’字的否定范围和否定中心的探索,中国语文,1984(6),404。
    [36] 石毓智,肯定和不肯定的对称与不对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37] 寿永明,“常常”与“往往”的语义特征,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03。
    [38] 孙德金,外国留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情况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6),42。
    [39] 佟慧君,外国人学汉语病句分析,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40] 王红斌,时间副词对动词的持续义和非持续义的影响,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1),61。
    [41] 王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42] 王环宇,谈谈“不”和“没”的语用区别及“不”和“没”的位置,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增刊),33。
    [43] 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44] 王克喜,“不”的逻辑意义研究,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52。
    [45] 王群力,对“没问题”等三种“副+名”例证的质疑,汉语学习,2003(5),38。
    [46] 王志,时间副词“正”的两个位置,中国语文,1998(2),103。
    [47] 吴丽君,日本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8] 吴颖,‘动词+得+补语’的分类和语义特征分析,苏州大学学报,2002(2),91。
    [49] 肖奚强,“更”字歧义句及其相关句式,南京师范大学报,1993(4),109。
    [50] 肖奚强,韩国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世界汉语教学,2000(2),95。
    [51] 肖奚强,外国学生照应偏误分析——偏误分析丛论之三,2001(1),50。
    [52] 肖奚强,‘正(在)’、‘在’与‘着’功能比较研究,语言研究,2002a(4),27。
    [53] 肖奚强,谈程度副词‘太_1’和‘太_2’,零陵学院学报,2002b(1),54。
    [54] 肖奚强,现代汉语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学林出版社,2002c。
    [55] 肖奚强,相对程度副词句法语义分析,南京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会),2003(6),144。
    [56] 邢福义,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中国语文,1990(1),15。
    [57] 杨容祥,汉语副词形成刍议——以近代汉语为例,载《语言学论丛》第23辑,商务印书馆,2001。
    [58] 于维,东方语言文字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9] 张宝胜,语法修饰问题探索,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60] 张斌 范开泰主编,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61] 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虚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2] 张斌主编,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63] 张孝忠,“不”和“没(有)”用法举例——兼与英语“not”和“no”的对比,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4),77。
    [64] 张亚军,时间副词“正”、“正在”、“在”及其虚化过程考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46。
    [65] 张亚军,程度副词与比较结构,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03(7),60
    [66] 张谊生,状词和副词的区别,汉语学习,1995(1),11。
    [67] 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4),57。
    [68] 张谊生,程度副词充当补语得多维考察,世界汉语教学,1997(2),3。
    [69]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共时比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3),45。
    [70]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2000。
    [71]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索,学林出版社,2004。
    [72] 赵金铭,外国人语法偏误句子的等级序列,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1。
    [73] 郑剑平,副词修饰含“不/没有”的否定性结构情况考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72。
    [74] 周小兵,“刚+V+M”和“刚才+V+M”,中国语文,1987(1),18。
    [75] 周小兵 赵新等著,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副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76]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97。
    [77] Banchob Panthumeetha,泰语基础,Ramkamheng University Press,1978。
    [78] Kanchana Naksakul,泰语语音系统,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Press,1983。
    [79] Susadee Maneekanjanasing,朱拉隆功大学文学院汉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发生汉语语法的错误,硕士论文,Chulalongkorn University,2000。
    [80] Yomdoi Pengpongsa,泰语,Srinakarinvirot University,1995。
    [81] Navawan Punthumetha(娜瓦婉 潘图梅塔),《泰语语法》,博士论文,Chulalongkorn University,1985。
    [82] Pa-ob Posakrisna(帕奥 波萨吉莎娜),《泰语特点》,Bamrongsan,1983。
    [83] Vichintana Panupong(维金 帕努蓬),《泰语结构:语法体系》,博士论文,Chulalongkorn University,1962。
    [84] Udom Varotamasikkhadit(乌东 瓦洛西卡迪),《语言学:基础知识》,Tondham Press,199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