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行政处罚是行政执法行为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实践中形成的法律关系更是复杂,因此行政处罚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行政处罚主体制度是行政处罚制度的基本内容,自《行政处罚法》发布以来,行政处罚主体制度受着法治和实践的双重考验。长久以来,我国行政处罚制度就弊端重重,执法效率极低。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是目前我国解决行政处罚主体混乱的办法之一,就是将原本分散的、由不同机关行使的行政处罚权改由某一个机关来行使。它由四部分构成:第一,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主体必须是行政机关。第二,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必须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取得。第三,只能是相对集中,而非绝对集中。第四,集中的只是行政处罚权。我国自1996年试实施到2002年推进至今,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因其“精简、统一、效能”的本质特征和决策、执行、监督协调的原则取得了一定的功效,主要表现在:1、通过职能转变,提高了管理效率;2、机构精简,降低了执法成本;3、避免了交叉执法,重复处罚;4、执法责任更加明确;5、充实了基层力量,提高了执法水平。
     但是,由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并不完善,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执法难、扰民少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问题上:1、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执法机构林立的问题;2、执法人员的素质并不综合和全面;3、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的现象时有发生;4、产生了新的职能交叉和矛盾。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原因呢?主要是因为:1、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缺乏合法性,包括三个方面,来源不合法、执法主体存有争议、执法内容和执法范围也不甚明确,缺乏法律依据;2、这是一次成本与收益的考量,是一场“吃力不讨好”的改革;3、制度在制定初期不完善不细致,因此并非是一次“以人为本”的改革。
     针对以上主要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解决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合法性的问题,包括执法主体资格、执法内容和执法范围明确,解决相关法律的冲突问题;第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立法模式的完善,一是立法权的选择,即由立法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立法,二是系统全面立法,从整体上有效规范该制度,不仅明确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实施主体及其相应职权,而且规范执法主体的执法程序及相应法律责任。三是转变行政管理管理观念,改变行政执法方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国家的重视和全民法制意识的不断提高,相信这一制度必然会成为我国的行政法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is one of the main contexts of th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The law relation resulted from practice is more complicated, so how well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can be executed directly affects the public and personal benefit. The main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system is the basic context of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system. Since the release of the <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Law>, the main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system has been tested by both the law and the practice.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system in China has long been very inefficient.
     The system of relative centralized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is one of the current approaches to solve the complex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In the system of relative centralized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the original distributed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power will be executed by only one organ. It consists of four parts: first, the main body which executes the relative centralized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power must be an administrative organ. Second,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power must be obtained through certain legal process. Third, it should be relatively centralized, not absolutely centralized. Fourth,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power is the only thing that should be centralized. Ever since the system was first put to use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1996 and has been reinforced since 2002, the system has achieved certain efficacy on the grounds of its basic traits: simplicity, unification, efficiency. The efficacies are mainly: 1 The efficiency has been improved by changing the functions. 2. The cost of law enforcement has been reduced by simplifying the organization. 3. The duplicated law enforcement and sanctions are avoided. 4.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law enforcement have been made clear. 5. The strength of the grass roots has been enriched, and their ability to enforce the law has been improved.
     However, because the system is not perfect, it has not yet completely solved the problem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execute the law and it disturbs common people. The main problems are as follows: 1. It has not completely solved the problem that there are many duplicated organizations; 2. The quality of the law executors is not integrate and comprehensive; 3. Power surpass and abuse occur time to time; 4. New function contradictions are created. Why are there so many causes? The main reasons are: 1. The relative centralized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system is not legitimate, including three parts: the source is not legal, the law executors are still under discussion, and the context and range of the law enforcement still lack legal grounds; 2. This is a competition between cost and profit, a revolution that costs a lot of efforts but might bring no positive results; 3. The system at its initial stage is still not perfect, and so it is not a people-oriented revolution.
     To solve the above mentioned problems and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the relative centralized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power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following aspects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irst, the relative centralized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system must be legalized, including the qualification of the law executors,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text and range of the law enforcement; second, the system must be proved,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legislative power, which is to have the law legislated by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the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legislation, which is to overall improve the system, make clear not only the law executor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authority, but also their executive procedure and matching law responsibilities.Third, the trans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idea, the change administration law enforcement way, achieves truly "humanist".
     The work to consummate the relative centralism of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s power system is heavy responsibilities, along with the national valueable and all people's legal system consciousness unceasing enhancement, we believe this system can become our country's sharp scenery line inevitably of the administrative legal system.
引文
1 应松年,袁曙宏.走向法治政府[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 吴金群.综合执法:行政执法的体制创新[J].地方政府管理,2000,(9)
    3 曾峻.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中国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以城市管理为例[J].政治学研究,2003,(4)
    4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读本》编写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读本[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5 雷新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理性评价[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3,(11).
    6 应松年、马怀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学习辅导》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7 同上
    8 汪永清著《行政处罚法适用手册》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
    9 王毅、吴保安编著《城管法律与业务知识培训教材》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10 同上
    11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讲话,法律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12 胡建淼主编:《行政强制》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
    13 罗豪才主编:《现代行政法制的发展趋势》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14 夏海《政府的自我革命--中国政府的机构改革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15 应松年、袁蜀宏主编:《走向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一版
    16 同上
    17 曾峻:《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中国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以城市管理为例》政治学研究2003年
    18 同上
    19 武汉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情况[DB/OL]http://www.whfzb.gov.cn 2003.9.16
    20 陆迎芳《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研究》苏州大学法律硕士学位论文2003
    21 暴力抗法“吓”着谁[N]报刊文摘,2003.1.7
    22 孙琬钟、江必新主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益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23 莫特玛·阿德勒,查尔斯·范伦《西方思想宝库》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6月
    24 王殿武:《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刍议--以辽宁省为例》,《城乡建设》2003年第4期
    25 赵荣福:《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理论困惑和实践难题》,《城建监察》2003年
    26 王毅、吴宝安编著:《城管法律与业务知识培训教材》,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
    27 张品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理与实践》《行政法学研究》2003年第三期
    28 黄晓云、黄晓军:《推进行政综合执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三期
    29 关保英《执法与处罚的行政权重构》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
    30 孙冬吼、吴建军、邹云:《刍析规划执法与综合执法的矛盾与协调》,镇江市规划管理监察大队《规划监察》2003年第五期
    31 胡发明:《“综合执法”若干问题的初探》,《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四期
    32 吴金群《行政执法的体制创新》《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9月
    33 莫特玛·阿德勒,查尔斯·范伦.西方思想宝库[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659.
    34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读本》编写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读本[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35 《论我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合法性》王丛虎、陈建宏《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36 同上
    38[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39 同上
    40 沙奇志《制度正义与操作失范--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正名》海曙法制网
    41 广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局:《广州市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情况》,《行政与法制》第十期
    43 张一菡 李贞《行政处罚权集中行使若干问题探讨》《行政与法》2002年8月
    44唐晓斌《论代议机关对行政权的监控---加强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对行政机关的监督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45李端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研究》安徽大学2004年
    46莫于川 《城市执法工作法治化的基本路径》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6年
    47陈海萍《论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配置》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2月
    48焦传勇《浅谈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中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网2008年2月
    49 孙小红《论我国现有法制下的城市管理水平》法律之星网2007年10月
    50 张秀士《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困境与出路》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7年2月
    51 《城管综合执法现状及反思》作者未知,理论来源论文网
    52 许岭《浅谈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 《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月
    53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制度创新》安徽在线法制日报2007年1月
    1夏海《政府的自我革命------中国政府的机构改革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2应松年、袁曙宏《走向法治政府》法律出版社2001年
    3吴金群.综合执法:行政执法的体制创新[J].地方政府管理,2000,(9)
    4曾峻.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中国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以城市管理为例[J].政治学研究,2003,(4)
    5《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读本》编写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读本[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6雷新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理性评价[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3,(11).
    7应松年、马怀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学习辅导》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8汪永清著《行政处罚法适用手册》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
    9王毅、吴保安遍著《城管法律与业务知识培训教材》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10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讲话,法律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11胡建淼主编:《行政强制》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
    12罗豪才主编:《现代行政法制的发展趋势》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13应松年、袁蜀宏主编:《走向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14陆迎芳《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研究》苏州大学法律硕士学位论文2003
    15暴力抗法“吓”着谁[N]报刊文摘,2003.1.7
    16武汉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情况[DB/OL]http://www.whfzb.gov.cn 2003.9.16
    17孙琬钟、江必新主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益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18莫特玛·阿德勒,查尔斯·范伦《西方思想宝库》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6月
    19王殿武:《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刍议--以辽宁省为例》,《城乡建设》2003年第4期
    20赵荣福:《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理论困惑和实践难题》,《城建监察》2003 年
    21张品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理与实践》《行政法学研究》2003年第三期
    22黄晓云、黄晓军:《推进行政综合执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三期
    23关保英《执法与处罚的行政权重构》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
    24孙冬吼、吴建军、邹云:《刍析规划执法与综合执法的矛盾与协调》,镇江市规划管理监察大队《规划监察》2003年第五期
    25胡发明:《“综合执法”若干问题的初探》,《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四期
    26吴金群《行政执法的体制创新》《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9月
    27广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局:《广州市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情况》,《行政与法制》第十期
    28韩小平、姚爱国:《责令限期拆除:行政处罚抑或行政强制措施》,《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一期
    29威廉·韦德《行政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30《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读本》编写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读本[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31《论我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合法性》王丛虎、陈建宏《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32姜明安.新世纪行政法发展的走向[J].中国法学,2002年
    33冯军《行政处罚法新论》[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
    34焦传勇《浅谈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中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网2008年2月
    35《城管综合执法现状及反思》作者未知,理论来源论文网
    36孙小红《论我国现有法制下的城市管理水平》法律之星网2007年10月
    37《对于城市管理法制化的思考》作者未知,理论来源论文网
    38陈振城《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济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39莫于川 《城市执法工作法治化的基本路径》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6年
    40张一菡 李贞《行政处罚权集中行使若干问题探讨》《行政与法》2002年8月
    41李端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研究》安徽大学2004年
    42姜红旭《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反思与重构》郑州大学2007年
    43刘春和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4陈海萍《论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配置》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2月
    45许岭《浅谈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 《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月
    46张秀士《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困境与出路》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47唐晓斌《论代议机关对行政权的监控---加强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对行政机关的监督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48《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制度创新》安徽在线法制日报2007年1月
    49沙奇志《制度正义与操作失范---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正名》海曙法制网
    50[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51崔卓兰、阎丽彬《我国行政综合执法若干问题探讨》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二期
    52彭志芳《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有关问题的思考》河北法学2005年1期
    53杨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问题与改革》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4黄艳《行政综合执法初探》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一期
    55马守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若干问题探讨》郑州大学2006年
    56袁颖《法律保障下的城市社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7郑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在实践中执行力的缺失》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8方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实践与理论问题研究》北大法律信息网
    59张东毛《施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推进行政法体制改革》http://www,yfzs.gov.cn 2005年12月
    60张锦汉 《借鉴国外行政处罚制度》出自《中国水运(上半月)》2005年10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