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与新闻真实性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年来现场直播在国内开始盛行,而且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电视事业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还会越来越成为常规的电视报道手段。作为电视报道中的“新生事物”,现场直播已经出现并将继续出现各种观念上和操作上的新问题。目前学术界对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探讨已经比较多,从新闻真实性的角度进行论述是本文立论的角度。从这个角度,在传播学理论的层面和具体操作的层面分别对新闻真实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探讨现场直播手段下新闻真实性内涵和外延的变化,对媒介性质的根源、表现的途径、新的要求、存在的问题等等方面进行阐发。
     文章的绪论部分引入研究新闻现场直播与新闻真实性相互关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二章对现场直播概况做一个介绍和梳理,从发展历程和技术进步的角度论述了直播作为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其发展与电视媒体追求新闻真实最大化进程是相一致的。第三章从电视媒体视听本质出发,探讨了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实现新闻真实最大化的受众心理依据和直播本身的真实性最大化表现。第四章详细讨论了现场直播操作过程中观念上的种种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方案。其中牵涉到在直播状态下媒体作为公共领域中各种文化权力的博弈和电视媒体在追求高收视率与它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而在具体的策划和运作层面上,现场直播对电视媒体的机构、体制,以及设备、人员的要求都不同于以往,各个方面必须跟进方能实现其对新闻真实性最大化的追求。第五章对在直播名义下与新闻真实相关的突出问题进行探讨和批评。
Live has flourished in our country over the years and will increasingly become a routine means of television coverage with the growth of economic strength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television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As a newly-born thing in the television report, live broadcast has exposed new problems of various concepts and operations, which will last for some time.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discussion on the live broadcast of television reports in the academic circle, while, this study presents us from the aspect of news reality. Based on this, they provide their views through the level of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nd detailed practice to debate the change of connotations and extensions of news reality given the live broadcast is used, and illustrated the root of media nature,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new requirements, and existence problems and so on.
     The preface of this essay first leads us to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n studying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news live broadcast and news reality. Introduction and generalization on live broadcast were given in the second chapter. From the history and progress of technology, it shows us the development of live broadcast which is an outcom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ment accords with the news reality maximization process that television media pursues. In the light of the audio-visual essence of video land, the third chapter aims to study the audience psychology with the news reality maximization live broadcast brings, as well as the reality maximization that live telecast performs. The fourth chapter treats detailedly various concept problems occurred in the middle of live broadcast and tries to provide solution schemes. It involves the games of cultural power that the media presents in the public area on the live condition,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audiences rating the video land pursues and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t should take. Meanwhile, when it comes to the specific plot and operation, the live demands for the institution of video land, system, equipment, and staff differ from before, all aspects of which should be followed up so as to fulfill the maximization of news reality. The fifth chapter debates and makes criticism on some prominent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news reality in the name of live broadcast.
引文
1 陈卫星.《传播的观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10页
    2 [美]詹姆斯·罗尔.《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周宪、许钧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06页
    3 苗棣、范钟离.《电视文化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第242页
    4 同上,第242页
    5 郭镇之.《中国电视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第5页。
    6 同上,第6页。
    7 苗棣、范钟离.《电视文化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第242页
    8 沈忱.《中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导演手记》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第5页
    9 同上,第6页
    10 双视窗、多视窗是指在电视屏幕上同时出现两幅或多幅拍摄画面,在同一时间对两个或多个不同时空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黄匡宇、黄长庚、周建青.《连线现场直播战争——评CCTV国际频道〈关注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电视研究,2003年7期
    11 [美]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展江、王征、王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2-13页
    12 视准线:微波传输方式由于是无线点对点的直线传输,因此发射点与接收点之间必须有视准线。
    14 TNT(Today News Today)即今日新闻今日报:NNN(Now News Now)即现在新闻现在报。
    15 杨保军.《论新闻真实》.《阴山学刊》.2003年7月,第16卷,第4期
    16 陈卫星.《传播的观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7页
    17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27页
    18 李彬.《传播学引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第107页
    19 戚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陈亮、周立方、李启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年:第77页
    20 [美]詹姆斯·罗尔著.《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周宪、许钧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06页
    21 李彬.《传播学引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第124页
    2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82页
    23 J·W·凯里.《莫尼斯和麦克卢汉》.转引自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第209页
    24 马歇尔·麦克卢汉.《电视——羞怯的巨人》.引自周宪、许钧主编.《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25 [荷兰]托伊恩·A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117页
    26 苗棣:真直播,假直播 传媒学术网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cademic_xsjd_view.jsp?id=906
    27 同上
    28 石长顺.《当代电视实务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73页
    29 引自石长顺.《当代电视实务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73-274页
    30 [加]德里克·德克霍夫.《文化肌肤》.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8页
    31 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麻争旗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外文序第5页
    32 柴焰.《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美学价值》.《新闻爱好者》,2005年3期
    33 [美]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展江、王征、王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2-13页
    34 杨保军.《新闻真实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5页
    35 [美]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展江、王征、王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2-13页
    36 颜纯钧.《大众传媒与公众身份的建构》.《现代传播》,2004年第5期
    37 陈卫星.《传播的观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8页
    38 [英] 约翰·哈利特.《从权力到识别:大众新闻与后现代性》.载自马戊、周星主编:《21世纪:文化自觉与跨文化对话》(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40页
    39 陈卫星.《传播的观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8页
    40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29页
    41 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麻争旗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第64页
    42 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认为“被绑架”是媒介事件的一种病态。参见《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第81页
    43 目前绝大多数电视台出于“播出安全”的需要均采用5—30秒的延时方式。
    44 陈卫星《传播的观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10页
    45 乐宁.《中国移动打造手机世界杯,力推手机电视》.《经济》,2006年6月26日
    46 王烨发.《知情权·话语权·新闻炒作——关于媒体价值观的思考》.《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47 王熙灯.《“神五”升空为什么没有现场直播?》.《新闻天地》,2003年12期
    48 [英]安德鲁·古德温、加里·惠内尔.《电视的真相》.魏礼庆、王丽丽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10页
    49 韩彪.《中国电视新闻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性事件》.《电视研究》,2003年6期
    50 胡智锋.《SNG(卫星新闻传播)及其对中国电视发展的影响》.《今传媒》,2005年12期
    51 陈曦.《试论现场直播LIVE中的题材选择》.《新闻知识》,2003年,第8-9期
    52 陈曦.《试论现场直播LIVE中的题材选择》.《新闻知识》,2003年,第8-9期
    53 张鸥、徐文华.《电视新闻直播之尴尬四种》.《南方电视学刊》,2005年,第1期
    54 陈卫星.《传播的观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8页
    55 [美]杰克·富勒.《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第5页
    56 节目系统包括主持人、编导、摄像、专题片、演播室串联词、节目形象包装等等:技术系统包括视频、音频、通讯、传送、动力、微波、卫星线路、光纤线路等等——韩彪:《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衡量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进程的标尺》,《现代传播》,双月刊2003年第六期(总第125期)
    57 唐颖.《论CNN国际新闻报道的策略》.[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3页
    58 韩彪.《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衡量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进程的标尺》.《现代传播》,2003年,第6期
    59 SNG协作体的大陆频道成员:山东齐鲁电视台、湖南经济电视台、福建广电新闻频道、江苏广电总台卫星频道、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东方卫视、陕西电视台、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厦门卫视、广州电视台、沈阳电视台
    60 张健.《新闻频道,请走下神坛!》.《南方电视学刊》,2003年,第5期
    61 黄匡宇、黄长庚、周建青.《连线现场直播战争—评CCTV国际频道〈关注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电视研究》,2003年,第7期
    62 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麻争旗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第27页
    63 韩彪.《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衡量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进程的标尺》.《现代传播》,2003年,第六期
    64 安勇.《SNG让受众与新闻事实零距离》.《现代传播》,2005年,第1期
    65 [美]杰克·富勒.《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第17页
    66 胡全良、贾建林.《较量——伊拉克战争中的舆论战》.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第126页
    67 胡全良、贾建林.《较量——伊拉克战争中的舆论战》.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第130页
    68 王谦、陈代军.《美伊战争第一阶段央视与凤凰卫视中文台直播报道的比较研究》.中华传媒网 2003-03-26 http://bbs.mediachina.net/index_bbs_show.php?b_id=1&s_id=43105
    69 王曰国.《一分钟八个“不知道”暴露记者素质缺陷》,《中华新闻报》.2003年11月21日
    70 [美]鲍勃·阿亚.《直播前30秒》.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第141页
    71 刘昊.《战争报道与新闻真实》.《当代电视》,2006年,第1期
    72 苗棣、范钟离.《电视文化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第241页
    73 同上
    74 颜占领.《移动直播在中国》.《东南传播》,2006年,第12期
    75 [加]德里克·德克霍夫.《文化肌肤》.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8页
    [1] 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陈亮、周立方、李启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年
    [2] 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读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3]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周宪、许钧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4] 陈卫星.《传播的观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5]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国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6] 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
    [7] [英]安德鲁·古德温、加里·惠内尔.《电视的真相》.魏礼庆、王丽丽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8] [美]鲍勃·阿亚著.《直播前30秒》.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
    [9] [英]约翰·埃尔德里奇(John Eldridge)主编.《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张威、邓天颖主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
    [10] [美]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展江、王政、王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1] 苗棣、范钟离.《电视文化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
    [12] 雷跃捷.《新闻理论》.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
    [13] 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麻争旗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14] [美]詹姆斯·罗尔.《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周宪、许钧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15] [美]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马克·法克勒、金·B.罗特佐尔、凯西·布里顿·麦基.《媒体伦理学 案例与道德论据》.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
    [16] [美]杰克·富勒.《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
    [17] [英]约翰·哈利特.《从权力到识别:大众新闻与后现代性》.载马戎、周星编著.《21世纪:文化自觉与跨文化对话(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8] [加]德里克·德克霍夫.《文化肌肤》.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
    [19] [美]约翰·R.霍尔/玛丽·乔·尼兹.《文化:社会学的视野》.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20] 郑祖武.《电视新闻报道学》.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
    [21] 沈忱.《中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导演手记》.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22] 邵长波.《电视导演应用基础》.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
    [23] 胡全良、贾建林.《较量——伊拉克战争中的舆论战》.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
    [24] 雷跃捷、张彩主编.《电视新闻频道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
    [25] 李邦媛、李醒编.《论电视剧》.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7年
    [26] 郭镇之.《中国电视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
    [27] 石长顺.《当代电视实务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1] 杨保军.《试析具体真实与整体真实的含义》.《阴山学刊》,2005,第六期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 胡智锋.《SNG(卫星新闻传播)及其对中国电视发展的影响》.《今传媒》,2005年,12期
    [4] 乐宁.《中国移动打造手机世界杯,力推手机电视》.《经济》,2006年6月26日
    [5] 王壮辉.《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特性及诸元素分析》.《新闻界》2005年,1期
    [6] 黄匡宇、黄长庚、周建青.《连线现场直播战争——评CCTV国际频道〈关注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电视研究》,2003年,第7期
    [7] 韩彪.《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衡量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进程的标尺》.《现代传播》,2003年,第六期(总第125期)
    [8] 韩彪.《中国电视新闻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性事件》.《电视研究》,2003年,第6期
    [9] 王曰国.《一分钟八个“不知道”暴露记者素质缺陷》.《中华新闻报》,2003年11月21日
    [10] 苏晓春.《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审美意义》.《电视研究》,2001年,第6期
    [11] 张健.《新闻频道,请走下神坛!》.《南方电视学刊》,2003年,第5期
    [12] 张鸥、徐文华.《电视新闻直播之尴尬四种》.《南方电视学刊》,2005年,第1期
    [13] 冯隽.《透视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新闻与写作》,2000年,第12期
    [14] 王盛章.《直播车现场工作的探讨》.《西部广播电视》,2002年,第2期
    [15] 王熙灯.《“神五”升空为什么没有现场直播?》.《新闻天地》.2003年,第12期
    [16] 孟雪梅、王建宏.《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影响力》.《新闻前哨》,2005年,第8期
    [17] 魏金成.《离了现场直播就不能活?》.《南方电视学刊》.2003年,第5期
    [18] 王烨发.《知情权·话语权·新闻炒作——关于媒体价值观的思考》.《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19] 唐棣.《央视“考试”之评》.《南方电视学刊》,2003年,第3期
    [20] 陈曦.《试论现场直播LIVE中的题材选择》.《新闻知识》,2003年,第8-9期
    [21] 邱妙芳.《媒体价值观应体现“以人为本”》.《当代传播》,2005年,第5期
    [22] 闫爱华、刘忠国.《更快·更真——SNG给我国电视新闻带来了什么?》.《当代电视》,2006年,第1期
    [23] 张慧宇.《电视直播记者应把握的能力》.《新闻与写作》,2006年,第3期
    [24] 鞠斐.《电视直播节目的传播学意义》.《电视研究》,2003年,第7期
    [25] 肖江.《挖掘电视背后的新闻——文字体育记者如何应对电视直播的挑战》.《理论界》,2003年,第6期
    [26] 李长江、宋妍.《实现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效果的三个途径》.《新闻传播》,2006年,第10期
    [27] 薛兵.《电视新闻数字音频直播系统》.《电声技术》.2004年,第6期
    [28] 周勇.《以“连线”代现场——中国电视新闻直播的尴尬生态》.《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5期
    [29] 柴焰.《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美学价值》.《新闻爱好者〉,2005年,第3期
    [30] 任东方.《飞船即将坠毁,宇航员直面瞬间灾难——人类有史以来最悲壮的灾难实况直播》.《广东安全生产》.2004年,第1期
    [31] 方东明.《浅谈对电视新闻连线报道的思考》.《山东视听》,2005年,第12期
    [32] 颜占领.《移动直播在中国》.《东南传播》.2006年,第12期
    [33] 王烨发.《知情权·话语权·新闻炒作——关于媒体价值观的思考》.《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34] 孙珊.《SNG引发传播变革——全国首届SNG暨电视新闻研讨会综述》.《现代传播》.2005年,第6期
    [35] 周志懿.《SNG协作体城市频道酝酿突围》.《传媒》,2005年,第12期
    [36] 叶延滨:《直播“排演”》,传媒学术网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cademic_xsjd_view.jsp?id=2666
    [37] 搜狐IT频道〉通信〉国际电信〉Gartner: 2010年手机短信总数将达2.3万亿条http://it.sohu.com/20061213/n247006325.shtml
    [38] 苗棣.《真直播,假直播》.传媒学术网.2006-01-14 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cademic_xsjd_view.jsp?id=9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