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和披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因此,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准确与否,披露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但是传统的会计核算是围绕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来设计的,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和披露过于简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日新月异,逐渐显示出其弊端:核算内容偏窄,历史成本计量不能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会计报表中仅以折余价值披露的信息不能满足使用者全面了解无形资产状况的要求。会计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产物,必然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而发展,伴着经济改革的深化而完善。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在我国已加入WTO的客观环境下,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和披露进行改革是必然的要求,是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全文共分六部分,下面就各部分内容作一简要概括:
     第一章:导言。简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概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对本文的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确立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为本文的后继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无形资产会计的基本理论。首先介绍了无形资产的基本理论,包括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范围及分类,对容易产生混淆的人力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关系进行了界定;然后论述了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的基本理论,在传统的确认和计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对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变革,即对无形资产进行再确认,并采用产出价值观的计量观念;最后指出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对象是无形资产取得、摊销、投资及转让等的价值运动过程。
     第三章: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的会计核算。本章对以历史成本计价的无形资产的取得和摊销的价值运动过程进行了核算。首先阐述了研究与开发成本的核算,提出对我国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成本采用资本化与费用化同时并举的方法进行核算;然后按照不同的取得途径,对从外部取得的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论述;最后全面而系统地分析了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及其账务处理,由于知识环境对无形资产的巨大影响,本文认为摊销时应用经济年限代替预计使用年限,适当地采用加速摊销法,并设置“无形资产摊销”的备抵科目,全面反映无形资产的状况。
     第四章:无形资产再确认时的会计核算。无形资产在发生对外投资、转让、出售等产权变动以及期末计价时,历史成本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因此本章首先分析了无形资产进行再确认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了无形资产再确认的方式是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常
    
    用的评估方法有:1.成本法:是按评估资产的现时完全重置成本减去应扣除损耗或贬值
    来确定被评估资产的价格:2.市场法:亦称现行市价法,是以现行市场价格为依据评估
    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3.收益现值法:通过估算被评估无形资产预期未来收益并折算成
    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4.倍率法:是英国老牌商标评估机构“Interband
    GrouP”经多年实践形成的一种评估方法:最后以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作为再确认的
    具体案例,全面地阐述了评估对象的确定、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以及账务处理,提高
    了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为实际工作中的无形资产再确认提供了技术性指
    导。
     第五章:无形资产的疑难问题—商誉。由于商誉是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因此本
    章从商誉的概念、内容和性质出发,对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及其会计处理进行了系统地论
    述。本章的重点是建立了商誉会计核算的新体系,改变了传统会计自创商誉不予入账的
    做法,在分析了自创商誉确认与计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后,提出了三种计量方法,分
    别为贴现法、资本化法和差额法。在自创商誉予以入账的前提下,将自创商誉与外购商
    誉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企业的商誉总额,并且借鉴美国商誉会计的最新研究成果,规
    定对商誉不再进行摊销,而是定期进行减值测试。最后对负商誉的概念、性质、客观性
    及账务处理作了介绍。
     第六章: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本章首先以我国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信息作为数据
    来源,利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对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及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然
    后分析了现行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弊端,最后以披露改革的方向为导向和依据,建立了
    现代企业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体系:结合彩色报告模式,把无形资产的内容划分为不同
    的层次,分别在表内和表外进行披露。必要时还可以编制专门的无形资产增减变动表和
    无形资产损益表等附表。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1.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方法的创新。对无形资产进行初始确认和再确认,在不同
    的阶段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初始确认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再确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从而适应知识经济环境的要求,使现代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并
    重。
     2.研究开发成本和商誉会计处理的创新。改变研究与开发成本费用化的处理方法,
    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将研究与开发成本有条件的予以资本化。而商誉包括自创商誉和
    外购商誉,为了构建新的商誉会计核算体系,本文认为自创商誉应予入账,与外购商誉
    一起组成企业完整的商?
Intangible assets have been playing a great role in enterprise operation and have been a major power to decide the cash flow and market value of enterprise in the "knowledge-based" activities. Thus, the accuracy of accounting, appropriation of disclosure for intangible assets will affect the relevance and reliabi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rectly. However, in a traditional accounting system, the focus was on tangible assets such as plant asse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forma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in financial statements ha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users: the content is narrow, historical cost can't reflect their real value. Accounting system must adjust to changing conditions. So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new methods to recognize and measure intangible asset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usefulnes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e article begins by describing revelant theories of intangible assets. Then clarifies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value movement of intangible assets. The section consists of two chapters, introducing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in two stages: acqusition stage and value changed stage. Thirdly, it discusses and analyzes goodwill all-sidely and systematically that concludes internally generated goodwill, purchased goodwill and negative goodwill. The article presents that the internally generated goodwill should be recognized and measured. On the basis of recognizing internally generated goodwill, the article presents that purchased goodwill is recognized as an asset, as in the past, but once it is recognized, the asset remains on the balance sheet indefinitely, subject only to review for impairment when circumstances warrant. That is, the new accounting rules require to eliminate the systematic amortization of goodwill. Lastly, the article,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to prove that intangible assets have value relevance.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analysis, the author presents the speculation on developing of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of intangible assets.
引文
[1] 王华.《浅析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财会周刊》,2001,10,P7
    [2] 胡柳竹.《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的冲击》,《现代会计》,2000,3,P32-34
    [3] 张劲松.江俊龙.《WTO与我国会计》,《财务与会计导刊》,2001,11
    [4] 梁莱歆.王琼.《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内部审计探析》,《上海会计》,2002,8,P51-52
    [5] 裘宗舜.肖虹.《国外关于无形资产会计的研究情况》,《财会月刊》,1997,4
    [6] 苑泽明.《现代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管理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P33-34
    [7] 于长春.《无形资产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P70-74
    [8] 熊熙宝.《试论知识经济与无形资产的披露》,《求实》,2001,11
    [9] 贾明月.《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当代财经》,2000,6
    [10] 邵天营.《知识经济时代的无形资产会计问题》,《财会通讯》,2001,5
    [11] 崔也光.《无形资产价值辩证观》,《无形资产研究——全国第二届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P40-41
    [12] 吉金贵.《论无形资产范畴》,《无形资产研究——全国第二届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P64-65
    [13] 丁钰.《对按性质进行无形资产分类的探讨》,《无形资产研究——全国第二届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P140-141
    [14] 李晓彪.胡可忠.《浅析研究开发费用的资本化处理》,《财会月刊》,2002,7,P26-27
    [15] 蔡吉祥.《无形资产学》,海天出版社,1997年,P158-160
    [16] 刘秀芳.《论无形资产及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研究——全国第二届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究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P649-654
    [17] 黎明.《浅析企业无形资产与人力资产的界定》《无形资产研究——全国第二届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18] 陈远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
    [19] 李心合.《知识经济与会计平衡公式改革》,《财务通讯》,1998,12
    [20] 方正生.《会计的确认与计量》,《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3,3,P95-98
    [21] 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财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P128-130
    [22] 潘立新.《论会计计量变革中的会计观念变革》,《财务与会计》,2000,10,P29
    [23] 徐国君.《论会计计量变革观念的创新》,《现代会计》,2000,6,P8
    [24]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编《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25] 魏哲妍.郑燕.《浅谈无形资产会计创新》,《财务与会计导刊》,2001,7,P21
    [26] 蔡吉祥.《无形资产学》,海天出版社,1997年
    [27] 裴卫红.柯大纲.《企业研究开发支出会计处理管见》,《财会月刊》,2003,3
    [28] 王君彩.王淑芳.《论研究与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无形资产研究——全国第二届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P204-206
    
    
    [29] 熊哲玲.《浅谈研究开发费的会计处理》,《财会月刊》,2000,12,P15-17
    [30] 傅桂林.《对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探讨》,《无形资产研究——全国第二届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P236-238
    [31] 许隆伟.《谈研究与开发支出在报表上的确认》,《财会月刊》,2002年,2,P43
    [32] 许江川《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性质浅议》,《财会通讯》,1999,8
    [33] 郑冉冉.王家华.《完善“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设想》,中华财会网
    [34] 郭晓焱.《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思考》,《财会研究》,2002,3,P38-39
    [35] 薛云奎.王志台.《R&D的重要性及其披露方式的改进》,《会计研究》,2001,3,P21-26
    [36] 周萍.《传统无形资产确认标准面临的挑战与创新》,《无形资产研究——全国第二届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P226-227
    [37] 魏亚平.陈晓茜.《对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体系的基本认识》,无形资产网。
    [38] 王合喜.《无形资产计价·重估价及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01,5,P325-329
    [39] 董明秋.《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新思路》,《财会月刊》,2001,16
    [40] 李秀莲.罗明月.《对无形资产确认的再认识》,《上海会计》,2001,9,P22-24
    [41] 康均.《新经济时代研究与开发支出资本化会计处理》,《财务与会计导刊》,2003,2
    [42] 许会玲.《无形资产摊销问题探讨》,《财务与会计》,2003,3,P61
    [43] 龚惠萍.《关于无形资产摊销的探讨》,《财会月刊》,2001,18
    [44] 庄守鑫.《对无形资产摊销的探讨》,《无形资产研究——全国第二届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P246-248
    [45] 刘京城.《无形资产的价格形成及评估方法》,中国审计出版社,1998年
    [46] 钱仕虎.《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无形资产网。
    [47] 类尔行主编.《中级财务会计》,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4年
    [48] 刘国武等.《时间序列知识折旧问题研究》,《科研管理》,2001,3,P22-27
    [49] 邓平.《试探知识经济下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上海会计》,2001,3,P6-7
    [50] 苑泽明.《知识经济时代需重视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无形资产研究—全国第二届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P182-183
    [51] 赵春光.赵洪艳.《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财务与会计》,2000,9,P46-48
    [52] 李志坚.《关于电子商务对传统财务会计影响的若干思考》,《财会研究》2002,4,P43
    [53] 赵德武.《会计计量理论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
    [54] 于玉林.《21世纪会计之光》,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年
    [55] 郑成思.《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1999年
    [56] 张淑焕.《浅释无形资产在经济活动中价值的测度》,《无形资产研究——全国第二届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P169-175
    [57] 汤湘希.《无形资产价值确认与估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
    [58] 巨拴科等.《无形资产评估研究》,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59] 钱继春.《市场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无形资产研究——全国第二届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P475-479
    
    
    [60] 财政部会计司组织翻译.《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会计研究》,1999,5,P39-50
    [61] 李梦鸣.《浅谈无形资产评估与无形资产会计的关系》,《现代会计》,1999,4,P13-14
    [62] 张陶勇.胡霞.《长期资产减值问题探讨》,《上海会计》,2002,10,P10-11
    [63] 阎红玉.《商誉会计》,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64] 陈海声.《对自创商誉的再认识》,《无形资产研究——全国第二届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P311-317
    [65] 王月欣.《试论商誉的质与量》,《财会研究》,2002,6,P30-32
    [66] 向才菊.《知识经济时代的商誉》,《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4,P48-50
    [67] 唐丽春.《对自创商誉确认与计量的思考》,《商业会计》,2000,8,P24-25
    [68] 陈卫星.《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会计研究》,1998,10
    [69] 唐丽春.《对自创商誉确认与计量的思考》,《无形资产研究——全国第二届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P335-342
    [70] 杨伟平.《美国新颁<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准则对外购商誉处理的启示》,《财会研究》2002,3,P63-64
    [71] 闫庆玲.《浅谈商誉的确认和计量》,《无形资产研究——全国第二届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P351-356
    [72] 董必荣.《知识经济与自创商誉的确认》,《财会周刊》,2001,10,P7-8
    [73] 吴利红.《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对会计的确认》,《现代会计》,2002,3,P26-28
    [74] 谢爱婷.《自创商誉的会计处理》,《无形资产研究——全国第二届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P351-356
    [75] 毛洪涛.《论购买商誉及其会计处理》,《财务与会计导刊》,2001,5,P64-67
    [76] 王建成.《刍议核心商誉资产性质的确认》,《时代财会》,2002,4
    [77] 贾烈.李金顺.《关于网络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的构想》,《上海会计》,2002,9,P39-40
    [78] 简建辉.《对外购商誉及负商誉的认识》,《无形资产研究——全国第二届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P428-433
    [79] 刘健.黄菊珊.《论合并会计实务的商誉问题》,《现代研究》,1998,4,P29-31
    [80] 张翠波.《关于商誉问题的探讨》,《上海会计》,2002,2,P51-52
    [81] [美]斯蒂芬·A·泽弗、贝拉·G·德拉主编,夏冬林等泽.《现代财务会计理论—问题与论争》,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P369—375
    [82] 苏红亮.张畅.《美国商誉准则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商业会计》,2003,3,P21-22
    [83] 乔元芳.《美国企业合并会计和商誉会计的最新动态》,《上海会计》,2002,1,P46-48
    [84] 李华等.《论美国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变革》,《上海会计》,2002,6,P44-46
    [85] 胡小闽.《浅谈负商誉及其会计处理》,《财会月刊》,1997,2
    [86] 李晓玲.《对负商誉理论的思考》,《会计研究》,1999,2,P36-38
    [87] 余玉苗.李琳.《负商誉性质探微》,《财会月刊》,2002,9,P14-15
    [88]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编.《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89] 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0年
    
    
    [90] 杜兴强.《科期定理 负商誉“悖论”负商誉的确认与计量》,《会计研究》,1999,7,P30-36
    [91] 李桂荣.孙拥军.《对负商誉问题的几点思考》,《财务与会计》,2000,3,P16-19
    [92] 吴世农.黄志功.《上市公司盈利信息报告、股价变动与股市效率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1997,4
    [93]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系.《有效市场与会计信息关系研究》,《会计研究》,1997,3
    [94] 薛云奎.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01,11,P40-46
    [95] 熊熙宝.李健.《试论知识经济与无形资产的披露》,《求实》,2000,11
    [96] 李昱春.《现代企业财务报告中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财务与会计》,2002,10
    [97] 陈德言.《知识经济浪潮》,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
    [98] 张延成.《关于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一些问题的思考》,《会计研究》,1998,3,P14-16
    [99] 孙玉萍.《美国财务预测披露制度及其启示》,《财务月刊》,2002,10,P41-42
    [100] 张志明.《刍谈我国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中华财会网
    [101] 乔旭东.《试论会计确认标准的创新》,《四川会计》,2000,8
    [102] 姚婕.《论表外信息披露》,《对外经贸财会》,1998,10,P8-10
    [103] 丁元霖主编《财务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P376-377
    [104] 财政部会计司组织翻译.《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会计研究》,1999,8,P56-64
    [105] 范静.《知识经济下对无形资产的几点认识》,《无形资产研究——全国第二届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P279-284
    [106] Aboody, D., B.Lev.The Value Relevance of Intangibles: The Case of Software Capitalization.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upplement), 1998
    [107] Abraham, T., B. Sidhu.The role of R&D capitalizations in firm valuation and performance, University of New Sorth Wales, 1997
    [108] Amir, E, B.Lev.Value-relevance of no financial information: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dustry.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6
    [109] Cohen. W., D.Levinthal.Innovation and learning: The two of R&D—Implications for the analysis of R&D investment. E-conomics Journal,1989
    [110] Lev, B., P. Zarowin. The Boundarie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How to Extend Them.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9
    [111] Lev, B., Sougiannis, T.The capitalization, amortization, and Value-relevance of R&D.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6
    [112] Scheutze, W., What is an asset? Accounting Horizons, 199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