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的可视化组态监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基于LonWorks可视化组态控制、监视系统的实现原理,并进一步详述了组态监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系统的下位机采用动态组合Neuron C函数模块的方式实现控制程序的组态;上位机组态控制平台通过可视化方法建立组态控制参数,再把参数以显示报文分帧的形式传送到下位机;组态监视平台以网络变量方式获取下位机数据,上位机和下位机的两种通信方式通过建立动态数据链接DDE(Dynamic Data Exchange)完成。系统的用户界面采用全中文方式显示,控制和监视功能由图形模块以组态方式完成,这些图形模块以ActiveX控件的形式在存在于系统中,分别用于组态控制以及动态显示下位机的网络变量运行情况。
     以可视化组态方式开发LonWorks现场总线系统是对原有LonWorks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本系统使用简单、操作方便,用户不必有资深的LonWorks开发经经验也可以进行实践操作。经实际测试,系统在LonWorks实验系统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The paper has discussed emphatically on the proceeding of VCSC (Visual Control & Supervising Configuration) system. It also decrypted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s of the supervising system in more details. In the system, programs in the nodes construct control system dynamically by using Neuron C function modules. The upper computer collects user's control parameters and cuts them into frames that will be sent into the nodes. As for the supervising platform, the computer use standard net vari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nodes. The two-communication method is based on DDE (Dynamic Data Exchange). The system has an entire Chinese GUI (Graphic User Interface). All the function modules are saved as ActiveX and they carry out the entire configuration steps in the application, which arranges the user's control and supervising functions graphically and visually.
    The VCSC system has improved the LonWorks technique by visual configuration. It is easy to use and can be operated with less LonWorks developing experience. In the runtime test, it works efficiently and has a perfect effect on the LonWorks field bus svstem.
引文
[1] 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2-3
    [2] 成继勋,现场总线标准的现状和展望,计算技术及自动化(中南六省自动化学术年会论文集),1999年11月
    [3] 杨育红,LON网络控制技术及其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12-15
    [4] 常太华等,现场总线及现场总线智能仪表的发展,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99年第2期
    [5] 刘向杰等,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现状与发展,电网技术,第23卷 第3期,1999年
    [6] 刘志超等,现场总线在控制网络中的应用,黑龙江电力,第22卷 第1期,2000年
    [7] 吴誉等,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的互连方法,测控技术,2000年,第19卷 第1期
    [8] Echelon Corp, Echelon Products, www. Echelon.com
    [9] Echelon Corp, LonTalk Protocol Specification, 1996
    [10] 王俊杰等,“LonWorks技术及其应用”讲座 第8讲 LonTalk 网络通信协议,《自动化仪表》第21卷第4期,2000年4月
    [11] Echelon Corp, Neuron C Programmer's Guide, 1996
    [12] Echelon Corp, Neuron C Reference Guide, 1996
    [13] 凌志浩等,Neuron C语言的若干新特征及其应用,微计算机信息,1999年3月
    [14] 王俊杰等,“LonWorks技术及其应用”讲座 第5讲 专用开发语言Neuron C,《自动化仪表》第21卷第1期,2000年1月
    [15] 鄂立福等,Lonworks网络技术与现场总线,测控技术,1996年5月
    [16] 王俊杰等,“LonWorks技术及其应用”讲座 第7讲 LonWorks开发工具,《自动化仪表》第21卷第3期,2000年3月
    [17] 杨育红,实现LON网消息的显式寻址,微计算机信息,2000年第16卷第1期
    [18] 金敏,分布式集成智能控制理论及其系统实现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博士论文),2000年7月
    [19] Echelon Corp, LonManager DDE Server User's Guide, 1996
    [20] Echelon Corp, LonWorks Product Data Book, 1999
    [21] Echelon Corp, LonWorks Host Application Programmer's Guide, 1996
    [22] Erich Gamma等著,李英军等译,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9月,22-23
    [23] Microsoft Corporation著,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译,Visual Basic6.0中文版程序员指南,Microsoft Press,1998年11月,342-355
    [24] Microsoft Corporation著,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译,Visual Basic6.0部件工具指南,Microsoft Press,1998年11月,408-410
    [25] Karl E.Wiegers著,陆丽娜等译,软件需求,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7月,20-21
    [26] 潘爱民,COM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376-377
    [27] Ash Rofail等著,邱促潘等译,COM与COM+从入门到精通,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4月
    [28] 王栋,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237-238
    
    
    [29] 林述民等,开发LonWorks监视系统的一种改进方法,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1年增刊
    [30] 张金雄等,LonWorks在生产监视系统中的应用,工业控制计算机,2000年13卷第2期
    [31] 杨斌等,LonWorks网络与LAN、Internet互连的解决方案,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年第5期
    [32] 王丰锦等,基于Socket和多线程的应用程序间的通信的研究,计算机应用,2000年第6期
    [33] 冯晨华等,基于Windows环境下的TCP/IP网络通信的实现,计算机应用研究,1997年第6期
    [34] Bruce Eckel著,京京工作室译,Java编程思想,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4月
    [35] 刘润东,UML对象设计与编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1年3月,211-222
    [36] Loren D.Eiahl等著,骆丽等译,Using Visual Basic 5,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2月,587-588
    [37] Anthony Jones等著,京京工作室译,Windows网络编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3月,105-106
    [38] 黄文君等,实时控制系统网络设计,机电智能化,2000年第3期
    [39] 吴同茂,《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中南大学教材科,2001年10月,19-20
    [40] 谢新花,气体压力集散控制系统,硕士论文,2000年3月
    [41] 王骥程等,化工过程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年5月,234-23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