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教师准入与任用政策嬗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前,我国教师队伍质量的整体提高需要一整套完整、科学、高效的教师教育政策作为规范和引领。建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努力,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这与国际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的标准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种状况的形成与教师准入与任用制度的滞后不无关系。
     本文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结合教育学、政策学等相关理论,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师准入与任用政策的变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明本研究的选题缘由和选题价值,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明确了本文的核心概念。
     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对新中国教师准入政策嬗变历程进行了梳理,包括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培养要求政策的嬗变历程,分析了其特点。
     第三部分对教师任用政策嬗变历程进行了梳理,包括教师培训政策和教师评聘政策。
     第四部分结合各个时期教师准入与任用政策嬗变历程的分析,从中发现我国在教师准入与任用政策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对我国的教师准入与任用政策的改革提供借鉴。
Nowaday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we need a set of complete,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teachers’education policies to guide u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 after several decades of development and effort,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n China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s for teachers in international teachers’professionalism, there is still a wide gap between the improvement in our country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his situ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eachers’access and appointment system.
     By adopting the historical approach, data studies, and comparative method, this thesis combines related theories of pedagogy, public policy, etc. It conducts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changes in teachers’education policy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 in 1949. There are four parts in this thesis.
     In the first part, it mainly explains the reason to choose this topic and its significance. And the author also make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related study in order to clear the core concepts of this thesis.
     In the second part, the author traces teachers’access policies since 1949, including teachers’certification system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eachers. Meanwhile, the features of each are analyzed.
     In the third part,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the appointment system of teachers, including the training policies of teachers, evaluation and appointment policies.
     In the last part, by analyzing the evolution of teachers’access and appointment policies in China, the author find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ese teachers’access and appointment policies, and the author also puts forward related solving strategies, hoping to make a reference for teachers’access and appointment policies in our country.
引文
[1]劳凯声主编.中国教育改革30年政策与法律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01.
    [2]王淑云,黄友安著.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胡东芳,陈炯编.谁来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国教师的透视与反思.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4]王世军.我国当代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单新涛,靳玉乐.传统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9(17).37-39.
    [6]张力,康宁主编.中国教育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7]卜玉华.回溯与展望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的世纪转型.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8]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J].华东师范大学报.2000(6):5-10.
    [1]蔡文伯,赵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探索,2009(6):81-83.
    [2]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
    [3]张乐天.我国农村教育政策30年的演进与变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1]张万祥.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
    [2]张豪锋.教师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8.
    [3]石长林.中国教师政策研究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5.
    [4]孙绵涛等.教育政策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朱新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政策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陈赟.20世纪90年代教师工资问题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1).
    [3]付玉萍.教师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保护[J].中国市场,2007(5).39-41.
    [4]陈京山.创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绿色平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
    
    [1]辜筠芳.关于教师资格制度的几点思考[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1).79-80.
    [2]姜勇.用教师准入制度保证师资培养质量[N].科学时报:2008.04.29(10).
    [3]姜勇、康永祥.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教师职业准入制度的改革与启示[J].高教探索.2007(5).75-77.
    [4]叶卫,张丰,叶良武.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困难与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2).
    [5]颉俊祥.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现状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7(11).6-7,39.
    [6]郑凤霞.教师考核政策问题分析及增强其有效性的建议[J].绥化学院学报,2010(2).147-149.
    [1]顾明远.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纪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檀传宝,张宁娟.透视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焦点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8(1).18-20.
    [3]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1(12).12-16.
    [1]黄葳.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转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6).14.
    [2]肖甦主编.比较教师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10.
    [3]高丽.教育公平与教育资源配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80.
    [4]杨建华等.现代教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2.
    [5]朱悦龙.教育应率先奏响“和谐之音”[N].光明日报:2006.12.27.
    
    [1]陈中永,韩彦斌.我国教师教育政策问题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2).16.
    [2]严鸿珍.教师“准入”制意味着什么[N].新华日报,2002.03.11.
    [3]谭贞.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准入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91.
    [1]江雪梅,赵明录.教师任用制度的比较[J].教育情报参考,2008(6).
    [2]王洪斌,刘明.我国中小学教师任用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J].江西教育科研,2001(5).25.
    [1]吴全华.意义与问题——对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解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2]叶青.教师教育的历史变革和发展趋势.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81.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20.
    [2]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G].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2199.
    [3]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G].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2415.
    [4]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G].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2415.
    [5]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G].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440.
    [1]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G].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3965.
    [2]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G].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169.
    [3]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G].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036.
    [4]朱淑霞.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问题浅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3(18).
    [1]金铁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G].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1):26.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61.
    [2]金铁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G].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1):389-390.
    [3]金铁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G]..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2):751.
    
    [1]金铁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G].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2):1091.
    [2]金铁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G].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2):1204.
    [3]金铁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G].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3):1958.
    [4]金铁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G].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3):2004.
    [1]金铁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G].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3):2100.
    [2]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G].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433.
    [3]贺祖斌.教师教育:从自为走向自觉[M].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243.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16.
    [2]金铁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G].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1)::130.
    [3]金铁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G].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2): 1028.
    
    [1]金铁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G].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2):1060.
    [2]《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G],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198-204.
    [3]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G].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119.
    [1]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G].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073.
    
    [1]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G].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419.
    [2]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G].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590.
    [3]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G].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783.
    [1]金铁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G].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1995(1):337
    [2]金铁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G].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1995(2):1022
    [1]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G].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234.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8.
    [1]吴全华.意义与问题——对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解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2]《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G],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
    [3]金铁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G].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1)、(2)、(3).
    [4]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G].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5]胡东芳,陈炯.谁来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国教师的透视与反思[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6]李晓燕.我国教师的权力与义务及其实现保障机制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7]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8]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9]洪明.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10]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1]孙绵涛等.教育政策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刘捷,谢维和.栅栏内外——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百年省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3]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4]陈永明.现代教师论(当代教师进修丛书之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15]于漪.现代教师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16]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7]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8]腾越.教师专业发展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19]范良火.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发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0]杨建华等.现代教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1]靳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2]朱晓曼等.新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走向[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3]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4]邓志伟.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5]王建军.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26]王水玉等.教师专业成长策论[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
    [27]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8]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加强与改革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文件、经验材料选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9]唐松林.中国农村教师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0]张万祥.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
    [31]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2]张力,康宁.中国教育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3]王淑云,黄友安.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4]卜玉华.回溯与展望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的世纪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35]张豪锋.教师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8.
    [36]顾明远.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纪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7]劳凯声.中国教育改革30年政策与法律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8]朱旭东.中国教育改革30年教师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9]高丽.教育公平与教育资源配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0]谢安邦.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
    [41]肖甦.比较教师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42][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3][港]徐碧美.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M].陈静,李忠如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4][美]林达·菲尔斯,帕特里克·费尔普斯(Lynch Fielstein & Patrica Phelps).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M].王建平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5][美]Sonic Nieto.教师生命自传[M].陈佩正译.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7.
    [46][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7][英]伊丽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教师的幸福感一一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M].门慧敏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48][台]郭玉霞.教师的实务知识:一位国民小学初任教师的个案研究[M].高雄: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1997.
    [49][台]单文经.教学专业知能的性质初探[A].师范教育政策与问题[C].台湾师范教育学会主编.台北:师大书苑,1990.
    [50]陈向明.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1]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J].华东师范大学报.2000(6).
    [52]叶卫,张丰,叶良武.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困难与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2).
    [53]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1(12).
    [54]黄葳.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转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6).
    [55]王洪斌,刘明.我国中小学教师任用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J].江西教育科研,2001(5).
    [56]吴全华.意义与问题——对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解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57]严鸿珍.教师“准入”制意味着什么[N].新华日报,2002.03.11.
    [58]叶青.教师教育的历史变革和发展趋势[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
    [59]朱淑霞.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问题浅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3(18).
    [60]姜凤华,张秋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评价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3(5).
    [61]辜筠芳.关于教师资格制度的几点思考[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1).
    [62]陈赟.20世纪90年代教师工资问题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1).
    [63]曹正善.论教师的实践知识[J].江西教育科研,2004, (9).
    [64]谭贞.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准入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65]衣心宇.科学教师政策建立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5).
    [66]陈京山.创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绿色平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
    [67]田爱丽,张晓峰.对现行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5).
    [68]陆仁杰.教师导向功能的偏差及诊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4).
    [69]陈爱平.于漪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05.
    [70]蔡亚平.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失语与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
    [71]曹正善.论教师的实践知识[J].江西教育科研,2004.
    [72]腾辉.缺失与复位:我国教师资格谁制度的政策保障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5.
    [73]杨芳.新课改理念下的中小学教师评价改革趋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6).
    [74]周燕萍.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75]罗艳红.我国教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76]王世军.我国当代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7]石长林.中国教师政策研究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5.
    [78]朱悦龙.教育应率先奏响“和谐之音”[N].光明日报:2006.12.27.
    [79]何晓芳,张贵新.解析教师实践知识:内涵及其特性的考察[J].教师教育研究,2006.
    [80]付玉萍.教师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保护[J].中国市场,2007(5).
    [81]周德义等.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11).
    [82]陈中永,韩彦斌.我国教师教育政策问题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83]颉俊祥.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现状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7(11).
    [84]姜勇、康永祥.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教师职业准入制度的改革与启示[J].高教探索.2007(5).
    [85]吴义吕.国内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7.
    [86]张乐天.我国农村教育政策30年的演进与变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87]陈向明.老师资格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8(4).
    [88]朱新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政策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89]江雪梅,赵明录.教师任用制度的比较[J].教育情报参考,2008(6).
    [90]姜勇.用教师准入制度保证师资培养质量[N].科学时报:2008.04.29(10).
    [91]檀传宝,张宁娟.透视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焦点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8(1).
    [92]单新涛,靳玉乐.传统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9(17).
    [93]曲铁华,马艳芬.建国后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非均衡发展研究[J].教育科学, 2006(12).
    [94]曲铁华,樊涛.新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变迁及影响因素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11(1).
    [95]曲铁华,袁媛.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百年历史考察[J].社会科学战线,2010(1).
    [96]蔡文伯,赵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探索,2009 (6).
    [97]石爱民.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高职师资质量[J].继续教育,2009(2).
    [98]汪丞,理想与现实——中国近代小学教师任用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3.
    [99]郑凤霞.教师考核政策问题分析及增强其有效性的建议[J].绥化学院学报,2010(2).
    [100] Brezinka, W,Meta-theory of Education: European Contributions From An Empirical-analytical Point of View, in Christensen, J.E. (Ed.), Perspective on Educology, 1981.
    [101] Wesley Shumar. College for Sale:a critique of the commodit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M] .London、Washington, D. C.:The Falmer Press, 1997.
    [102] Susanna Loeb .A review of state teacher policies: what are they, what are they effects, and what are their implications for school finance [D]. Stanford University, 2006
    [103] Ding Yanqing.Financial inequalities and inequities in the financing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hina [D]. Columbia University.20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