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民营企业的崛起与乡镇治理的转型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这是一篇关注当代乡镇民营企业崛起与乡镇治理的实证研究作品。作者试图考察自1956年以来乡镇民营企业(特殊时期表现为零散的民营经济)与乡镇政府之间的互动、互构的行为逻辑,解释在乡镇民营企业崛起背景下乡镇治理变迁的路径与阶段性特征,并进一步讨论了新时期强镇扩权的改革方式与可能存在的突破点。
     本文的经验资料来源于作者在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的调研。对乡镇民营企业的梳理,特别是对乡镇治理特征的归纳,不仅仅是来自于作者的调研,更来自于作者的履职经验,来自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的学术传统。在扎实调研的基础上,作者用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把研究视域从当下扩展到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作者在归纳各历史阶段乡镇民营经济与乡镇政府互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乡镇政府各主体、村干部与乡镇民营企业家的实证分析,来把握乡镇民营经济与乡镇治理转型之间的复杂关系。
     本文在分析视角上,尝试了两种视角。第一个视角是借鉴费孝通先生对“晋江模式”的研究。费孝通主要是从晋江“侨”的特征出发,研究晋江侨乡的拓外传统和强烈要求改变贫穷现状的致富愿望,作者通过对陈埭镇宗族组织和行业协会的考察进行了重新论证,注重从陈埭镇发展的“自发性”和“乡土性”的考察。第二个方式是得益于徐勇先生对90年代以来对中国现代国家政权建设的研究,徐勇以现代国家建构为视角,分析和解释了乡土社会的改造和建设,认为传统乡土社会是自然成长的,而当代乡土社会则是国家建构的。在二者关系的处理上,作者更关注中国现代乡土政权建构与民营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与互构,从而丰富了现代国家构建在乡镇治理方面理论内涵与经验解释。
     本文的研究的主旨并不在于提升具体理论,而是通过对陈埭镇的研究,来把握当代乡镇治理转型的方式与路径,为现实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陈埭民营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中国乡镇经济变迁的一个缩影,由此带来的乡镇治理模式的转型及治理手段的变化,对将来中国乡镇建设有着典型意义。本文认为乡镇民营企业成长和发展的进化空间和轨迹具有明显的政策路径依赖和政府行为的相关性。从“行政管理型治理”到“公共服务型治理”是乡镇治理体制转型的方向,强镇扩权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的建设是乡镇治理转型的具体路径,“吸纳—协商”的参与式治理成为乡镇治理的新特征。
It's a doctoral dissertation concerned about the rise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ontemporary town and the govenance there. Studying the lacting logic of ineraction and inter-construction between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town-level government since1956, the author attempted to explain the transitional path and period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ontext of private enterparises'rising and present a futher discussion on reform ways of develop the town and expansion its power and possible breakthrough in new stage.
     The experience material of this thesis was from the investgation in a town named Chendai. The summary of town-level private enterprises, especially its governnance features was not just based on suveys, but much more on author's working experience and academic tradition of Institute for political science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ity. On the enough investigation data,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was adopted as research method in paper, and the period from1956to now was chosen.it tried to present complic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vate economy and governance transition in the town level by analyzing different bodies of government, village cadres and private enterpriser empirically.
     Two different analyzing views were used in this dissertation. One view was borrowed from Fei Xiaotong's research on "Jinjiang Mode". For the mode, Fei Xiaotong made a study on out-expansion traditio and strong desire to get rich in Jinjiang in terms of its own charateristics. Therefore the author argued again on the fomer research on religious organiztions and guilds in Chencun, focusing on the spontaneity and local features. The other view was based on Xu Yong's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state power in modern China sine1990s. Xu Yong adopted state constuction as an angle, analyzing and explaining the reform and building of rural society, and concluded that traditional rural society developed naturally, while contemprary one was constructed by the state. Thu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rural political power construction and private econmic development, the author paid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interactiona and inter-construction, enriching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experience explaination for town-level governance of modern state construction.
     The aim of this thesis was not a theoretical improvement, but a lesson for practice by sum up the transition of town-level governing path.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endai is a microcosm of economic transition in China twon level, and changes of governance strategies and modes on the town level was meaningful to township construction in future. It concered that the direction of town-level governance transition was from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to public service, the path of it was strongthening the towns, expanding their power and improving their public service ability, and the new characteristic was participatory governance with pattern of "adoptation-negotiation".
引文
① 谭金荣等:《产权变革是乡镇企业制度创新的难点及突破口》,载《工业技术经济》,1995年第14期。
    ② 何梦笔:《网络文化与华人社会经济行为方式》,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第17贞。
    ① 姜长云:《乡镇企业产权改革的逻辑》,载《经济研究》,2000年第10期。
    ① 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② 夏永祥、王常雄:《市场化、政府行为与所有权变革:对乡镇企业兴衰的一种解释》,载《制度经济学研究》,2005年第2期。
    ③ 谭秋成:《转型时期乡村组织行为与乡镇企业发展》,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④ 罗党论,黄琼宇.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与企业价值[J].管理理科学,2008,06:21-28.
    ⑤ 邓建平,曾勇.政治关联能改善民营企业的经营绩效吗[J].中共工业经济,2009,02:98-108
    ① 卢作孚:《中国的建设与人的训练》,转引自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12页,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② 陈立旭.论家族文化与浙江企业组织[J].经济评论,2001,05:120-124.
    ③ 陈立旭.信任模式、关系网络与当代经济行为——基于浙江区域文化传统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7,04:54-59+53.
    ④ 靳涛.集体主义文化维系下的柔性组织与模糊契约——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自组织模式揭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11:27-33.
    ⑤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6.
    ⑥ 孙早,刘庆岩.市场环境、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的绩效表现——转型期中国民营企业绩效表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6,02:92-104.
    ⑦ 黄速建,王钦,贺俊.制度约束、需求驱动和适应性选择——中国民营企业治理演进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06:5-16.
    ① 姚洋、支兆华:《政府角色定位与企业改制的成败》,载《经济研究》,2000年第1期。
    ② 赵树凯:《乡镇改革:检讨与展望——10省(区)20乡镇调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选(2005版)》,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版,第38页。
    ③ 邓大才:《乡级政府该撤了》,《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第3期。
    ④ 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7-194页。
    ⑤ 刘武典:《乡镇的根本出路在于“市管镇”》,《农村工作通讯》,2005年32第6期。
    ① 金太军:《乡镇机构改革挑战与对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② 祝天智:《乡镇治理模式转换探析》,载《理论导刊》,2010年第5期。
    ③ 陆道平:《乡镇治理模式研究——以昆山市淀出湖镇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03页。
    ④ 张全在、贺晨:《镇政府管理:建昌镇调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7年版,第37页。
    ⑤ 宝共敏:《论乡镇企业政府的关系》,载《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
    ① 张晓峰:《面向农民需要的服务型乡镇治理模式与新农村建设》,载《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
    ① 贺东航:《地方社会、政府与经济发展——对福建南部一座县级市的政治社会学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第33页。
    ① 当然,这类村规民约是否真正具有约束性,还值得探讨,里面的某些规定是否合法,还需要商榷,比如:在规定中对特定行为的罚款。
    ① [美]莫里斯·弗里德曼著,刘晓春译:《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① 《晋江经济报》,2012-6-1。
    ① 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宗族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② 李成贵.传统农村社会宗法制度的理性审视[J].民俗研究,1994(01):1-4,38.
    ① 陈埭镇ZGL访谈记录,被访者70岁.2007.3。
    ② 福建省晋江县三年国民经济基本统计资料(1952--1954),晋江县人民委员会计划统计编印(1955.12)。
    ① 晋江地委、县委联合工作组关于打击陈埭投机倒把分子的报告(1953.4)。
    ②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21-22、40.
    ③ 中共晋江市党校研究室.中共晋江地方史(专题汇编一)。
    ① 晋江县人民政府1954全宗号52案卷号247。
    ② 大乡村XXD访谈记录,被访者82岁,2005.12。
    ③ 大乡村ZCL访谈记录,被访者70岁.2005.3。
    ① 建江县委《当前工作情况简报》0471,1958.12.26。
    ② 陈埭XGL访谈记录,2005.4。
    ③ 陈埭农村整风运动简报(7)1958.6.9晋江县档案全宗号4案卷388。
    ④ 中共中央粮食部党组关于1958-1959年粮食购销问题的报告。
    ①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人民出版社.1997:754
    ② 《中共晋江县委扩大会议中所签发的某些同志的错误言论》,晋江县档案全宗号4案卷号455。
    ③ 同上注。
    ① 2005年6月恒安座谈会XLJ讲述。
    ② 晋江县档案全宗号4案卷号455。
    ① 晋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晋江市志[M].上海:三联书店.1994
    晋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晋江市志[M].上海:三联书店.1994
    ① 宫口大队高利贷活动情况的调查报告[R].陈埭点社会主义教育办公室工作小组1964.4.26.
    ② 晋江县档案全宗号12案卷号401。
    ③ 同上注。
    ① 关于非正常死亡情况调查报告[R].晋检办字第150号。
    ② 坚决打击投机倒把保卫社会主义经济[N].1962-12-21.《泉州报》第2版
    ③ 陆学艺,从贫穷到富裕:晋江的现代化之路[M].35.
    ① 笔者2006年10月陈埭访谈记录整理,被访谈者SZH.70岁。
    ② 笔者2007年10月陈埭镇访谈记录,被访谈者ZGL,70岁。
    ① 所谓“八大王”是指螺丝大王宋太平、水产大王王善炊、票证大王卢文远、水果大王黄国钦、烟丝大王林秀碧、砖瓦大王洪肇缠、粮油大王张鹏飞、扑克大王蔡清河。
    ② 2007年11月陈埭镇访谈记录,被访谈者丁志辉曾任该镇副镇长。
    ③ 陈埭的新形势[N].1962-12-21.《泉州报》第2版
    ① 中国国情从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晋江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540.
    ②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23
    ③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1
    ④徐勇:《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⑤ 全景敞视主义是福柯提出有关现代权力监控与惩罚的一种解释框架。具体参见(法)米歇尔·福柯,|b|Foucault(M.)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
    ⑥ 徐勇.现代化进程的节点与政治转型[J].探索与争鸣,2013,03:7-10.
    ① 王绍光.国家汲取能力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验[J].中国社会科学,2002,01:77-93+207.
    ② 郭正林:《中国农村研究的理论视野》,载徐勇、徐增阳主编:《乡土民主的成长》,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22页。
    ③ 同上注。
    ① 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J].社会学研究,2006,03:1-38+243.
    ②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2.
    ③ 徐勇: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④ 郭正林:《中国农村研究的理论视野》,载徐勇、徐增阳主编:《乡土民主的成长》,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22页。
    ① 魏子熹:《晋江的实践与启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3页。
    ① 黄陵东,内发的变迁:中国国情从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晋江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45
    ② 陆学艺等,晋江模式新发展:中国县域现代化道路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34
    ③ 贺东航,地方社会、政府与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22
    ① 魏子熹,晋江的实践与启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215.
    ② 晋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晋江市志[M].上海:三联书店.1994
    ③ 晋江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
    ④ 晋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晋江市志[M].上海:三联书店,1994:302
    ② 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晋江市志[M].上海:三联书店,1994
    ① 参见中共晋江县委、晋江县革命委员会:(1980)170号文件。
    ① 晋江党史办:《中共晋江县地方史大事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29-132页。
    ② 《福建日报》,1983年5月18日。
    ① 2007年7月笔者同陈埭镇镇长丁方明谈话笔录。
    ① 《人民日报》1985年7月14日。
    ② 《人民日报》1985年6月16日.到1985年底,新华社以通稿形式发出的稿件达30余篇,“晋江假药案”成为建国以来媒体曝光时间最长的一宗案件。
    ① 中共中央委党史研究室,改革开放推动晋江侨乡绛济腾飞[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162-167.
    ③ 1992年1月29日《人民日报》。
    ① 戴慕珍:《中国地方政府公司化的制度化基础》,载甘阳、崔之元编《中国改革的政府经济学》,牛津大学出版社,第47页。
    ② 《.村干部的双重角色:代理人与当家人》,《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2年10月号,总第7期。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9704023g.htm
    ③ 参见[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78-193页。
    ① Peter B.Evans(eds.),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United Kingdom 198S转引自:朱德米,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J],上海:复旦大学学报,2001,3,109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页。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6页。
    ① 宋显:《中国体育产业的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研究(1994-2010)),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② 陆学艺、朱明.从贫穷到富裕:晋江的现代化之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06、207.
    ① [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第135页。
    ② 张淑静:《产业集群内涵、构成要素及识别研究》,《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7期。
    ① 李晓浩:《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7。
    ① 据《晋江经济报》,2009-
    ① 晋江市档案,全宗号4案卷号1126。
    ② 陆学艺、朱明.从贫穷到富裕:晋江的现代化之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79.
    ① 李鹏,积极推进县级机构改革,人民日报1992年5月23日头版。
    ② 陈吉元等,乡镇企业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68
    ③ 邱泽奇.乡镇企业改制与地方威权主义的终结[J].社会学研究,1999,03:84-94.
    ④ 吴理财:《改革与重建——中国乡镇制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57页。
    ① Fukuyama, F., Trust: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1995.
    ② (英)罗伯特·D.帕特南(Robert D.Putnam)著,王列、赖海榕译,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① 贺东航:《地方社会、政府与经济发展——对福建南部一座县级市的政治社会学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第201页。
    0见《晋江市经济贸易局关于同意成立“晋江市制鞋工业协会”的批复>,晋经贸[2003]26号。
    ① 见晋陈埭[2012]30号。
    ② 见见晋陈埭[2012]53号。
    ① 徐勇:《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
    ② 徐勇:《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① 徐勇:《村民自治的深化:权利保障与社区重建—新世纪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的走向》,《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4期。
    ② [美]华莱士·E.奥茨:《财政联邦主义》,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137页。
    ③ [美]凯特:《有效政府:全球公共管理革命》,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
    ④ [美]凯特:《有效政府:全球公共管理革命》,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2页。
    ⑤ 沙安闻、乔宝云:《地方财政与地方政府治理:国际经验评述》,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2页。
    ① [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1页。
    ① 吴兴智.从扩权强县到强镇扩权:地方治理中的权力配置——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个案的考察与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0,06:45-48.
    1. [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
    2. [英]罗伯特·D.帕特南(Robert D. Putnam)著,王列、赖海榕译,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3. [美]华莱士·E.奥茨:《财政联邦主义》,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137页。
    4. [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78-193页。
    5. [美]凯特:《有效政府:全球公共管理革命》,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
    6. [美]莫里斯·弗里德曼著,刘晓春译:《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7. [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1页。
    8. [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第135页。
    9.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人民出版社.1997:754
    10.陈吉元等,乡镇企业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68
    11.甘阳、崔之元编《中国改革的政府经济学》,牛津大学出版社,第47页。
    12.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晋江市志[M].上海:三联书店,1994
    13.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2.
    14.费孝通,罗涵先著,乡镇经济比较模式[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15.宫口大队高利贷活动情况的调查报告[R].陈埭点社会主义教育办公室工作小组1964.4.26.
    16.郭正林:《中国农村研究的理论视野》,载徐勇、徐增阳主编:《乡土民主的成长》,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22页。
    17.何梦笔:《网络文化与华人社会经济行为方式》,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第17页。
    18.贺东航:《地方社会、政府与经济发展——对福建南部一座县级市的政治社会学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第201页。
    19.黄陵东,内发的变迁: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晋江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45
    20.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21-22、40.
    21.金太军:《乡镇机构改革挑战与对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22.晋江党史办:《中共晋江县地方史大事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29-132页。
    23.晋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晋江市志[M].上海:三联书店.1994
    24.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12页,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25.陆道平:《乡镇治理模式研究——以昆山市淀山湖镇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03页。
    26.陆学艺、朱明.从贫穷到富裕:晋江的现代化之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06、207.
    27.陆学艺等,晋江模式新发展:中国县域现代化道路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34
    28.[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6.
    29.沙安闻、乔宝云:《地方财政与地方政府治理:国际经验评述》,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2页。
    30.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宗族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31.魏子熹,晋江的实践与启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215.
    32.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23
    33.吴理财:《改革与重建——中国乡镇制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57页。
    34.徐勇:《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35.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7-194页。
    36.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7.张全在、贺晨:《镇政府管理:建昌镇调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7年版,第37页。
    38.赵树凯:《乡镇改革:检讨与展望——10省(区)20乡镇调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选(2005版)》,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版,第38页。
    39.中共晋江市委党史研究室,改革开放推动晋江侨乡经济腾飞[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162-167.
    4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19页。
    41.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晋江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540.
    1.《村干部的双重角色:代理人与当家人》,《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2年10月号,总第7期。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9704023g.htm
    2. Fukuyama, F.,Trust: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1995.
    3. Peter B. Evans(eds.),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United Kingdom 1985.转引自:朱德米,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J],上海:复旦大学学报,2001,3,109
    4. 宝贡敏:《论乡镇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载《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
    5. 陈埭的新形势[N].1962-12-21.《泉州报》第2版
    6. 陈立旭.论家族文化与浙江企业组织[J].经济评论,2001,05:120-124.
    7. 陈立旭.信任模式、关系网络与当代经济行为——基于浙江区域文化传统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7,04:54-59+53.
    8. 邓大才:《乡级政府该撤了》,《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第3期。
    9. 邓建平,曾勇.政治关联能改善民营企业的经营绩效吗[J].中国工业经济,2009,02:98-108
    10.福建省晋江县三年国民经济基本统计资料(1952—1954),晋江县人民委员会计划统计编印(1955.12)。
    11.黄速建,王钦,贺俊.制度约束、需求驱动和适应性选择——中国民营企业治理演进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06:5-16.
    12.坚决打击投机倒把保卫社会主义经济[N].1962-12-21.《泉州报》第2版
    13.姜长云:《乡镇企业产权改革的逻辑》,载《经济研究》,2000年第10期。
    14.靳涛.集体主义文化维系下的柔性组织与模糊契约——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自组织模式揭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11:27-33.
    15.李成贵.传统农村社会宗法制度的理性审视[J].民俗研究,1994(01):1-4,38.
    16.李鹏,积极推进县级机构改革,人民日报1992年5月23日头版。
    17.李晓浩:《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7。
    18.刘武典:《乡镇的根本出路在于“市管镇”》,《农村工作通讯》,2005年32第6期。
    19.罗党论,黄琼宇. 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与企业价值[J].管理科 学,2008,06:21-28.
    20.邱泽奇.乡镇企业改制与地方威权主义的终结[J].社会学研究,1999,03:84-94.
    21.宋昱:《中国体育产业的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研究(1994-2010)》,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22.孙早,刘庆岩.市场环境、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的绩效表现——转型期中国民营企业绩效表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6,02:92-104.
    23.谭金荣等:《产权变革是乡镇企业制度创新的难点及突破口》,载《工业技术经济》,1995年第14期。
    24.谭秋成:《转型时期乡村组织行为与乡镇企业发展》,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25.王绍光.国家汲取能力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验[J].中国社会科学,2002,01:77-93+207.
    26.王习明.自然村落与村庄性质——沙洋县域内的家族状况[0L].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03.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66945
    27.吴兴智.从扩权强县到强镇扩权:地方治理中的权力配置——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个案的考察与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0,06:45-48.
    28.夏永祥、王常雄:《市场化、政府行为与所有权变革:对乡镇企业兴衰的一种解释》,载《制度经济学研究》,2005年第2期。
    29.徐勇.现代化进程的节点与政治转型[J].探索与争鸣,2013,03:7-10.
    30.徐勇:《村民自治的深化:权利保障与社区重建—新世纪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的走向》,《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4期。
    31.徐勇:《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
    32.徐勇:《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33.姚洋、支兆华:《政府角色定位与企业改制的成败》,载《经济研究》,2000年第1期。
    34.张淑静:《产业集群内涵、构成要素及识别研究》,《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7期。
    35.张晓峰:《面向农民需要的服务型乡镇治理模式与新农村建设》,载《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
    36.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J].社会学研究,2006,03:1-38+243.
    37.祝天智:《乡镇治理模式转换探析》,载《理论导刊》,2010年第5期。
    1.《晋江市经济贸易局关于同意成立“晋江市制鞋工业协会”的批复》,晋经贸[2003]26号。
    2. 陈埭农村整风运动简报(7)1958.6.9晋江县档案全宗号4案卷388。
    3. 宫口大队高利贷活动情况的调查报告[R].陈埭点社会主义教育办公室工作小组1964.4.26.
    4. 关于非正常死亡情况调查报告[R].晋检办字第150号。
    5. 坚决打击投机倒把保卫社会主义经济[N].1962-12-21.《泉州报》第2版
    6. 建江县委《当前工作情况简报》0471,1958.12.26。
    7. 晋陈埭[2012]30号。
    8. 晋陈埭[2012]53号。
    9. 晋江地委、县委联合工作组关于打击陈埭投机倒把分子的报告(1953.4)。
    10.晋江市档案,全宗号04案卷号1126。
    11.晋江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
    12.晋江县档案全宗号12案卷号401。
    13.晋江县档案全宗号04案卷号455。
    14.晋江县人民政府1954全宗号52案卷号247。
    15.中共晋江市委党校研究室.中共晋江地方史(专题汇编一)。
    16.中共晋江县委、晋江县革命委员会:(1980)170号文件。
    17.中共晋江县委宣传部1982年5月17日,晋江档案全宗号6案卷号133。《中共晋江市陈埭镇委员会晋江市陈埭镇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2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晋陈委[2012]44号)
    18.中共中央粮食部党组关于1958-1959年粮食购销问题的报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