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炜新世纪小说创作的转向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当代文坛,张炜凭借着对文学的严谨态度和不懈追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坛奇迹,同时也成为评论界长期关注的焦点。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创作中,张炜以对苦难的书写和对道德的弘扬、对社会世俗的批判而获得了广泛的影响,众多评论者也多以此作为切入点来分析作品、研究作家。的确,张炜身上有着浓郁的知识分子救世情怀,面对着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以及工业化的大举入侵所造成的人们价值观的混乱,张炜以力挽狂澜的豪情,高举着“道德理想”的旗帜,在随波逐流的浩荡人群中展示着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铮铮铁骨。
     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张炜的创作发生了某些转变,显示了作者面对时代的发展,在抵抗策略上的调整。首先,表现在由以往思想上的抗争转为现在积极的行动,这可从作品精神主体的变化以及书写地点的改变中看出。其次,作品中开始表现出对道德的质疑,同时对自由生命人格表现出向往之情,而这些均显示出作家内心的变化。另外,文本中男性形象的衰落和女性形象的崛起在彰显着张炜对两性关系认识变化的同时,也反映出作家审美的悄然转向。
At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circles, zhangwei with lend the careful attitude to the literature with pursue unremittingly, created one and other literary circles miracle, also have no to dispute of become the focus which comments on boundary concern. In the last 20 years of last century , zhangwei with write distress and to morals of expand, to society customs of judgment and made its work acquire extensive influence, numerous who comment on was also many to use this as to correspond point to analytical work research writer. Really, zhangwei have heavy knowledge member to save a life time state of mind, when he face a society of dark and unjust, and industrialize of invade people's value resulted in distinctly of confusion, the feeling of making vigorous efforts to turn the tide, high raise the flag of"morals ideal", Be trending blindly of the concuss to display an iron bone that the knowledge member should have in the crowd.
     However get into a new century, some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zhangwei’s new works, thats showing the author to face the development of ages, being resisting strategic adjustment. First, The aggro of the thought begin to turn into aggressive of activity now, this can see from the work spirit corpus of the variety and write the change of location. Secondly, in the works writer begin to express the querying of morals ,and express the feeling for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ree life personality in the meantime, and these varieties which all display the writer’s heart. Moreover, in the text, Declining of male image and Growing of female image showing the writer begin to change the two sexual behaviors understanding, and thats also reflect a writer to appreciate beauty of change direction quietly.
引文
1 颜敏:《审美浪漫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张承志、张炜论》,第 101 页,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2 摩罗:《灵魂搏斗的抛物线——张炜小说的编年史研究》,《当代作家评论》,1997 年第 5 期
    3 李茂民:《苦难及其救赎:张炜创作中的文化主题》,《东岳论丛》,1999 年第 3 期
    4 李云霞:《黑夜大地的行吟诗人:张炜创作追思》,《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 年第 4 期
    5 张炜:《忧愤的归途》,《文艺争鸣》,1993 年第 4 期
    6 张炜:《心洁手灵》,《葡萄园畅谈录》,第 402 页,作家出版社,1996 年版
    7 张炜:《荒漠之爱》,《葡萄园畅谈录》,第 314 页,作家出版社,1996 年版
    8 张业松:《张炜论:硬汉及其遭遇》,《.文艺争鸣》,1993 第 4 期
    9 王春林、贾捷:《神圣家族——从〈家族〉看张炜的道德乌托邦理想》,《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 年第 1 期
    10 张炜:《融入野地》,《融入野地》,第 5 页,作家出版社,1996 年版
    11 张炜:《你在哪里?》,《你在高原·西郊》,第 570 页,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 年版
    12 张炜:《对世界的感情》,《世界与你的角落》,第 236 页,昆仑出版社,2003 年版
    13 张炜:《你在哪里?》,《你在高原·西郊》,第 575 页,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 年版
    14 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第 1 页、467 页,张念东、凌素心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年版
    15 李扬:《现代性视野中的曹禺》,第 105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年版
    16 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第 116 页,张念东、凌素心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年版
    17 郑坚:《“慌”的道德美学与“慌”的文体——读张炜的近作》,《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年第 4 期
    18 张炜:《你在哪里?》,《世界与你的角落》,第 143-144 页,昆仑出版社,2003 年版
    19 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第 467 页,张念东、凌素心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年版
    20 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第 467 页,张念东、凌素心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年版
    21 鲁迅:《我之节烈观》,《鲁迅全集》第 1 卷,第 119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版
    22 别林斯基:《亚历山大·普希金作品集》,满涛、辛未艾译,《别林斯基选集》第 4 卷,第 591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年版
    23 陈思和:《欲望:时代与人性的另一面——试论张炜小说中的恶魔性因素》,《文学评论》,2002年第 6 期
    24 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第 124 页,商务印书馆,1958 年版
    25 冯尚:《生命与道德的抗衡──张炜长篇小说批评》,《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年第 2 期
    26 柏格森:《创造进化论》,第 10 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
    27 尼采:《善恶之彼岸》,《论道德的谱系·善恶之彼岸》,第 224 页,宋祖良等译,漓江出版社,2000 年版
    28 颜敏:《审美浪漫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张承志、张炜论》,第 5 页,华夏出版社,2000 年版
    29 张炜:《抵抗的习惯》,《小说界》,1993 年第 2 期
    30 张炜:《冬夜笔记》,《世界与你的角落》,第 236 页,昆仑出版社,2003 年版
    31 张炜:《你在哪里?》,《你在高原·西郊》,第 571 页,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 年版
    32 刘烨编译:《弗洛伊德的智慧》,第 96 页,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年版
    33 车文博编:《弗洛伊德主义著作选辑》,第 399 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
    34 雷达:《民族心史的一块厚重碑石——论<古船>》,《当代》,1987 年第 6 期
    35 陈思和:《欲望:时代与人性的另一面——试论张炜小说中的恶魔性因素》,《文学评论》,2002年第 6 期
    36 霍尔等著:《荣格心理学入门》,第 54 页,冯川译,三联书店,1987 年版
    37 何璐:《论张炜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嬗变——以<古船>、<九月寓言>、<丑行或浪漫>为例》,《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6 期
    38 贺仲明:《否定中的溃退与背离:八十年代精神之一种嬗变》,《文艺争鸣》,2000 年第 3 期
    39 贺仲明:《否定中的溃退与背离:八十年代精神之一种嬗变》,《文艺争鸣》,2000 年第 3 期
    40 陈思和:《欲望:时代与人性的另一面——试论张炜小说中的恶魔性因素》,《文学评论》,2002年第 6 期
    41 张炜:《交流的期待和欲望——在山东师范大学的演讲》,《世界与你的角落》,第 44-45 页,昆仑出版社,2003 年 5 月版
    42 张炜:《冬夜笔记》,《世界与你的角落》,第 219 页,昆仑出版社,2003 年 5 月版
    43 宫达:《在八百万台阶之上》,《大家》,2003 年第 2 期
    44 张炜:《对世界的感情》,《世界与你的角落》,第 141 页,昆仑出版社,2003 年 5 月版
    45 张炜:《伦理内容与形式意味》,《当代作家评论》, 2002 年第 3 期
    46 弗洛姆:《为自己的人》,第 25 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年版
    47 张炜:《冬夜笔记》,《世界与你的角落》,第 214 页,昆仑出版社,2003 年版
    48 舒晋瑜:《文学是长跑——访作家张炜》,《中国图书评论》,2004 年第 8 期
    张炜:《古船》,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年版
    张炜:《九月寓言》,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3 年版
    张炜:《柏慧》,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4 年版
    张炜:《怀念与追忆》,作家出版社 1996 年版
    张炜:《远河远山》,南海出版社 2001 年版
    张炜:《外省书》,作家出版社 2000 年版
    张炜:《我的田园》,漓江出版社 2002 年版
    张炜:《能不忆蜀葵》,华夏出版社 2002 年版
    张炜:《你在高原·西郊》,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3 年版
    张炜:《丑行或浪漫》,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 版
    张炜:《世界与你的角落》,昆仑出版社 2003 年版
    张炜:《遥远的我》,新华出版社 2005 年版
    张炜:《艾略特之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张炜:《批评与灵性》,文汇出版社 2005 年版
    张炜:《永恒的自语》,文汇出版社 2005 年版
    张炜:《精神的背景——消费时代的写作与出版》,《当代作家评论》,2005 年第 1 期
    孔范今、施战军编:《张炜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 年版
    颜敏:《审美浪漫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张承志、张炜论》,华夏出版社 2000 年版
    李扬:《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年版
    张俊才、李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潮》,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
    丁帆、许志英:《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黄发有:《准个体时代的写作——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小说研究》,上海三联书店 2002 年版
    王安忆:《小说家的十三堂课》,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5 年版
    陈超:《打开诗的飘流瓶——现代诗研究论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 年版
    荣格:《人及其表象》,张月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89 年版
    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
    W·C·布斯:《小说修辞学》,华明、胡晓苏、周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版
    陆扬:《精神分析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
    康健:《生命之约——重读尼采》,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
    叔本华:《风景中的人类》,杨涛译,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 2004 年版
    周国平:《诗人哲学家》,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
    李扬:《论 90 年代的知识分子立场写作》,《文艺理论研究》,2002 年第 3 期
    陈思和:《欲望:时代与人性的另一面——试论张炜小说中的恶魔性因素》,《文学评论》,2002年第 6 期
    摩罗:《灵魂搏斗的抛物线——张炜小说的编年史研究》,《当代作家评论》,1997 年第 5 期
    张新颖:《大地守夜人:张炜论》,《上海文学》,1994 年第 2 期
    冯尚:《生命与道德的抗衡——张炜长篇小说批评》,《汕头大学学报》,1999 年第 2 期
    唐长华:《道德理性与生命理想的抗衡——试论张炜小说的两个精神向度》,《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 年第 2 期
    王春林、贾捷:《神圣家族——从〈家族〉看张炜的道德乌托邦理想》,《山西大学学报》,1997年第 1 期
    刘圣红、黄崴:《挽歌与乡愁———试论张炜的道德理想》,《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 3 期
    张光芒:《天堂的尘落——对张炜道德精神的总批判》,《南方文坛》,2002 年第 4 期
    陈连锦、艾晶:《论张炜创作心态的矛盾》,《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 年第 8 期
    王辉:《多元融合与自由超越:张炜创作的思想资源》,《齐鲁学刊》,2005 年第 5 期
    郭宝亮:《返归大地与大地乌托邦的幻灭──张炜小说叙境的存在性悖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 年第 4 期
    陈思和、王晓明等:《文学创作与当下精神背景——关于张炜<精神的背景>的讨论》,《当代作家评论》,2005 年第 2 期
    郭宝亮、易平:《无奈的撤离与最后的守望——张炜小说叙境的存在性悖论之三》,《河北师范大
    学学报》,2001 年第 4 期
    郭宝亮:《流浪情结与还乡之梦——张炜小说叙境的悖论之一》,《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98 年第 3 期
    摩 罗:《张炜:需要第四次腾跳》,《当代作家评论》,1998 年第 1 期
    李洁非:《张炜的精神哲学》,《当代作家评论》,2001 年第 1 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