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与广西产业发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必然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中的实践,它必将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实现。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的广西被推到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并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而面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重机遇。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作为中国相对落后地区的广西在产业发展上尚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本文将广西产业发展融入到区域经济合作的大环境和新形势下,试图研究出一些能促进广西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以及充分把握当前机遇的对策。
     本文在系统分析产业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和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广西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广西产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多重机遇优势和优惠的政策优势,具体分析了广西已经形成的工业优势产业、农业优势产业和优势第三产业。在分析广西与东盟国家经济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给广西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如何发展广西产业。论文提出的主要观点有:发展广西经济,产业是关键。坚持“产业振兴广西”。坚持以全新的科学发展观、开放观、合作观、改革观紧抓多重发展新机遇,开创广西产业发展新篇章。坚持以优势产业为龙头,沿海经济为重点,北部湾经济圈为契机,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全面推进广西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将广西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等及时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广西物流产业发展,促进国际物流中心的构建。以全新的观念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市场机制,通过广借外力加速发展广西经济。
     本论文在辩证和发展的观点指导下,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理,结合实证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将广西的产业重新放在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背景下,对多重机遇下广西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产业概况、存在问题、影响分析、发展对策等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力求从对策层面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广西的产业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The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whole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are twogreat inevitable trends in the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ng of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is the practice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fChina-ASEAN nations, it will certainly impel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ast Asian economyintegration. As a result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Guangxi ofChina is advanced to the fro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faces in its historythe unprecedented multiple opportunities because of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superiority.Thecore and the key of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depend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industrialdevelopment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Guangxi as an area relatively ranking behind inChina still meets its more deficiency i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meltingGuangxi industry development into the great environment and new situation of the regionaleconomic cooperation, will attempt to study some new pathways that can promote Guangxiindustry development as well as a full assurance of the countermeasures in the currentopportunity.
     This article, basic on the system analysis of the industry theory, the free trade area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specifically has analyzed theindustry, superiority, the agricultural superiority and the third industry superiority which arealready formed in Guangxi,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mainissues in Guangxi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unifying the resources superiority in Guangxiindustrial, the geographical superiority, the multiple opportunity superiority and thesuperiority of the preferential benefit policies. On the basic of analyzing the economycompetitiveness and the mutual complement between Guangxi and the ASEAN nations, it isto focus on the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n Guangx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aused by the constructing of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as well as under the frame of which thedevelopment of the Guangxi industry. The paper brings out the major points including,Developing the Guangxi economy, The industry is the key, and Persisting "the industrypromotes Guangxi". It is to stress the multiple developments, and the new opportunity whilepersisting in a fresh science development view, an opening view, a cooperation view and areform view, so as to start a new chapter, of Guangxi industry development. Persist intaking the superiority industry as the main item, the coastal economy as the key point, theBeibuwan Gulf economical circle as the turning point, the Chinese-ASEAN Expro as theplatform, and the Guangxi industrial structure will be advanced comprehensively into itsoptimization and promotion. Guangxi's geographical superiority, the resources superiority,the humanities superiority and so on should promptly transform as the economicalsuperiority, so as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uangxi materials-circling industry,an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ng of international materials-circling center. The Guangxieconomy is thus accelerated to develop with the fresh concept to improve the investmentenvironment and to complete the market mechanism, and by the introducing external forces.
     This paper, instructed by the dialectical and development viewpoint, using thecombining method of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the principles of thetheory and practice unification, unifying the demonstration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contrastanalytic method, etc., reputs Guangxi's industrial into a new background of regional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analyzes relatively deep, towards the multiple opportunity inGuangxi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theory basis, the industrial survey, the existenceissues, the influence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and so on, and strives tostudy within the countermeasure stratification the issue of Guangxi's industrial developmentunder the frame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which thus posses a certain instructionsignificance in reality.
引文
① 古小松主编:《中国-东盟知识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210页。
    ① 数据来源于1990、2001、2002、2003、2004、2005年中国海关统计数字。
    ① 杨公朴、夏大慰主编:《产业经济学教程》(修订本),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2版,第1页。
    ② 杨公朴、夏大慰主编:《产业经济学教程》(修订本),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2版,第29页。
    ① 杨公朴、夏大慰主编:《产业经济学教程》(修订本),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2版,第32页。
    ② 来自中国统计局,1985年4月。
    ① 美国波特:《国家竞争优势》1990。
    ① 陆兵:2005年广西《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1月20日。
    ① 2004年广西人均GDP为7196元人民币,按常住人口计算,折合美元800元左右。
    ② 标准值来源于《广西工业现状》,中国机电数据网/产业研究频道,2006年7月。
    ① 数据取自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工业经济》2006.9)中整理的“工业化不同阶段标志值”统计表。
    ① 关于广西各类资源的相关数据部份来源于漳州热线信息快报的《广西概况资源优势》,2006.3;另一部份来源于《广西年鉴》2005年。
    ② 关于广西平均水能资源总量和水能理论蕴藏量数据来源于陈泽民著《区域合作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第375页。
    ① 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知识读本》,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① “泛珠三角洲经济圈”梯级引自广西信息产业局《发挥广西优势 改善投资环境 迎接“泛珠三角”经济区产业转移》,2006年。
    ② CEPA为《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协定的简称。
    ① “两廊一圈”三级梯次引自庞革平的《中越“两廊一圈”潜力巨大》2004.11。
    ② 参考东盟研究网《广西与东盟的产业梯次分析》2006。
    ① 引自广西日报《专家访谈北部湾经济圈舞起广西经济龙头》,作者:张东安,2006.7。
    ① 产业选择的内容部份引用了广西社科院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综合开发研究院西南分院副院长周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讲话《加快广西沿海三港建设与北部湾开发》,2006.7。
    [1] 古小松:《中国—东盟知识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2] 叶辅靖:《走向FTA—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与对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3] 曹云华、唐翀:《新中国—东盟关系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4] 廖少廉、陈雯、赵洪:《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5] 许宁宁:《商机—对话东盟》,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6] 本书编写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知识读本》,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7] 汤碧:《两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比较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8] 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2版。
    [9] 刘光溪:《互补性竞争论-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年1月第2版。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广西年鉴2005》,广西年鉴社编辑出版。2005年10月。
    [11] 陆义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广西的机遇》,《广西经贸》2003年第4期。
    [12] 韦绍行、丘雪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促进广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广西经贸》2003年第11期。
    [13] 刘轶瑶、张雯雯:《第九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吉隆坡举行》,来源于国际在线,2005年12月13日。
    [14] 覃广华:《中国与东盟成为各自第四大贸易伙伴》,新华网广西频道,2005年10月22日。
    [15] 经济参考报:《北部湾:机遇营造大环境广西跨越发展的弹跳点》,2006年7月。
    [16] 蒋昭侠:《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1日出版。
    [17] 农曼莉:《物流发展添新活力 广西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前景分析》,广西日报,2005年9月。
    [18] 王雷:《中国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评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19] 张东安:《专家访谈:北部湾经济圈舞起广西经济龙头》,新桂网-广西日报,2006年7月。
    [20] 徐承红:《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21] 袁奇:《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22] 伍海华、金志国、胡燕京等:《产业发展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
    [23] 陈泽明:《区域合作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24] 华夏时报:《广西该如何把握时下的机遇与挑战》,2006年2月。
    [25] 中国机电数据网:产业研究频道—《广西工业现状》,2006年7月19日。
    [26] 广西招商促进网:《广西产业基础》,2006年6月29日。
    [27] 南宁政务信息网:中国西部论坛《广西将加速发展五大特色产业》,2004年11月22日。
    [28] 广西经济网:《广西一批优势产业成为经济发展强大支柱》,2006年1月。
    [29] 李标:《广西:建设地方支柱产业》2006年。
    [30] 杨道喜:《广西产业如何面对WTO》,2001年8月。
    [31] 广西新闻网:《广西产业优势一览》,2006年3月。
    [32] 毛剑峰:《我国产业结构分析—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实证研究》,《经济纵横》,2005年第6期。
    [33] 毛剑峰:《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特征》,《经济纵横》,2005年第9期。
    [34] 孙莉:《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整的思考》,《经济论坛》,2005年第21期。
    [35] 黎鹏:《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跨国区域合作——以广西和越南的联动发展为例》,《经济论坛》2004年第11期。
    [36] 林武平、宋鹤峰:《我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及内部结构研究的实证分析》,《经济论坛》,2004年第19期。
    [37] 沈亚平、许欢科:《从中国—东盟博览会看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广西为例》,《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第1期。
    [38] 程礼芬:《关于产业结构测度的探讨》,《经济论坛》,2005年第7期。
    [39] 丁继勇:《教育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经济论坛》,2006年第1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