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管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在我国更是具有特殊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29.8%上升至2007年的47%,不仅高于发达国家15%——20%的水平,而且高于发展中国家20%30%的水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投资占GDP的比重更是飚升至2009年的67%和2010年的70%(预计数),从这个角度来形容我国是投资拉动型经济毫不为过。
     政府投资是社会投资的一部分,也是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与效率不仅关乎经济增长,更由于其金额巨大(2008-2010年仅中央政府投资就达到了创纪录的24415亿元),涉及人群众多,管理复杂,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来,政府投资逐年攀升、“三超”现象屡禁不绝以及各地“宽马路”、“大广场”的普遍化,公众对政府选好项目、管好资金提高效率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本文作者结合本职工作,立足现实,借鉴国际经验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全文共六章,分绪论、论文主体和结论三大部分。
     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本研究课题的创新性成果或创新性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
     第二章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的必要性出发,对公共财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进行了研究,对公共财政理论与政府投资范围界定、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投资绩效、公共选择理论与政府投资责任约束、委托代理理论与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后文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章首先对我国政府投资管理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对我国政府投资管理从主要依靠行政计划手段向市场取向转变的脉胳进行了梳理,为作者坚持以市场化为方向改革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思路提供了启示与借鉴。随后,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通过选取一些地方的典型做法,向读者真实展现当前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的现状与水平。
     第四章是上一章的延续与发展,也是本文的重点。考虑到问题与原因的准确程度直接决定下文应对策略的恰当与有效,因此作者重点研究政府投资项目在投资范围、决策机制、建设管理、风险防范、投融资、监督有效性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对原因进行了详细与深入分析,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找准病根。
     第五章以美、英、德、加、日、中国香港为例,从投资规模范围、决策机制、投融资、建设实施管理、监督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与地区政府投资管理的做法,对这些成熟市场经济体政府投资管理的主要经验进行了分析与归纳,为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提供参照。
     第六章是全文的结论,是对前述章节的回应与解答,也是行文思想的集中体现。作者立足我国政府投资运行现实和阶段特征,紧扣市场经济前提,针对存在问题逐一提出解决方案。主要思路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厘清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范围,政府投资不越界;二是将政府投资划分为经营性与非经营性,经营性政府投资实行完全的市场化建设管理与投融资,政府对此类投资视同社会投资依法管理,主要是加强监管、保证需求、规范秩序。政府投资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非经营性投资;三是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建立以控制投资为目标的建设管理体系;四是以公开透明、公众参与、责任追究为保障,建立科学、民主、完备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体系;五是强化以外部监管为主的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体系。最后还对配套改革措施提出了希望。
     作者本人长期从事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如果能够通过本文的写作与思考,加深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理解和认识,对实际工作有些许指导,则心愿足矣。
Investment, as a spur in the "troika" of macroeconomics, has a special significance in China. Ever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in late 1970s, fixed-asset investment has risen from 29.8% in 1978 to 47% in 2007--a rate that is 15%--20% higher than tha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20%--30% higher than tha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fter the breakout of world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investment in 2009 rose sharply to account for 67% of GDP, and is estimated to account for 70% in 2010. In this sense, China can be named as an investment-driven economy.
     Government investment is a major part both in social investment and fiscal expenditure. It has always been under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people in all walks of life, not only because its scale, structure and efficiency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economic growth, but also because it is involved with huge amounts of money,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and complex ways of management,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e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year by year, frequent occurrence of "Three Excesses" phenomenon (The status of budget estimation outrunning estimation,budget outrunning budget estimation and final accounts outrunning budget), and universalization of building "roads too wide" and "squares too big". Thus the public has a higher expectation of the government in choosing projects, managing funds and promoting efficiency. Based on reality, the author explored the problem by using experience gained from his work and borrowing experience from other countries.
     The treatise is composed of 3 parts with 6 chapters:introduction, the main body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par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academic background, theori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opic; literature review of work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ts source and research contents, its creative result or theories (with new ideas); envision of conducting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area.
     Chapter 2 starts from the necessity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and trie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evidence to establish a sou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government-invested projects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by introduction of public finance theory,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public choice theory and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d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public finance theory and defining the scope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and government investment performance, of public choice theory and restraint in the responsibility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of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d supervision of government-invested projects.
     Chapter 3 begins with a full retrospect of the history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 China. It lends insight for the reform and perfection of market-oriented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invested projects by combing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from planned methods to market ones. Then by illustrating some typical example, it will introduce the main content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thus presenting a real picture of the status quo of government-invested projects in China.
     Chapter 4, a continuation of Chapter 3, is the major part of the thesis. To make the policies in the following chapter effective, the author takes a firm stand and states directly the shortcomings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scoping of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risk prevention, investment and financ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supervison. With detailed and deepened analysis of reasons for the above, it points out a way out of the problem.
     By citing experience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the US, Britain, Germany, Canada, Japan, Hokong, Chapter 5 introduces the scale and scoping of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investment and financ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By analysis and induction of their experience, they present an excellent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management of China's government-invested projec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Chapter 6 is the conclusion part, answering the questions raised in previous chapters. It is also an epitome of the author's ideas. The author's train of thought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includes 5 aspects:first, by drawing the scop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acts within the line; second,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should divide into two parts--for-profit and non-operation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The former shall practice full marketize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investing and financing. It will be administered by government in the name of social investment with 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ensuring demand and regulating order. But the focus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is non-operational investment, despite its difficulty; third, to practice agent system for government-invested projects and establish a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imed at controlling investment; fourth, to set up a scientific, democratic and complete system for decision-making of government-invested projects based on principle of transparency,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fifth,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external regulation-oriented supervision system of government-invested projects. In the end, the author raised hopes for coordinated reform measures.
     The author has been engaging in assessing government-invested projects for a long time, and wishes this article can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it and offer guidance in practice.
引文
1 吴晖,政府投资监督管理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2。
    2 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框架解析,http://www.chinaacc.com/new/287%2F291%2F323%2F2006%2F5%2Fsh2731602981560021746-0.htm
    3 黎露,公共选择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http://www.chinavalue.net/Media/Article.aspx?ArticleId=15903&PageId=1
    4 张长春,政府投资的管理体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5 丁茂战等,我国政府投资治理制度改革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6 楼兰凤等,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体系,企业经济,2007,(7)。
    7 沙治慧,市场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经济体制改革,2004,(3)。
    8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04,(16)。
    9 田江海,投资体制改革30年,经济研究参考,2008,(51)。
    10 张汉亚,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改革三十年,宏观经济研究,2008,(10)。
    11 张新明等,投资体制改革及其政策取向,统计研究,2004,(2)。
    12 顾海兵,30年来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实证考量,中外企业家,2009,(1)。
    13 刘光华,健全和完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宏观经济管理,2007,(9)。
    14 马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宏观经济管理,2003,(12)。
    15 荣延舫,浅谈人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查监督,人大研究,2005,(9)。
    16 杨太成等,对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认识和思考,中国招标,2006,(Z1)。
    17 吕锐锋,在建筑工务署2008年年终总结大会上的讲话http://www.szwb.gov.cn/new/zwdt/ldjh/sldjh/200902/t20090206_812685.htm
    18 当前投资领域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上海证券报,2010年1月5日
    19 刘光华,建立独立集中的政府投资监管体制,宏观经济管理,2006,(10)。
    20 资料来源,Department of Commerce,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21 张长春,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22 赵淳怡,我国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代建制研究,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8。
    23 尹贻林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24 张长春,政府投资的管理体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25 马丁.特里伯斯(欧盟政府采购专家),欧共体法律中的公共采购,中国经济报,2002年1月22日。
    26 联邦统计局《国民经济总核算》专刊18,2003,(1-2)。
    27 张伟,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理论与实施,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8 贺蕾,日照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8。
    29 尹贻林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30韩传峰,英国的工程项目融资方式—PFI,建筑,2002,(2)。
    31 张长春,政府投资的管理体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32 张伟,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理论与实践,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33宏观经济研究院《政府投资的管理体制研究》课题组,完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的总体构想,宏观经济研究,2005,(2)。
    34黄家顺等,论政府投资的方向性调整,武汉金融,2003,(1)。
    35孙旺明,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现状及政策建议,中国财政,2010,(4)。
    36马欣等,PFI筹资模式的新思索,现代城市研究,2004,(10)。
    37曹远征,中国城市公用事业绿皮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8李玉辉,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政策取向,学术交流,2006,(1)。
    39袁境,拓宽四川投融资渠道对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07,(6)。
    40 张长春,政府投资的管理体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1、张长春,政府投资的管理体制,(1),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2、毛程连,西方财政思想史,(1),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吕炜,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1),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吴守仁,项目采购管理,(1),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1),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7、尹贻林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1),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8、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9、郭小聪,政府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0、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11、施蒂格利兹,政府经济学,春秋出版社,1988。
    12、Tuman J, Jr. Success modeling:A technique for building a winning project team. Proc.,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Montreal. Canada,1986.
    13、De Wit A. Measuring project success:an illusion. Proc.,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Montteal. Canada,1986.
    14、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译,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5、(奥)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聂薇等译,第1版,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
    16、戴维·奥斯本等,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周敦仁译,第1版,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17、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民等译,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8、李红星等,对政府投资决策科学性的研究分析,学术交流,2005,(12)。
    19、祁玉清等,我国公益性投资项目决策机制政策与建议,宏观经济管理,2007,(12)。
    20、黄家顺等,论政府投资的方向性调整,武汉金融,2003,(1)。
    21、建设部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方式改革课题组,香港政府公共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建筑经济,2003,(10)。
    22、王宁等,关于对深圳、珠海开展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建筑经济,2003,(10)。
    23、刘宇昕等,对厦门市开展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情况的调查,建筑经济,2003,(9)。
    24、胡建文,关于政府工程管理方式改革的探讨,建筑经济,2002,(5)。
    25、吴普生,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建筑经济,2005,(1)。
    26、黄霆等,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建筑经济,2005,(1)。
    27、张伟等,政府工程管理模式综述与改革方向,建筑经济,2005,(7)。
    28、范成方等,非营利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探析,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6,(3)。
    29、王春阳等,浅谈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控制体系,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2,(3)。
    30、严玲等,对非营利性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模式的比较与选择,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3,(6)。
    31、严玲等,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及其监管模式,中国软科学,2003,(12)。
    32、张伟等,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制度变迁,土木工程学报,2007,(5)。
    33、于路等,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初探,建筑经济,2007,(9)。
    34、陈振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中国铁路,2004,(11)。
    35、刘松桥,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初探,中国工程咨询,2004,(1)。
    36、张学文,积极发挥财政职能稳步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改革,中国招标,2006,(Z1)。
    37、周国栋,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改革研究,建筑经济,2005,(4)。
    38、周国栋等,代建制应坚持社会化方向,中国工程咨询,2005,(10)。
    39、刘增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的思考,特区经济,2007,(8)。
    40、邱世安等,浅谈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交通建设,2006,(11)。
    41、高群,关于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招投标中的问题成因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3)。
    42、向强,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合同的政府管理应加强,建筑经济,2004,(5)。
    43、夏立明等,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决策程序研究,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5,(8)。
    44、吴锐等,政府投资项目中业主行为不规范原因的经济学分析,建筑经济,2004,(2)。
    45、牛炳昆,推进工程保险制度的思考,特区经济,2007,(3)。
    46、王丽敏等,关于建筑工程保险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建筑经济,2007,(7)。
    47、刘峰,政府投融资平台运作研究,建筑经济,2007,(2)。
    48、李玉辉,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政策取向,学术交流,2006,(1)。
    49、祁玉清,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约束机制,宏观经济管理,2007,(4)。
    50、周国栋,完善我国政府投资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经济体制改革,2006,(5)。
    51、刘光华,建立独立、集中的政府投资监管体制,宏观经济管理,2006,(10)。
    52、李命志,政府投资项目监督与公共资金使用效率,中国招标,2006,(Z1)。
    53、荣延舫等,浅谈人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查监督,人大研究,2005,(9)。
    54、胡建文,香港工程建设和建筑业管理体制的若干特点,建筑经济,1998,(9)。
    55、李德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方式,建筑经济,2002,(6)。
    56、孟宪海,美国建设管理体制的特点及其研究,建筑经济,1999,(8)。
    57、任树本等,美国政府投资工程管理研究,中国投资,2001,(4)。
    58、郝建新等,美国政府投资工程管理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3)。
    59、朱俊文等,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方式的国际惯例,中国工程咨询,2002,(11)。
    60、郝建新等,发达国家及地区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利水电技术,2004,(8)。
    61、柯洪等,德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考察报告。
    62、发改委外事司,德国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与管理,投资与规划,2004,(16)。
    63、巨强,法国公共工程的特许经营权管理及启示,财会研究,2000,(11)。
    64、江龙等,法国公共工程投资监督及其启示,当代财经,2000,(2)。
    65、杨书臣,日本的政府投资管理,中国投资,2000,(2)。
    66、叶晓甦等,中外公用事业投融资模式中政府职能对比研究,建筑经济,2007,(12)。
    67、徐波等,工程项目管理考察团赴美考察报告,建筑经济,2001,(5)。
    68、尹贻林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与实践,工程造价管理,2002,(4—5)。
    69、王晓州,建设项目委托代理关系的经济学分析及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中国软科学,2004,(6)。
    70、关柳玉,委托——代理理论在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12)。
    71、罗建华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运作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分析,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3,(2)。
    72、张伟等,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辨析,建筑经济,2007,(3)。
    73、张伟等,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实施流程,建筑经济,2006,(S2)。
    74、严玲等,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绩效改善途径,水利水电技术,2006,(1)。
    75、王刚等,“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4)。
    76、徐艳,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模式研究,建筑经济,2004,(6)。
    77、甘文成,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模式的比较分析,城市,2005,(3)。
    78、王洪强等,上海代建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建筑经济,2005,(3)。
    79、杨林生等,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制的现状与发展问题,建设监理,2005,(1)。
    80、康克龙,“代建制”理论与实务若干问题探讨,中国招标,2005,(21)。
    81、周世玲,贵州省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制情况研究,建筑经济,2006.(5):36—38。
    82、祁玉清,谨防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中的风险,宏观经济管理,2006(1)。
    83、徐高鹏等,推行代建制需建立代建单位绩效考评体系,中国工程咨询,2006,(4)。
    84、张立稼等,中美两国政府工程采购模式比较,建筑经济,2006,(5)。
    85、吴亚平,强制推行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担保制度,中国投资,2006,(3)。
    86、吴亚平,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的探讨,中国经贸导刊,2004,(22)。
    87、吾鸿,建立投资失误责任追究制,中国投资,2004,(4)。
    88、肖芳林等,建设领域工程款拖欠形成的原因及对策探析,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20)。
    89、甘行琼,西方财政理论变迁的政治学分析,财贸经济,2002,(7)。
    90、Victor Sanvido, Francois Grobler, et al.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J. Constr. Engrg. and Mgmt.1992.
    91、David CBrown, etal. New project procurement process. J. Mgmt. in Engrg.2001.17(4).
    92、Symeon Christodoulou, et al. Qualification-based selection of professional A/E services. J. Mgmt. in Engrg.2004.20(2).
    93、Jin-Fang Shr, Wei Tong Chen. Setting maximum incentive for incentive/disincentive contracts for highway projects. J. Constr. Engrg. and Mgmt.2004.130(1).
    94、Ralf Muller, J Rodney Turner. The inpact of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and contract rype 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project owner and manager. Int. J. Project Mgmt.2005.
    95、魏东平,政府投资项目监管问题国际比较,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96、吴晖,政府投资监督管理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2。
    97、赵淳怡,我国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代建制研究,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8。
    98、贺蕾,日照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