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教学中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与实验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指导下,是当代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教学实验、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对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归纳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2个优势:(1)强调带有师范特色的师生关系,(2)在教学中鼓励“反思”。从理论上证明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应用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可行性和优势。通过教学实验证明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技术、技能和社会性情感的提高,且可以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记忆保持量。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应用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中可以实现教学目标并且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同时,本模式更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突出了师范性的特点,并且提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因此,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不但适用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而且为其它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Now, Non-directive teaching pattern instructed by the humanistic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ust important and successful teaching reform which has been studied.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eaching experiment questionnaire, experts interview, etc, this pattern makes an incisive and detailed research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teaching aim, teaching procedure,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of the Non-directive teaching pattern. The two major advantages of the Non-directive teaching pattern (emphas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with Normal, encourage reflection) are thus induced. Theoretically it proves the feasibility and advantage of the application of No-directive teaching pattern to the volleyball teaching in Normal physical majors, from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we come to realize that the Non directive teaching pattern is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on in enhancing the trainee's theoretical level, skill and social feelings and considerably enhances the trainee's memor
    izing ability. We can reaching a conclusion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on-directive teaching pattern to the volleyball teaching in college physical majors can help to achieve the anticipated teaching aim and benefits a lo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self-education. Therefore the Non-directive teaching pattern not only applies to the volleyball teaching in college physical majors, but also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 to other academic teaching pattern's reform.
引文
1.卢家楣 《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2月
    2.吴立岗 《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年3月
    3.涂艳国 《走向自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4.华国栋 《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
    5.鱼霞 《情感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4月
    6.邹继豪 《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7.叶立群 《面向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
    8.刘捷 《专业: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
    9.《学会学习》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
    10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
    11.陈厚德《有效教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8月
    12.柳海民《教育原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13.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14.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15.裴姝娜《发展性教学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
    16.彭贤智《以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17.Robert D.Nre 《三种心理学——弗洛伊德·斯金纳和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月
    18.王义高《当代世界教育思潮与各国教改趋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19.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20.冯华东《论非指导性教学与合作教育学》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3期
    21.杨紫祥《从“主导主体说”到“动力素质说”》中国教育学刊1994年4期
    
    
    22.李勇《对情感教育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年5期
    23.李国庆《论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性》教育研究2002年第8期
    24.吉本均(日)《关于“学习集体”的十二个命题》上海教育2001年第7期
    25.赵慧《美国教育改革的几大原则》上海教育2001年第8期
    26.黄文仁《教学模式的变革与体育教师角色的转换》体育学刊2002年第2期
    27.肖焕禹《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类型及应用条件》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28.钟启泉《在活动中“习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6期
    29.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30.江光荣《人性的迷失与复归》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31.王逢贤《学与教的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32.杨韶刚《存在心理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
    33.邵伟德《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体育科研2002年1期
    34.张胜勇《反思与建构》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
    35.童世敏《高师体育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如何面向中学》体育学刊1948年第1期
    36.雷彬《启发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之初探》体育学刊1999年2期
    37.冷冉《谈“情—知教学”》教育研究1982年1期
    38.许青生《体育教学中构建“自主锻炼”模式的思考》体育学刊1999年3期
    39.姚蕾《体育教学良好心理气氛的构建》体育学刊2002年2期
    40.马占可《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1期
    41.李蓉《情感教育的课程化研究》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年1期
    42.何爱霞《情感教育实施模式篇论》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3月
    43.方展画《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述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45. Getzels. J.W. &Thelen. H.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the classroom group as a social system, In Morrison, A,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teaching. P.32. 1972.
    46. Waller, W.W, 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 Pp. 292—318. 1932
    47. Husen, T.,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arch and Studies, vol. 2, P.02, 1985
    48. Koenig, S., Sociology: An Interdictiuon to the Sciemceof Society, P.50,196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