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诉讼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历史上,群体诉讼只是对一类诉讼现象的描述,而并不是一个专门的法律术语。18世纪末,随着现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大规模的群体纠纷也随之产生,即一种行为或事实引宁起众多主体的争议。一旦将这种群体纠纷诉诸法院,就会出现群体诉讼。但由于诉讼主体众多,不仅传统民事诉讼中的单一诉讼制度不能解决,共同诉讼制度亦无能为力。诉讼实践呼唤新的诉讼制度的诞生,因此群体诉讼是伴随着纠纷形态的“现代化”应运而生的一个概念。
     本文首先对群体诉讼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阐述,然后对各国处理群体性纠纷的几种代表性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我国代表人诉讼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试就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目前的群体诉讼制度提出自己的见解。
     本文除前言和结语外,一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是对群体诉讼制度的概述。笔者首先阐述了自己对于群体诉讼制度的基本认知,主要介绍了群体诉讼制度的产生背景并总结了群体诉讼制度的基本特征;然后分析了现代群体诉讼制度应该具有的功能;最后,笔者对群体诉讼制度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第二章介绍并评述了国外几种有代表性的群体诉讼制度,包括美国的集团诉讼制度、德国的团体诉讼制度、日本的选定当事人制度,并对这几种制度进行了分析比较。
     第三章介绍我国群体诉讼制度——代表人诉讼制度。本部分概述了我国代表人这一具有中国独创性诉讼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特征及现状评价,并将其与国外几种群体诉讼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第四章就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方面,可引进美国的集团诉讼,但我国目前尚不具备整体引进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的社会条件,只能在特定领域借鉴其优点;另一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完善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一)适度扩大适用范围:1、增设提起不作为之诉的便利条件;2、从根本上改变诉讼标的的规定。(二)完善法律对诉讼代表人的规定:1、赋予诉讼代表人的实体处分权;2、诉讼代表人的更换;3、建立对代表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4、加强法院(官)对诉讼活动的职权干预,以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防止代表人侵害全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程序方面的改革:1、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管辖问题;2、上诉问题;3、权利登记的程序要件应缓行;4、代表人诉讼制度的举证责任;5、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裁判效力扩张的程序问题。
Majority Litigation was not a special legal term in history, but the description of a kind of litigation phenomenon. At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with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a lot of majority dispute, namely a kind of behavior or the fact cause the dispute of numerous subjects. When the majority dispute is appealed to the court, Majority Litigation has appeared. Because of numerous of lawsuits subjects, not only the single lawsuit system in the traditional civil action can’t be solved, but also the co-litigation system is powerless. The lawsuit practice is calling for the birth of the new litigation system. So Majority Litigation is a concept arise with the dispute modernization.
     This article first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to the community lawsuit system elementary theory question, then carries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various countries' processing communities dispute several representative system. This article finally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our country representative lawsuit actual movement condition, How tries on to reform and consummates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 community lawsuit system to propose own opinion.
     This article altogether divides into four chapters:
     First chapter is to the community lawsuit system outline. The author first elaborated own regarding the community lawsuit system basic cognition, Mainly introduced the community lawsuit system production background and summarized the community lawsuit system basic characteristic; Then has analyzed the function which the modern community lawsuit system should have; Finally, The author has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to the community lawsuit system valu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d and narrated and commented the overseas several kinds to have the representative community lawsuit system, Including US's group lawsuit system, Germany's association lawsuit system, Japan's designation litigant system, and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comparison to these systems.
     Third chapter introduces our country community lawsuit system - - representative lawsuit system. This part outlined our country representative this to have the social backgrou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ppraisal which the Chinese original lawsuit system produced, And carries on it with the overseas several population body lawsuit system the comparison, Analyzes it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ourth chapter how on reformed and consummates our country's representative lawsuit system to propose own opinion. At the same time, May introduce US's group lawsuit, But our country still did not have the whole to introduce the American group lawsuit system at present the social condition, Only can profit from its merit in the specific domain; On the other hand, Mainly consummates our country's representative lawsuit system from three aspects:(1) moderate expanded applicable scope;(2) consummation law to lawsuit representative's stipulation;(3) procedure aspect reform.
引文
1 柴发邦:《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50 页。
     2 沈达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479 页。
    3 [日]谷口安平:《美国民事诉讼中判决的请求与审判》,载《法学论丛》88 卷(1、2、3 合并号)1970 年版,第106 页 。
     4 小岛武司著:《诉讼制度改革的法理与实证》,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50 页。
    5 刘荣军著:《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36 页。
    6 [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252 页。
    7 [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第 267 页。
    8 [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86页。
    9 邱联恭:《司法之现代化与程序法》,台湾三民书局 1992 年版,第 317 页。
    10 [意]莫诺·卡佩莱蒂等著,徐听译:《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40 页。
    11 [意]莫躇·卡佩莱蒂等著,徐听译:《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42-44 页。
    12 章武生:《民事简易程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6 页。
    13 [意]莫诺·卡佩莱蒂等著,徐听译:《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43 页。
    14 章武生:《民事简易程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7 页。
    15 [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蒋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分析》(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549页。
    
    16 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12 页。
    17 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13 页。
    
    18 [美]玛莉·凯·凯恩:《集团诉讼》,《外国法学译丛》1987 年第 3 期,第 15 页。
    19《哥伦比亚法律词典》,第 511 页。
    20 江伟、贾长存:《论集团诉讼》(上),载《中国法学》1988 年第 6 期,第 15 页。
    
    21 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37 页。
    22 江伟、贾长存:《论集团诉讼》(下),载《中国法学》1989 年第 1 期,第 20 页。
     23 [美]玛莉·凯·凯恩:《集团诉讼》,载《外国法学译丛》1987 年第 3 期,第 16 页。
     24 肖建华:《群体诉讼与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比较研究》,载《比较法研究》1999 年第 2 期,第 20 页。
    25 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02 页。
    26 “前条”参见日本《民事诉讼法》第 29 条:赋予非法人的社会或财团并且设有代表人或管理人的,得以其名义起诉或被诉。
    27 [台]陈计男:《民事诉讼法》(上),三民书局,第 175 页。
    28 日本新民事诉讼法第三十条第二款。
    29 日本新民事诉讼法第三十条第四、五款。
    
    30 高金枝:《团体诉讼》,《法学论丛》(台),1992 年第 101 期,第 58 页。
    31 张卫平著:《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起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年 6 月版,第 361 页。
    32 陈计男著:《民事诉讼法论》,三民书局,1993 年版,第 179 页。
     33 [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第 198-199 页。
     34 [日]小岛武司等著,汪祖兴译:《司法制度的历史与未来》,法律出版社 2000 版,第 35 页。
     35 沈达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37 页。
     36 刘磊:《关于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经济学分析》,载《法商研究》1997 年第 1 期,第 8 页。
     37 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04 页。
    
    38 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48 页。
    39 肖建华:《群体诉讼与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比较研究》,载《比较法研究》1999 年第 2 期,第 241 页。
    40 柴发邦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新编》,高等学校法学教材,法律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60 页;张晋红:《民事之诉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88 页;杨荣新主编:《新民事诉讼法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第 109 页。
    41 肖建华:《群体诉讼与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比较研究》,载《比较法研究》1999 年第 2 期,第 5 页。
    42 江伟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68-71 页。
     43 刘磊:《关于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经济学分析》,见《法商研究》1997 年第 1 期,第 20 页。
     44 侯东顺、高宏彦:《关于完善我国群体诉讼制度的法律思考》,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 2 期,第 17 页。
    4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64 条文中以下简称《适用意见》。
     46参见刘磊:《关于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经济学分析》,见《法商研究》1997 年第 1 期,第 36 页。
    1. [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蒋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分析》(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年版
    2. [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3. [美]杰弗里·C·哈泽德米歇尔·塔鲁伊著,张茂译:《美国民事诉讼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4. [美]史蒂文·苏本等著,蔡彦敏、徐卉译:《美国民事诉讼的真谛》,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5. [意]莫诺·卡佩莱蒂等著,徐听译:《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
    6. [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7. [日]小岛武司等著,汪祖兴译:《司法制度的历史与未来》,法律出版社 2000版
    8. [日]小岛武司著:《诉讼制度改革的法理与实证》,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9. [日]棚濑孝雄著,王亚新译:《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
    10. [日]中村英郎著,陈刚、林剑锋、郭美松译:《新民事诉讼法讲义》,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11. [台]邱联恭:《司法之现代化与程序法》,台湾三民书局,1992 年版
    12. [台]陈计男:《民事诉讼法》(上),三民书局
    13. [台]王甲乙、杨建华、郑健才:《民事诉讼法新论》,三民书局出版社,中华民国七十年出版
    14. 沈达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
    15. 刘荣军:《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16.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17. 江伟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18. 张卫平著:《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起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6 月版
    19. 张卫平、陈刚:《法国民事诉讼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20. 章武生:《民事简易程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21. 柴发邦:《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22. 蔡彦敏、洪浩:《正当程序法律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23. 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24. 范愉:《集团诉讼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25. 张晋红:《民事之诉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5 年版
    26. 杨荣新主编:《新民事诉讼法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
    1. [美]玛莉·凯·凯恩:《集团诉讼》,《外国法学译丛》1987 年第 3 期
    2. [日]谷口安平:《美国民事诉讼中判决的请求与审判》,载《法学论丛》88 卷(1、
    2、3 合并号)1970 年版
    3. 江伟、贾长存:《论集团诉讼》(上),载《中国法学》1988 年第 6 期
    4. 江伟、贾长存:《论集团诉讼》(下),载《中国法学》1989 年第 1 期
    5. 庄淑珍、董天夫:《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与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载《法商研究》1996 年第 2 期
    6. 肖建华:《群体诉讼与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比较研究》(之一),载《比较法研究》1999 年第 2 期
    7. 高加林、杨宪文:《试谈群体诉讼的价值考虑及其制度完善》,载《河北法学》1999 年第 3 期
    8. 朱晔:《论代表人诉讼中诉讼代表人的权利》,载《江西社会科学》2000 年第11 期
    9. 侯东顺、高宏彦:《关于完善我国群体诉讼制度的法律思考》,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 年第 2 期
    10. 但昭文、苏民益:《群体性诉讼案件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载《法学评论》1998年第 1 期
    11. 夏蔚:《代表人诉讼若干问题研究》,载《政法学刊》1997 年第 4 期
    12. 郭云忠、张庆彬:《群体诉讼的起诉成本分析》,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第 11 期
    13. 杜要忠:《美国证券集团诉讼程序规则及借鉴》,载《证券市场导报》2002 年 7月号
    14. 徐家力、赵红亮:《集团诉讼之管见》,载《律师世界》2001 年第 11 期
    15. 何畏:《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若干思考》,载《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2 年第 2 期
    16. 陈小英:《论推选代表人诉讼制度》,载《浙江大学学报》1995 年第 2 期
    17. 陈泉生:《环境保护与诉讼法的发展》,载《亚太经济》2001 年第 5 期
    18. 林昌、杨炜:《浅谈消费者权益争议中的集团诉讼问题》,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6 年第 3 期
    19. 吴飞:《从清华 200 卡案件看中国集团诉讼》,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 年第 5 期
    20. 陈雅琴:《代表人诉讼制度初探》,载《公安大学学报》1996 年第 6 期
    21. 石先钰:《集团诉讼若干问题研究》,载《高等函授学报》1999 年第 3 期
    22. 沈庆中:《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几个问题》,载《现代法学》1994 年第 4 期
    23. 刘学在:《代表人诉讼之裁判效力扩张的几个程序问题》,载《法学》1999 年第 2 期
    24. 成都中院经一庭:《谈群体诉讼程序的运用》,载《人民司法》1999 年第 4 期
    25. 杨峰:《美国集团诉讼及其对完善我国证券侵权群体诉讼制度的借鉴意义》,载《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 年第 4 期
    26. 高金枝:《团体诉讼》,载《法学论丛》(台),1992 年第 101 期
    27. 刘磊:《关于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经济学分析》,载《法商研究》1997 年第 1期
    1. Mary Kay Kane:Civil Procedure in a Nutshell,West Group(1996)
    1. 《哥伦比亚法律词典》
    2. 《日本新民事诉讼法》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