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的政治心理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政治的主体是人,人的行为是受其心理直接支配的,不同的政治心理必然导出不同的政治行为,从而影响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影响政治变革。可见,研究人物的政治心理对挖掘人物政治行为背后的深层心理根源有重要意义。政治心理是指作为政治人的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外界政治环境因素的刺激而形成的包括政治制度、政治领导、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一种自发、不系统的心理反映,主要表现为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本文研究的是辜鸿铭的政治心理,运用政治文化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其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揭示其政治心理特征。
     晚清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历史时期。这是一个中西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大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一方面,中华民族面临着西方近代文明的冲击和列强侵略欺凌的双重挑战,必须努力实现古老文明的更生,步入富民强国的近代化行列,同时还要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主权;另一方面,西方民族也不断暴露出恃强凌弱、征服世界的丑恶面目,同时其自身社会文明内部的危机也日益彰显,需要吸收东方民族文明的长处,改造自身的社会与文明。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传统知识阶层开始反思传统文化、了解西方近代文化,承担起以学术的力量对一个濒临崩塌的民族精神的拯救。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与中国传统的士人有所区别,他们面临着异质文化的冲击,面临着民族危机的挑战。时代的不幸、国家的危亡赋予了当时知识阶层更多的重任,他们在危难面前的政治心路历程、精神面貌,颇具研究意义。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他自幼接受西方教育,归国后却折向中国的儒家文化,并且毕生逆西学东渐之潮,不懈地致力于文化输出工作,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影响。辜鸿铭在张之洞幕府呆了二十多年,主要从事外文翻译工作。由于位卑言轻,辜鸿铭的政治建树并不大。但作为学者型的政治人物,他曾用英文发表了多篇关于国内、国际政治的文章。他对晚清的时事、政治运动、人物有许多思考和议论。同时对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径多次批评抗议,为清王朝进行辩护。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在研究中,主要采用政治文化的理论和观念为基本的分析工具,同时也吸收和借鉴了心理学的概念。因为研究对象的限制,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文献分析法,即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的分析来揭示辜鸿铭的政治心理。
     文章共分六个部分。
     导论部分完成全文的准备工作。在此,明确了所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意义,梳理了研究现状,界定了主要概念,说明了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同时,在理论上解释了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下部分就是将这种原理应用于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第一章分析了辜鸿铭的政治社会化过程。政治心理是在一定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本部分从家庭、学校,同辈团体,时代背景这三方面分析辜鸿铭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以期探求促成其政治心理形成的特殊因素,从而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其政治心理。作为华侨后裔,辜鸿铭心中始终有一种华侨情结。那种对祖国、民族的特殊的亲情与依恋,时刻充盈着辜鸿铭幼小的内心,并使之成年后成为一位坚定、热烈的爱国主义者。同时融洽的家庭气氛也使辜鸿铭的政治心理得以健康发展。辜鸿铭自幼接受西方教育,并深受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他后来确立的政治立场和文化倾向与欧洲浪漫主义思潮有很大关系。辜鸿铭归国之后遇到了几位对他影响重大的人物,主要有马建忠、张之洞、沈曾植、梁敦彦、梁鼎芬、赵凤昌等人。这些不同类型的朋友,都在不同层面和程度上对辜鸿铭的政治社会化产生过重要影响。时代所提供的历史主题和历史任务,限定了他的思维轨迹和活动方向。西方的反资本主义的浪潮使他向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失败更加剧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他把文化、文明看作世界政治、中国政治的唯一出路,并且把中国文化看作拯救世界的良方。
     第二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辜鸿铭的政治认知:对儒家文化的认知,对道德的认知,对时局弊病的认知。辜鸿铭归国后折向中国的儒家传统文化,十分重视道德和精神的作用,这一点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政治观。可以说辜鸿铭的政治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受他的文化观念的影响。辜鸿铭对儒家文化有自己独特的认知,他认为儒家文化提供了普世的伦理道德,其主旨是重义,儒教是一种良民宗教。同时辜鸿铭非常重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他把道德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并认为道德能维持良好的统治。辜鸿铭认为,只有真正的道德才可以重建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的安宁。辜鸿铭认为清末时政的弊病在于内政不修、办外事不守规章。他认为“假读书人”是腐化社会和世道人心的带头人。
     第三章分析了辜鸿铭的政治情感。辜鸿铭身上体现着丰富、强烈的情感色彩,他是一位敢爱、敢恨的人物。他对君主政治无比忠诚,对祖国有一种强烈的热爱之情,对列强侵华无比的痛恨。辜鸿铭的这三种政治情感支配着他去发表一系列政治言论、从事政治活动。辜鸿铭在庚子期间发表一系列文章,为大清进行辩护,呼吁列强尊重中国的主权;他痛恨袁世凯对清王朝不忠,对之猛烈抨击;清王朝覆亡后,辜鸿铭积极的参加了复辟运动。辜鸿铭身上最闪光的两点便是爱国主义和正直廉洁,他的一切言论、文章大都是因为爱国而发。他为了报效祖国,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利用外交手段维护祖国的主权和尊严;大力向西方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同时作为一位诚挚的爱国主义者,辜鸿铭特别痛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第四章分析了辜鸿铭的政治态度。辜鸿铭的政治态度从根本上是顽固保守的。他认同君主政体,否定革新运动和推翻清王朝的运动。他评判重要政治人物的标准是道德和他们是否忠于清王朝。他的这种政治态度是在其政治认知政治、政治情感基础上形成的。且非常稳定,终其一生,没有太大变化。辜鸿铭忠诚地拥护君主制度,高度赞扬满洲贵族。他对晚清的政治运动大多持不赞成的态度。
     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辜鸿铭是一位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他的政治心理有与其他文化保守主义者共同的特征。同时,由于辜鸿铭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经历和他所接触的同僚等因素的影响,辜鸿铭的政治心理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辜鸿铭政治心理中和其他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共性特征是: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政治认知以文化认知为先导、道德本位。他的政治心理的特殊性是:政治保守与文化保守高度一致。作为中西文化碰撞背景下的知识精英代表,辜鸿铭的政治心理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反映了当时文化保守主义群体的普遍政治心路历程。同时,他对近代中国做出了一定贡献:向西方世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其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西方的尊重。辜鸿铭的政治心理也具有一定的当代价值,为我们今天如何处理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提供了一些启示。
People are the main body of the political life, so study of politics can not ignore the human factor. People's political behavior is affected by their plitical psychology. Deifferent political psychology exports different political behavior. Political psychology is a kind of spontaneous, non-system psychological reflection. It forms in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process and is stimulated by the external political environment. It includes reflection of political system, political leadership and political culture. Political psychology mainly includes political cogniion, political emotion and plitical attitudes. This paper studies Ku Hong-Ming's political psychology. The writer uses polital culture theory and method to analyze the ploical cognition, polital emotion and political attitudes of Ku Hong-Ming.
     Late Qing Dynasty is a period of history wrothy of attention. This is an era of collision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 On the one had, Chinese nation is facing the impact of modern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the aggression of Western powers, She must strive to achieve the rehabilitation of ancivent civiliztion and get country rich; On the other hand, Western nations have also been exposed the ugly face of bullying, she needs to absorb the strengths of Asian peoples and transforms their own civilization. In such a backdrop, traditional intellectual began to reflect troditional culture and understand modern western culture. They wanted to use academic strength to save national spirit. The scholars of this period differed from those of Chinese Ancient, they faced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cultures. The times gave them more responsibility, Their political psychology has more research significance.
     Ku Hong-Ming is a very special person in China's modern history. He had accepted the western education since childhood, but he loved traditional Chinese cluture after returning to China. His political achievements are less, but as a scholar-politician, he publised numarous articles 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He had many thoughts and discussions on last Qing Dynasty. He often criticised and protested the acts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and defensed for the Qing Dynasty.
     This paper insists on the methodolgical principle of unity of history and logic and uses political culture theory and method. The writer also absorbbs the concept of psychology.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the obiect of study, this paper mainly uses literature analysis.
     This paper includes six parts.
     The introduction complets the preparatory work of the full text. At this point, the writer makes the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questions,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nd defies the key concepts. At the same time, The writer explains the relation of political cognition, political emotion and political attitudes.
     Chapter one analyzes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process of Ku Hong-Ming. Political psychology forms in a certain potitical and social process. This part includes family and school, peer group, background and Socio-political realities. The purpose is to explore the special foutors of the formation of his political psychology. As a Chinese descedent, there is always a Chinese complex and intimacy and attachment in Ku Hong-Ming's mind. So he became a firm and enthusiastic patriots when he grew up. At the same time, harmonious family atmosphere make Ku Hong-Ming's mind develop normally. Ku Hong-Ming had accepted western education since childhood and was influenced by western Romanticism deeply. His political psition and culture tendencies has a lot to Romanticism. Ku Hong-Ming encounted several figures who impacted him deeply, mainly including Ma Jian-Zhong, Zhang Zhi-Dong, Shen Zeng-Zhi, Liang Dun-Yan, Ling Ding-Fen, Zhao Feng-Chang. These diffeent types of friends impacted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Ku Hong-Ming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extent. Historical themes and task that time provides limited his trajectory of thinking and direction of activities. Wave of western anti-captialist made him long for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hinese people failed in learning form west intensified his love for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e regards culture as the only way out of world and chinese politics and regards Chinese culture as a remedy to save the world.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political awaress of Ku Hong-Ming from three aspects: cognition of ocnfucian cuiture, cognition of ethics, cogniton of ills of current situation. Ku Hong-Ming folded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fter returnning motherland and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spirit and moral. This impacted his political view. It could be said that political cognition of Ku Hong-Ming was influenced by his cultural values. Ku Hong-Ming has his own unique cognition of confucian culture. He believed that confucian provideds a universal ethcis and its purpose i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morality. He regarded confucianisn as a good citizenship religion. At the same time, Ku Hong-Ming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role of ethcis. He regardes moral standards as an important yardstick to measure level of civilization and belived that ethics could maintain a good rule. Ku Hong-Ming belived that only real morality can reconstruct social order and maintain social peace. Ku Hong-Ming belived that ills of late Qing were that people did not repai(?) internal affairs and abide by rulrs and regulations when doing foreign affairs. He also believed that "pseudo-scholars" are corrupt leaders in the community.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political sentiment of Ku Hong-Ming. Ku Hong-Ming embodies rich and powerful emotion colorand he dare hate and love. He was extremely loyal to monarchy, have a strong feeling love for his motherland and hated powers deeply. These three kinds of political emotion dominate him to express a series of political statements and engage in political activities. Ku Hong-Ming published a series of articles in order to call for powers to respect Chinese sovereignty and defend Qing Dynasty; He hated Yuan Shi-Kai to betray Qing Dynasty and attacked him violently; After fall of Qing Dynasty, Ku Hong-Ming participated restoration movement. The most shinning parts of Ku Hong-Ming are patriotism and integrity and honesty. He gave up a generous treatment of foreign countries in order to serve his country; he safeguardsed motherland's sovereignity and dignity by using diplomatic means; he carried forwar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west vigorously. At the same time as a sincere patriot, Ku Hong-Ming hated western powes in particular.
     The forth chapter analyzes political attiudes of Ku Hong-Ming. Pollitical attiude of Ku Hong-Ming is fundmently stubborn conservative. He agreed on monarchy and negatived innovation movement and movement to overthrow Qing Dynasty. He judged important political figures by morality and whether they were loyal to Qing Dynasty. His political attiude formed on the basis of political cognition and political emotion. Political attiude is very stable and do not change much in one's life. Ku Hong-Ming faithfuly supported monarchy, spoke highly of manchu nobility. He holded opposed attitude to most political movement.
     The fifth chapter is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Ku Hong-Ming is a typical cultural conservative and his political psychology, has common characteristics with other conservatives. Meanwhile, due to his family environement, education and contact with colleagues, Ku Hong-Ming's political psychology has its own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are:strong nationlism, cultural awareness as a guide of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moral standard. His speciality is that political conservatism and cultural conservatism is highly consistent. Ku Hong-Ming's political psychology manifeste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general political mentality of modern cultural conservatism. At the same time, he has made some contribution to modern China:he maintained dignity of Chinese nation and his patriotic spirit won respect of the world. Ku Hong-Ming's political psychology has a certain contemporary value, it can give us enlightment on how to deal with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how to deal with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zation.
引文
①葛荃:《立命与忠诚——士人政治精神的典型分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导言第1页。
    ②葛荃:《权力宰制理性——士人、传统政治文化与中国社会》,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导言第1页。
    ①黄兴涛:《闲话辜鸿铭: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序言第2页。
    ②黄兴涛:《闲话辜鸿铭: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序言第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3页。
    ②罗振玉:《外务部左丞辜君传》,《东北丛刊》,1931年第13期。
    ③赵凤昌:《国学辜汤生传》,《人文》,1931年第2期。
    ④王森然:《辜鸿铭先生评传》,王森然先生遗留稿本,现存国家图书馆。
    ①林语堂:《有不为斋随笔·辜鸿铭》,《人间世》,1934年第12期。
    ②陈序经:《东西文化观》,《岭南学报》,1936年第1期。
    ①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1页。
    ②王元明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页。
    ①葛荃:《中国政治文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②孙正甲:《政治文化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7页。
    ③孙正甲:《政治文化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9页。
    ④朱永新,袁振国:《政治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第94页。
    ①朱永新,袁振国:《政治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第98页。
    ②孙正甲:《政治文化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0页。
    ③孙正甲:《政治文化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1页。
    ①朱国云:《政治社会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79页。
    ②朱永新,袁振国:《政治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第82页
    ①姜克:《辜鸿铭传》,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6页。
    ①李玉刚:《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36页。
    ②毛寿龙:《政治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0页。
    ③毛寿龙:《政治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0页。
    ①蒋云根:《政治人的心灵世界》,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②李玉刚:《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39页。
    ①伍国庆编:《文坛怪杰辜鸿铭》,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77-78页。
    ①李玉刚:《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50页。
    ②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2页。
    ①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4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宪政主义与中国》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80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宪政主义与中国》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80页。
    ④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5页。
    ⑤宋炳辉编:《辜鸿铭印象》,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第156-157页。
    ①魏隽如:《浅析辜鸿铭的爱国主义思想》,《历史教学》,1995年第6期。
    ②杨光斌主编:《政治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6页。
    ①薛玉琴:《近代思想前驱者的悲剧角色:马建忠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9页。
    ②李长莉:《先觉者的悲剧——洋务知识分子研究》,学林出版社,1993年版,第155页。
    ③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8页。
    ④姜克:《辜鸿铭传》,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9页。
    ①李玉刚:《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78-79页。
    ②朱传誉:《辜鸿铭传记资料》(二),台北天一出版社,1979年版,第2页。
    ③李玉刚:《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76页。
    ①黄兴涛:《闲话辜鸿铭: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页。
    ②黎仁凯等著:《张之洞幕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①宋书强:《大家精要·辜鸿铭》,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8页。
    ②冯天瑜,何晓明:《张之洞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40页。
    ③黎仁凯等著:《张之洞幕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④黎仁凯等著:《张之洞幕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①黎仁凯等著:《张之洞幕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第19-20页。
    ①赵凤昌:《国学辜汤生传》,《人文月刊》,1931年第4期。
    ②赵凤昌:《国学辜汤生传》,《人文月刊》,1931年第4期。
    ③黎仁凯等著:《张之洞幕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第217页。
    ④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411页。
    ①黄兴涛:《闲话辜鸿铭: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什么是民主》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11-312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上湖广总督张书》,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8页。
    ②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卷四,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第594-595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4页。
    ④伍国庆编:《文坛怪杰辜鸿铭》,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150页。
    ⑤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02页。
    ①黄兴涛:《闲话辜鸿铭: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3页。
    ②李玉刚:《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12页。
    ③宋书强:《大家精要·辜鸿铭》,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9页。
    ①李玉刚:《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15页。
    ②罗振玉:《外务部左丞辜君传》,《东北丛刊》,1931年第13期。
    ①黎仁凯等著:《张之洞幕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第193页。
    ②李玉刚:《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07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牛津运动故事》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90-291页。
    ①李玉刚:《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206页。
    ②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353页。
    ①胡逢祥:《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9页。
    ②胡逢祥:《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3页。
    ③胡逢祥:《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一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9页。
    ①朱永新,袁振国:《政治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第94页。
    ②黄兴涛:《闲话辜鸿铭: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2页。
    ③葛荃:《中国政治文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
    ①葛荃:《中国政治文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读易草堂文集》,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0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读易草堂文集》,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8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2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3页。
    ③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6-37页。
    ①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1页。
    ②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0页。
    ③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0页。
    ④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0页。
    ⑤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1页。
    ⑥葛荃:《中国政治文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7页。
    ①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29页。
    ②朱寿桐:《论辜鸿铭的道德人文观》,《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辜鸿铭论集》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80页。
    ④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29页。
    ⑤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呐喊》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553-554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古典的精髓》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30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古典的精髓》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28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宪政主义与中国》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85页。
    ④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辜鸿铭论集》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80页。
    ⑤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⑥转引自黄兴涛:《闲话辜鸿铭: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8-169页。
    ①转引自黄兴涛:《闲话辜鸿铭: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0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读易草堂文集》,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读易草堂文集》,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3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读易草堂文集》,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读易草堂文集》,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5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读易草堂文集》,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读易草堂文集》,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6页。
    ④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读易草堂文集》,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页。
    ⑤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读易草堂文集》,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页。
    ⑥罗振玉:《辜鸿铭文集·读易草堂文集》(序),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7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5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8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2-53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9-40页。
    ①刘益民,程甫,刘耀中主编:《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1页。
    ②郑雪主编:《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12页。
    ③朱永新,袁振国:《政治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第98页。
    ④江荣海,张学艺:《中国传统农民的政治情感及现代转化》,《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
    ⑤孙正甲:《政治文化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0页。
    ⑥刘吉发:《政治学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0页。
    ⑦陈振明,陈炳辉:《政治学——概念、理论和方法》,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57页。
    ①王慧然:《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政治人格解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②黄兴涛:《闲话辜鸿铭: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3页。
    ③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31页。
    ①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08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页。
    ③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17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读易草堂文集》,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0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读易草堂文集》,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0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读易草堂文集》,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0-11页。
    ④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7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7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9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9-30页。
    ④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0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释疑解惑论》,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2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3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2页。
    ④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1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7-38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释疑解惑论》,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3页。
    ③姜克:《辜鸿铭传》,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82页。
    ④黄兴涛:《闲话辜鸿铭: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9页。
    ⑤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3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3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3-24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6页。
    ④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14页。
    ①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12页。
    ②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16页。
    ③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30页。。
    ④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18页。
    ⑤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27页。
    ⑥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29页。
    ①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29页。
    ②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30页。
    ③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30-31页。
    ①李玉刚:《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291页。
    ②转引自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301页。
    ③李玉刚:《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294页。
    ④庄氏敦:《紫禁城的黄昏》中译本,求实出版社1898年版,第276-277页。
    ①罗振玉:《外务部左丞辜君传》,《东北丛刊》,1931年第13期。
    ②转引自钟兆云:《解读辜鸿铭》,《书屋》,2002年第10期。
    ③黄兴涛:《闲话辜鸿铭: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附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7页。
    ④黄兴涛:《闲话辜鸿铭: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附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序言第3页。
    ⑤钟兆云:《解读辜鸿铭》,《书屋》,2002年第10期。
    ①魏隽如:《浅析辜鸿铭的爱国主义思想》,《历史教学》,1995年第6期。
    ①孔庆茂:《辜鸿铭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137页。
    ②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80页。
    ④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古典的精髓》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29页。
    ①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0页。
    ②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页。
    ③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页。
    ④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4页。
    ⑤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4页。
    ①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②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
    ③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31页。
    ④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3页。
    ⑤《辜鸿铭的文化自信》,《世纪中国》,http://www.cc.org.cn/,2008年10月24日阅读。
    ①[英]毛姆:《辜鸿铭访问记》,《人间世》,1934年第12期。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英语(论语)序》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46-347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英语<中庸>序》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513页。
    ②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06页。
    ③孔庆茂:《辜鸿铭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107页。
    ①李玉刚:《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39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42-43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43-45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45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46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47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47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48页。
    ④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49页。
    ⑤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99页。
    ①李玉刚:《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232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89-95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98-99页。
    ④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00页。
    ⑤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12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13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24页。
    ④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26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26-127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32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38页。
    ④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38-139页。
    ⑤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41页。
    ⑥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45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45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46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尊王篇》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46页。
    ①郑雪:《社会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2页。
    ②赵国祥:《心理学概论》,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415页。
    ③孙正甲:《政治文化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1页。
    ④王敏:《政治态度:含义、成因与研究走向》,《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牛津运动故事》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88-289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牛津运动故事》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90-291页。
    ①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69页。
    ②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0页,第43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宪政主义与中国》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80页。
    ④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宪政主义与中国》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80页。
    ①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7-168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日俄战争的道德原因》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02页。
    ③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39-40页。
    ①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81页。
    ②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83-84页。
    ③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27页。
    ④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73-76页。 ①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06页。②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07页。③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07页。
    ①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92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日俄战争的道德原因》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02页。
    ③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37-138页。
    ④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32-133页。
    ①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33页。
    ②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34页。
    ③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36页。
    ①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35页。
    ②转引自李玉刚:《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76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7页。
    ④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什么是民主》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11-312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8页。
    ②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30页。
    ③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35页。
    ④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36页。
    ⑤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55页。
    ⑥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5页。
    ⑦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95页。
    ①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30页。
    ②李玉刚:《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15页。
    ③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54页。
    ④张敏:《辜鸿铭与张之洞》,《史林》,1995年第4期。
    ⑤黄兴涛:《闲话辜鸿铭: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7页。
    ①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60页。
    ②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60页。
    ③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14页。
    ④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61页。
    ⑤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62页。
    ⑥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1页。
    ⑦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6页。
    ⑧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4页。
    ①黄兴涛:《闲话辜鸿铭: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9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7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页。
    ④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45-46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页。
    ④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页。
    ⑤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48-50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8页。
    ③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54页。
    ④袁咏红:《辜鸿铭对晚清历史的独特认识》,《史学月刊》,2005年第4期。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牛津运动故事》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99-300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牛津运动故事》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86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牛津运动故事》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00页。
    ④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牛津运动故事》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58页。
    ⑤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牛津运动故事》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59页。
    ⑥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牛津运动故事》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00-301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牛津运动故事》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04页。
    ②袁咏红:《辜鸿铭对晚清历史的独特认识》,《史学月刊》,2005年第4期。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牛津运动故事》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04-307页。
    ④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牛津运动故事》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07页。
    ①孔庆茂:《辜鸿铭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75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牛津运动故事》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83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页。
    ④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8页。
    ⑤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2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读易草堂文集》,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8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2页。
    ④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6页。
    ①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35页。
    ②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53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牛津运动故事》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17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读易草堂文集》,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5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2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读易草堂文集》,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8-9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读易草堂文集》,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7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读易草堂文集》,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读易草堂文集》,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读易草堂文集》,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牛津运动故事》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26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牛津运动故事》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26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冯天瑜标点,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2页。
    ④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牛津运动故事》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479页。
    ①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牛津运动故事》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481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牛津运动故事》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477-481。
    ③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27页。
    ①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1-12页。
    ①郑大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②黄兴涛:《闲话辜鸿铭: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6-89页。
    ③参见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44-59页。
    ①郑大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①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29页。
    ②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24页。
    ③郑大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④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东西文明异同论》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09页。
    ⑤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宪政主义与中国》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80页。
    ①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30页。
    ②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31页。
    ③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31页。
    ④何晓明:《返本与开新——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新论》,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8页。
    ⑤章太炎:《章太炎政论选集·革命之道德》上册,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10页。
    ⑥何晓明:《返本与开新——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新论》,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9页。
    ①朱寿桐:《论辜鸿铭的道德人文观》,《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牛津运动故事》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89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宪政主义与中国》,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77-180页。
    ④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呐喊》上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521页。
    ⑤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3页。
    ⑥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中国人的精神》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1页。
    ⑦朱寿桐:《乖谬的道德本体论——辜鸿铭道德人文观的解析》,《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①转引自何晓明:《破解“历史的怪圈”——康有为、严复、辜鸿铭合论》,《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②何晓明:《破解“历史的怪圈”——康有为、严复、辜鸿铭合论》,《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①严复:《严复集》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90-692页。
    ②胡逢祥:《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6页。
    ③胡逢祥:《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7页。
    ④转引自胡逢祥:《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7页。
    ①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96页。
    ②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东西文明异同论》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02页。
    ③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东西文明异同论》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03页。
    ④辜鸿铭:《清流传—一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23页。
    ⑤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24页。
    ①安宇:《冲撞与融合——中国近代文化史论》,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6-17页。
    ②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序言第9页。
    ①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07页。
    1、辜鸿铭:《辜鸿铭讲国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辜鸿铭:《清流传——中国的牛津运动》,语桥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4、辜鸿铭:《辜鸿铭文集》,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5、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冯天瑜点校,岳麓书社,1985年版。
    1、东方月:《末代狂儒:晚清奇士辜鸿铭》,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高令印,高秀华:《辜鸿铭与中西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洪治刚主编:《辜鸿铭经典文存》,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评传》,知书房出版社,2001年版。
    5、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1995年版。
    6、黄兴涛:《闲话辜鸿铭: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黄兴涛编:《旷世怪杰:名人笔下的辜鸿铭辜鸿铭笔下的名人》,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8、孔庆茂:《辜鸿铭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9、李玉刚:《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10、桑柔:《辜鸿铭的幽默》,精美出版社,1985年版。
    11、宋炳辉编:《辜鸿铭印象》,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12、宋书强:《辜鸿铭》,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13、伍国庆等编:《文坛怪杰辜鸿铭》,岳麓书社,1988年版。
    14、夏丹,孙木梨选编:《辜鸿铭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15、钟兆云:《辜鸿铭:长篇巨制最新版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版。
    16、钟兆云:《辜鸿铭:拖长辫的北大教授》,中国长安出版社,2005年版。
    17、朱传誉主编:《辜鸿铭传记资料》,天一出版社,1981年版。
    1、[波]耶日·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张家哲,王寅等译,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2、[德]韦伯:《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法]古斯塔夫·勒庞:《革命心理学》,佟德志,刘训练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法]朱利安·班达:《知识分子的背叛》,佘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美]阿尔蒙德,维巴:《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马殿君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6、[美]奥罗姆:《政治社会学——主体政治的社会剖析》,张华青,孙嘉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美]杜维明:《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美]范埃弗拉:《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陈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10、[美]拉尔夫·林顿:《人格的文化背景:文化、社会与个体之关系研究》,于闽梅,陈学晶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生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12、[美]威廉·F·斯通:《政治心理学》,胡杰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3、[日]佐藤慎一:《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刘岳兵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4、[英]丹尼斯·史密斯:《历史社会学的兴起》,周辉荣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5、[英]格雷厄姆·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朱曾汶译,商务出版社,1995年版。
    16、安宇:《冲撞与融合——中国近代文化史论》,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17、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蔡笑岳主编:《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9、陈振明主编:《政治学——概念、理论和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董建辉:《政治人类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高洪涛:《政治文化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版。
    22、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3、高玉祥:《个性心理学概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4、葛荃:《立命与忠诚——士人政治精神的典型分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5、葛荃:《权力宰制理性:士人、传统政治文化与中国社会》,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6、,葛荃:《中国政治文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7、龚书铎:《中国近代文化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8、郭永玉:《人格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9、何兆武:《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30、何晓明:《返本与开新——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新论》,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31、胡波:《历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2、胡逢祥:《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3、姜克:《辜鸿铭传》,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34、姜涌:《政治文化简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5、蒋云根:《政治人的心理世界》,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36、黎仁凯等:《张之洞幕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37、黎任凯:《近代社会思潮》,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8、李江涛,朱秉衡:《人格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9、李文华编著:《现代社会心理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0、林先发,司马志纯:《论思维形式与思维方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1、刘广明,王志跃:《中国传统人格批判》,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2、刘吉发:《政治学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3、刘松阳,刘锋:《政治心理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4、刘益民,陈甫,刘耀中主编:《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5、刘泽华:《王权思想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6、吕元礼:《政治文化:传统与现代的会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7、吕元礼:《政治文化:转型与整合》,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8、罗凤礼:《历史与心灵——西方心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49、马东玉:《张之洞大传》,团结出版社,2008年版。
    50、马庆钰:《告别西西弗斯:中国政治文化的分析与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1、毛寿龙:《政治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2、彭卫,孟庆顺:《历史学的视野——当代史学方法概述》,陕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53、彭卫:《历史的心境——心态史学》,河南人民初版社,1992年版。
    54、曲炜:《人格之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5、石之瑜:《政治文化与政治人格》,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版。
    56、孙正甲:《政治文化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7、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58、田晓文:《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西方心智史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59、王邦佐,孙关宏,王沪宁,李惠康主编:《新政治学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0、王尔敏:《史学方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1、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2、王开玺:《晚清政治新论》,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63、王科:《政治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64、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5、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6、王正平:《史学理论与方法》,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67、王重呜:《心理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68、王卓君:《文化视野中的政治系统——政治文化论研究引论》,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9、魏磊:《中国人的人格:从传统到现代》,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70、吴忠民:《历史原脉与现实走向——历史社会学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1、萧功勤:《儒家文化的困境——中国近代士大夫与西方挑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72、薛玉琴:《近代思想前驱者的悲剧角色:马建忠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73、严复:《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74、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75、叶奕乾,孔克勤:《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6、叶奕乾:《现代人格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7、俞国良:《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8、俞祖华,赵慧峰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思潮研究通览》,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9、喻大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0、张传开,汪传发:《义利之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之演变》,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1、张立文等主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82、张铭,严强:《政治学方法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3、张毅:《潇洒与敬畏:中国士人的处世心态》,岳麓书社,1995年版。
    84、章太炎:《章太炎政论选集》,中华书局,1997年版。
    85、张智光:《辩证逻辑基本原理》,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
    86、赵吉惠:《历史学方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87、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8、郑雪主编:《社会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9、周晓虹主编《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90、朱国云:《政治社会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1、朱义禄:《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2、朱义禄:《逝去的启蒙——明清之际启蒙学者的文化心态》,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3、朱永新,袁振国:《政治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94、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中译本,求实出版社,1989年版。
    1、安童:《特立独行的辜鸿铭》,《钟山风雨》,2003年第1期。
    2、包恒新:《辜鸿铭文明观评议》,《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第4期。
    3、博华:《辜鸿铭的悲哀与不幸》,《山东教育》,2005年第32期。
    4、长领:《论儒家文化中道德信仰与政治信仰的相互融动》,《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0期。
    5、陈名实:《奇才怪行辜鸿铭》,《福建史志》,1989年第4期。
    6、陈青:《辜鸿铭与其<论语>翻译》,《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7、晨歌:《怪人怪杰辜鸿铭》,《东西南北》,2003年第3期。
    8、程竹汝:《论政治认知的两种范式》,《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
    9、楚楚:《晚清怪杰辜鸿铭逸闻轶事》,《武汉文史资料》,2007年第9期。
    10、戴大安:《论辜鸿铭的道德立国思想》,《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1、单正平:《且说辜鸿铭》,《书屋》,1997年第1期。
    12、杜永明:《专制政治与古代臣民的社会心理》,《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第5期。
    13、段怀清:《两个留学生的上皇帝书——严复与辜鸿铭的上皇帝书解读》,《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6年第,12期。
    14、凡一平:《知识分子从政的气节和操守》,《领导科学》,2006年第5期。
    15、方厚升:《<西方的没落>与辜鸿铭》,《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6、方继孝:《辜鸿铭和他的<尊王篇>》,《收藏界》,2005年第11期。
    17、付兰梅:《东西南北人——辜鸿铭生平轶事研究管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6期。
    18、高令印:《评辜鸿铭的易学思想》,《厦门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
    19、郭楠:《论辜鸿铭及其历史文化观》,《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20、韩星:《辜鸿铭:中西文明比较视野中的孔教观》,《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1期。
    21、何文祯:《有感于辜鸿铭》,《世界文化》,1998年第3期。
    22、黄珊元:《战争的出路与中国文明——读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有感》,《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
    23、黄顺力:《严复与辜鸿铭文化心态的比较》,《东南学术》,1998年第1期。
    24、黄玉萍:《论辜鸿铭文化保守主义的悲剧色彩》,《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第6期。
    25、季乃礼:《政治心理学发展中需要澄清的几点问题》,《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26、柯育芳:《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特征》,《江汉论坛》,2004年第3期。
    27、孔庆茂:《东方文化的代言人——辜鸿铭与中国文化》,《文史知识》,1998年第6期。
    28、雷颐:《文化碰撞中的畸变者——漫画辜鸿铭》,《读书》,1996年第6期。
    29、李春萍:《学者·知识分子·知识工作者》,《学术研究》,2006年第10期。
    30、李道振:《辜鸿铭与东学西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31、李继利:《政治心理学的认知观》,《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32、李慎之:《论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4期。
    33、李喜所:《辜鸿铭与中西文化》,《历史教学》,1988年第4期。
    34、李艳丽:《影响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的政治心理因素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35、李扬帆:《回到辜鸿铭的立场又如何?》,《世界知识》,2006年第23期。
    36、李云:《中国“政治人”政治心理的作用及其优化》,《求实》,2007年第7期。
    37、李自辉:《严复政治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38、刘教东:《论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对策》,《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第5期。
    39、刘丽敏:《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分析》,《理论与现代化》,2004年第3期。
    40、刘明:《社会变迁中的信仰认同》,《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41、刘鹏:《辜鸿铭的儒教观及对其儒经翻译的影响》,《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42、刘晓乾,张雷:《政治人格与政治文化的特点及相关性》,《理论界》,2006年第1期。
    43、刘治国:《从后殖民理论角度浅析辜鸿铭的文化保守主义》,《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44、刘中树:《1978-2008年辜鸿铭研究述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6期。
    45、吕富媛:《当前社会大众政治心理分析》,《学术交流》,2008年第五期。
    46、罗福惠:《辜鸿铭对“黄祸”论的回应》,《史学月刊》,2005年第4期。
    47、罗红艳:《辜鸿铭与张之洞》,《贵阳文史》,2008年第6期。
    48、罗继祖:《辜鸿铭先生》,《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4期。
    49、罗家伦:《回忆辜鸿铭先生》,《基础教育》,2006年第9期。
    50、罗远航:《当大大学生政治情感状况浅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第2期。
    51、罗月领:《关注政治心理、增强执政能力》,《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52、马克锋:《辜鸿铭:近代抨击西方第一人》,《人民论坛》,2009年第7期。
    53、梅小璈:《从辜鸿铭谈起》,《21世纪》,1996年第4期。
    54、门云会:《浅析大学生政治心理》,《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2期。
    55、牛晓:《近年来的辜鸿铭研究》,《哲学动态》,1996年第9期。
    56、潘松文,阎高程:《论政治情感与政治观教育》,《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7期。
    57、彭庆军:《继续革命时代中国农民政治心里探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58、乔志航:《辜鸿铭文化保守主义透视》,《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59、秦璞:《政治教育要促成学生正确政治态度的形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1年第1期。
    60、任剑涛:《在伦理与政治之间——儒家忠诚伦理的分析》,《齐鲁学刊》,1996年第2期。
    61、任剑涛:《政治的认知方式——政治现像描述与政治精神省察》,《东方论坛》,1998年第2期。
    62、任军:《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人文杂志》1997年第2期。
    63、邵盈午:《从辜鸿铭的人格理想看我国近代文人的文化心态》,《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64、史冷金:《辜鸿铭:北大讲台上的狂儒》,《半月选读》,2008年第2期。
    65、史敏:《辜鸿铭保守主义思想的中西文化构成解析》,《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66、史敏:《辜鸿铭研究述评》,《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67、史敏:《解析辜鸿铭保守主义思想的独特性》,《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68、史玉华:《简论辜鸿铭的文化保守主义》,《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2期。
    69、孙晓春:《教化哲学与愚民政治》,《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70、孙晓春:《民主政治的道德基础》,《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71、谭特立:《辜鸿铭痛骂袁世凯》,《文史春秋》,2002年第10期。
    72、谭卫国:《再议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结构》,《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73、汤勇:《民国骂人高手辜鸿铭》,《现代交际》,2008年第7期。
    74、涂序堂:《浅析当代大学生政治认知的现状》,《党史文苑》,2006年第6期。
    75、王国勇:《政治心理——一种对行政行为的制约与影响分析》,《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76、王慧然:《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政治人格解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77、王丽萍:《人格与政治:政治心理学领域核心概念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78、王丽萍:《政治心理学中的态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79、王敏:《政治态度:涵义、成因与研究走向》,《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80、王荣科:《中国社会传统政治心理探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81、吴建华:《辜鸿铭、鲁迅、胡适的文化价值观比较》,《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82、吴小龙:《辜鸿铭的文化自信》,《上海文学》,2002年第3期。
    83、武经伟:《政治与道德的近现代认知》,《思想战线》,2009年第4期。
    84、徐海燕:《辜鸿铭及其文化建设思想》,《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
    85、徐海燕:《浅析辜鸿铭中西文化融合观的成因》,《电影文学》,2008年第24期。
    86、徐资:《君才何人识——简评辜鸿铭先生》,《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第3期。
    87、薛中国:《政治认同的心理结构和过程》,《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88、颜东:《辜鸿铭和他的中国精神》,《五台山》,2008年第3期。
    89、杨念群:《“辜鸿铭现象”的起源与阐释——虚拟的想象抑或历史的真实?》,《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90、杨新华:《浅析辜鸿铭的中西文化观》,《邢台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91、姚燕:《试论辜鸿铭的“中西文明融合说”》,《文学教育(上)》,2008年第9期。
    92、佚文:《沟通中西文化的杰出代表——狂儒辜鸿铭》,《今日南国》,2007年第15期。
    93、尹学朋,龙志芳:《成长中的政治人——对当代青年学生的政治心理透视》,《天俯新论》,2007年第5期。
    94、于锦龙,曾建平:《中国古代政治心理刍议》,《社会科学家》,1999年第6期。
    95、于晓斯:《天下第一狂儒——辜鸿铭》,《人才开发》,2009年第10期。
    96、欲鸣:《把握政治认知的特点》,《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1年第4期。
    97、袁柏顺:《保王还是保权——论霍布斯的政治态度》,《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1年第1期。
    98、袁咏红:《辜鸿铭对晚清历史的独特认识》,《史学月刊》,2005年第4期。
    99、张安生:《“封建余孽”辜鸿铭》,《今古传奇(单月号)》,2007年第4期。
    100、张宝明:《“想象的理性”——论辜鸿铭在20世纪思想史上的意义》,《中州学刊》,2001年第1期。
    101、张昌华:《敢说敢言的辜鸿铭》,《基础教育》,2006年第11期。
    102、张海飞:《我国政治心理研究现状浅析》,《前沿》,2005年第1期。
    103、张家康:《一代怪杰辜鸿铭》,《书屋》,2006年第5期。
    104、张娟芳:《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卫道士和布道者》,《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05、张伶俐:《论辜鸿铭及其中西文化观》,《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06、张文安:《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现状及成因》,《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07、张文安:《政治心理的内涵、构成及作用探微》,《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
    108、赵治中:《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09、钟慧林:《论辜鸿铭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成因》,《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10、钟兆云、:《解读辜鸿铭》,《书屋》,2002年第10期。
    111、周红令:《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探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112、周郎生:《试论传统政治观念的近代转型》,《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113、周维强:《认识辜鸿铭》,《学习与思考》,1996年第3期。
    114、周维强:《认识辜鸿铭——<文化怪杰辜鸿铭>读后散记》,《中国图书评论》,1996年第3期。
    115、周武:《论辜鸿铭》,《福建论坛》,1989年第2期。
    116、朱寿桐:《辜鸿铭与历史文化屏蔽现象》,《河北学刊》,2007年第1期。
    117、朱寿桐:《辜鸿铭与新人文主义的关联》,《江汉论坛》,2007年第3期。
    118、朱寿桐:《乖谬的道德本体论——辜鸿铭道德人文观的解析》,《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119、朱寿桐:《论辜鸿铭的道德人文观》,《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120、朱月白:《一个尊王攘夷者的画像——辜鸿铭的中西观小议》,《社会科学》,1999年第7期。
    121、朱月白:《在激流处转弯——对辜鸿铭现代化思想的探究》,《江汉论坛》,2001年第2期。
    122、郑大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1、方厚生:《辜鸿铭与德国》,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李贤浩:《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化》,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刘学斌:《北宋新旧党政与士人政治心态研究》,南开大学,2007年。
    4、史敏:《论辜鸿铭文化保守主义》,河北大学,2003。
    5、田长生《辜鸿铭保守主义文化观浅析》,厦门大学,2007。
    6、王洪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转换探析》,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王佳:《论辜鸿铭的中国传统道德观》,黑龙江大学,2008.
    8、薛中国:《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心理机制研究,吉林大学,2007年。
    1、 ProQuest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http://proquest.calis.edu.cn/umi/index.jsp
    2、万方数据:http://211.81.27.22/wf/szhqk/index.html
    3、中国知网:http://www.edu.cnki.net/
    1、世纪中国:http://www.cc.org.cn/
    2、天涯社区:http://cache.tianya.cn/
    3、政治文化研究网:http://www.tszz.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