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进程中高校辅导员素质及其开发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五十多年里,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加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地位、功能及素质要求也不断变化,并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本论文以高校辅导员素质及其开发为研究主题,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首先,分析了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工作方式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对辅导员的新要求,说明了辅导员素质及其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界定了“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素质”和“开发”等相关概念的内涵。此外,通过对高校辅导员素质及开发的已有研究成果的文献综述,为本研究的思路和着力点的明确提供了启发。
     第二章: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趋势。回顾和总结了高校辅导员制度产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创建期、瘫痪期、恢复期和改革期。揭示了在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和现实需要的推动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趋势,指出了研究高校辅导员素质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三章:高校辅导员的素质结构。从国家政策要求、工作分析、社会角色三个维度分析了高校辅导员的职责、职能,进而推导出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要求。最后首次尝试性地构建了由思想品质、能力、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四大模块组成的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为研究和实施辅导员素质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第四章:高校辅导员素质及其开发现状分析。通过对上海地区的几所高校本科辅导员素质及其开发现状的调查,较全面地探讨了目前高校辅导员素质及其开发的优势和不足。其中不足主要有:职业意识的不稳定、知识结构的不完整、自我学习意识不强等,从而为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研究提供了一手资料,也为开发重点的明确提供了实证依据。
     第五章: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的对策建议。根据高校辅导员的素质结构,针对辅导员素质及其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从高校辅导员整体队伍建设、培训开发和自我开发三个维度提出了若干开发对策。其中强调了在基础较好的师范院校开设高校辅导员专业,建议列入专业目录;明确指出现阶段应重点实施高校辅导员职业思想教育,心理咨询技能和职业生涯辅导技能培训。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our country, there emerged a new occupation named college counselor who provides various of guidance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ast fifty years,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ernal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re witnessed dynamic changes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working nature, position, function and quality, which is developing towards a specialized direction.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competencies of college counselo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ose competencies. There are five chapters altogether as follows:
     Chapter I is introduction. The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working environment, working objective and working manner for the college counselors under the new trend in such a new era, illustrating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competencies of college counselors and its development. The concepts of "College Counselor", "Competencies of College Counselors", "Development" or any other relevant concepts are defined in this chapter. Further more, it provides much enlightenment with insight and footing for this research through reviewing the latest literatures on competencies and competency developments.
     The tendency of college counselors'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is explained in Chapter II. Via retrospect and summary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ounselor system which has undergone four historical periods: its infancy, paralysis, recovery and reform phase, which is still to come. The paper reveals the tendency of college counselors'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and practical demands. And finally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can be concluded.
     Chapter III constructs a competency model of college counselors. Their competency requirements can be deduced from analysis on their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from three dimensions such as national policy requirements, working analysis as well as social roles. In the end the paper proposes a competency model for college counselors containing four modules namely, knowledge, skills, ability and attitude, as a reference ground of the research.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college counselors' competencies and competency development is focused in Chapter IV.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llege counselors' competencies and development can be explored in a more comprehensive way via questioning and interviewing in several colleges in the area of Shanghai. Some disadvantages can be found such as unstability of vocational consciousness, incomplete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lack of strong learning awareness etc. And it provides the first-hand information for the research and offers empirical basis for definite development priorities.
     In Chapter V, some suggestions on development concerning about current issues in college counselors' competency and its development can be made , in line with the new established competency model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namely,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team, training development and self-development. Among these suggestions, the emphasis ones are to set up a major for college counselor in normal universities , which are in a more favorable condition , and to list this new major in specialty catalogue. In the end it is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more attention must be paid on the vocational consciousness training, the skill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career counseling.
引文
[1]杨江水:《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光明日报》2007年8月30日第9版.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年11月28日。
    [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http://202.112.118.40:918/web/index.htm.
    [2]同上
    [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http://202.112.118.40:918/web/index.htm。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2006年7月31日。
    [2]同上
    [3]《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2005年1月13日.
    [4]转引于刘书林:《素质的概念与21世纪青年人才素质的结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第16卷。
    [5]转引于张大均:《论人的素质》,《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1]燕国材:《素质管理模式粗探》,《探索与争鸣》2002年12期。
    [2]顾明远:《提高民族素质,迎接21世纪挑战》,《中国教育学刊》1993年第6期。
    [3]宋长生,董晓宏,胡彬:《BE公司员工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流程及方法》,《经营管理》2007年1月中旬刊总第491期。
    [4]《辞海(第二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彩图本),第1688页。
    [1]王通讯:《人才资源开发的规律》,《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2]林伟波,蔡君荣等:《论政治辅导员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角色与作用》,《求实》2006年第2期。
    [1]丁泗:《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塑造》,《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第9卷第6期。
    [2]陈德胜,徐刚,崔忠洲:《学分制条件下辅导员角色的定位》,《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5卷第1期。
    [3]杨静:《论高等学校辅导员在毕业生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经济师》2004年第11期。
    [4]刘振亚:《高情商:辅导员的必备素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第2期。
    [1]高向东:《提升综合素质做新时代辅导员》,《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18卷第10期。
    [2]彭庆红:《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27卷第3期.
    [3]顾倩:《大学辅导员胜任力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4]转引于彭庆红:《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27卷第3期。
    [5]林盂平:《辅导与心理治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3-57页。
    [1]罗国杰等编著:《伦理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06页。
    [2]转引于Ralph Fessler,Judith C.Christensen著,董丽敏,高耀明等译:《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译丛总序第1页。
    [1]转引子日本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汇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441页。
    [2]Ralph Fessler,Judith C.Christensen著,董丽敏,高耀明等译:《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译丛总序第3页。
    [3]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个社会学角度的分析》,《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5期。
    [1]《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教党[2000]21号,2000年7月3日。
    [1]《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教党[2000]21号,2000年7月3日。
    [2]《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2005年1月13日。
    [3]同上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2006年7月31日.
    [2]同上
    [1]郑晓明、吴志明著:《工作分析实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2]萧鸣政著:《工作分析的方法与技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
    [1]朱明山:《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与原理》,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年版,第55页。
    1、杨慧:《独生子女大学生思想特征及教育对策思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3卷。
    2、曾学毛:《浅谈网络时代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9月第15卷第9期。
    3、张大均:《论人的素质》,《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4、刘书林:《素质的概念与21世纪青年人才素质的结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6卷第1期。
    5、顾明远:《提高民族素质,迎接21世纪挑战》,《中国教育学刊》1993年第6期。
    6、燕国材:《素质管理模式粗探》,《探索与争鸣》2002年12期。
    7、宋长生,董晓宏,胡彬:《BE公司员工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流程及方法》,《经营管理》2007年1月中旬刊总第491期。
    8、王通讯:《人才资源开发的规律》,《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9、林伟波,蔡君荣,钟文晶,曾胜昌:《论政治辅导员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角色与作用》,《求实》2006年第2期。
    10、丁泗:《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塑造》,《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第9卷第6期。
    11、陈德胜,徐刚,崔忠洲:《学分制条件下辅导员角色的定位》,《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5卷第1期。
    12、杨静:《论高等学校辅导员在毕业生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经济师》2004年第11期。
    13、刘振亚:《高情商:辅导员的必备素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第2期。
    14、高向东:《提升综合素质做新时代辅导员》,《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18卷第10期。
    15、彭庆红:《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27卷第3期。
    16、方海明,吴婉湘:《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专业化与学术化--以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关系演变为视角》,《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
    17、文晓灵:《从中美比较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18、林美璇,李稚:《中美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的比较分析》,《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卷第2期。
    19、赵敏,高广勤:《案例教学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中国培训》2000年第11期。
    20、李启明:《案例教学四问--企业管理培训案例教学回眸与思考》,《北京市经济管理干 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 8卷第4期。
    21、刘亚平:《案例教学法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第6期。
    22、杜宏记:《试论成人学员的学习特征》,《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第7期。
    23、赵红亚:《试论诺尔斯的成人教育思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6卷第2期。
    24、姚远峰:《Andragogy:一种基于成人学习的教育学》,《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2卷第5期。
    25、何露露,高志敏:《身体亲历学习与叙述性学习述略--基于卡罗琳·克拉克的研究》,《成人教育》2006年第229期。
    26、邱永明,邱崧:《企业人才开发与企业网络培训发展策略》,《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卷第4期。
    27、邱永明:《科学人才观内涵》,《人才开发》2007年第9期。
    28、俞雪琴:《成人叙事性学习》,《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年第1期。
    29、卢乃桂,许庆豫:《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的一般关系分析》.《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2辑。
    30、顾倩:《大学辅导员胜任力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31、梁峰:《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及其开发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32、李红革:《高校学生辅导员的品德结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33、张雪霞:《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34、卢吉超:《社会转型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35、武增勇:《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问题研究--以上海市松江大学城为研究案例》,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36、林德全:《论教育叙事》,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37、戟辉:《blog:架起教育叙事和学习叙事的桥梁》,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38、张永:《叙事研究:教育研究中的新动向》,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39、林孟平:《辅导与心理治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40、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事务》,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1月。
    41、叶忠海:《人才学基本原理》,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年3月。
    42、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43、孟兆怀,徐晓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44、理清:《塑造职业化人才》,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3月。
    45、孟秀勤主编:《构建新世纪现代人才管理体制--首都人才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46、雷蒙德·A·诺伊著,徐芳译:《雇员培训与开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47、朱明山:《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与原理》,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年6月。
    48、李春玲:《教师职业道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49、朱仁宝:《现代教师素质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50、孟宪乐:《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策略》,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5月。
    51、 ACPA(American College Personnel Association).Journai of Student Development,March/April,1996.Vol 37.
    52、 Margaret J.Barr:The Handbook of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The Jossey Bass Higher and Adult Education Series,1993.
    53、 ACPA(American College Personnel Association).The 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Implication for Student Affairs,1994.
    54、 Miller,Theodore K.,Winston,Jr.,Roger B.Administration and Leadership in Student Affairs:Actualizing Student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Accelerated Development Inc.1991.
    55、 Hewitt,E.and Wheeler,S.Counselling in higher education:the experience of lone counsellors 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 Counselling,2004,32(4).
    56、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协会网站,http://www.myacpa.org/。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