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历来是人口大国,人口问题素来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但人口之所以成为经济发展的包袱,除了人口数量的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口素质低下。而人口素质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做得不好、不够、不到位。在知识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的条件下,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把教育大国发展成教育强国,把人口大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一直是我国各级政府、专家学者及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对于知识经济中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中教育的重要性,人们都已经形成了共识。但对于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以及具体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策方面却还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认识,尤其是对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的研究有点大而化之,不够具体,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而且以往的研究要么是侧重于宏观人力资源开发,要么是侧重于微观人力资源开发,很少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来研究。本文正是想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索。
    虽然知识经济对我们来说还是将来时,但针对其特点和发展条件提出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策,这不仅是经济战略实践的要求,也是理论研究的要求和挑战,更是广大学者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从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采用以定性分析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来重点研究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策。试图通过专门的研究,达到以下目的:
    1、揭示人口质量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这些基本的、人们熟悉而又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界定与辨析。
    2、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做一些探讨,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体系,这是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实践的要求。
    3、揭示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之间的有机的、必然的逻辑关系,重申人
    
    力资源开发对于知识经济的重要性。
    4、对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的宏观和微观的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政策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促进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进程。
    本文总共分为9章,主要包括:
    第一章是导言,共包括三节:
    第一节是问题的提出,介绍了本研究的意义所在。第二节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三节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资料。
    第二章是国内外研究状况与述评,共包括两节:
    第一节介绍并评价了国外与本研究有关的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二节介绍并评价了国内与本研究有关的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是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理论。本章对一些基本而又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笔者自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并且对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本章共包括三节:
    第一节是人口素质概述,其中包括人口素质的定义、人口素质的主要内容、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的相互关系、人口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口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人口素质的途径。第二节是人力资源概述,其中包括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的界定与辨析、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人力资源的特征。第三节是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其中包括五大要点:人力资源开发的涵义、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质和内容、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式、人力资源开发的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与收益。
    第四章研究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共包括三节:
    第一节是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征。第二节是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本,论述了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一种是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历史契合关系,一种是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本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节是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分析了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之间的联系,其中包括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开发的新变化。
    第五章是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其中介绍了几个非常具有典型性和
    
    代表性的西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本章共包括三节:
    第一节是美国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第二节是欧洲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其中包括英国和德国。第三节是日本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
    第六章是成功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共包括六节:
    第一节介绍了各个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共同手段——培训。第二节介绍了微软的人性化管理。第三节介绍了惠普公司员工职业发展的自我管理。第四节介绍了丰田汽车公司的企业文化。第五节介绍了摩托罗拉的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第六节介绍了深圳华为的价值评价与分配体系。
    第七章是我国人力资源及其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宏观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微观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章共包括三节:
    第一节分析了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第二节分析了我国宏观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节分析了我国微观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家庭人力资源开发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八章是我国?
China is a country of large population all through the ages. Population has always been a knotty problem that besets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basic reason why population becomes the burde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ies in the low population quality. However, the root cause of low population quality is that our work on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s not good, not enough and not up to the point. On condition that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becomes the only wa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the focus of the governm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experts, scholars and the whole society that how to change the heavy population burden into superiority in rich human resource, how to develop our education from wide range into great power and how to construct our country of large population into great power of human resource.
    People have mutual understanding on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resource and its development in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nd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in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But they haven't reached a comparatively accordant agreement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quality and human capital, the basic concepts of human resour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s too general. It still needs further study. The research in the past lays particular emphasis either on the macroscopic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or on the microcosmic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seldom combines two aspects. This paper will make further research on these problems.
    Although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for us hasn't come true, according to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s, relevant countermeasure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should be brought forward. This is not only the requirement of economy strategy practice, but also the requirement and challenge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lso th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of scholars.
    The paper will emphatically study the countermeasure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era from the multidisciplinary angle of economics, demography, social psychology and management-science, with the concrete research methods of adopting qualitative analysis mainly, combining quality research with quantity research,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combining macro with micro. Specific research will be done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aims.
    Firstly, clarify the difference and connections between concepts such as population quality and human capital, human resource and human capital. Define and discriminate these basic concepts that are familiar to people but easy to be confused.
    Secondly, probe into some basic theories about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improve its theoretical system. This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theory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requirement of practice.
    Thirdly, reveal the organic inevitable logic relation between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reaffirm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Fourthly,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resent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offer some policy countermeasures to macro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ble countermeasures to micro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to accelerate our country's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nin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including three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is to raise the question and introduce the value of this research. The second section introduces the aims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research. The third section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materials of the paper.
    The second chapter is about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nd commentary, including two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introduces and evaluates the relevant res
引文
1、 西奥多·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2、 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3、 吴忠观:《当代人口学学科体系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4、 梁中堂:《人口素质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出版
    5、 梁中堂:《人口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1月出版
    6、 刘洪康、吴忠观:《人口理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
    7、 张文贤:《人口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出版
    8、 张纯元:《人口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4月出版
    9、 吴忠观:《人口经济学概说》,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
    10、 刘铮:《人口学辞典》,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出版
    11、 吴忠观:《人口科学辞典》,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12、 黎宗献:《人口质量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人口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13、 吴忠观:《人口学》,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年2月出版
    14、 刘铮:《人口理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6月出版
    15、 李竞能:《人口理论新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16、 朱国宏:《人口质量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出版
    17、 吴进义:《中国人口素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
    18、 吴忠观:“试论人口质量”,《人口理论与实践》,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19、 李澍卿:《人口素质观览》,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20、 李若建:《人口社会学基础》,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21、 赵履宽、杨体仁等主编:《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年出版
    22、 陆杰华:《人力资源开发与缓解贫困》,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出版
    23、 余凯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年出版
    
    
    24、 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
    25、 余凯成等:《人力资源管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26、 石金涛:《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海交大出版社1999年出版
    27、 姚裕群:《人力资源概论》,中国劳动出版社1992年出版
    28、 陈宇:《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分析》,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年出版
    29、 阿姆扎德等:《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出版
    30、 《中国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理论与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年出版
    31、 罗锐韧、曾繁正:《人力资源管理》,红旗出版社1997年出版
    32、 沈荣华:《第一资源论》,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10月出版
    33、 郑绍濂、陈万华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
    34、 陈远敦、陈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
    35、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出版
    36、 赵曙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
    37、 赵曙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
    38、 张文贤、晏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39、 杨蓉:《人力资源经济学》,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40、 王云昌、李冠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年出版
    41、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出版
    42、 李新男、孙福全:《迈向21世纪:中国企业如何步入知识经济》,工商出版社1999年出版
    43、 袁志刚:《知识经济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44、 郭强等:《知识与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出版
    45、 张敦富、孙久文:《知识经济与区域经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
    46、 李爱莲:《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出版
    47、 冯佺光:《资源大会诊》,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48、 窦胜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商务印书馆2001年出版
    
    
    49、 蔡昉:《2002年: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城乡就业问题与对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50、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6年年度报告》
    51、 刘学平:“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本”,《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52、 陈荣安:“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本”,《华东经济管理》2000年第2期
    53、 王忠明:“论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本”,《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54、 袁志刚、韩旺贤:“经济增长方式:人力资本和知识”,《上海经济研究》1997年第2期
    55、 李世聪、莫山农:“论知识经济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本开发”,《学术研究》2000年第11期
    56、 宋斌等:“政府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应强化的意识”,《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4期
    57、 田玉敏:“美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第4期
    58、 宋春芝:“美国人力资源开发给我们的启示”,《继续教育与人事》2002年第2期
    59、 彭纪生:“日本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特色”,《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年第4期
    60、 吴国跃:“德国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行政人事管理》1997年第6期
    61、 王玉钟:“德国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行政人事管理》1999年第12期
    62、 徐荷:“初具规模的德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国公务员》2000年10月
    63、 吴冠锋:“浅析德国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特色”,《经济师》2000年第11期
    64、 深圳市“培养造就跨世纪高素质人才”赴欧考察组:“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 推进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特区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2期
    65、 司江伟:“美国宏观层面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8月
    66、 边恕:“日本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日本研究》2002年第1期
    67、 (日)松本田美著:《日本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世界经济评论2000年1月
    张宝成:“浅析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人力资源开发特点”,《日本问题研
    
    68、 究》2000年第2期
    69、 车行:“微软的人格化管理”,《中国培训》2002年第1期
    70、 李康:“摩托罗拉人力资源管理的八条经验”,《决策咨询》2001年第7期
    71、 周晓明:“摩托罗拉的人本管理”,《经营管理者》2000年第9期
    72、 黑儒:“华为用人的‘基本法’”,《政策与管理》2000年第3期
    73、 杨爱中:“华为是怎样成功的”,《企业经济》1998年第5期
    74、 “‘中国的硅谷’——记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特区理论与实践》1999年增刊
    75、 姚小梅:“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本”,《企业研究》2001年第4期
    76、 张新岭:“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人口学刊》2001年第2期
    77、 程远亮、黄乾:“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知识经济时代激励制度的选择”,《经济经纬》2001年第4期
    78、 夏业良:“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与就业前景”,《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2期
    79、 张本波:“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展望”,《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年第12期
    80、 李江、张德:“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劳动科学》1996年第7期
    81、 朱捷:“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特区经济》2000年第5期
    82、 孙文锴等:“加入WTO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劳动》2002年第5期
    83、 夏业良:“中国改革在提速——对若干制度改革措施的评述与展望”,《决策咨询》2002年第5期
    84、 张德、王雪莉:“知识经济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85、 沈琴琴:“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人力资源开发状况与对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7年第8期
    86、 课题组:“跨国公司人才资源开发研究”,《公共行政人力资源》2001年第5期
    
    
    87、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
    88、 “进城务工 要挣学分领‘护照’”,《农民日报》2003年2月26日
    89、 文海英:“我国人力资源开发趋势与对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年第4期
    90、 王晓峰、景跃军:“‘三结合’:农村家庭生育观念转变的催化剂”,《人口学刊》2000年第6期
    91、 王晓峰、景跃军:“计划生育‘三结合’对农村家庭生育观念转变的影响”,《人口学刊》2000年第1期
    92、 刘兴达:“值得关注的家庭生育现代化”,《人口研究》2000年第6期
    93、 刘昌友:“现代家庭教育的理性思考”,《贵州教育》2002年第3期
    94、 万翼:“新世纪我国家庭教育发展趋势及对策”,《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第8期
    95、 徐敏:“早期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96、 杜立敏:“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挑战——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谈‘入世’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年第2期
    97、 王非:“企业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经营与管理》2001年第3期
    98、 杜龙江、徐广利:“e时代与人力资源开发”,《中国培训》2002年第4期
    99、 彭俊明:“论邓小平的知识观与知识经济”,《研究生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内部刊物)1999年第2期
    100、 <美>Arthur Sherman, Gaorge Bohlander, Scott Snell: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Eleventh Edition),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101、 <美>Gary Dessle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Seventh Edition),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102、 Gary Becker, K. Murphy and R. Tamura. Human Capital, Fert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98, no.5 (part 2, October 1990)
    P.Romer.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3、 Vol.98, no.5 (part 2, October 1990)
    104、 James. M. Tomas. Profit Sharing Plans: New Options for an old Favorite. Compensation and Benefits management, summer 1999
    105、 P. Romer.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94, no.5 (October 1986)
    106、 Jean-Marie Hiltrop. A Framework for Diagnosing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Vol.14, no.3, 1996
    107、 Jean-Marie Hiltrop. 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Vol.14, no.6, 1996
    108、 Robert K. The Proof of HR is in the Profits. People Management, February 1995
    109、 Huselid M. 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Turnover, Productivity,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38, No.3, 1995
    110、 Michael P., Glencille J. Competitive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olicies. Journal of General Management, Vol.22, No.2, winter 199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