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从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关系着手,首先明确了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提出了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的基本理论——木桶理论和TOWS适应性分析理论。在此基础上,相应于木桶理论,构建了由主体指标和补充指标组成的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而后,针对木桶理论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与之相应的适应性综合评价方法——改进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最后结合天津市和陕西省的公路发展情况,介绍了适应性分析理论、方法在区域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中的实际应用。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 of highway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basic concept of the adaptability of highway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s, puts forward two basic theories of
    adaptability analysis-barrel theory and TOWS analysis theory. Then,
    according to the barrel theory, this paper establishe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made of main indexes and complementary indexes. Besid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highway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s according to the barrel theory-the unproved method of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Finally, combining to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ianjin and shanxi,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adaptability analysis.
引文
[1] 张金锁、唐凯,区域经济学,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5
    [2] 曾珍香、顾培亮,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0
    [3] 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0
    [4] 杨伦标,高英仪,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广州,华南理工出版社,1993
    [5] 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6]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12
    [7] 邓聚龙,灰色系统的基本方法,武汉,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
    [8] 中国交通工程学会,第三届全国公路网规划研讨会论文集,1994.10
    [9] 周伟、张生瑞、高行山,基于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的公路网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中国公路学报,1997.12
    [10] 周伟、乌小建,杨云峰等,陕西省农村公路发展战略目标研究,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6.6
    [11] 胡希捷,公路交通与西部开发,西部经济论坛,2001
    [12] 汪传旭,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的定量评价,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9.9
    [13] 荣朝和,论交通运输与经济结构演变的关系,铁道学报,1995.9
    [14] 冯宗宪、陈金贤、万威武等,中国贫困地区交通和经济综合评价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4.2
    [15] 郗恩崇,公路经济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16] 韩彪,交通运输发展理论,辽宁,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4
    [17] 宁建新,企业市场适应性分析模式,商业研究,2000.10
    [18] 何文章等,关于灰色关联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数理统计与管理,1999.3
    [19] 丁以中,交通运输网络规划综合评价方法,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0.5
    [20] 国际统计年鉴(199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21]中国交通年鉴(200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9
    [22]中国统计年鉴(200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9
    [23]陕西统计年鉴(200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9
    [24]陕西统计年鉴(200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8
    [25]天津统计年鉴(200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7
    [26]陕西省公路局,2000年度陕西省公路统计资料,2001.5
    [27]杨涛、肖秋生,公路网规划,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6
    [28]周伟、王选仓,道路经济与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5
    [29]杨兆升,运输系统规划与模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12
    [30]马召辉,欠发达地区公路建设发展问题研究,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6
    [31]山东省公路科学研究所,“山东省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适应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1999.10
    [32]汪应洛,系统工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5
    [33]董千里,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6
    [34]许庆斌,运输经济学导论,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2
    [35]杨洪年,交通经济,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7
    [36]熊永钧,运输与经济发展,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37]白雪梅,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
    [38]黄殿会,公路交通对经济发展的三层拉动理论分析,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5
    [39]天津市市政工程局,天津市干线公路网规划调整,2001.10
    [40]天津市市政工程局,“二十一世纪天津市公路网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专题报告,2000.3
    [41]陕西省交通厅,“加快我国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对策研究(陕西篇)”课题研究报告,2000.1
    
    
    [42]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中国公路现代化研究,2000.11
    [43]赵艳林、韦树英、梅占馨,灰色欧几里德关联度,广西大学学报,1998.3
    [44]陈红、颜应秋、周伟,公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6
    [45]张梅荣、卫振林、申金升,分形论在描述区域交通经济协调性中的应用,中国软科学,1997.1
    [46]张肖峰、张生瑞、马书红,天津市公路网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城市交通,2001.3
    [47]陈旭梅、李凤军、马林涛,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城市规划,2001.10
    [48]汤兵勇,一类动态大系统的协调控制模型,控制与决策,1995.10
    [49]汪洋,四川省公路交通现代化目标及其发展战略研究,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50]辽宁省交通厅,辽宁省区域公路网络规划及其理论方法,1990.12
    [51]王富民、李永新,广东省公路网合理密度的研究,中南公路工程,1998.9
    [52]冯宗宪、陈金贤等,中国贫困地区交通和经济综合评价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4.2
    交通部网站:http://www.moc.gov.cn
    中国交通网站:http://www.iicc.ac.com
    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CNKI知识创新网:http://www.cnki.net
    [53]David Hilling, Transpor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ondon and New York, 1996
    [54]Masuo KASHIWADANI、Yastuo ASAKURA and Masakazu UNO, Road Network Improvement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Effects, Journal of the Asia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 Studies, Vol. 3, no. 4, September, 199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