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规模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大学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猛,迅速迈入大众化阶段。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关于高等教育规模的质疑也不断出现。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一方面指出未来十年国家高等教育政策重点向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倾斜,另一方面又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增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扩大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未来十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究竟如何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一直没有很好的角度可以有效回答此问题。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状坝与困境的前提下,重点从人才红利的视角来探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阐释了红利理论包括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的基本内容,创造性地揭示了红利的本质,提出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并在人才红利的视角下明确高等教育规模的新观点。紧接着在这一视角下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继续扩张的现实性和可能性。最后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相应策略,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切实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的顺利发展。
After the expansion of university enrollment,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s developing fast and popular. With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 is harder and harder,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is in question. July 29,2010, "Outline of National Mid-and Long-Term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2010-2020)" was published. On the one hand, it indicated in the coming decade, the key point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wa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n the other hand, it demanded to improve the mas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crease the number of working-age population average of education years, and enlarge the number of higher education degre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scale in the coming decade is becoming the focus, but there is no good view to ask this question.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condition and difficulty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scale, reconsideration on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 talents dividend view, explains the content of population dividend and talents dividend, creatively announces the essence of dividend, proposes from the population dividend to talents dividend, and clearly the new viewpoint of higher education scale under the talents dividend. Then it explains the reality and possibility of th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expansion under the new view. At last, it proposes the basic path of higher education, form the regular higher education、adult higher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examination programme for the self-taught, presents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 ensure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引文
①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7-22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0-07-30
    ①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6/06/content_1621777.htm.2010.06.06
    ①杜威,赵祥麟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7
    ①应望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2
    ②周远清.高等教育要尽快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的发展阶段[J].中国大学教育,2005(7):45
    ③何祚庥、兰士斌.高等教育适度发展,还是大力发展[J].上海高教研究,1998(7):12
    ①钱学森.要为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设计我国的教育事业[J].教育研究,1989(7):3
    ②周贝隆.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国情需求规划对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57
    ③国家教委发展研究中心编.中国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现状及展望[M].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214
    ④樊安群.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规模论[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8:10
    ⑤樊安群.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规模论[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8:11
    ①程瑶,章冬斌.2020年前适龄人口变化与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4):29
    ②唐小璐.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关系的研究述评[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3):24
    ①谢作栩.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道路的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52
    ②高书国,杨晓明.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53
    ③张有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7
    ①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
    ②刘婷.金融危机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关键因素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9(6):45
    ①保罗·福赛尔,梁丽珍等译.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92-193
    ②刘文.高等教育投资于毕业生供求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79
    ③王长喜.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的政策分析[J].教育与管理研究,2008(5):13
    ④苗素莲.高校扩招后教学质量下降原因分析与对策——天津市市属高校的调查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2,(9):64-66
    ⑤谢安邦等.高校扩招后教学质量调查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8):23
    ①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7-8
    ②袁贵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7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0-07-30
    ①Mason Andrew. Population and Asian Economic Miracle[J]. Asia-Pacific Population & Policy,1997, 43(11):1-4
    ②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 State of World Population 1998. The New Generations [M]. NewYork: United Nations,1998:4-37
    ③彭进.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35
    ①蔡防.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04,28(2):2-8
    ②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23-26
    ③姚引妹.人口抚养比:理论与实际的偏离及修正[J].中国人口科学,2010(6):2
    ①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6/06/content_1621777.htm.2010.06.06
    ②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部崛起与人力资源开发[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5
    ③吉彩红.人力资本与中国经济增长[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21
    ①Schultz T W.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51(1):1-17
    ②史万兵.高等教育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9
    ①汪小勤,汪红梅.“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07(1):104-110
    ①Lewis, W. 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 The Manchester School[J]. Vol.22:139-191
    ②蔡昉.“刘易斯转折点”近在眼前[J].中国社会保障,2007(5):24-26
    ①江泽民.“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1-22
    ②高书国,杨晓明.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9
    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6/06/content_1621777.htm.2010.06.06
    ①李仲生.人口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7
    ②同②
    ③王处辉.高等教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74
    ①胡弼成.高等教育学[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110-112
    ②阿什比,滕大春,滕大生译.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56-59
    ①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65
    ②张善余.基于普查数据的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9(6):34
    ①《中国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我国劳动年龄增长高峰[J].中国统计,2005(7):20
    ②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劳动力变动趋势及判判[C].北京:中国人口发展咨询会论文集,2010:78-87
    ①蔡克勇.科学发展观与中国高等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05(3):2
    ②李辉.论我国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人口学刊,2004(10):52
    ①高书国,杨晓明.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87
    ②高书国,杨晓明.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10-111
    ①郭继强.教化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新形式[J].经济学家,2006(4):79-85
    ②汪小勤,汪红梅.“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07(1):109
    ③高书国,杨晓明.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16
    ④严玉翰.现代化与社会全面发展[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183
    ①张灿.2020年中国劳动力供给、需求及失业趋势预测[J].南开经济研究,1997(6):24
    ②张善余,基于普查数据的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9(6):34
    ③蒋正华.新时期人口政策思考[J].中国人口科学,2006(6):46
    ④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23-26
    ①《中国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我国劳动年龄增长高峰[J].中国统计,2005(7):20
    ①王金营,蔺丽莉.中国人口劳动参与率与未来劳动力供给分析[J].人口学刊,2006(4):22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统计数字看世界高等教育[J].教育参考资料,2000(1、2):8
    ②高书国.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预测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2(4):64-68
    ①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43
    ②王殿茹,谢万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增长预测[J].高教论坛,2004,2(1):34
    ①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03
    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0-07-30
    ①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05
    ②兰丽红.浅析我国改革开放后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跨越式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2010(2):75
    ①徐森,高宇.研究生规模化培养问题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3):87
    ①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N].人民日报,2009-01-05
    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0-07-30
    ③蔡克勇.科学发展观与中国高等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05(3):4-5
    ①潘懋元,林莉.2020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前瞻[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3):1
    ②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1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39
    ③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上)——兼论民办高等教育政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1(07)23-28
    ①沈云慈.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9(5):150
    ②蔡克勇.科学发展观与中国高等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05(3):4-5
    ①杨德广.独立学院的发展模式及未来走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0(15-16):103
    ②赵志华.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7):112
    ①刘献君,刘继文.办大学就是要办一个氛围[J].校园文化研究,2001(1):23
    ②杨德广.独立学院的发展模式及未来走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0(15-16):103
    ①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68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0-07-30
    ②石人炳.人口变动对教育的影响[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250
    ①杨小东,李颖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其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3):105
    ②邵郁.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困境和出路[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0):30
    ①斯日古楞.从高校扩招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规模变化:1999-2007年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4(4):79
    ②刘海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比较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68
    [1]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杜威,赵祥麟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应望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周贝隆.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国情需求规划对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国家教委发展研究中心编.中国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现状及展望[M].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990
    [6]樊安群.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规模论[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8
    [7]谢作栩.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道路的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8]高书国,杨晓明.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9]张有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10]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1]保罗·福赛尔,梁丽珍等译.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2]刘文.高等教育投资于毕业生供求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13]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 State of World Population 1998. The New Generations[M]. NewYork:United Nations,1998
    [14]彭进.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15]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
    [16]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部崛起与人力资源开发[M].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5
    [17]吉彩红.人力资本与中国经济增长[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18]史万兵.高等教育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9]江泽民.“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0]李仲生.人口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1]王处辉.高等教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2]胡弼成.高等教育学[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23]约瑟夫.熊彼特,何畏,易家祥译.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4]阿什比,滕大春,滕大生译.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
    [25]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6]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7]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1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8]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9]石人炳.人口变动对教育的影响[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0]刘海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比较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31]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2]刘雅静,孙世明.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33]萧鸣政.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4]李承先.高等教育发展代价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35]康小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职业发展成就[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6]肖兴政,彭礼坤.人力资本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7]王培根.高等教育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8]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部崛起与人力资源开发[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39]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40]武毅英.高等教育经济学导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周远清.高等教育要尽快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的发展阶段[J].中国大学教育,2005(7):4-5
    [2]何祚庥,兰士斌.高等教育适度发展,还是大力发展[J].上海高教研究,1998(7):12
    [3]钱学森.要为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设计我国的教育事业[J].教育研究,1989(7): 3
    [4]程瑶,章冬斌.2020年前适龄人口变化与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4):29
    [5]唐小璐.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关系的研究述评[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3): 24
    [6]刘婷.金融危机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关键因素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9(6): 45
    [7]王长喜.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的政策分析[J].教育与管理研究,2008(5): 13
    [8]苗素莲.高校扩招后教学质量下降原因分析与对策——天津市市属高校的调查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2,(9):64-66
    [9]谢安邦,韩映雄,荀渊,罗尧成,王道红.高校扩招后教学质量调查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8):23
    [10]袁贵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7
    [11]Mason Andrew. Populat ion and Asian Economic Miracle [J]. Asia-Pacific Population & Policy,1997,43(11):1-4
    [12]蔡防.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04,28(2):2-8
    [13]姚引妹.人口抚养比:理论与实际的偏离及修正[J].中国人口科学,2010(6):2
    [14]Schultz T W.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51 (1):1-17
    [15]汪小勤,汪红梅.“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07(1):104-110
    [16]Lewis, W. 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 imited Supplies of Labor" The Manchester School [J].Vol.22:139-191
    [17]蔡昉.“刘易斯转折点”近在眼前[J].中国社会保障,2007(5):24-26
    [18]张善余.基于普查数据的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9(6): 34
    [19]《中国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我国劳动年龄增长高峰[J].中国统计,2005(7): 20
    [20]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劳动力变动趋势及判断[c].北京:中国人口与发展咨询会论文集,2010:78-87
    [21]蔡克勇.科学发展观与中国高等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05(3):2
    [22]李辉.论我国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人口学刊,2004(10):52
    [23]郭继强.教化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新形式[J].经济学家,2006(4):79-85
    [24]张灿.2020年中国劳动力供给、需求及失业趋势预测[J].南开经济研究,1997(6): 24
    [25]张善余,基于普查数据的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9(6): 34
    [26]蒋正华.新时期人口政策思考[J].中国人口科学,2006(6):4-6
    [27]王金营,蔺丽莉.中国人口劳动参与率与未来劳动力供给分析[J].人口学刊,2006(4): 22
    [2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统计数字看世界高等教育[J].教育参考资料,2000(1、2): 8
    [29]高书国.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预测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2(4): 64-68
    [30]王殿茹,谢万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增长预测[J].高教论坛,2004,2(1):34
    [31]兰丽红.浅析我国改革开放后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跨越式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2010(2):75
    [32]徐森,高宇.研究生规模化培养问题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3):87
    [33]潘懋元,林莉.2020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前瞻[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3): 1
    [34]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上)——兼论民办高等教育政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1(07):23-28
    [35]沈云慈.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9(5):150
    [36]杨德广.独立学院的发展模式及未来走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0(15-16):103
    [37]赵志华.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7):112
    [38]刘献君,刘继文.办大学就是要办一个氛围[J].校园文化研究,2001(1):23
    [39]杨小东,李颖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其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3):105
    [40]邵郁.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困境和出路[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0): 30
    [41]斯日古楞.从高校扩招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规模变化:1999-2007年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4(4):79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0-07-30
    [2]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6/06/content_1621777.htm.2010.06. 06
    [3]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N].人民日报,2009-01-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