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权的经济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作为人,都应享有安全和其他权利。当权利被侵犯的时候,人们便需要诉诸法律救济,因此救济对于权利的确证和维护极度重要。
    “无救济即无权利”这一古老法谚表明了公民诉讼权问题的一个方面,但另一方面,如果公民“无法走向和接近救济”,亦无实际权利。
    本文研究的一方面是静态的应然的诉讼权,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诉讼权的运用,即动态过程。对当前的中国法治和司法改革而言,这一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即使我们现今进行的司法改革把我们的司法体制和司法程序构筑和搭建得再好,如果主体的诉讼权得不到满足和保障,不能得其门而入,那么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而公民要“走向和接近救济”就涉及到救济的成本问题,如果制度的安排使公民权利被侵犯时由于诉讼成本过高而无法接近司法权,那这样的制度安排是非正义的。本文试图从经济分析的视角研究诉讼权及其行使中(包括救济权利)的交易成本问题,看什么样的制度安排能既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又使公民能更好地走向和接近正义。
    全文共分五部分展开论述:
    引言。提出问题并对法经济学的理论支柱(理性的经济人)与核心范畴(交易成本)做一简要介绍。
    第一部分,诉讼权的基本原理。对诉讼权的概念、性质与特征、诉讼权与相关概念的辨析以及诉讼权与审判权的关系作简要分析,确立本文立论的概念基础。
    第二部分,诉讼权的经济分析框架。本部分确立了分析的方法论框架,主要是成本与效益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法律成本的结构分析(立法成本、法律适用成本、守法成本及救济成本)、法律成本的负担分析、法律成本的转嫁政策;法律效益的结构分析(立法效益、法律适用效益及守法效益)。
    第三部分,诉讼权保障的经济分析──成本与效益的视角。本部分从成本与效益的视角分析了对诉讼权保障至关重要的三个问题:可诉范围与起诉条件(立法保障的成本与效益分析)、诉讼费用(司法保障的成本与效益分析)。通过对三个问题从理论与实践、国外与国内规定的考察,从成本与效益的视角对已有的制度规定进行评析,指出存在的问题。
    结语。针对第三部分提出的问题,从成本与效益的视角进行制度设计改良与优化。包括可诉范围的重塑、诉讼制度本身的改革、诉讼费用制度与法律援助制度的改革及法院设置的改革。
引文
一、国内著作
    左卫民等著:《诉讼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陈刚:《比较民事诉讼法2000年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刘荣军:《程序保障理论的新视角》,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邱联恭:《司法的现代化与律师的任务》,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3年版。
    王家福主编:《中国人权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张文显:《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林来梵:《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夏勇:《人权概念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13页。
    王亚新:《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版
    孙国华等:《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345页。
    程燎原、王人博主编:《赢得神圣》,从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强世功编著:《法制、调解与现代性─中国调解制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钱弘道:《经济分析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陈舜:《权利及其维护─一种交易成本观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梁慧星:《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二、译 著
    [美]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乔新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
    [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载《民商法论丛》第2卷。
    [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下),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日]小岛武司:《诉讼制度改革的法理与实证》,陈刚、郭美松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意]莫诺·卡佩莱蒂:《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刘俊祥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美]杰罗姆?巴伦、托马斯?迪恩斯:《美国宪法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克里斯?希阿克:《基本权利的解释与影响作用》,许宗力译,载《台大法学从刊》第21卷第2期。
    [美]凯斯?R. 孙斯坦:《自由市场与社会正义》,金朝武、胡爱平、乔聪启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美]奥利弗?E. 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段毅才、王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张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日]谷口平安:《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三、外文原著
    R.Matthews, The Economics of Institutions and the Sources of Growth, Economic Journal l996, (December) 1996.
    R.H.Coase, The Fo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四、论文类
    李琦:“法律上的防卫权──人权角度的观察”,载《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左卫民等:“公民诉讼权:宪法与司法保障研究”,载《法学》2001年第4期。
    张弛、鲍治:“隐私的保护:在权力与权利之间”,载《法学》2000年第10期。
    王如铁、王艳华:“诉讼成本论”,载《法商研究》1995年第6期。
    范明辛:“诉与诉权刍议”,载《法学家》1998年第4期。
    赵正群:“行政之诉与诉权”,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6期。
    毛玮:“论诉和诉权”,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1998年第1期。
    肖建华:“寻求独立的诉讼主体地位——当事人概念的再认识”,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4期。
    汤维建:“试论美国的民事诉讼法律文化”,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3期。
    吴英姿:“诉权理论重构”,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春。
    冯玉军博士论文:《法经济学的范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马志刚硕士论文:《权利及其法经济学分析》,中国政法大学1998年。
    顾培东:“论我国民事权利司法保护的疏失”,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6期。
    
    陈卫东、郝银钟:“被告人诉讼权利与程序救济论纲”,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3期。
    方流芳:“民事诉讼收费考”,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李祥琴:“论诉权保护”,载《中国法学》1991年第2期。
    陈响荣、杨央平、蒋南成、李刚:“诉讼效益与证明要求”,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5期。
    张志铭:“审判方式改革再思考”,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4期。
    苏力:“关于对抗制的几点法理学和法律社会学思考”,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4期。
    李艳华、潘爱仙:“论司法效益”,载《法商研究》1997年第3期。
    刘善春:“行政诉讼裁决的经济效益分析”,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5期。
    傅郁林:“诉讼费用的性质与诉讼成本的负担”,载《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第4卷第1辑。
    傅郁林:“繁简分流与程序保障”,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1期。
    傅郁林:“审级制度的建构原理”,载《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傅郁林:“对于引进对抗制论说的质疑”,《法学》1997年第12期。
    李文健:“刑事诉讼效率论”(上下),载《政法论坛》1997年第5期、第6期。
    王亚新:“围绕审判的资源获取与分配”,载《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第2卷第1辑。
    常怡、黄娟:“司法裁判供给中的利益衡量:一种诉的利益观”,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4期。
    李晓安、曾敬:“法律效益探析”,载《中国法学》1994年第6期。
    王振民:“我国宪法可否进入诉讼”,《法商研究》1999年第5期。
    五、法律法规类
    《关于审理各种名誉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1989年6月29日)
    《〈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2年)
    《〈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补充规定》(1999年)
    《中国司法行政年鉴》(2003年)
    《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批复》(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89年)
    《关于诉讼费两个请示的复函》(1994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