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公共空间中社会行为的技术性规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由于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成员交流频繁而带来的人们社会行为的多样化以及活动空间的日益延展,使得许多社会问题随之浮现,特别是一些在公共空间(也即我们俗称的公共场合)的不文明行为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在媒体中多次曝光的乱闯红绿灯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也大大影响了我国的城市形象。面对这些行为,媒体和舆论大力呼吁“民众应当提高素质”,也有人试图通过法律修缮的途径来改善。但这样的现状并没有因为这些努力而好转,于是我们发现道德和法律在规制公共空间中社会行为存在局限性。通过实证,我们这里提出了一种并行于传统行为规范之外的技术性规则。技术性因素不是个神秘的词汇,我们这里讨论的公共空间中已经存在一些含有技术性因素的设置,例如在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交易场所的一米线等都包括其中。
     但是,由于人们停留在日常经验中,尚未将此类设置提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已存在的那些设置尚存在一些不科学性。本文就是立足于这种新的角度,从实证分析的思路来证明技术性规制的可行性。
     本文在总体框架上总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在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的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一章分别论述了中西方社会公共空间中不同行为规范的历史演进,并且分析了中国社会不同于西方的社会背景。
     第二章论述了在原有社会空间出现的新行为以及新兴空间中新行为的特点,详细说明了传统行为规范的局限性以及技术性因素出现的客观必要性。
     第三章以马路这个传统的公共空间为主要例证,以案例说明道德、法律以及交通协管员的局限性,并指出马路上已存在的技术性设置的不科学性,以说明技术性规制有待提升到理论高度。
     第四章以公交车、交易场所、一些室内场合(特别是会场、演艺厅)等相对出现较晚的新空间中的新行为为其他辅佐例证。此类空间的特点就是空间相对比较封闭、行为相对比较单一。
     第五章总结了之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并说明各类规范依公共空间、公共行为、私人空间、私人行为交叉发生范围的不同而分别进行调整,每种行为规范都是针对特定的行为。我们这里说的技术性规制就是调整公共空间中私人行为的一套新的行为规范,即行为规范家族中的新成员。
     在结束语部分,则说明了公共空间在西方生成的社会大背景——公民社会。由于这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所以在结束语中稍加说明。在我们国家,要根治那些在公共空间中的不雅行为,最终还是需要社会大环境的形成。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个环境还没有生成的时候,用一切可能的办法去改善现状。
Along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and more frequent communion. many new social problems come out, particularly some indelicate acts in public places raise everyone's concern. For example : When crossing the road, people do not comply with traffic regulations ,and so on.
     These acts not only make our life inconvenience, but also affect the visualize of our city .In the face of such acts, the media and public opinion says that" people must enhance their quality ", some others resort to amending the law. But the phenomenon does not Improved just because these efforts. So we find that the original moral and legal all have three limits. Form demonstration, we bring forward a new behavior criterion, called Technical Regulations, side-by-side with traditional ones. Technical factors are not mystery, including Som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we talked here, like traffic light in crossroad、guard line in Business Hall, and so on.
     Because we haven't theorization these ideas of establishment, some ones existed are unscientific. What we wanna talking in this paper are established in this new point of view, through some exemplification,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This is in view of this consideration which, in the hope that they can give us more perspective on this issue.
     This thesis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everal parts:
     In the part of the introduction, there are presentations of Researching Background、the sense、the summarize、the investigative method and main content about it.
     Chapter one, Discussing the different history of two behaviors criter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 society, analyzing the different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m.
     Chapter two, Discour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new behaviors in Traditional Space and new coming spaces, show the limit of Traditional behaviors criterion and the necessary of Technical Regulations in detail.
     Chapter three, Taking the street, this Traditional space, as a main exemplification, Using case to explain the limits of morality、law and traffic conservator, simultaneity, Point out the unscientific of some establishment in existence, for showing the necessary of theorization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Chapter four, taking the bus、Business Hall、some occasion indoor(especially the assembly room、Perform Hall) as an example of the new coming spac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se spaces are comparatively obturating、and the behaviors in these spaces are singularity
     Chapter five, summarizing the analyse of the theoretic and demonstration, we can see that each criterion are based on its adjusted range. When Public Space、Public Behavior、personal Space, personal Behavior across each other, there is different criterion adjusting them.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we talked here is the criterion adjusting the personal Behavior taken place in Public Space, it is the new member of the family.
     In the part of the conclusion, we talk about the main social background the western society-burghal society. Because it is not the key point of the paper, so we just mention it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In our country, if we want to effect a radical cure of these phenomenon, it depend on the form of the main environment. What we can do is just trying our best to improve, before it built.
引文
[1]参考:《章子怡美国随意闯红灯 横穿马路大步流星》[EB/OL],来源: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nt/2007-02/28/content_5781522.htm,2007年2月28日),[最后访问日期:2007-4-10]。
    [2]参考:《在上海乱穿马路遭拘留海归女硕士已辞职》[N],载于《东方早报》,200-4-25。
    [3]参考:《与新交法冲突沈阳“撞了白撞”拟废止?》[N],载于《北京青年报》,2005-8-19。
    [4]同上。
    [1]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凯文·林奇:《城市的印象》(项秉仁译)[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杜肇铭:《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J],载于《嘉应学院学报》,2004年(4)118-121页。
    [4]陈宇:《城市景观的视觉评价》[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5]宋峻岭等:《国外城市科学文选》[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
    [1]严晶:《浅论城市公共空间》[J],载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1):119-120页。
    [2]柳学军:《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J],载于《科技广场》,2007年(1):37-39页。
    [1]朱海龙:《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与中国农村公共空间》[J],载于《科技创业月刊》,2005(5):133-135页。
    [1]袁小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从差序格局到混合理性》[D],山东大学,2006,第40页。
    [1]雷颐:《近代中国的公共空间》[N],载于《经济观察报》,2000-7-22。
    [2]褚宸舸:《中国古代德治传统及其借鉴》[J],载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5-19页。
    [1]Lin Yu tang《My Country and My People》[M],New York:John Day,1935:第161页。
    [2]张文显主编:《法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353页。
    [3]参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5:第133页。
    [4]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简编》,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5]所谓“熟人社会”,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概念。费先生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
    [1]J.K.Fairbank:《The United State and China》(4th edition)[M],Cambridge:Harvard Univ.Press,1978。
    [2]罗家德:《在中国做生意必看:中国人的信任游戏》[Z],载于《中国商业评论》,2007-2-9。
    [3]刘军宁:《共和 民主 宪政》[M],上海三联书店,1998。
    [1]曹林:《何以缺乏规则意识》[N],载于《中国青年报》,2006-11-3。
    [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三联书店出版社,1985。
    [1]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第28页。
    [1]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第32页。
    [2]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152页。
    [1]曹林:《何以缺乏规则意识》[N],载于《中国青年报》,2006-11-3。
    [1]罗雪村:《规则意识要从小培养》[N],载于《人民日报》(第九版),2002-10-11。
    [2]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他是人本主义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是人体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理论。
    [2]严晶:《浅论城市公共空间》[J],载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19-120页。
    [1]参考:百度百科“法律之最”[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15215.htm),[最后访问日期:2007-4-10]。
    [2]参考:百度百科“宗教审判所[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94773.htm),[最后访问日期:2007-4-10]。
    [1]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M],商务印书馆,2002:第147页.
    [1]参考:百度百科“公地悲剧”[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48733.htm),[最后访问日期:2007-4-10]。
    [1]李北方:《财富越多,公共空间越重要》[N],载于《南风窗》,2007-10-26。
    [1]《管子·上篇·牧民》,选自《管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张文显主编:《法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354页。
    [1]2004年5月1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2003年10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开始施行。据媒体称,曾经引起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注意甚至是争议的“撞了白撞”之说,就此“被拒绝”。也就是说,《道路交通安全法》否定了前些年沈阳等城市先后出台的被称之为“撞了白撞”的一些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的有关规定。据媒体称,这些法规、规章曾规定,因行人交通违章而发生的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员不负责任,由行人负全部责任。(参阅《与新交法冲突沈阳“撞了白撞”拟废止?》[N],载于《北京青年报》,2005-8-19)。
    [2]张凌:《在上海乱穿马路遭拘留海归女硕士已主动辞职》[N],载于《东方早报》,2006-4-26。
    [1]《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Z],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第311页。
    [2]陈凡:《技术社会化引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第8页。
    [1]李龙:《法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517页。
    [2]利用技术性规范预防纠纷的产生,不是谁的独创。比如牧民为了将自己的草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用铁丝网将自己的牧场圈起来,似乎就立起了一个警示牌:“这里的草场属于xx人,请勿进入。”
    [3]李龙:《法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12-522页。
    [1]海波:《我国古代的交通规则》[N],载于《城市晚报》,2007-6-21。
    [1]参阅:《武汉市公路规费征稽系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学习资料》[EB/OL],来源:武汉市公路规费征稽网(http://www.whjt.gov.cn/fsc/list.aspx?articleID=13979),[最后访问日期:2007-4-10]。
    [2]梁剑芳:《交通协管员为什么能存在》[N],载于《南方都市报》,2005-12-14。
    [3]黄晓华 宋洪涛:《交通协管员无权罚款》[N],载于《海南日报》,2006-9-20。
    [1]朱勇:《上海首起以行人作为交通肇事罪主体公诉的案件昨在浦东法院庭审乱穿马路引发车祸当庭认罪》[N],载于《上海青年报》,2005-10-26。
    [1]吴晓刚:《礼让行人文明就差这一步》[N],载于《廊坊日报》,2008-2-20。
    [1]参考:中央电视台《人与社会》栏目2007年12月24日节目《<与奥运同行>系列之——心中的红灯》[EB/OL](视频地址:http://www.cctv.com/video/renyushehui/2007/12/renyushehui_300_20071224_1.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07-4-10]。
    [1]参考:百度知道“红绿灯的间隔时间”[EB/O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3672177.html?si=1),[最后访问日期:2007-4-10]
    [2]陈洪锦:《绿灯时间应长些》[N],载于《人民日报》(第一版),2004-1-31。
    [3]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老人过街法》规定,老人上街肩上要佩戴一条黄色绶带,使机动车驾驶人员一目了然。夜间老人过街时,黄色绶带会闪闪发光,按照当地老人过街法规定,一切车辆遇有老年人过街时必须安全礼让。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的《老人过街法》规定,老人外出上街时必须戴一顶红色安全帽作为警示信号。老人过马路时车辆必须安全礼让,不得与老者争道,否则将受到严厉处罚。爱尔兰都柏林《老人过街法》规定,老人上街和过马路时,需有一名亲人或其他成年人陪同,遇有老人过马路时车辆慢行,禁止呜喇叭,违章者将吊扣3至5个月驾照。(吕宝光:《老人过街受让礼》[N],摘自《北京日报》,2006-1-23)。
    [4]参阅:《我是行人我怕谁》[N],载于《生活日报》,2006-2-24。
    [1]这里所指的合理设计是针对现存地下通道所存在的问题:1、中国现在的地下通道还是一个专门用于疏散 人流的通道,所以,通道空间比较狭窄,通常一说到地下通道,人们马上联想到黑暗、深远、封闭等词,并产生一种压抑、恐慌和紧张的感觉。2、地下过街和天桥其实是一样的,都需要爬上爬下,耗费体力,而且对于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地下过街和天桥都是他们的一大障碍。3、在深夜或人流稀少时走地下通道,行人的安全将很难有保证。4、地下通道成了一些小商小贩乱摆摊点的绝佳通道,并造成了通道阻塞。5、多数地下通道的台阶是花岗岩材质的,遇到冬天下雪,裸露在外面的台阶上因为积雪会变的很滑,不利于行人的安全。
    [1]韩涵:《多些斑马线,少些过街天桥》[N],载于《新京报》,2006-11-26。
    [2]同上。
    [1]韩涵:《多些斑马线,少些过街天桥》[N],载于《新京报》,2006-11-26。
    [2]参考:《公安交通科技窗》[Z],2005(4):第34页。
    [3]参阅:《关于红绿灯时间分配的调查报告》[EB/OL],来源:玉环教育信息网(http://www.yhedu.net/cms/data/html/doc/2007-09/26/31650/index.html),[最后访问日期:2007-4-10]。
    [4]韩晓蓉:《专家称红绿灯设置不合理引发行人乱穿马路》[N],载于《东方早报》,2006-5-24。
    [1]韩晓蓉:《专家称红绿灯设置不合理引发行人乱穿马路》[N],载于《东方早报》,2006-5-24。
    [2]同上。
    [3]参考:《杭州引进交管系统 红绿灯视流量自动调节时长》[N],载于《北京青年报》,2005-8-15。
    [1]杨宏伟:《一米线,拷问文明的底线》[EB/OL],来源:安庆新闻网,(http://www.aqnews.com.cn/Html/news/anqingnews/bdsh/2008-3/18/09513922938.html),2008-3-18,[最后访问日期:2007-4-10]。
    [1]罗峰:《银行—米线大家齐遵守》[EB/OL],来源:江西新闻网,(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03/01/09/000328465.shtml),2003-1-9,[最后访问日期:2007-4-10]。
    [2]范亚康:《公共场所缺少一米线 公众缺乏安全感》[N],载于《北方新报》,2008-3-13。
    [1]范亚康:《公共场所缺少一米线 公众缺乏安全感》[N],载于《北方新报》,2008-3-13。
    [2]这也足以说明,温情的道德劝说不能完全规制人们的行为。
    [3]笔者也想出了一个很简单的止住人们脚步的方法。既然是要把人们的脚步止在距离银行柜台一米远的位置,就应该明示距柜台一米内的距离是“禁区”,而不是只在地上暧昧的划一条黄线。因为,很多的客户是不明白黄线的意义的,而且,一条黄线也不足以禁止人们的脚步。在一米处安置一种类似地铁站的挡板,只有当柜台前办理业务的客户离开时,这个挡板才能打开,并且每次只能通过一个人。这种明示只能在一米外等候的装置就可以真正让银行的这种由于人们之间“过于亲密的行为”而导致的潜在的密码泄密情况消失。
    [1]甚至被作为经典内容被编排成了短信《疯狂的石头续集》——基地组织派人来中国欲对公共汽车实施爆破,结果竟没有挤上公共汽车。
    [2]电信IC卡不可再充值,当卡中余额不足再次拔打号码的时候,里面的钱也不能返还客户,有私吞余额之嫌。其一次性使用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由于卡内带有芯片,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1]北京等地公交系统中前后门设置两个IC卡刷卡器的技术装置,有效地不仅解决了分段计费问题,而且,如果设计得当,还可能使得“前门上,后门下”这个技术规则真正落到实处。下面的悲剧也就自然避免了。
    [1]2005年10月4日下午,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是在与票员的争执下消失的。41岁的公交售票员朱玉琴因票务问题与乘客晏继勤(清华大学教授晏思贤女儿)发生纠纷,晏继勤认为在豁口上车到蓝旗营只要一元钱,而朱玉琴认为其在新街口上车,到蓝旗营得两元。晏继勤母亲后来交了两元钱,但晏继勤说了“真不是东西”、“什么玩意儿”等话,朱玉琴很气愤,便用手掐晏脖子、打晏头部后导致晏昏迷,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参见徐凯:《“售票员掐死教授女儿案”完成赔付》[Z],载于《财经》,2007-12-28)。
    [1]其中也不乏一些恐怖、搞怪的手机铃声。这类铃声多数是从网上下载而来。我们随机登录一个搜索网站就可以发现不少网站都有“恐怖铃声”、“搞怪铃声”、“特殊音效”等铃声下载专区。类似像“夜闯坟地”、“毛骨悚然”、“鬼叫你听电话”这样的铃声比比皆是。但这些标新立异的铃声在一些公共场合响起时,经常会吓着周围一些不相干的人。有时甚至还会惊吓到一些老年人。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和市第四医院就接治了两位在公共场所被别人手机的恐怖铃声吓病的老人,两位老人都因惊吓引发了心脏病。(参见马晓雪:《年轻人下载恐怖手机铃声 公共场合吓坏旁人》[N],载于《哈尔滨日报》2005-3-1)。
    [2]顺风:《从总理记者招待会上的手机声说起》[EB/OL],来源:顺风博客(http://www.blogyz.net/userl/yzwubo/archives/2006/200651820711.html),[最后访问日期:2007-4-10]。
    [3]参考:《会场上频频响起的手机铃声“震”怒吉安市市长》[EB/OL],来源:江西新闻网,(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02/05/27/000154158.shtml),2002-5-27,[最后访问日期:2007-4-10]。
    [1]参考:《手机信号屏蔽器原理及其使用方法》[EB/OL],来源:(http://www.kehai5188.cn/gmbdkk/html/?24.html),[最后访问日期:2007-4-10]。
    [2]赣州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为了保障会场秩序,会务部门对会场手机信号进行了屏蔽,代表体会颇深“与往年相比,我感觉最明显的是在会上没有听到手机铃声,今年会议比往年更规范了。”(喻瑜:《会场秩序井然 难闻手机铃声》[N],载于《赣州晚报》,2006-12-19)。
    [1]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技术性规则的制定和运作,还牵涉到很多的知识和领域如心理学等,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
    [2]张文显主编:《法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354页。
    [1]参考:余玉花:《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的伦理文化建设》[J],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113-119页。
    [2]参考:人民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文[EB/OL],(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6/20011024/589496.html),[最后访问日期:2007-4-10]。
    [3]参考:《武汉市公路规费征稽系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学习资料》[EB/OL],(http://www.wnjt.gov.cn/fsc/list.aspx?articleID=13979),[最后访问日期:2007-4-10]。
    [4]杨扬:《看美国如何处理机动车与行人相撞交通事故》[N],载于《新民晚报》,2004-9-10。
    [1]杨扬:《看美国如何处理机动车与行人相撞交通事故》[N],载于《新民晚报》,2004-9-10。
    [1]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凯文·林奇:《城市的印象》(项秉仁译)[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陈宇:《城市景观的视觉评价》[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4]宋峻岭等:《国外城市科学文选》[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
    [5]张文显主编:《法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5.
    [9]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简编》,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10]金生鈜:《德性与教化》[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11]刘军宁:《共和 民主 宪政》[M],上海三联书店,1998.
    [12]费孝通:《乡土中国》[M],三联书店出版社,1985.
    [13]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14]张善城:《伦理学基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5]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6]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M],商务印书馆,2002.
    [17]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8]陈凡:《技术社会化引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9]于光远:《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20]李龙:《法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1]罗国杰:《伦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22]马新福等:《立法论——一种法社会学视角》,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23]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4]夏伟东:《道德的历史与现实》,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5]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6]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
    [27]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28]邓正来,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29]姚新中:《道德研究与伦理比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0]宣兆凯:《新编社会学概论》,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
    [31]章海山、张建如:《伦理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2]陆学艺:《社会学》,知识出版社,1996.
    [33]李凡:《静悄悄的革命:中国当代市民社会》,香港明镜出版社,1998.
    [34]严晶:《浅论城市公共空间》[J],载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1).
    [35]柳学军:《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J],载于《科技广场》,2007年(1).
    [36]杜肇铭:《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J],载于《嘉应学院学报》,2004年(4).
    [37]朱海龙:《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与中国农村公共空间》[J],载于《科技创业月刊》,2005(5).
    [38]袁小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从差序格局到混合理性》[D],山东大学,2006.
    [39]褚宸舸:《中国古代德治传统及其借鉴》[J],载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40]张博颖:《“市民社会”视域中的公民道德建设》[J],载于《道德与文明》,2004(2).
    [41]余玉花:《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的伦理文化建设》[J],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
    [42]孟艳霞:《详细规划阶段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系统设计探讨》[J],载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
    [43]邓正来:《市民社会与国家—学理上的分野与两种架构》[J],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3).
    [44]邓正来、景跃进:《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J],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2(1).
    [45]邓正来:《中国发展研究的检视—兼论中国市民社会研究》[J],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8).
    [46]邓正来:《市民社会与国家—学理上的分野与两种架构》,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3).
    [47]邓正来、景跃进:《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2(1).
    [48]景跃进《市民社会与中国现代化'学术讨论会述要》[J],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5).
    [49]方朝晖:《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及其在现代的汇合》[J],载于《中国社会科学》1994(5).
    [50]方朝晖:《对90年代市民社会研究的一个反思》[J],载于《天津社会科学》1999(5).
    [51]陈晏清、王新生:《市民社会观念的当代演变及其意义》[J],载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52]何增科:《市民社会:民主化的希望还是偶——80年代以来国外市民社会研究述评》[J],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8(2).
    [53]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研究引论》,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1).
    [54]何增科《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载于《中国社会科学》1994(5).
    [55]马长山:《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治的基础和界限》[J],载于《法学研究》,2001(3).
    [56]郁建兴:《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J],载于《人文杂志》2000(3).
    [57]郁建兴:《伯恩斯坦的市民社会理论与马克思》[J],载于《哲学研究》1997(4).
    [58]姚尚建:《当代中国市民社会:价值与可能》[J],载于《社会科学辑刊》,2005(4).
    [59]储建国《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和民主政治》[J],载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
    [60]梁治平:《民间、民间社会和Civil Society——Civil Society概念再检讨》[J],载于《当代中国研究》(美国)2001(1).
    [61]王元:《葛兰西“市民社会”国家观述评》[J],载于《东南学术》1995(3).
    [62]童世骏:《第三个向度——与政治、经济关系微妙的“市民社会》[J],载于《欧洲》1995(3).
    [63]姚楠:《市民社会德行化发展—对市民社会道德建构的思考》[J],载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第7卷第1期
    [64]张健:《新集体主义: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价值取向》[J],载于《哲学视界》,2004(8-9).
    [65]彭柏林、赖换初:《道德起源的三个视角》[J],载《哲学动态》2003(11).
    [66]万席平:《论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崛起与人们精神世界的变化》[J],载于《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3).
    [67]夏维中:《市民社会中国近期难圆的梦》[J],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5).
    [68]李佃来:《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探讨》[J],载于《哲学研究》,2004(6).
    [69]赖换初:《道德起源的三个视角》[J],载《哲学动态》2003(11).
    [70]苏力:《法律和科技问题的法理学重构》,载于《中国社会科学》1995(5).
    [71]唐震熙:《美国学者谈法律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载于《国外理论动态》1998(8).
    [72][中]Lin Yu tang:《My Country and My People》[M],New York:John Day,1935.
    [73][美]Steven Seidman ed:《Jugen Habermas on Society and Politics:A Reader》 Boston:Beacon Press,1989.
    [74][美]J.K.Fairbank:《The United State and China》(4th edition)[M],Cambridge:Harvard Univ Press,1978.
    [75][美]J.K.Fairbank:《The United State and China》(4th edition)[M],Cambridge:Harvard Univ.Press,1978.
    [76]《在上海乱穿马路遭拘留海归女硕士已辞职》[N],载于《东方早报》,2006年4月25日.
    [77]《与新交法冲突沈阳“撞了白撞”拟废止?》[N],,载于《北京青年报》,2005年8月19日.
    [78]罗家德:《在中国做生意必看:中国人的信任游戏》[Z],载于《中国商业评论》,2007年2月9日.
    [79]曹林:《何以缺乏规则意识》[N],载于《中国青年报》,2006年11月3日.
    [80]罗雪村:《规则意识要从小培养》[N],载于《人民日报》(第九版),2002年10月11日.
    [81]李北方:《财富越多,公共空间越重要》[N],载于《南风窗》,2007年10月26日.
    [82]《与新交法冲突 沈阳“撞了白撞”拟废止?》[N],载于《北京青年报》,2005年08月19日.
    [83]海波:《我国古代的交通规则》[N],载于《城市晚报》,2007年6月21日.
    [84]张凌:《在上海乱穿马路遭拘留海归女硕士已主动辞职》[N],载于《东方早报》,2006年4月26日.
    [85]梁剑芳:《交通协管员为什么能存在》[N],载于《南方都市报》,2005年12月14日.
    [86]黄晓华 宋洪涛:《交通协管员无权罚款》[N],载于.《海南日报》,2006年9月20日.
    [87]朱勇:《上海首起以行人作为交通肇事罪主体公诉的案件昨在浦东法院庭审乱穿马路引发车祸当庭认罪》[N],载于《上海青年报》,2005年10月26日.
    [88]吴晓刚:《礼让行人文明就差这一步》[N],载于《廊坊日报》,2008年2月20日.
    [89]杨扬:《看美国如何处理机动车与行人相撞交通事故》[N],载于《新民晚报》,2004年9月10日.
    [90]陈洪锦:《绿灯时间应长些》[N],载于《人民日报》(第一版),2004年01月31日.
    [91]吕宝光:《老人过街受让礼》[N],摘自《北京日报》,2006年1月23日.
    [92]《我是行人我怕谁》[N],载于《生活日报》,2006年2月24日.
    [93]韩晓蓉:《专家称红绿灯设置不合理引发行人乱穿马路》[N],载于《东方早报》,2006年5月24日.
    [94]韩涵:《多些斑马线,少些过街天桥》[N],载于《新京报》,2006年11月26日.
    [95]《杭州引最先进交管系统 红绿灯视流量自动调节时长》[N],载于《北京青年报》,2005年8月15日.
    [96]范亚康:《公共场所缺少一米线 公众缺乏安全感》[N],载于《北方新报》,2008年3月13日.
    [97]徐凯:《“售票员掐死教授女儿案”完成赔付》[Z],载于《财经》,2007年12月28日.
    [98]马晓雪:《年轻人下载恐怖手机铃声 公共场合吓坏旁人》[N],载于《哈尔滨日报》2005年3月1日.
    [99]喻瑜:《会场秩序井然 难闻手机铃声》[N],载于《赣州晚报》,2006年12月19日.
    [100]雷颐:《近代中国的公共空间》[N],载于《经济观察报》,2007年07月22日.
    [101]百度知道“红绿灯时长”[EB/O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3672177.html?si=1).
    [102]百度百科“法律之最”[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15215.htm).
    [103]百度百科“宗教审判所”[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94773.htm).
    [104]《章子怡美国随意闯红灯 横穿马路大步流星》[EB/OL],来源: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nt/2007-02/28/content_5781522.htm),2007年2月28日.
    [105]中央电视台《人与社会》栏目2007年12月24日节目《<与奥运同行>系列之——心中的红灯》[EB/OL],(http://www.cctv.com/video/renyushehui/2007/12/renyushehui_300_20071224_1.sht ml).
    [106]《武汉市公路规费征稽系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学习资料》[EB/OL],来源:武汉市公路规费征稽网(http://www.whjt.gov.cn/fsc/list.aspx?articleID=13979).
    [107]《关于红绿灯时间分配的调查报告》[EB/OL],来源:玉环教育信息网(http://www.yhedu.net/cms/data/html/doc/2007-09/26/31650/index.html).
    [108]顺风:《从总理记者招待会上的手机声说起》[EB/OL],来源:顺风博客(http://www.blogyz.net/userl/yzwubo/archives/2006/200651820711.html).
    [109]《会场上频频响起的手机铃声“震”怒吉安市市长》[EB/OL],来源:江西新闻网,(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02/05/27/000154158.shtml),2002年5月27日.
    [110]《手机信号屏蔽器原理及其使用方法》[EB/OL],来源:(http://www.kehai5188.cn/gmbdkk/html/?24.html).
    [11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EB/OL],来源: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6/20011024/589496.html).
    [112]《武汉市公路规费征稽系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学习资料》[EB/OL],(http://www.whjt.gov.cn/fsc/list.aspx?articleID=13979).
    [113]杨宏伟:《一米线,拷问文明的底线》[EB/OL],来源:安庆新闻网,(http://www.aqnews.com.cn/Html/news/anqingnews/bdsh/2008-3/18/09513922938.html),200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