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危机管理与社会参与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进入危机多发期。公共危机频发已经成为社会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大挑战。政府作为公权力的代表,必须在处理危急事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公共危机事件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诱发危机的原因也越来越复杂化,要成功应对危机所带来的挑战,仅仅依靠政府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应对公共危机,是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关键。我国的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社会力量开始觉醒,社会公众希望更多地参与到政府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去。目前,我国政府虽然认识到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但是还没有从过去“全能型”的政府管理模式中跳出来,对社会公众在政府危机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政府危机管理中社会力量的作用,成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的。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政府危机管理相关概念的说明和界定。第二部分首先运用公民社会和治理理论为社会参与政府危机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然后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论述了社会参与危机管理的必然性,说明了社会力量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作用。第三部分通过个案分析与一般性分析阐述了目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政府与社会参与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第四部分按照时间序列分析,将政府危机管理过程划分为危机预防和准备阶段、危机应对阶段和危机善后阶段。并在借鉴外国政府危机管理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目前政府危机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从完善各阶段政府危机管理机制与加强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为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Since 1990's, our country began to face more and more public crisis. Occurrence of public crisis in high frequency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challenge to public management.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ommon rights, the government has to play a leading role in dealing with critical incident. As the types of the public critical incident become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and the inducement of crisis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it is far from enough to deal with public crisis with the efforts of government itself. Mobilizing the masses to deal with public crisis is the key factor to promote government's crisis management ability. Our country is in a vital stage in which economy and society are on transition. In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social strength begins to awake, and the public are eager to take part in the process of public management. Although, our government has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it still keeps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all-round type" management, lacking of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ffect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Therefore, how to mobilize the public to exert all their strength in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becomes a urgent problem needs to be resolved.
     The article is constructed by four sections: In the first section, some concepts related with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are defined. In the second part, "civil society theory" and "governance theory" are used to support the argument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Then the inevitability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is illustrated, and effects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are also described. After tha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in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are explained by ways of individual case analyzing and general analyzing in the third section. In the last section, by ways of time series analysis,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preventing stage, dealing stage and recovering stage. After summing up useful experience in some foreign countries and fully analyzing the situations in our country,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promote government's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ability in the each stage have been described.
引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Av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070228_402387821.htm
    [2]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课题组.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6,(6)
    [3] Hermann, Charles E, ed. International Crisis: Insights From Behavioral Research[M]. New York: Free Press, 1972, p26
    [4] 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第18页
    [5] 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3,(7)
    [6] 王茂涛.政府危机管理[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页
    [7] 曹现强.建立科学的危机管理机制提升政府的反危机能力[J],山东大学学报,2003,(4)
    [8] 张小明.公共部门危机管理[M],中国人民犬学出版社,2006,第4页
    [9]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蔽出版社,2000,第15页
    [10] 吴绵良.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第293页
    [11] 中国红十字会2006年度统计数据 http://www.gxhh.org/shownews.asp?newsid=455
    [12] 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第228页
    [13] 黄豁、陈敏.井喷事故:突发灾难再检讨[J],燎望新闻周刊,2004年,(1)
    [14] 2006中国慈善企业榜 http://www.hurun.net/listcn35.aspx
    [15] 王传宝、罗国金.从哈尔滨停水事件看危机传播的应对策略[J],传媒观察,2006年,(2)
    [16] 肖鹏军.公共危机管理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9页
    [17] 赵成根.发达国家大城市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参与机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4)
    [18] 重庆开县井喷事死亡人数增至243人 http://www.cq.xinhuanet.com/subject/jingpen/index.htm
    [19][22][23] 川东北井喷事故八问中石油 为何剥夺公众知情权 http://www.cq.xinhuanet.com/subject/2004-01/05/content_1452234.htm
    [20] 村民心声:总该有人对川东井喷负责 http://news.sina.com.cn/c/2004-04-15/06473128287.shtml
    [21][24] 中石油川东北气矿井喷事故:突发灾难再检讨 http://www.cq.xinhuanet.com/subject/2004-01/04/content_1452071.htm
    [25] 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孟广均等译,新华出版社,1996,第65页
    [26] 刘艳.试析日本危机管理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1)
    [27] 李松涛.面对突发事件你准备好了吗[J],社区,2006年,(6)
    [28] 刘荣刚.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现实思考[J],理论与改革,1998,(4)
    [29] 徐家良.危机动员与中国社会团体的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04,(1)
    [30] 庄虔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培育与社会治理模式转变,第二届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论文集,2006
    [3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设置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的通知》国办函(2006)32号
    [32] 张小明.公共部门危机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103页
    [33] 肖鹏军.公共危机管理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252页
    [34] 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译文出版社,1996年,第205页
    [35] 肖鹏军.公共危机管理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64页
    [36] 陈小朋、彭宗超.政府危机管理,谁来为你“加油”[J],人民论坛,2005,(12)
    [37] 张小明.公共部门危机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222页
    [1] 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李经中.政府危机管理[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3] 彭澎.政府角色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 李程伟.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5] 张小明.公共部门危机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 赵成根.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模式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 肖鹏军.公共危机管理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 黄顺康.公共危机管理与危机法制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9] 汪玉凯.公共危机与管理[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
    [10] 王茂涛.政府危机管理[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11] 吴铎.社会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12] 章友德.城市灾害学-一种社会学的视角[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13] 弗雷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4] 赵晖.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J],理论探索,2006,(5)
    [15] 刘艳.试析日本危机管理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1)
    [16] 赵要军、陈安、戎晓霞.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公共财政应急机制探讨[J],中国管理科学 2006,(10)
    [17] 温海滢.论我国突发性公共事务的财政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综合,2006,(7)
    [18] 赵武松、朱崇东.论我国公共财政的几个问题[J],求实,2001,(11)
    [19] 孙英浩、袁辛.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财政机制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
    [20] 杨术、张晓磊.构建突发事件的公共财政应对机制[J],攀登,2007,(1)
    [21] 周旭霞、包学松.构建公共财政应急机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5)
    [22] 王维舟.突发事件与公共财政[J],理论与现代化,2004,(2)
    [23] 张俊.试论政府公共财政应急反应机制[J],河南社会科学,2005(8)
    [24] 陈小朋、彭宗超.政府危机管理,谁来为你“加油”[J],人民论坛,2005,(12)
    [25] 王梦婷.公共危机管理的多边合作体系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5,(9)
    [26] 刘东汶、陈扬众.政府危机治理中公民有序参与之路径选择[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6)
    [27] 邱荷.我国的危机管理呼唤服务型政府[J],兰州学刊,2005,(2)
    [28] 王涛.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力量参与[J],城市减灾,2007,(1)
    [29] 赵成根.发达国家大城市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参与机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40)
    [30] 彭宗超、钟开斌.非典危机中的民众脆弱性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31] 韦朋余.政府危机管理中公民有序参与的路径选择[J],理论与改革,2006,(4)
    [32] 郑志平.公共治理理念: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因素[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5)
    [33] 张维平.危机管理的民众技能[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4] 张维平.论危机管理中的民主与责任[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3)
    [35] 曹现强、赵宁.危机管理中多元参与主体的权责机制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4,(7)
    [36] 石路、蒋云根.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J],理论导刊,2007,(1)
    [37] 徐家良.危机动员与中国社会团体的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04,(1)
    [38] 张晓军、齐海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参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1)
    [39] 吴光芸、方国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非营利组织失灵及三者互动的公共服务体系[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1)
    [40] 龙太江.危机管理能否“告别动员”[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41] 徐家良.危机动员与中国社会团体的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04,(1)
    [42] 李永康,论危机状态下政府社会动员能力的提升[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6)
    [43] 龙太江.从“对社会动员”到“由社会动员”—危机管理中的动员问题[J],政治与法律,2005,(2)
    [44] 傅思明,略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制化[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3)
    [45] 李朔,论公共危机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3)
    [46] 万秀新.危机教育:民众参与危机应对的路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7)
    [47] 肖鹏军.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共危机教育[J],教育探索,2006,(9)
    [48] 刘助仁.危机管理:国际经验的审视与启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1)
    [49] 朱正威、张莹,发达国家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50] 钟新.危机效应与传媒功能[J],国际新闻界,2003,(5)
    [51] 郑亚楠.公共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2)
    [52] 李发戈.政府在危机处理中的媒体运用[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4,(3)
    [53] 张国清.公共危机管理和政府责任—以SARS疫情治理为例[J],管理世界,2003,(12)
    [54] 徐继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责任研究[J],探索,2003,(4)
    [55] 叶国文.危机管理:西方的经验和中国的任务,城市管理,2003,(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