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校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引文
①中国教育部.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moe.edu.cn/.2006.5.
    ②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http://www.moe.edu.cn/.2006.5.
    ①详见田慧生.教学环境论[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35-45.
    ①李秉德.对于教学论的回顾与前瞻[J].华东示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3).
    ①田慧生.教学环境论[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8.
    ①(英)埃里克·阿希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②教育模式包括教学原则、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
    ①义学、教馆与家塾.http://csonline.com.cn/infomation/rljy.jsh/200308/t20030808..1429.htm, 2003.
    ①义学、教馆与家塾.http://csonl ine.com.cn/infomation/rljyj sh/200308/t20030808_1429.htm, 2003.
    ②启蒙年代的歌声.中央台视台,2007
    ①宇益吾,因宅名葵园,人称葵园先生,长沙阁老季清巨儒.
    ②王先谦:长沙阁老季清巨儒,http://csonline.com.cn/infomation/rljyjsh/200308/t20030808_1339.htm, 2003.
    ①启蒙年代的歌声,中央台视台,2007.
    ①(美)C.William Brubaker著邢雪莹译.学校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153.
    ①张婧.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小学建筑空间与环境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14.
    ①顾泠沅.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P158-159.
    ①(美)布莱恩·劳森.空间的语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P28.
    ①顾泠沅.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9.
    ①(美)阿姆斯特朗著.李平译.经营多元智慧展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M].北京: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
    ①(美)Michael J· Dunkin(ed).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M].Pergmon Press,1987:549.
    张蓉.走近外国中小学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17-19.
    ①Philip Taylor.The Aims of Primary Education in World Perspective,in Nigel Proctor(ed)[J].The Aims of Primary Education and the National Curriculum.The Falmer Press, 1990:200.
    ①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孕育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0.
    ①钟启泉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3.
    ①多功能普通教室是相对于编班授课制时所采用的传统教室,详见第4章。
    ①顾泠沅.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7.
    ①潘懋元、刘海峰编.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概况(1917) [M].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普通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571.
    ②瞿葆奎、丁证霖.“道尔顿制”在中国[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5(2).
    ①崔相录.特色学校100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①欧盟中欧教育研究基金会副会长贾险峰博士.中西方基础教育的差别.伊顿公学中国论坛,2005-10-27。
    ①参见郭梅.开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深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lipol/sbdate_65.shtml.
    ①H·otto Dahlke.Values in Culture and Classroom-A Study in the Sociology of the School[M].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 1958.
    ①薛方杰.国民小学班群教室多元弹性规划与评估研究[D].台湾: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研究所,2003.
    ①李钰.减小规模:班级?学校?——美国小班化改革与小学校化改革之争[J].上海教育科学,2003(6).
    ①(美)布拉福德·柏金斯著.舒平、许良、汪丽君译.中小学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①吴立岗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517.
    ②田慧生.教学环境论[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259-263.
    ①汤志民.教室情境对学生行为的影响[J].教育研究,1992(23):44.
    ②类型一至六图片来源于:邱茂林、黄建兴.小学、设计、教育[M].台湾: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类型七图片来源于:(日)长泽悟、中村勉著.膝征本等译.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10——教育设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类型八图片来源于:景观设计编辑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M].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①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五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120.
    ①张蓉.走近外国中小学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135.
    1 Edgar A.Kellley.Improving School Climate-Leadership techniques for PrinciPals.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Reeton,.Virginia, 1980.
    ①赵江洪.设计心理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①[美]托伯特.哈姆林.建筑形式美的原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①翁萌.城市小学建筑形象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69.
    ②[西]Pilar Chueca编.韩林飞段鹏程李雷立译.立面细部设计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①[西]Pilar Chueca编.韩林飞段鹏程李雷立译.立面细部设计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①[美]托伯特.哈姆林.建筑形式美的原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①实例来源:(日)余裕教室活用研究会.余裕教室的活用[M].日本:社团法人文教施协会,1993.
    [1]2003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3]田慧生.教学环境论[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4](英)埃里克·阿希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5](日)长泽悟、中村勉著.滕征本等译.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10——教育设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6](美)C.William Brubaker著.邢雪莹译.学校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153.
    [7]朱旭东.欧美国民教育理论探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P309-314.
    [8]张宗尧、李志民编.中小学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P8.
    [9]顾泠沅.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P158-159.
    [10](美)布莱恩·劳森.空间的语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P28.
    [11](美)阿姆斯特朗著.李平译.经营多元智慧展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M].北京: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
    [12](美)约翰·杜威著.赵祥麟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P60-63.
    [13](英])R.W.Sexton.School Building of Today and Tomorrow[M].1942.
    [14](美)Michael J·Dunkin(ed).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M].Pergmon Press, 1987.
    [15]张蓉.走近外国中小学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16]钟启泉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7]李剑萍著.中国当代教育问题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8]崔相录.特色学校100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9]S·斯特林费儿德.S·罗斯.L·史密斯著.窦卫霖等译.重建学校的大胆计划——新美国学校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0](美)布拉福德·柏金斯著.舒平、许良、汪丽君译.中小学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1]邱茂林、黄建兴.小学、设计、教育[M].台湾: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
    [22](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3]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4](美)迈克尔·J·克罗斯比著.卢昀伟、贾茹、刘芳译.北美中小学建筑[M].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5](日)伊奈辉三.学校建築の冒险[M].日本:株式会社INAX, 1988.
    [26]张宗尧、张必信主编.中小学建筑实录集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7]张泽蕙、曹丹庭、张荔主编.中小学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8]梁振学主编.建筑入口形态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39]潘安、龚兆先编著.教育建筑[M].湖北: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30]夏青、林耕编著.建筑设计图集:当代科教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2]钱健、宋雷编著.建筑外环境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33](美)阿摩斯·拉普卜特(Amos Rapoport)著.黄兰谷等译.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4](英)罗伯特·鲍威尔著.翁鸿珍译.学校建筑——新一代校园[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35](日)建筑思潮研究社编著.建筑设计资料67/学校-小学校·中学校·高等学校[M].1999.
    [36](日)建筑思潮研究社编著.建筑设计资料16/学校-小学校·中学校·高等学校[M].1999.
    [37]美国建筑师学会.学校建筑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8]日本MEISEI出版公司编.现代建筑集成——教育建筑[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9]景观设计编辑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M].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0]台湾景观作品集2001[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1](日)余裕教室活用研究会.余裕教室的活用[M].日本:社团法人文教施协会,1993.
    [42](英)爱莉诺·柯蒂斯著.卢韵伟.赵欣译.学校建筑[M].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3]吴立岗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517.
    [1]李秉德.对于教学论的回顾与前瞻[J].华东示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3).
    [2]李志民.新型中小学校建筑空间及环境特征[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0(3).
    [3]汤志民.教室情境对学生行为的影响[J].教育研究,1992(23):44.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6.
    [2]全国教育“十五”计划.
    [3]九个人口大国北京宣言.E-9部长级会议,2001:21-23.
    [4]结论和行动倡议.46届国际教育大会。
    [5]国家教委.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北京:国家教委,1998.
    [6]薛方杰.国民小学班群教室多元弹性规划与评估研究[D].台湾: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研究所,2003.
    [7]钟南.空间与行为互动下的小学建筑计划[D].南京:东南大学,1996.
    [8]张婧.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小学建筑空间与环境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9]唐文婷.现有中小学适应性更新改造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10]李玉泉.适应素质教育的城市小学校室内教学空间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11]王旭.城市小学校交往空间构成及设计方法——以城市小学校廊空间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12]王芳.面向社区的开放式小学校空间构成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13]翁萌.小学校形象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14]李霞.小学校室外环境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15]韩丽冰.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小学建筑空间灵活适应性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16]邓小军.开放式小学校教学楼建筑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工程学院,2003.
    [17]启蒙年代的歌声.中央台视台,2007.
    [18]义学、教馆与家塾.http://csontine.com.cn/infomation/rljyjsh/200308/t20030808_1429.htm
    [19]郭梅,开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lipol/sbdate_65.shtml.
    [20]e.William Caudill.Space for Teaching.Bulletin of the Agricultural and Mechanical College of Texas, 1941.
    [21]John Eggleston.The Ecology of the School.Methuem Co,Ltd,1977.
    [22]Phillip J·sleeman and D·M·Rockwell.Designing Learning Environments.Longman Inc, 1981.
    [23]Jeffery A.Lackney, Ph.D., A.I.A., R.E.F.P.,33 Principles of Educational Design,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199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