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以来“法权人格”理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从法哲学的角度,以人格、权利为核心,通过对西方近代以来法律思想知识谱系的考察,探讨法的精神的现代内容及其演进过程,揭示法权人格理念的丰富内涵,并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在研究方法上,以“法权人格”为视角,通过对英、法、德、美四国近代以来的主要经典法权思想进行分别探究,揭示西方近代以来法权人格思想的具体内容。
     本文通过深入西方经典文本仔细梳理,揭示了西方近代以来法权人格思想理论演进的逻辑过程,这个过程是,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争取自由平等权利的思想,限制权力理路下的法权人格至上与保障理念;反专制、求平等的法权人格理论;法哲学上的自由人格共存与承认理论;到当代的制度正义下的自由和平等的法权人格理念。贯穿这个过程的基本思想精髓是:法权人格是所有人具有平等自由权利的普遍平等人格,且这些平等人格的平等自由权利得以法的方式表达,并受到法的平等有效保护。人人在法的意义上都被看作享有平等的自由权利的人,任何人的法权都得到法的平等保护,这种法权人格理念应当被视为现代法治的根本精神和最高原则。“法权人格”的要义是,要用法来对个人任性和权力的任意加以限制,使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得到法的有效保护。法权人格正是现代法治之本,现代法治是法权人格理念的“体”与“用”。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Western thinking to inspect the rule of law, legal rights and to explore and reveal the concept of Legal Right Personality. In 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of "Legal Right personality", the main classical legal right thoughts of the four countries, the United Kingdom, France, Germany, the United States, have been studied to explore and to discover these special ideas, then to explore the common in them.
     This study is to reveal the logical process of the legal right theory. Concept of legal right of personality and its ancient being; limit the power for legal right under the concept of personality-British style; Anti-authoritarian, seeking equal legal rights theory of personality-France style; Freedom and recognition of the coexistence theory German style; The system of justice and equality under the law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personal philosophy-American style; The basic idea throughout this process is that all people should enjoy universal equal and free personality, and rights of equality and freedom personality are expressed and protected by the law. Everyone in law should be seen as person with equal right and freedom, any person's legal rights have been the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 this legal right personality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fundamental spirit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highest principle. The core of "Legal right personality" is that each has an equal right and freedom, and this means not only can the law been explicitly expressed, but also can been effectively maintained by the force of law. The legal right personality is the base of the modern rule of law.
引文
①杨昌宇,陈福胜:《法权人格的确立与中国法治社会的生成》,载于《学术交流》2005年第11期。
    ②许小亮:《“在法权中存在”的基本结构》,载于《政法论坛》2010年第6期。
    ①[意]布鲁诺·莱奥尼:《自由与法律》,冯辉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82页。
    ①[美]R.M.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周汉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第151页。
    ①林喆:《权利的法哲学——黑格尔法权哲学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前言)。
    ①童之伟:《法权与宪政》,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②[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程志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8页。
    ③[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程志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9页。
    ④[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33页。
    ⑤[英]罗素:《西文哲学史》下卷,马元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版,第160页。
    ①唐凯麟:《道德人格论》,载于《求索》1994年第5期。
    ②袁贵仁:《试论人格》,.载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5期。
    ③徐强:《人格与社会》,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④马特,袁雪石:《人格权法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⑤[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程志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317页。
    ①[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6页。
    ①尹田:《论自然人的法律人格与权利能力》,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1期。
    ②[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2页。
    ③[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3页。
    ④马骏驹,刘卉:《论法律人格内涵的变迁和人格权的发展》,载于《法学评论》2002年第1期。
    ①[美]艾伦·沃森:《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李静冰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0页。
    ②马骏驹,刘卉:《论法律人格内涵的变迁和人格权的发展》,载于《法学评论》2002年第1期。
    ③王利民:《论法律人格的本质》,载于《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4期。
    ④刘风景、管仁林:《人格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⑤郑永宽:《人格权的价值与体系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17页。
    ①彭定光:《道德人格再认识》, 载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学报》1992年第3期。
    ②何小勇:《和谐社会的道德人格支撑》,载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5期。
    ①唐凯麟:《道德人格论》, 载于:《求索》1994年第5期。
    ②刘云林:《公民情感的法律确认:立法伦理的应有视域》,载于:《伦理学研究》2007年第4期。
    ③[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03页。
    ④[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00页。
    ①[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06页。
    ②[英]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功利主义》,叶建新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版,第121页。
    ③[美]罗纳德·德沃金:《正义、权利和功利主义》,选自《权利与功利之间》,曹海军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97页。
    ①[法]蒲鲁东:《什么是所有权》,孙署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41页。
    ②高兆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导读》,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519页。
    ①张之沧,龚廷泰:《从马克思到德里达: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7页。
    ①高兆明:《民族道德文化:从传统到现代》,载于《哲学研究》2010年第4期。
    ①[英]理查德·贝拉米:《重新思考自由主义》,王萍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6页。
    ②萧榕主编:《世界著名法典选编:宪法卷》,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7页。
    ③《世界人权宣言》,选自《人权二十讲》,何海波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4页。
    ①[美]穆瑞·罗斯巴德:《自由的伦理》,吕炳斌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8页。
    ①宋希仁,黄显中:《和谐社会与公民道德》,载于《道德与文明》2005年第2期。
    ①[法]蒲鲁东:《什么是所有权》,孙署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63页。
    ②[英]梅因:《古代法》,高敏,瞿慧虹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13页。
    ③[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龚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74页。
    ①[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2页。
    ②[古罗马]益尤斯:《法学阶梯》.黄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页。
    ③[德]黑格尔:《精神哲学——哲学全书·第三部分》,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④[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二)[英汉对照],高书文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820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二)[英汉对照],高书文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629页。
    ②[古罗马]斐洛:《论律法》,石敏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7页。
    ③[古罗马]斐洛:《论律法》,石敏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9页。
    ④[美]约翰·梅西·赞恩:《法律的历程》,刘睿铭编译,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年版,第139页。
    ①[英]昆廷·斯金纳等主编:《国家与公民》,彭利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3页。
    ①[意]加埃塔诺·莫斯卡:《政治科学要义》,任军锋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99页。
    ②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93页。
    ③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403页。
    ④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408页。
    ⑤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450、451页。
    ①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477页。
    ②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466页。
    ③[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贺卫方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34、35页。
    ①孙丙珠主编:《西方宪法概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
    ②萧榕主编:《世界著名法典选编:宪法卷》,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7页。
    ①[英]梅因:《古代法》,高敏,瞿慧虹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119页。
    ②萧榕主编:《世界著名法典选编:宪法卷》,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103页。
    ①[意]布鲁诺.莱奥尼:《自由与法律》,冯辉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82页。
    ①《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选自《人权二十讲》,何海波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4页。
    ②[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24页。
    ③[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24页。
    ④[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25页。
    ①[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2页。
    ②[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4页。
    ③[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页。
    ④[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5-96页。
    ⑤[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6页。
    ①[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6页。
    ②[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6页。
    ③[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5页。
    ①[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9页。
    ②[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4页。
    ①[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7页。
    ②[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8页。
    ①[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46页。
    ②[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47页。
    ③高全喜主编:《西方法政哲学演讲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0页。
    ①李宏图:《从“权力”走向“权利”:西欧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
    ②[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6页。
    ①赵敦华主编:《西方人学观念史》,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页。
    ②[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8页。
    ③[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9页。
    ④[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8页。
    ⑤[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9页。
    ①[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 黄华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27页。
    ②[英]詹姆斯.塔利:《语境中的洛克》,梅雪芹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2页。
    ①[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47-48页。
    ②[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53页。
    ③[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58页。
    ④[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77页。
    ①[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0页。
    ②[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0页。
    ③吕世伦主编:《西方法律思想源流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8页。
    ④[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4页。
    ①[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5-36。
    ②[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4页。
    ③[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4页。
    ④[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5页。
    ⑤[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5页。
    ①[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6页。
    ②[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2页。
    ①[英]约翰·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页。
    ②[英]约翰·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页。
    ①周国君:《公民伦理观的历史源流》,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208页。
    ②[英]约翰·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02页。
    ③[英]约翰·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0页。
    ④[英]约翰·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0页。
    ①[英]布莱恩·巴利:《作为公道的正义》,曹海军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01页。
    ②[英]约翰·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90页。
    ①[英]约翰·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9页。
    ②[英]约翰·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25页。
    ③[英]穆尔:《功利主义》,叶建新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43页。
    ①[英]穆尔:《功利主义》,叶建新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141页。
    ②[英]穆尔:《功利主义》,叶建新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141页。
    ③[英]穆尔:《功利主义》,叶建新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145页。
    ④[英]穆尔:《功利主义》,叶建新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147。
    ⑤李宏图:《从“权力”走向“权利”:西欧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5页。
    ①[英]伯林:《两个自由》,选自《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万俊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05页。
    ①[英]伯林:《两个自由》,选自《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万俊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06页。
    ②[英]伯林:《两个自由》,选自《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万俊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08页。
    ③[英]伯林:《两个自由》,选自《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万俊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09页。
    ④[英]伯林:《两个自由》,选自《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万俊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36页。
    ⑤[英]伯林:《两个自由》,选自《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万俊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31页。
    ①[英]伯林:《两个自由》,选自《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万俊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39页。
    ②[英]伯林:《两个自由》,选自《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万俊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11页。
    ③[英]伯林:《两个自由》,选自《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万俊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12页。
    ④[英]伯林:《两个自由》,选自《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万俊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29页。
    ①吴春华主编:《当代西方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7页。
    ②[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2页。
    ③[英]冯·哈耶克:《自由宪章》, 杨玉生等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前言)。
    ④[英]安德鲁·甘布尔:《自由的铁笼——哈耶克传》,王晓冬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0页。
    ⑤[英]安德鲁·甘布尔:《自由的铁笼——哈耶克传》,王晓冬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⑥[英]安德鲁·甘布尔:《自由的铁笼——哈耶克传》,王晓冬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①[英]安德鲁·甘布尔:《自由的铁笼——哈耶克传》,王晓冬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0页。
    ②[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页。
    ③[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17页。
    ④[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16页。
    ①[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17页。
    ②[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18页。
    ①[英]哈耶克:《自由宪章》,杨玉生等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前言)。
    ②[英]哈耶克:《自由宪章》,杨玉生等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页。
    ③[英]哈耶克:《自由宪章》,杨玉生等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2页。
    ④[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01页。
    ⑤[英]哈耶克:《自由宪章》,杨玉生等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1页。
    ⑥[英]哈耶克:《自由宪章》,杨玉生等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0页。
    ①[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73页。
    ②[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75页。
    ③[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78页。
    ④[英]安德鲁·甘布尔:《自由的铁笼:哈耶克传》,王晓冬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9页。
    ⑤[英]安德鲁·甘布尔:《自由的铁笼:哈耶克传》,王晓冬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3页。
    ①[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61页。
    ②[英]哈耶克:《自由宪章》,杨玉生等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24页。
    ③[英]哈耶克:《自由宪章》,杨玉生等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41页。
    ④[英]哈耶克:《自由宪章》,杨玉生等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25页。
    ⑤[英]哈耶克:《自由宪章》,杨玉生等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24页。
    ⑥[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78页。
    ①[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62页。
    ①[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41页。
    ②[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11页。
    ③[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70页。
    ④[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83页。
    ⑤[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32页。
    ①[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38页。
    ②[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38页。
    ③[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39页。
    ④[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徐强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⑤[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徐强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⑥[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徐强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19页。
    ⑦[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徐强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页。
    ①[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徐强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②[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徐强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41页。
    ③[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徐强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47页。
    ①[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徐强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57页。
    ②[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徐强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59页。
    ③[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徐强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43页。
    ①[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徐强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77页。
    ②[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徐强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81页。
    ③[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徐强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85页。
    ④[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徐强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79-81页。
    ⑤[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徐强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95页。
    ⑥[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徐强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17页。
    ⑦[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徐强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19页。
    ①[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徐强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51页。
    ②[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徐强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37页。
    ③[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徐强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65页。
    ④[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王允道,肖厚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1页。
    ①周国君:《公民伦理观的历史源流》,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66页。
    ②伯林:《两个自由》,选自《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伦理学前言:道德与社会》(Ⅳ),万俊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02页。
    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
    ②[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7页。
    ③[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页。
    ④[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9页。
    ⑤[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5页。
    ⑥[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2页。
    ⑦[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2页。
    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5页。
    ②[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
    ③[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
    ④[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
    ⑤[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3页。
    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2-43。
    ②[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3页。
    ③[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1页。
    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②[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③[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1页。
    ④[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页。
    ⑤[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页。
    ⑥[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页。
    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20页。
    ②[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页。
    ①[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页。
    ②[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5页。
    ①[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0页。
    ②[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3页。
    ③[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9页。
    ④[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0页。
    ①[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0页。
    ②[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6页。
    ③[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7页。
    ④[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8页。
    ⑤[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03页。
    ①[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8页。
    ②[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6页。
    ③张茗:《从美国民主到法国民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①[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淑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0页。
    ②[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淑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50页。
    ③[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淑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50页。
    ④[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淑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2页。
    ⑤[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淑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39-140页。
    ①[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57页。
    ②[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淑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42页。
    ③参见[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淑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48-49页。
    ①[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淑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79页。
    ①[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淑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31页。
    ②[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龚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58页。
    ①[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程志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15页。
    ①[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程志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22页。
    ②[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程志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3页。
    ③[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程志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54页。
    ④[德]费希特:《伦理学体系》,梁志学,李理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22页。
    ①[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程志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45页。
    ②[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程志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43页。
    ③[德]费希特:《论法国革命》,李理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5页。
    ①[德]费希特:《伦理学体系》,梁志学,李理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40页。
    ②[德]费希特:《伦理学体系》,梁志学,李理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02页。
    ③[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程志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99页。
    ④[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程志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10页。
    ①[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程志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15页。
    ②郭大为:《费希特伦理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7页。
    ③[德]费希特:《伦理学体系》,梁志学,李理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97页。
    ④[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33页。
    ⑤[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程志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317页。
    ⑥[德]费希特:《论法国革命》,李理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7页。
    ①[德]费希特:《论法国革命》,李理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7页。
    ②[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5页。
    ③[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6页。
    ④[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6页。
    ⑤[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6页。
    ⑥[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17页。
    ①[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6页。
    ②[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6页。
    ③[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1页。
    ①[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50页。
    ②[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54页。
    ③[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58页。
    ④[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80页。
    ①[德]黑格尔:《精神哲学——哲学全书·第三部分》,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8页。
    ①[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90页。
    ②[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28页。
    ③[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12页。
    ④[德]黑格尔:《精神哲学——哲学全书·第三部分》,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43页。
    ①[德]黑格尔:《精神哲学——哲学全书·第三部分》,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14页。
    ②[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导言第1页。
    ③[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导言第10页。
    ④[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24页。
    ①[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61页。
    ②[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63页。
    ③[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66页。
    ④[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61页。
    ①高兆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导读》,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531页。
    ②[意]洛苏尔多:《黑格尔与现代人的自由》,丁三多等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第307页。
    ①[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选自《为权利而斗争:梁慧星先生主编之现代世界法学名著集》,梁慧星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②[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选自《为权利而斗争:梁慧星先生主编之现代世界法学名著集》,梁慧星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①[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选自《为权利而斗争:梁慧星先生主编之现代世界法学名著集》,梁慧星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
    ②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选自《为权利而斗争:梁慧星先生主编之现代世界法学名著集》,梁慧星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
    ③[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选自《为权利而斗争:梁慧星先生主编之现代世界法学名著集》,梁慧星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4页。
    ①[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选自《为权利而斗争:梁慧星先生主编之现代世界法学名著集》,梁慧星主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3页。
    ②[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选自《为权利而斗争:梁慧星先生主编之现代世界法学名著集》,梁慧星主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4页。
    ③[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选自《为权利而斗争:梁慧星先生主编之现代世界法学名著集》,梁慧星主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9页。
    ④[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选自《为权利而斗争:梁慧星先生主编之现代世界法学名著集》,梁慧星主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30页。
    ①[德]阿克塞尔·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建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
    ②[德]阿克塞尔·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建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5页。
    ①[德]阿克塞尔·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建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7页。
    ②[德]阿克塞尔·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建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③[德]阿克塞尔·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建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1页。
    ①[德]阿克塞尔·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建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1-62页。
    ②[德]阿克塞尔·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建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页。
    ③[德]阿克塞尔·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建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0页。
    ④[德]阿克塞尔·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建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6页。
    ⑤[德]阿克塞尔·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建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6页。
    ①[德]阿克塞尔·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建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6页。
    ②[德]阿克塞尔·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建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1页。
    ③[德]阿克塞尔·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建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3页。
    ④[德]阿克塞尔·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建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4页。
    ⑤[德]阿克塞尔·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建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页。
    ⑥[德]阿克塞尔·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建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页。
    ①[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龚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78页。
    ①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共中央马克思等著作编译局,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44页。
    ②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共中央马克思等著作编译局,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50页。
    ③[德]艾伯林:《自由、平等、必死性——海德格尔以后的哲学》,蒋芒等译,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页。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13页。
    ②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13页。
    ③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14页。
    ④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14页。
    ⑤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15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5页。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16页。
    ②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16页。
    ③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17页。
    ④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17页。
    ⑤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1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页。
    ①[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4页。
    ②[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
    ③[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④[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25。
    ①[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77页。
    ②[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24页。
    ③[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24页。
    ④[德]考夫曼:《后现代法哲学:告别演讲》,米健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75页。
    ⑤[德]考夫曼:《后现代法哲学:告别演讲》,米健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54页。
    ①[德]考夫曼:《后现代法哲学:告别演讲》,米健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7页。
    ②[德]考夫曼:《后现代法哲学:告别演讲》,米健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8-39页。
    ③[德]考夫曼:《后现代法哲学:告别演讲》,米健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51页。
    ④[德]考夫曼:《后现代法哲学:告别演讲》,米健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50页。
    ①[德]考夫曼:《后现代法哲学:告别演讲》,米健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60页。
    ②[德]考夫曼:《后现代法哲学:告别演讲》,米健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55页。
    ③[德]考夫曼:《后现代法哲学:告别演讲》,米健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54页。
    ④[德]考夫曼:《后现代法哲学:告别演讲》,米健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1页。
    ①[德]奥特弗利德·赫德:《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宠学铨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年版,第234页。
    ②[德]奥特弗利德·赫德:《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宠学铨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年版,第235页。
    ③[德]奥特弗利德·赫德:《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宠学铨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年版,第255页。
    ④[德]奥特弗利德·赫德:《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宠学铨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年版,第270页。
    ①[德]奥特弗利德·赫德:《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宠学铨等译,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年版,第272页。
    ②[德]奥特弗利德·赫德:《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宠学铨等译,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年版,第286页。
    ③[德]奥特弗利德·赫德:《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宠学铨等译,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年版,第287页。
    ④[德]奥特弗利德·赫德:《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宠学铨等译,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年版,第24页。
    ①[德]奥特弗利德·赫德:《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宠学铨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②[德]奥特弗利德·赫德:《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宠学铨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③[德]奥特弗利德·赫德:《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宠学铨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页。
    ④[德]奥特弗利德·赫德:《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宠学铨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⑤[德]奥特弗利德·赫德:《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宠学铨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年版,第45页。
    ①[德]奥特弗利德·赫德:《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宠学铨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年版,第36页。
    ①[美]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南京: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
    ②[美]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南京: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①[美]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7页。
    ②[美]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页。
    ①Joshua Cohen,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pp86: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Rawls,Edited by Samuel Freeman,(《罗尔斯》英文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P.109
    ②[美]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1页。
    ③[美]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3页。
    ④[美]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5页。
    ⑤[美]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30页。
    ⑥[美]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南京: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①[美]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南京: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09页。
    ②[美]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第43页。
    ③[德]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张乃根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71页。
    ④[美]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第3页。
    ①[美]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7页。
    ②[美]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5页。
    ①[美]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页。
    ②[美]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①[美]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8页。
    ②[美]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页。
    ③[美]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1页。
    ④[美]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1页。
    ⑤[美]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2页。
    ①[美]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70页。
    ②[美]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72页。
    ③[美]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70页。
    ①[美]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02页。
    ②[美]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72页。
    ①[美]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②[美]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
    ③[美]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①[美]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77页。
    ②万俊人:《正义为何如此脆弱》,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8页。
    ③[美]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④[美]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1页。
    ①高兆明,李萍:《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秩序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80页。
    ②[美]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1页。
    ①[美]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57页。
    ②[美]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59页。
    ③[美]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30页。
    ①[美]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24-5页。
    ②[英]乔纳森·沃尔夫:《诺齐克》,王天成、张颖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
    ③[美]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闷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3页。
    ①[美]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5页。
    ②[英]乔纳森·沃尔夫:《诺齐克》,王天成、张颖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
    ③[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英、吴玉章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43页。
    ④[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英、吴玉章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45页。
    ①[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英、吴玉章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65页。
    ②[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英、吴玉章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66页。
    ③[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英、吴玉章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66页。
    ④[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英、吴玉章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70页。
    ⑤[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英、吴玉章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序言)第3、4页。
    ①[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英、吴玉章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导言)第7页。
    ②[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英、吴玉章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32页。
    ③[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英、吴玉章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32-233页。
    ①[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英、吴玉章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73页。
    ②[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英、吴玉章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362页。
    ③[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英、吴玉章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362页。
    ④[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英、吴玉章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363页。
    ①[美]罗纳德·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想与实践》,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导论第1页。
    ②[美]罗纳德·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想与实践》,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39页。
    ③[美]罗纳德·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想与实践》,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22页。
    ④[英]亚当·斯威夫特:《政治哲学导论》,萧韶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页。
    ①[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33页。
    ①[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6页。
    ①[英]亚当·斯威夫特:《政治哲学导论》,萧韶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页。
    ①[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7页。
    ②[德]阿克塞尔·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建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
    ①[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09页。
    ①[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39页。
    ①高兆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导读》,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563页。
    ①高兆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导读》,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581页。
    ②[美]查尔斯·弗里德:《契约即允诺》,郭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①马俊峰:《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基本向度及方法论原则》,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②信春鹰:《正确的理念是依法履职的思想保证——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求是》2010年第10期。
    1.曹海军编:《权利与功利之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高全喜:《论相互承认的法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高全喜主编:《西方法政哲学演讲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高兆明:《制度公正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5.高兆明:《社会失范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 高兆明:《存在与自由—伦理学引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 高兆明,李萍:《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秩序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 高兆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导读》,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9. 郭成伟:《中外法学名著指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0.郭大为:《费希特伦理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版
    11.何勤华:《西方民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何真:《财产权与宪法的演进》,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3.黄和新:《马克思所有权思想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李龙:《西方法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5.林喆:《权利的法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6.李宏图:《从“权力”走向“权利”:西欧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2007年版
    17.刘风景、管仁林:《人格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吕世伦主编:《西方法律思想源流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9.何海波编:《人权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0.马特,袁雪石:《人格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启良:《西方自由主义传统》,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2.石佑启:《私有财产公法保护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3.石元康:《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24.宋希仁:《当代外国伦理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唐代:《宪政建设的伦理基础与道德维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6.童之伟:《法权与宪政》,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7.万俊人:《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万俊人主编:《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9.吴春华主编:《当代西方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0.徐强:《人格与社会》,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燕树棠:《公道、自由与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2.杨春福等:《自由·权利与法治》,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3.张之沧,龚廷泰:《从马克思到德里达: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4.张之沧,王小锡著:《人性与伦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35.张茗:《从美国民主到法国民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36.萧榕主编:《世界著名法典选编:宪法卷》,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37.赵敦华主编:《西方人学观念史》,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38.张文显:《当代西方法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9.张仲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0.郑永宽:《人格权的价值与体系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41.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42.周国君:《公民伦理观的历史源流》,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
    3. [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4. [古罗马]斐洛:《论律法》.石敏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5. [古罗马]益尤斯:《法学阶梯》,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 [古罗马]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沈淑平、苏力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7. [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9.[英]约翰·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0.[英]穆尔:《功利主义》,叶建新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
    11.[英]梅因:《古代法》,高敏,瞿慧虹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
    12.[英]罗素:《西文哲学史》下卷,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2003版
    13.[英]伯林:《两个自由》,选自《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万俊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5.[英]哈耶克:《自由宪章》, 杨玉生等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17.[英]安德鲁·甘布尔:《自由的铁笼——哈耶克传》,王晓冬等译,江苏人民出版,2005年版
    18.[英]昆廷·斯金纳等主编:《国家与公民》,彭利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英]昆廷·斯金纳:《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李宏图译,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20.[英]布莱恩·巴利:《作为公道的正义》,曹海军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1.[英]乔纳森·沃尔夫:《诺齐克》,王天成、张颖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2.[英]亚当·斯威夫特:《政治哲学导论》,萧韶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3.[英]理查·德贝拉米:《重新思考自由主义》,王萍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4.[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25.[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徐强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
    26.[法]蒲鲁东:《什么是所有权》,孙署冰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7.[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王允道,肖厚德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8.[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9.[法]邦雅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2005年版
    30.[德]普芬道夫:《论人与公民在自然法上的责任》,支振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1.[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淑平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32.[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3.[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4.[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田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5.[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程志民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36.[德]费希特:《论法国革命》,李理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7.[德]黑格尔:《精神哲学——哲学全书·第三部分》,杨祖陶译,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8.[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39.[德]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0.[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至四卷),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41.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共中央马克思等著作编译局,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42.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4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4.[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选自《为权利而斗争:梁慧星先生主编之现代世界法学名著集》,梁慧星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45.[德]阿克塞尔·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建华译,上海人民出版,2005年版
    46.[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7.[德]考夫曼:《后现代法哲学:告别演讲》,米健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48.[德]奥特弗利德·赫德:《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宠学铨等译,上海世纪出版,2005年版
    49.[德]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张乃根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50.[德]艾伯林:《自由、平等、必死性——海德格尔以后的哲学》,蒋芒等译,华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1.[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龚群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52.[美]艾伦·沃森:《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李静冰,姚新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3.[美]查尔斯·弗里德:《契约即允诺》,郭锐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4.[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55.[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56.[美]凯克斯:《反对自由主义》,应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7.[美]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58.[美]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59.[美]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60.[美]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闷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61.[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英、吴玉章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 年版
    62.[美]罗纳德·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想与实践》,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3.[美]穆瑞·罗斯巴德:《自由的伦理》,吕炳斌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4.[美]约翰·梅西·赞恩:《法律的历程》,刘睿铭编译,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年版
    65.[美]R.M.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周汉华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
    66.[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7.[意]布鲁诺·莱奥尼:《自由与法律》,冯辉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68.[意]加埃塔诺·莫斯卡:《政治科学要义》,任军锋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9.[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君主论》,潘汉典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70.[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 黄华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71.[意]洛苏尔多:《黑格尔与现代人的自由》,丁三多等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
    72.[加拿大]詹姆斯·塔利:《语境中的洛克》,梅雪芹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3.[澳]维拉曼特:《法律导引》,张智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4.[荷兰]彼德·李伯庚:《欧洲文化史》,赵复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1.包华石:《法权与特权》,载于《读书》,2009年第10期
    1.高兆明:《民族道德文化:从传统到现代》,载于《哲学研究》,2010年第4期
    2. 何小勇:《和谐社会的道德人格支撑》,载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5期
    3.李秋零:《康德与启蒙运动》,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4.刘云林:《公民情感的法律确认:立法伦理的应有视域》,载于:《伦理学研究》,2007年第4期
    5. 马俊峰:《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基本向度及方法论原则》,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6.马骏驹,刘卉:《论法律人格内涵的变迁和人格权的发展:从民法中的人出发》, 载于《法学评论》,2002年第1期
    7.彭定光:《道德人格再认识》, 载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8.宋希仁,黄显中:《和谐社会与公民道德》,载于《道德与文明》,2005年第2期
    9.唐凯麟:《道德人格论》,载于《求索》,1994年第5期
    10.万俊人:《主体性哲学与美德伦理的当代复兴》,载于《武汉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11.王利民:《论法律人格的本质》,载于《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4期.
    12.信春鹰:《正确的理念是依法履职的思想保证———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载于《求是》,2010年第10期
    13.徐国栋:《寻找丢失的人格》,载于《法律科学》,2004年第6期
    14.许小亮:《“在法权中存在”的基本结构》,载于《政法论坛》,2010年第6期.
    15.杨昌宇,陈福胜:《法权人格的确立与中国法治社会的生成》载于《学术交流》,2005第11期
    16.尹田:《论自然人的法律人格与权利能力》,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1期
    17.袁贵仁:《试论人格》,载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5期
    1.Locke,John, 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0.
    2. Hegel, Elements of the Philosophy of Right,法哲学原理(英文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 John Rawls, Political Liberalism, New York:ColumbiaUniversity Press,1993.
    4.Andrew Gamble,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Social and Plitical Thought,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1.
    5.Shaun P Young, Reflections on Rawls, 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2009.
    6.clifford Williams, Personal Virtues,Palgrave Macmillan,2005.
    7. Gary K.Browing, Hegel and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99.
    8.Allen W.Wood, Kantian Ethics, New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8.
    9.Cristian Helmut Wenzel, An Intruduction to Kants,Aethetics,Blacwell Publishing Ltd,2005.
    10.Arthur Melnick, Kant's Theory of the Self, London:Routledge,2009.
    11.Karl Americs, German Ideal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