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转变与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建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而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方式大大压抑了学生主体性的成长,因此创设师生积极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课堂师生互动的方式取决于教师的角色定位,而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了教师的行为角色,因此转变教师的观念是关键所在。由于观念是诞生在旧有实践的土壤中的,必须在新的实践中得以转变,本研究采用合作行动研究的方法,与合作教师共同诊断与分析班级的环境状况,共同制定行动计划展开行动研究。通过行动中不断的反思与调整逐渐改变班内的课堂学习环境,解放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合作教师也在实践的调整与改进的过程中,重新思考以往的教学实践,实现了教育观念的初步改变和教学行为角色的不断调整。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教师角色转变与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建构的合作行动研究报告。
     全文包括七部分:
     前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必须通过教师的反思与实践;行动研究是通向反思与实践的必由之路。
     第一章:课堂教学环境、师生互动和行动研究——相关文献综述。包括:课堂教学环境研究综述、师生互动研究综述、行动研究文献综述。
     第二章:我为什么选择行动研究以及如何做行动研究——相关研究背景。包括:研究方法的选择、合作对象的选择、合作学校和班级背景简介、研究者身份的定位、研究过程简介。
     第三章:合作行动研究报告。包括:诊断和确定研究问题、研究计划的制定、行动(行动——观察——反思——调整后的行动)、评价与反思(学生对于这一段行动研究的集中反馈,以及教师与研究者对于这一段行动研究的反思)。
     第四章:对教师角色转变与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建构的探讨。
     第五章:期望与困惑。研究者视角的反思,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教师角色转变对于教师的意义。二、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现实可能性。
     附录:访谈实录选编、课堂实录选编、田野日记选编、学生周记集锦、合作学习学生反馈
The basic target of the basic education reform is to educate the student to have the frontier spirit and creates ability, but th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method in traditional classroom suppressed the individuality growth in student consumedly, therefore establishing a positive classroom environment which have activ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ve become very important. The interactive way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in classroom are decided by the teacher's role positions, but the teacher's education idea comes to a decision the teacher's behavior role, therefore changing the teacher's idea is a key place. Because the idea is come into being from the old teaching practice, so it must be changed in new teaching practice, this research adoption the cooperation action research method. We cooperate the common diagnosis in teacher and analyze the environment condition of the class, common establishment activity plan launch the action research. Pass the activity the teacher changed a lot and study environment in the class have being changed gradually. The ameliorative classroom relieved the student's creative power biggest, the teacher at the same time too. The adjustment in practice and the process of the improvement, considers afresh the former teaching practice, realizing the notional first step in education changes to adjust with teaching behavior role continuously. This thesis is a cooperation action research concerning teacher role change and language classroom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The full text includes seven parts:
    Foreword: The foundation education course reforms to need the change of teacher's role; The change of teacher's role must pass the teacher's anti think with practice; Activity the research is to leads to anti think with practice necessarily from it road.
    Chapter 1: overview. Include: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 studies overview; teachers - students interaction research overview; action research overview.
    Chapter 2: Related research background. Include: the choice of the research method; the choice of the cooperator;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school and the class in which my cooperator works;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study process.
    Chapter 3: Cooperation action research papers.
    Chapter 4: some experiment and lesson.
    Chapter 5: Expectation and perplexity.
引文
1.《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
    2.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东华书局,1989年版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6月版
    4.章人英主编《社会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
    5.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6.(美)Thomas L. Good, Jere E. Brophy著,陶志琼,王凤,邓晓芳等译:《透视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版
    7.戴维·H·乔纳森主编,郑太年、任友群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
    8.丁钢主编《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9.陈建翔 王松涛:《新教育:为学习服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10.高文主编《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1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12.(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能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
    13.(加)马科斯·范梅南著,宋广文等译:《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14.张景斌、蓝维、王云峰、杨朝晖:《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研究教育——校本教育科研的理论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15.石中英:《教育改革与知识转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
    16.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版
    17.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18.陈向明主编《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2月版
    19.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版
    20.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21.崔相录主编《研究中学习》,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2.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23.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2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
    2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26.韩雪萍:《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版
    27.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28.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版
    29.王冬桦、荆建华、王定华、宋治宪主编《教育与环境——教育环境学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7月版
    30.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主编,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
    31.吴康宁、程晓樵、吴永军、刘云杉,“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教育研究》,1997年第2期
    32.程晓樵、吴康宁、吴永军,“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互动”,《教育评论》,1994年第2期
    33.刘云杉、吴康宁、程晓樵、吴永军,“学生课堂言语交往的社会学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34.屈智勇,“国外课堂环境研究的发展概况”,《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
    35.冯生尧、李子建,“教师文化与教育改革”,人教社网页
    36.(比利时)G·德朗舍尔著,张人杰译,“对课堂中口语互动的研究”,《外国教育资料》1992年第3期
    37.刘云杉,“教师话语权利探析”,《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3期
    38.程晓樵等,“学生课堂交往行为的主体差异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3期
    39.吴康宁等,“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类别及其主要特征”,《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年第3期
    40.吴永军,“课堂教学的若干社会学分析”,《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2年第2期
    41.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的社会模式”,《教育研究》,1995年第7期
    42.陈仙梅,“师生交往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教育研究》,1985年第10期
    43.刘兆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心理问题”,《教育研究》,1983年第5期
    44.潘涌,“论语文课程理念的创新与教师角色的转换”,《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9期
    45.徐斌艳,“培养交往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3月
    46.章建跃,“建立在主体活动理论上的课堂教学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47.“解读课程标准——顾振彪访谈录”,《语文月刊》,2002年第1期
    48.彭小虎,“互动主义原理与学生素质之养成”,《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9期
    49.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50.刘志宏,“学校‘软环境’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1999年第4期
    51.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52.谢维和,“班级——社会组织还是初级群体”,《教育研究》,1998年第11期
    53.肖川,“教学与交往”,《教育研究》,1999年第2期
    54.李瑾瑜,“教学交往研究方法论思考”,《西北师大学报》,1998年第6期
    55.张烨,“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上海教育》,1996年第5期
    56.王慧莉、刘文宇,“构建自主型的英语学习环境”,《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8期
    57.江山野,“教师的‘学生观’和学生的‘两重性’”,《教育研究》,1981年第1期
    58.张彤,“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第4期
    59.吕涛,“教学过程中师生人际关系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科学》,1990年第4期
    60.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61.吴永军、吴康宁、程晓樵,“课堂教学中的社会因素”,《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
    62.邓方,“建构主义与语文教育”,《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年第7期
    63.陈向明,“什么是‘行动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第2期
    64.陈向明,“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对教师隐喻的分析”,2001年第1期
    65.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第4期
    66.陈向明,“教育研究中访谈的倾听技(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4期
    67.陈向明,“质的研究中研究问题的界定”,《教育评论》,1999年第1期
    68.陈向明,“从一个到全体——质的研究结果推论问题”,《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第2期
    69.陈向明,“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实践与反思”,《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第1期
    70.霍秉坤、黄显华,“课程行动研究模式之探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第12期
    71.师磊,“试论探究性合作学习的‘三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8期
    72.严玮懿,“创建学生本位的课堂文化”,《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4期
    
    
    73.康双珍,“小学作文课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讨”,《小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6期
    74.吴康宁、程晓樵、吴永军、刘云杉,“教师课堂角色类型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年第4期
    75.吕立杰,“教师课堂控制辨析”,《教育科学》,2000年第2期
    76.刘文字、王慧莉,“构建自主型的英语学习环境”,《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8期
    77.谭晓玉,“西方班级社会体系研究述评”,《上海教育科研》,1995年第9期
    78.熊同鑫、王振兴,“行动、反思与成长:一位自然科老师的自我教学研究”,《科学教育学刊》,1999年第7卷,第1期
    79. Pianta, R.C.&Sternberg.M.S. Teacher-children relationships and the process of adjusting to school, New Direction for Child Development, 1992,57,61-80
    80. Pianta, R.C. Pattern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ldren and kindergarten teachers,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1994,32(1), 15-31
    81. Pianta, R.C., Sternberg.M.S. & Rollins, K.B. The first two years of school: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and deflections in children's classroom adjustment. Development and Psychology, 1995,7(2)
    82. Lynch, M. & Cicchetti, D. Maltreated children's reports of relatedness to their teachers, New Direction for Child Development, 1992,57,81-108.
    83. west C. & Hamilton, C. E. Children's relationships with child care teacher: Stability and concordance with parental attachment. Child Development, 1992,
    84. McNiff, J. (1988). Action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85. See Carr, W. &Kemmis, S. (1986) Becoming Crit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 Falmer Press
    86. See Elliot, J.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Open University Press
    87. Corey, S.M. (1953). Action research to improve school practic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