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北洋政府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从教育政策的各个环节角度包括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价,从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角度包括近现代高等教育政策的萌生、肇始、确立、修正、调整和基本体系化,从教育政策的类别角度包括大学、专门学校、高师学校政策,从高等教育政策的要素属性角度包括教师政策、财政政策、设置政策、学生管理政策、课程专业政策等等。研究北洋政府时期高等教育政策能够丰富教育政策史研究内容,梳理北洋政府时期相关高等教育政策接续关系;探索北洋政府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形成的背景和成因,找寻这一时期高等教育发展与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互动关系;充实教育政策学知识,提高我国当今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水平。
     北洋政府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在方法设计上遵从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综合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和定性与定量方法。研究设计了以下几个维度:以北洋政府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为线索,梳理和分析了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政策的萌生和建立;整理和研究了北洋政府时期高等教育政策体系的形成;论述和呈现了北洋政府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执行、修订和调整;评价和总结了北洋政府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成就、局限和其现实借鉴意义。以北洋政府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级别和类别为线索,将高等教育政策分为普通高等教育政策和高等师范教育政策,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政策涵盖大学教育政策和专门学校教育政策。以北洋政府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属性为隐性线索,挖掘这一时期各项教育政策的属性,在执行和修订各节次中形成高等教育财政、教师、学校管理、学生管理、专业设置等目次。以上三条线索构成了立体化、逻辑性的章、节、目特色结构。
     具体的内容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研究北洋政府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教育背景。分析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萌生过程中的教育政策,论述了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建立的政策作用,论述师从日本的高等教育政策特点。第二章研究北洋政府时期高等教育政策体系的形成。此章主要考察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影响北洋政府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因素分析,一是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以及教育现状的影响,二是政策制定的主体研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沿革和进化。另一方面是北洋政府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文本研究。第三章研究北洋政府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执行。从办学体制、办学主体、教师队伍、办学经费筹集、收费、专业设置、办学设置等方面刻画了国家层面高等教育的执行政策以及高等学校自身层面在落实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方面的表现,包括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研究、校长的遴选、聘用和职责、考核等方面的措施,并将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师范教育进行了分类研究。第四章研究北洋政府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和修订。分析了高等教育政策的修订成因,描述了普通和师范高等教育政策的修订过程及其修订内容,说明了高等教育政策修订和调整对高等教育的实际发展的促进和影响。在第五章中阐述了北洋政府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的主要结论。北洋政府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作用:基本形成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政策体系,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快速发展打下了政策基础,深刻影响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向。其成就表现为制定过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民主性,政策内容追求适应性,政策的理念精神突出了大学独立性;其局限表现为政策倾向的移植性,属性政策的不完善性和制定过程的某些不合理性;其启示主要包括高等教育政策制定要遵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逐步走向法制化,高等教育立法的重点在于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高等教育政策应当保护和促进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等等。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只有立足发展现状,更好地借鉴高等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历史经验,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趋势,才能逐步缩小差距,实现超越式发展。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research during the period of Beiyang government,which fromthe perspective of the education policy of each link, including policy making, executing andevaluating, whi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the education policy including theinitiation of the polic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modern times, beginning, basic establishment,revision, adjustment and systemization, and whi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policy ofcategories, includ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the higher normal school policy, from theperspective of elements of the policy of higher education attributes including teacher policy,financial policy,setting policy, student management,policies and courses, etc. To researchhigher education policy of this period can enrich education policy research content, andcombing related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To explore the formed background and causes in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to seek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during this periodand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making. To enrich knowledge ofeducation polic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oday's education policy formulation andimplementation in our country.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research during the period of Beiyang government, whichcomply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and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search,comparative research, case analysis method is adopted and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method. Which has the following dimensions: The first one is in the history of this period’shigher education policy for clues, which analyzes the initi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modern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which sorted out and studied the formation of the highereducation policy system, and which studied on the 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system, discusses and presents the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revision andadjustment, which evaluated and summarized the influence of this period, achievements,limitations and its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he second one is in levels and categories of thepolicy of higher education for clues,which is divided into ordinary higher education policyand policy of higher normal education, the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covers the university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policy. The third one i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policyattributes for hidden clues, excavating the attribute of education policies during this period, inthe implementation and revision of each covers them in the 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finance, teachers, school management, studen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ettings, and so on todiscuss.The above three clues constitute a three-dimensional, chapter, section, and meshfeature of logical structure.
     The content of the concrete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studies the periodof beiyang government education background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making, andanalyzes the initiation education policy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modern higher education,which also discusses the policy effect of the modem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which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from Japan. Chapter Two studies theformation of this period’s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system, and in this chapter, which isfocused on two aspects of content, On the one hand, it i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isperiod’s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 One is the period of beiyang government political,economic, and social culture and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two is themain body of policy research, education history and evolution of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On the other hand is the text of the period of beiyang government higher education policyresearch. Chapter Three studies the period of beiyang government higher education policyimplementation. From the school system, school principals, teachers and school funds to raise,collect fees, major setting and educational Settings, etc depicting the execution of national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its level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of the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nclude school internal management mechanismresearch, the principal of selection, hiring, and responsibility, evaluation of measures, and theordinary higher education and higher normal education has carried on the classificationresearch. Chapter Four studies the period of beiyang government adjustment and revision ofthe policy of higher education,which analyzes the revision of the policy of higher educationcauses, describes the common and normal process and amending the content of the policy ofhigher education, and explains the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revision and adjustment on the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s actual effect. Chapter Five expounds themain conclusion of the period of beiyang government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research. Andthe history of this period’s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basically-formed the modern highereducation policy system in our country, for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inour country rapid development laid the policy basis, deep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orientation of China's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The achievements i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which has strong openness, democracy, policy content in pursuit of adaptation, the concept of policy independence spirit to highlight the university; and the limitations is the tendency ofportability, imperfect property policy and making certain irrationality; The enlightenmentwhich mainly includes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making to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of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reforms and developments to gradually towards thelegalization, the focu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legislation which establish the subject status ofthe teachers, the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should protec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and so on. In our country,which is only based on the current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better reference for highereducation polic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comply withthe rules of the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trends, can we gradually closethe gap and achieve beyond the development.
引文
①来新夏.北洋军阀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6.
    ②来新夏.北洋军阀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3-4.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Z].江苏:凤凰出版社,2011,再版说明.
    ④田正平,商丽浩.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4.
    ①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二卷[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130-131.
    ②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二卷[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136-138.
    ①高奇.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
    ②方家峰.中国近代高等工业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1.127.
    ①夏东元.洋务运动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27.
    ①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247-248.
    ①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15.
    ②吴志宏.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3.157.
    ③萧宗六,贺乐凡.中国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01.
    ①李国钧,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总序.
    ①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221.
    ②周予同.中国现代教育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7.
    ①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4182.
    ①赵尔巽.清史稿(卷一零六)[Z].北京:中华书局,1976.3116.
    ②龚自珍.龚自珍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344-345.
    ③郑观应.学校[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46.
    ④郑观应.西学[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53.
    ①田正平.中国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6.
    ①同治元年七月二十五日总理各国事务奕訢等折[A].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7,10.
    ②江海关道详南洋通商大臣拟议上海同文馆程文[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54.
    ③同治元年七月二十五日总理各国事务奕訢等折[A].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7.
    ①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13.
    ②[清]清会典(卷一百)[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③遵议设立同文馆折[A].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65.
    ④[清]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筹办夷务始末[M].同治朝卷三八.北京:中华书局,1979.
    ⑤齐如山.同文馆之回忆[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46.
    ①李国钧,王炳照,金祥林.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六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45.
    ②[清]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筹办夷务始末[M].同治朝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979.
    ①缪艮.学堂通弊记[A].璩鑫圭.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鸦片战争时期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64.
    ①李端棻.奏请推广学校折[A].汤志钧,陈祖恩.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16-117.
    ②李端棻.奏请推广学校折[A].汤志钧,陈祖恩.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16.
    ①王栻.严复集(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166.
    ②全国基督教教会学校学生历年增进表[N].新教育,第5卷第4期,1922年11月.
    ①[清]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四)[Z].北京:中华书局,1958.5036-5037.
    ①霍有光,顾利民.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年谱(1896-1949)[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36.
    ②盛宣怀.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37.
    ①盛宣怀.筹集商捐开办南洋公学折[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55.
    ②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13.
    ③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45.
    ④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623.
    ①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633.
    ②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634.
    ③转引自庄吉发.清末京师大学堂的沿革[J].台北:大陆杂志,第41卷第2期.
    ④喻长霖.京师大学堂沿革[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57.
    ⑤喻长霖.京师大学堂沿革[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57.
    ⑥张百熙.筹办京师大学堂情形疏[A].王学珍,郭建荣.北京大学史料(第一卷)[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4.
    ⑦为切实举办大学堂谕[A].王学珍,郭建荣.北京大学史料(第一卷)[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1.
    ①军机大臣,总理衙门.遵筹开办京师大学堂折[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437.
    ②孙家鼐.请另设医学堂折[A].王学珍,郭建荣.北京大学史料(第一卷)[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82.
    ③军机大臣,总理衙门.遵筹开办京师大学堂折[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442-443.
    ④上谕[A].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639.
    ①军机大臣,总理衙门.遵筹开办京师大学堂折[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438.
    ②军机大臣,总理衙门.遵筹开办京师大学堂折[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439.
    ③京师大学堂条规[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449-453.
    ④京师大学堂条规[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450.
    ⑤王学珍,郭建荣.北京大学史料(第一卷)[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7.
    ①军机大臣,总理衙门.遵筹开办京师大学堂折[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443.
    ②王学珍,郭建荣.北京大学史料(第一卷)[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4.
    ③军机大臣,总理衙门.遵筹开办京师大学堂折[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439-440.
    ④京师大学堂禁约[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453.
    ⑤军机大臣,总理衙门.遵筹开办京师大学堂折[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439.
    ⑥京师大学堂禁约[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453.
    ①军机大臣,总理衙门.遵筹开办京师大学堂折[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439.
    ②军机大臣,总理衙门.遵筹开办京师大学堂折[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440.
    ③军机大臣,总理衙门.遵筹开办京师大学堂折[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441.
    ④军机大臣,总理衙门.遵筹开办京师大学堂折[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436.
    ①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Z].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8779.
    ②学部.奏陈各省学务官制折[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593.
    ①奏定大学堂章程[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572.
    ②奏定大学堂章程[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618-620.
    ①奏定大学堂章程[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620-621.
    ②奏定大学堂章程[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619.
    ③奏定大学堂章程[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617.
    ①奏定大学堂章程[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618.
    ①罗振玉.扶桑两月记[A].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21.
    ②张之洞.劝学篇[A].中国近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243.
    ①夏偕复.学校刍言[A].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80.
    ②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一)[M].中国书店,1990.917.
    ③[美]任达..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年[M].李仲贤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53.
    ④政务处,礼部.会奏变通科举事宜折[A].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32.
    ①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17-140.
    ②[美]费正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下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420.
    ①王炳照,阎国华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六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84.
    ②王炳照,阎国华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六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84-85.
    ①来新夏.北洋军阀对内搜刮的几种方式[J].史学月刊,1957,3.
    ②资料来源于:贾德怀.民国财政简史(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697-698.杨荫游.民国财政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13.黄逸平.北洋政府时期经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65.
    ①贾德怀.民国财政简史(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235-236.
    ①李石岑.教育独立建议[A].教育杂志[J].第14卷第2号,1922年2月20日.
    ①张革非.中国近代史学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108.
    ①蒋维乔.中国教育会之回忆[A].朱有瓛.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团体[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409.
    ②上海私塾改良总会章程[A].朱有瓛.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团体[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436.
    ①邹婉萍.民国时期广东地区私塾改良研究(1912-1927)[D].华南师范大学,2007.32.
    ②关晓红.清末中央教育会论述[J].近代史研究,2000(4):116.
    ③朱斐.东南大学与中国科学社[J].东南大学校报,2009,7.
    ①中华教育改进社[A].朱有瓛.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团体[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557.
    ①李琴江.北洋政府高等教育改革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11-12.
    ①上谕(准设立学部)[A].朱有瓛.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0.
    ①学部奏酌拟学部官制并归并国子监事宜改定缺额折[A].朱有瓛.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3-14.
    ②学部奏酌拟学部官制并归并国子监事宜改定缺额折[A].朱有瓛.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4.
    ③学部奏酌拟学部官制并归并国子监事宜改定缺额折[A].朱有瓛.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5.
    ①蒋维乔.民初以后之教育行政[A].朱有瓛.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63.
    ②蒋维乔.民初以后之教育行政[A].朱有瓛.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64.
    ③庄俞.元年教育之回顾[J].教育杂志,1913(4).
    ④朱先奇,石彦虎.制度创新与中国高等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31.
    ①教育部呈大总统请规定各省教育司长职权[J],教育杂志,1914(6).
    ①教育部规定教育厅长职权[A].朱有瓛.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33.
    ②南京临时政府裁撤各县劝学所[A].朱有瓛.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41.
    ③教育部通咨各省一辆车暂留劝学所[A].朱有瓛.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41.
    ①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②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8-19.
    ①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Z].北京:三联书店,1957.14.
    ②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185.
    ③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3.
    ④秦孝仪.国父思想学说精义录(第二编)[M].台北:台北正中书局,1976.429.
    ①教育部拟议学校系统草案[A].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630.
    ②我一.临时教育会议日记[A].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646-647.
    ①宋荐戈.中华近世通鉴(下篇·民国教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138.
    ①教育部.大学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史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08-110.
    ①[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下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407.
    ②[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下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46.
    ③周谷平,章亮.蔡元培和民初学制改革-纪念蔡元培诞辰130周年[J].杭州大学学报,1998,4.
    ①民国教育部.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丙编·教育概况一)[Z].北京:开明书店,1934.12.
    ②王迪.清末新政与近代学堂的兴起[J].近代史研究,1987(3):256.
    ①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150.
    ①黄炎培.教育前途危险之现象[A].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上册)[Z].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656.
    ②教育部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一编)[Z].上海:上海商务印刷馆,1948.147.
    ③全国大学统计表[A].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455.
    ①袁世凯.祭孔告令[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206.
    ②袁世凯.特定教育纲要[A].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225.
    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76.
    ①1912年教育部拟议学校系统草案[A].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上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4.
    ②教育部.大学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史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08-110.
    ③教育部公布大学规程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14-141.
    ①1914年7月大总统令公布教育部官制[A].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上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81.
    ②袁世凯.特定教育纲要[A].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757-758.
    ③教育部.修正大学令[A].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815.
    ④袁世凯.特定教育纲要[A].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758.
    ①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45.
    ②任时先.中国教育思想史[M].上海:上海书店,1954.349.
    ①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648.
    ①民国初期专科教育概况表(1912-1920年)[A].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654.
    ②民国元年至民国五年各年大学概况比较表[A].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455.
    ①民国初期专科教育概况表(1912-1920年)[A].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654.
    ②民国初期专科教育概况表(1912-1920年)[A].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655.
    ①1918年10月郭秉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概况报告》[A]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资料(第三辑下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647.
    ①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97.
    ②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二)[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218.
    ③夏东元.郑观应集(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222.
    ④筹集商捐开办南洋公学折[A].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511.
    ⑤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37.
    ①崔万秋,田宝军.从三个学制看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发展[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1):110.
    ②严复.救亡决论[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料(下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989.
    ①奏定实业教员讲习所章程[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771.
    ①教育部.师范学校规程[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713.
    ②教育部.高等师范学校规程[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719.
    ①李鸿章.复奏海防事宜疏[A].吴汝纶.李文忠公奏稿(卷二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②梁启超.论师范[A].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981.
    ①张艳艳.从近代学制看我国师范教育体制的确立与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07.26.
    ②教育部公布高等师范学校规程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43.
    ①教育部.高等师范学校规程[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721.
    ①CharlsO·Jone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3ed.).Monterey,California:Brooks.ColesPublishing Company,1984.166.
    ①教育部公布大学规程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14.
    ①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738.
    ①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126.
    ②教育部.大学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史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08.
    ①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①教育部公布大学规程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14.
    ①奏定大学堂章程[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617.
    ①教育部规定大学章程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39.
    ①教育部公布法政专门学校规程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11.
    ①教育部公布私立大学规程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41-143.
    ①教育部公布高等师范学校规程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43.
    ①教育部公布高等师范学校规程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43.
    ②教育部公布私立专门以上学校认可条例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63-164.
    ①教育部公布全国大学概况[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76-190.
    ②教育部公布全国各省学务统计表[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886-889.
    ③教育部公布全国大学概况[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社,1991.176-190.
    ①高奇.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38.
    ②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83-86.
    ①萧超然,沙健孙北京大学校史(1898-1949)[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45-48.
    ②萧超然,沙健孙北京大学校史(1898-1949)[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48.
    ③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90-92.
    ①张百熙,荣庆,张之洞.学务纲要[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98.
    ②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682.
    ①教育部公布高等师范学校规程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43.
    ②史云,郑守江.概述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1983,4:104.
    ③1914年3月16日教育总长具呈大总统拟暂设高等师范六校为统一教育办法[A].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下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485.
    ①舒新城.中国新教育概况[M].北京:中华书局,1928.135.
    ②教育部公布高等师范学校规程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43.
    ①教育部公布高等师范学校规程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44.
    ②陆道坤.清末民初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日本模式[J].大学教育科学,2012,5:75.
    ①南京大学校庆办公室校史资料编辑室,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Z].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2.51.
    ②南京大学校庆办公室校史资料编辑室,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Z].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2.51.
    ①南京大学校庆办公室校史资料编辑室,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Z].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2.36.
    ①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557.
    ②南大百年实录编辑组.南大百年实录(上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81.
    ③覃延华.民初十年我国师范教育的转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7):49.
    ④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582-609.
    ①教育部公布女子高等师范规程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70-173.
    ②覃延华.民初十年我国师范教育的转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7):49-50.
    ①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17.
    ②张百熙奏办京师大学堂疏[A].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处社,1987.837.
    ①学部奏酌拟学部官制并归国子监事宜改定缺额折[A].朱有瓛.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4.
    ②学部奏咨辑要[A].[日]多贺秋五郎.近代中国教育史资料·清末篇[Z].台北:台湾文海出版社,1976.474.
    ③学部岁入岁出统计表[A].学务部总务司.第三次教育统计图表(宣统元年)[Z].
    ①京师高等以上各学堂岁出统计表[A].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350.
    ①蔡元培.向参议院宣布政见之演说[A].沈善洪.蔡元培选集(上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403.
    ①教育部公布学校仪式规程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62.
    ②贾士毅.民国财政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124.
    ③袁世凯特定教育纲要[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37-43.
    ④吴贯因.中央经费与地方经费[A].经世文社.民国经世文编·财政一[Z].台北:台湾文海出版社,1969.3144.
    ⑤贾士毅.划分国税地方税私议[A].经世文社.民国经世文编·财政一[Z].台北:台湾文海出版社,1969.3166.
    ①财政部编.1913年度国家预算总册[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财政一)[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291-300.
    ②财政部编.1914年岁入岁出总册[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财政一)[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301-309..
    ①财政整理会暂编.1925年度国家岁入岁出预算表[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财政一)[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786-794.
    ②教育部公布全国大学概况[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82-187.
    ①教育部公布全国大学概况[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82-187.
    ②钦定高等学堂章程[A].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256.
    ①奏定译学馆章程[A].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882.
    ②奏定学务纲要[A].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504.
    ③札五城中学堂钞录北洋大学堂造送升入各专科拨归师范各学生名册文[A].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981.
    ④王家驹.山西大学堂初创十年间[A].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018.
    ⑤记事:本国之部[N].教育杂志,第2卷第7期.
    ⑥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晚清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Z].北京:中华书局,1979.968-970.
    ①静观.国立北京大学之内容[A].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397.
    ②山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四周年概况报告[A].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497.
    ③教育部视察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报告[A].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591.
    ④北京美术学校学则[A].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631.
    ⑤南大百年实录编辑组.南大百年实录(上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33.
    ①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周年概况报告[A].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528.
    ②私立浙江法政专门学校周年概况报告[A].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484.
    ③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招生简章[A].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533.
    ④教育部视察直隶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报告[A].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502.
    ⑤庄泽宣.中国的经济状况与今后教育的扩充[N].教育杂志,第20卷第10号.
    ①教育部公布大学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08.
    ①萧超然,沙健孙.北京大学校史(1898-1949)[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57.
    ①教育部公布国立大学职员任用及薪俸规程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65.
    ②教育部公布私立专门以上学校认可条例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67.
    ③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150.
    ①南开大学校史编写组.南开大学校史1919-1949[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119.
    ①程斯辉.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27.
    ①京师高等以上各学堂统计总表(1909)[A].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349.
    ①两江总督部堂刘批广方言馆选集生徒肄业[A].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237.
    ②《同文馆题名录》记学生薪水膏火[A].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53.
    ③孙家鼐筹办在学学大概情形折[A].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667.
    ①《清会典》记同文馆[A].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19.
    ②陕西道监察御使吴鸿甲奏陈大学堂靡费请饬片[A].北京大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京师大学堂档案选编[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3.
    ③当时省教育行政机关有提学使衙门和学务公所,觉得公所属办公性质,其“议绅”等职员薪酬较低.
    ①学事报告:山西学务调查报告[A].教育丛书(第六集下册)[M].教育世界社,1906.
    ②江阴文科高等学校办法草议[A].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600.
    ③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安徽省城高等学堂教员调查表[A].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648-651.
    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江西省城高等学堂教员调查表[A].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651.
    ⑤苏云峰.三(两)东师范学堂:南京大学的前身(1903-1911)[J].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82,141.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76.
    ②教育部直辖专门以上学校职员薪俸暂行规程[A].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780-783.
    ①教育部公布修正大学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67.
    ②教育部公布国立大学职员任用及薪俸规程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65.
    ①北京高师教职员薪俸一览表[N].教育杂志,第14卷第12期,1922年12月.
    ②国立北京大学核发薪金清册[A].王学珍,郭建荣.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02-513.
    ③蒋廷黻.蒋廷黻回忆录[M].长沙:岳麓书社,2003.91.
    ①厦门大学大纲[A].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445-451.
    ②预科三年三月份职教员薪金手册[A].王学珍,郭建荣.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99.
    ③张玮瑛.燕京大学史稿[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66.
    ④常道直.我国教育界流行之偏见之一[N].教育杂志,第17卷第4号.
    ①教育部.管理自费留学生规程[A].陈学恂,田正平.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78.
    ②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一卷)[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232.
    ③谢岚,李作桓.黑龙江省教育史资料选编(上编)[Z].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712-713.
    ①教育部通令学校主要科目教员不得兼任(1917年2月6日)[A].谢岚,李作桓.黑龙江省教育史资料选编(上编)[Z].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620.
    ②王学珍,郭建荣.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86.
    ③鲁迅生活的经济背景[A].陈远明.文化人与钱[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143-144.
    ④[美]文史乃著,王国平,杨木武译.东吴大学[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74-75.
    ⑤教育部中国教育年鉴编审委员会.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Z].上海:开明书店1934.1830.
    ①常道直.全国各高等专门以上学校应设扩充学额之意见[A].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852.
    ②杭州大学董事会.杭州大学意旨书[A].曲士培.蒋梦麟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45.230-235.
    ③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86.
    ①根据王学珍,郭建荣.北京大学史料;陈万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源流.有关材料整理而成。
    ②转引自陈万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M].北京:三联书店,1997.46.
    ③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A].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七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9.199.
    ④五四运动与北京大学[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五四运动回忆录(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219.
    ①李华兴.民国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1.
    ②钱理群.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大学文化丛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序11.
    ③吴宓著,吴学昭整理.吴宓自编年谱[M].北京:三联书店,1995.227-228.
    ④学衡[J].1922,1.第1期.
    ⑤曹伯言.胡适日记全编(三)[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386.
    ①任鸿隽.中国科学社社史简述[A].樊洪业,张久春.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21-744.
    ②樊洪业.任鸿隽: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拓荒者[A].樊洪业,张久春.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62.
    ①李琴江.北洋政府高等教育改革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6.
    ①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册)[M].北京:三联书店,1957,202-203.
    ①杨荫溥.民国财政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13.
    ②黄绍绪,江铁.重编日用百科全书(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1247、1249.
    ③莫理循日记.转引自台湾:传记文学[J].第29卷第1期.
    ④来新夏.北洋军阀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259-262.
    ①黄逸平.北洋政府时期经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65.
    ②贾怀德.民国财政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235-236.
    ③商丽浩.政府与社会――近代公共教育经费配置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210.
    ①林琴南.林琴南致蔡元培函[A].高平叔.蔡元培选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82.
    ①陶行知.教学做合一[A].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77.
    ②高奇.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38.
    ①国风月刊[J].1935,(7),2.
    ②材料来源:根据朱斐.东南大学史1902-1949(第一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朱一雄.东南大学校史研究(专刊第一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89等编辑而成.
    ①南开大学校史编写组.南开大学校史1919-1949[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119.
    ②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43.
    ①教育部整理教育方案草案[A].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736-737.
    ②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A].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450.
    ①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A].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9.
    ②蔡元培.传略(上)[A].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671.
    ③蔡元培.回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全体教职员欢迎会上的演说词[A].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698.
    ④王学珍,郭建荣.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上册)[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66.
    ⑤王学珍,郭建荣.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上册)[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3-84.
    ⑥王学珍,郭建荣.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上册)[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1.
    ⑦王学珍,郭建荣.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上册)[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78.
    ①蔡元培.答林琴南诘难[A].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576
    ②许德珩.为了民主与科学---许德珩回忆录[M].北京:北京青年出版社,1987.22.
    ③蔡元培.对于师范生的希望[A].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四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330.
    ①高奇.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48.
    ②黄炎培.读中华民国最近教育统计[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365.
    ③黄炎培.读中华民国最近教育统计[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369.
    ④黄炎培.教育前途危险之现象[A].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上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655.
    ①1913年教育部派员察视私立法政之结果[A].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上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647.
    ②黄炎培.读中华民国最近教育统计[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366.
    ③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150.
    ④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131.
    ①教育部公布修正大学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67.
    ②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153-154.
    ③蔡元培.传略(上)[A].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671.
    ④学制系统草案[A].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850.
    ①舒新城.中学学制问题[A].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953.
    ②湖南省教育会提议.改革学校系统案[A].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840.
    ①廖世承.关于新学制一个紧急的问题[A].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931.
    ②南京大学校庆办公室校史资料编辑室,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Z].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2.125-126.
    ①教育部公布国立大学条例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73.
    ①教育部公布修正大学令[A].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372-374.
    ②大总统颁布施行之学校系统改革案[A].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990.
    ①北京大学日刊[J].1924年3月17日.
    ①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P426-427
    ①彭时代.中国近代关于师范大学存废的两次大论争[J].教育与职业,2004,26.
    ①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编写组.北京师范大学校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88.
    ②霍益萍.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史略(1902-1949)[J].教师教育研究,1989,1:68.
    ①教育部公布全国大学概况[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76.
    ①根据以下资料整理而成:吴相湘,刘绍唐.民国史料丛刊第一种:第一次教育年鉴(第二册丙编·教育概况)[Z].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338-339,346-347.吴相湘,刘绍唐.民国史料丛刊第一种:第一次教育年鉴(第四册丁编·教育统计)[Z].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30.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三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七编高等教育)[Z].台北:正中书局,1957.445.
    ②教育部公布全国公立私立专门以上学校一览表[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200.
    ①教育部公布全国公立私立专门以上学校一览表[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99-203.
    ①霍益萍.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9.
    ①教育部.修正大学令[A].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815.
    ①教育部.大学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史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08.
    ①教育部.大学令[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史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09.
    ①刘敬坤,徐宏.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2).196.
    ①刘敬坤,徐宏.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2).117.
    ①[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下卷)[M].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407.
    ①[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下卷)[M].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46.
    ②周谷平,章亮.蔡元培和民初学制改革-纪念蔡元培诞辰130周年[J].杭州大学学报,1998,4.101.
    ①霍益萍.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9.
    ①刘敬坤,徐宏.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2).120.
    ①张剑波.对民国私立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考察[J].中南大学学报,2004,4.487-488.
    [1]赵尔巽等.清史稿[Z].北京:中华书局,1976.
    [2]汤成烈.皇朝经世文续编[Z].盛氏思补楼刊本.
    [3]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Z].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4]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四)[Z].北京:中华书局,1958.
    [5]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文选[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6]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7]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8]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9]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10]朱有瓛.华南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11]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12]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3]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下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4]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上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15]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下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6]朱有瓛等.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17]高时良.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18]陈学恂,田正平.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19]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0]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1]璩鑫圭,童富勇.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思想[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2]璩鑫圭等.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师范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23]汤志钧,陈祖恩.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25]南京大学校庆办公室校史资料编辑室,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Z].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2.
    [26]北京大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京师大学堂档案选编[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7]王文俊,梁吉生.南开大学校史资料选(1919-1949)[Z].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
    [28]宋恩荣,章咸.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1912-1949)[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29]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中下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30]顾明远.教育学大系·历代教育名人志[Z].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31]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第三卷)[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32]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员会.中国学制改革之研究[Z].台北:正中书局,民国73年.
    [33]民国教育部.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Z].上海:开明书店,1934.
    [34]吴惠龄,黄壑.北京高等教育史料[Z].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
    [35]王学珍,郭建荣.北京大学史料[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6]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Z].北京:三联书店,1961,55-56.
    [37]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Z].上海: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
    [38]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Z].北京:三联书店,1957,202-203.
    [39][日]多贺秋五郎.近代中国教育史资料·清末篇[Z].台北:台湾文海出版社,1976.
    [1][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M].陈仲丹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2][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上下卷)[M].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3][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上卷)[M].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4][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下卷)[M].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5][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M].王承绪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6][美]伦恩伯格·奥斯坦.教育管理学[M].孙志军,金平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7][美]毕乃德.洋务学堂[M].曾钜生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8][美]齐锡生.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M].杨云若,萧延中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9][美]克拉克·克尔.大学之用[M].高戈,汐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0][美]詹姆斯·E·安德森著,唐亮译.公共决策[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44-45.
    [11][加]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清]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1990.
    [13][清]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筹办夷务始末[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4][清]龚自珍.龚自珍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5][清]魏源.魏源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16]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M].香港:香港中华书局,1992.
    [17]来新夏.北洋军阀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
    [18]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M].北京:三联书店,1957.
    [19]章伯锋,李宗一.北洋军阀(1912-1928)[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
    [20]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7,10.
    [21]夏东元.洋务运动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27
    [22]侯厚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M].上海:大东书局,1929,74.
    [23]宁骚.公共政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4]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5]吴志宏.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3.
    [26]刘复兴.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7]萧宗六,贺乐凡.中国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8]张玮瑛.燕京大学史稿[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9]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30]贾德怀.民国财政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
    [31]杨荫游.民国财政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
    [32]高奇.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3]张革非.中国近代史学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34]沈善洪.蔡元培选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5]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6]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77.
    [37]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3.
    [38]李华兴.民国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9]季啸风.中国高等学校变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0]秦孝仪.中华民国经济发展史[M].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83,280.
    [41]陈启天.近代中国教育史[M].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69.
    [42]黄绍绪,江铁.重编日用百科全书(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
    [43]江铭.中国教育督导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4]孙培青.中国教育管理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5]崔运武.中国师范教育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46]黄逸平.北洋政府时期经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7]涂又光.中国高等教育史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48]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
    [49]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50]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1]程斯辉.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52]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53]霍益萍.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4]林辉锋.马叙伦与民国教育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5]许德珩.为了民主与科学--许德珩回忆录[M].北京:北京青年出版社,1987.
    [56]姜书阁.中国近代教育制度[M].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民国二十二年.
    [57]吴洪成.中国近代教育思潮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58]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59]李国钧,王炳照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60]田正平,商丽浩.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1]金以林.近代中国大学研究:1895-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62]叶立群,吴履平.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丛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3]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4]李国钧.中国教育大系历代教育制度考[Z].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65]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6]朱先奇,石彦虎.制度创新与中国高等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67]樊洪业,张久春.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68]钱曼倩,金林祥主编.中国近代学制比较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69]萧超然,沙健孙.北京大学校史:1898-1949[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70]南大百年实录编辑组.南大百年实录(上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1]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编写组.北京师范大学校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72]田正平,商丽浩.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史论制度变迁、财政运作与教师流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73]张亚群.科举革废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4] Carl J. Friedrich.Man and His Government[M].New York:McGraw-Hill,1963.
    [1]袁振国.政策型研究者和研究型决策者[J].教育研究,2002,11.
    [2]袁振国.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和谐发展[J].教育研究,2005,7.
    [3]袁振国.发展我国教育产业的观念创新与政策创新[J].教育研究,2002,4.
    [4]袁振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教育政策[J].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2003,9.
    [5]刘复兴.论我国教育政策范式的转变[J].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2004,6.
    [6]劳凯声.社会转型与教育的重新定位[J].教育研究,2002,2.
    [7]劳凯声,刘复兴.论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
    [8]王迪.清末新政与近代学堂的兴起[J].近代史研究,1987,3.
    [9]田正平.蔡元培与民初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1,7.
    [10]吕达.京师同文馆与我国近代课程的萌芽[J].教育评论,1988,6.
    [11]潘懋元.十年来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进展[J].教育研究,1988,11.
    [12]张少利.北洋政府时期学位制度述评[J].中国高教研究,2007,2.
    [13]王义全,周珊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教育[J].科技信息,2009,12.
    [14]王杰.北洋大学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缘起[J].高教探索,2008,6.
    [15]元青.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留学派遣政策[J].广东社会科学,2005,6.
    [16]吴洪成.传教士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2.
    [17]汤钦飞,杨忠红.清末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J].云南社会科学,1996,5.
    [18]陆玉芹.1901年-1921年中国近代教育的嬗变[J].东北史地,2011,4.
    [19]肖朗,王鸣.蔡元培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交流[J].高等教育史,2003,24(3).
    [20]朱宗顺,刘平.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论纲[J].大学教育科学,2003,1.
    [21]刘爱青.对职业教育政策的界定和划分[J].职业技术教育,2005,13.
    [22]刘华.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及教师待遇初探[J].内蒙古师大学报,1995,3.
    [23]夏金元.近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沿革[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5.
    [24]王文圣.简述晚清至民国我国高师教育体系的演变[J].福建论坛,2008,12.
    [25]朱国仁.评清末“新政”时期的高等教育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1995,12.
    [26]王杰.关于北洋大学的几点考评[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
    [27]杨德广.对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回顾[J].上海高教研究,1991,1.
    [28]关晓红.晚清学部成立前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沿革[J].近代史研究.1998,4.
    [29]张新民.民国初期的高等职业教育专门学校[J].现代大学教育,2008,6.
    [30]史静寰.美国现代派传教士教育家的形成与中国教会学校的改革[J].美国研究,1991,3.
    [31]王劲军.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及其积极意义[J].天津师大学报,1995,1.
    [32]周谷平,张雁.中国近代大学理念的转型从《大学堂章程》到《大学令》[J].高等教育研究,2007,10.
    [33]薛书冰.从民国的高等教育政策看国家与大学的关系[J].文教资料,2007,10.
    [34]胡艳.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现代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4.
    [35]辛东亮.论民国政府对私立高校的资助政策及特点[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9.
    [36]周茂江,李丽华.近代中国教育视导制度之沿革及研究述略[J].求索,2007,11.
    [37]张昉,王莉等.“北洋大学堂”若干史实百年新考[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38]覃延华.民初十年我国师范教育的转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7).
    [39]陆道坤.清末民初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日本模式”[J].大学教育科学,2012,5.
    [40]霍益萍.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史略(1902-1949)[J].教师教育研究,1989,1.
    [41]聂美玲.中国高等师范课程设置的严格和特点[J].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1.
    [42]周谷平,章亮.蔡元培和民初学制改革-纪念蔡元培诞辰130周年[J].杭州大学学报,1998,4.
    [43]朱景坤.中国近代留学教育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44]谢竹艳.近代西方传教士来华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成因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45]常亚南.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特点、成就与问题[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46]刘敬坤,徐宏.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2).
    [47]崔万秋,田宝军.从“三个学制”看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发展[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1.
    [48]吴长宏.民国教育督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
    [49]叶德明.袁世凯与直隶新政[D].安徽师范大学,2002.
    [50]侯德华.论我国的大学章程[D].长春:吉林大学,2007.
    [51]李春雨.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52]张平海.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
    [53]张乐妮.袁世凯执政时期教育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0.
    [54]李军.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现状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
    [55]王娟.民国政府私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
    [56]李琴江.北洋政府高等教育改革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
    [57]朱春玲.民国早期大学教育管理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4.
    [58]王艳芝.民初教育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0.
    [59]苏国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2.
    [60]汪楚雄.“新教育运动”述论(1912-1927)[D].华中师范大学,2006.
    [61]王章峰.民国前期教育团体研究(19121927)[D].河北师范大学,2006.
    [62]朱峰.袁世凯与直隶的经济建设(19011907)[D].华中师范大学,2006.
    [63]勾小群.民国时期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改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
    [64]李文凯.袁世凯政府的教育理念、教育政策及教育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9.
    [65]张艳艳.从近代学制看我国师范教育体制的确立与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07.
    [66]邹婉萍.民国时期广东地区私塾改良研究(1912-1927)[D].华南师范大学,2007.
    [1]教育世界[J].教育出界社发行.1901年5月创刊.
    [2]东方杂志[J].商务印书馆编辑发行.1904年3月创刊.
    [3]教育杂志[J].直隶学务公所图书馆编印.1905年1月创刊.
    [4]中华教育界[J].中华教育界社编辑.1912年1月创刊.
    [5]新教育[J].新教育共进社编辑.1919年2月创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